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1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2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3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4页
近代中西方文化的冲突与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指的是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时期。中西文化的冲突和融合主要体现在意识形态的变化上。鸦片战争前后,其背景是:渡鸦战争前清朝的衰落和尖锐的矛盾;文人著书远离现实,统治者沉浸在“天国高于大地”的梦想中;林则徐等人倡导“以世致用”的思想;英国舰船和枪炮的觉醒作用。编纂西文书籍了解外部情况:林则徐的四洲志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世界地理记录。林则徐成为第一个看到世界的人。(2)魏源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这是对传统思维的挑战,也是现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面临着内外两方面的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民族危机的加深。太平天国和其他人民运动蓬勃发展。清政府暂时与外国侵略者“和解”。(2)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总之,洋务派肯定封建制度,强调封建法规理论是国家安定的基础,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目的是挽救日益衰落的封建统治。洋务集团与顽固派之争、中外之争、道与齐之争、义利之争。从表面上看,这是一场两党之间的争论,其实质是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碰撞。他们之间有冲突,但最终会合并。改革与改革思想(19世纪90年代)背景早期改革思想奠定了基础洋务运动破产,中日战争爆发,民族危机空前;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内容进化论和西方资产阶级政治理论被用作武器改革与改革被提倡,君主立宪制被建立,工商业得到发展,西方资本主义道路被遵循。改革派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理论与传统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改革。爱国主义以挽救国家危机。(2)它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一种趋势。(3)批判封建制度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4)三民主义产生的背景,(1)改革改革的失败表明改良之路已经受挫,(2)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工具,民族危机自辛丑条约签订以来愈演愈烈,(3)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内容:孙中山联盟委员会的“驱逐满洲人、恢复中国、建立中华民国、平均地权”纲领进一步阐述了这一纲领为革命指导思想的“国家”、“民权”和“民生”三大原则。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受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启发,对西方政治制度、经济生活和社会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后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虽然当时的三民主义具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南。(5)新文化运动背景(1)北洋军阀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抵制复辟。(2)1911年的革命使民主共和国深入人心。(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