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化学,第一章绪论,No1.1化学研究的对象WhatIsChemistry,化学研究的对象自然界的一切物质,大至天体,星球,小至生物、原子,无论有生命还是无生命的,都是由各种化学元素组成的,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组成和结构,因而又不同的性质。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以及物质相互之间转化规律的科学。,No1.2化学的分支学科TheOffsetScienceOfChemistry,化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表现为化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扩大,化学知识的大量积累,信息传播和处理技术的高度发展,物资结构新的层次,新的研究领域不断被开拓出来.在化学向纵深发展的同时,又向横的方向扩展,在与其他自然科学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基础上,形成了众多的化学分支科学.,1、无机化学(InorganicChemistry)2、分析化学(AnalyticalChemistry)3、有机化学(OrganicChemistry)4、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5、高分子化学(PolymersChemistry)6、放射化学(Radiochemistry),1,无机化学是一门研究无机物质一般指除了炭以外的化学元素及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制备及相关理论和应用的科学。现代无机化学的主要分支学科有元素化学(ElementalChemistry)、配位化学(CoordinationChemistry)、同位素化学(IsotopeChemistry)、无机固体化学(InorganicSolidChemistry)、无机分离化学(InorganicSeparateChemistry)、无机合成化学InorganicSynthesisChemistry、物理分离化学(PhysicalInorganicChemistry)、生物无机化学(BiorganicChemistry)、金属有机(OrganoMet.Chemistry)等。,2.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化学组分和化学结构的方法及其有关理论的一门学科,分析化学按其分析方法分为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按其分析要求分为成分分析,定量分析和结构分析;按其分析对象分为无机分析和有机分析;按分析试样量多少,可分为常量分析,半微量分析,微量分析和衡量分析。分析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定性分析QualitativeAnalysis,重量分析(Gravimetry)、电化学分析(ElectrochenicalAnalysis)光谱分析(SpectroscopuAnalusis)、波谱分析(WaveSpectrumAnalysis)、质谱分析(MassSpectroscopyAnalusis)、热谱分析(HeatSpectrumAnalysis)、色谱分析(Chromatography)光度分析(AbsorptionSpectroscopuAnalusos)、放射分析(Radiometry)、状态分析和物相分析(StateAnalysisAndPhaseAnalysis)、化学计量学(Chemonetrics)等。,3、有机化学是碳化合物的化学或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是有机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及其有关理论的科学。有机化学的重要分支有元素有机化学(ElementOrganicChemistry)、天然有机化学(OranicChemistryOfNaturalProducts)、有机固体化学(OrganicSolidChemistry)、有机合成化学(OrganicSynthesisChemistry)、有机光化学(OrganicPhotochemistry)、物理有机化学(PhysicalOrganicChemistry)、生物有机化学(BiorganicChemstry)、立体化学(Stereochemistry)、理论有机化学(TheoreticalOrganicChemistry)和有机分析化学(OrnagicAnalyticalChemistry)。,4、物理化学由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结构化学(物质结构)三部分组成。化学热力学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以及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化学动力学研究化学反应进行的速度以及化学反应中的机理。而结构化学则是一量子力学为基础研究原子、分子、晶体内部的结构以及物质性质的关系。物理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化学热力学(ChemicalThermodynamics)、化学动力学(ChemistryDynamics)、结构化学(StructuralChemistry)、量子化学(QuantumChemistry)、胶体与界面化学(ColloidalandSurfaceChemistry)、催化学(CatalyzingChemistry)、热化学(Thermochemistry)、光化学(Photochemistry)电化学Photochemistry,磁化学(MagnetoChenistry),高能化学(HighEnergyChemistry),计算化学(CalculationalChemistry),晶体化学(CrystalChemistry)等。,5、高分子化学是以高分子化合物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包括高分子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反应机理,反应热力学,反应动力学,高分子化合物改行,高分子化合物材料的加工成型以及高分子化合物的应用。高分子化学的重要分支学科有:无机高分子化学(InorganicPolymersChemistry),天然高分子化学(NaturalPolymersChemistry),功能高分子(FunctionalPolymers),高分子合成化学(PolymersSynthesisChemistry),高分子物理化学(PhysicalChemistryOfPolymers),高分子光化学(PolymerPhotochemistry)等。,6、放射化学是研究物质和原子核转变规律的科学,放射化学使用化学或化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研究放射性物质的制备、分离纯化和鉴定,研究核素和原子核转变产物的行为和化学性质;研究放射性示踪原子在化学中的应用;研究将化学技术用于核科学的径途;研究放射性物质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各个领域中的应用等。放射化学的分支学科有:放射性元素化学(RadioelementChemistry)、核化学(NuclearChemistry)、放射性同位素化学(RadioisotopeChemistry)、反应堆化学(Reactorchemistry)、核燃料化学(NuclearFuelChemistry)、聚变化(FusionChemistry)、裂变化学(FissionChemistry)、环境发射化学(EnvironmentalRadiochemistry)等。,普通化学(generalchemistry),是一门现代化学概论课程。通过化学反应基本规律和物质结构理论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学科的概貌,能运用化学的理论、方法、观点审视人们关注的环境、能源、材料、生命和健康等社会热点问题,了解化学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和贡献。对工科专业,着重把化学理论、方法与工程技术的观点结合起来,用化学的观点分析工程技术中的化学问题。本课程的内容可分为三部分:1、理论化学,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和物质结构基础;2、基本知识和应用化学,包括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化学与环境、能源、材料、生命和健康等;3、实验化学,主要是理论和性质的验证,重要数据的测定,应用化学实验的设计等,并训练实验基本操作和现代仪器的使用等。,No1.3化学的功能(FunctionOfChemistry),1、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化学在世界科学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中科院士,有机化学家戴立信教授曾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科学,化学是一门有用的科学,化学是一门创造性的科学。”80年代初,著名化学家,美国总统科学顾问皮井廉一(kenichifujui)曾说:“在古老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排序中,化学是注定是中心位置的占有者。美国T.ATEX大学化学系教授福克斯(M.A.Fox)在1994年第13届国际化学教育会议指出:”化学是中心科学,化学在发展过程中使相关学科有了新的发现。”在长期的发展中,化学学科与其他自然科学之间互相影响。互相渗透,互相综合,不但推动了化学研究和化学理论的发展,也促进和推动了其他自然科学的学科如数学,物理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材料科学等的发展。,2、化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化学对人类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和全方位的,从人类的衣食住行到高科技发展的各个领域,到处留下了化学研究的足迹,享受着化学发展的成果,特别是即将进入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着资源、能源、材料、环境等众多问题的挑战,给化学的进步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即在发展新材料学,性能源与可在生能源科学技术,生命科学技术,信息科学技术及有益于环境的高新技术中,化学工作者都将能发挥十分重要的工作。,No14如何学好化学基础(HowToStudyTheBaseOfChemistry),我国著名科学家戴安邦教授指出:化学教育既要传授化学知识与技能,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总的要做到从以下几点:(一)要学好基本功,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二)要重视能力的训练培养;(三)要加强全面的科学素养。(四)提高课堂效率:,1、课前预习,浏览一遍今天老师要讲什么,在心理上有个准备;2、课堂上,准备一笔记本,注意听记,这是提高听课效率确保不走神,能跟上讲课思路的最佳方法;其二,笔记内容为课后复习以及期末的复习重要依据;3、下课时,请静坐1分钟时间,回顾一下本节课讲了什么;4、课后复习总结,包括做习题、看参考书等,希望对每一单元以自己的方法、思路能总结一页,期末时只要看自己的总结就能复习全书。,第1章热化学与能源,1.1反应热一、热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1.体系和环境:热力学中研究的对象为体系,称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为环境.2.状态和状态函数3.过程和途径可逆过程4.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N2(g)3H2(g)2NH3(g),各计量数(N2)=-1(H2)=-3(NH3)=2,反应进度,单位是mol如上述反应消耗了1.5molN24.5molH2生成了3mol的NH3则该反应进度为-1.5mol/-1=-4.5mol/-3=3mol/2=1.5mol,注意:对不同反应式有不同的进度;如同样反应消耗1.5molN2对上述反应进度为1.5mol,但对于下式反应1/2N2(g)3/2H2(g)NH3(g)反应进度为3mol,反应热的测量,,Q或q表示热量,单位用J(焦耳)、kJ(千焦)系统放出热量,则q为负值;系统吸收环境的热量,则q为正值,装置图P12图1.2一般用已知燃烧热的样品测试量热计的热容C:q(已知)-CTC含水的总热容和仪器的热容q(未知)-CT,1.2反应热理论计算,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2、焓的定义3、qv与qp差别4、反应热的表示,5、盖斯定律,二、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温度T、标准压力p(100kPa)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某物质时,所产生的反应热就叫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单位:kJ.mol-1,符号DfHm,注:稳定单质?对于存在多种单质形式的有特指,如磷指白磷,碳指石墨等。该温度、压力下的稳定状态:如书中数据常是标准压力、298K的数据。该条件下氯的稳定状态是Cl2(g),而不是Cl2(l);溴是Br2(l),而不是Br2(g);碘是I2(s),而不是I2(l);,H2(g)+1/2O2(g)H2O(g)DHm(298.15)=-241.82KJ.mol-1DfHm,C(s)+O2(g)CO2(g)DfHm(g,CO2)=-393.5,2H2(g)+O2(g)2H2O(g)DHm(298.15)=-483.64kJ.mol-1,H2(g)+1/2O2(g)2H2O(l)DfHm(l,298.15)=-285.83kJ.mol-1,有了标准生成焓数据,任意反应即可查表计算反应热。如:4NH3(g)+5O2(g)4NO(g)+6H2O(g),查表:DfHm(NH3,g)-46.11kJ.mol-1DfHm(NO,g)90.25kJ.mol-1DfHm(H2O,g)-241.82kJ.mol-1,DrHm4DfHm(NO,g)+6DfHm(H2O,g)-4DfHm(NH3,g)490.25+6(-241.82)-4(-46.11)-905.48kJ.mol-1,三、从其它数据计算反应热,1.从燃烧热cm计算CH3OH(l)+O2CO2+2H2Ocm-726.6CH2O(g)+O2CO2+H2Ocm-563.6CH3OH(l)+O2CH2O(g)+H2O(l)rm-726.6(-563.6)-163.0kJmol-1,2.从键能估算反应热Ec=c602,EO-H458.8,EC-H411Ec-c345.6,Ec-o357.7kJmol-1rm4EC-H+1Ec=c+2EO-H-5EC-H+1Ec-c+1Ec-o+1EO-HEc=c+EO-H-EC-H-Ec-c-Ec-o602+459-411-346-358-54kJmol-1,第2章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与大气污染,2.1反应方向和吉布斯函数一、影响反应方向因素二、反应自发性判断三、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2.2反应程度和化学平衡,第二章物质状态,2.1气体一:理想气体1.什么是理想气体认为:1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且完全弹性碰撞。2分子粒子本身没有体积。(在高温低压下,实际气体的行为就很接近理想气体。)2.理想气体方程式pv=nRT,pv=nRT各物理量的单位:,压力P-Pa;体积V-dm-3;气体摩尔数n-mol;气体常数R-8.314J.mol-1.-1;绝对温度T-.如在标况下1摩尔气体,压力,温度,体积一般有如下关系P101325Pa;V22.4dm3;T273.15k;从中可以算出:R=PV/nT=10132522.41273.15=8.314J.mol-1.-1.,1-3例题P4n=PV/RT=101325*30.00/8.314*293.15=12.47mol,二:分压定律一个容器内有几种混合气体,相互间不发生化学反应的条件下,总压强P总与各种气体的分压Pi之间有如下关系:P总P1+P2+P3+.+Pn对于理想气体,容易得证:n总n1+n2+n3+.+nn左边:P总n总RT/V右边=n1*RT/V+n2*RT/V+.+nn*RT/V=n1+n2+.+nn*RT/V=n总*RT/V=左边,从上面推导中可见P1/P总=n1/n总=X1P1X1*p总【X1是的一种气体的mol分数】分压定律概括为下列两个式子:P总Pi或P1X1*P总,第三章原子结构,3-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转,从最简单的原子氢光谱开始研究,1.氢原子光谱,(1)实验事实:当极少量的高纯氢气在高真空玻璃管中,加入高电压使之放电,管中发出光束,使这种光经过分光作用。在可见光区得到四条颜色不用的谱线,如下图所示,这种光谱叫做不连续光谱或线状光谱。所有的原子光谱都是线性光谱。,1.氢原子光谱,(2)实验总结:1885年,瑞士一位中学物理教师J.J.Balmar(巴尔多)指出,上述谱线的频率符合下列公式:=3.2891015()s-1由此公式可算出:当n3时,是H的频率当n4时,是H的频率当n5时,是H的频率当n6时,是H的频率,2.Bohr理论:,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N.Bohr首次认识到氢原子光谱与结构之间的内在联系,并提出了氢原子结构模型。并用经典的牛顿力学推导了结论,(1)Bohr的原子结构理论的三点假设:原子核外的电子只能在有确定的半径和能量的轨道上运动。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并不辐射能量。在正常情况下,原子中的电子尽可能处在离核最近的轨道上。这时原子的能量最低,即原子处于基态。当原子受到辐射,加热或通电时获得能量后电子可能跃迁到离核较远的轨道上去。即电子被激发到高能量的轨道上,这时原子处于激发态。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不稳定,可以跃迁到离核较近的轨道上,同时释放出光能。光的频率式中:E1离核较近的轨道的能量E2离核较远的轨道的能量,2.Bohr理论:,轨道基态、激发态引入量子数n,1、2、3,Bohr在其三点假设的基础上,运用牛顿力学定律推算出下列关系式:r=a0n2E=KJ.mol1=3.291015()s-1(n1n2)式中:r氢原子轨道的半径,a00.053纳米(玻尔半径)E氢原子轨道的能量氢原子中电子由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时辐射光的平率n正整数(自然数,量子数)。,2.Bohr理论:,根据3.291015()s-1在可见光区:当n12,n23为H谱线的频率n24为H谱线的频率n25为H谱线的频率n26为H谱线的频率在红外光区:当n13,n24,5,6,7有一组谱线在紫外光区:当n13,n22,3,4,5也有一组谱线,2.Bohr理论:,(3)玻尔理论的贡献和局域性:贡献: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提出了主量子数n和能级的重要概念,为近代原子结构的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局限性:不能说明多电子原子光谱和氢原子光谱的精细结构;不能说明化学键的本质。,2.Bohr理论:,产生局限性的原因:把宏观的牛顿经典力学用于微观粒子的运动,没有认识到电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必须遵循特有的运动规律和特征,即能量量子化.微观波粒二象性规律。,2.Bohr理论:,(1)光的波动性:1)光的干涉:指同样波长的光束在传播时,光波相互重叠而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的现象。,1.光的波粒二象性:,(1)光的波动性:(2)光的衍射:如右图所示,如果光是直线传播的,则只能如红线所示;而光的传播如黑线所示。因此说明光能绕过障碍物弯曲传播,即光能衍射。而光的干涉和衍射实波动才有的现象,即光具有波动性。,1.光的波粒二象性:,(2)光的粒子性:1905年,AAinstein(爱因斯坦)应用Planck量子论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并提出了光子学说。他认为光是具有粒子特征的光子所组成,每一个电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光子的能量Eho由此可见具有特定频率的光的能量只能是光子能量E的整数倍nE(n为自然数)。而不能是1.1E,1.2E,2.3E。这就是说,光的能量是量子化的。,1.光的波粒二象性:,(3)光的波粒二象性:由实验测定的,光的动量P与其波长成反比。即P(hPlanck常数:6.6261024J.s)此式表明了光具有波粒二象性。,1.光的波粒二象性:,(1)LDeBroglie(德布罗衣)预言:对于电子这样的实物粒子,其粒子性早在发现电子时就已得到人们的公认,但电子的波动性就不容易被发现。经过人们长期的研究和受到波力二象性的启发。1924年,法国物理学家LDeBroglie认为:既然关具有波力二象性,则电子等微观粒子也可有波动性,并指出,具有质量为m,运动速率为v的粒子,相应的波长为:即这个关系式把电子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定量地联系起来。表明:粒子的动量越大,其波长越短。,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电子衍射实验:1927年,Davisson和Germer应用Ni晶体进行的电子衍射实验证实了电子具有波动性。将一束电子流经过一定的电压加速后通过金属单晶,象单色光通过小圆孔一样发生衍射现象,在感光底片上,得到一系列明暗相同的衍射环纹(如右图所示)。,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2)电子衍射实验:根据电子衍射图计算得到的电子射线的波长与德布罗衣关系式预期的波长一致。这就证实了电子等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对于宏观物体,也可根据德布罗衣关系式计算其波长,只不过计算出的波长极断,根本无法测量。故其主要表现粒子性,服从牛顿静电力学的运动规律。,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3)物质波的统计性规律:在电子衍射实验中,若以极弱的电子束通过金属箔进行衍射,则电子几乎是一个一地通过金属箔。若实验时间较短,则在照相底片上出现若干似乎不规则分布的感光点,表明电子显粒子性。只有实验时间较长,底片上才形成衍射环纹,显示出波动性。在衍射实验中,就一个电子来说,不能确定它究竟会落在哪一点上(测不准原理),但若重复进行多次相同的实验,就能显示出电子在空间位置上出现具有衍射环纹的规律。这就是说,电子的波动性是电子无数次行为的统计结果。,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3)物质波的统计性规律:在衍射图系中,衍射强度大的地方表示电子在该处出现的次数多,即电子出现的几率较大。反之则电子出现的的几率较小。衍射强度是物资波强度的一种反映,在空间任一点物质波的强度与微观粒子出现的几率密度(单位体积的几率)成正比。因此,电子的物质波是具有统计性的几率波。,2.电子的波粒二象性:,由于微观粒子的运动具有波粒二象性,其运动规律须用量子力学来描述,它的基本方程是Schrodinger方程,是一个偏微分方程,式中:波函数(是空间坐标的一种函数式)E总能量(动能势能)(氢原子总能量)V势能(原子核对电子吸引能V;Z核电荷数,e电子电荷,r电子离核距离)m微观粒子质量(电子质量)hPlanck常数,2.量子数:,(1)四个量子数的取值:Schodinger方程是一个二阶偏微分方程,可以有无穷多的解。需要引进三个参量(量子数),才能解出确定的有意义的解(E和)。这三个量子数及其取值分别是:主量子数n1,2,3,4(任意正整数)角(副)量子数l=0,1,2(n-1)磁量子数m0,1,2l自旋量子数ms,2.量子数:,(2)四个量子数的意义:n确定电子离核的远近和原子轨道的解决。n越大,电子离核越远,原子轨道离核能级越高。l反映原子轨道的形状和电子亚层的能级:如:l=0,s轨道如:EnsEnpEndEnfl=1,p轨道l=2,d轨道l=3,f轨道,2.量子数:,m基本反映原子轨道的空间取向;如2pz:p轨道哑铃型在z轴上。ms表示电子自旋的两种方向(状态),通常用“”表示,如“”或“”表示自旋平行;“”表示自旋反平行。总之,电子在核外的运动,可以用四个量子数来确实。,2.量子数:,(2)四个量子数的意义:n确定电子离核的远近和原子轨道()的解决。n越大,电子离核越远,原子轨道离核能级越高。L反映原子轨道()的形状和电子亚层的能级:如:l=0,s轨道如:EnsEnpEnd90;界面外电子出现的几率10(可忽略不计)。,3.电子云径向分布图,(2)径向分布函数图:1)径向分布函数:几率几率密度体积对1s电子,在离核距离为r,厚度为dr的薄球壳内出现的几率dV,而球面的面积A4r2,则球壳的体积dV4r2dr,如右图所示。所以电子在球壳内出现的几率.4r2dr令D(r)4r2,则D(r)叫做电子云的径向分布函数,它是r的函数。它表示电子在核外空间出现的几率随r的变化情况。,3.电子云径向分布图,(2)径向分布函数图:2)径向分布函数图:以D(r)r作图,如下图所示:,3.电子云径向分布图,(2)径向分布函数图:2)径向分布函数图:由图中可见:随n增大,电子离核平均距离增大,如1s2s3s,2p3p4p当n相同而l不同时,电子离核平均距离较接近,如3s,3p,3d相差不多。所以,通常把n相同的原子轨道合并一个电子层,把n、L都相同的原子轨道合并为一个电子亚层。,多电子原子结构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多电子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系,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在已发现的109种元素中,H原子(类氢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只存在电子与原子核的作用,可以解Schodinger方程得到精确解。除此之外的其他原子,均是多电子原子。不仅存在电子与核的作用,且存在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难以用Schodinger方程得到精确解。只能用光谱实验的数据,经过理论分析得到。,1.屏蔽效应,以He原子为例:He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因此,He原子中存在:核外电子的作用;电子与电子之间的作用,情况比H原子复杂的许多。Slater屏蔽模型把电子2对电子1的作用,看做电子2抵清了一部分核电荷对电子1的作用,即电子2对电子1有屏蔽作用(同样地电子1对电子2也有屏蔽作用),这样,实际作用于电子1(或电子2)地核电荷叫做有效核电荷(Z*),因此,多电子原子轨道的能级为,2.Pauling近似能级图,LPauling(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根据光谱试验数据及理论计算结果,总结出多电子原子的近似能级图:,2.Pauling近似能级图,由图可见:l相同时,能级高低由n决定:如E1sE22sE3sE2pE3pE4pE3dE4dE5dn相同,l不同时,随l增大,E增大:如:EnsEnpEnpEnf.n和l均不同时,出现能级交错:如:E4sFe3+I2Cu2+Sn4+Zn2+还原能力:Mn2+Cl-Fe2+I-CuI2/IFe3+可以氧化I。,已知:I2/I=0.54V,Fe3/Fe2=0.77V,在上述体系中加入KCN,使cCN-=1.0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此时反应能否自发?,此时cFe3+=cFe2+=1/K稳II,氧化剂的Fe3/Fe2Fe3/Fe2+0.0592lg0.77+0.0592lg0.77+0.0592(-7)0.36V还原剂I2/I-I2/I-0.54Fe3/Fe2+此时Fe3+不能氧化I,K稳Fe(CN)63=1.01042,K稳Fe(CN)64=1.01035,三、反应程度K的求法,rGRTlnKrGnFERTlnKnFE2.303RTlgKnFE298K时lgK,公式,例:求反应2Fe3+Cu2Fe2+Cu2+平衡常数,解:根据反应设计电池如下:(-)CuCu2+Fe3+,Fe2+Pt(+)E=正极负极Fe3+/Fe2+Cu2+/Cu0.7710.3410.430VlgK=nE/0.0592=20.430/0.0592=14.55K3.61014,例:求溶度积Ksp如:AgClAgCl,解:据反应设计电池(-)AgAgClAgClAg(+)E=正极负极AgCl/AgAg/Ag=0.2220.7990.577KnE/0.05919.78KspK1.710-10,四、元素电位图,ACu2+0.152Cu+0.521Cu0.34BCu(OH)2-0.08Cu2O-0.358CuAMnO4-_0.56_MnO42-_2.26_MnO2_0.95_Mn3+_1.51_Mn2+-1.18_M(不稳定)(不稳定)_1.51_,4.4化学电源,一、一次电池1.锌锰电池(-)ZnZnCl2,NH4ClMn2O3MnO2Ag(+)2.锌汞电池(-)ZnZnO,KOHHgOHgC(+),二、二次电池,1.铅蓄电池(-)PbPbSO4,H2SO4(1.251.30gcm-3)PbO2(+)2.铬镍电池(-)CdCd(OH)2,KOH(1.191.21gcm-3),Ni(OH)2NiO(OH)C(+),三、燃料电池连续的电池,(-)CH2(p)|KOH(aq)O2C(+)电池反应:2H2(g)+O2(g)2H2O(l),4.5电解,电解电镀,4.6金属的腐蚀及防护,腐蚀阴极保护法,第六章化学热力学初步,6.1热力学第一定律一、热力学中几个基本概念1.体系和环境:热力学中研究的对象为体系,称体系以外的其他部分为环境.2.状态和状态函数3.过程和途径可逆过程4.化学计量数和反应进度,1.解决反应热量问题2.判断变化的方向问题,N2(g)3H2(g)2NH3(g),各计量数(N2)=-1(H2)=-3(NH3)=2,反应进度,单位是mol如上述反应消耗了1.5molN24.5molH2生成了3mol的NH3则该反应进度为-1.5mol/-1=-4.5mol/-3=3mol/2=1.5mol,注意:对不同反应式有不同的进度;如同样反应消耗1.5molN2对上述反应进度为1.5mol,但对于下式反应1/2N2(g)3/2H2(g)NH3(g)反应进度为3mol,反应热的测量,,Q或q表示热量,单位用J(焦耳)、kJ(千焦)系统放出热量,则q为负值;系统吸收环境的热量,则q为正值,装置图P12图1.2一般用已知燃烧热的样品测试量热计的热容C:q(已知)-CTC含水的总热容和仪器的热容q(未知)-CT,1.2反应热理论计算,一、热力学第一定律1、能量守恒定律2、焓的定义3、qv与qp差别4、反应热的表示,5、盖斯定律,二、标准摩尔生成焓在温度T、标准压力p(100kPa)下,由稳定单质生成1mol某物质时,所产生的反应热就叫该物质的标准摩尔生成热,单位:kJ.mol-1,符号DfHm,注:稳定单质?对于存在多种单质形式的有特指,如磷指白磷,碳指石墨等。该温度、压力下的稳定状态:如书中数据常是标准压力、298K的数据。该条件下氯的稳定状态是Cl2(g),而不是Cl2(l);溴是Br2(l),而不是Br2(g);碘是I2(s),而不是I2(l);,H2(g)+1/2O2(g)H2O(g)DHm(298.15)=-241.82KJ.mol-1DfHm,C(s)+O2(g)CO2(g)DfHm(g,CO2)=-393.5,2H2(g)+O2(g)2H2O(g)DHm(298.15)=-483.64kJ.mol-1,H2(g)+1/2O2(g)2H2O(l)DfHm(l,298.15)=-285.83kJ.mol-1,有了标准生成焓数据,任意反应即可查表计算反应热。如:4NH3(g)+5O2(g)4NO(g)+6H2O(g),查表:DfHm(NH3,g)-46.11kJ.mol-1DfHm(NO,g)90.25kJ.mol-1DfHm(H2O,g)-241.82kJ.mol-1,DrHm4DfHm(NO,g)+6DfHm(H2O,g)-4DfHm(NH3,g)490.25+6(-241.82)-4(-46.11)-905.48kJ.mol-1,三、从其它数据计算反应热,1.从燃烧热cm计算CH3OH(l)+O2CO2+2H2Ocm-726.6CH2O(g)+O2CO2+H2Ocm-563.6CH3OH(l)+O2CH2O(g)+H2O(l)rm-726.6(-563.6)-163.0kJmol-1,2.从键能估算反应热Ec=c602,EO-H458.8,EC-H411Ec-c345.6,Ec-o357.7kJmol-1rm4EC-H+1Ec=c+2EO-H-5EC-H+1Ec-c+1Ec-o+1EO-HEc=c+EO-H-EC-H-Ec-c-Ec-o602+459-411-346-358-54kJmol-1,6-3化学反应的方向,一、影响反应方向因素为什么总是H2+O2H2Orm0,二、反应自发性判断三、吉布斯自由能变计算2.2反应程度和化学平衡,第7章缓冲溶液,一、同离子效应在弱酸或弱碱的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其具有共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电离平衡向左移,从而降低了弱电解质的电离度,这种影响叫同离子效应。,例如如在HAc溶液中加入一些NaAc,NaAc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则Ac离子浓度增加很多,会使醋酸电离平衡左移,也降低HAc电离度。设在0.10moldm-3的HAc溶液中加入固体NaAc,使NaAc的浓度达0.20moldm-3,求溶液中的H+和电离度。,解:HAcH+Ac-开始时相对浓度0.100.2平衡时相对浓度0.1-xx0.2+x,x为H+平衡常数表达式Kax(0.2+x)/(0.1-x),由于C0/Ka400,且平衡左移,近似得0.2+x=0.20.1-x=0.1所以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Ka0.2x/0.1,x=0.1Ka/0.2Ka=1.8105代入得x=9.0106即H+=9.010-6moldm-3电离度=H+/C0=9.0106/0.1=9.0103,若不加入NaAc,得CH+=1.3103=CH+/C=1.3所以说,加入NaAc固体,由于Ac的影响使HAc的缩小了144倍。,二、缓冲溶液的组成和作用,1、能抵抗少量强酸、强碱和水的稀释而保持体系的PH值基本不变的溶液称缓冲溶液。,2、一般是由弱酸和它的共轭碱或由弱碱和它的共轭酸所组成,如HAcNaAc;NH3H2O+NH4Cl;Na2H2PO4+NaHPO4等可配置成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3、缓冲溶液为什么能控制溶液PH值基本不变?以HAcNaAc为例:计算在0.050moll-1的HAc和0.050moll-1的NaAc溶液中加入0.010moll-1的HCl前后PH值。(1)加入前:HAcH+Ac初始0.05000.050平衡时0.050-xx0.050+x得H+x=KaC酸/C碱由于C0/Ka400且平衡左移,近似得0.050+x=0.0500.050-x=0.050即H+Ka所以PH=4.76,PHPKalg(C酸/C碱)假如1升中加入HCl后,反应生成0.010molHAc,则反应关系变得:C酸0.050+0.0100.060C碱0.050-0.0100.040,PHPKalg(C酸/C碱)4.76-0.174.59,如果是加强碱0.010mol,PHPKalg(C酸/C碱)4.76-(-0.17)4.93,4、缓冲溶液的特点:,(1)PH值或POH值的一般表达式:PHPK酸(C酸/C碱)POHPK碱(C碱/C酸)所以,PH值或POH值主要取决于PK值,但与C酸/C碱有关,但PH的缓冲范围一般是:PH=PK1,(2)酸度或碱度和盐的浓度越大,则缓冲能力强,但在C酸/C碱的比值为1时,缓冲性能最好。,过量NH3+适量HCl过量NH4+适量NaOH过量NaAc+适量HCl,5、配制缓冲溶液酸共轭碱,如:HAcNaAc;NH3H2O+NH4Cl;Na2H2PO4+NaHPO4;HCO3+CO32,(3)用水稀释PHPK酸(C酸/C碱)或POHPK碱(C碱/C酸)PH不变,过量NaAc+适量NaOH?,配制pH=7的缓冲溶液时,选择最合适的缓冲对是-()(KaHAc=1.810-5,KbNH3=1.810-5;H3PO4:Ka1=7.5210-3,Ka2=6.2310-8,Ka3=4.410-13;H2CO3:Ka1=4.3010-7,Ka2=5.6110-11)(A)HAc-NaAc(B)NH3-NH4Cl(C)NaH2PO4-Na2HPO4(D)NaHCO3-Na2CO3,下列各混合溶液中,具有缓冲作用的是-()(A)HCl(1moldm-3)+NaAc(2moldm-3)(B)NaOH(1moldm-3)+NH3(1moldm-3)(C)HCl(1moldm-3)+NaCl(1moldm-3)(D)NaOH(1moldm-3)+NaCl(1moldm-3),选择以下正确答案,填入相应的空格内:(A)弱酸及其盐的浓度(B)弱酸盐浓度(C)弱酸及其盐的浓度比(D)弱酸的Ka值对于HAc-NaAc缓冲体系:(1)决定体系pH值的主要因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数字营销行业社交电商模式探索报告
- 企业名称社会责任报告2025下半年综合报告治疗类器械
- 企业名称ESG报告2024-2025年行动报告体外诊断器械行业
- 2025年餐饮行业市场竞争策略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绩效管理人力资源预算分析与优化可行性研究报告
- 政策计划2025年文化旅游融合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培训市场进入分析可行性报告
- 2025年线上活动营销效果评估报告
- 金融科技2025年人力资源招聘风险控制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政策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可行性分析报告
- T-BECS 0006-2025 城镇重要基础设施内涝防护规划设计规范
- 运动会进行课件
- 污水厂设备更新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河南省事业单位面向哈密市和十三师新星市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专项招聘15名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苗族舞蹈课件
- 煤矿安全规程2025版解读
- 民航网络安全常识培训课件
- 2025年中国铁建集团招聘面试模拟题及答案详解
- GB/T 14667.1-1993粉末冶金铁基结构材料第一部分烧结铁、烧结碳钢、烧结铜钢、烧结铜钼钢
- 带状疱疹及带状疱疹后神经痛
- 2022年毕节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