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洋生物论文摘要范文海洋生物论文摘要写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碳库.整个海洋中蓄积的碳总量达到39,1012 t,占全球碳总量的93%,约为大气的53倍.这些碳或重新进入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或被长期储存起来,而其中一部分被永久地储存在海底.根据 _蓝碳报告,地球上超过一半(55%)的生物碳或是绿色碳捕获是由海洋生物完成的,这些海洋生物包括浮游生物、细菌、海藻、盐沼植物和红树林.本文综述了近年国际上对海洋生物碳汇的研究结果,阐述了海洋生物固碳的机制、海洋生物碳汇的现状及其修复措施,同时评价和论述了海水贝藻养殖作为渔业碳汇的地位与作用. 海洋生物多样性甚高,但却饱受人为的破坏及干扰.目前全球最大的含点位数据的在线开放性数据库是海洋生物地理信息系统(OBIS),共约12万种3,700万笔资料,另一个较大的数据库世界海洋生物物种登录(WoRMS)已收集全球22万种海洋生物之物种分类信息.除此之外,以海洋生物为主的单一类群的数据库只有鱼库(FishBase)、藻库(AlgaeBase)及世界六放珊瑚(Hexacorallians of the World)3个.跨类群及跨陆海域的全球性物种数据库则甚多,如网络生命大百科(EOL)、全球生物物种名录(CoL)、整合分类信息系统(ITIS)、维基物种(Wikispecies)、ETI生物信息(ETI Bioinformatics)、生命条形码(BOL)、基因库(GenBank)、生物多样性历史文献图书馆(BHL)、海洋生物库(SeaLifeBase),海洋物种鉴定入口网(Marine Species Identification Portal)、FAO渔业及水产养殖概要(FAO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Fact Sheets)等可查询以分类或物种解说为主的数据库.全球生物多样性 _络(GBIF)、发现生命(Discover Life)、水生物图库(AquaMaps)等则是以生态分布数据为主,且可作地理分布图并提供下载功能,甚至于可以改变水温、盐度等环境因子的参数值,利用既定的模式作参数改变后之物种分布预测.谷歌地球(Google Earth)及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网站中的海洋子网页,以及珊瑚礁库(ReefBase)等官方机构或非政府组织之网站,则大多以海洋保育的教育倡导为主,所提供的信息及素材可谓包罗万象,令人目不暇给.更令用户感到方便的是上述许多网站或数据库彼此间均已可交互链接及查询.另外,属于搜索引擎的谷歌图片(Google Images)与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透过海洋生物数据库所提供的直接链接,在充实物种生态图片与学术论文上亦发挥极大帮助,让用户获得丰富多样的信息.为了保育之目的,生物多样性数据库除了整合与公开分享外,还应鼓励并推荐大家来使用.本文乃举Rainer Froese在巴黎演讲之内容为例,介绍如何使用海洋生物多样性之数据来预测气候变迁对鱼类分布的影响.最后就 _与台湾目前海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的现况、两岸的合作及如何与国际接轨作介绍. 利用新一代专利分析工具Innography,结合专利情报分析理论,在对世界范围内海洋生物产业的专利进行申请趋势分析、区域分析、主IPC分析、主要专利权人分析、诉讼专利和核心专利分析以及重点技术文本聚类分析的基础上,了解国内外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态势,并尝试为舟山海洋经济特区的海洋生物产业发展提供有用的竞争情报参考. 为了有效利用资源和资金,合理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确定成为目前保护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本文首先探讨了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的定义和内涵,认为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是指生物多样性丰富、物种特有化程度高、珍稀濒危物种分布集中、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和过程的海洋区域.其次对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总结,主要包括单元区划、指标体系的构建及保护优先区域评估3个方面.继而根据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现状提出保护优先区域确定的基本思路,即在海洋生物地理分区的基础上,根据物种和生境的生物多样性指标确定保护优先区域.最后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包括运用生物地理学方法进行单元区划、基于物种和生态系统的方法构建生物学指标以及 _络数据库的构建等. 海洋酸化是CO2排放引起的另一重大环境问题.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排放CO2总量的三分之一.目前,海洋每年吸收的量约为人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即约每小时吸收100万吨以上的CO2),对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海洋吸收CO2量的增加,表层海水的碱性下降,引起海洋酸化.海洋酸化会引起海洋系统内一系列化学变化,从而影响到大多数海洋生物的生理、生长、繁殖、代谢与生存,可能最终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发生不可逆转的变化,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及对人类的服务功能.地球历史上曾多次发生过海洋酸化事件,伴随着生物种类的灭绝,其内在联系虽然不甚明确,却也可能暗示未来海洋酸化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重大的影响. 浙江省位于中国的东南沿海,海岸线总长为6,321公里,拥有杭州湾、象山湾、三门湾和乐清湾四大港湾以及大小岛屿3,016座.区域内的舟山渔场是国内最大的渔场和国际著名的渔场之一.近二十年来,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浙江沿海受到了长江、钱塘江及江、浙、沪陆源入海污染影响,加上海洋养殖、捕捞及海洋运输等造成的污染,该海域的污染水平呈现逐年加重趋势.为研究浙江沿海水体的污染状况,我们对长江口、杭州湾及舟山海域沉积物和沿岸海洋生物体内的多氯联苯、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以及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影响因素及生态风险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1建立了同时对海洋贝类中20种有机氯农药、28种多氯联苯和16种多环芳烃的同位素稀释气相色谱离子阱质谱分析方法,确定了凝胶净化色谱的最佳组分收集时间和铝硅胶柱两种连续淋洗溶剂的体积.结果表明,多氯联苯、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各化合物的方法检出限分别为0.01-0.14,0.020.17和0.520.81 ng/g(湿重),样品的加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多氯联苯84.1120.2,5.615.9;多环芳烃62.3123.1,8.720.5;有机氯农药77.3127.5,3.118.7. 2以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对采自浙江沿海12个县(市)的贝类、鱼类和虾类等生物样品进行了有机氯农药、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含量的分析,结果表明: 生物体内有机氯农药的主要化合物是p,p-DDE,p,p-DDD,p,p-DDT,-氯丹和-氯丹.DDT(DDE+DDD)比值判断结果表明:嵊泗、普陀、宁海、乐清、椒江和玉环等六个区域可能存在着DDT类农药或含DDT的农药新的.贝类中的多氯联苯以六氯代同族体为主要组成,其次分别为四氯代、五氯代、三氯代和七氯代.贝类中多环芳烃以高苯环数的为主,而龙头鱼和脊尾白虾体内的多环芳烃主要以低苯环数的二环和三环为主. 从生物种类来看,贝类体内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和有机氯农药水平明显高于龙头鱼和脊尾白虾,反映贝类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强的积蓄能力.区域分布特征表明,乐清贝类体内的多氯联苯和多环芳烃的含量较高,而嵊泗和普陀贝类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处于较高水平.除椒江龙头鱼多氯联苯含量较高外,各区域龙头鱼中有机氯农药和多环芳烃含量接近.宁海和玉环脊尾白虾有机氯和多氯联苯的含量较高,各区域脊尾白虾中的多环芳烃含量接近. 贝类、龙头鱼和脊尾白虾部分样品的DDTs超过欧盟、美国EPA和我国海洋生物标准的限值,其中贝类的超限值率为最高.致癌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生物体内有机污染物的EDI值均低于相对应的RfD和CBC值.生物体内的DDTs和HCHs的EDI值也远低于FAOWHO推荐的ADI(可接受每日摄入量).对浙江居民来说,目前食用贝类、龙头鱼和脊尾白虾不会对其构成致癌风险. 3研究区域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这三类有机污染物的高值区均出现在长江口南支南汇嘴附近和杭州湾北岸.长江口北支口外海域沉积物中的含量明显低于南支附近海域.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主要是受陆域污染源,特别是长江径流的影响. 长江口、杭州湾和舟山海区表层沉积物多环芳烃的组成规律相同,均为三环四环五环二环六环.多环芳烃主要油类与木柴、煤的燃烧,而石油产品的泄漏排放也是其之一.沉积物中多氯联苯主要是以低氯代的多氯联苯同族体为主.而沉积物的DDT(DDE+DDD)比值显示研究区域总体上没有DDT类农药新的输入. 沉积物中的有机碳是影响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含量的主要因素.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具有长江径流的这一相同特征. 多环芳烃、有机氯农药和多氯联苯组分含量大部分低于美国NOAASQG的ER-L值,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长江口南支附近和杭州湾湾口部分沉积物中的芴浓度和半数以上站位DDTs含量已超过了ER-L值.研究区域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多氯联苯和有机氯农药(HCHs和DDTs)的含量总体上处于较低或中等水平. 4研究区域中,表层沉积物主要组成类型为粉砂和粘土质粉砂.沉积物中的Cu、Cd、Cr、Fe和Ni的总量低于背景值;而杭州湾中部和长江口口内沉积物Pb、Zn和Mn高于背景值.在长江口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从长江口南支内向口外方向递减;杭州湾沉积物重金属亦有湾内向湾外方向降低的趋势,但湾中部沉积物重金属含量较高.沉积物中的重金属均未超出沉积物二类控制标准或ER-M、PEL值.陆源沉积物的颗粒粒径是影响沉积物重金属和有机碳水平的重要因素.研究区域沉积物可能具有相同或相似的输送和积累机理.沉积物中的Cr、Fe、Ni、Pb、Zn和Cu主要存在于残留态中,对环境污染的风险较低,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d和Mn具有潜在的环境污染风险. 5与国内外沿海区域相比较,浙江沿岸海域鱼类、贝类、虾类和头足类体内Cu、Pb、Zn、Cd、Hg和As的含量水平总体上处于较低的水平.其中,Zn和Cu元素的含量为最高,而其它重金属Pb、Cd、As和Hg含量相对较低.贝类对重金属元素的积累能力为最强,头足类次之,其次为虾类,而积累能力最弱的为鱼类.所研究的海洋生物未受到重金属的严重污染,但贝类的Cu和Cd,鱼类的As和Zn,以及虾类的As处于轻度污染水平.除贝类和虾类的重金属Cd和虾类的As含量超出了澳大利亚的“人体消费卫生标准”的限值外,其它重金属含量均低于食用限值,表明研究区域的海洋生物质量总体上处于良好的状态. 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研究已经成为落实生物多样性公约的焦点议题,海洋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对于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分析讨论了气候变化与太平洋鲱鱼(Clupea pallasi)等海洋生物目标物种、东海浮游动物等海洋生物群落结构、珊瑚礁和红树林等敏感海洋生态系统的关系以及动态生物气候封闭式模型预测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我国在该领域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和对策,包括重视目标物种研究、加强生物区系和群落结构研究、加大敏感海洋生态系统研究、开展长时间尺度海洋生物多样性研究、开展预测研究和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气候变化与海洋生物多样性关系研究等. 气候变化受到全球关注,大气CO2含量与气候变化息息相关.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在气候变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根本的机制就是生物固碳.然而,海洋浮游植物光合固碳量远远大于海洋调节大气CO2的能力和容量.本文指出,固碳,不等于,储碳,只有长期储存在海洋中的那部分碳才能对气候变化起到调节作用.但已知的海洋储碳机制(包括依赖于理化过程的,溶解度泵,以及依赖于颗粒有机碳沉降的,生物泵,等)并不能解释海洋碳汇有关的若干现象和问题.究其原因,还在于没有认识占海洋总有机碳90%以上的溶解有机碳(DOC)的形成机制.在对上述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基于微型生物对DOC转化并形成惰性DOC(RDOC)的微型生物碳泵(Microbial Carbon Pump,MCP)储碳机制、探讨了海洋碳汇研发所面临的挑战及前景. 本文针对国内外有关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影响的研究情况,分别从温度、CO2浓度变化、海平面上升、降雨量、海洋水文结构和海流变化以及紫外线辐射增强等方面探讨气候变化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并从病原生物传播、浮游生物群落结构、海洋鱼类群落结构变化等方面分析气候变化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针对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带来的挑战,提出了今后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大数据金融行业当前竞争格局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致密气行业当前发展趋势与投资机遇洞察报告
- 支部消防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小学生国学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年邓小平理论知识竞赛题库附答案
- 2024年矿井机械维修技师专业技术及理论知识试题(附含答案)
- 2024年绿园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基础知识及综合应用能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陕西省宝鸡市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预测试题含答案
- 2025道德与法治新课标测试题(二)含答案
- 摩托车发动机原理课件
- 2025年贵州省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联通技能竞赛考试题及答案(5G核心网知识部分)
- T/CBMCA 039-2023陶瓷大板岩板装修镶贴应用规范
- #20kV设备交接和预防性试验规定
- GB 18613-2020 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职工食堂总体经营服务方案
- 高一研究性课题
- CAAP2008X功能概述PPT课件
- 煤矿膏体充填开采项目建议书范文
- MAG、MIG焊培训教材ppt课件
- 1000以内自然数数数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