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七章发酵动力学,.,2,生物反应分类,一、通过细胞培养,利用细胞产生的酶系统,把培养基中的物质转化成新的细胞及其代谢产物。底物新的细胞+代谢产物二、在酶的作用下,底物反应生成产物。淀粉糊精+低聚糖,细胞,淀粉酶,.,3,发酵的目的,获得产物,提高发酵生产率,即提高微生物的催化与转化能力。降解有害底物,保护环境。降解废弃底物,形成生物能源产品。降解长链烃底物形成发酵产物,促进采油。,.,4,发酵研究的关键问题,提高生物催化与转化能力。分子水平酶催化反应活性酶基因表达调控细胞水平一系列酶促反应的交互细胞水平的综合细胞生长、底物消耗、产物合成反应器水平一系列细胞酶促反应的集成规模放大对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影响及控制,.,5,优化发酵过程达到高产目标的方法,提高转化率和效率的三个方面。发酵动力学研究对现有微生物本征动力学认识,弄清不同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控制措施。菌种选育改造、修饰和构建工程措施反应器结构及操作性能优化,提高混合、传热、传质以及细胞间的信号传递,调控细胞群体的发酵能力。,.,6,发酵动力学研究方法,基于细胞水平展开,包括活细胞、休眠细胞(休止细胞或静止期细胞)和死亡细胞形成产物过程的定量研究。,.,7,什么是发酵动力学?,发酵动力学:研究微生物生长、产物合成、底物消耗之间动态定量关系,定量描述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主要研究:1、发酵动力学参数特征:微生物生长速率、发酵产物合成速率、底物消耗速率及其转化率、效率等;2、影响发酵动力学参数的各种理化因子;3、发酵动力学的数学模型。,.,8,.,9,一、认识发酵过程的规律;二、合理设计的发酵过程,确定最优发酵过程参数,如:基质浓度、温度、pH、溶氧,等等,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三、提高发酵产量、效率和转化率等。,研究发酵动力学的目的,.,10,生化反应:aA+bBcC+dD,反应动态平衡改变条件破坏平衡,如何能最快最多的获得目的产物,温度,酸碱度,浓度,催化剂,采用反应动力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动力学主要探讨反应速率问题:,.,11,课程重点:主要针对微生物发酵的表观动力学,通过研究微生物群体的生长、代谢,定量反映细胞群体酶促反应体系的宏观变化速率,主要包括:细胞生长动力学底物消耗动力学产物合成动力重点定量研究底物消耗与细胞生长、产物合成的动态关系,分析参数变化速率,优化主要影响因素。但研究过程中将涉及三个层次的研究方法,达到认识微生物本质特征、解决发酵工业问题的目的。,.,12,发酵动力学研究的基本过程,首先研究微生物生长和产物合成限制因子;建立细胞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模型;确定模型参数;实验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与适用范围;根据模型实施最优控制。,.,13,本章主要内容,分批发酵动力学连续发酵动力学补料分批发酵动力学,.,14,什么是分批发酵?,分批发酵:准封闭培养,指一次性投料、接种直到发酵结束,属典型的非稳态过程。分批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通常要经历延滞期、对数生长期、衰减期、稳定期(静止期)和衰亡期五个时期。,.,15,典型的分批发酵工艺流程图,分批发酵过程,.,16,t1t2t3t4t5,分批发酵时典型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曲线,菌体浓度X,时间t,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17,微生物细胞倍增时间与群体生长动力学细菌:典型倍增时间1hr酵母:典型倍增时间2hr放线菌和丝状真菌:典型倍增时间48hr微生物细胞群体生长动力学是反映整个群体的生长特征,而不是单个微生物生长倍增的特征。因此,菌龄是指一个群体的表观状态。,关于菌龄的描述,.,18,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19,微生物生长特性通常以单位细胞浓度或细胞数量在单位时间内的增加量来表示(、n):,或,X细胞浓度(g/L);N细胞个数;t生长时间;X0、Xt初始微生物浓度和t时细胞浓度;N0、Nt初始细胞个数和t时细胞个数;以细胞浓度表示的比生长速率;以细胞数量表示的比生长速率。,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20,lag:x不变,即exp:(假定无抑制作用存在),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21,Decline(开始出现一种底物不足的限制):(1)若不存在抑制物时Monod模型:,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S限制性基质浓度,mol/m3Ks底物亲和常数(也称半饱和速度常数),表示微生物对底物的亲和力,mol/m3;Ks越大,亲和力越小,越小。当S较高时,(对数期满足S10Ks),此时,=m当S较低时,(减速期,S10Ks),此时S,减速期,,.,22,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23,比生长素率,限制性底物残留浓度St,残留的限制性底物浓度对微生物比生长率的影响,表征与培养基中残留的生长限制性底物St的关系,Monod方程:,Ks底物亲和常数,等于处于1/2m时的底物浓度,表征微生物对底物的亲和力,两者成反比。,酶促反应动力学米氏方程:,受单一底物酶促反应限制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方程Monod方程:,.,25,Monod方程应用:测定微生物对不同底物的亲和力大小(Ks值)实验确定适于微生物生长的最佳底物(?)比较不同底物发酵最终残留的大小(?)比较不同微生物对同一底物的竞争优势,确定连续培养的稀释率,.,26,Stationary(不生长或生长率与死亡率相等):dying:,(浓度最大),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比死亡速率,s-1),.,27,分批发酵动力学,假定整个生长阶段无抑制物作用存在,则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可用阶段函数表示如下:0 x0(0tt1)mx0emt(t1tt2)=x=x0em(t2-t1)et(t2tt3)0 xm(t3tt4)-axme-at(t4tt5),.,28,其它模型1,在无抑制作用情况下(但有底物限制存在),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式中n为常数x为细胞浓度,.,29,培养液中有抑制物的情形高浓度基质抑制存在的情况下式中,Kis为抑制常数,抑制作用越强,Kis越小,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其它模型2,.,30,高浓度产物抑制的情况下,线性,指数,产物积累一定量才有抑制作用,分批发酵动力学-细胞生长动力学,其它模型2,其中:k,k1,k2为常数,分批发酵中初始底物浓度对稳定期菌体浓度的影响,AB区:菌体浓度与初始底物浓度成正比,有:,X为菌体浓度,为针对底物的细胞得率,初始X0为零;S0为底物初始浓度;St为底物残留浓度。,BC区:随S0增加,菌体浓度达最高水平,再增加S0,菌体不再增加。C区:菌体活性受初始高浓度底物及高渗作用抑制,菌体浓度与初始底物浓度成反比。,高浓度底物抑制的情形,.,32,当培养基中存在多种限制性营养物时,Monod方程应改为?,分批发酵动力学,.,33,得率系数,指消耗单位营养物所生成的细胞或产物数量。其大小取决于生物学参数(,x)和化学参数(DO,C/N,磷含量等)(1)生长得率系数Yx/s、Yx/o、Yx/kcal:消耗每克营养物、每克分子氧以及每千卡能量所生成的细胞克数;Yx/c、Yx/N、Yx/p、Yx/Ave-:消耗每克C、每克N、每克P和每个有效电子所生成的细胞克数;Yx/ATP:消耗每克分子的三磷酸腺苷生成的细胞克数。,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34,消耗每克营养物(s)或每克分子氧(O2)生成的产物(P)、ATP或CO2的克数。,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产物得率系数:,:,.,35,定义:表观得率专一性得率*专一性用于生长的底物量S不含用于维持能耗及产物形成部分的用量。,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36,基质消耗速率与生长、合成关系如下:表观:专一性:,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37,为了扣除细胞量的影响,定义:基质比消耗速率产物比生成速率,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38,=,若生长阶段产物生成可以忽略,即,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39,1/Yx/s,1/,1/YG,m,图解法求微生物的本征参数YG和m,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40,若生产阶段微生物生长可以忽略,,分批发酵动力学-基质消耗动力学,=,.,41,图解法求微生物的本征参数Yp和m,1/Yp/s,1/qp,m,1/YP,.,42,根据发酵时间过程分析,微生物生长与产物合成存在以下三种关系:与生长相关生长偶联型与生长部分相关生长部分偶联型与生长不相关无关联,分批发酵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43,相关型,部分相关型,.,44,与生长相关生长偶联型:乙醇发酵,产物的生成是微生物细胞主要能量代谢的直接结果,菌体生长速率的变化与产物生成速率的变化相平行。,分批发酵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45,与生长部分相关生长部分偶联型:柠檬酸、氨基酸发酵,产物间接由能量代谢生成,不是底物的直接氧化产物,而是菌体内生物氧化过程的主流产物(与初生代谢紧密关联)。,分批发酵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46,与生长不相关无关联:抗生素发酵,若考虑到产物可能存在分解时,则,产物生成与能量代谢不直接相关,通过细胞进行的独特的生物合成反应而生成。,分批发酵动力学-产物形成动力学,.,47,分批发酵动力学,杀假丝菌素分批发酵动力学分析,杀假丝菌素分批发酵中的葡萄糖消耗、DNA含量和杀假丝菌素合成的变化。,应用举例,.,48,分批发酵的优缺点,优点:操作简单、投资少运行周期短染菌机会减少生产过程、产品质量较易控制缺点:不利于测定过程动力学,存在底物限制或抑制问题,会出现底物分解阻遏效应?及二次生长?现象。对底物类型及初始高浓度敏感的次级代谢物如一些抗生素等就不适合用分批发酵(生长与合成条件差别大)养分会耗竭快,无法维持微生物继续生长和生产非生产时间长,生产率较低,.,49,连续发酵动力学,.,50,什么是连续发酵?,连续发酵概念:在发酵过程中,连续向发酵罐流加培养基,同时以相同流量从发酵罐中取出培养液。连续发酵特点:添加培养基的同时,放出等体积发酵液,形成连续生产过程,获得相对稳定的连续发酵状态。连续发酵类型:单级连续发酵多级连续发酵,.,51,(一)连续发酵类型及装置(二)连续发酵动力学模型1.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2.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3.进行细胞回流的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三)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的应用,主要内容,.,52,连续发酵类型及装置罐式连续发酵单级多级串联细胞回流式塞流式连续发酵,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53,单级连续发酵示意图,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单级,.,54,两个及以上的发酵罐串联起来,前一级发酵罐的出料作为下一级发酵罐的进料。,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多级串联,两级连续发酵示意图,.,55,罐式连续发酵实现方法恒浊法:通过调节营养物的流加速度,利用浊度计检测细胞浓度,使之恒定。恒化法:保持某一限制性基质在一恒定浓度水平,使菌的比生长速率保持一定。,多级罐式连续发酵装置示意图,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多级串联,.,56,a:再循环比率(回流比)c:浓缩因子,细胞回流的单级连续发酵示意图,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细胞回流式,.,57,发酵罐,培养物流出,无菌培养基流入,供给连续接种再循环,d,连续发酵动力学-发酵装置-塞流式,.,58,定义:稀释率D=F/V(h-1)F流量(m3/h)V培养液体积(m3)理论停留时间,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59,细胞的物料衡算(和D的关系),对于单级恒化器:X0=0且通常有:,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积累的细胞(净增量)=流入的细胞-流出的细胞+生长的细胞-死亡的细胞,.,60,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A.稳定状态时,,此时=D(单级连续发酵重要特征),B.不稳定时,,当D,,.,61,积累的营养组分=流入量-流出量-生长消耗量-维持生命需要量-形成产物消耗量稳态时,=0,一般条件下,mxDC由可知负增长,x,进入非稳态,菌体最终被洗出,即x=0时,达到“清洗点”,此时,,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66,细胞浓度与稀释率的关联(X与D的关系),应用Monod方程,此时,,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67,生长模型,由两个稳态方程可以推出D与X关联的生长模型当DKs(S010Ks),底物供给浓度很大,为非限制性则此时,最大临界稀释率当DDc=时,,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0,产物的物料衡算,产物变化率=细胞合成产物速率+流入-流出-分解项当连续发酵处于稳态,且加料中不含产物,即,P分解速率可忽略。得,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1,x,s,Dx与D关系总结:,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2,实例,几个假设:只受单一底物限制Yx/s对一定的来讲,为常数DDC若已知:考察:稀释率(D)对细胞浓度(X)、细胞生产率(DX)和底物浓度(S)的影响?,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3,稀释率(D)对底物浓度(S)、细胞浓度(x)和细胞生产率(DX)的影响。,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4,多级恒化器的第一级动力学模型,假设两级发酵罐内培养体积相同,即V1=V2;且第二级不加入新鲜培养基,则对于第一级动力学模型(方程)与单级相同。,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5,稳态时,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6,多级恒化器的第二级动力学模型,S1S0,S2S1从第二级开始,比生长速率不再等于稀释率D.,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7,第二级细胞物料衡算,第二级稳态时,同理,由稳态方程可得,,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8,第二级基质物料衡算,稳态时,,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79,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第二级基质物料衡算,.,80,S2的求解,解此方程可得第二级发酵罐中稳态限制性基质浓度S2,再由式(2)可确定x2,再求出Dx1,Dx2.,(1)(3),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81,细胞形成产物的速率:DP2,稳态时,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82,第二级发酵罐产物浓度,同理类推,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83,例题,已知某一微生物反应,其细胞生长符合Monod动力学模型,其,试问:(1)在单一CSTR(连续搅拌式反应器)进行反应,稳态下操作且无细胞死亡,欲达到最大的细胞生产率,其最佳稀释率是多少?(2)采用同样大小N个CSTR相串联,其D值相同,若要求最终反应基质浓度降至1g/L以下,试求N至少应为多少级?,.,84,解:,.,85,.,86,看一下N=3时的情况:,.,87,.,88,二级连续发酵中不同稀释率下的稳态细胞浓度、限制性基质浓度和细胞生产率的变化。,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多级恒化器连续发酵,.,89,进行细胞回流的单级连续发酵,概念:进行单级连续发酵时,把发酵罐流出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经浓缩的细胞悬浮液送回发酵罐中。a:再循环比(回流比)(a1),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优点:提高了发酵罐中的细胞浓度和底物的转化率,也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操作稳定性。,.,90,细胞生长动力学方程,细胞的物料衡算(与D的关系)积累的细胞=进入培养液中的细胞+再循环流入的细胞-流出的细胞+生长的细胞-死亡的细胞,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91,假定:细胞死亡很少(=0)培养基无菌加入(x0=0)D=F/V由稳态条件得,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92,限制性基质的物料衡算(x1与D的关系)积累的基质=进入基质+循环流入基质-流出基质-消耗的基质,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93,x1与D的关系,代入有:,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D=F/V,稳态时,,.,94,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x1比单级无再循环的x要大,又,代入x1式,得,.,95,最终流出的细胞量xe与D关系,假定分离器无细胞生长和基质消耗,则有细胞物料衡算式:流入分离器细胞=流出分离器细胞+再循环细胞,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96,举例:单级细胞再循环连续培养的应用,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设系统的,对于回流系统有:,.,97,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98,对于无回流系统有:,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99,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细胞回流单级恒化器连续发酵,细胞回流与不回流的单级连续发酵比较A-细胞回流时的稳态X;B-细胞回流时的稳态DX;C-细胞回流时的稳态Xe;D-细胞不回流时的稳态X;E-细胞不回流时的稳态DX,.,100,应用,有助于了解和研究细胞生长、基质消耗和产物生成的动力学规律,从而优化发酵工艺。便于研究细胞在不同比生长速率下的特征。,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101,利用细胞再循环连续发酵技术进行废水的生化处理、发酵与产物分离耦合,解除负反馈抑制,提高产量。利用连续培养的选择性进行富集培养菌种选择及防污染处理。,应用,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102,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在底物浓度为S情况下杂菌Y的生长速率y比系统的稀释速率D要小Y的积累速率:,结果是负值,表明杂菌不能在系统中存留,.,103,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底物浓度为S的情况下杂菌Z能以比D大的比生长速率下生长,比D大的多,故dZ/dt是正的,杂菌Z积累,系统中底物浓度下降到S,此时D,建立新的稳态。此时生产菌X的比生长速率比原有的小。D,故将生产菌从系统中淘汰,.,104,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杂菌W入侵的成败取决于系统的稀释速率。由图可见,在稀释速率为0.25Dc(临界稀释速率)下,W竞争不过X而被冲走.,连续培养中杂菌能否积累取决于它在培养系统中的竞争能力,.,105,应用,遗传稳定性研究连续发酵提高生产率,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106,分批发酵:生产周期式中:tL-延迟期所占用时间;tR放料时间tP清洗发酵罐、培养基、灭菌、冷却所需时间xF发酵终点细胞浓度;x0接种后细胞浓度假定分批发酵的指数生长期延续到限制性基质耗尽,这时达到最大细胞浓度xF,应用-提高生产率,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107,分批发酵的细胞生产率为:,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应用-提高生产率,.,108,可见,细胞的m越大,辅助操作时间越长,连续发酵的优势就越大。,应用-单级连续发酵最大生产率,连续发酵动力学-理论,单级连续发酵与分批发酵最大生产率之比为:,.,109,实验数据如下:t24h(生长罐)48h(生产罐)60hP1=0.07g/LP2=0.4g/LP3=0.62g/LX1=7g/L求操作参数D?并比较连续发酵与分批发酵的生产率。,应用-青霉素连续发酵与分批发酵对比,.,110,计算:采用连续发酵时第一罐:第二罐:由,.,111,为了保证串联稳定,两罐稀释率差异用体积差异进行调节。F相同产物在串联系统停留时间产物形成速率,.,112,而分批发酵时,tn=48h,P=0.4g/L故产物形成速率DP=0.4/48=0.0083g/Lh(比连续发酵低)为充分利用基质,再加一罐(第三罐)(相当于60h),.,113,tn=1/D1+1/D2+1/D3=53.7h产物形成速率P3/tn=0.0115g/Lh分批发酵P3/t3=0.62/60=0.0103g/Lh,.,114,优缺点,添加新鲜培养基,克服养分不足所导致的发酵过程过早结束,延长对数生长期,增加生物量等;在长时间发酵中,菌种易于发生变异,并容易染上杂菌;如果操作不当,新加入的培养基与原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出血时间与凝血时间课件
- 2025年标准合同范本
- 2025存量房买卖合同协议书范本(标准版)
- 出口业务培训课件
- 2025塑钢门窗销售代理合同
- 2025合同样本:加盟合作协议书典范
- 2025简易租房合同范本
- 货物运输合同规定细则
- 音乐制作合同
- 智慧能源互联网:推动全球能源转型升级的关键支撑
- 一年级幼小衔接开学第一课系列:《会问好》教学课件
- 1.2 规划初中生活(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 (统编版2024)
- 乒乓球聘用教练合同模板
- 2021年销售货款回收管理制度范本
- DB11-T+2260-2024中成药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 NB-T+10131-2019水电工程水库区工程地质勘察规程
- 大学基础课《大学物理(一)》期末考试试题-含答案
- 广东省广州市实验中学2025届高一下数学期末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铁道车辆构造与检修全套教学课件
- 2024年《动漫艺术概论》自考复习题库(附答案)
- 高中综评项目活动设计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