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_第1页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_第2页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_第3页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_第4页
国学经典教育实施意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沙卜完小校本培训资料第二次培训培训地点:接待室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培训时间:2017.9.8主持人:孙晓培训内容: 宁阳县国学经典教育实施纲要(试行)为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和教育部颁布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制定本实施纲要。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为主线,以推进中小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体化为重点,整体规划、分层设计、有机衔接、系统推进,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富有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精神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二、实施原则一是潜移默化,扎实持久。着眼于素质教育的时代要求,重在潜移默化,贵在扎实持久,经典教育的内容要符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和国学教育自身的规律,不急于求成,防止形式主义。二是去粗取精,不断完善。着眼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现代意识,按照去粗取精的原则,确定国学经典教育的内容,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丰富和完善。三是加强培训,适应教学。抓住教师培训这个关键,尽快建立适应国学经典教育需要的优秀教师队伍,教师既要提高自身国学素养,也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四是把握规律,分段施教。遵循教育规律,分阶段实施国学经典教育,要特别注重日常学习生活中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不但能诵读经典,而且能践行经典,在培养深厚文化底蕴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知行合一。三、实施目标(一)总目标1.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国学经典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有价值的精华部分,要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内容,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民族自信心,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培养具有中国灵魂、世界胸怀的一代新人。2.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和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着力完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要结合德育大纲、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充分汲取传统和现代教育中的科学方法,完善国学经典教育体系;要通过在全县中小学系统、科学、适量地开展国学经典诵读,使学生从小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渐染,在道德、文化修养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培养爱祖国、爱家乡、面向未来的现代人。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要通过国学经典教育,潜移默化地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陶冶性情,开启智慧,让经典为学生的一生提供营养;培养学生以宽广的胸怀和文化视野,吸取人类优秀文化营养,为和谐人生奠定基础。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在指认式诵读中使小学低年级学生扩大识字量,在吟诵式诵读中让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文化素养。5.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学习力。利用13岁以前记忆的黄金时期,让学生记住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经典,“不求甚解,但求熟背”,使学生的记忆力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注意力更加集中,学习力逐步提升,让学生终生受益。 (二)阶段目标第一学段(小学12年级)1.通过游戏化、故事化的诵读,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习礼仪、重学习、爱劳动。2.全文诵读三字经,并背诵。3.全文诵读弟子规,并背诵。4.选读千家诗等浅易古诗词80首,并背诵。第二学段(小学34年级)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守诚信、睦乡邻、亲自然。2.全文诵读千字文,并背诵、默写,增加识字量。3.熟读百家姓,并了解有关姓氏故事;选背论语6篇。4.选读千家诗等浅易古诗词80首,并背诵。5.在教师指导下,和书法、语文学习相结合,临摹古碑帖千字文或编辑手抄报等展示诵读成果。第三学段(小学56年级)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行节俭、强自信、讲智慧。2.全文诵读论语,并背诵。3.全文诵读千家诗等古诗词,并背诵。4.登陆电子网站,阅读相关国学经典文化学习资料,尝试编辑电子稿等形式展示学习成果。第四学段(初中79年级)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惜生命、贵宽容、别善恶。2.全文诵读大学、中庸及孟子中精典篇章,并背诵。3.选读语文课本以外的160篇经典古诗词、美文全文背诵(小学已背过的除外),并能引用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4.登陆电子网站,阅读国学经典文化学习资料;尝试编辑电子稿展示学习心得体会。第五学段(高中12年级)1.通过多种形式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习得道德修养与规范:知羞耻、慎独行、图自强、全大义。2.全文诵读老子,并背诵。3.选读诗经、庄子、孙子兵法、颜氏家训等经典30篇,并背诵;自觉将传统文化理念与当今核心价值理念进行比较,纳入自己独特的文化视野。4.自觉选读课本以外的100首(篇)经典古诗词、美文全文背诵(小学、初中已背过的除外),并能引用借以表达自己的情感。5.登陆电子网站,阅读国学经典文化学习资料,并能就自己感兴趣的热点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四、教材选用宁阳县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推荐教材:以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千家诗、论语、大学、中庸、孟子、道德经等国学经典及诗文典籍为主要内容的宁阳县国学经典教育诵读读本。五、实施建议1.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与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注重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国学经典只有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才有意义,把传统文化价值观和学生的精神、人生发展需求结合起来,有利于在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与大师平等对话,在观点的碰撞中闪耀智慧的光芒,让每个学习者都切实感受到把前人思想和自己思考结合起来的乐趣和收获。倡导在活动中充分尊重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教育活动能生动活泼、扎实持久地开展。2.教学中要努力体现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关注经典诵读活动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在组织开展活动时,要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多向互动;加强课堂内外,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沟通;强调书本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追求的结合,纸质教材与多媒体课件的结合,学习与研究的结合等,注重国学经典教育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国学经典教育要整合学科教学活动,进行学科渗透,挖掘生活中的国学教育因素,与实践活动、传统节日、班团队活动结合;要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做到课堂教学和课外诵读相结合,力求既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又不增加家长经济负担,提高国学经典教育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受到圣哲前贤思想的滋养,真正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3.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学学习规律,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规范性。学校要按照日常教学管理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国学学习规律,对国学经典教育制定教学计划,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规范性。教师要采用适合国学学习和学生喜欢的教学策略,如采取听读、跟读、共读、背诵、表演等形式,倡导生活化、活动化、故事化、体验化、兴趣化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六、实施保障1.加强组织领导。县教育局成立“宁阳县国学经典教育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教科研中心,负责全县中小学国学经典教育的协调、检查、评价,定期组织各种教学交流和教学研讨活动。各单位要成立相应的国学诵读教育领导小组,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协调国学经典教育活动的实施。2.构建书香校园。进一步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图书室、班级图书角建设,广泛开展校园、家庭阅读活动。校园墙面要张贴历代名人画像,格言警句,要利用宣传橱窗定期举办诗文长廊,诗文图展,师生作品展,绿地、道路标识牌、灯箱等印制论语等国学经典章句,营造出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3.师资队伍建设。国学经典教育的教师建议由语文教师(或其他爱好国学、有一定国学基础的教师)担任;要注意整合班主任(团队辅导员)、艺术科教师及社会师资力量,组建切合本校实际的,适合国学教学的师资队伍。国学经典教师要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国学教育培训,了解和掌握必要的国学知识、教学方法、经典教育读本和教师用书。各乡镇(街道)教办、学校要定期开展国学经典教育交流展示和教学研讨活动。4.工作绩效:各中小学要充分考虑国学经典教师的工作量,其工作考核要与教师晋职晋级、岗位聘用、评优选先、绩效工资等直接挂钩。5.课时安排。从学校和学生发展实际出发,结合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团队活动、语文科教学等课程的实施,安排好国学经典教育的课时,学生集体诵读(学习)经典的时间每天不少于15分钟。国学经典教育的课时安排,可以利用每天的朝(夕)会、自习时间共读,也可以在校本课程中每周安排1节经典诵读(诵读指导)课,或两者相结合安排。6.评价与表彰。县教育局每年举办一次中小学生“经典诗文诵读大赛”,教科研中心每学期根据诵读目标,进行一次“抽背”活动,大赛和抽背结果,纳入各学校视导评估。各学校要建立国学经典教育学生评价机制,评价以正面鼓励引导为主,可采用过级、综合考查等方式,激发学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