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常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解释,徐宜欣,长沙市中心医院检验科2、内容,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解释,尿常规检查结果的解释,肝功能检查结果的解释,肾功能检查结果的解释,心肌酶检查结果的解释,钾、葡萄糖检查结果的解释,血常规检查结果的解释,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方法的解释:血细胞分析仪样本采集:2ml静脉血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白细胞参考值:成人(4 10)109/升;儿童(5 12)109/升;新生儿(15 20) 109/l。临界值 30109/l。5,临床解释1。白细胞减少症:急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致瘤性增加:6,7,2。白细胞减少症:某些感染:某些血液疾病:如典型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物理和化学损伤:电离辐射(如x光等)。)和长期施用氯霉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引起的脾肿大。嘿。8、红细胞计数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男性为(4.0 5.5)1012/升;女性(3.5 5.0)1012/升;新生儿分别为(6.0 7.0) 1012/l(当红细胞 6.81012/l时,应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3.51012/l是诊断贫血的极限,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寻找原因。1.51012/L/l,应考虑输血。临床解释1。生理海拔:是在新生儿,精神兴奋,高原反应等。2.病理性增加:相对增加:常见于严重呕吐、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大量出汗、多尿和明显饮水不足的患者;(2)绝对增加:与组织缺氧有关;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可达(7 10) 1012/l。生理性贫血:多见于孕妇、老年人和儿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病理下降:红细胞减少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及其他伴随性贫血;(2)贫血是由于红细胞膜和酶的遗传缺陷或外来因素造成的红细胞过度破坏而引起的。失血:急性失血或慢性失血引起的贫血,如消化道溃疡和钩虫病。血红蛋白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2ml静脉血采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红蛋白正常参考值:男性120 160克/升;女性110 150克/升;新生儿为170 200克/升,临界值 200克/升。12、血红蛋白(Hb)的增加或减少的临床意义类似于红细胞的增加或减少,但血红蛋白能更准确地反映贫血的程度。血红蛋白的减少不一定与红细胞的减少成正比。红细胞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减少程度比红细胞性贫血更明显。在大量出血的情况下,血红蛋白减少的程度与红细胞减少的程度基本一致。血细胞比容测定方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细胞比容正常参考值:男性0.40 0.50(40% 50%);女性为0.35 0.45 (35% 45%)。临界值 0.6,14,临床解释1。血细胞比容增加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大量呕吐、大手术、腹泻、失血、大面积烧伤等。2.在各种贫血中发现血细胞比容降低。由于不同类型的贫血,血细胞比容的降低程度与红细胞计数值不完全一致。血小板法:血细胞分析仪标本采集:静脉采血2m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抗凝。血小板正常参考值:血小板参考值为(100 300) 109/l。临界值50109/l。16,临床解释1。急性大出血和溶血后,血小板计数增加:短暂增加;(2)持续增加,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出血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增多常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和许多恶性肿瘤的早期。(1)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见于造血功能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和急性放射病;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和体外循环中血小板破坏过度。血小板消耗过多,如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嘿。20,红细胞平均指数红细胞平均测量的三个指数在临床上用作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基础,如表1所示。表1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贫血常见原因或疾病贫血型MCVMCHMCHC正常正常急性出血性贫血,某些溶血性贫血肥大细胞性贫血增加正常各种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不良贫血单纯微细胞性贫血减少正常慢性感染,慢性肝肾疾病贫血小细胞色素性贫血减少缺铁性贫血和铁利用性贫血,慢性出血性贫血,1。标本采集:大多数专家建议在血常规检查中应采集静脉血,尤其是在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时。2.采集静脉血时,不能从输液留置针或输液静脉同一侧的静脉采集血液,以避免稀释。3.仪器的校准。标本的保存时间。26,尿液常规结果的解释,27,临床解释:1。酸碱性(酸碱度)正常参考值为5.5 7.4,一般为6.5左右。临床意义:尿液酸碱度低于正常值,常见于酸中毒、糖尿病、痛风、服用酸性药物、发热等。(2)尿液酸碱度高于正常值,常见于泌尿系统感染、碱中毒、服用碱性药物等。尿蛋白正常参考值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发现于生理性蛋白尿,如剧烈运动后(运动性蛋白尿)、体位改变(体位性蛋白尿)、身体突然冷热刺激或人的情绪激动等。病理性蛋白尿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慢性肾炎、高血压肾病、苯中毒等。葡萄糖正常参考值为:负。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颅内高压、甲状腺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和嗜铬细胞瘤共检出:例阳性病例。4.胆红素(BIL)正常参考值: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常见于肝实质或梗阻性黄疸。URO正常参考值:为负或弱正。临床意义:增加常见于病毒性肝炎、溶血性黄疸、心力衰竭、肠梗阻、内出血等疾病。(2)尿路胆管炎减少,多见于完全梗阻性黄疸等。6.潜血(BLO)正常参考值为:阴性。临床意义蚕病、疟疾、伤寒、大面积烧伤并发血红蛋白尿、砷、苯、铅中毒、蛇咬伤引起的血红蛋白尿等疾病中有:例潜血试验阳性。KET正常参考值:为负。临床意义:阳性结果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剧烈运动、妊娠期严重呕吐、饥饿、消化不良、脱水等。8.亚硝酸盐的正常参考值为:负。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肾盂肾炎等。白细胞正常参考值为:阴性。临床意义:阳性表示中性粒细胞增多,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10.维生素C的正常参考值为:负(0毫摩尔/升)。临床意义33,360阳性表示尿液中维生素C增加,这可能会影响某些同步检查项目的准确性(例如糖和潜血假阴性)。维生素C的摄入量应该得到控制和复查。33,34,35,35,36,红细胞形态图。尿液中常见的红细胞呈黄色,盘状,中央明亮,一些红细胞呈锯齿状。红细胞尿中的红细胞呈淡黄色盘状,37,红细胞形态图,红细胞膜上有棘层和赘生性突起的变形红细胞,儿童尿中常见的小红细胞C:草酸钙晶体,M:粘液丝,R:红细胞,38岁,白细胞形态嘿。40,浇铸,白细胞浇铸,白细胞浇铸。41、尿常规影响因素,1。正确采集标本,尿液标本必须新鲜。2.使用一次性容器以避免分泌物污染。在离开尿液之前,最好不要吃影响分析的药物和食物。3.标本应及时送检。4.所有仪器和试条必须质量高、稳定,试条必须与仪器相匹配;5.保持试纸干燥并避光。浸泡尿液的时间是准确的。6.严格执行室内质量控制。42,解释肝功能结果,4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法:速率法标本采集:生化管静脉采血2ml以避免溶血。正常参考值:0 40U/L。临床解释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肝组织含量最高,肝细胞受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溶解并从细胞中释放,血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增加,这是肝细胞损伤最敏感的指标之一。增加:1。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结石、胆管炎、胆囊炎。心血管疾病心肌梗塞、心肌炎、肝充血伴心功能不全、脑出血等。3.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4.其他药物和毒物引起谷丙转氨酶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水杨酸制剂、乙醇、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测定方法标本采集:从生化管静脉采集2ml血液,避免溶血。正常参考值:心肌细胞富含0 40U/LAST,其次是肝脏、骨骼肌和肾脏。ASTS和ASTm有2种同工酶。肝脏轻度损伤时,ASTS明显增加,而肝脏严重损伤时,血清中出现大量的ASTm。临床解释的增加可见于:1。急性肝炎、药物性肝坏死、肝癌、肝硬化、慢性肝炎、心肌炎、胸膜炎、肾炎和肺炎。2.心肌梗死发生后6 12小时开始增加,24 48小时达到峰值,3 5天降至正常。在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皮肌炎和脐带压迫性肌肉损伤期间,AST也可能升高。4.测定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的活性,观察其比值在病程中的变化,对肝病的鉴别诊断和了解病情变化有一定意义:急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比值 1,原发性肝癌常 3。血清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的测定方法钒酸盐氧化法参考值总胆红素0 20 mol/l直接胆红素0 8mol/未结合胆红素=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50临床解释1。肝细胞疾病,如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血清总胆红素、结合胆红素、未结合胆红素均有升高现象。2.阻塞性疾病,如胆结石、肝癌、胰头癌等。可增加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3.其他新生儿黄疸、败血症、溶血性贫血、恶性疟疾、严重大面积烧伤或输血不当引起的溶血可导致总胆红素和未结合胆红素升高。方法测定血清总胆汁酸(TBA)的参考值为0 15 mol/l。临床判读血清胆汁酸水平反映肝实质损害,尤其是急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酒精性肝损伤和肝硬化的敏感变化,是实验室诊断肝病的重要指标。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清总胆汁酸在早期升高,其变化早于胆红素,有助于判断预后和提示疾病复发。其增加早于转氨酶活性变化,甚至早于肝组织活检。心肌酶结果解释,血清肌酸激酶法(CK): DGKC法参考值:30 2000 U/L临界值: 2000 U/L广泛分布于全身所有组织,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中含有大量CK。1.CK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塞。患心肌梗塞后在患有骨骼肌疾病、肌营养不良和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萎缩和皮肌炎的患者中,CK活动可能轻微或中度增加。此外,在急性卒中中,血清CK活性在几天后增加,并可持续增加10 14天。4.生理高度。运动后48小时内,产妇和新生儿的血清CK活性高于正常。血清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法:DGKC法参考值:025U/L临界值: 100U/L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是由两个不同亚单位(M和B)组成的二聚体。临床解释:1。急性心肌梗死引起胸痛发作后,血清中的CK-甲基丁酸在总活性前升高。24h达到峰值,36h内波动曲线与总活性平行,48h消失。2.损伤心肌的心脏手术可能会使CK-甲基溴活性短暂增加,并在普通手术后24小时内恢复正常。肌肉损伤或肌肉注射时,CK同工酶中可检测到CK-MM。肌营养不良、CK多发性肌炎-肌红蛋白活性增加,患者的血清CK-肌红蛋白活性也增加。缺氧性神经系统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缺氧后48小时内脑脊液中CK-BB升高。方法:免疫比浊法参考值:085ng/ml是一种富含血红素的蛋白质,存在于心肌和骨骼肌中,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较低。它可以通过肾小球过滤。临床解释1。血清Mb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最早的标志物之一。一般在发病后1 4小时开始增加,6 7小时达到峰值,24小时内恢复正常。Mb的连续检测对心肌梗死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如果症状出现后连续检测为阴性,则急性心肌梗死可基本排除。如果在症状出现后1 2小时内倍增,则特异性更高,对心肌梗死范围或再梗死的诊断更有价值。肌红蛋白峰值高度与心肌损伤或坏死的范围和预后成正比。峰值越高,损伤或坏死范围越大,预后越差。甲基溴 2000微克/升表明预后不良。3.在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损伤、心源性休克、失血性休克、肌营养不良、多发性肌炎和皮炎、进行性肌肉萎缩、甲状腺功能减退、药物诱发的肌病等中也可见到升高。肾功能不全、烧伤、酒精中毒和糖尿病性酸中毒期间,血和尿肌红蛋白水平也增加。乳酸脱氢酶(LDH)法乳酸矩阵率法参考值109245U/LLDH是一种含锌糖酵解酶,广泛存在于人体的各种组织中,具有高含量的肝、心、肾、肌肉和红细胞。临床解释1。LDH升高主要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肺梗死、一些恶性肿瘤、骨骼肌疾病、骨髓有核红细胞破坏和白血病。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LDH水平的升高通常在发病后12 24小时达到峰值,并可持续升高达10天。2.在某些肿瘤引起的胸膜和腹膜积液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有增加的趋势。3.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血栓形成和出血患者脑脊液中总乳酸脱氢酶活性增加。肾功能结果解释,尿素法:尿素酶紫外法参考值:1.7 8.3 mmol/l临界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小学科学知识竞赛模拟试卷
- 现代农业物联网课件
- 玩具消防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2026届山东省滕州实验中学化学高一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产品买卖代理合同设计要点
- 玉米肥料基础知识培训总结
- 2025年度智能化仓库设备买卖及仓储租赁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度幼儿园教辅人员服务保障与支持协议
- 2025年度南美市场多元化产品认证及服务合同
- 2025年度保障性住房置换服务买卖合同
- 宝钢质量一贯制管理办法
- 2025年《治安管理处罚法》新修订课件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六大系统建设规范
- 吊顶钢结构转换层施工方案
- 手拉葫芦安全培训
- 申报书范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线课程申报书课件
- 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讲解
- DB1331∕T 034-2022 建筑与市政工程无障碍设计图集
- 中信集团协同管理制度
- 乡镇卫生院风险管理制度
- 移动餐车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