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1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2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3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4页
课件:声情并茂——押韵与平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千言万语总关音,第四节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1找出P32客中行商中早行虞美人三首诗词的韵脚,并分析一下他们分别押什么韵。2找出娃娃的故事乡愁四韵的韵脚,体会一下它们是如何押韵的。,唐诗发展概况,唐诗的发展可以分为四个时期:、初唐,指唐帝国建立至玄宗开元中。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盛唐,指开元到代宗大历这个时期。“王孟”、“高岑”、王昌龄、“李杜”、中唐,指大历至文宗太和的50多年间。顾况、刘长卿、韦应物、白居易、“韩柳”、孟郊、贾岛、刘禹锡、李贺4、晚唐,即由太和至唐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诗歌的分类,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的节奏和韵律的与散文、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按内容有无完整的故事与人物分,按形式分,按历史时期分,按表现内容分,抒情诗,叙事诗,直接抒情;借景抒情;借人事的描写抒情,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有严格的格式和韵律的诗。其字数、句数、节数、平仄、音调、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在节数、行数、字数、音韵等方面都较自由的诗。,用散文的语言表达抒情诗的内容。往往兼有抒情散文和抒情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诗歌,按历史时期分,诗,词,曲,中国古典诗歌,中国现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古体诗,乐府诗,四言古诗:出现最早(诗经)。,五言古诗:成熟于汉代。,七言古诗:成熟于唐代。,古代乐府(掌管收集、整理民间歌谣、民间文学的政府部门)采集编制各种乐曲而配乐演唱的诗歌。标题上有的加“歌”“行”“引”“吟”等名称。,绝句(五绝;七绝),律诗(五律;七律),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间),长调(91字以上),散曲,元杂剧,旧体诗,新诗(自由诗;散文诗;现代格律诗),诗歌,按表现内容分,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牧歌,颂歌,歌咏、恬淡的田园生活的诗歌;,以山水、景物为题材的诗;,嘲讽和揭露落后或丑恶现象的诗歌;,着重反映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以古代传说为内容,歌颂当时的首领或英雄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描写牧人生活或农村生活的短小抒情诗,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崇敬,追慕,赞美之情的诗歌;,哀歌,哲理诗,表达对描写对象的哀伤、哀悼之情的诗歌;,表现诗人的哲理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押韵,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押韵,要点:,把两个以上韵脚相同或相近的字放在诗句的同一位置上,使声音和谐悦耳,这种情况叫做押韵(压韵)。各句押韵的字叫做韵脚或韵字。,押韵的“韵”与韵母的不同,押韵的“韵”与“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就是说韵头可以不管,只要韵腹、韵尾相同都算同一个韵。,什么叫“合辙”?,戏曲界习惯上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指的就是押韵。,什么是押韵?,一、诗歌押韵,(1)律诗押韵通则:A.都用平声韵(唐代刘长卿、白居易,宋代苏轼、黄庭坚写过少数押仄声韵的律诗)。B.通常一韵到底,中间不换韵。只有首句用韵时可以用邻韵。C.句尾不能连三平,也不能连三仄(但也有少数例外)。D.律诗基本上不能出现重复字,但也有少数是内容突破了形式。E.“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只要不造成句尾连三平或连三仄,一般都可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F.句式一定是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没有长短句。,(2)古诗押韵规则:可用仄声韵,可用平声韵;平仄韵可以转换,不必一韵到底;不押韵的句尾之平仄,可与韵脚相同。,书湖阴先生壁_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注意:绝句一般第三句不押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第2、4句一定要押,押平声韵;,(ti),(zi),(li),送魏大将军_(唐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平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注意:第1句可押可不押,若不押则限用仄声字;第2、4、6、8句一定要押,平声韵;其它奇数句最后一字限用仄声字。,二、词的押韵,词的押韵方式比诗复杂,而且变化很多。大致的情况有:(1)一首一韵:如范仲淹的渔家傲。(2)一首多韵:如李白菩萨蛮。一首词用韵最多的要算薛昭蕴离别难,共七部韵,交互错杂,最为复杂少见。(3)以一韵为主,间押他韵:如李煜相见欢,此词即以平韵“楼、钩、秋、愁、头”五韵为主,间入仄韵“断、乱”二韵为宾。,(4)同一韵部平韵仄韵通押:同部平仄韵,如“东”协“董、送”。“支”协“纸、寘”,“麻”协“马、祃”等。称作“同部三声叶”在词中最常见的,有西江月、哨遍、换巢鸾凤等调。如苏轼西江月,“霄、骄、瑶、桥”四平韵,与“草、晓”二仄韵,都同在第八部。这类平仄通协的词调,以平韵与上、去韵通协者为多,平韵与入韵通协者甚少。这是因为在宋词中入声韵往往独用,不与他韵通用。,(5)数部韵交协:如陆游钗头凤。此词即以上片的“手、酒、柳”与下片的“旧、瘦、透”相协,又以上片的“恶、薄、索、错”与下片的“落、阁、托、莫”相协。(6)迭韵:如白居易长相思,迭二“流”字、二“悠”字。(7)句中韵:宋词在句中押韵的例子很多。如柳永木兰花慢上下片的第六七句:“云衢见新雁过,奈佳人自别阻音书”,“归途纵凝望处,但斜阳暮霭满平芜”;又如惜分飞的上下片结句,毛滂作“更无言语空相觑”,“断魂分付潮回去”;汪元量作“泪珠成缕眉峰聚”,“断肠解赋江南句”等等都是。除以上七种情况,词的押韵还有四声通协(一首词中平、上、去、入四声韵通押)、平仄韵互改、平仄韵不得通融(词调押韵有的有严格规定,有些词调决不可通融平仄韵通押)、协韵变例等四种情况。,古诗的押韵,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再别康桥,一岁出场亮相,十岁天天向上,二十岁远大理想,三十岁基本定向,四十岁处处吃香,五十岁奋发图强,六十岁告老还乡,七十岁打打麻将,八十岁晒晒太阳,九十岁躺在床上,一百岁挂在墙上。,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东风破,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着你走过荒烟蔓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押韵之作用有二:(一)将许多涣散之音,联络贯串,以成为完整之声调,使诗歌之节奏更鲜明、更和谐。吟诵起来,令人觉得铿锵悦耳。(二)便于记忆,诗之有韵,使人读之琅琅上口。即使篇幅较长,亦易于完成背诵也。,律诗每首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绝句起源于两汉,成形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朝,当时都是四句一首,称为“联句”,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绝句,体悟鉴赏学习,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第一,看押韵。所谓的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注:绝句如何押韵:(1).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押韵的居多。(2).第二句和第四句则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3).第三句的最后一个字用仄声字。,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xi,ji,hu,体悟鉴赏学习,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第一,看押韵。所谓的押韵,就是韵脚的字必须是同韵。,注:律诗如何押韵:(1).第一句可押韵可不押韵:若押韵可押邻韵;若不押韵时,限用仄声字.(2).律诗的偶数句一定要押韵,而且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不能换韵.(3).除首句外的奇数句,最后一个字用仄声字。(4).用韵的字在诗中不能重复出现.(5).每首在规定的位置都有对仗(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qi,li,zhu,li,书湖阴先生壁(杨德逢)宋王安石,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押韵特点: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押韵居多。二、四句押韵,一般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一般第三句不押韵,此句最后一个字是仄声字,(ti),(zi),(li),平仄,什么是平仄?,平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平”就是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作用:平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注意:没有平仄限制的诗不能称做近体诗或格律诗,平仄是近体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我们现在普通话里有四个声调:阴平阳平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而古时却多一个声调,声调平仄,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五言诗的平仄可以构成两联:“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和“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由这两联可以构成五律的四种平仄格式,其中两种是基本格式。,七言是五言的扩展,办法是在五言的前面加上两字头,仄前加平,平前加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格式,五言诗,平起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律诗重复一遍即可,仄起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七言诗,平起格,仄起格,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规律,只要在五律前头加上两字即可,仄前加平,平前加仄,(1)绝句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常见格式。,A.仄起仄收。例如: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绝句四首(其三)(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起平收。例如: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二)(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苏台览古(唐李白)旧苑荒台杨柳新,菱歌清唱不胜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只今唯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C.平起仄收。二、四句押韵。例如:夜宿山寺(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唐陆游)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D.平起平收。例如: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2)律诗的平仄格式,有四种常见格式。,A.仄起仄收。例如:塞下曲(唐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B.仄起平收。例如:观猎(唐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蜀相(唐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C.平起仄收。例如: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D.平起平收。例如:晚晴(唐李商隐)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登金陵凤凰台(唐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体悟鉴赏学习,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看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注: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1).组句规则同句交替。以五言为例,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七言诗依此类推。例六:出句:无边落木萧萧下对句:不尽长江滚滚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关于平仄的规律,一、平仄声古代和现代是不同的(1)组句规则平仄在句内须交替相间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凡第一个节奏用“平平”,则第二个节奏必须用“仄仄”,第三个节奏又要用“平”,反之,第一个节奏用“仄仄”第二个节奏必须用“平平”,第三个节奏就要用“仄”。这两句诗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体悟鉴赏学习,怎样体会诗歌的声韵节奏?,看平仄.平就是平声,仄就是上、去、入三声.,注: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2).组联规则上下句相对。以五言诗为例,如上句为平平仄仄平,则下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上句为仄仄平平仄,下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例: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安定城楼李商隐),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2)、上下句相对,如出句为“平平仄仄平”,对句就要为“仄仄平平仄”,出句为“仄仄平平仄”对句就要为“平平仄仄平”,七言依此类推。是为组联规则。空山新雨后,平平平仄仄天气晚来秋。仄仄仄平平,注:近体诗平仄组合的规律:(3).组篇规则上下联平仄相“粘”,即相同。近体诗中绝句只有四句,不存在上下联。律诗有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诗四联,依次为“首、颔、颈、尾”联。每联之内,平仄相对,上下联之间,平仄相粘(相同)。,例八: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山居秋暝平仄组篇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粘:“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四六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四六字相一致。,(4)、“1、3、5不论,2、4、6分明”注: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3)、上下联之间平仄要相“粘”,即相同。,要点:“粘”就是上下两联的平仄要平粘平,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如:毛主席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磅礴湖南方言是仄声,这首七律中的“不”“礴”、“拍”“铁”、“索”、“雪”字,都是入声字,四、“1、3、5不论,2、4、6分明”注意: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例:风劲角弓鸣,仄仄仄平平将军猎渭城。平平仄仄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解说,实际就是说,每句诗的单数位置的字可以平仄不拘,双数位置的字就要严格使用了。正如例“感时花溅泪”中所见,凡平仄“不拘”的字都出现在单数的位置。那么第五个字(七言的第七个字)呢?由于近体诗只能押“平”声韵,故凡要押韵的位置(五言的第五字、七言的第七字)只能用平声字,这是指偶数句而言,根据上下句要平仄相对的规则,奇数句(第一三五七句)末字就要用仄声字。近体诗另有一个可以变通的地方是第一句的末字,前面说过,首句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如果押韵的话,则首句末字也要使用“平”声字。,绝句顺序的排列:(1)找韵脚,确定第三句。绝句一、二、四句押韵,由此可断定不押韵的就是第三句。(绝句首句可入韵可不入韵,但由于不入韵的少,且易判定,在此不讲)(2)根据平仄相黏确定第二句。(3)根据内容确定首尾两句。,排列下面四句诗的顺序:A.杨柳青青着地垂B.借问行人归不归C.扬花漫漫搅天飞D.柳条折尽花飞尽,解题步骤(1)找韵脚。这首绝句的韵脚分别是“垂”“飞”“归”,只有D句不押韵,因此确定D句第三句。(2)确定第二句。D句的二、四、六字平仄是“平仄平”,与A、B、C句的相同部分分别比较,A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是“仄平仄”,B句是“仄平仄”,C句是“平仄平”,根据平仄相黏可判定C句是第二句。(3)确定首尾句。从内容看A句是写景的开始,可知A句是首句。由此可知,此诗的正确顺序是ACDB。,柳宗元酬曹待御过象县见寄的四句:A.破额山前碧玉流B.欲采频花不自由C.骚人遥驻木兰舟D.春风无限潇湘意。正确的排列顺序是。,ACDB,排出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字母填在方格里):A弯弯绿水绕青山B江心来往打鱼船C青山绿水风光好D重重青山抱绿水,观诗:A与B两句押韵,作偶句;D与A对仗,C与B相连;由C句诗意“青山绿水风光好”知C句上承A句。由此排出顺序:DACB。,根据要求,分别给下面四句诗重新排序,将排好的顺序填在方框里。A忽闻春尽强登山B终日昏昏醉梦间C又得浮生半日闲D因过竹院逢僧话1、登山所遇是个得道高僧,谈话之后,愁闷的心情豁然开朗:2登山所遇的是个俗不可耐的庸僧,原先的一点好心情,也变得兴趣索然:,BADCCADB,综上所述,诗句排序,有法可依一看押韵二析对仗三查平仄四观表达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律诗顺序的排列: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找韵脚。律诗八句中有的是四句押韵,有的是五句押韵。律诗中的二、四、六、八句必须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且必须押平声韵,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如果所给诗句中有四句押韵,据此规则,就可断定押韵的是二、四、六、八句;如果所给诗句中有五句押韵,就是首句也入了韵,可判定押韵的为一、二、四、六、八句。第二步,找对仗句。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属非常严格的对偶句,即上下两句相对的部分词类、词性要相同,平仄要相对。,第三步,确定首联和尾联。律诗的首联和尾联差别最大,容易确定。主要是内容上的差别。一般是先写景后抒情,先叙事后议论,首尾两联分别是思绪的开始和收束。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运用诗的平仄相黏规则。“黏”就是平黏平,仄黏仄,下联出句与上联对句平仄要一致,如果时间紧,也可只看五言的二、四字,七言的二、四、六字是否相黏,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下面是王禹偁的村竹,打乱了次序,作排序: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第一步定韵脚。从律诗的押平声韵可看出,句的“黄”、句的“香”、句的“阳”、句的“乡”、句的“长”是韵脚,且首句入韵。(句的“怅”不是,因是仄声)第二步找对仗的两联。从词类性相同、结构相同、平仄相对可看出:与相对,属一联;与相对,属一联。第三步确定首、尾联。从意义上看,“马穿山径”句是写景的开始,句的“信马悠悠”是穿径时人马的情态,是意思上的承接。与是一问一答,带有总结性质,因此断定是首联,是尾联。,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第四步,确定颔联和颈联。利用相黏规则,首联的对句句的二、四、六字的平仄为“仄平仄”,而句相同部分是“平仄平”,句相同部分是“仄平仄”,由此可断定是颔联,是颈联。,因此,此诗的正确顺序是,马穿山径菊初黄万壑有声含晚籁荞麦花开白雪香棠梨叶落胭脂色数峰无语立斜阳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信马悠悠野兴长,下面是曹雪芹的七律咏白海棠,请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苔翠盈铺雨后盆倩影三更月有痕玉是精神谁比洁多情伴我吟黄昏斜阳尊树带直门莫道缟仙能羽化芳心一点娇无力雪为肌骨易销魂ABCD,解题思路:先找韵脚。通过分析得知,原诗共五韵,即首句入韵,则在不押韵的三句中,必须处于诗的三、五、七句的位置才对。而在这不押韵的三句中,平仄相同,故平仄与其它两句不同的句必是第五句。而四个选项中,只有答案D符合要求。至此,我们只一回合便找出了正确的选项。,对仗,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1、对仗也叫对偶,就是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义、词类、平仄都要一一相对,即必须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字对数字、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2、近体诗一般中间两联必须对仗。3、对偶一般分为“工对、宽对、借对、流水对(串对)”四种。,近体诗中的对仗,对仗的位置在哪里?,首颔颈尾,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诗歌有哪些对仗类型?,1工对是对仗中最工整、最严格的一种,要求用同一类事物的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