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用药指导10理血类中成药ppt课件_第1页
中成药用药指导10理血类中成药ppt课件_第2页
中成药用药指导10理血类中成药ppt课件_第3页
中成药用药指导10理血类中成药ppt课件_第4页
中成药用药指导10理血类中成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血中成药,.,一、概念,血瘀证、或出血证。,【功用】,活血祛瘀、或止血;,【主证】,【组成】,以理血药(活血祛瘀药、或止血药)为主。血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在正常情况下,周流不息地巡行于脉中,灌溉五脏六腑,濡养四肢百骸。,概述,.,二、主证与分类,理血中成药,活血祛瘀,概述,血瘀证,代表:复方丹参片、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血府逐瘀丸,止血,出血证,代表:槐角丸、脏连丸、云南白药,.,三、药理研究,活血化瘀中成药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器官血流量、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等作用。,概述,2.止血中成药具有使局部血管收缩、缩短凝血时间等作用。,.,四、注意事项,辨清造成瘀血或出血的原因,分清标本缓急,做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或标本兼顾。,概述,2.逐瘀防伤正气。逐瘀过猛或久用逐瘀,均易耗血伤正,故在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常辅以养血益气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3.止血慎防留瘀。必要时,可在止血剂中辅以适当的活血祛瘀之品,或选用兼有活血祛瘀作用的止血药,使血止而不留瘀;至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所致的出血,法当祛瘀为先,因瘀血不去则出血不止。4.活血祛瘀剂虽能促进血行,但其性破泄,易于动血、伤胎,故凡妇女经期、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或忌用。,.,用于血瘀病证,症见身体疼痛,刺痛,痛有定处,拒按,妇女经闭,产后恶露不行,面色黧黑,肌肤甲错,口唇、爪甲紫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等。常见中成药有复方丹参片、血府逐瘀胶囊、三七伤药片、益母草膏、桂枝茯苓丸等。,第一节活血祛瘀类,.,麝香保心丸,【标准来源】,05版中国药典一部,【处方】,麝香人参提取物牛黄肉桂苏合香蟾酥冰片,.,麝香保心丸,【功能】,芳香温通,益气强心。,【主治】,用于心肌缺血引起的心绞痛,胸闷及心肌梗塞。,【标准来源】,05版中国药典一部,.,麝香保心丸,【临床运用】,辨证要点:用于寒凝冷滞,血脉不通而导致心绞痛及心肌梗塞。本品以芳香温通为主。本品为医保甲类品种。,【剂型规格】,丸剂,每丸重22.5mg。,【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2丸,一日3次,或症状发作时服用。,.,复方丹参片(滴丸),【标准来源】,05版中国药典一部,【医保】,国家医保甲类,【处方】,丹参浸膏215g三七141g冰片8g,.,复方丹参片(滴丸),【功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主治】,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冠心病心绞痛见上述证候者。,.,【临床运用】,辨证要点:用于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痹,症见胸闷、心前区刺痛;现代应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见上述证候者;,复方丹参片(滴丸),.,复方丹参片(滴丸),【剂型规格】,片剂,0.3g/片;滴丸每丸含生药0.2g。,【用法用量】,片剂,口服,一次3片,一日3次;滴丸,口服或舌下含服,10粒/次,3次/日。,【药理研究】,抗心肌缺血和缺氧、增加冠脉流量、抗心律失常等作用。,.,速效救心丸,【方源】本药为现代研制方;新编国家中成药786页。【组成】川芎,冰片等。【规格】滴丸;每瓶40粒。【用法用量】含服:46粒/次,3次/日,急性发作时每次1015粒。【功效】活血祛瘀,安神止痛。,.,速效救心丸,【主治】临床用于心绞痛,冠心病属瘀血内阻,心脉不通者,症见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方解】川芎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冰片芳香透达,通心开窍。【现代应用】常用于治疗心绞痛以及胸闷、憋胀、心前区疼痛、痛经、血管性头痛等属于瘀血同阻、气血运行不畅者。,.,思考题,比较麝香保心丸与复方丹参片,.,“救心丸”是中医用于治疗冠心病的一组特殊的中成药,包括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此类药多含冰片、川芎、麝香、丹参等芳香开窍、辛香走窜及活血化淤的药物,能够快速缓解胸闷心痛、心慌憋气等症状,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从大的方面来分,速效救心丸与复方丹参滴丸属于活血化淤药,适合于胸痛明显、疼痛部位固定、唇舌紫暗等偏重血淤的患者;麝香保心丸属于芳香温通药,更适合于形寒怕冷,夜间多发的气虚寒凝症患者。速效救心丸:主要成分是川芎和冰片。可化淤开窍,使心脉通畅。治疗冠心病、预防心绞痛发作,复方丹参滴丸:由丹参、三七、冰片组成。与速效救心丸相比,活血化淤作用更加突出,更适合于平时治疗血淤型冠心病。麝香保心丸:由麝香、人参提取物、苏合香、牛黄、肉桂、蟾酥和冰片七味药组成,组方特点是寒温并用,以温为主;通补兼施,以补为辅;不仅能芳香温通快速缓解胸闷胸痛的心绞痛症状,同时增加人参扶正,益气强心,避免了活血化淤药久服破气的弊端,更适合气虚寒凝型冠心病者服用。,.,血府逐瘀胶囊,【标准来源】,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5册,【处方】,桃仁200g红花150g当归150g川芎75g赤芍100g牛膝150g桔梗75g柴胡50g枳壳100g甘草50g,.,血府逐瘀胶囊,【功能】,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用于瘀血内阻,头痛或胸痛,内热憋闷,失眠多梦,心悸怔忡,急躁善怒。,【剂型规格】,【用法用量】,胶囊剂。每粒装0.4g。,口服,一次6粒,一日2次。,.,血府逐瘀胶囊,【临床运用】,辨证要点:用于胸中瘀血证。,瘀血阻于胸中,清阳不升,胸痛,头痛日久,痛如针刺而有定处,唇暗或两目暗黑舌质黯红或有瘀斑,脉涩或弦紧,瘀血征象,主证,或然证,肝气不舒,急躁易怒,瘀热扰心,心悸,失眠,郁久化热,内热烦闷或入暮潮热,累及于胃,呃逆不止,.,血府逐瘀胶囊,【临床运用】,辨证要点:用于胸中瘀血证。,疼痛痛有定处;情志改变;胸中异常感觉;发热失眠;血瘀之舌脉,辨证要点:用于胸中瘀血证。现代应用:冠心病心绞痛、胸部挫伤、肋软骨炎、脑震荡后遗症、肝脾肿大、闭经等属瘀血内阻者。,.,君:桃仁活血祛瘀臣:红花活血祛瘀川芎活血行气而止痛当归养血活血,使祛瘀而不伤正赤芍活血祛瘀;清解血分之瘀热牛膝活血祛瘀,引胸中瘀血下行,【方解】,.,血府逐瘀胶囊,佐:枳壳行气宽胸桔梗宣达肺气载药入胸中柴胡疏肝理气生地配当归以养阴血,使祛瘀而不伤正;配赤芍以清血分瘀热使:甘草调和诸药,一升一降,开胸行气,调畅气机,使气行则血亦行,*配伍要点:枳壳+桔梗、柴胡;桃仁等祛瘀药+当归、生地,.,脉络宁注射液,【方源】本药来源于现代研制方;中成药新用途306页。【组成】玄参、金银花、石斛、川牛膝、党参等。【规格】注射剂:每支1ml,10ml,每盒10支或5支【用法用量】静脉滴注:103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ml中,1次/日,可连续使用,14日为1个疗程。【功效】滋补肝肾,养阴清热,活血祛瘀。,.,【主治】脑血栓。半身不遂,言语不利,口眼歪斜、手足麻木、头晕等。【病机】气血亏虚,肝肾不足,瘀阻血脉,气血运行不畅,肢体失于濡养【治法】补益肝肾,调补气血,活血化瘀,清热通络【现代应用】常用于脑血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冠心病等属肝肾不足、瘀阻有热病者。,脉络宁注射液,.,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病证,如衄血、咳血、咯血、尿血、便血等。辩证要点:(呕血、吐血、咯血、嗽血、衄血等)血色鲜红(势急量多),舌红,脉数。使用注意:(1)本方为急则治标之剂,血止之后,还当审因治本,方能巩固疗效。(2)对虚寒性出血则不宜使用。(3)本方为散剂,既可内服,也能外用,但应预先制备,使火气消退,方可使用。(4)方中药物皆烧炭,但应注意“存性”,否则药效不确。,第二节止血类,.,槐角丸,【标准来源】,05版中国药典一部,【剂型规格】,大蜜丸,9g/丸;小蜜丸,3g/丸;水蜜丸,6g/丸。,【性状】,本品为棕褐色蜜丸,味甜。,.,槐角丸,【处方】,槐角(炒)200g地榆(炭)100g黄芩100g枳壳(炒)100g当归100g防风100g,.,【运用】,肠风便血,痔症肿痛。症见大便下血,血色鲜红,肠鸣腹痛,或痔疮肿痛,便后下血等。口服,水蜜丸一次6g,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现代临床用于慢性结肠炎、肛裂、痔疮、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消化道出血属肠风血热者。便血属脾肾虚寒或脾虚,脾不统血的出血不宜使用本品。,槐角丸,【功用】,清肠疏风,凉血止血。,【药理研究】,药理实验研究表明本品有抑菌、抗炎、止痛、止血等作用。,.,脏连丸,【标准来源】,05版中国药典一部,【处方】,黄连25g黄芩150g地黄75g赤芍50g当归50g槐角100g荆芥穗50g地榆炭75g阿胶50g,.,脏连丸,【功能主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