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北京的春节_第1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2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3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4页
30北京的春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的春节,歌谣:孩子孩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儿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炖羊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春节习俗是我国最大的传统民俗节日。春节在古都更受到人们,由此也形成普遍重视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农历的正月初一为春节,俗称“过年”。春节原起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古代的春节称:“元日”、“元旦”。辛亥革命后,才把正月初一正式定名为春节。,北京的春节历史,北京的春节习俗,北京人总是把“福”倒着贴在门里、衣柜里,寓意着福到了。贴春联也有许多讲究,一般百姓家贴红色春联,门楣上贴“横批”,内廷、王公府第,一律用白宣纸镶红边;有父、母丧者则要用蓝纸;庙宇用黄纸。北京人喜欢在屋内廷贴上“抬头见喜”,屋外贴上“出门见喜”,院内贴“全院生辉”等春条。,庙会是旧时北京过年的主要习俗。除了人们所熟悉的“厂甸”之外,“五显财神庙”(初二至十六)、“东岳庙”(初一至十五)、“白云观”(初一至十九)都是有名的庙会,最富有北京过年的特色。,北京春节的庙会,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中国现代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因作品很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作品收在老舍文集里。,作家简介:,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祥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1966年“文革”中不堪凌辱投湖自尽。,旬熬蒜醋饺翡拌,榛栗筝鞭麦寺逛,Xnosuncjiofibn,Zhnlzhngbinmisgung,我会读,初旬熬夜米醋蒜瓣饺子翡翠杂拌榛子栗子风筝鞭炮寺院麦芽糖逛庙会,读读写写,轻声:饺子榛子栗子风筝规矩掺和红火儿化:杂拌儿零七八碎儿玩意儿多音:万象更新正月间断分外,整体感知合作学习,1.北京的春节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北京的春节有多长时间?,开始:腊月的初旬开始。结束:正月十九春节时间特别长,有一个多月。,2.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写到了哪些天的事情呢?先把老舍先生写到的时间在文中画出来。,整体感知合作学习,北京的春节时间轴,腊八,腊月初九至二十二,腊月二十三小年,过了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元宵节,正月十九,小组合作交流探究,3.讨论在这些时间具体有哪些风俗习惯,完成下列表格。,合作完成下表,腊月初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孩子:买杂拌儿,买爆竹,买各种玩意儿大人:预备过年的物品,腊月二十三,过小年,放鞭炮,吃糖,过了二十三,大扫除,把吃的准备充足,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初六,铺户开张,还可以逛庙会、逛天桥和听戏,元宵,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4.根据表格的提示,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北京的春节吗?,本文按时间(腊月元宵节)来写的。,5.通读课文,说说北京的春节整体上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热闹、喜庆、祥和、团圆,思考1:本文详细写了哪些日子?略写了哪些日子?(默读课文,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腊月初八,腊月初九至腊月二十二,腊月二十三,过了二十三,除夕,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正月初一,初六,元宵,正月十九,详,详,详,详,略,略,略,略,略,思考2.这样有详有略的写有什么好处?,突出重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过春节的风俗有更深刻的了解。,研读北京的春节,在老舍先生详写的这四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天呢?咱们来一起跟着老舍先生过一次北京的春节。,腊八,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腊月初八腊八节,1.腊八粥,“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语言通俗有趣。,腊月初八腊八节,2.腊八蒜,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色如翡翠”和“色味双美”这两个词,语言简练,从色和味两个方面进行描述,给我们呈现出一幅鲜明的画面。,除夕,1.第七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除夕真热闹。,2.本段中哪里能具体体现“除夕真热闹”?,到处是酒肉的香味。,味,红红的对联各色的年画家家灯火通宵,色,鞭炮声日夜不绝,声,人们的活动:吃团圆饭守岁,描写细腻,3.“在外面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从“万不得已”“必定”两个词有什么体会?,可以体会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重视春节,也包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正月初一,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除夕:热闹初一:安静,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店铺关门,男人拜年,女人待客,逛庙会,小贩摆摊,赛马赛骆驼比赛。,“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马、骆驼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娴(xin)熟技能。”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正月初一,这句话反映中华民族淳朴善良,崇尚劳动,热爱生活的优秀品质。,正月十五元宵节,1.勾画出写灯的语句,(1)灯的数量多,(2)灯的种类多,2.老舍先生着力描写灯的数量多,种类多,目的是什么?,为了突出“元宵节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更突出了元宵节的美好和快乐。,这是写元宵节的总起句和总结句,采用了总-分-总的段落结构。,3.思考:“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句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总结上文,流露出对元宵节的喜爱之情。,思考: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作者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老北京的春节隆重、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文章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流露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了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主旨),说说你家乡的春节习俗。,附:春节习俗,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是中国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也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它是由虞舜兴起的。公元前两千多年的一天,舜即天子位,带领着部下人员,祭拜天地。从此,人们就把这一天当作岁首,算是正月初一。据说这就是农历新年的由来,后来叫春节。,3.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这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残灯: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庙会的最后一天。从正月初一人们就开始逛庙会,正月初五又到处张灯结彩闹花灯,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十九天“美好快乐的日子”竟然“一眨眼”就过去了,作者恋恋不舍的心绪跃然句中。这个句子还与课文的首句“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的。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这大概是模仿人间夫妇的形象。灶王爷像上大都还印有这一年的日历,上书“东厨司命主”、“人间监察神“、”一家之主“等文字,以表明灶神的地位。两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保佑全家老小的平安。,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的善行或恶行,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因此,对一家人来说,灶王爷的汇报实在具有重大利害关系。,扫尘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除夕止,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