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_第1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_第2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_第3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_第4页
课题3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微生物发酵法,微生物,酶,微生物种类繁多,制备出的酶种类齐全,几乎所有的酶都能从微生物中得到,微生物繁殖快、生产周期短、培养简便,并可以通过控制培养条件来提高酶的产量,微生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可以通过适应、诱导、诱变以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培育出新的产酶高的菌株,优点,商品酶的主要生产方法,微生物发酵法,高产优良菌株,培养和繁殖,代谢和积累,分离和纯化,酶制剂,酶的发酵技术,微生物发酵法,产酶微生物,菌种保藏机构,自然界,研究或生产机构,温泉,森林,深海,火山,土壤,产酶微生物的来源,纤维素是一种由葡萄糖首尾相连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纤维素能被土壤中某些微生物分解利用,这是因为它们能够产生纤维素酶。,课题背景,草食性动物是怎样消化食物中纤维素的?,土壤中某些微生物能够产生纤维素酶,把纤维素分解为葡萄糖,后再利用。,纤维素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多糖类物质,植物每年产生的纤维素超过70亿吨,其中40%-60%能被土壤中能产生纤维素酶的微生物所利用,不会大量积累。,在草食性动物等的消化道内,也共生有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其原理也是产生纤维素酶而分解纤维素,而人没有分解纤维素的能力。,人类可应用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将秸秆等废弃物转变成酒精,用纤维素酶处理服装面料等。,棉花是自然界中纤维素含量最高的天然产物,纤维素的分解需要在纤维素酶的催化作用下完成,请完成下列过程:,(一)纤维素与纤维素酶,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CX酶和葡萄糖苷酶,前两种酶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滤纸崩溃法,纤维素酶活性的测定实验:,(二)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1、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是_。该方法可以通过_反应直接筛选。,刚果红染色法,颜色,2、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_,当纤维素被_分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以_为中心的_,我们可以通过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红色复合物,纤维素酶,纤维素分解菌,透明圈,是否产生透明圈,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实验设计,纤维素分解菌大多分布在_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时,应选择富含纤维素的环境。如树林中多年落叶形成的腐殖土,多年积累的枯枝败叶等等。也可将滤纸埋在土壤中一个月左右,这样会有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生长。,土壤取样,富含纤维素,旁栏思考题为什么要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找纤维素分解菌?,根据生物与环境的互相依存关系,在富含纤维素的环境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含量相对提高,因此从这种土壤中获得目的微生物的几率要高于普通环境。,旁栏思考题将滤纸埋在土壤中有什么作用?你认为滤纸应该埋进土壤多深?,人工设置适宜环境,使纤维素分解菌相对聚集。将纸埋于深约10cm的腐殖土壤中。,1、纤维素分解菌选择培养基属于_(固体、液体)培养基,原因是_。,【资料二】选择培养,阅读资料二“选择培养基”,回答以下几个问题:,液体,没有添加琼脂成分,2、该培养基对微生物_(具有,不具有)选择作用。如果具有,其选择机制是_。,以纤维素粉为唯一碳源,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可以大量繁殖,具有,培养基成分分析,若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的作用,应控制的变量是将_改为_。,3、你能否设计一个对照实验,说明选择培养基的作用?,葡萄糖,纤维素粉,说明:分析“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配方”可知,该配方中的酵母膏也能够提供少量的碳源,因此其他微生物也能在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只不过,由于酵母膏的含量极少,因此,只有以纤维素为碳源的微生物才能大量繁殖。,操作提示,选择培养的操作方法,将土样加入装有30ml选择培养基的锥形瓶中,将锥形瓶固定在摇床上,在一定温度下震荡培养12天,直至培养液变浑浊。也可重复选择培养。,旁栏思考题为什么选择培养能够“浓缩”所需的微生物?在选择培养的条件下,可以使那些能够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得到迅速繁殖,而那些不适应这种营养条件的微生物的繁殖被抑制,因此可以起到“浓缩”的作用。,梯度稀释,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稀释最大倍数到106,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1.制备培养基:参照旁栏中的比例2.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涂布在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按照课题1的稀释操作方法,将选择培养后的培养基进行等比稀释101106倍。,3.梯度稀释,每组6个离心管,分别稀释土壤为101106倍,依次从上一浓度稀释液中吸取40ul,加至离心管中400ul。,4.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1)制备鉴别培养基:,(2)涂布平板:将稀释度为104106的菌悬液各取0.1ml涂布到平板培养基上,30倒置培养。,3.涂布培养把10-110-6三个浓度的土壤稀释液作为涂布平板的含待分离微生物的菌液,将其分别涂布在培养基上,共有6个培养基平板,标号,37温箱培养2448h。,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中生物教师继续教育,【资料三】刚果红染色法,方法一: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方法二: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挑取产生明显的透明圈的菌落,一般即为分解纤维素的菌落。接种到纤维素分解菌的选择培养基上,在300C370C培养,可获得纯培养。,颜色反应基本上是纤维素分解菌的作用,操作繁琐,刚果红会使菌落之间发生混杂,操作简便,不存在菌落混杂问题,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也产生模糊透明圈,有些微生物能降解色素,形成明显的透明圈。,思考:这两种方法各有哪些优点与不足,为了确定分离得到的是纤维素分解菌,还需要进行_实验,纤维素酶的发酵方法有_发酵和_发酵。纤维素酶测定方法是对纤维素酶分解滤纸等纤维素所产生的_含量进行定量测定。,课题延伸,发酵产纤维素酶,液体,固体,葡萄糖,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纤维素酶,种类、作用、催化活力,刚果红染色,筛选原理,实验设计,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涂布培养,纯化培养,前置染色法后置染色法,富含纤维素土壤,增大分解菌含量,染色鉴别,分离出分解菌,总结,石河子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高中生物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