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炎德 英才大联考 湖南师大附中 2017 届高三月考试卷 (一 ) 语 文 本试题卷分第 卷 (阅读题 )和第 卷 (表达题 )两部分 , 共 8 页。时量 150 分钟 , 满分 150分。 第 卷 (阅读题 , 共 70 分 )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9 分 , 每小题 3 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3 题。 近代以来 , 西风东渐。 “ 五四 ” 以后 , 西风狂飙。随着中国现代知识分子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 中国的传统礼教自然成了众矢之的。礼教从古代文化价值体系的高处跌落下来 , 变成抬不起头的概念。时至今日 , 一提到 “ 礼教 ” , 似乎就意味着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 , 是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 , 唯恐避之不及 ;但说起 “ 礼仪 ” , 人们却并不反感。 “ 礼仪 ” 源自典籍仪礼 儒家十三经之一 , 春秋战国时代的礼制汇编。 “ 礼教 ” ,其原义就是礼仪的教育。然而 , 在今天的汉语语义场中 , 礼仪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 ,而礼教则成了个不折不扣的贬义词。礼教所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 造成了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时的尴尬。子曰: “ 名不正 , 则言不顺 , 言 不顺则事不成。 ” 以礼乐教化人心本来是礼教的核心内容 , 自现代以来 , 却长期无法名正言顺。 朱熹在大学章句序中说: “ 人生八岁 , 则自王公以下 , 至于庶人之子弟 , 皆入小学 ,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 这里的小学教育 , 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 , 也就是学习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的基本礼仪 , 比如如何为人处世 、待人接物等。 清代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中 “ 弟子入则孝 , 出则悌 , 谨而信 , 泛爱众 ,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 ” 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 , 编写了一本浅易的韵文读物 弟子规。这本久已不闻的小册子 , 近几年重新兴起 , 受到市场的热烈欢迎。与此同时 , 它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斥之者以为它所宣扬的是愚忠愚孝的腐朽礼教 , 这泛起的沉渣必将毒害儿童的健康成长。比如 , 从 “ 父母呼 , 应勿缓 , 父母命 , 行勿懒 ” , 到 “ 亲有过 , 谏使更 , 怡吾色 , 柔吾声 , 谏不入 , 悦复谏 , 号泣随 , 挞无怨 ” , 这里只有子女单方面对父母的义务 , 没有父母对子女的责任。这太不公平! 看来 , 反对者们恐怕存在一个很重要的误解。在古代 , 中国人一般都是把人纳入到一个“ 关系网络 ” 中来考量的。因此 , 一个男子的身份可以同时是儿子、父亲、丈夫、领导、下属和朋友。若强调这位男子作为儿子的义务 , 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另外 , 就 “ 父慈子孝 ” 的伦理要求而言 , 对成人的要求其实比小孩子高得多。 很多人都认为 , 受传统礼教的影响 , 中国孩子至今仍接受着既多又严的规矩和纪律的教育 , 丧失了自由之个性;西方则没有礼教 , 孩子们没有束缚 , 比较自由任性。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阶层相对固化的西方 , “ 礼不下庶人 ” , 贫民阶层在礼仪和规则的教育上确实比较随意;但精英阶层的孩子都必须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无论是在知识能力的学习上 ,还是在礼仪规范的训练上 , 英美那些优质私立中小学的要求都远远高于贫民区的公立中小学。为培养出懂礼 仪、有修养的绅士或淑女 , 英国的不少私立中小学甚至现在仍保留着传统的体罚制度。 今天 , 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 , 当然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 “ 周虽旧邦 , 其命维新。 ” 礼的具体内容 , 总是要与时俱进 , 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应的 , 但是 , 礼所蕴涵的精神实质 “ 对他人的尊重 ” , 则是普遍和永恒的。 2 (节选自 2016 年 08 月 06 日光明日报钱翰的文章 , 略有改动 )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 , 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五四 ” 以后 , 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开始进一步全面学习西方先进文明 , 中国的传统礼教因此广受批判。 B “ 礼教 ” 的本义就是礼仪的教育 , 其核心内容是以 礼乐教化人心 , 但近现代以来 , 却逐渐被国人误解 , 成了束缚人、摧残人的坏东西。 C 今天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 其根本原因在于礼教早已成为人们避之不及的 “ 沉渣 ” 。 D 作者认为 , 朱熹所说的小学教育 , 其主要内容就是礼教 , 即教会学生在家里和社会的日常生活中如何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基本礼仪。 1 C(强加因果、无中生有、曲解文意。造成国人在传承古代礼仪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 “ 根本原 因 ” , 文中并未提及。 ) 2 下列理解和分析 , 不符合 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 “ 礼仪 ” 源自儒家十三经之一的仪礼 , 与 “ 礼教 ” 的境遇大不相同 , 至今仍是一个正面、光辉的词语 , 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B弟子规是李毓秀根据论语 学而篇中 “ 弟子入则孝 , 出则悌 , 谨而信 , 泛爱众 ,而亲仁 , 行有余力 , 则以学文 ” 的文意加以引申扩展 , 编写出来的一本韵文读物。 C 近几年 ,弟子规重新兴起 , 但也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 有人认为此书宣扬愚忠愚孝 ,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害无益。 D 在中国 , 古人一般会把人纳入到一个 “ 关系网络 ” 中来考 量 , 当强调某人作为某一身份的义务时 , 并不涉及什么平等不平等的问题。 2 A(礼教即礼仪的教育。礼仪和礼教关系十分密切 , 双方不可能撇清关系。从本质上来说 , 礼教之所以被视为 “ 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 , 是束缚人的坏东西 ” , 正是礼仪中的某些具体规定存在问题。因此 , 不能说礼仪中 “ 毫无封建、腐朽、落后、不平等等令人反感的因素 ” 。 ) 3 根据原文内容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礼教 ” 不应遭受不公正的待遇 , 作者有为 “ 礼教 ” 正名之意。名 正言顺 , 有利于今天的国人更好地传承我国古代的礼仪教育。 B 实际上 , 西方精英阶层十分重视礼仪和规则方面的教育 , 他们的孩子必须得接受非常正规而严格的训练 , 但贫民阶层对礼仪和规则的教育却显得比较随意。 C 虽然礼的具体内容在不同时代和社会里会有所不同 , 但是礼的精神实质 对他人的尊重 是一致的。 D 今天 , 我们重新重视传统的礼教 , 不是要复古几千年前的礼仪规范 , 但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 , 并兼顾中西。 3 D(后半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 “ 礼的具体内容 , 总是要与时俱进 , 跟不断变化的社会生活相适当 ” , 不能因为文中提到了一些中华文化经典和西方教育 , 而臆造出 “ 礼教的内容应以传统经典为凭借 , 并兼顾 中西 ” 的说法。 ) 二、古代诗文阅读 (36 分 ) (一 )文言文阅读 (19 分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4 7 题。 懋 , 字之美 , 张子良子 , 涿州范阳人。未 弱冠 , 已有父风。侍子良官京东 , 故懋领其众 ,从丞相阿术军 , 立归德府 , 以其军镇之。移镇下邳 , 知归德府事。李 璮 叛济南 , 以其兵戍蔡 3 州。中统元年 , 宣授泗州军总把 , 佩金符。至元七年 , 擢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 , 从破襄樊有功。十一年 , 丞相伯颜南征 , 其行阵以铧车弩为先 , 而众军继之。懋以勇鸷 , 将 弩前行 ,凡所过山川道路险狭 , 通梁筏 , 平堑阱 , 安营设伏 , 出纳奇计 , 伯颜信用之 , 擢为省都镇抚 ,水陆并进 , 其任甚重。师压临安 , 灭宋 , 以其主及母后群臣北还。驻瓜洲 , 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副以两介将骑士直趋合肥贵出迎设 宾礼 懋示以逆顺祸福辞旨雄厉贵受命顿首上地图降 书 。驰还报 , 伯颜大喜。复令行徇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等州郡 , 皆下。复使之遍谕列城军 民 , 使知帝之德意。十三年 , 懋驰驿至上都 , 伯颜上其功 , 宣授懋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 , 改安抚司为总管府 , 置宣慰使以统 之 , 拜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 , 改授怀远大 将军、吉州路总管。 张懋 , 字之美 , 张子良的儿子 , 是涿州范阳人。 (他 )不到二十岁 , 就有其父亲的风度。陪从父亲去京东做官 , 因些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 , 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朝廷设立归德府 ,张懋率其军队镇守。后来转移镇守下邳 , 但仍掌管归德府事务。李 璮 在济南反叛时 , 张懋率领他的军队镇戍蔡州。中统元年 (1260), 被授予泗州军总把 , 佩 金符。至元七年 (1270), 张懋被提升为济南诸路新军千户。九年 , 随大军攻破襄、樊 , 立了战功。十一年 , 丞相伯颜南征 ,其行军阵势是 , 以铧车、弓箭手为先锋 , 其他军队继后。张懋勇敢 , 领弓箭手前行 , 逢山开路 , 遇水搭桥 , 平沟填阱 , 安营设伏 , 出献奇计 , 伯颜很信任他 , 提升他为省都镇抚 , 水陆并进 , 任务重大。大军至临安 , 灭了宋朝 , 収 系宋朝投降的皇帝以及皇帝母后、群臣百官而回北部朝廷。蒙军驻瓜洲 , 伯颜命张懋去淮西劝降夏贵。张懋带了两个副将 , 以及骑士 , 直奔合肥 , 夏贵出迎 , 以礼相待 , 张懋对夏贵讲明降与不降的利害祸福 , 言辞很是威严 , 夏贵磕头下拜表示投降 , 奉上地图和降书。快马回来禀报 , 伯颜大喜。又令张懋攻打镇巢、安丰、寿春、怀远、淮安、濠州等州郡 , 都攻下。遍告各城军民 , 使他们知道皇帝的恩德。十三年 ,张懋驾乘驿马疾行到上都 , 因伯颜上报他的战功 , 被授为明威将军、泗州安抚司达鲁花赤。十四年 , 朝廷改安抚司为总管府 , 置宣慰使来统领 , 授予张懋为同知淮西道宣慰司事。十六年 , 改授怀远大将军、吉州路总管。 懋恶衣粝食 , 率之以俭 , 慎刑平政 , 处之以公 , 新府治 , 设义仓 , 虽能吏不过也。 部使者刘宣韪之 , 凡有所惩治 , 朝至夕报 , 豪强竦然。 郡万户苏良 , 恃势为暴 , 为之翼者 , 有十虎之目 , 民甚苦之。乃上其实于宪府 , 尽诛十虎者 , 夺良 虎符 而黜之 , 民大悦。群盗有率众将白昼劫城者 , 懋闻之 , 率从骑捣其穴 , 缚其酋长以归。 民之流亡 , 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 ,相率为 生祠 以祀之。 十七年二月卒 , 年六十三。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 ,追封清河郡侯 , 谥宣敏。 张懋穿粗劣的衣服 , 吃糙米做的饭 , 以节俭作表率 , 用刑谨慎 , 修明政治 , 办事公道 ,新建府治衙门 , 设立义 仓 , 就是能干的官员也超 不过他 , 朝廷派来督查的使者刘宣很认同支持张懋 , 凡是张懋惩治的坏人坏事 , 早上汇报到他那里 , 晚上他就上报朝廷 , 那些趁势作恶的权贵都很害怕。郡中万户苏良 , 恃势横暴 , 为他助虐的爪牙有 “ 十虎 ” , 百姓苦不堪言。张懋将实情报告上级 , 诛杀 “ 十虎 ” , 夺了苏良的虎符 , 贬了他的官 , 人民大喜。有盗贼率领手下白天入城抢劫 , 张懋听说了 , 亲自率兵捣毁他们的巢穴 , 逮捕了他们的首领回来。那些流亡在外 (回来 ), 以及从别的郡省来归附的百姓 , 总共有几千家 , 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参与建造祠堂供奉张懋。张懋在至元十七年 (1280)二月去世 , 时年六十三岁。 追赠昭勇大将军、龙兴路总管、上轻车都尉 , 追封清河侯 , 谥号宣敏。 (节选自元史 张懋传 ) 4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 , 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伯颜命懋往谕 /淮西夏贵副以两介 /将骑士直趋合肥 /贵出迎 /设宾礼懋 /示以逆顺祸福 /辞旨雄厉 /贵受命 /顿首上地图降书 4 B 伯颜命懋往谕淮西 /夏贵副以两介 /将骑士直趋合肥 /贵出迎设宾 /礼懋示以逆顺祸福 /辞旨雄厉 /贵受命顿首 /上地图 /降书 C 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 /副以两介 /将骑士直趋合肥 /贵出迎 /设宾礼 /懋示以逆顺祸福 /辞旨雄厉 /贵受命顿首 /上地图 /降书 D 伯颜命懋往谕淮西夏贵 /副以两介 /将骑士直趋合肥 /贵出迎设宾礼懋 /示以逆顺祸福辞旨 /雄厉贵受命顿首 /上地图 /降书 4 C 5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古时候的人二十岁时行冠礼 , 戴上成人的帽子 , 但体犹未壮 , 故男女此年岁称为 “ 弱冠 ” 之年。 B “ 宾礼 ” 指古代天子款待来朝会 的四方诸侯或者诸侯朝见天子的礼节。后来也指接待尊贵宾客的礼节。 C “ 虎符 ” 是古代的虎形调兵凭证 , 分为两半 , 朝廷存右半 , 将帅执左半。调兵时需两半合对才能生效。 D “ 生祠 ” 旧时指为活人修建的祠堂。西汉栾布为燕相 , 燕齐人为他立社 , 号栾公社 ,这是立生祠的开始。 5 A(“ 古时候的人二十岁时行冠礼 ”“ 男女此年岁称为 弱冠 ” 有误 , 男子二十岁称 “ 弱冠 ” , 女子二十岁不称 “ 弱冠 ” , 也不行 “ 冠礼 ” 。 ) 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 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张懋年轻有为 , 不到二十岁就有父亲的风范。陪从父亲去京东做官 , 就由他管领父亲的部属 , 归附于丞相阿术的军队 , 后来帅军镇守归德府。 B 张懋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在跟随丞相伯颜南征时 , 张懋勇敢地带领弓箭手作先锋部队 , 开路搭桥 , 平沟填阱 , 并能出献奇计 , 深得伯颜信任和器重。 C 张懋生活俭朴 , 修明政治。用刑很谨慎 , 办事也很公道。新建府治衙门 , 为百姓着想 , 设立储粮备荒的义仓 , 政绩超过了很多官员。 D 张懋为政严厉 , 不畏豪强。曾有个叫苏良的万户恃强凌弱 , 养了十只老虎 , 为害百姓。张懋杀了十只老虎 , 并夺了苏良的兵权 , 贬了他的官。 6 D(“ 养了十只老虎 , 为害百姓。张懋杀了十只老虎 ” 一说有误 , 原文是说 , 苏良手下有十个爪牙 , 号称 “ 十虎 ” 。 “ 十虎 ” 是十个人 , 并非十只真老虎。 )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 ) (1)部使者刘宣韪之 , 凡有所惩治 , 朝至夕报 , 豪强竦然。 译文:_ (2)民之流亡 , 与远郡之来归者数千家 , 相率为生祠以祀之。 _ 7 (1)朝廷派来督查的使者刘宣很认同支持张懋 , 凡是张懋惩治的坏人坏事 , 早上汇报到他那里 , 晚上他就上报朝廷 , 那些趁势作恶的权贵都很害怕。 (计分点: “ 部使者 ” , 朝廷派来督查的使者; “ 韪 ” , 认同支持; “ 有所惩治 ” , 有惩治的坏人坏事; “ 竦然 ” , 害怕的样子 , 每处计 1 分。句意通畅 , 计 1 分 ) (2)那些流亡在外 (回来 ), 以及从别的郡省 来归附的百姓 , 总共有几千家 , 大家一个接一个地来参与建造祠堂供奉张懋。 (计分点: “ 民之流亡 ” , 定语后置结构 , 即 “ 流亡之民 ” ;“ 归 ” ,归附; “ 相率 ” , 一个接一个; “ 为 ” , 建造; “ 祀 ” , 供奉 , 每处计 1 分 ) (二 )古代诗歌阅读 (11 分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 , 完成 8 9 题。 迷神引 贬玉溪 , 对江山作 晁补之 黯黯青山红日暮 , 浩浩大江东注。余霞散绮 , 向烟波路。使人愁 , 长安远 , 在何处。几点渔灯小 , 迷近坞。 一片客帆低 , 傍前浦。 暗想平生 , 自悔儒 冠误。觉阮途穷 , 归心阻。断魂素月 , 一千里、伤平楚。怪竹枝歌 ,声声怨 , 为谁苦。猿鸟一时啼 , 惊岛屿。烛暗不成眠 , 听津鼓。 8 这首词上片所描写的景象 , 起笔四句与最后四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请简要叙述。 (5 分 ) _ 8 上片所描写的景象由高远绮丽 (或雄 浑、壮阔、壮美 )而转为低小幽寒 (或迷蒙、凄迷 )。(2 分 )变化的原因:一是时间的推移 , 起笔四句写词人日暮时分伫立江畔所见的的景象 , 最后四句写渔灯闪烁 , 船坞迷蒙 , 客船靠岸等 , 暗示红日、余霞早已隐没 , 此时已由暮而夜了;二是词人情感的变化 , 开始伫立江滨 , 见青山、红日、大江、晚霞 , 心胸为之开阔 , 故有此壮美之景。后来 , 随着江水望去 , 不见长安 , 只见渔灯客帆 , 于是感到 “ 愁 ” 来 , 以 “ 长安远 ” 为中枢 , 前后时间、场景 , 顿生变化 , 反映了作者迷惘的心境。 (3 分 , 答对一点给 1 分 ,答对两点给 3 分 ) 9 这首词的下 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的?请简要分析。(6 分 ) _ 9 下片表达了作者贬谪的郁闷 (悲怆 )之情和羁旅的哀愁 (寂寞、迷茫 )之情。 (2 分 ) 主要的表现手法有: 直抒胸臆 (直接抒情 ): “ 暗想 ”“ 自悔 ” 两句直接抒发了词人因政治生涯的不顺而产生的自怨自艾的情绪和悲愤的感慨。 用典:运用阮籍 “ 途穷 ” 的典故 ,以此来自比 , 抒发了途 穷命蹇的感叹。 寓 情于景 (融情于景、借景 抒情 ):通过素月、平楚、竹枝歌声、猿鸟啼鸣等意象 , 层层渲染 , 营造了伤感、凄苦的意境 , 使景物情思化 , 抒发了因贬谪而产生的怆然之情。 (此点答渲染烘托也可 )(4 分 , 任答两点即可 ) (三 )名篇名句默写 (6 分 ) 10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 分 ) (1)离骚中 , 屈原重申自己始终以 “ 好修 ” 为乐之后 , 用 “ _,_” 两句来表明要坚持理想 , 即使遭受极刑也不改变的决心。 (2)庄子逍遥游中的 “ _, _” 两句 , 都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之大。 (3)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歌一言三峡之长 , 一言猿声之哀的句子是:“ _, _” 。 10 (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岂余心之可惩 (2)背若泰山 翼若垂天之云 (3)巴东三峡巫峡长 猿鸣三声泪沾裳 乙 选考题 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 , 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1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4)题。 (25 分 ) 刀势画 王 斌 6 那洛阳在清末民初 , 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 1920年 , 吴佩孚进驻洛阳 , 洛阳遂成河南省会 , 军政要员云集 , 人口猛增。 1932年 , 国民政府迁都洛阳后 , 又刺激了商业的发 展。抗战爆发开封沦陷时 , 大批商号来洛阳开业 , 更让洛 阳繁华无比 , 民间艺术颇多。洛阳剪纸就是其一。 洛阳剪纸有三种:一种叫复制剪 , 就是依葫芦画瓢 , 复制原来的花样;另一种叫规则剪 ,如结婚用的喜字;最后一种是创作剪 , 完全出自艺人的自创 , 随心所欲 , 一蹴而就 , 为剪纸艺术中的最高境界。 “ 创作剪 ” 技艺最深的 , 在洛阳数秦百川先生。其作品栩栩如生 , 涉材广泛 , 独门绝技更是让人惊叹。 剪纸由中国传入日本 , 经艺术改良之后很快成为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 代表人物是一位叫宫田雅之的人。此人通过刀势表现思想哲学和艺术美学 , 作品被世人称之为 “ 刀势画 ” 。其画作具有古典之美、刀势之美、冷 峻之美、心灵之美多层美感。刀势在纸上所产生的线条配以艳丽的色彩 , 交相辉映之中 , 给人一种极大的感染力。 1944年夏 , 宫田雅之的夫人龙愁秀带着儿女和丈夫生前得意弟子来到洛阳。当地友人问起中日剪纸艺术的话题时 , 宫田夫人说: “ 中国的剪纸艺术还缺少足够的美术素养和绘画基础 , 只局限于装饰作用 , 所以中国的剪纸只能像土特产一样批量销售 , 却登不上大雅之堂 ” 秦百川先生是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 当他听到那些话之后 , 脸红得发烫 , 立刻招呼弟子拜访。 龙愁秀和秦先生一交谈 , 知 道自己言语间不慎得罪了人 , 立刻站起来给秦先生鞠躬致歉。秦先生说: “ 我接受你的道歉 , 也想见识一下您丈夫的 刀势画 。虽然中日交战 , 但艺术无疆界。明日 9时 , 在天门广场咱们现场交流一下 , 也算为两国剪纸艺术做点事吧。 ” 宫田夫人欣然接受了秦先生的请求。 第二天 9时刚到 , 宫田夫人如约而至。一阵客套之后 , 比赛正式开始。 那宫田弟子看起来才三十多岁 , 却技艺了得 , 四十分钟后作品已然完成 , 悬挂于展厅显要位置。那是宫田雅之代表作白桦湖四季的翻本。作品巧妙利用了光影元素 , 将七彩玻璃纸刻贴出惟妙惟肖的白桦树、月亮、山峰、氤氲 、 湖水、鸟儿。既有油画的细腻、中国水墨画的诗意 , 又兼有日 本版画的冷峻内敛。既有东方的禅宗悟道、西方的哲学意味 , 又体现着一种特有的伤感之美。在玻璃装裱镜的反射下 , 画面亦真亦幻 , 将日本风景名胜白桦湖的美景表现得淋漓尽致。那树、那山就像伫立在众人眼前 , 那水就像流在众人脚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看 , 都是完美无瑕、意境深远 ,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一时人人惊呼! 宫田弟子作品一完成 , 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秦先生那里。 秦先生早已进入忘我境界 , 挥剪如飞。时而如走蛇空灵诡异 , 时而如蜻蜓点水飘逸轻灵。手 臂运作间 , 纸屑扬扬洒下。少顷 , 额头渗出细汗。 良久 , 秦 先生手臂停了下来 , 抬起头郑重凝视墙上高高悬挂的白桦湖四季。少顷 , 只见秦先生划破长空的一剪之后 , 突然一口鲜血 “ 噗 ” 地喷出 , 人慢慢倒地。 赛场大乱。 秦先生被送往医院之后 , 那幅带血作品静静躺在案上 , 揪着众人的心。作品表现的是豫西抗日独立支队血战日军保洛阳。有骏马飞跃嘶鸣 , 有山河支离破碎 , 有百姓同仇敌忾 那磅礴宏大的气势 , 丝丝入扣的表现手法 , 精妙的造型 , 勇进悲壮的氛围 , 仿佛把人们带进了前线战场。 人们正赞叹间 , 只见秦先生几名弟子红着眼睛返了回来。数米长的剪纸在几个人手中被慢慢撕开。立刻 , 剪纸变成了对称的两幅 作品。 这时 , 突然有人喊到: “ 剪纸上有字。 ” 7 众人这才注意到 , 在错综复杂的剪纸线条中 , 隐藏着偌大的两个字 “ 落阳 ” 。几名弟子把对称的两幅剪纸轻轻移到了屋外。清风徐徐吹动下奇迹出现了 , 只见剪纸上薄薄人儿车儿马儿飞快哗哗地动。或疾跑、或跳跃、或厮杀 , 似有鲜血飞迸 , 似有硝烟弥漫 , 似有枪弹嗖嗖飞过。风停时 , 人儿车儿马儿趋于平静 , “ 落阳 ” 二字又显示出来。 众人瞪大了双眼 , 只差点儿钻进剪纸中去。 那场大赛之后 , 传来秦百川先生去世的消息。 让人们称奇的是 , 自那一天开始 , 日军在中国战场很快大溃败 , 于 1945年 8月 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不可一世的日本太阳旗从洛阳上空狼狈撤下 , 历时一年零三个月。 (选自小说月刊 2012 年 10 期 )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 ,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 这篇小说开头写了洛阳从清末民初就是全国水陆交通的重要枢纽和商业中心 , 是河南省会 , 所以繁华无比、民间艺术颇多 , 从而有了洛阳剪纸和剪纸比赛的故事。 B 以 “ 刀势画 ” 为代表的剪纸 , 是日本的传统技艺 , 代表着日本 高雅艺术的最高水 平 ,具有古典美、刀势美、冷峻美、心灵美等多层美感。 C 剪纸比赛时 , 宫田弟子技艺了得 , 用四十分钟剪出的宫田雅之的代表作白桦湖四季意境深远 , 给人一种身临其境、心旷神怡、立体感强的美妙感觉。 D 秦百川那幅带血的剪纸作品表现了中国军民抗日的内容 , 造型精妙 , 表现手法丝丝入扣 , 气势磅礴宏大 ,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E 这篇小说的情节其实简单 , 就是通过中日之间进行剪纸比赛、挫败日寇阴谋的故事 ,表现了中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决心。 (1)答 D 给 3 分 , 答 C 给 2 分 , 答 A 给 1 分;答 B、 E 不给分。 (“ 所以 ” 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 中只说剪纸是 “ 日本高雅艺术领域中的一朵奇葩 ” , 代表人物是宫田雅之 , 他的作品被称为 “ 刀势画 ” , 并未说 “ 刀势画 ” 代表日本高雅艺术的最高水平。 小说也没有表现 “ 阴谋 ” 以及挫败 “ 阴谋 ” 的相关情节。 ) (2)小说开头部分对洛阳剪纸作了介绍 ,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 分 ) _ (2) 为小说的展开提供相关的背景 , 便于文章内容的理解; 从洛阳剪纸写起 , 引出主要人物的出场; 和后文日本的 “ 刀势画 ” 对照 , 交代了两国艺术的源流关系。 (每点 2 分 ) (3)小说中秦百川创作的作品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6 分 ) _ (3) 他的剪纸技艺精湛 , 比赛中创作的作品具有很高的境界。 他的作品反映了抗日军民的斗争生活。 他的作品巧妙地蕴含着日本 “ 落阳 ” 必败的寓意。 (每点 2 分 ) (4)有人主张 “ 艺术无疆界 ” , 你是否同意?请结合本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8 分 ) _ (4)示例一:认同 “ 艺术无疆界 ” 的说法。 艺术本身应该是超 越国界和阶级的 , 它只是通过借助一些材料与工具 , 运用一定技巧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手法是可以相互借鉴 , 相互学习的 , 文中日本的刀势画就是中国剪纸传入日本后由日本艺人改良而成的。 艺术的最高境界应该是人类共同审美共同欣赏的 , 小说中无论是宫田弟子的作品还是秦百川的作品 , 其技艺之高超能得到人们共同的欣赏。 示例二:反对 “ 艺术无疆界 ” 的说法。 任何艺术都要基于民族的文化传统 , 它是表达民族文化精神的途径 , 它不可能不烙上民族的印记。 艺术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基于社会生活、同时为社会生活服务的 , 它不可能不受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为所有人认同。比如秦百川的剪纸作品就会表现抗战内容 , 宫田弟子的作品则不可能表现这 样的主题。 艺术手法可以互相借 8 鉴 , 但欣赏艺术的群体的感情倾向是无法左右的 , 比如秦百川的作品就会对豫西的抗日军民起着鼓舞作用。艺术是有疆界的。 (观点明确 1 分 , 论述每点 2 分 , 语句通顺 1 分 )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25 分 ) 12 阅读下面的文字 , 完成 (1) (4)题。 (25 分 ) 一代人师蔡元培 刘继兴 被毛泽东誉为 “ 学界泰斗 , 人世楷模 ” 的蔡元培先生 , 是中 国近现代著名的民主斗士和教育家 , 尤其是他创造的北大辉煌 , 历来为人所敬仰。 他上任不久 , 就向全校发表演说 , 倡导教育救国论 , 号召学生们踏实地研究学问 , 不要追求当官。同时在管理中革故鼎新 , 将北京大学原来的那一套封建腐朽的条例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 使北大成为鲁迅所说的 “ 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 。 蔡元培深知 , 要振兴一所大学 , 仅靠思想与制度是远远不够的 , 必须注重人本 , 师资才是最关键的。他被任命为北大校长的当日 , 就力劝陈独秀出任北大文科学长。考虑到出任文科 学长需要一定资历方能通过 , 蔡元培甚至为陈杜撰了履历 , 使他顺利地到北大任教。梁漱溟投考北大未被录取 , 他在东方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讲佛教哲学的文章究元决疑论 , 蔡元培看了认为是 “ 一家之言 ” , 就破格请他来北大任教 , 讲印度哲学。这一年 , 梁漱溟年仅24岁。 蔡元培执掌北大之后 , 强调自己的治校方针是: “ 依世界各大学通例 , 循思想自由原则 ,取兼容并包主义。 ” 在蔡先生这种办学方针的指引下 , 那时北大不但聘请 “ 左派 ” 和激进派人士李大钊、陈独秀当教授 , 请西服革履的章士钊、胡适当教授 , 还聘身穿马褂、拖着一条长辫的复辟派人物辜鸿铭 来教英国文学 , 喜谈怪论的国学家黄侃 , 甚至连赞助袁世凯称 帝和筹安会发起人之一的刘师培 , 也登上了北大教坛。特别是 “ 性博士 ” 张竞生 , 被封建卫道士辱骂为 “ 四大文妖 ” 之一 , 在半封闭半蒙昧的中国 , 张竞生的言论绝对算得上耸人听闻 , 惊世骇俗 , 也被蔡元培延揽来北大讲 “ 美的人生观 ” 。 蔡元培当北大校长期间做得最骇人听闻的事是开放女禁。那时有一个勇敢的女生王兰向蔡先生请求入学 , 蔡元培就让她到北大当了旁听生。这件事当时轰动了全北大、全北京。此后招生时 , 就允许女生和男生一样地应考了。这是男女同校的开始 , 后来各大学 都兼收女生了。 学术上的争论则更多。蔡元培均能很好地处理各方的关系 , 连最顽固的、拖 着一条长辫的教授辜鸿铭也对蔡校长深为钦佩。 1917年 , 蔡元培出版了石头记索隐一书 , 提出红楼梦是一部 “ 政治小说 ” 的概念。由于恰逢五四时期 , 人们 “ 反对满清 ” 的情怀甚重 , 因此这本书在当时得到了广泛传播。 1921 年 , 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 , 矛头直指蔡元培。他毫不客气地指出蔡的索隐是牵强附会的 “ 大笨伯猜笨谜 ” 的方法。胡适为了推翻蔡元培的观点 , 曾到处寻找录有曹雪芹身世的四松堂集这本书。就在他求而不得、心灰意冷、近乎绝望的时候 , 蔡元培却托朋友为他借到了此书。胡适根据书中的史料记载 , 更加充分地证明了自己关于红 楼梦是 “ 曹雪芹自述 ” 的说法。在蔡元培的影响与治理下 , 北大容纳了各派的学说和思想 , 空气新鲜得很。特别是教师们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 , 都颇具大师风范。如有一次钱玄同在讲课 , 对面教室里黄侃也在讲课。黄侃大骂钱玄同的观点如何如何荒谬 , 不合古训;而钱玄同则毫不在乎这些 , 你讲你的 , 我讲我的。 蔡元培的两袖清风 , 也是有口皆碑的。 1935 年 9 月 7 日 , 蒋梦麟等联名给蔡元培祝寿 ,提出要为一生清廉直至晚年仍全家租赁房屋连藏书的地方都没有的老校长造 一所 “ 可以住家藏书的屋 ” 。后来这个计划虽然由于抗战全面爆发而未能付诸实现 , 但反映了北大 师生对蔡元培的深深敬爱之情。 1940年 3月 5日 , 蔡元培在香港病逝。蒋介石在重庆主持公祭 , 红都延安则举行各界追 9 悼大会。毛泽东在唁电中称其为 “ 学界泰斗 , 人世楷模 ” ;蒋梦麟的挽联是 “ 大德垂后世 ,中国一完人 ” 。捧着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 这就是蔡元培一生的真实写照。 伟哉蔡元培! (选自天津日报中兼容并包 雅量似海:一代人师蔡元培一文 , 有删减 )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 和概括 , 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 A 蔡元培病逝后 , 毛泽东和蒋介石分别在延安和重庆举行了追悼大会 , 充分说明了蔡元培先生在中国知识界的影响。 B 在北大 , 即使两个老师之间学术观点大相径庭 , 甚至面对课堂上有辱骂对方的现象 ,大家也见怪不怪 , 相安无事。 C 蔡元培为胡适借书一例 , 体现了蔡元培身体力行 “ 思想自由 , 兼容并包 ” 的方针 ,以身垂范 , 雅量高致 , 绝不以权压人。 D 蔡先生求贤若渴 , 唯才是举 , 且不拘一格。为了让陈独秀能顺利地到北大任教 , 他甚至不惜违背原则 , 亲自为陈杜撰了履历 。 E 24 岁的梁漱溟在北大这个舞台上尽情施展 , 终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哲学家。可以说 ,北大成就了梁漱溟 , 梁漱溟也成就了北大。 (1)答 C 给 3 分 , 答 D 给 2 分 , 答 E 给 1 分;答 A、 B 不给分。 (E 项 , “ 北大成就了梁漱溟 , 梁漱溟也成就了北大 ” 不够严谨。 A 项 , 文中只提到毛泽东的挽联 , 并未提到毛举行了追悼大会。 B 项 , 原文只是提到了老师间学术观点的争论 , 并非是辱骂对方。 ) (2)蔡先生为何能创造北大的辉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6 分 ) _ (2) 不拘一格 , 选用良师。只要是师才 , 蔡先生不拘一格 , 加以选用。不合文科学长要求的陈独秀和未考进北大的梁漱溟都被请来任教。 兼容并包 , 思想自由。无论持激进思想还是复辟思想 , 都能在北大教坛寻得一处园地。 号召学生研究学问 , 改变北大学风。 (每点2 分 ) (3)鲁迅赞誉当时的北大 “ 常为新的改进的运动的先锋 ” , 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 (6 分 ) _ (3) 开放女禁 , 主张男女同校。 陈独秀不符合做文科学长的要求 , 也被请来为师。 被辱骂为 “ 文妖 ” 的张竞生 , 也登上北大讲坛。 梁漱溟当北大学生而未得 , 也被破格请来讲学。 (每点 2 分 , 任答三点即可 ) (4)蔡元培先生除了作为独树一帜的教育家、大学者值得我们敬仰外 , 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和仿效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8 分 ) _ (4) 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捧一颗心来 , 不带半根草去。 管理的智慧。上任伊始 ,从思想、制度、师资引进等方面 , 为管理好北大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人的雅量。即使是对学术思想相左的胡适 , 蔡先生也不遗余力地帮他寻找支撑观点的书籍。蔡先生的雅量也影响了北大对于学术争论的态度。 两袖清风的节操。一生清廉直至晚年仍全家租赁房屋连藏书的地方都没有。 开放 的思想。开放女禁;不同思想可以在北大得到包容。 (每点 2 分 , 任答四点即可 ) 第 卷 (表达题 , 共 80 分 ) 五、语言文字运用 (20 分 ) 1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 , 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伴随着老龄化程度逐步加深 , 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昌民明确表示 , 人社部将进行长期护理保险 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实践探索 , “ 子女带薪护理 ” 方案 呼之 欲出 。 10 他心高气傲 , 目空一切 , 总喜欢 妄自菲薄 别人 , 结果可想而知 , 没有人愿意跟他打交道 , 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 在义工联盟中 , 他不仅是发起人、带头者 , 更是义工精神的实践者、坚守者 , 时时处处都 处心积虑 , 亲力亲为。 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热卖机型和价格差优势 , 导致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 手机市场的再规划也 迫在眉睫 。 刚刚还是烈日当头 , 一转眼 , 老天爷的脸阴沉下来 , 狂风怒号 , 大街上尘土飞扬 , 整个城市 瓦釜雷鸣 , 紧接着 , 瓢泼大雨倾泻而下。 法国今后必定会加大安保和反恐的投入 , 但由于经济疲软、福利水平较高 , 法国已经捉襟见肘 的财政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考验。 A B C D 13 D(呼之欲出:形容画像非常逼真 , 也形容文学作品的人物描写十分生动;也指某事即将揭晓或出现。符合语境。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用错对象。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 多含贬义。用错褒贬。迫在眉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 , 十分紧迫。瓦釜雷鸣:比喻无才无德的 人占据高位 , 煊赫一时。望文生义。捉襟见肘:拉一下衣襟就露出胳膊肘儿 ,形容衣服破烂;也比喻顾此失 彼 , 应付不 过来。 ) 14 下列各句中 ,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 )( ) A 近日 ,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 穆穆曾侯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 ” 在省博物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年产500万套玩具项目初步设计(模板)
- 年产200万吨包装纸项目实施方案(参考模板)
- 年产10亿只芯片产品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2022年精彩6月毕业讲话稿
- 教育营养配餐项目实施方案(参考范文)
- 四川省雅安市名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题 含解析
- 复合材料产品设计
- 内蒙古鸿德文理学院《过程控制与自动化仪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北京科技大学《大学生心理团体辅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数字传输原理与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换滤芯合同(2篇)
- 第01讲 力、重力、弹力(解析版)-2024全国初中物理竞赛试题编选
- 2024至2030年中国1200伏碳化硅MOSFET市场现状研究分析与发展前景预测报告
- 公司废旧物资移交清单
- 建筑工地 施工现场 禁止饮酒 协议书
- 2024年安徽中考英语词汇表
- 2024年山西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大国外交演讲与辩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人教九年级历史上册《七单元大单元设计》教学课件
- 部编版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第6课《我们神圣的国土》精美课件(第1课时)
- 成都市2022级(2025届)高中毕业班摸底测试(零诊)物理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