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_第1页
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_第2页
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_第3页
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_第4页
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4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第一章项目概要规划名称市X区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规划规划范围设施农业规划在清水河流域的七营、黑城、三营、头营、彭堡、中河、清河七个乡。旱作农业规划在开城、清河、河川、官厅、寨科、炭山、甘城、七营、黑城、三营、头营、彭堡、中河,涉及十三个乡。规划年限XXXX年规划目标2/24设施农业建设8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其中日光温室种植基地2万亩,亩产值9000元,总产值58500万元,纯收入35100万元;大中拱棚6万亩,亩产值达到3200元,总产值62400万元,总纯收入50310万元;育苗中心建设200亩,年育苗能力达到3200万株,总产值万元,总纯收入378万元;建设保鲜预冷库4000平方米,年预冷保鲜能力达到2万吨。旱作节水农业到XX年,保护地累计种植达到20万亩,亩产值达到元,总产值达到15985万元,纯收入达到11324万元;到XX年完成集雨场窖工程建设3万个,配套移动滴灌设施3万套,滴灌面积达到15万亩,秋季覆膜种植5万亩。基础设施建设大型蓄水池10座200万立方米;输水渠道50公里,输水管道200公里,配套高压线路100公里,低压线路263公里,生产道路240公里。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规划总投资为156868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44588万元,地方配套及农民自筹12280万元。3/24效益分析降水利用率、水生产效益、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十分显著。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和组织管理制定并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增强科技支撑作用多方筹资,确保规划顺利实施第二章规划背景现状自然条件4/24X区地处六盘山腹地,位于东经1055810632,北纬35363638,全区总土地面积3506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4502300米,由于六盘山抬升作用,垂直地带特征明显,地势南高北低,西南为六盘山土石山丘陵区,东北为黄土丘陵区,中部为清水河河谷平原。经过长期的自然侵蚀,形成了复杂多样的地貌特征和土壤类型。气候类型属暖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年降雨量300450MM,其中7、8、9三个月降水占总降水量的68,年土壤蒸发量2200MM,平均气温,无霜期120160天,日照时数2518H,有效积温25003200。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受欧亚大陆及青藏高原气团控制,形成冬季漫长寒冷,春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春、夏季降水量偏少,灾害性天气多,区域降水差异大等气候特点。社会经济条件X区现有总人口万人,农业人口万人,全区总土地面积3506万平方公里,农用地面积222万亩,退耕后种植业用地万亩。杨黄灌溉区和井库灌溉区耕地面积万亩,旱作区万亩,其中水浇地36万亩,旱地126万亩,XX年底,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可比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长,第5/24二产业增长,第三产业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3880元,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农业发展现状种植业发展按照“主攻草畜、马铃薯两大产业,扩大蔬菜、特色种植两大基地”,重点实施了马铃薯产业提升工程、无公害蔬菜产业工程和以枸杞、葵花为主的特色种植业工程。突出抓了马铃薯产业和蔬菜基地建设。马铃薯种植面积达万亩,鲜薯总产量达到53万吨。瓜菜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年总产瓜菜万吨。建成了头营马园、蒋河,黑城姚堡,三营孙家河及市郊高标准设施园区,形成清水河谷川道区设施蔬菜和露地冷凉瓜菜生产区,枸杞、葵花、油料、瓜果、菌草等特色种植区。通过采取“压夏增秋”,“稳粮、扩经、增饲”等措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成效,农业结构趋于合理。粮、经、饲结构比例由2000年的721,调整到现在的523。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彭堡井灌区、头营蔬菜基地等节水改进示范工程,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23万亩。XX年,全区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万亩,经济作物万亩,饲草面积万亩。实现粮食总产万吨,油料总产2790万公斤,农业总产值达到亿元,农民种植业纯收入元。6/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发展设施农业是改变传统农业“受制于天”状况,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性措施,也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内在要求和发展方向。X区的农业生产因受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等因素的制约,还处在“看天种地、靠天吃饭”的较低层次,农技部门虽然推广了旱作农业技术,配套了旱作技术体系,国家给予了一定的财力、物力支持,但仍未改变干旱对农业的困扰,农民增收缓慢,严重的影响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按照中央提出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就必须变革传统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以现代发展理念谋化农业,以现代的物质装备武装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提升农业,因此,以设施农业发展为突破口,以设施、高效产业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建设。建立长期有效的抗旱机制,提升X区农业生产水平,达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项目建设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7/24X区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因受干旱的制约,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滞后。低于发达地区农业生产水平。近年来,在培育特色产业、支柱产业上,虽然初步建立起适合不同区域特色产业,形成了马铃薯、草畜、蔬菜、葵花等商品生产基地,但开发规模小,效益低,有待进一步完善、建设和提高。加强设施农业建设,实施节水灌溉和保护地栽培措施,是干旱条件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要求。项目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温饱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环节。X区水资源十分短缺,传统的耕作方式和栽培管理技术已很难提高单位土地面积产量和水生产效益。转变耕作方式,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集雨节灌和保护地栽培,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第三章规划编制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8/24回族自治区XX年推进特色优势产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回族自治区加快建设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大县,推进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的意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市X区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五年规划。市X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一五”发展规划。第四章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建设目标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9/24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南部山区农村经济发展。从应对和促进新阶段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要求出发,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整合现有资源,以节水抗旱农业为抓手,建立长期农业抗旱耕作新制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收入。以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为动力,以优惠的产业扶持政策和综合配套技术为保障,扩大产业规模,推进产业化进程,重点发展具有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的设施种植业、集雨节灌和保护地栽培,形成合理的区域布局和专业分工格局,使X区农业经济尽快步入产业化发展的快车道。基本原则坚持以实现产业化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重点发展市场占有率高、区内外或国际市场前景广阔的优势农产品。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该区地域广阔,地形、地貌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各乡村发展又不平衡,在指导农业生产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在区域布局上不搞一刀切。10/24坚持规模与效益并重的原则,切实转变生产增长方式。既要通过政策倾斜和资金投入,扩大产业规模,又要注重科技推广应用,提高科技含量。坚持生态与效益和谐发展的原则。以设施种植、保护地栽培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作为恢复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农艺措施,找准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发展的结合点,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坚持尊重农民意愿的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把产业的发展和农民意愿相结合,尊重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和生产经营自主权,加强政策引导和技术、信息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规划目标设施农业五年总体建造8万亩,其中日光温室2万亩,大中拱棚6万亩,每栋日光温室产值9000元,每栋拱棚产值3200元,五年累计总产值达到120900万元,纯收入85410万元;建设育苗中心5处,五年完成200亩,年育苗能力达到11/243200万株,配套建设蓄水窖7万眼。建设预冷保鲜库300间,年预冷保鲜能力达到2万吨。旱作节水农业五年内完成保护地栽培种植20万亩,总产值15985万元,纯收入万元。其中葵花播种面积五年累计面积达到8万亩,平均亩产135公斤,总产1080万公斤,总产值4752万元,纯收入万元;西甜瓜播种面积五年累计达到万亩,亩产2500公斤,总产量达到13250万公斤,总产值7950万元,纯收入万元;地膜玉米播种面积五年累计达到万亩,亩产350公斤,总产量2345万公斤,总产值3283万元,总纯收入万元。旱作农业集水场工程建设750万平方米,集水窖3万眼,补充灌溉面积达到15万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大型蓄水池10座,蓄水能力200万立方米;输水渠道50公里,输水管道200公里,配套高压线路100公里,12/24低压线路263公里,生产道路240公里。项目区种植业总产值达到13亿元以上,总纯收入达到9亿元以上,项目区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1800元以上。第五章旱作节水农业分区和技术体系旱作节水农业分区X区农业依水资源类型可分为以清水河流域为主的补充灌溉农业区和旱作雨养农业区二大类型。设施农业以补充灌溉区为主,旱作节水农业以雨养农业区为主。技术体系设施农业配套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嫁接换根、膜下暗灌、增施二氧化碳气肥、热风炉增温等综合技术。地膜覆盖保墒技术体系。采用秋季覆膜和“一膜两季”技术相结合,建立西甜瓜玉米马铃薯三年抗旱免耕轮作新机制,有效抑制土壤蒸发,充分利用现有水资源,实现13/24秋雨春用,提高降水利用率和水生产效益,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实现保护土壤、降低成本、增加收入的目的。集水补灌技术体系。通过建设集雨场、窖等集雨设施,有效蓄集自然降雨,通过挖穴和移动补灌设备进行节水补灌,变无效降水为有效降水,并对自然降水从时空上重新分配,从而使无灌溉条件的旱地具有一定的补灌能力,并种植抗旱节水稀植高效经济作物,提高旱作区的抗旱能力和经济收益。平衡施肥技术体系。通过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均衡养分搭配,合理施肥,增施农家肥,减少浪费,提高化肥利用率,实现节本增效。新品种及新技术的组装配套技术体系。通过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单位面积的产量和效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和完善设施农业、旱作节水农业技术体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通过及时准确的预测、预报,采取生物、化学、物理、农业等综合防治技术,及时有效的预防和防治农业有害生物的侵入危害,减轻农业污染,14/24实现无公害化生产。育苗移栽技术体系。实行穴盘基质育苗技术,提高壮苗率,达到春提前、秋延后生产,扩展生产季节,补充市场空档,提高销售价格,增加种植业收入。建立良种生产繁育技术体系。通过提纯复壮、茎尖脱毒提高当家品种的增产优势,实现品种的规模化种植。第六章建设布局、规模及内容建设布局设施农业建设在清水河流域的七营、黑城、三营、头营、彭堡、中河、清河七个乡。育苗中心建在头营镇、彭堡镇、黑城镇。旱作农业规划以丘陵区的开城、清河、河川、官厅、寨科、炭山、甘城为主,以七营、黑城、三营、头营、彭堡、中河川旱地为辅,涉及十三个乡。15/24建设内容及规模日光温室建设累计完成20000亩,其中七营1700亩、黑城2100亩、三营4000亩、头营6600亩、彭堡2050亩、中河1300亩、清河2250亩;道路配套建设240公里,高压输电线100公里,低压输电线263公里,水渠50公里,低压管道200公里,蓄水水窖20000眼,滴灌设施配套每栋温室主管60M,支管273M。大中拱棚建设累计建设60000亩,其中七营7400亩、黑城6600亩、三营6900亩、头营13000亩、彭堡10400亩、中河7300亩、清河8400亩;配套水窖50000眼,滴灌每栋棚配套主管10M,支管560M。建设育苗中心3处,面积200亩。地膜玉米种植五年累计完成万亩,其中七营2200亩,黑城3000亩,三营10200亩,头营8400亩,彭堡5100亩,中河4500亩,清河5000亩,开城4300亩,河川6400亩,官厅2800亩,寨科4900亩,炭山5100亩,甘城5100亩。16/24葵花种植五年累计完成8万亩,其中七营5000亩,黑城10000亩,三营20000亩,头营20000亩,彭堡5000亩,中河2000亩,清河5000亩,寨科3000亩,炭山5000亩,甘城5000亩。西甜瓜种植五年累计完成万亩,其中七营8500亩,黑城8500亩,三营5000亩,头营5700亩,彭堡4300亩,中河4000亩,清河2500亩,寨科3000亩,炭山5000亩,甘城6500亩。建设地点设施农业分布在七营镇马莲村、七营村、白嘴村、八营村、柴梁村;黑城镇唐堡村、团庄村、小河村、坪路村、红城村、苋麻村;三营镇孙家河村、赵寺村、老三营村、甘沟村、农科村、金堡村;头营镇马园村、徐河村、二营村、胡大堡村、杨郎村、南塬村、马店村、农科村;清河镇郑磨村、什里村、薛庄村、乔洼村;中河乡庙湾村、冯堡村、高坡村、中河村;彭堡镇姚磨村、彭堡村、张磨村、吴磨村、闫堡村、河东村、蒋口村。旱作农业分布在七营镇马堡村、高崖村、下套村、八营17/24村、柴梁村、马莲村;黑城镇唐堡村、团庄村、小河村、坪路村、红城村;三营镇黄铎堡村、白河村、老庄村、曹堡村、鸦儿沟村;头营镇马园村、陈庄村、大疙瘩村、铁沟村、石羊村、张崖村;清河镇长城村、大堡村、水泉村、石庄村;中河乡冯堡村、硝沟村、油坊村、苦井村;彭堡镇申庄村、杨忠堡村、崾岘村、河东村、蒋口村;河川乡寨洼村、骆驼河村、明川村、上黄村;开城镇吴庄村、深沟村、小马庄村、寇庄村;官厅乡官厅村、刘店村;寨科乡蔡川村、新埫村、东埫村、北埫村、刘沟村;炭山乡南坪村、武埫村、砖窖村、三台村;甘城乡甘城村、吴渠村、双井村、乔畔村。第七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该规划需总投资156868万元。其中设施农业万元,育苗中心万元,旱作农业万元,基础设施万元。第八章建设进度安排建设项目年度计划年,建日光温室4000亩、大中拱棚万亩、蓄水窖万眼,18/24滴灌设施万亩;大型蓄水池2个、渠道10公里、低压输水管道40公里,田间道路5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2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50公里、育苗中心100亩、西甜瓜万亩、玉米1万亩、葵花万亩、集雨场6000个、集雨窖6000个、移动节灌3万亩、保鲜库60间。年建日光温室5000亩、大中拱棚万亩、蓄水窖万眼,滴灌设施万亩;大型蓄水池2个、渠道10公里、低压输水管道40公里,田间道路5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2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50公里、育苗中心100亩、西甜瓜1万亩、玉米万亩、葵花万亩、集雨场6000个、集雨窖6000个、移动节灌3万亩、保鲜库120间。年建日光温室5000亩、大中拱棚万亩、蓄水窖万眼,滴灌设施万亩;大型蓄水池3个、渠道15公里、低压输水管道60公里,田间道路6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3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73公里、育苗中心50亩、西甜瓜万亩、玉米万亩、葵花万亩、集雨场8400个、集雨窖8400个、移动节灌万亩、保鲜库120间。年建日光温室4000亩、大中拱棚万亩、蓄水窖万眼,滴灌设施万亩;大型蓄水池2个、渠道10公里、低压输水管19/24道40公里,田间道路4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2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60公里、育苗中心50亩、西甜瓜万亩、玉米万亩、葵花万亩、集雨场7200个、集雨窖7200个、移动节灌万亩。年建日光温室2000亩、大中拱棚6000亩、蓄水窖1万眼,滴灌设施1万亩;大型蓄水池1个、渠道5公里、低压输水管道20公里,田间道路40公里、高压输电线路10公里、低压输电线路30公里、育苗中心30亩、西甜瓜万亩、玉米万亩、葵花万亩、集雨场2400个、集雨窖2400个、移动节灌万亩。资金筹措年度计划项目总投资为万元,按照规划年度完成内容的安排,XX年完成投资3120万元;XX年完成投资万元;XX年完成投资万元;XX年完成投资万元;XX年完成投资万元。第九章效益分析经济效益20/24规划完成后,可总获产值亿元,总纯收入亿元。其中设施农业总产值亿元,纯收入亿元,旱作节水农业总产值亿元,纯收入亿元,育苗中心总产值亿元,纯收入万元。到XX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种植业纯收入达到元,较项目建设前元增加1140元。社会效益实施本规划,可培训农民技术骨干500人,培训农民万人,使干旱片带农户掌握35项农牧业实用技术,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和种养管理水平得到普遍提高。建设设施温棚20000亩,大中拱棚60000亩,使宁南山区设施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年转移和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3万人,社会效益明显。生态效益通过保护地种植、设施种植,可增加地表覆盖面,降低水蚀和风蚀;推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减少农药、化肥的施用量和次数,降低了农药、化肥对土壤、空气、水源的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21/24第十章保障措施组织保障健全组织。成立X区设施农业规划布局及发展领导小组,由主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财政局、农牧局局长任副组长;成员由计经、农牧、林业、水利、供电、科技、扶贫、交通等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办公室,主持日常工作。按照国家现已颁布实施的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水土保持法、水法、环境保护法等一系列农业法规的要求,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和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增加农业科技人员编制30人,建立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过硬的科技队伍,确保规划内容的顺利实施。政策保障制定并出台有利于推进X区设施农业规划布局及发展的优惠政策;出台土地转让、租赁等土地流通政策,确保设施农业用地的相对稳定性;整合资金,加大对农业发展建22/24设项目的投入。制定X区设施农业及旱作节水农业建设项目实施方案,并按实施方案认真执行。科技保障推进X区农牧业发展布局,实行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专业化服务、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发展建设项目区的生产和管理水平,以增强优势农产品竞争力为核心,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突出抓好五大工程。标准化生产工程。以实行标准化生产和管理为重点,创建产地品牌。围绕主导产业,抓好地膜玉米、马铃薯、设施蔬菜、葵花、西甜瓜示范园区及与之相配套的良种、种苗供应设施,技术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率先在示范园区、示范点推进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实现良种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标准化,条件成熟后,逐步向生产基地辐射发展。扶持引导企业进入生产环节,发展“订单农业”,搞好产销衔接。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推动标准入户,创立产地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市场信息服务工程。加强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设施建设23/24是提高优势农产品竞争力的重要条件。一是由政府投资扶持在七营镇、寨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