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共 19 页) 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六校联考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 36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 5人步行速度约 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 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 1 次时间约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丁图 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 “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4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 “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5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雾绕群峰 B 夏天,雨笼山峦 第 2 页(共 19 页)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冰封雪飘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 解释正确的是( ) A 此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此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此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此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7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B C D 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高 ”是指声音的特征 “音调 ” B “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 “人画桃花相映红 ”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孤帆 ”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9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看到的 “水底 ”比实际的水底浅 B人看到的 “水底 ”是虚像 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 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 10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第 3 页(共 19 页) A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 1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 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7 分) 13很多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进化出符合一定物理知识的身体部位蝙蝠的眼睛功能虽已退化,但可利用其头部发出的 发现和捕捉昆虫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 第 4 页(共 19 页) 14如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水银液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做成外有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乙所示,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 B 方向观察,这是利用凸透镜成 放 大的 像的原理 15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 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16一只湖鸥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湖鸥距水面 3m 时,它在湖面的 “倒影 ”是 (选填 “实 ”或 “虚 ”)像,该“倒影 ”距湖鸥 m当湖鸥冲向湖面猎食的过程中,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 “变大 ”、 “变小 ”、 “不变 ”) 17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填 “虚 ”或“实 ”)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 6m,则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填 “镜面 ”或 “漫 ”)反射 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340m/s,表示 1 秒钟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 某次下雷雨,小明看到闪电 5 秒后听到雷声,则发生雷击处离小明有 m 三、解答题:(共 47 分) 19( 1)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 光点 S 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 S 的位置 ( 2)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 O 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 F 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 3)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20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泰州 18含义为 ; “40”的含义为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 9: 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 10: 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 第 5 页(共 19 页) 21如图所示,某同学 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 和 B,将 A 和 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 1)实验时点燃蜡烛 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 B,当 时, B 的位置即为 A 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选填 “能 ”或 “不能 ”)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 2)实验中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 3)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物体到平 面镜的距离 ( 4)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填 “能 ”或 “不能 ”)进行,因为 22下表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48 48 51 54 ( 1)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海波属于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 ; 在 810海波的 过程, 此过程是 过程(填 “吸热 ”或 “放热 ”),海波处于 状态 23在做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 ( 1)小莉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 10,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的焦距约是 ( 2)小莉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 (选填 “上 ”或 “下 ”)移动 ( 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 15,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道倒立、 清晰的 实像, (选填 “照相机 ”、 “投影仪 ”或 “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 4)小莉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镜片放在了蜡烛与凸透镜(靠近凸透镜)之间,移动透镜和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倒立缩小的清晰的像将近视眼镜镜片取下,发现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 为了使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蜡烛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应将光屏向 (左 /右)移动 下列四个选项中,能正确表示小莉同学近视眼成像和矫正情况的是 第 6 页(共 19 页) A乙甲; B丙甲; C乙丁; D 丙丁 ( 5)当烛焰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一实像时,如果透镜上落上一只小虫,则光屏上所成的像 (选填 “完整 ”或 “不完整 ”),像的明暗将 (选填 “变亮 ”或 “变暗 ”或 “不变 ”) 第 7 页(共 19 页) 201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六校联考八年级(上)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3分,满分 36分) 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约为 5人步行速度约 4km/h C洗澡水的温度是 100 D正常人心脏跳动 1 次时间约 考点】 长度的估测;温度;时间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 首先要对选项中涉及的几种物理量有个初步的了解,对于选项中的单位,可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换算或转换,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 【解答】 解: A、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厚度在 1内,达不到 5 A 错误; B、人步行的速度一般在 s 左右,根据速度单位间的关系得, s=h=h;与 4km/h 接近;故 B 正确; C、洗澡水的温度低于人的体温,较适合; 100 是沸水的温度,做洗澡水会 将人烫伤;故 C 错误; D、人的脉搏在每分钟 60 次多一点,即心脏跳动一次的时间接近 1s;远远大于 D 错误; 故选 B 2下列有关声现象的情景,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甲实验说明液体能传声 B乙实验说明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丙实验说明声能传递信息 D丁图中马路边的隔音板阻隔噪声 【考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防治噪声的途径;声与能量 【分析】 A、从声音的传播上入手分析 B、从声音的产生上入手分析 C、声音可以传递能 量;声音也可以传递信息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D、从阻断噪声的途径来入手分析 【解答】 解: A、在水中敲击石块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B、拨动尺子,尺子振动发出声音,说明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C、蜡烛放在录音机的喇叭旁,蜡烛会熄灭,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马路边的隔音板是利用声音的反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故选 C 第 8 页(共 19 页)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响鼓也要重锤敲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测仪来阻断噪声的传播 C “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调来判断说话者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考点】 声音的产生;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声音的等级和噪声的危害;防治噪声的途径 【分析】 ( 1)振动的物体发出声音,物体的振幅越大,观测点与声源的距离越小,声音越响亮; ( 2)防止噪声污染,可以控制噪音的产生,也可以切断传播途径阻碍噪音的传播; ( 3)通过音色可以 “闻其声知其人 ” 【解答】 解: A、 “响鼓也要重锤敲 ”,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说法正确; B、在马路边设置自动噪声监 测仪目的是监测噪声的强弱,不是用来阻断噪声的传播,说法错误; C、 “闻其声知其人 ”,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不是用音调来判断说话者,说法错误; 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为了阻断噪音的传播,不是防止噪声的产生,说法错误; 故选 A 4在大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 “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 ”它是通过太阳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熔 化,后凝固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蒸发,后沸腾 【考点】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物体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根据我们对于汽化和液化的了解来作答 【解答】 解: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 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故选 A 5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图中关于山河美景的描述,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 A 春天,雾绕群峰 B 夏天,雨笼山峦 C 秋天,霜打枝头 D 冬天,冰封雪飘 第 9 页(共 19 页)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液化及液化现象 【分析】 凝华是指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液化是指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它需要放热 【解答】 解: A、雾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 B、雨是液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后形成的 C、霜是固体,它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凝华后形成的正确 D、冰是固体,它是由液态的水放热凝固后形成的 故选 C 6下列关于图中所示光学现象的描述或解释正确的是( ) A 此图中,小孔成的是倒立的虚像 B 此图中,人配戴的凹透镜可以矫正远视眼 C 此图中,太阳光通过三棱镜会分 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 D 此图中,漫反射的光线杂乱无章,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反射的可逆性;光的色散;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分析】 A、小孔成像依据光的直线传播原理,成倒立的实像,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 B、近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前,利用凹透镜发散作用可以使成像后移到视网膜上,远视患者成像在视网膜后,利用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可以使成像前移到视网膜上; C、白光分解成七色光叫光的色散,是光的折射现象; D、不论是镜面 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解答】 解: A、小孔成的像是由实际光线形成的,可以用光屏接收到,符合实像的特征,不是虚像,故 A 错误; B、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用凹透镜矫正,故 B 错误; C、白光由七色光组成,不同色光通过三棱镜后,偏折角度不同,所以被分解成七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故 C 正确; D、只要是光的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 D 错误 故选 C 7如图所示下列四种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第 10 页(共 19 页) A B C D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分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解答】 解: A、该图所示的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B、日食是光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事例,符合题意; C、水中的竹子好像 在水面处折弯了,是由于光从水中射向空气时发生折射形成的,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不符合题意; D、水中倒影是空气中物体的光经水面反射后,在水中形成的虚像,即平面镜成像,这是一种典型的镜面反射现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8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无数的诗歌辞赋,我们在欣赏这些诗歌辞赋时,不仅要挖掘其思想内涵,还可以探究其中所描述的自然现象与物理规律,下面是某位同学对部分诗句中蕴涵的物理知识的理解其中正确的是( ) A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 “高 ”是指声音的特征 “音调 ” B “露似珍珠月似弓 ”露实际是小水珠,是由冰熔化形成 C “人画桃花相映红 ”桃花是光源,发出的红光映红了人的脸 D “孤帆一片日边来 ” “孤帆 ”的运动,是以江岸为参照物的 【考点】 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液化及液化现象;参照物及其选择;光的反射 【分析】 ( 1)区分音调和响度,就要看生活中的含义是指声音大小还是高低; ( 2)知道露的形成是液体现象; ( 3)判断光源的依据是否发光; ( 4)判断运动是看被研究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是否有位置变化 【解答】 解: A、 “高声语 ”是指大声说话的意思,所以是指响度,故 A 错误; B、空气 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是液化,故 B 错误; C、桃花红的原因是反射了红光,它本身并不发光,故 C 错误; D、孤帆相对于江岸有位置的变化,是运动的,故 D 正确 故选 D 9观察如图所示的漫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看到的 “水底 ”比实际的水底浅 B人看到的 “水底 ”是虚像 C人能看到水底是因为光线从空气射向水中 第 11 页(共 19 页) D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是由于光的折射导致的 【考点】 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分析】 如图中可知,一位游泳者站在岸上看水的深 度感觉不深,就跳进了水里,就发现了水的深度比看到的要深,这是由于当光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的缘故 【解答】 解:根据图中提供的情景,可以推出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深,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造成的,因当人站在岸上时,射向眼睛的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眼睛逆着折射光线看过去,误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会感到水底的位置比实际位置要高一些,人看到的水底是虚像 故选 C 10下面是晓丽从生活中收集到的一些光现象实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隔着放大镜看物体,物体总是放大的 B 电视画面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组成的 C 凸透镜只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 D 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对着看到的鱼叉 【考点】 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分析】 物体只有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得到正立、放大的虚像 电视画面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合成的 凸透镜对所有的光 线都有会聚作用 人从水面上斜着看水中的鱼,看到鱼的虚像在鱼的上方,叉鱼时要对着虚像的下面叉去,才能叉到鱼 【解答】 解: A、当物体在二倍焦距看到缩小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能看到放大的像;物体在一倍焦距以内能看到放大的像错误 B、电视画面由红、绿、蓝三种原色合成各种色光正确 C、凸透镜能使所有的光线会聚错误 D、鱼的实际位置在看到像的下面,有经验的渔民叉鱼时,要对着看到的鱼的下面叉去错误 故选 B 11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 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第 12 页(共 19 页)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考点】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分析】 判断物体是否运动就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运动,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静止 【解答】 解:同步卫星的 “同步 ”指的正是它与地球自转周期、角速度相同的意思,它和地球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静止的,故 A 不符合题意 月亮在云中穿行时,月亮相 对于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故 B 符合题意 飞机在空中加油时,飞机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运动的,故 C 不符合题意 漂流而下的小船,相对于河岸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运动的,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2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 A B C D 【考点】 速度与物体运动 【分析】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路程和时间的图象就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由此可知 A 和 B 都是错误的; 由题干中的图可知:甲和乙同时同向运动,相同的时间内,乙运动的路程长,乙的运动速度就大;我们可以在C 和 D 的图象中,找出相同的时间,看谁运动的路程长,从而得出甲和乙的正确图象 【解 答】 解:由题干中的图象可知:乙比甲运动的速度大 A、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 A 错误; B、图象表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运动的路程是不变的,表示甲乙是静止的,故 B 错误; C、在横轴上找一点,表示时间相等;做纵轴的平行线,可以发现乙的运动路程长,说明了乙运动快,故 C 正确; D、运用上面的方法,可以发现: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运动路程长,速度大,故 D 错误 故选 C 二、填空题(每空 1分,共 17 分) 13很多动物为了适应生存的环境,进化出符合一定物理知识的身体部位蝙 蝠的眼睛功能虽已退化,但可利用其头部发出的 超声波 发现和捕捉昆虫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 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第 13 页(共 19 页) 【考点】 声与信息;声音的传播条件 【分析】 ( 1)蝙蝠可以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来判断障碍物和猎物的方位和距离; ( 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解答】 解:( 1)蝙蝠发出的声波人们听不见,这种声波方向性好,遇到障碍物能反射,所以是超声波因此蝙蝠的眼睛功能虽已退化,但可利用其头部发出的超声波发现和 捕捉昆虫 ( 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 故答案为:超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4如图甲中体温计的示数是 水银液柱较细难以读数,因此体温计做成外有凸起的弧形玻璃面,横截面如图乙所示,看清体温计中液柱的位置应沿 B 方向观察,这是利用凸透镜成 正立 放大的 虚 像的原理 【考点】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分析】 ( 1)学会体温计的读数:观察其量程和分度值,明确一个大格和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再读数 ( 2)体温计的特殊构造:即很细的弯管和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 【解答】 解:( 1)体温计的一个大格是 1 ,一个小格是 ,故图中体温计的示数为 ; ( 2)体温计的读数与一般的温度计方式不同,它有特殊的结构,即体温计有向外凸起的弧形玻璃面,起到放大镜的作用,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 立;虚 15目前,全球气候逐渐变暖,这是 温室 效应不断加剧带来的后果;在冬天雪后融雪时天气有时比下雪时还冷,这主要是因为雪在熔化过程中要 吸收 热;人工降雨时利用干冰 升华 (填物态变化)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考点】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生活中的升华现象 【分析】 ( 1)随着我们的自然环境日益得到破坏,随即显现出一些效应,由于大量释放二氧化碳导致,大气中的热量不能很快的散发,导致气候变暖,这就是温室效应 ( 2)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 ( 3)干冰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叫升华,物质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解答】 解:由于工业、汽车等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全球变暖,这是温室效应 融雪是固态的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所以 是熔化熔化是吸热的 固态的干冰直接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属于升华现象,干冰升华吸收热量,所以使云层中水蒸气的温度降低最终形成降雨 故答案为:温室、吸收、升华 第 14 页(共 19 页) 16一只湖鸥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湖鸥距水面 3m 时,它在湖面的 “倒影 ”是 虚 (选填 “实 ”或 “虚 ”)像,该 “倒影 ”距湖鸥 6 m当湖鸥冲向湖面猎食的过程中,它的像的大小 不变 (选填: “变大 ”、 “变小 ”、 “不变 ”)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 1)物体在水中 “倒影 ”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 2)平面镜成像 时,像的特点是等大、正立、虚像,并且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距离相等 【解答】 解:湖鸥在水中的 “倒影 ”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即平面镜成像; “倒影 ”与湖欧到水面的距离相等,所以 “倒影 ”到湖欧的距离是湖欧距水面距离的 2 倍,即 3m 2=6m; 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与物体等大,所以当湖鸥冲向湖面猎食的过程中,它的像的大小不变 故答案为:虚; 6;不变 17小华在一家商场通过光亮的瓷砖地面看到了挂在天花板上的吊灯她看到的其实是吊灯的 虚 (填 “虚 ”或 “实 ”)像如果吊灯到地面的距离是 6m,则 像到地面的距离为 6 m小华发现通过地毯就看不到吊灯的像,这是因为光照射到地毯时发生了 漫 (填 “镜面 ”或 “漫 ”)反射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漫反射 【分析】 ( 1)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依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 2)表面光滑的反射是镜面反射,表面粗糙的反射是漫反射 【解答】 解:光亮的瓷砖相当于平面镜,它能成天花板上的吊灯的像,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所以是虚像; 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吊灯离瓷砖 6m,吊灯的像离地面上的瓷砖也应是 6m; 地毯的表面是粗糙的,不会发生镜面反射,所以通过地毯看不到吊灯的像 故答案为:虚; 6;漫 18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 108 m/s,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大约是 340m/s,表示 1 秒钟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 路程为 340m 某次下雷雨,小明看到闪电 5 秒后听到雷声,则发生雷击处离小明有 1700 m 【考点】 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分析】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 108m/s,声音的传播速度等于声音在单位时间内走过的路程 闪电在空中的 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雷声的路程就是雷击发生出距小明的距离 【解答】 解: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3 108m/s 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 340m/s,表示 1s 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为 340m 雷声的路程 S=40m/s 5s=1700m 故答案为: 3 108m/s;路程为 340m; 1700 三、解答题:(共 47 分) 19( 1)如图甲,平面镜前的一个发光点 S 所发出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已经被画出,请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并找到发光点 S 的位置 ( 2)如图乙,凸透镜的焦距为 O 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 F 的位置,并画出图中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 3)完成图丙中的光路图 第 15 页(共 19 页) 【考点】 作光的反射光路图;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透镜的光路图 【分析】 ( 1)根据反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像点,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作出发光点 S 的位置,从发光点到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 ( 2)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先作出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通过焦点 ( 3)首先看清折射光线的特点,然后再根据凸、凹透镜的 三条特殊光线作图 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过焦点 过光心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传播方向不改变 凹透镜有三条特殊光线: 过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不变; 指向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反向延长通过焦点 【解答】 解:( 1)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 S,再作出 S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S,即为发光点的位置,从反光点 S 到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 2) 在主光轴上距凸透镜光心 O 为 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过透镜的焦点;如下图所示 ( 3)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射向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如下图所示: 20小明一家驾车外出旅游一路上,所学的运动学知识帮助他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 1)经过某交通标志牌时,小明注意到了牌上的标示如图甲所示小明想了想,马上就明白了这两个数据的含义: “泰州 18含义为 此地距泰州 18 “40”的含义为 此地距泰州路段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40Km/h (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明的爸爸驾车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多少分钟? ( 3)当汽车行至某高速公路入口处时,小明看了看手表,此时正好是上午 9: 00,同时小明注意到车内显示速度的表盘示数如图乙所示一路上汽车始终是匀速行驶,当汽车到达高速公路的出口处时,小明又看了看手表,时间为上午 10: 30请你计算: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是多少? 【考点】 速度公式及其应用;速度的计算 【分析】 ( 1) “泰州 18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泰州还有 18通标志牌 “40”是限速的标志,指的是速度不能超过 40km/h; ( 2)已知汽车的最大速度和到泰州的距离,根据公式 v= 求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泰州至少需要的时间 ( 3)根据入口和出口的时刻,可计算出行驶这段高速公路所需时间,从乙图中可知此时汽车的速度,然后利用公式 S=可求出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 【解答】 解 :( 1) “泰州 18含义是指从该标志牌到泰州还有 18 第 16 页(共 19 页) “40”的含义为此地距泰州路段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40Km/h; 故答案为: 此地距泰州 18 此地距泰州路段的最大速度不能超过 40Km/h; ( 2)从此标志牌所在的位置到达泰州至少的时间: t= = =7 答:从此标志牌到泰州最快要用 27 分钟 ( 3) t=10: 30 9: 00=1v=80km/h s=0Km/h 20 答:这段高速公路的全长为 120 21如图所示,某同学在做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取两段相同的蜡烛 A 和 B,将 A 和 B 一前一后竖直立在直尺上 ( 1)实验时点燃蜡烛 A,并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没有点燃的蜡烛 B,当 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时, 的像所在的位置若移去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B,并在其位置放置一光屏,则在光屏上 不能 (选填 “能 ”或 “不能 ”)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 2)实验中 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到镜面的距离 的关系;两段蜡烛相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大小 的关系 ( 3)实验结果表明: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等于 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 4)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不能 (填 “能 ”或 “不能 ”)进行,因为 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分析】 ( 1)为了比较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像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首先要确定像的位置,当蜡烛 B 和蜡烛 A 完全重合时,蜡烛 B 的位置即为蜡烛 A 像的位置 ( 2)实验中用直尺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关系选择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进行实验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 3)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填空 ( 4)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既能看到物体的像,又能看到代替物体像的物体,所以采用透明玻璃板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 【解答】 解:( 1)点燃蜡烛 A,在平面镜的另一侧前后左右移动蜡烛 B,当蜡烛 B 和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时,B 的位置即为 A 的像所在的位置 ( 2)实验时,直尺是为了测量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的关系选择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 为了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 3)平面镜成像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像与物对应点连线与镜面垂直;虚像 ( 4)用玻璃板进行实验,能同时发现物体的像和代替物体像的物体,用平面镜则不能,所以不能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完成实验 故答案为: ( 1)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不能 ( 2)到镜面的距离;大小 ( 3)相等;等于 ( 4)不能;无法确定像的位置 22下表是某同学做海波熔化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 第 17 页(共 19 页) 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T/ 24 27 30 33 36 39 42 45 48 48 48 51 54 ( 1)请你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海波属于 晶体 (填 “晶体 ”或 “非晶体 ”),它的熔点是 48 ; 在 810海波的 熔化 过程,此过程是 吸热 过程(填 “吸热 ”或 “放热 ”),海波处于 固液共存 状态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分析】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晶体不断熔化,熔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武装直升机购买合同协议
- 商务用酒合同协议
- 正规地摊经济合同协议
- 含税销售合同协议
- 商标代理公司合同协议
- 商业秘密协议英文合同
- 商场店面转兑合同协议
- 商场和餐饮商家合同协议
- 德国租车位合同协议
- 商业产品买卖合同协议
- 2024年山东青岛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地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会计记账服务合同
- 《高血压科普知识》课件
- 钢板桩围堰施工专项方案
- 少先队辅导员技能大赛考试题库300题(含答案)
- 2024年山东青岛第三十九中学化学自招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
- DL∕ T 802.7-2010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 第7部分:非开挖用改性聚丙烯塑料电缆导管
- (正式版)CB∕T 4557-2024 船舶行业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配备要求
- 年度采购合同框架协议
- 中药药理学实验讲义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