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_第1页
论文-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_第2页
论文-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_第3页
论文-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_第4页
论文-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PROJECT/DISSERTATION题目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学院社会科学学院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完成日期2015年6月30日目录摘要1ABSTRACT20引言31绪论311研究背景与意义312关于邻避行动的文献综述5121国外相关研究5122国内相关研究613研究思路和方法72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理论基础821相关概念界定8211邻避设施8212邻避行动922邻避行动的兴起与发展9221我国邻避行动的发展9222上海地区邻避行动的发展103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实证调研1131调研说明11311调研对象11312调研方法1232调研过程1433调研结论144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问题分析2041公众参与邻避的动机21411群体性利益冲突21412公共风险认知22413封闭式决策2342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策略24421理性抗议阶段24422非理性抗议阶段255完善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对策和措施2651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理想模型26511邻避行动认知模式的转变26512对邻避设施风险判断的转变27513邻避行动治理模式的转变2852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治理策略29521开放选择区居民参与机制29522完善邻避风险沟通机制31523第三部门引入32524合理的补偿机制326总结33参考文献34附录36摘要近年来,我国的邻避行动事件频发,并多次转变为邻避冲突,呈现出了人数多、影响大、事件发展模式化、处理模式简单化等显著特征,对我国的城市治理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对此,本文通过以松江区垃圾焚烧厂附近的居民为调研对象,通过对附近小区的实地调研,以及对相关文本的分析,探究邻避行动产生的的动机和策略。研究发现邻避行动产生的动机从政府角度包括政府“邻避无意识状态”所导致的邻避决策过程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主观判断封闭性、以及主观判断封闭性以及邻避设施选址区居民的理性和非理性的个人因素。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策略则分为两个阶段,理性阶段和非理性阶段,理性阶段公众会采取信访、公开信等方式进行维权,非理性阶段则是在维权不成的情况下采取的非理性行为如静坐、游行等。并在此基础上,建议于我国邻避行动的完善理之道,需要地方政府采用现代治理理念为指导,转变对于邻避行动的认知模式、邻避风险判断模式及传统被动的应急管理思维,构建选址居民参与机制、完善邻避风险沟通机制、引入中立第三部门、公平的环境利益补偿机制。本文通过深入理论研究,以集体运动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政治学与社会学为背景,注重研究的深度与厚度。其次,本文基于扎实的实证调查研究,以莱顿小城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真实地反映当下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现状。将对解决城市治理和社会稳定发展带来重要的实践意义。关键词邻避行动,动机,策略,公众参与PUBLICPARTICIPATIONMOTIVATIONSANDSTRATEGIESFROMTHENIMBYACTIONSABSTRACTINRECENTYEARS,CHINASNIMBYACTIONEVENTSHAPPENEDFREQUENTLYANDREPEATEDLYTURNEDINTONIMBYCONFLICT,PRESENTINGTHECHARACTERISTICOFLARGENUMBEROFPARTICIPANTS,INTENSEEFFECT,PROCESSMODELSANDOTHERSIGNIFICANTSIMPLIFICATIONFEATURES,WHICHBRINGSASERIOUSCHALLENGETOCHINASURBANGOVERNANCEANDSOCIALSTABLEDEVELOPMENTTHROUGHFIELDRESEARCHANDTEXTANALYSIS,THISPAPERWILLEXPLORETHECAUSEOFNIMBYANDITSSTRATEGIESBYFOCUSONRESIDENTSLIVINGAROUNDTHEINCINERATIONPLANTINSONGJIANGDISTRICTTHISSTUDYFOUNDTHATTHEMOTIVATIONOFNIMBYACTIONARISINGFROMTHEGOVERNMENTSPOINTOFVIEW,INCLUDINGGOVERNMENT“NIMBYUNCONSCIOUSSTATE“,LACKINGOFGOVERNMENTCREDIBILITYONNIMBYDECISIONMAKINGPROCESS,RESULTINGFROMTHECLOSUREOFSUBJECTIVEJUDGMENTANDSUBJECTIVEJUDGMENTSTHESTRATEGIESOFTHEPUBLICPARTICIPATIONINNIMBYCANBEDIVIDEDINTOTWOSTAGES,THATIS,THERATIONALANDIRRATIONALSTAGEINTHEFIRSTSTAGE,THEPUBLICWILLTAKETHEACTIONSSUCHASPETITION,OPENLETTERSANDOTHERWAYSTOPROTECTTHEIRRIGHTSASFORTHEIRRATIONALSTAGE,INTHECASEOFRIGHTSNOTTAKENIRRATIONALBEHAVIORSUCHASSITINS,MARCHESANDSOONANDONTHISBASIS,ITISRECOMMENDEDTOIMPROVETHEMANAGEMENTOFOUROPERATIONSINTHEROADOFNIMBYLOCALGOVERNMENTSNEEDTOADOPTMODERNMANAGEMENTPHILOSOPHYASAGUIDE,CHANGINGNIMBYCOGNITIVEMODEOFACTION,NIMBYRISKJUDGMENTMODEANDTHETRADITIONALPASSIVEEMERGENCYMANAGEMENTTHINKINGCONSTRUCTIONSITERESIDENTSTOPARTICIPATEINTHEMECHANISM,IMPROVETHENIMBYRISKCOMMUNICATIONMECHANISM,INTRODUCINGANEUTRALTHIRDSECTOR,ENVIRONMENTALBENEFITSANDFAIRCOMPENSATIONMECHANISMBYUSINGINDEPTHTHEORY,THETHEORYOFCOLLECTIVEMOTION,THERISKOFSOCIALTHEORY,STAKEHOLDERTHEORY,POLITICALSCIENCEANDSOCIOLOGYBACKGROUND,THISPAPERGUARANTEESTHEDEPTHANDEXTENTSECONDLY,THISPAPERISBASEDONSOLIDEMPIRICALRESEARCH,TAKINGRESIDENTSOFTHESMALLTOWNOFLEIDENASOBJECTOFTHESTUDY,USINGQUESTIONNAIRESANDINTERVIEWSASMETHODS,TRULYREFLECTINGTHESTATUSOFTHECURRENTPUBLICPARTICIPATIONINNIMBYACTIONITWILLBRINGGREATPRACTICALSIGNIFICANCETOHELPURBANGOVERNANCEANDSOCIALSTABILITYDEVELOPMENTKEYWORDSNIMBYACTIONS,MOTIVATION,TACTICS,PUBLICPARTICIPATION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彭渊1512112240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城市公共设施水平逐步完备,然而城市公共设施水平是居民享有便利、安全、健康、多样化城市新生活的重要保障。一些公共设施的发展受到了群众的欢迎,如公园、健身道路、城市广场等。但一些特殊的公共设施却因为其负面效应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和抵制,如垃圾焚烧厂、PX项目工程、加油站、殡仪馆、核电站等。随着人们越发对于自身健康的关注,健康的生活环境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因此引发出了居民“不要在我家后院”的邻避情节。人们固然承认邻避设施很重要,“但不要布局在我家后院”,因为这种邻避情节的原因,邻避设施在很多城市里遇到了设施选址、与周围居民协调困难等许多问题。国外对邻避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早,形成了相对成熟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而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研究。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加快,邻避问题日趋显著。本文将以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为研究主题,通过对上海市松江区松江固废生物综合处理厂附近的小区的实地调查,分析目前公众在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以及过程中出现的行为变化分析,并通过对现有问题的分析,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和建设性的意见。1绪论11研究背景与意义近年来,我国全面走向城市化进程的高速期,城市的土地资源使用越发的紧张、人们对于公共服务的需求也日趋加深,公共设施在日益满足城市化发展的同时,因其一些施设所带有的环境污染和健康威胁等不利的影响,如垃圾厂、核电厂、高速公路、磁悬浮等,往往会导致选址地的居民进行强烈的抵制,从而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冲突,如今年来闹到沸沸扬扬的广州PX项目,上海磁悬浮附近的居民,以及松江垃圾焚烧厂带的建立。这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强政府的城市治理乃至国家层面上的新兴能源政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落实等都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由于这些带有负面影响的公共设施的选址和和新建所带来的冲突,已经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城市化的进程,也对我过公共财政造成了最大的浪费。因为我国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民众对健康、交通便捷、能源供应等公共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这些具有负面影响的邻避设施如垃圾处理设施是其承担的公共服务职能和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权利意识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对于自身健康、生活环境以及残存的城市绿色空间和生活景观具有重大关切,邻避设施自身所带有的负外部性会给选址区的居民带来“害怕”“恐惧”的情绪,对于设施的选取采取抵制的态度,不愿意在自家的后院出现邻避设施,同时,加上我国的公共管理者对于邻避设施建设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没有及时有效的处理,也无法有效的回应选址区居民所发出的的不满和质疑,最终会导致居民采取“拖”“堵”的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最终矛盾升级,演变成为群体性事件。使避设施的选址和建设陷入危局,最终不得不以停建或缓建而告终,形成政府公信力受损、居民日常生活遭受破坏、承建企业承担巨大经济损失的局面。因此,研究我国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邻避行动现象的特征,深入剖析邻避行动的生成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来积极完善邻避行动,破解邻避设施选址困局,成为我国城市管理中有待解决的核心课题。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势在必行,但因邻避设施建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成为了影响我国进入现代化城市治理阶段的巨大阻力。因此,研究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本质,理解邻避行动的生成机制,化解邻避行动造成的社会稳定风险,提高政府邻避行动的治理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1)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公众参与邻避行动过的的基本情况,为完善公众参与邻避行动提供实证依据。(2)公众参与邻避行动是城市化建设中的出现的常见现象,也是衡量一个地区政府的职能和公众对风险认知的重要标志。(3)公众参与邻避行动是实现城市化建设的有效措施,为发展发展社会民主,推进城市化进程,控制邻避设施建设的负面性有着重要意义。本课题研究有助于深度了解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目的,从源头上对邻避行动向集体性事件演化进行控制。强化公众自身的理解认知能力。有助于政府理性的引导公众参与,建立完善交流平台,拓宽与公众交流的渠道。12关于邻避行动的文献综述121国外相关研究20世纪70年代末,由OHARE1977首次将此概念引入学界。邻避一词最早用来生动描述许多美国人对于化学废物和工业垃圾极为反感和抵制的态度,在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频繁爆发的抵制垃圾填埋场、有毒废弃物处理厂等各种“污染性设施”的环境保护运动,“邻避”所具有的概念内涵不断延伸,邻避抗争的目标也在不断增多,今天,伴随着人们对于新技术和个人环保意思的不断增强,在发达国家地区,对于邻避抗争的目标已经扩大到了对发电厂、精神病院、戒毒中心、殡仪馆等各个方面。造成了许多的邻避设施选址建设无法顺利的进行,针对这一现实的困境,西方学者对于邻避行动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调查。西方学者致力于研究与邻避行动相关的邻避者、邻避设施以及邻避效应等概念的内涵界定,以此来明晰邻避相关概念,构建邻避行动的研究基础,形成了概念上包括邻避情节、邻避设施、邻避政治、邻避效应、邻避冲突等术语体系。在对于邻避行动进行内涵进行界定时,西方学者对邻避行动是基于理性的集体运动还是非理性的情绪反应,产生了不同见解。非理性派重点关注的是居民参与邻避行动所产生的的消极意义,从而将对于邻避设施建设的抗争行为解释为选址区居民自私的、狭隘的、非理性的行为,并且认为居民的这种行为,严重阻碍了公共利益的实现,对于政府的政策和规划产生了阻滞影响。如HERBETINHABER(1991)指出,邻避情结是社区居民对不喜欢和厌恶感的公共设施所产生的排斥心理,从根本上说是,是以环境因素作为兴建公共设施的唯一标准1。RWLAKE(1993)将邻避现象的产生视为狭隘的地方主义,他指出邻避行动严重阻碍了社会发展城市化进程中所必须的公共设施所承担的公共福祉的实现,因而影响了社会良治的可能性实现2。但在理性派学者的研究中,对于公众所发生的邻避行动,认为其邻避行动是选址区居民理性选择所导致的,除了个人利益的维护和理性选择之外,实质上表现出了选址区居民对于政府决策中的诸多局限性的不满。同时,还有部分学者指出,邻避行动之所以会转变为邻避冲突,根本的原因是由于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的过程中,过度依赖科技标准和专家权威,进行封闭性决策,垄断了邻避设施本身具有潜在风险的信息,从而忽视了民众的参与价值和信任共建,从而导致民众对邻避设施的公共决策产生不信1HERBETINHABER,AMARKETBASEDSOLUTIONTOTHEPROBLEMOFNUCLEARANDTOXICWASTEDISPOSALJJOURNALOFTHEAIRWASTEMANAGEMENTASSOCIATION,1991(6)432RWLAKE,PLANNERSALCHEMYTRANSFORMINGNIMBYTOYIMBYRETHINKINGNIMBY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1993(1)59任和反感,对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产生质疑,从而采取抵制行为。西方学者聚焦于邻避行动所发展的具体案例,从现实的角度出发,结合了定性、定量的研究方法,对于所发生的不同邻避行动进行了数据化分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工作,从而探索出有效的邻避冲突的化解之道。有些学者从公共政策的角度出发,探究完善邻避设施选址的具体政策途径。一部分学者从民主政治的角度出发,研究具体邻避行动案例中公民所具有的政治诉求以及如何使用有效的治理方式来满足公民的参与诉求。另一部分的学者则是从道德伦理和全球环境正义出发,探究邻避现象中公共需求、环境正义以及社会公平三者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综上所述,西方学者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多是采用了案例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通过对于与林避行动中的各种因素,从而找到选择区居民同意或者反对邻避设施建设的关键因素所在,通过税收、补偿、公众的参与等机制,以及强调资源的决策过程及环保协议、后期对于选址区的补偿回馈。这种灵活多变处理方式对于我国邻避行动的研究将具有积极有效的借鉴意义。122国内相关研究(一)港澳台地区的研究综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台湾的经济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各种邻避设施的兴建也受到了台湾当地居民的地址和反对。基于这种情况的发生,台湾学者聚焦于现实发生的邻避行动事件,采用多种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的邻避设施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之上,探究邻避行动的原因和化解之道,研究者以丘昌泰、汤京平、李永展为代表。李永展(1997)运用了冲突管理的研究方法,提出对面邻避行动采取同选址区居民进行环保协定、检测等减轻风险的方案和补偿机制来化解邻避行动的恶化。丘昌泰(2002)运用了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和路径,基于台湾邻避行动产生的现实基础上,提出了五条对于化解邻避行动的对策,即重视社区居民参与程度、提倡成立非盈利社区组织、制定“迷你新加坡”造镇计划、保障公民所具有的知情权等1。第二,从冲突管理、空间规划、环境正义、民主参与等不同路径对邻避冲突的治理进行了大量的探讨。汤京平(2005)在李永展得到基础上从从新公共管理的角度,通过对嘉义县鹿草焚化厂运作研究,探究出了在对于跨区域的废弃物处理的情况下,新公共管理的方法能够有效的化解邻避行动发生和恶化,从而有效的避免邻1丘昌泰邻避情结与社区治理台湾环保抗争的困局与出路M台北韦伯文化国际出版有限公司,2002避行动的产生1。(二)大陆邻避行动研究综述在我国,虽然邻避一词的出现时间较晚,在2007年的厦门PX项目之后才出现。但是在国内已经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涉及到了这一领域,如对政府征用土地尤其是农民土地政策的研究,城市垃圾和固体废弃物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等。在2007年之后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大陆的学者开始对邻避行动的研究进行了重点的关注,并对于邻避行动的成因、内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讨论。从近年来国内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状况来看,我过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呈现了以下的特点研究的领域广泛,研究方向已从政治领域延伸至了公共管理、社会学等诸多个领域;研究的方法多以案例的分析为主,定量的分析还存有不足;研究的重点在于对于邻避行动发生的应急处理对策;研究的背景多限定在我国转型期国家与社会关系之间的调整等。这些研究深化了对邻避冲突的认识,丰富了邻避冲突治理的策略选择。当然,我国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还存有诸多的不足之处,主要的问题表现为一是研究的内容不够全面,概括性的研究成果居多,缺少了对于邻避行动的深入剖析。与此同时,国内的对于邻避现象作为整体的研究对象较多,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对象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也缺乏了一定的广泛性,比如垃圾场和殡仪馆之间的邻避界定就没有清晰的界定,并且研究的对象也比较单一,像对于手机信号发射台、医疗交通选址的新兴邻避现象的研究跟不上;并且研究的视角单一,缺乏多样化的研究,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多样性补充。三是研究内容重复,创新性较少,有关邻避行动的现有研究过多地把精力放在了邻避现象的泛泛研究方面,从现有文献来看,关于邻避冲突的学术论文占绝大部分,但是专业的著作基本是诶有的,并且对于邻避行动的成因和对策研究的重复性过高,很少有研究针对于邻避行动中的行动相关者的逻辑和影响作用进行深入研究的。13研究思路和方法从现有国内学者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方法和结论来看,笔者认为当前的研究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首先,从对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研究中,国内目前的研究都以一种参与邻避行动及是邻避冲突的角度去分析,缺乏对邻避行动发生的动机及过程进行有效的研究。其次,在国内对邻避行动的研究中,对于公众的定性上面有一1汤京平,陈金哲“新公共管理与邻避政治以嘉义县跨域合作为例”J政治科学论坛,2003234563定的问题,把公众定位大多定位成了邻避冲突的发起者而忽略了公众的利益需求,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政府职能的不足。本文主要是在现有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前对完善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需要,以上海市松江区莱顿小城的居民为调查对象,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各个阶段进行解读和研究,并借鉴国内外成功的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为完善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对策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本文的创新点包括两个个方面,首先,深入理论研究,以集体运动理论、风险社会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以政治学与社会学为背景,注重研究的深度与厚度。其次,论文将基于扎实的实证调查研究,以莱顿小城的居民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方法,真实地反映当下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现状。本文将以现有文献研究为基础,通过实地调查莱顿小城,对该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的形式来收集相关资料。进而对访谈及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定性分析,对问卷所获得的具体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同时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综合分析并得出结论。2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理论基础21相关概念界定211邻避设施邻避设施通常是指具有某种程度上的污染性或者危险性的设施,这种设施虽然有可能使得大部分人获益,但是却会给设施附近的居民的居住环境或者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某种威胁。邻避设施往往成为居民规避的对象,希望它“不要建在我家的后院(NOTINMYBACKYARD,简称NIMBY)”,有时候,邻避设施也被称为“地方上排斥的土地使用LOCALLYUNWANTEDLANDUSE,简称为LULU”。大体上来说,邻避设施的分类可以分为以下的四种类型1第一,污染性设施,这种设施主要是在生产的过程中,会对周边的空气、水等产生污染的设施,如污水的处理厂、垃圾焚烧厂、垃圾处理厂等等;第二,心理不愉悦设施,这类设施的建设,满足了公共服务的功能,但是又因为附近居民的传统心理所照成的不悦而反对,如火葬场、殡仪馆和墓地等;第三,风险聚集类设施,这类设施因其特殊性,具有很多的潜在的危险性,虽然这种危险性的发生可能性很低,但是这种设施一定发生了遗产就会对附近具名1张乐、童星“邻避行动的社会生成机制”,江苏行政学院学报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3(2)2335的生命安全和个人财产照成巨大的损害,如核电站;第四,污名化类设施,因为特定群体的污名化,因此对于这类群体的聚集设施的建设进行反对,如戒毒所、精神病院、传染病医院等。邻避设施的建立反应了居民这样的一种心理,他们想要通过邻避设施的建立获得这种公共的利益,但是又不想通过自身来承担邻避设施建设所具有的风险,这种心理的活动被称作为邻避情节。它是居民的这样一种心理纠结每个人原则上都希望能够兴建某些公共设施,然而却不愿意在我家后院,被排斥于自己家园以外。邻避情结是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发对邻避设施建设所带有的一种心理态度,具有以下几种内涵第一,是一种完全拒绝把带有风险性的邻避设施带入居民生活的消极态度;第二,邻避态度大体上都以环境保护主义为主张,观点在于邻避设施的建立是否与环境价值之间存在平衡;第三,邻避态度出现,不需要有任何方面的知识程度要求,仅仅是一种情绪上所带有的反应1。212邻避行动迪尔MDEAR认为“邻避”行动是指居民对于他们生活环境区域附近建设带有风险性邻避设施所采取的行动和策略2。结合了国内具体的“邻避”实例,本文认为,对于“邻避”设施所带有的负面影响和对于后果承担的不公平分配,设施建设周边的居民在自利的情形下所采取的一种抵制行为,这种行为被称作为“邻避行动”分别是一污染类,所具有的特点是高的预期损失和低不确定性;二风险集聚类,所具有的特点是高的预期损失和高的不确定性;三心理不悦类,所具有的特点是低的预期损失以及低不确定性;四和污名化类,所具有的特点是低的预期损失连同高的不确定性。在这种分类的情况下,本文又将心理不悦类和污名化类统称为心理不悦类,他们都预期损失不搞。22邻避行动的兴起与发展221我国邻避行动的发展我国邻避一词的出现是在2007年厦门的PX项目之后,相对与港澳台地区出现的时间较晚,但是随着我们城市化水平的加快,2007年之后,开始对邻避行动有了跟多的关注和研究。从2007年之后我国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也增多,我国邻避行动的发展也开始逐渐的增多。我国邻避行动的爆发多发于东部沿海地区,这和当体居民的整体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邻避行动在我国的出现,和居民环保意思的增强,1MEVITTES,PHPOLLOCKSALILIE,FACTORSCONTRIBUTINGTONIMBYATTITUDESJWASTEMANAGEMENT,NATURE,1993,1251292DEAR,MICHEA1UNDERSTANDINGANDOVERCOMINGTHENIMBYSYNDROMEJJOURNALOFTHEAMERICANPLANNINGASSOCIATION,NATURE,1993,37以及对个人生存和健康水平的关心的提高是相关的。而沿海地区的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高,居民整体素质高的地区,邻避行动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如广州番禹垃圾焚烧发电厂邻避事件中,选择区的居民就垃圾焚烧的危害进行了斗争,而在上海市民反对磁悬浮事件中,磁悬浮附近的居民,对于磁悬浮建设的危害进行了一系列的邻避行动。对于我国邻避行动的发展,可以说到如今依然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从最开始的PX项目,到垃圾焚烧厂的建设,到如今人们关注的邻避设施建设,以不仅仅局限于这种污染性的设施,像风向集聚类(加油站)、污名化类(精神病院)、心理不悦类(殡仪馆)也开始进入居民的关注之中。而在选址区的居民对于邻避设施的建设抗争中,方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从开始我国邻避行动的抗争层级的螺旋式上升、冲突的不可妥协性和议题单一性特征。到今年来,对于邻避设施抗争呈现多样化的变化,公众的手段也发生了变化,最初都是通过静坐,游行示威,到如今的通过第三方组织协调,以及在网络上对邻避设施的建设进行宣传。这种变化,都体现了我过邻避行动发展的进程,不在单一的只是技术问题,对于邻避行动,也正像一个社会性的问题转变。这种转变对于我国邻避行动的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的进程有着重要的影响。222上海地区邻避行动的发展上海作为我国最早开发的地区,经济的发展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属于经济发达并且社会成熟度高的特点,因此,邻避行动的发生比率高、影响大,并且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值得我们重视,也对上海地区的新型政策干预提出了迫切的需求。随着上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今年来邻避行动的发生比例逐年的上涨。从最早的上海市民反对磁悬浮建设和宝山区对于生活垃圾转运码头的建设,到如今松江区松江固体垃圾焚烧厂的建设,都体现出了上海地区是我国邻避行动的多发地区,这些项目建设都具有国内邻避设施的一些常见特点,比如,设施建设的规划之中,居民的整体享有福利性和设施周边居民所承担的负面性之间存在了较大的差距、并且在设施的建设过程中对于动迁地居民的补贴不足以及设施建设中对于环境污染控制的配套设备投入不足,加上低的收费标准,造成了企业在后期的运营困难等。就以浦东新区的老港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由于填埋场前期工程的规划较早,受限于技术水平、国家标准等影响,前期的填埋场没有做好相应的防漏措施,加上近年来人口的剧增,生活垃圾的处理已经严重的超过了预期规划。结果造成了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在上海,邻避设施的建设不仅仅关系到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所带来的影响更是对于新型政府建设的重大挑战,对于上海地区城市化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3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实证调研31调研说明为了了解当前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问题,在考虑成本和调研对象具有代表性等各方面的因素之后,挑选了松江区固废处理厂附近的小区为调研基地,以莱顿小城为主。通过理论研究结合实地调研的方法,更好的了解到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311调研对象本论文的调研对象为松江区垃圾综合处理厂附近的居民小区。随着今年来松江区的高速发展,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松江,以前的垃圾处理厂以及大大的超出了负荷,并不能满足当前垃圾的处理。就此原因松江区政府决定建设松江区固废松江区固废综合处置厂技术升级工程建设一条焚烧线,该厂如果能够成功建立将会每日处理生化厂残渣和生活垃圾500吨,将大大的缓解松江区的垃圾围城威胁,并且通过该项目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垃圾的综合处理能力,改善松江的环境问题。但是随着项目建设的实施,消息一出,立即在当地居民中引起轩然大波。最终演变成了公众参与的群体性事件。论文选取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附近小区的居民作为调研的对象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从调查的成本而言,松江固废处理厂毗邻松江大学城,作为大学城的学生,我们能够直观的感受到垃圾处理厂对附近居民的影响,并且节约了调研成本,有利于资料的获取和深入的调查,也便于后期进行补充调查。其次,论文的研究的是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的建设,引起了附近居民的邻避情节,发生了较为完整的邻避行动,有利于第一手拿到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的资料。对于研究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有重要的帮助。最后,通过文献的收集于阅读之后,发现我国对于邻避行动的研究时间从2007年以后才引起学者们的注意,随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邻避事件的发生,在社会引起的广泛的关注,而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的建设所引起的一系列邻避行为在各大网站微博上面受到了广泛的讨论,对于研究居民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312调研方法此次调研的方法笔者采用了问卷调研法,通过对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设计了一份相关的问卷,有利于直观的从问卷的问题上,得出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且问卷的问答形式采用了一对一填答式,所以本次问卷的回收率为100。最后整理问卷并采用了EXCEL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图31调研对象的性别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图32调查对象年龄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图33调查对象学历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图34调查对象职业类别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本次问卷涉及的对象为莱顿小城,三湘四季城的常住居民为调研对象,在被调查者中,图31中58为男性,42为女性。其中,图32中30的调查对象的年龄段在3045岁以上,58的调查对象的年龄段是在4565岁,12的调查对象的年龄段是1830岁。本次调查对象一中年人为主。被调查者的学历中,图33我们发现,38的调查对象的学历高中及以下,40的学历是专科,22的学历是或者本科。从图34被调查者中技术人员、工程师占26,学生占12,工人及服务人员占40,其他占22。由于本次调查对象的年龄段集中在中年人,所以这类群里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32调研过程此次的调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调研的时间是2014年12月21日,调研地点松江固废处理厂,莱顿小城。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32份,收回32份。这次调研的目的在于接触松江固废处理厂,对邻避设施有一定的认识,接触附近小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希望从中得到一定关于参与邻避行动方面的资料。这次调研笔者首先选择是去松江固废处理厂进行访问,松江固废处理厂离我们学校6公里的路程,通过公交到达莱顿小城之后还需要走600米的路。在沿途笔者发现松江固废处理厂的附近是被2个比较大的小区夹着的,距离都没有超过一公里。当到达处理厂时,本想进入工厂里面进行一个考察,可是无奈被守门的保安拦阻。当我说明了来意之后,更是直接拒绝。无奈没有能够进入到处理厂内。随后笔者到了固废处理厂附近的莱顿小城进行调研,在问卷发放时,受到了小区居民的积极配合,最终完成了32份问卷的放。在调研时,小区居民非常关心垃圾处理厂是否会从新开启的问题。说明了小区居民对垃圾处理厂的关注。但是不足的是,在对居民的调研结束之后,本想到居委会进行一次访谈,可是当我说明来意之后,里面的工作人员也借故推脱。这次调研虽没有达到最佳的效果,但是也取得需要的数据,对后期的分析有要的依据。第二次的调研时间是2014年12月24日,调研地点三湘四季花园。本次问卷共发放18份,收回18份。这次的调研目的在于进一步完善数据,三湘四季花园也是关于松江固废处理厂邻避事件的主要波及地区,为了进一步的得到数据的全面性,我把第二的调研地点选择到了三湘四季花园。在调研的过程中,受到了小区居民的支持,很配合我的调研,最终完成了问卷的发放。在这次的调研中,还对地铁站附近的大学生进行了一定的问卷发放,从中得到了一些对论文非常有帮助的观点。通过这两次的调研,笔者发现,对于邻避行动,在邻避设施附近的居民都是比较关注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希望得到一个有力的解决方式,而对于开发商和居委会,这次的调研没有得到一定的结论。大多都采取的回避的方式。33调研结论从松江固废垃圾厂调查的结果来看,诱发邻避冲行动的因素呈现复杂性和多样性,即包括邻避设施选址区居民的理性和非理性的个人因素,对于邻避设施风险的主观判断和风险规避,也包括地方政府“邻避无意识状态”所导致的邻避决策过程的封闭性、邻避风险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政府公信力的缺失等因素。首先,政府对于邻避设施的选址过程封闭,事先和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公众参与的缺失,是造成邻避行动发生的重要因素。公众对于邻避设施的接受程度,是需要一个明确而透明的公正程序进行保证的。而在我国邻避设施的选址中,往往是将公共利益直接相关者排除在外。而遵循的确是“决定宣布辩护”的模式。而这一模式的核心就在于“专家论证,政府拍板”的精英决策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面,公众的参与权往往被遗忘。图35调查对象信息了解程度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图36被调查对象的参与权和知情权程度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在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的建设选址上面,从立项到批准一样是缺乏一个有效的信息公开。在对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附近的小区调查的人数中,可以看到,图35中60居民都是毫不知情,24的居民选择知道一点风声,16居民选择了信息部分公开。而在在邻避设施的选址建设中,公众参与和公开透明的公正程序是否得到保障这一选项中,图36中80的居民都选择了政府排除民众,被代表,而20的具名选择了知情权少。在对附近居民的访谈中,了解到了,他们大部分人都不清楚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升级的事情,当政府公开建设建设时间之后他们才知道有这么一回事,这种情况,附近小区居民前期的参与权就完全被忽视了。当了解到这一邻避设施的负面影响之后,社区的居民感到自己的健康权、环境权、和生存的权利受到威胁,自己的成了邻避设施建设的“受害者”。继而情绪失控,最终演变成了非理性的邻避行动。邻避行动之所以会发生其根本的原因在于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由其附近的居民所承担,而邻避设施建设后所带来的好处却又为整个社会而整个社会享受。邻避设施的建设你对于当地居民的一种牺牲,所以从公平的角度来说,因对其进行一定的补偿。图37被调查对象补偿需求调查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从我国当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对于邻避设施地附近居民的补偿机制并没有完善,还存有一定的不足。在邻避设施的兴建过程中,对当地居民的补偿仅仅是规划区域内和一定距离内居民的拆迁补偿,对于其他的经济补偿并没有进一步的落实。在对松江固废处理厂附近的小区调研中,在设施的建设中,并没有获得有效的补偿。但是邻避设施的建设,必定会影响他们居住环境的价值所在。从前面的资料上,可以得出,在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建设之后,周边小区的房价受到了大幅的下降。环境也受到了污染,这些都没有得到一个有效的补偿。在对小区居民的调研中,图37中60的居民选择了财产保险,16的居民选择了医疗住房及公共福利,16的居民选择了经济效益保障,8的居民选择了就业保障。从中可以看出,附近的居民对于补偿机制上面,首先选择的是财产能够得到保障,其次是健康和经济效益得到保证。当然,补偿机制也不是万能的,现代人更多地是关注健康与安全,而不是仅仅关注物质上的利益,对于存在一定环境风险的邻避设施,补偿机制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整体而言,利益补偿可以化解大多数当地居民的反抗,提高邻避设施的可接受性。政府的角色具有多重性,既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又是公共利益的维护者市场经济的推动者,更是实现社会公正的主导力量。然而,根据公共选择理论,不同层级的政府、政府各部门以及政府官员也具有自身的利益诉求。正如盖伊彼得斯所说,“官僚的利益行为与他人并没有差别。问题在于传统模式设想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必然会为公共利益服务”1。在邻避设施的见识中,当地政府往往具有极强的自利性。分税制的改革促使地方政府不断寻求税收以外的财源,并在国家政策框架的引导下为了自身的最大利益化,引入高利润的工业为自己带来经济效益。因此,政府在对邻避设施的公共政策通常是倾向于经济的利益,而非公众的利益。也就难以保证利弊设施相关政策的科学性和公平性。1B盖伊彼得斯政府未来的治理模式,吴爱明等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图38邻避设施建设利益性调查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从对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的调研结果来看图38中44的居民选择了地方政府,38的居民选择了利益集团(邻避设施开发经营者),14的居民选择社会公众,4的居民选择了新闻媒体非政府组织(潜在利益相关者)本次的受访的群众都是松江固废厂周边小区的居民,所以,在利益上面,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受益者。跟多的居民认为受益最大的是当地的政府和利益集团。这其实是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信任鸿沟的出现。其政策是否是公共意志的体现,以及其是否出于自身利益,是否“以公共利益之名行侵害个人利益之实”,往往易引起民众的怀疑,认为政府、科技专家以及施工单位形成“利益同盟”,共同蚕食选址区居民的利益。双方信任度的下降,必将造成邻避行动的升级和恶化。在因为邻避设施的选址上面,选址区的居民风险认知因素是发展成非理性的邻避行动的重要因素。在我国邻避设施会给选址区的居民带来诸多的不变,如垃圾处理厂会造成环境污染,房屋的价值下降。加油站、发电站、PX项目等高危险的设施,一旦发生了事故结果不堪设想。等等一系列的邻避设施都有其负面性。因此我国城市的居民都对这些邻避设施抱有一种“有害的”“嫌恶的”或“恐惧的”的认知。不愿意把这些邻避设施建设安置在“自家的后院”。从而对邻避设施产生了抵制情绪。即便是邻避设施已经通过了多次的验证和环境评估,也无法让其附近的居民信任。因为,在这些居民的个体对于风险的认知和判断都是从自己的主观出法,抱有“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最大限度的地址邻避设施对自己的生存空间和身体健康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图39调研对象风险认知能力判断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图310调研对象对邻避设施信息了解程度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在对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附近的居民进行调研时发现,在你通常通过什么渠道了解邻避设施的影响时,图39中46的居民选择了个人主观判断,34的居民选择了政府发布的信息,12的居民选择了专家言论,8的居民选择了媒体的宣传。在你对邻避设施的了解中,你认为你了解的信息的题目中,40的居民选择了不确定,22的居民选择了非常准备,20居民的选择了了解的很片面,18的居民选择了受到影响,主观放大。从数据的分析得出,居民对于邻避设施的影响绝大部分居民多是通过个人的主观判断,只有少部分的人去自己证实和查询。而对于居民了解的信息上面,绝大部分居民对于自己了解的信息都有不确定性,认为其了解的信息很片面。但是,在最终的选择上面还是抱着“只怕一万,不怕万一”的心态。在邻避行动向非理性转变的过程中,选址区的居民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往往都是不明确的。在其信息上面片面性的了解之后,造成的对于邻避设施的理解错误。在我国,居民的从众心理问题是也是造成邻避行动向非理性转变的重要原因。当受到宣传之后,了解到了邻避设施的负面性,从而盲目的跟随大众的做法。最终导致邻避行动的升级。图311调研对象应对邻避设施建设所采取策略数据来源关于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动机和策略研究调查问卷(见附录)在松江固废垃圾处理厂的调研中,在如果邻避设施建设在你家附近时,你会采取什么做法时,图311中96的居民都选择了跟随大部分人走,78的居民选择了联合受害者像居委会抗议,60的居民选择了像政府有关部门投诉,34的居民选择了任其建设,8的居民选择了通过媒体曝光,2的居民选择了搬家。从数据的分析得出,对于居民的盲目参与,在中国的邻避行动事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居民在没有没有一个好的处理方式时,通常就会选择随众的形式,以保全自己的利益。但是这种做法通常不仅问题难以得到解决,最终还会把事件向恶性升级。4公众参与邻避行动的问题分析从我国的进来各地频发的邻避行动来看,诱发邻避行动发生和转变为邻避冲突的过程是多样性的。既包括邻避设施选址区居民的理性和非理性的个人因素,对于邻避设施风险的风险规避主观判断和主观判断,同时也包括政府“邻避无意识状态”所导致的邻避决策过程的政府公信力的缺失主观判断封闭性、以及主观判断封闭性等因素。41公众参与邻避的动机411群体性利益冲突“利益冲突是人类社会一切冲突的最终根源,也是所有冲突的实质所在。”1造成邻避冲突的根源就在于邻避设施的负外部性所导致的群体利益不均衡问题。对于现代城市的生活,具有良好的生存环境和宜居的生存空间已成为了一种稀缺大的资源,然而邻避设施的选址决策又是对于这类稀缺资源进行了权威性决策,这就造成了邻避设施的收益和成本在空间上的剥离,即邻避设施带来的好处由居民普遍共享,其负外部性却由选址区的少数居民承担,具有“有福同享、有难自己当”特性,这种特性使得选址社区居民避之唯恐不及。因此,在邻避设施的建设过程当中,对于不同群体之间所存在的利益博弈就带有了相斥性,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具有排斥性利益诉求的社会群体必然在对资源的争夺过程中发生矛盾和冲突。(1)邻避设施选址政策中的利益相关者结构邻避设施作为城市发展所必要的设施,一方面需要作为城市公共管理主体的政府结合城市规划予以选址、建设、推进或者监督,以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由于邻避设施具有显著的负外部性,邻避设施的选址和兴建也会影响到邻避设施的服务人群和选址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根据邻避设施选址对于不同群体的利益产生的不同影响,将邻避设施的利益相关者做出如下区分一是邻避设施直接利益相关者,即邻避设施选址区的居民、商户及企业等。因为邻避设施自身存在的显著负外部性,邻避设施的建设就会对周边的居民带来,生命安全威胁、房屋贬值及社会污名化等各种不利的影响。因此,邻避设施的选址区居民由于共享生存空间和社区环境而具有共同的环境利益。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因为邻避设施的建设一方面,是能够提供公共需要所必须的特殊公共物品,另一方面,其选择区的居民又是因其建设而成为受害者。所以选址区的居民,既是享受了公共1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J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095物品的受益人,又是邻避设施建设的受害者。加上居民的个人成本理性分析之后,往往会引发居民对于邻避设施建设的质疑。这种思想强化了居民“受害人”的身份认同,从而淡化了对于其“受益人”身份的认可。因此,他们更愿意把自己的身份,定义为“利益受损群体”。二邻避设施的间接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社会公众,邻避设施的建设利益集团。公众希望有一个优美的居住环境,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但通常都是以一种“搭便车”的心态去应对。地方政府,即邻避设施的供给者和主导建设者。当地政府往往是邻避设施项目的规划者、主导者以及监督者,政府的利益诉求具有内在的矛盾性一方面,政府作为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者,需要引导邻避设施建设,确保公共服务供给的高效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