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有色年处理50000吨含砷污泥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大冶有色年处理50000吨含砷污泥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大冶有色年处理50000吨含砷污泥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大冶有色年处理50000吨含砷污泥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大冶有色年处理50000吨含砷污泥回收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0000T/A含砷固体废弃物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日期50000T/A含砷固体废弃物处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参加编制人员参加编制人员情况专业参加编制人员专业负责人总图工艺电气给排水概算财务评价目录第一章总论4第二章项目提出及建设必要性6第三章厂址位置及建设条件15第四章企业含砷污泥产生现状20第五章工程规模23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24第七章废渣处置工艺设置29第八章配套管网设置30第九章工程总平面布置33第十章节水,节能38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41第十二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44第十三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49第十四章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计划51第十五章工程投资估算53第十六章财务评价56第十七章环境及社会效益分析62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与承办单位111项目名称50000T/年含砷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山东省诸城市九鼎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郭卫国113建设地点湖北黄石市新下陆街256号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内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编制单位上海灵度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资格证书编号ZN20111023412研究工作的依据、内容及范围121研究依据1、关于编制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废渣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合同;2、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3、黄石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协调领导小组关于印发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通知(黄政办发200872号);4、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5、工程技术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122研究内容和范围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有利条件。2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及市场预测。3原料化工料供应来源。4工艺技术和主要设备的选择。5工程技术方案。6环境保护与安全卫生。7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8经济评价。123编制原则1、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2、在厂区总体规划和公司经济发展战略思想指导下,根据企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环境条件,使工程建设和企业生产发展相协调,在保护环境的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的效益。3、本着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的原则,采用先进的废渣处理技术,减少废气排放,达到废弃物综合利用,节约资源,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4、用高效、低耗、投资少、运行费用低、运行稳定、操作管理方便、可靠成熟的废渣处理工艺,确保废弃物达到综合利用,和安全达标的处理效果。5、结合工程的实际情况,妥善处理废渣处理工程中产生的各种物质,避免产生二次污染。6、编制中遵循国家防火、安全、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和规范。13项目概况131项目的提出大冶有色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以生产阴极铜为主,同时兼营黄金、白银、硫酸等产品的企业,在全国同类企业中排名第五位。公司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是国内五大铜原料基地之一。公司总部位于青铜文化发祥地湖北省黄石市,下属7家控股公司公司生产和销售粗铜、阴极铜、铜精矿、硫酸、磷肥、黄金、白银、硫酸镍、铂、钯、硒、铁精矿、硫精矿、无氧铜杆、彩色铝型材、水泥等产品;从事矿产采选、有色金属冶炼、建筑工程等设计、建设和技术服务;自营和代理矿产品及设备的进出口业务、来料加工、对外贸易和期货交易。通过持续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和工艺革新,公司的技术装备水平和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具有年采矿240万吨、选矿342万吨和阴极铜25万吨、黄金4000公斤、白银120吨、硫酸60万吨、铁精矿35万吨、铜材加工1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冶炼诺兰达炉及配套的制酸、制氧、余热锅炉系统等主要生产设备,具有国际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先进水平。众所周知含砷废渣主要来自冶炼废渣、处理含砷废水和废酸的沉渣、从整个有色冶金系统来看,进入冶炼厂的砷,除一部分直接回收成产品白砷(如从高砷烟灰中直接提取白砷)外,其它的含砷中间产物最终几乎都进入到含砷废渣中。大冶有色在自身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其含砷废渣储存量也在不断增加,现有的稳定化技术,只能暂时解决含砷污泥堆放问题。为了彻底解决含砷污泥对环境的危害,必须寻找一条既切实可行,又经济可靠的处置之路。132建设内容与规模项目为废渣处置及资源化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一期工程新建一条年处理规模为5,0000吨的废渣脱砷流水线;2,配套建设一条脱砷后废渣资源化流水线3配套管网工程包括废水管道。133设计处置的废渣质量指标指标废渣处置前后对比处理量T/D含量G/T脱砷工序回收工序资源化工序含砷量含水量ZN含量CU含量含砷量其他金属处置前105251057045310310处置后31032531500通过上表可知,将含砷污泥进行资源化处置以后,彻底解决了长期储存的含砷废渣,真正实现含砷废渣零排放。同时也为企业解决发展的障碍。134含砷污泥资源化工艺本项目经过比较几种常用含砷污泥处理工艺,针对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现存污泥特点,首先通过煅烧炉分离提取砷,形成的含砷蒸汽经过冷却回收处理,然后通过湿法回收有价金属,而后将污泥资源化制成建筑材料。135项目实施进度本项目自开工报告批准之日起,至建成投产约需12个月。136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需财务分析人员进行分析)本项目总投资2212万元,其中建设投资2000万元,建设期财务费用48万元,铺流动资金172万元。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解决。137主要经济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据备注I经济数据万元1总投资万元2212其中建设期利息万元2资金筹措万元2212其中自有资金万元银行借款万元03经营收入万元年平均4补贴收入万元年平均5总成本费用万元年平均6利润总额万元年平均7税金及附加万元年平均8所得税万元年平均9净利润(税后利润)万元年平均II财务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2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前3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年所得税前4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所得税前5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所得税后6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年所得税后7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万元所得税后8利息备付率偿还期年平均9偿债备付率偿还期年平均10借款偿还期(含建设期)年11盈亏平衡点(BET)14结论与建议该项目实施后,使原有废弃的含砷污泥得到资源化利用,即可变废为宝、实现含砷废渣零排放,保护环境,又节约了能源,属于节能减排和综合利用政策鼓励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本项目通过对大冶有色公司污泥资源化项目建设,使长期储存的含砷废渣得到资源化处置,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建成后,将减少企业污染物的排放,降低污染物指标,极大地改善周边区域的地下水水质及环境状况,保证当地人民群众的用水安全,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创造一个更加和谐美好的社会,为大冶有色公司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项目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项目运行中应加强环保监督管理,保证污水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行和良好的处理效果。建议项目承办单位要加快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尽量早日开工,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发挥其应有的效益。该项目可能存在的问题,主要是该工艺在含砷废渣高温脱砷环节的应用,但在有价金属回收及资源化处置上属新技术。因此,该项目要充分考虑工艺的先进性与技术的可靠性,产品质量既要高又要稳定,唯有如此才能产生最大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了保证该项目能顺利、稳妥的建成投产,建议注意以下几点1争取政府在政策、财政等方面的支持,使企业发展有一个稳定、积极的社会环境;2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原则,含砷污泥治理技术要在充分论证试验的基础上使用,投入了这部分建设资金,就要保证处置设施可靠、稳定、长期运行;3加强对含砷污泥的检测,充分发挥设施脱砷效果,充分回收有价金属,减少处置过程中的二次污染。4由于项目采用先进设备、技术和工艺,承办单位应注意员工的培训,使之尽快掌握操作技术和提高管理水平,以保证质量、降低成本。项目实施后,原有污泥中各种重金属及砷的化合物得到消减。并最终实现全部资源化处置,经财务评价,本项目新增收益高于新增的成本费用,可保本运营乃至获取一定的经济效益,并且环保及社会效益显著。第二章项目的提出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始建于1953年,经过50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集采矿、选矿、冶炼、化工、压延加工、余热发电、综合回收、科研设计、地勘井巷、建筑安装、机械修造、动力运输等于一体的国有特大型铜业联合企业,是国内五大铜原料基地之一。公司总部位于青铜文化发祥地湖北省黄石市,下属7家控股公司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鑫诚铜业有限公司,大冶有色金生铜业有限公司、黄石金谷铜业有限公司、常州市大江铜业有限公司、上海金兆铜业有限公司,佛山张铜大冶铜产品有限公司;1家参股子公司中铝大冶铜板带有限公司。近年来,公司先后获得“全国重合同守信用单位”、“全国外贸质量效益型企业”、“全国质量管理活动优秀企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单位”等荣誉称号。今后五年,公司将通过实施“资源开发、规模提升、结构调整、资本营运、人才强企”五大战略,使公司的资产总额和销售收入在2006年的基础上翻一番,销售收入达200亿元以上,在资源状况、生产规模、产业结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等方面达到一流铜企业的水准。上月初,由国内机构评选出的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位于湖北黄石的大冶有色凭借32649亿元的年营业收入位居239位,较2010年上升了14位。22项目背景我国砷矿资源丰富,探明储量为世界总储量的70,砷在农业、电子、医药、冶金、化工等领域具有特殊用途,可用于制取杀虫剂、木材防腐剂、玻璃澄清脱色剂等。随着科技的发展,砷的市场需求不断增加,目前全世界砷的年产量(以AS2O3计)约6万T。砷污染是指由砷或其化合物所引起的环境污染。砷和含砷金属的开采、冶炼,用砷或深化合物作原料的玻璃、颜料、原药、纸张的生产以及煤的燃烧等过程,都可产生含砷废水、废气和废渣,对环境造成污染。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大量的砷化物被引入环境,污染水源,危害人体健康,因此人们对砷毒危害已给予了极大关注。我国工业企业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中砷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4MG/L,居民区大气中砷化物(按砷计)日平均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003MG/M3。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规定砷及其无机化合物最高允许质量浓度为05MG/L。采用现代废水处理技术,含砷废水可以较易实现达标排放,然而,冶炼过程产生的固体含砷废物以及处理废水、废酸产生的含砷沉渣等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目前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大量有价金属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含砷废物的排放现状与环保部门的要求仍相距甚远。长期以来含砷废物大多采用囤积贮存的方法处理,在大量含砷废渣涌入环境的今天,对其无害化处理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大冶有色金属公司,现有的污染治理设施齐全,运转正常,各项排放指标基本达到标准要求。治污设施亦能满足生产需要。由于现有污水处理,污酸处置,及冶炼废渣每天约56吨含水50的含砷废渣。公司于2007年投资1200万元,租用一块面积约12000平方的场地,新建了长171米,宽71米,深度5米的砷渣暂放池,目前堆放池已经堆满。紧接着面临再次租地新建储存废渣的问题。大量含砷固废的堆存,无疑是企业今后发展的首要障碍。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含砷废渣主要来自冶炼废渣、处理含砷废水和废酸的沉渣以及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含砷阳极泥等。冶炼炉渣(尤其是锑冶炼过程中产生的砷碱渣)中砷含量较高、污染较严重。从整个有色冶金系统来看,进入冶炼厂的砷,除一部分直接回收成产品白砷(如从高砷烟灰中直接提取白砷)外,其它的含砷中间产物最终几乎都进入到含砷废渣中。那么那些日积月累的含砷废渣稳定性如何目前各国大都采用美国环保局的“毒性特征程序实验”(TCLP实验)来检测。该实验将有害固体废物与PH5的醋酸缓冲溶液按101的液固体积质量比混合,在搅拌强度为30R/MIN的条件下反应20H,液固分离后,分析浸出液中有害元素的浓度。当含砷固体物料通过TCLP实验后浸出液中砷含量高于5MG/L时,该含砷废弃物必须加以处理而不能直接排放。TCLP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的短期实验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评价有害物料的长期稳定性。模拟自然风化条件下含砷矿石的长期实验已经被提出并应用于一些含砷废物稳定性的评价。实际上,含砷废物的长期稳定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彰响,如含砷物料本身的特性,环境中存在的氧、硫化物以及氧化物和有机络合剂的影响等。由于大冶有色金属目前采用的污水处理及废酸处置,采用了石灰中和和铁盐除砷,这是常用的方法,氯化铁常用作絮凝剂加入水体。此法在高PH值条件下,在生成砷酸铁的同时还会产生大量氢氧化铁胶体,溶液中的砷酸根与氢氧化铁还可发生吸附共沉淀,从而可以得到较高的除砷率。对于长期堆放的含砷污泥怎样来处置,一直是许多业内人士的研究课题由于石灰铁盐法所产生的含砷废渣,经日晒,雨淋,地下水浸泡等,很容易浸出,产生砷的二次污染。因此无论从现有废渣堆放情况,从砷渣堆放安全角度考虑,还是从长远发展角度,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都有必要建设一套含砷污泥资源化处置设施,也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章场址位置及建设条件31地址选择311选址原则及依据含砷污泥的处置场址的选择,既要服从厂区总体规划发展,同时又要兼顾考虑建站条件、建设投资、社会影响、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的因素,既做到合理布局,同时还应考虑到配套管线的结合,以便于实施。确定场址的主要因素有(1)尽量靠近污染源。(现有污泥堆放处)(2)尽量利用地形高程,降低提升费用。(3)距离高压电源近或高压电源便于接入的地方。(4)尽量缩短出水(冷却水)输水管道长度。(5)尽量选择在夏季主风向的下风向。312场址位置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大冶有色公司厂区内。,南依铁路,北邻大广高速公路,交通极为便利,通讯设施齐全。32建设条件321气象条件黄石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季节性差别大,远离海洋,陆面多为矿山群,春夏季下垫面粗糙且增湿快,对流强,加之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其气候特征冬冷夏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热能丰富,雨量充沛,为典型的亚热带东亚大陆性气候。黄石年平均气温17。最热月(7月)平均292,最冷月(1月)平均39。无霜期年平均264天,年平均降水量13826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32天左右,全年日照1666422809小时,占全年月日可照射时数的3163。境内多东南风,年平均风速为每秒217米。全境气候温和、湿润,冬寒期短,水热条件优越,有利农作物生长。但由于大气环流、地形、季节变换,气候各要素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因而倒春寒、大暴雨、强风、伏秋连旱等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黄石地处鄂东南长江南岸地区,境内河流纵横,水产极为丰富。黄石菜多以本地水产为主,乡土气息浓郁,烹饪技法以红烧、油焖等见长,是鄂菜四大流派之一的黄州菜的代表。322地形地貌及水文地质该区为灵宝陕县盆地东部南侧黄河23级阶地,呈东西向条带分部,地势由南向北倾斜,中部比较平缓。项目所在地属西部黄土源区川台亚区,地下水资源极为丰富,且埋藏较浅,主要含水层为砂层、砂砾卵石层,含水厚度一般在1020米,埋藏深度按等水位线计在40米左右,属中碳酸盐淡水,矿化度低于1G/L,PH值在6585之间,地下水主要靠降水渗入、农灌回归、地下径流和黄河水体补给,地下水属无限补给区。其水质和水量均可满足项目生产需要。76559313323工程地质、地震条件项目区地质为第四冲击、洪击的黄土类亚粘土与轻亚粘土,具有多量针状孔隙的中等湿陷性黄土,厚度1015米,地耐力1013T/M2。地震烈度为8度区。324社会经济条件黄石于1950年8月21日建市,现辖一市一县五区(大冶市、阳新县、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4630平方公里,全市人口为24764万人(包括外来常住人口,不包括常年外出人口)。全市人口中,汉族人口为24732万人,占9987;各少数民族人口为032万人,占013。黄石市矿产资源丰富,素有“江南聚宝盆”之称。已发现的有金属、非金属、能源和水气矿产4大类计64种,黑色金属有铁、锰,有色金属有铜、钨、钼、锌、铅、钴,贵重金属有金、银,稀散元素矿产有锗、镓、铊、铟、硒、碲等;非金属矿有磷、硫、含钾岩石、石灰石重晶石、方解石、天青石、膨润土、石膏、硅灰石等39种;燃料矿有煤炭,其中硅灰石质量居世界第二。具有品种全、矿产配套程度高,主要矿产相对集中,交通方便,易采易选,共(伴)生矿产可综合开发利用等特点。已列入储量表的矿产有42种,其中铜、钴、钨、钼、金、银、锶、铼、硅灰石、透辉石、泥灰岩、熔结凝灰岩、饰面大理岩等14种矿产储量潜在经济价值达4000多亿元。主要矿产的储量公布十分集中,全市小型以上的铁、铜、金矿床共190多处。铜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918,共有大型矿床4处,中型矿床9处,为大冶有色金属公司重要的供矿基地。金矿保有储量占全省的88。水泥用石灰岩矿床规模大、质量好、矿层厚度大,宜于露天开采,为发展水泥等建材行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铁矿石保有储量虽只占全省储量的237,但产量居全省第一,共有大、中型铁矿床6处,是武汉钢铁公司铁矿石原料重要产地。325基础设施条件1、交通黄石市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北临长江,与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隔江相望,北接鄂州市,西靠武汉市,西南与咸宁市、通山县为邻,东南与江西省武宁县、瑞昌县接壤。境内村村通公路,对外通往全国各地,沪蓉高速公路横贯市区北隅,上通渝蓉,下通宁沪;武(昌)黄(石)九(江)铁路,东连浙赣线,西接京广线;水路依托长江可出海对外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2水源本项目工程用水量为425T/H,生产、生活、消防用水由自来水公司供应。3电源电力供应由市电力公司架设的专线直通该工程厂区。新建工程用电负荷115329KW,原有供电设施能满足需求。工程年耗电6055104KWH。原有变配电能力可以满足要求。各车间视负荷情况,由变配电所以038/023KV低压向车间配电设备供电,视情况采用放射式、树干式、链式。4蒸汽新建工程蒸汽用量为425T/H,公司锅炉房能满足供给。5燃料供应湖北是产煤大省,本地有煤矿,且本地区距山西很近,供应无问题,汽车运输或火车运输都很方便。第四章企业含砷污泥产生现状始建于1953年的大冶有色是湖北省规模最大的一家以生产阴极铜为主的特大型企业,本世纪尤其是近五年来铜的冶炼快速发展,冶炼能力的上升加大了对原料铜精砂的需求,含砷废弃物也随之大幅增加。铜精砂中砷一般以铜的硫化物形态存在,主要是以砷黝铜矿3CU2SAS2S3和硫砷铜矿CU3ASS4存在。含砷矿物在采选过程中基本不溶于水而赋存在铜精砂中。在熔炼过程中,铜精砂中的砷由于高温绝大部分进入冶炼烟气中,并以AS2O3的形态存在。而冶炼烟气通过净化、干吸、转化的工艺流程制成硫酸。制酸工艺采用一转一吸时,烟气中AS2O3绝大部分进入制酸尾气中,经尾气处理系统进行处理和回收,使尾气达标排放。但现有尾气处理工艺存在着处理费用高,且尾气排放难以达标的问题,所以冶炼烟气制酸企业大都通过技术改造尽可能采用两转两吸制酸工艺,使制酸尾气能够达标排放。而烟气中的AS2O3及其它杂质则进入定期抽出的污酸中,再对污酸进行处理,回收其有用金属。分析一些企业的排出污酸中含砷量一般均达310G/L,特殊情况高达20G/L,并含其它有害杂质。对于企业含砷污泥的来源主要分为两大块,现分别叙述如下一是污酸处置工段企业在硫酸生产中排出污酸一般采用石灰乳多段中和即可达到预期效果,而铜冶炼企业硫酸生产中的污酸由于高砷杂质的存在,必须采用硫化法除砷及铜离子后,再进行中和法处理,才能使工业污水达标排放。目前采用中和硫化氧化工艺。经生产实践验证,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污酸处理工艺见图二是污水处环节重金属离子,特别是砷离子,给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带来一定的难度。按照GB89781996限定的砷排放浓度为05MG/L,在设计选取的工艺指标中,砷离子的总去除率要达到99,才能使处理水达标排放。采用简单的石灰乳中和工艺不能保证水质达标排放。在近几年投产的大型铜冶炼企业和进行技术改造的环境治理企业,对含砷酸性污水处理均采用了石灰乳两段中和加铁盐除砷工艺,经生产实践证明,该工艺是行之有效的,但随之产生的含砷污泥不断增加。含砷污水处理工艺流程见图2由上可见,污泥主要来源于废水治理与污酸治理,其中污水治理大约占八成。通过初步推算,现在每个生产日,大约产生废渣120吨第五章工程规模51工程规模企业现有渣场一处,经初步勘查,废渣量约166万吨,再根据现有阳极铜生产线判断,日产生含砷废渣(含水40)大约120吨,工程一期,应设计并建成一套日处理170吨规模的含砷污泥处置装置。52污泥分析经过对大冶有色公司含砷污泥的取样分析表52含砷污泥主要指标单位G/T项目外观砷含量AG等重金属离子现状黄色至棕色块状物62007553出水水质根据工艺实际要求,含砷污泥经过高温气提,湿法酸浸,金属回收,干燥分离,混合制砖的组合法处理后达到如下表要求表55设计污泥处置后指标单位G/T项目外观含砷AG及其他重金属处理后与粘土制成砖块51第六章工艺方案选择61工艺方案比选原则当前我国工业生产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有色金属的需求极大增加,大大的刺激了有色冶金工业的快速发展,因而生产的冶金重金属废弃物也在以惊人的速度递增,这些废弃物如不能进行有效的处置,既污染环境又需要大面积的堆场,有时还会因为污泥库垮坝造成地质灾害和毁田事件,给人民财产和生命安全造成巨大损失。因此,如何有效的处置这些重金属废弃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可持续发展及民生问题。人们期盼着一套方法既能有效处置这些废弃物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同时又能使重金属资源化。冶金工业中生产的含砷污泥主要来自于各种冶矿厂和铜矿、金矿、铁矿等冶矿工业废水,该废水经处理后所产生的污泥通常含有毒性较高的重金属成份,如砷、锌、铜、镉及铅等。常常造成重金属离子溶出浓度超过毒性物质溶出试验规定浓度,因此根据废弃物清理法规定将其归类为有害废弃物,污泥须进一步中间处置后方能掩埋。由于固化方法的操作工程简单及设备成本低兼,因此国内传统上皆采用固化方式对重金属污泥进行中间处理,然而固化方法不但对污泥减量没有帮助,反而因为添加固化剂造成污泥体积增加,同时对重金属污染物也存在稀释作用,不利于后续的富集和资源化。污泥中的金属成份属于耗竭性资源,在自然界中无法自行再生,随着人口数增加及物质生活的发展,金属的消耗量随之增加,造成自然界的高品位富矿几乎开发殆尽。天然矿产资源的蕴藏量有限,因此在面临天然资源枯竭的压力下,除了利用新颖的探勘技术寻找矿源,或将过去视为贫矿而不值得开采的矿产资源,加强分选与冶炼技术,降低成本提供金属资源的途径外,应该将污泥中的金属资源回收利用使环境能够永续发展。目前,常见的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有多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置换、电解及结晶化技术;(2)氨浸渍;(3)微生物处理技术;(4)高温溶融法师;(5)矿化技术。其中置换电解技术通常操作程序复杂,会牵涉到多次的浸渍、过滤、逆洗及置换等步骤,而且重金属污泥组成的变化会影响技术的适用性;而氨浸法虽然对部分金属(如铜、镍、锌)具有选择性浸出的优点,但是浸出速率较慢及氨水臭味是该技术的最大缺点,因此采用该技术对重金属污泥进行资源化时须注意氨水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以微生物技术进行高浓度重金属污泥的资源回收案例并不多见,目前大多应用在下水道污泥或低浓度废水的重金属去除方面,但该技术的反应速率较其它湿法冶金技术慢,其处理容量仅有05吨/天的规模;而高温溶融法处理重金属污泥虽然有回收金属资源及产生无害炉渣等好处,但是设备投资成本过高往往使人望而却步,且污泥中若含有易挥发重金属,也须对污泥防治设备进行监控,以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而重金属污泥矿化技术目前在相关研究及商业化操作并不多见,属于刚起步阶段的资源化技术,该技术着眼于重金属污泥组成与含量本就与矿产相同,因此若能使矿物特性突显即可利用已成熟的分选及冶炼技术将金属资源回收,由于该技术刚刚起步,所以实用性不强,可能在未来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611工艺方案确定原则1、符合设计委托的各项规定和要求;2、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方针和政策,使设计符合国家的有关法规、规范;经处理后排放的污水水质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排放标准和规定,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3、积极稳妥地引进、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和污泥处理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4、采用先进可靠并符合国情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尽可能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污泥处理厂的管理水平,促进污尼处理科学、经济、安全运行;5、工艺流程选择遵循技术合理、经济合算、运转稳定、管理简单便原则。612工艺特点采用高温煅烧与两步酸浸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含砷同时含有其它重金属也严重超标的冶金污泥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和环境与生态效益显著的无害化处理的方法。采用煅烧的方式预先除砷,不仅可以先将易挥发的砷与其它重金属分离,同时还可达到高的除砷效率,另外砷还可在煅烧工程中收集便于其回收重复利用,有效防止二次污染两步酸浸的方式先用稀硝酸在常温下浸取铅,再用硫酸或盐酸溶液在加温的条件下浸取其它重金属,可实现铅和其它重金属锌、铜、镉的分步浸出,减少后续分离的困难,降低处理成本。62污泥中主要污染物去除方式621砷的去除经过机械脱水后将含砷冶金污泥进行干燥脱水处理,烘干或晾干后磨细待用煅烧回收砷将机械脱水后的含砷冶金污泥在500800下煅烧24小时,采用喷雾器冷凝工艺回收煅烧中产生的含砷高温气体,回收砷,同时得到除砷后的焙烧渣;622重金属的去除富集重金属所得到的除砷后的焙烧渣在搅拌下采用两步法进行酸浸常温浸铅在常温下用稀硝酸溶液浸取焙烧渣中的铅,然后用混酸溶解提取其它重金属。622废渣资源化;经过提取重金属后分离出来的废液,在经处理分离得到废渣,参入到粘土中制成建材。彻底使废渣资源化。63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金属回收过程中的废水经过处理以后全部用到下个制砖环节,污水处理采用中和沉淀,然后分离的方法。第七章废渣处置工艺设计71废渣处置工艺流程描述目前,常见的金属资源回收利用技术有多种,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置换、电解及结晶化技术;(2)氨浸渍;(3)微生物处理技术;(4)高温溶融法师;(5)矿化技术。其中置换电解技术通常操作程序复杂,会牵涉到多次的浸渍、过滤、逆洗及置换等步骤,而且重金属污泥组成的变化会影响技术的适用性;而氨浸法虽然对部分金属(如铜、镍、锌)具有选择性浸出的优点,但是浸出速率较慢及氨水臭味是该技术的最大缺点,因此采用该技术对重金属污泥进行资源化时须注意氨水臭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而以微生物技术进行高浓度重金属污泥的资源回收案例并不多见,目前大多应用在下水道污泥或低浓度废水的重金属去除方面,但该技术的反应速率较其它湿法冶金技术慢,其处理容量仅有05吨/天的规模;而高温溶融法处理重金属污泥虽然有回收金属资源及产生无害炉渣等好处,但是设备投资成本过高往往使人望而却步,且污泥中若含有易挥发重金属,也须对污泥防治设备进行监控,以避免二次污染的发生;而重金属污泥矿化技术目前在相关研究及商业化操作并不多见,属于刚起步阶段的资源化技术,该技术着眼于重金属污泥组成与含量本就与矿产相同,因此若能使矿物特性突显即可利用已成熟的分选及冶炼技术将金属资源回收,由于该技术刚刚起步,所以实用性不强,可能在未来会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本方案实施首先机械脱水将含砷有色冶金污泥进行干燥脱水处理,烘干后磨细待用,该污泥中砷含量为10、锌含量为27、铜含量为2、镉含量为08、铅含量为07。机械脱水后的含砷污泥在750煅烧4H,使砷随烟气升华以除去含砷冶金污泥中的砷,二步法酸浸焙烧渣富集重金属将经过煅烧的污泥通过二步酸浸,通过还原,置换的方法分离出重金属。分离完毕的废渣,与粘土混合制成建材,彻底实现资源化利用。本项目新建建筑面积5832M2。建构筑物一览表序号单元名称数量设计参数备注1砷分离车间14432M2框架2重金属回收车间11400M2框架第八章配套管网工程设计81原有生产废水排水管网系统厂区原有污水处理站已经已建立比较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此次设计,需要新建一个水处理站,使其污水排放满足现有生产规模、清洁生产和保护环境的需求。82设计原则及依据为了配合废水工程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其环境效益,需要建设与之相匹配的废水管网系统。本项目废水管网系统主要是用来收集各工段产生的废水,并经管道输送到废水处理站进行处理,以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管网建设的原则是1、废水管网的建设符合企业的总体规划,从全局观点出发,合理解决废水排放问题,使废水管道建设与其他工程构成有机整体,发挥最大效益。2、废水管网设计应符合国家和地方制订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工程设计规范、标准等的要求。3、管线布置应充分考虑自然地形,尽量减小管道的埋设深度。同时考虑施工简单,便于管理维护。4、根据具体情况,本着安全、经济、方便的原则选择管材,达到节省工程投资的目的。5、处理好废水管与现状建筑物、构筑物、道路以及其它管线的关系。83管网设计的内容为了确保污泥处理厂的正常运行,需对厂区的排水管道进行规划新建,本项目将对现有管网实施改造,改造内容如下1、厂区部分新建各车间至废水处理站之间的废水输送管道。2、厂房内部完善各车间内的废水收集管道。84管材的确定841废水管道选择废水管道管材的选择,既要考虑适用,又要考虑经济因素。一般着重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能满足生产需要;2、所有管材选用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3、有足够的强度和耐磨抗腐蚀能力;4、水力条件好;5、建设投资省。目前广泛使用的是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金属管、砖砌明渠,另外还有大型钢筋混凝土沟渠、石砌渠道等,近年来塑料管也得以推广应用。另外,当管道在腐蚀工况下运行时,也有使用陶土管的。设计时一般根据水质、水温、冰冻情况、断面尺寸、土质、地下水位、地下水侵蚀性、管内外所受压力及现场施工条件等因素进行选择,尽可能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表81各种管材比较管材种类优点缺点适用条件钢筋混凝土管及混凝土管造价较低,耗钢材少;可根据不同内、外压分别设计制成无压管、低压管、预应力管及轻、重型管等;可就地取材制造管接较短,接头较多,施工不方便;大口径管重量大,搬运不方便;抗沉降、抗震性较差钢筋混凝土管适用于自流压力管或穿越铁路、河流、谷地等HDPE穿孔管摩阻小,耐腐蚀,重量轻,施工快捷管径增大,价格较高适用于DN500的管道钢管及铸钢管质地坚固,抗压、抗沉降、抗震性能强;每节管子较长,接头少价格高;钢管对酸碱的防蚀性较差适用于受高内压、高外压或对抗渗漏要求特别高的场合,如泵站的进出水管,穿越其它管道的架空管,穿越铁路、河流等结合本项目的生产实际、废水种类、管道受压状况、埋设地点、土质、资金等条件,经过综合技术经济分析认为,小管径HDPE在给、排水工程中具有施工方便、综合造价低等优势,成为应用最为广泛的管材,故本项目排水管采用PE排水管。第九章工程总平面布置91总图设计911处职工平面布置1、站区平面布置原则1满足生产工艺要求,保证生产的连续、短捷、方便,避免人流,物流交叉。2合理地划分功能区,各种动力设施尽可能靠近负荷中心,缩短管线,节约能源。3各建筑物在符合生产使用和防火、防爆、安全、卫生的条件下,尽量联合或并用,充分利用空间,提高土地利用率。4与整个厂区总体规划协调,满足地上地下管线的铺设及绿化的要求,创造良好的生产环境。2、站区平面布置1该项目主要组成干燥、煅烧,酸浸,分离,污泥干化制砖、污水处理。2该项目建在原有渣场附近。912厂区道路设计厂区内道路采用城市型,路面为混凝土,宽度分别为6M、9M。厂区道路平行于厂内各建筑物,满足厂内运输及消防要求,与地上地下管衔相协调。913厂区绿化设计厂区绿化是环境保护的重要措施,对改善劳动条件、提高生产效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本工程将充分利用场地进行厂前区绿化,厂房周围绿化、交通道路绿化等。914高程设计场地自然地势平整,竖向设计采用平坡式,排水坡度采用510,由建筑物向四周道路倾斜,场地雨水采用暗管经雨水干管,由雨水泵排出厂区外。厂区道路平行于主要车间,按正交和环状布置,满足厂区内交通运输及消防要求。各车间地面设计标高一般高出室外地面03M,尽量少挖少填,使土方就地平衡。92建筑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2、建筑设计工程主要构建筑物L9项,其中构筑物15项,建筑物4项,实际占地面积68206M2不包括改建、检漏沟、检漏井及阀门井部分。处理站内的各建筑在满足工程功能方面要求的同时,还应考虑整个厂区建筑特点,注重站区与周围环境协调及站区内环境美化。建筑造型尽可能做到实用与美观于一体,艺术与技术为一体。各建筑物主要采用简洁大方的立面处理,并统一色彩风格,使之与厂区生产构筑物相互呼应。93结构设计931工程地质条件由于本工程所在场区属自重湿陷性黄土,其对构建筑物影响严重,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2590在构建筑物范围内宜消除全部湿陷性,基础处理方案的选择1灰土垫层整片处理该方法主要处理湿陷层厚度不太大、湿陷不太严重的一般构建筑物。由于该工程施工期的限制,以及大开挖对附近其它建筑的影响,该方法不宜采用;2强夯法该方法是最经济、有效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但采用强夯势必危及这些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也不宜采用;3人工挖孔、灰土回填夯实挤密法该方法是采用等三角形布置孔位,采用人工挖孔,三七灰土回填机械夯实的局部灰土桩及挤密加固地基,但是由于缺少检测资料,加之劳动力强度大,受自然条件限制等因素,因此也不宜采用;4喷浆桩加固地基方法该方法主要采用水泥搅拌土处理加固地基。针对不同的构建筑物的条件设计不同的桩距及桩长,从而起到加固处理地基的目的。由于采用机械操作,受自然因素影响少,因此,该工程主要采用该方法。在桩顶做大约60CM的灰土垫层,并再做二毡三油防水层,以确保池体不得渗漏。932抗浮处理当地下水位较高时,应对构筑物进行空载条件下的抗浮验算,当构筑物自重不能满足抗浮要求时,应采取抗浮措施。原则上采用配重抗浮,必要时采用树根桩抗浮。933抗震设计湖北黄石地震级别为8度,建构筑物地震烈度按8度设计。934材料选用1、砼强度等级C20和C25,水灰比不大于055。2、抗冻标号D100,抗渗标号S6。3、构筑物与混凝土垫层接触部分均涂底子油一道、热沥青二道。4、钢筋采用级钢筋,当钢筋直径小于12时,采用级钢筋,埋件所用钢板和型钢采用Q235A钢,焊条采用T422或T423。935建构筑物的结构形式本项目建筑物采用砖混结构,钢筋砼条形基础,构筑物采用钢筋砼或预应力砼结构。94电气设计941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站区控制中心(MCC)、供配电及电气控制的设计。942供电电源本项目由厂区供电,由厂区变电站引至站内各用电单元。943供电系统本项目用电由厂区变压器保证供给,设置站区控制中心(MCC),各用电设备的控制均采用机旁手动控制,MCC集中手动控制和可远程控制器(PLC)自动控制。在MCC上设转换开关有就地、集中、自动三个位置,开关置于手动位置时,操作人员可在机旁箱上就地控制;开关置于集中位置时,操作人员可在MCC上集中手动控制;开关设在自动位置时,可由PLC控制器按预先编好的程序,实现自动化控制。由于各用电单元集中且地形高差小,因此电缆敷设以直埋为主。第十章节能、节水10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8年1月1日执行);2、采暖与卫生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282;3、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4382;4、工程设计节能技术暂行规定GBJ685;5、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92;6、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7、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建设部计节能19972542号印发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章”编制及评估的规定的通知。102必要性能源和水资源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基础,节约能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现在我国能源和水资源利用率很低,消耗指标很高,节约能源和水资源不仅极其必要,而且潜力很大。它是提高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能源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项目建设采用新设计、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以达到最少的能源和水资源消耗。103节能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和行业节能规范,做到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能源。2、采用先进的节能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3、设置能源检测仪表,加强对能源的计量和管理。4、污水处理各工段流程合理、布局紧凑,尽量减少各污物的周转的距离,降低能耗。104节能措施1041改进生产工艺,采用高效大容量节能设备本工程采用新工艺及设备与国内传统工艺和设备相比,设备配台数、公用工程消耗量均降低很多,同时生产也能达到国内最好水平。1含砷污泥干化,煅烧设备,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减少了设备,提高了效率,节约了能源。2含砷蒸汽的回收系统是该项目的关键环节之一,采用先进的冷却分离设备。1042电气设备节能1选用S9型低损耗节能变压器。2车间变配电所装有低压电容器自动补偿,减少无功损耗。3变配电所接近负荷中心,减少低压配电网络长度,降低电网损耗。4高压及低压,每一出线回路设电度计量考核。5各车间附房内照明灯具采用一灯一控方式,厂区路灯采用集中控制。6暖通设备均配用Y系列节能电机,提高设备效率。105建筑节能1、在保证冬季室内热环境、改善夏季热舒适性和坚持卫生标准的前提下,降低单位建筑面积的能耗,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尽量利用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风。2、采用合理的建筑体形及窗墙类型,推广保温隔热性能好的围护结构,围护结构的外墙、屋顶及地面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的规定。3、项目建设中要采用新型建筑材料、高效隔热材料、节能型门窗等。第十一章环境影响评价111设计依据与设计标准111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8);3、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6);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第253号);5、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发199631号)。1112设计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2;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L62971996;5、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GB1455493;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112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污染源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会产生非稳态噪声。施工地的生活污水、施工中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会形成废水,各类施工人员会产生生活污水。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和废弃的建筑材料会产生固体废弃物。2、治理措施施工期间可限制高噪声施工时间,夜晚停止施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施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集中排出。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采取围护和遮盖等措施防治流失,或由专人负责定期清运。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产生扬尘,采取将运输车辆车厢密闭,定期清扫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定期洒水等措施。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经集中收集后外运处理。以上各种污染通过合理控制后,均能满足环保要求。1122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对环境的影响1、废水废水包括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污泥干化,以及重金属酸浸,还原分离,尾气处理等会产生部分废水,因此需要经过处理,处理后的废水外排,且外排废水污染物浓度较低,这对改善当地的地表水环境有积极的作用。2、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少量废气处置不当,势必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产生二次污染。我们采用真空吸收与吸附法处理。3、噪声本项目的主要噪声源为生产设备电机等产生的噪声。噪声治理从工艺过程着手,减少噪声源,在设备选型过程中选用先进的低噪声设备,在总图布置中执行GB1234890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对产生高噪声设备均采用降噪处理,在设计中对于主要产生噪声的设备,如泵类、风机、放空管等都设有消音器及隔音操作室,对于主要产生噪声的大型设备,设隔音墙、吸声板等,以减弱车间内噪声。113绿化为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可种植净化空气效果较好的夹竹桃树、常青树种和草坪,形成有效的绿化屏障,达到防噪、隔臭、吸尘的功能。本项目充分利用车间周围空地进行绿化,提高厂区绿化覆盖率,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114环境监测本项目环境监测主要对象是废水和污泥,设专职环保人员,负责环境保护工作,并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厂内环境保护工作有效运作。通过对污染物进行监测,对各种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净化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同时也为控制投药量、废水(泥)的负荷量及有关运行提供依据,并且对经济核算,科学试验,与积累技术资料等方面的工作有着较大的指导意义。115环境影响评价针对项目产生的污染,经过综合和科学的治理,均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并最大限度地加以综合利用。所有排放物可以做到按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达标排放。第十二章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121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1211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项目投产后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卫生要求,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不受侵害和影响身体健康。根据国家工业与安全方面的法规、标准的规定,并按三同时的设计原则,认真落实工业卫生与安全技术措施和实施。本工程的安全与工业卫生遵照下列规范和标准进行设计。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GBZ220023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4工业企业噪声控制设计规范GBJ8785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6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规范GB5004620017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8工业企业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919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1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11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1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851212建筑及场地布置安全措施1、厂址自然条件安全建厂所在地为8度地震区,所有建构筑物均按建筑防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进行设计。2、总图布置安全总图布置考虑安全因素,如消防通道、道路宽度、道路转弯半径要满足安全使用要求。车间等所有建构筑物均按建筑防火设计规范GBJ16872001年版进行设计。1213劳动安全措施1、所有设备的传动部分均设置安全防护罩,防止操作人员误触;各种可能造成机械伤害的设备,均配备紧急制动装置和安全联锁装置。工艺装置所用机械设备应尽量选用无泄漏设备、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漏。2、为防止各种电器事故的发生,设计中均按国家现行的电气规范设计。所有产生静电的设备进行静电接地,防止工业静电引发的事故。3、重视安全用电,所有上岗的电器人员必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