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标准(征求意见稿)STANDARDFORADMINISTRATIONOFCONSTRUCTIONSITE目次1总则12术语23工程质量管理531一般规定532建材产品进场验收733建筑结构工程934装饰装修工程1035建筑设备安装工程1036质量验收1137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1238施工技术文件134安全生产管理1541一般规定1542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19943附着升降脚手架2044基坑支护2245施工现场“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2346施工用电2347起重机械设备2448起重吊装2549施工机具265文明施工管理2851一般规定28852封闭施工28853现场图牌标语28854施工场地28855临时设施29956材料堆放3057工完场清3058分工标志3059安全防护31510施工机具和施工用电31511消防措施31512对周边建筑物等的影响31513烟尘控制31514运输管理32515园林绿化文物保护32516噪声控制32517治安秩序326建筑队伍管理3361一般规定3362劳务作业队伍管理3363现场从业人员管理3464工人权益保护3465现场劳务档案资料管理357合同履约管理3671一般规定3672合同履行368工程建设监理3881一般规定3882项目监理机构3883质量控制3984进度控制4085造价控制4186安全施工管理4287文明施工管理4388合同管理4389组织协调沟通43810信息资料管理449建设单位现场管理4591一般规定4592现场准备4593施工过程4694竣工验收阶段48附录49本标准用词说明521总则101为提高重庆市建筑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实现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行业发展,结合我市建设工程实际,制定本标准。102本标准适用于重庆市新建、扩建、改建房屋建筑工程和市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抢险救灾工程和农民自建房的施工现场管理。103本标准是规范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行为,明确建设各方主体的职责和要求,考核建筑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的基本依据。104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并设专人负责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工作。105建筑施工现场各方主体应加强科学技术研究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推进建筑施工现场的科学管理。106建筑施工现场管理,除应遵循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建筑施工现场CONSTRUCTIONSITE用于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活动而经有关部门批准占用的场地,包括红线以内和红线以外的场地。202建筑施工现场管理ADMINISTRATIONOFCONSTRUCTIONSITE对建筑施工现场内的施工活动过程及空间使用所进行的管理。203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各方主体ALLTHEMAINBODIESFORADMINISTRATIONOFCONSTRUCTIONSITE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包括总包单位和分包单位)、监理单位。204建材抽检SAMPLINGINSPECTIONFORBUILDINGMATERIALS按有关规定对进入施工现场的建材产品进行现场抽样检测。205隐蔽工程HIDDENWORKS在施工过程中被后续工序覆盖且事后不易观察到的工程。206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检测DETERMINATIONOFINDOORAIRQUALITY建筑工程竣工后,对室内环境空气质量进行现场取样检测,检测的主要项目为室内甲醛、氨、苯、氡、TVOC的含量。207标准养护STANDARDCURING按规定制作好的混凝土或砂浆试块,在规定的温度、湿度环境中养护。208同条件养护CUREDUNDERTHESAMECONDITION按规定制作好的混凝土试块,与实际结构构件相同条件养护。209见证取样与送检WITNESSSAMPLINGANDSUBMITTALFORINSPECTION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员在监理(建设)单位人员的见证下,对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试块、试件和材料现场取样、封样,共同送至工程质量检测机构进行检测。2010建材产品PRODUCTSOFBUILDINGMATERIAL建筑工程所用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及设备。2011预拌混凝土READYMIXEDCONCRETE水泥、骨料、水以及根据需要掺入的外加剂、矿物掺合料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在搅拌站经计量、拌制后出售的并采用运输车在规定时间内运至使用地点的混凝土拌合物。2012深基坑工程DEEPFOUNDATIONPIT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或地下室三层以上(含三层),或深度虽未超过5M含5M,但地质条件和周围环境及地下管线极其复杂的基坑工程。2013高大模板工程HIGHANDLARGEFORMWORKENGINEERING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高度超过8M,或跨度超过18M,施工总荷载大于10KN/,或线荷载大于15KN/M的模板工程。2014安全生产SAFEPRODUCTION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活动。2015“三宝”“THREECOWRY”建筑施工现场作业区工作人员佩戴的安全帽、安全带以及用于安全防护目的的安全网。2016“四口”“FOURSCOOPS”建筑施工现场的楼梯口、电梯井口、通道口、预留洞口。2017“五边”“FIVEBORDERS”建筑施工现场的基坑边,阳台边,楼板边,檐口边,梯道边。2018“四不放过”“FOURASPECTSCANNOTBELETPASS”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2019“门前三包”“WITHRESPONSIBILITYFORTHREEASPECTSINFRONTOFTHEGATE”包卫生、包绿化、包秩序。2020施工机具CONSTRUCTIONMACHINERY施工中使用的手持电动工具、木工机具、钢筋机具、搅拌机具、振动机具、气电焊机具、水泵以及起重机械等设备。2021起重机械设备HOISTINGMACHINE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施工电梯、物料提升机、塔机、吊篮等垂直运输机械设备。2022临时设施TEMPORARYFACILITIES为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所必需的生活和生产用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和其它临时设施。2023项目负责人PROJECTDESIGNMANAGER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分别在工程项目上的委托代理人。2024特种作业人员SPECIALOPERATIONWORKERS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质量事故或在劳动过程中容易发生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其他在现场的人或生产设备的安全容易产生重大危害的作业。从事特种作业劳动的人员称为特种作业人员。2025本单位人员NATIVEWORKERSINUNITS与本单位有合法的人事或者劳动合同、工资以及社会保险关系的人员。2026竣工结算FINALACCOUNTSFORCOMPLETEDPROJECT施工单位按照合同规定的内容全部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验收质量合格,并符合合同要求之后,向发包单位进行的最终工程款结算。2027竣工决算COMPLETIONSETTLEMENT以实物数量和货币指标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竣工项目从筹建开始到项目竣工交付使用为止的全部建设费用、建设成果和财务情况的总结性文件,是竣工验收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3工程质量管理31一般规定31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应进行项目质量管理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合理组建项目管理机构,制订现场管理制度,明确工程质量管理目标,落实岗位责任制,配备合适的管理人员。312项目管理策划时应根据工程项目特点,界定重点工序和关键工序,明确其质量控制点及控制措施。下列影响因素应列为质量控制点1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以及隐蔽工程;2对下道工序的施工质量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位或对象;3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4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5施工条件困难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6容易出现质量通病的部位。313施工单位应备有与所承担施工项目相关的施工技术标准。除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外,还应有控制质量、指导施工的操作规程或工艺标准(工法)等企业标准。314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满足设计和验收规范的要求,施工单位应在材料采购、验收、储存,施工过程质量自检、互检、专检,隐蔽工程验收,以及涉及安全和功能的抽查检验等各环节建立质量管理制度。315单位工程进入装饰阶段后,施工单位应采取相应措施,按照有关细部处理和成品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组织实施。316施工单位应积极依靠技术进步,开展质量攻关,实施量化奖惩,提高工程质量。317工程开工前,建设单位必须按规定到工程受辖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质量监督登记手续。318建设单位应适时组织设计单位(地勘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319建设单位应负责结构工程、设备安装工程和室内环境空气质量抽样检测委托工作。3110按规定须进行抽检的建材产品,应根据承发包合同由相关单位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会同监理(建设)、施工单位,按相关标准规定的取样方法、数量和判定原则,进行现场抽样检验。3111施工单位应编写施工组织设计,重要的分项(专业)工程必须单独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经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报监理(建设)单位审核签认批复。施工条件发生变化,施工单位应及时修订施工组织设计或专项施工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审核签认批复后执行。3112监理单位应审定施工组织设计及专项施工方案;组织对建材产品的检验和验收;采取旁站、巡视、平行检验等方式监控工程实体质量;进行隐蔽工程验收签认;及时核查施工技术资料。3113建筑工程设计荷载增加、重大结构改动、主要使用功能改变、节能设计变更等,必须由原设计单位或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出具设计方案,并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批后方可施工。3114工程完工后,建设单位应及时组织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进行工程竣工验收,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到工程受辖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竣工验收备案。建筑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3115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应由建設单位(监理单位)在单位工程竣工验收之前组织相关单位按照检验批、分项工程、单位工程的顺序进行。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合格后,应将所有的验收文件归入单位工程技术档案。该项验收不合格的不得进行竣工验收,不得交付使用。3116施工项目竣工的交工主体应是总承包单位,验收主体应是发包单位。3117竣工验收阶段管理应按下列程序依次进行1竣工验收准备;2编制竣工验收计划;3组织现场验收;4进行竣工结算;5移交竣工资料;6办理交工手续。32建材产品进场验收321进入施工现场的建筑材料、构配件及建筑设备等,除应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外,还应对其规格、型号、数量及外观质量进行检查。不合格的建材产品应立即退货。涉及安全、节能、环保等功能的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进行复验(试),复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使用。322入库材料应由有关责任人和仓库保管员负责入库验收。验收内容为材料的类别、规格、型号、数量以及采购材料的合格证明等。323运至现场或在现场生产加工的材料经过检验后应妥善保管,避免材料变质或误用。324如由建设单位采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建设单位应当保证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符合设计文件和合同要求,进入施工现场后,同样应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复验(试),复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检查认可后方可使用。325对需要复试的材料按照有关规定抽样送法定检测单位进行试验,样品试件应符合国家、行业有关技术规定。326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需要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检测设备的性能应符合有关施工质量检测的规定。327见证取样与送检应符合下列规定1办理质监手续时,应提供负责本工程现场见证取样和送检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名单,并同时书面通知施工单位和检测单位。2见证取样检测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工程质量检测机构在其核准的资质范围内进行检测。3工程质量检测取样由施工单位负责。施工单位应按规定配备取样员,并按工程进度和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提出取样方案,监理(建设)单位负责审核批准。4施工单位的取样人员应按照见证取样与送检的规定,在监理(建设)单位见证下,对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件)和材料取样、封样,共同送至检测机构进行检验。5取样人员应在试样上或其包装上做出标识、封志,标识和封志应标明工程名称、取样部位、取样日期、样品名称和样品数量,并由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应确保见证取样送检过程的规范性,并对送检样品的真实性负责。6下列试块(件)和材料应按规定数量见证取样1)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试块;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混凝土小型砌块;5)用于拌制混凝土和砌筑砂浆的水泥;6)用于承重结构的混凝土中的掺加剂;7)用于地下、屋面、厕浴间的防水材料;8)用于承重的钢结构试件;9)用于路基、路面的主要材料及试件;10)基岩力学性能试件;11)节能材料性能试件;12)国家和本市规定必须实行见证取样和送检的其它试块(件)和材料。7下列建筑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建筑电气工程所用的材料、成品、半成品、配件应按规定数量见证取样1)用于水暖安装工程的管道、阀门;2)用于电气安装工程的电线、电缆、开关、插座、配电箱(盘)。8建筑工程装饰材料的见证取样范围、取样数量应按相关规范、规定执行。9见证记录归入施工技术档案。10建材产品检验合格,经监理(建设)单位同意后方可使用;检验不合格,施工单位应在监理(建设)单位见证下进行封存,按规定进行处理。328配合比与计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混凝土、砂浆搅拌前必须取得由检测(试验)单位出具的配合比通知书,施工单位应根据现场原材料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当所用材料和环境发生变化,应委托检测(试验)单位重新设计配合比。2施工单位应在搅拌机具旁设置计量设备,并使用计量设备对拟搅拌的材料按照设计配合比的要求进行计量。计量设备应具有法定计量管理部门签发的有效合格证明。329试块留置与养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现场试块、试件、材料的取样、制作、养护、送检必须按规定执行,由专人负责。相关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持证上岗,遵守真实、有效的原则,不弄虚作假,试验结果要及时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2施工单位应按规定留置标准养护试件和同条件养护试件。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组数应满足施工期间确定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和检验结构实体混凝土强度的需要。同条件养护试件应放置在相应结构位置处,并设置专用保护器具。3标准养护试件的养护温度、湿度应符合技术标准的规定。33建筑结构工程331基槽(坑)、桩基开挖至设计标高,监理单位应及时组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进行基槽(坑)验收,勘察、设计单位应委派本单位该项目负责人参加。地基验槽记录必须有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五方签字盖章。332基础施工结束后,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检测合格后,监理单位组织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单位进行验收,并填写验收记录。333应使用预拌混凝土的工程严禁进行现场搅拌,必须按规定使用预拌混凝土。现场拌制砌筑砂浆,原材料应采用重量计量,搅拌时间应符合规范规定。334预拌混凝土进场,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应会同生产单位进行坍落度等项目的验收,并按规定留置试件。335混凝土浇筑前,施工单位应在对模板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并取得浇灌许可证后方可浇筑,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336混凝土施工缝应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确定,不得随意留置。337现浇混凝土结构构件的强度达到规定要求后,方可拆除模板及支撑。承重构件的底模和支撑拆除前必须经监理工程师批准。338钢结构、幕墙等专业工程按规定必须检测的项目应按照合同由建设单位或施工单位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检测(试验)单位进行检测。施工结束后,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及专业承包单位应共同验收,并按规定填写验收记录。339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建设单位应按规定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机构对结构进行实体检测。未经结构实体检测或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组织主体分部验收。3310施工单位必须按有关规定配齐检测工具,并建立台帐。施工班组应做到按内控指标对施工的内容全部进行实测实量,严格检查验收。3311施工单位应对检测结果及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并做好质量统计分析,持续改进工程质量。34装饰装修工程341装饰装修材料应使用环保节能材料,检测合格后方可使用,并应按有关规定进行防火、防腐、防虫等处理。342装饰装修时,建设单位不得擅自变动建筑主体和承重结构、扩大承重墙上原有的门窗尺寸、拆除连接阳台的砖和混凝土墙体、改变房屋原有节能设施。如确需变动,除需原设计单位或具有相应等级的设计单位提出设计变更方案外,还应经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审查批准。343装饰装修施工必须坚持样板领路。样板间(套、墙)经监理(建设)、施工单位共同检查通过,明确跟样要求和验收标准后方可展开施工。344屋面防水工程施工完毕,可在大雨后或不少于2小时的持续淋水后进行检查。屋面天沟应进行24小时蓄水试验,并做好记录。卫生间防水工程应在防水层和面层(保护层)施工完毕后分别进行不少于24小时的蓄水试验。345装饰装修工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检测单位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检测,并按工程合同的约定和相应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35建筑设备安装工程351安装单位应配置本工程所安装设备的检验、调试仪器,检验与调试仪器的精度应满足规范要求,并按规定定期校验。352运至现场的设备、主要材料和配件的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定或设计要求,进场时必须经专业质检员验收,并经专业监理工程师核查确认。353设备安装前应对设备基础进行复测。354各种隐蔽工程必须经质检员验收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认可后,方能隐蔽。工程隐蔽验收记录签字手续应齐全。355安装施工过程中,安装施工单位应与土建施工单位、装饰施工单位密切配合;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相关各工种之间应进行交接验收,经监理(建设)单位验收合格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356水暖、燃气、消防、通风空调、强弱电、电梯等工程施工完毕,应按规定进行功能性试验,相关资料应填写及时、数据准确、签字手续齐全。357电气产品及其它产品凡列入3C认证目录的,施工现场必须使用认证产品;产品未列入认证目录的,应按规定程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36质量验收36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应按计划和工程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对工程分步骤、分阶段进行质量检查与验收。每道工序完成后应进行检查,并向监理单位报验,未经监理单位检查验收,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62检验批和分项工程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量(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验收记录由施工单位项目专业质检员填写,并由监理工程师在验收结论栏内签署意见,并签名。363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在施工单位自评合格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分部工程验收时,勘察、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施工单位技术、质量部门负责人均应参加。验收后由总监理工程师在验收结论栏内签字,施工单位由项目经理签字,勘测、设计单位由项目负责人签字。364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1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合格。2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365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2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366分部(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分部(子分部)工程所含分项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地基与基础、主体结构和设备安装等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及功能的检验和抽样检测结果应符合有关规定。4观感质量验收符合要求。367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机构应组织自检。自检合格后,报施工单位进行内部检查、验收。内部检查、验收合格后,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交工程竣工报告,申请质量验收。工程竣工报告应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同意。2建设单位收到施工单位的工程竣工报告、勘察和设计单位的工程质量检查报告、监理单位的工程质量评估报告后,应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含分包)、监理单位的项目负责人和其他有关方面的专家等组成验收组,制定验收方案,对工程项目进行竣工验收。3工程竣工验收应在质量监督机构的监督下进行。4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2)质量控制资料应完整。3)单位(子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子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4)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质量验收规范的规定。5)观感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5验收组在听取工程建设各责任主体汇报工程项目建设质量、合同履约及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等情况后,应对各方提供的竣工资料、工程实物质量、使用功能等进行抽查、试验、评价,形成验收意见,验收组成员分别签字,各责任单位分别盖章。368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方可交付使用。37质量缺陷与事故处理371工程出现质量缺陷,施工单位应根据实体情况及检测结果,及时提出技术处理方案,由原设计单位认可。372发生工程质量事故,施工单位应保护现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如实上报,不得隐瞒。对危及生命安全的重大事故应启动应急预案。373建设单位负责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并及时写出事故调查报告。374发生涉及结构安全的质量事故,应委托具有法定资质的工程鉴定单位进行结构鉴定。原设计单位根据鉴定结果,提出质量事故处理技术方案。施工单位根据质量事故处理技术方案,编制施工方案,经建设、监理单位审批后组织施工,并应确保施工过程安全。375质量事故处理应严格按照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和监理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查同意的事故处理方案及相应的技术措施执行。376工程质量事故处理措施完成后,应对处理后的工程质量重新进行检查验收。377工程质量问题和质量事故的报告、调查鉴定、处理技术方案和重新检查验收的记录等应整理归入工程档案。38施工技术文件381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应对施工技术文件的编制要求和移交期限做出明确规定。382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文件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实行总承包的工程项目由总承包单位负责汇集、整理分包单位编制的有关施工技术文件;其他相关单位按其在工程中的相关职责做好相应工作。383施工技术文件应随施工进度及时整理,做到字迹清楚、项目齐全、记录准确、完整真实,并及时移交建设单位存档。384需编制、汇集、整理、存档的施工技术文件包含下列内容1施工组织设计及相关资料;2施工图设计文件会审、技术交底相关资料;3原材料、成品、半成品、构配件、设备出厂质量合格证书、出厂检(试)验报告及复试报告;4施工检(试)验报告;5施工记录;6测量复核及预检记录;7隐蔽工程检查验收记录;8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资料;9功能性试验记录;10质量事故报告及处理记录;11设计变更通知单和洽商记录;12竣工总结与竣工图;13竣工报告与竣工验收证书。4安全生产管理41一般规定411安全报监1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在工程开工前必须依据中标通知书,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申请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手续,并提供下列文件资料1)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与该工程项目经理签订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书;2)该工程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和技术措施;3)拟用于该工程的大中型施工机具、设备的清单和安全性能状况资料,实际使用时如有变更,应及时办理并更手续;4)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许可证;5)施工单位为从事危险作业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的凭证;6)建设单位提供安全文明施工费已支付50的凭证和继续支付的计划。2工程开工前,施工单位应严格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相关标准和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方案认真组织实施,作好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并接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文明施工和安全技术措施的验收,办理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手续,取得施工许可证。3因故停工的工程、施工单位应采取措施,保证停工期间的安全。凡停工三个月以上的工程,施工单位应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提出停工报告,恢复施工前必须重新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申办安全生产条件审核手续。4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应会同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按规定分阶段对工程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状况进行综合评定,并接受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阶段性验收和安全生产综合验收。412目标责任1施工单位应当建立以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各级、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项目经理是本项目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从事特殊工种的作业人员对本工种的安全生产负主要责任。2施工单位应将安全目标责任分解落实到人,并上墙公示。3施工单位应在施工现场配备有关安全生产的标准、规范、制定各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设置在操作的明显位置。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应列为安全活动和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4施工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设立安全管理部门,在施工现场按照建设工程的规模大小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必要时应设立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5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费用应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施工单位内部经济承包合同中必须有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控制指标并有明确的奖罚措施。6建设单位应在开工前为施工单位提供必要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环境,及时提供地下管网和相邻建筑物、构筑物的有关资料,按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7施工现场有多个施工单位的,建设单位应协调各施工单位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8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在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时强行施工。413专项施工方案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爆破工程及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施工单位必须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必要的计算书,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由现场技术负责人、主管工长和专职安全员监督实施。2对涉及地下暗挖工程、深基坑工程、高大模板工程、30M以上高空作业工程、深水作业工程、城市房屋拆除爆破和其他土石大爆破工程的专项施工方案,施工单位必须组织相关专业不少于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专家组,进行论证审查。专家组必须提出书面论证审查报告,论证审查报告应作为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附件。施工单位应根据论证审查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完善,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审批、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按照方案组织实施。3施工、监理和建设单位应建立安全检查、验收制度,对重点环节和重点内容进行重点监控,严禁随意变动经过审查的专项施工方案。414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交底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作业前,施工单位项目部技术人员应将分部分项工程有关安全施工的技术要求向施工班组、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管理人员应参加安全技术交底。2安全技术交底应按照施工方案的要求进行细化和补充,将操作者的安全事项讲明,要有针对性、指导性。3安全技术交底必须以书面形式进行,并经交底双方签字确认。415安全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必须制定定期安全检查制度。应由分管经理组织进行每月不少于一次的安全检查;项目负责人必须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安全管理人员等会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进行每周不少于一次的全面安全检查。2项目负责人必须掌握当天的天气情况。六级以上风等异常恶劣天气,施工、监理单位必须立即组织安全检查。遇影响施工作业的异常天气,应停止施工。3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必须按定人、定时、定措施的“三定”原则进行整改,做好书面记录,并存档。416安全教育培训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制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2施工单位应对管理人员、作业人员每年进行规定学时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3作业人员进入新的岗位或新的施工现场前,应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经教育培训考核不合格的,不得上岗。4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记录安全教育培训情况,受教育者应签字确认。417班前安全活动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必须在施工现场建立班前安全活动制度。2各班组每天必须进行班前安全活动,针对当天作业中的不安全因素进行提示防范,并做好记录。安全管理人员应对班前安全活动进行检查、指导、管理。3在工人上岗的必经之路,应设置各类安全警示标牌和防护用品正确佩带的示意图。上岗前,安全管理人员应在警示牌旁检查工人安全防护用品的佩带情况。418特种作业人员应具备下列条件1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证书原件应存放现场以备查验,做到人、证相符。2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对特种作业人员进行体检和年审。419安全事故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施工单位、工程项目部必须分别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备足应急物资、器材和车辆,保证通讯畅通,并定期组织演练,做好演练记录。2施工单位应建立安全事故档案。项目部每月向单位上报安全事故情况;施工单位每月向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安全事故情况。3发生事故时,施工单位必须按规定及时上报,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及时抢救受伤人员,主动配合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严禁隐瞒不报或拖延报告。4发生安全事故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按照相关规定做好善后工作,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4110安全管理资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必须使用全市统一的安全技术资料范本。2施工单位应设专人负责安全技术资料的管理。3安全技术资料应及时填写,分类清楚,装订统一、规范,内容真实、完整。42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421施工单位必须编制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及模板支架专项施工方案,包括搭设要求、基础处理、杆件间距、连墙杆设置等内容,并附有设计计算书,施工详图及大样图。其方案经监理单位确认后,由施工单位组织实施。422落地式与悬挑式脚手架的设计与施工应执行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的规定,模板支架的构造应符合该规范681的要求。423严禁使用木、竹脚手架和钢木、钢竹混搭脚手架。整体高度超过24M时,严禁使用单排脚手架。424悬挑式脚手架悬挑梁必须使用型钢并进行设计计算。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严禁使用脚手架管材作为挑梁搭设悬挑式脚手架。425卸料平台必须有设计计算书及安拆方案,平台上必须设置明显的荷载限制标志牌。平台底板必须满铺,应设置临边防护拦(板)固定牢固,材质应符合要求。卸料平台必须有独立的支撑系统,严禁与脚手架架体连接。严禁使用钢管和扣件搭设卸料平台。426新钢管、扣件进场时,供应单位必须开具证明其产品合格的相关资料,施工单位应进行验收,证明材料及验收记录应存档备查;旧钢管、扣件进场时,施工单位应按规定进行检查。严禁不合格钢管、扣件进入施工现场。427脚手架基础必须夯实平整,排水良好。搭设时必须设置垫木、钢底座和纵横向扫地杆。428架体与建筑物应按规定拉结,拉结应牢固可靠。拉结点应设明显标志。429必须沿脚手架高度连续设置剪刀撑,脚手架高度在24M以下的,各组剪刀撑间距不大于15M;脚手架高度超过24M的,剪刀撑必须沿长度连续设置。4210操作层脚手板必须满铺,固定牢固,严禁有探头跳板,材质应符合要求;操作层按规定应设置防护栏杆,并应设置18CM高的挡脚板。4211架体内每隔两层且高度不超过10M,设层间安全平网。底层处设首层安全平网。操作层下设随层安全平网。安全平网应架设牢固,封闭严密。4212内立杆与建筑物距离大于15CM时必须进行封闭。4213脚手架应由项目负责人、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及实施人员进行联合验收,并履行验收签字手续,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脚手架搭设过程中在下列阶段必须进行分段检查验收1脚手架基础完工后,架体搭设前;2每搭设完10M高度后;3作业层上施加荷载前;4达到设计高度后;5遇有六级以上风或雨雪天气后;6停用超过28天以上。4214验收时应检查下列项目1专项施工方案及变更文件;2技术交底文件;3杆件的设置和连接、连墙件、支撑、门洞桁架等的构造是否符合要求;4地基是否积水,底座是否松动,主杆是否悬空;5扣件螺栓是否松动;6高度在24M以上的脚手架,其立杆的沉降与垂直度的偏差是否符合要求;7安全防护措施是否符合要求;8是否超载。4215架体拆除前必须编制拆除施工方案。方案中应规定操作人员的安全防护措施、杆件的拆除顺序、钢管及扣件等的搬运方式。拆除时必须划定安全防护区域,禁止人员进入防护区。模板支架的拆除,必须有工程技术负责人的书面通知,通知中必须明确可拆除的架体位置及拆除顺序。43附着升降脚手架431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供应单位必须提供设计、制造该脚手架的法定资质证书及出厂合格证,所用各种材料、工具和设备的质量合格证、材质单等质量文件。432附着升降脚手架的安装单位必须提供法定的安装资质证书。作业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433安装单位应根据工程结构特点、施工环境、条件及施工要求编制“附着升降脚手架专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中应包含下列内容1架体的整体构造图和各分部详图;2架体的整体构造、分片断开点及断开和连接的处理;3附着装置、防坠装置、防倾装置在架体和建筑结构上的位置,附着装置和防坠装置不得使用同一个附着点;4位于建筑物凸出或凹进结构处的附着点支承结构应单独进行设计,确保相应工程结构和附着点支承结构的安全;5附着装置、防坠装置、防倾装置各个点对建筑结构的承载要求;6物料平台必须将其荷载独立传递给建筑结构;7架体与建筑物间的封闭方法及升降过程中的防干涉方法;8架体安装、拆卸及升、降过程程序;9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0架体的设计施工荷载。434安装前,安装单位应进行施工组织设计及操作程序、安全措施的交底,落实安全措施。435安装前,安装单位应对架体材料、各类装置、提升设备、控制设备及电路进行检查,并确认建筑结构的强度已达到架体对附着点的承载要求。436安装过程中安装单位应检查、验收下列项目1竖向主框架和水平梁架组装质量;2附着装置、防坠装置、防倾装置安装质量;3架体搭设完毕,应检查架体的结构、扣件连接、安全措施及封闭状况;4架子整体安装完毕,应试运行检查起升设备工作是否正常、同步,防倾装置运行是否正常;5分段各片间是否干涉,架体与墙体结构是否干涉。437安装、升降架体过程中,安装单位应有专人负责技术和安全监督,指派专人统一指挥。安装完成后,应书面通知使用单位验收。438附着升降脚手架的供应单位应制定安全使用要求,向施工单位进行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向使用脚手架的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和安全使用交底。439附着升降脚手架在使用过程中,架体供应单位和使用单位应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存档。4310当附着升降脚手架预计停用超过一个月时,停用前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应采取加固措施。4311当附着升降脚手架停用超过一个月或遇六级以上大风后复工时,安装单位和使用单位必须进行安全检查。4312附着升降脚手架的螺栓连接件、升降动力设备、防坠装置、防倾装置、电控设备等,架体供应单位和使用单位应每月至少维护保养一次,并形成书面记录存档。44基坑支护441施工单位应编制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由技术部门会同生产、安全、设备等部门共同会审,经技术负责人审核并签字后,方可施工。442开工前,施工现场技术负责人必须对作业人员进行书面安全技术交底,必须明确现场施工安全负责人,并由施工安全负责人指定专人负责监控。443基坑及周边应设置良好的排水系统,桩基施工应有可靠的通风措施。444基坑边(口)应设置护栏,不得堆放土石、料具及其它坚硬物体。445每天上班前应检查基坑边(口)及内壁有无裂缝、坍塌、坑内有无异味等异常情况,对相关安全状况作出评估,排除隐患,并对坑内进行通风后,再进入作业。446根据施工进度,适时进行支护、护壁,不得冒险作业。447支护及护壁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支护及护壁安全可靠。448挖孔桩施工,除了执行上述要求和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外,还必须满足下列规定1挖孔桩开挖深度在5M以上时,必须安装送风设备。每班施工作业前先送风,后进入桩内施工作业,并保持桩内通风良好。2挖孔桩开挖深度在10M以上时,每班施工作业前应先送风15分钟以上,并采取有效手段对桩内进行有害气体的检测,经检测不会对人造成伤害后才能进入桩内施工作业,并保持桩内通风良好。同时,孔口还应设专人进行安全监护。3挖孔桩孔口要设有不低于08M高的防护栏杆,并设置高出地面30CM的井圈,孔内设置防砸板,作业人员要戴好安全帽,井下照明必须使用安全电压,停工后孔口必须加盖封闭严密。4施工单位必须派专人负责管理桩内的通风、检测等工作,安全管理人员监督,并做好原始记录。449下列高切坡深开挖施工必须由一级施工单位承担1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25M(含25M);2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15M(含15M);3类边坡切坡高度超过8M(含8M)。45施工现场“三宝”、“四口”及临边防护451所有人员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正确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452在建工程建筑物的外侧,必须采用规格、材质符合标准的密目式安全网按相关规定进行封闭,经验收合格方能投入使用。453高处作业必须系好安全带,并按相关规定进行验收、使用,安全带必须符合相关标准的规定。454楼梯口必须设置防护栏杆;电梯井口必须设置防护门并宜采用定型、标准、工具化产品;通道口必须搭设防护棚;预留洞口根据具体情况必须采取设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挡安全网、装栅门等措施。临边作业必须设置防护措施。以上措施必须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相关规定。455因作业必须临时拆除或变动安全防护设施时,必须经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相应可靠措施,作业后应立即恢复原安全防护设施。456对“三宝”的使用、管理和“四口”、“五边”的防护设施应按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相应条款进行检查验收。457总、分包单位(包括建设方直接分包单位)之间应根据工序、进度的实际情况作好对防护设施的检查、验收、移交、管理等工作,以明确义务、划分责任、加强管理。46施工用电461施工单位应按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中312条的规定编写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组织设计。462施工现场临时用电中,对涉及外电线路及电气设备防护、电动施工机具和手持电动工具的用电安全,应做专项方案,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操作规程。463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必须采用TNS系统,符合“三级配电两级保护”,达到“一机、一箱、一闸、一漏”的要求。电箱设置、线路敷设、接零保护、接地装置、电气联接、漏电保护等各种配电装置应符合规范要求。464应制定电器线路及设备用电的安装、巡检、维修、定期测试的制度,落实责任人。465防雷接地点、保护接零的接地点及重复接地点应作明显标识。466配电箱、开关箱及其电器配件必须使用合格产品,完好可靠。467配电箱、开关箱应标明编号、分路标记、用途。配电箱的各控制回路应标明所控制的设备名称。保护接零和工作接零的端子应分隔设置,并作明显标识。箱门应完好并配有门锁,由专人负责管理。468架空线路敷设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敷设应符合要求。室内配线必须采用绝缘导线或电缆,敷设应符合要求。架空线路和室内配线必须有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469对电工、电动机具的操作工和焊工应按规定配置防护用品,对操作工人应进行用电安全教育。47起重机械设备471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起重机械设备应具有法定的生产许可证、出厂合格证,并在受辖的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办理有登记备案手续。塔式起重机还应符合塔式起重机报废规程DBJ50042的规定。472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必须取得起重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资质。安装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资格证书。473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单位应编制符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的安装、拆卸方案,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审核确认后方能实施。474施工单位应按产权单位提供的设备基础图施工。如因故不能按原图施工,施工单位应在产权单位协助下对基础图进行更改,经现场监理工程师确认后施工。475起重机械设备安装、拆卸作业前,安装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整个作业过程的指挥、监控工作,并向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应指派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现场安全措施,与安装单位现场负责人共同全程监控作业中的安全。476起重机械设备安装完毕,安装单位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提请设备产权、使用、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申请安装监检。验收合格后,可投入使用,但应在三十天内,到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办理使用登记。477起重机械设备产权单位应向使用单位提交设备的安全使用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要求。478起重机械设备的操作、指挥人员应由经过培训取得上岗证的人员担任,且应相对固定。479使用单位应指派专人负责起重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并做好下列工作1在操作、指挥人员上岗前,组织其进行安全操作及法规的学习、交底。2坚持安全生产,查处违章作业行为。3监督操作人员对起重机械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设备的故障及隐患,确保起重机械设备处于安全运行状态。4每月至少对起重机械设备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检查,并形成书面记录存档。48起重吊装481起重吊装专项工程的施工单位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方案应包含下列内容1吊装物品及概况;2保护吊装物品的措施;3起吊设备的选择;4荷载的验算;5配套器、索具的验算;6吊装程序;7各工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8各工种、设备的统一指挥协调;9总体安全技术措施等。482吊装作业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资格。483吊装作业前,技术负责人应对作业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技术交底。484吊装作业前,应对起吊设备、配套器、索具、安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及运行试验,合格并落实安全措施后才能作业。485划定安全作业范围,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设专人实行全过程监护。49施工机具491使用施工机具应遵守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的规定。492施工单位必须采购、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的施工机具,并建立机械设备的采购、使用、检查、维修、保养的责任制。493施工机具使用前应进行维修保养,在配件齐全、性能良好、安全装置牢固可靠、接线端子绝缘密封良好、牢固的前提下,依据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的规定,编制安全使用方案,制定具体的用电保护实施办法和配置适宜的防护用品后方可使用。494施工机具安装的地基应平整夯实,基座牢实可靠,排水良好。安装完毕后,应由设备管理员组织验收。495施工机具的操作人员应相对固定,上岗前应进行操作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实行持证操作管理的设备,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496操作人员上班前应先检查、试机。设备发生故障,必须立即排除,不得带病运行。497对施工机具每月应进行一次安全检查,查找和及时排除隐患。498氧气瓶应与其他易燃气瓶、油脂等易燃、易爆物品分别存放,且不得同车运输。氧气瓶、乙炔瓶应有防震圈和安全帽,不得倒置,不得在强烈日光下曝晒。不得用吊车吊运氧气瓶。乙炔瓶不得平放。乙炔瓶、氧气瓶和焊炬相互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0M。499施焊点10M范围内或施焊点的下方不得堆放油类、木材、氧气瓶、乙炔瓶等易燃、易爆物品。4910电焊机导线长度不宜大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森林资源经营风险管理考核试卷
- 膨化食品生产考核试卷
- 管道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考核试卷
- 肥料制造中的生态农业与有机农业考核试卷
- 木材质量检验与判定考核试卷
- 建材家居经销商会员制合作及积分奖励合同
- 工业废气处理工程验收质量标准及售后服务合同
- 主题展览地接服务补充协议
- 抖音火花澳新市场电商分销渠道合作协议
- 《婚前财产分割及债权债务明确处理协议》
- 集装箱七点检查表
- 宏力天扬太阳能热水器说明书
- 明代文人《西厢记》重写接受
- 高标准农田建设上图入库(技术培训)
-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评价量表
- 毛泽东思想完整版
- GA/T 850-2021城市道路路内停车位设置规范
- 天津民间艺术课件
- 智慧旅游电子票务管理系统整体设计方案
- 学习民法典 做遵纪守法小学生专题课件
- 亦庄开发区企业名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