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校园媒体发展报告及2010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论文集_第1页
2010校园媒体发展报告及2010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论文集_第2页
2010校园媒体发展报告及2010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论文集_第3页
2010校园媒体发展报告及2010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论文集_第4页
2010校园媒体发展报告及2010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论文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2011年1月1目录一、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2二、2010中国高校校园媒体论文集57浅谈高校媒体间资源共享与合作57中国校媒,你能赢得几秒关注64全媒体时代下校园媒体的竞争、合作与发展70校园纸媒与新媒体的融合之道76新媒体时代中的实践者83论校园媒体如何利用新媒体增强传播力89WEB20时代,校园媒体新思路校园媒体联姻SNS95大众传播时代,呼唤软硬件具备的校园新闻团队102浅谈高校传媒团队管理的重要性和方针109做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校园媒体116浅谈校园广播的内容建设122校园传媒环境下的报告文学129一张学生报纸的兴起之路探讨校内媒体的运作模式133联盟整合突破新形势下的校媒发展困境146校园报纸“年轻化”途径初探153校园媒体“以品质为本,结合高效推广”发展模式探究162校园电视台的可持续发展171高校媒体商业化运作尝试与思考179校园媒体公关之“三贴近”新解186商业化运作可促进校园纸媒的可持续性发展194问卷调查及撰稿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齐济蔡华丽陈将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学生执行主席团谢丽莎李燕茜孙婧贺达源杨显之2陈跃子胡翔宇张弛袁伟钊李欣然等3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中国高校传媒联盟一、前言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高校校园媒体逐渐从在新闻相关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平台发展成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部分,承担着报道校园资讯、引导新闻舆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等的重要功能。在共青团中央、教育部指导下,由中国青年报携手国内63家重点高校共同发起成立中国高校传媒联盟成立2年多以来,始终致力于于为各高校的校园媒体搭建一个交流、共享、提高、互惠的合作平台。为了能够更好的帮助校园媒体发展,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于2010年11月12月间就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挑战与发展等问题对200多所高校的校园媒体学生负责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向全国校园媒体成员征集相关论文近200余篇(选登),并根据问卷提供的统计数据和论文的观点汇总而成2010中国高校媒体发展报告。本文对中国高校校园媒体的整体现状进行了概述,整了理校园媒体发展的关键性问题和主要挑战,总结了校园媒体发展的趋势、特点,提出了当前校园媒体发展的思路、建议。希望本文能对高校校园媒体的主管部门、负责人和相关研究者的工作有所裨益。二、问卷设计及发放回收、数据统计1问卷设计4本问卷分为统一问卷和不同媒体类型专项问卷两部分,共132道题。其中统一问卷部分83道题,纸媒、广电、网站、通讯社四类专项问卷共49题。问题涉及校园媒体数量、类型、规模等基本状况和产品内容、人力资源、管理运营、制度建设及新媒体使用等方面。问卷由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秘书处和中国高校传媒联盟全国主席团部分成员共同设计。2样本、变量设计我国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在教育资源、办学规模和影响力等方面各有差异,这些因素对于校园媒体的发展成长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为全面了解校园媒体发展概况,获得科学、可行的数据,我们抽取了全国27个省市地区的230多所高校的校园媒体进行调查,期望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媒体了解到全国高校校园媒体的基本现状。抽样原则将全国高校分为“211”高校和非“211”高校,两者的样本比例接近11。调查区域涵盖河北、北京、上海、广州等27个省市自治区。我们将校园媒体的类型分为纸媒、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通讯社(记者团)5类,分别统计分析。由于校园传媒集团和校园媒体融合的出现,校园媒体的媒体属性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现象,部分媒体出现了多媒体化的发展态势。这些多媒体化发展的校园媒体组织实际上是上述5种类型相互融合的产物,我们称之为融合型校园媒体。在分别统计5类校园媒体的基础上,我们又将校园媒体分成“单一类型校园媒体”和“融合型校园媒体”。对于问卷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将从“纸媒、电视、广播、网络媒体和通讯社(记者团)5大类”角度和“单一型融合型校园媒体”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3问卷发放、回收5本次问卷的发放和回收采用电子邮件的方式进行远程调查。访问者将问卷电子文档通过电子邮件发给各校园媒体的主要负责人,由他们根据自身的运作、发展现状进行填写,然后发还给访问者。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227份,回收率为986,有效率100。4数据分析问卷的整理和数据的录入由项目成员按统一模版录入,问卷分析所使用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9中文版,主要使用个案筛选、频数统计、变量的交叉分析等方法,并辅以大量的图表。三、数据描述(略)具体数据可见校媒网(WWWXIAOMEICC)相关专题。四、校园媒体发展状况、特点和建议(一)、校园媒体基本概况1校园媒体类型本次调查将校园媒体分成了“纸媒、广播、电视、网站、通讯社”5种类型。调查发现,915的高校有报纸;902的高校有广播;75的高校有新闻网;728的高校有通讯社;58的高校有电视台;464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可见,报纸、广播是校园媒体的主要形态。随着网络时代到来,校园新闻网发展迅速,紧随其后。超过一半的高校有电视台,接近一半的高校有新闻类杂志。相比其他类型的校园媒体,校园电视台需要的技术、资金投入更多,专业性更强,普及率偏低。6调查发现,“211”高校在电视台、新闻网上的比例明显高于非“211”高校。“211”高校拥有电视台的比例比非“211”高校高176,拥有新闻网的比例比非“211”高校高164,拥有广播的比例比非“211”高校低87。2“融合型”校园媒体的出现调查发现,校园媒体融合趋势明显。在受访校园媒体中,有53家组织拥有1种以上的媒体类型,我们称之为“融合型媒体”,占总数的233;单一类型校园媒体组织共174家,占总数的767。也就是说,超过20的校园媒体不同程度的进行了媒体融合。本次调查中,有4家校园媒体包含纸媒、广播、电视、网站、通讯社全部类型,已经成全媒体集团。占总数的176,占融合型校园媒体比例的75。3校园媒体的融合程度调查发现,639的校园网络媒体是融合型媒体、545的校园通讯社是融合型媒体、476的校园电视台是融合型校园媒体、321的校园纸媒是融合型媒体、308的校园广播是融合型媒体。可见,校园网络媒体融合程度最高、其次是校园通讯社和校园电视台。校园纸媒和校园广播台的融合程度偏低。在53家融合型校园媒体中,包含纸媒的有42家,比例792;包含网站的有39家,比例736;包含通讯社的有30家,比例566;包含广播台的有12家,比例226;包含电视台的有10家,比例189;全部包含的有4家,比例75。可见,尽管校园纸媒的融合程度偏低,但校园媒体中纸媒的数量最高,所以在融合型校园媒体中,拥有纸媒的比例依然最高。然而,与纸媒数量差不多的校园广播,在融合型校园媒体中的比例就明显偏低,这也反映了校园媒体融合的路径和难度差异。7媒体类型中非融合型数量占比总数列N非融合型数量列N纸视21931148广播3917227119网站612692296通讯社(记者团)552422511其它626208所在媒体类型总计22710001747674校园媒体数量目前尚无对国内校园媒体整体数量的权威统计,本文受样本和调查方式所限,只对单个高校内校园媒体的数量进行了调查。整体而言,90的高校有2家以上校级校园媒体、796的高校有310家校级校园媒体、525的高校有35家校级校园媒体。可见,绝大多数高校都有2家以上校级校园媒体,超过一半的高校校级校园媒体数量集中在35家。“211”高校拥有5家以上校级校园媒体的比例高出非“211”高校134。85校园媒体经费1)经费来源调查发现,814的校园媒体有专门的经费来源;“211”高校校园媒体获得专门经费的比例略高于非“211”高校62。941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776的单一类型校园媒体有专门经费,融合型校园媒体拥有专门经费的比例比单一型校园媒体高出165。93的校园网络媒体有专门经费;885的校园纸媒有专门经费;85的校园电视台有专门经费;774的校园通讯社有专门经费;676的校园广播有专门经费。可见,超过八成的校园媒体都有专门的经费支持。融合型校园媒体经费支持的比例更高,超过9成。92)年运营经费调查发现,572的校园媒体年运营经费在5000元以内。744的校园媒体年运营经费在10000元以内。可见,除硬件投入之外,校园媒体获得经费较低,超过七成的校园媒体年运营经费不足1万元。其中校园广播(722)、校园通讯社(726)年运营费主要集中在5000元以下。融合型校园媒体年运营费在20000以上的比例为20,高出单一类型校园媒体115。运营经费的充裕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校园媒体的发展。在不盈利的条件下,校园媒体维持运营的经费整体偏低。本次调查其中一项显示“资金支持”是校园媒体发展最需要的资源,同样印证了这一结论。6校园媒体成立时间10946的校园媒体成立时间在2年以上,778的校园媒体成立时间在5年以上,416的校园媒体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就不同类型校园媒体而言,纸媒、电视、广播、通讯社中成立时间10年以上的比例最高。网站成立时间510年的比例最高(446)。837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成立时间在5年以上,51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成立时间在10年以上。可见融合型校园媒体成立时间往往较长。绝大多数校园媒体组织存在时间几乎都在2年以上,已经不是初创阶段。普遍进入了持续发展阶段。7校园媒体成员数量调查发现,693的校园媒体成员人数在21100之间,其中2150,51100各占3成的比例。校园纸媒、校园广播、校园通讯社的成员人数符合这一比例,校园电视台、校园网络媒体成员人数偏高,多数在50人以上。与非融合型校园媒体相比,融合型校园媒体成员人数明显偏高,687的融合型校园媒体人数在50以上,354融合型校园媒体中成员人数在100以上。118校园媒体关系调查发现,不同形态的校园媒体组织间并不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合作关系明显。738的受访者认为纸媒、广电和网络三类校园媒体之间的关系是“合作为主、竞争为辅”或“只有合作、没有竞争”。不到10的受访者认为纸媒、广电和网络三类校园媒体之间“竞争为主、合作为辅”。(二)、校园媒体管理体制1管理体制676的校园媒体采取“学生负责人中层干部普通成员”三级管理体制。126的校园媒体采取二级管理体制,167的校园媒体采取四级管理体制。在校园媒体的管理体制中,采取“学生负责人中层干部普通成员”三级管12理体制的最多,这说明现阶段校园媒体成员主要是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2组织架构大部分校园媒体的组织架构较为完善。525的校园媒体的组织架构采取部门制,148的校园媒体的组织架构采取版面、栏目制,247的校园媒体的组织架构两者兼具。融合型校园媒体中,采取部门制的比例更高,达667,高出单一类媒体18个百分点;单一类校园媒体中这一比例为483。在团队职能分工方面,大部分校园媒体(701)存在内容生产与组织管理的分工。但是,也有299的校园媒体没有分工,由一位学生负责人统管。但调查发现,758的校园媒体学生负责人身兼两职内容采编与社务管理兼顾。这说明大多数校园媒体尽管存在内容生产与经营管理上的区分,但对实现职能区分却未实现负责人区分的校园媒体而言,这种职能区分作用并不明显。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媒体产品的质量、规范。随着校园媒体组织内部管理层级的增加,采用内容生产与管理分工的比例明显增加。2级管理体制校园媒体有内容生产组织管理分工的只有444;3级管理体制校园媒体有这种分工的有711;而4级管理体制校园媒体这一比例达806。可见,组织结构越复杂的校园媒体实行内容生产与组织管理职能分工的比例越大。133主管单位总体而言,校园媒体由党宣、团委主导的格局依旧。516的校园主流校园媒体主管单位是校党委宣传部;356的校园主流校园媒体主管单位是校团委。非党、团主管的校园主流媒体仅有945。各类校园媒体中,党宣主管的比例均占据相对多数458的纸媒属于党宣、55的电视属于党宣、579的广播属于党宣、4755的网站属于党宣、60的通讯社属于党宣。值得注意的是,471的融合型校园媒体属于党宣,451的融合型校园媒体属于团委;529单一型校园媒体属于党宣,328的单一型校园媒体属于团委,即单一型校园媒体中党宣所属的比例比团委高20,而融合型校园媒体中,两者比例接近。可见,团属媒体融合度更高。这或许与近年来各高校团委加强新闻宣传资源整合有关。党宣的媒体因为宣传需要往往各司其职,资源整合方面力度相14对较小。4指导老师954的校园媒体有指导老师。仅有46的填写者明确回答所在校园媒体没有指导老师,可以说,指导老师是校园媒体管理体制中的重要部分。1)人数41的校园媒体拥有1位指导老师,269的校园媒体拥有2位指导老师,321的校园媒体拥有3位指导老师。2)专业背景绝大多数指导老师不同程度上具备新闻相关专业背景或实务经验。553的指导老师有新闻专业背景,从事过新闻工作,仅有10的指导老师没有新闻专业背景,未从事过新闻工作。15其中,新闻院系校园媒体指导老师“有新闻专业背景,从事过新闻工作”比例最高,达917;其次是党宣68;团委364。3)学历总体而言,校园媒体指导老师学历程度较高。551的指导老师是硕士学历。208的指导老师是博士学历。指导老师中硕士及其以上学历占802。“211”高校校园媒体的指导老师学历高于非“211”高校。“211”高校中,321的校园媒体指导老师是博士(含在读)学历;非“211”高校中这一比例为208。“211”高校中,只有178的校园媒体指导老师是硕士以下(含硕士在读)学历;非“211”高校中这一比例有342。这或许与“211”高校硕士、博士点更多、招生名额更多等因素相关。4)行政级别16大部分校园媒体指导老师行政级别是主管单位普通老师,占71;295校园媒体指导老师最高行政级别是主管单位副职领导,其中229校园媒体指导老师最高级别是主管单位正职领导。63的校园媒体指导老师包括主管部门的正、副职领导。5)职责范围整体而言,指导老师对于校园媒体的管理、运作具有根本性的影响。参与组织任命、内容发布和资金使用等多项运作管理。指导老师职责范围涉及校园媒体方方面面,统计结果前三项是内容审核和发布(826),举办活动审批权(787)、资金管理(667)。干部任命、选题策划、组织结构调整选择率也超过60。不论主管单位是什么类型,校园媒体指导老师职责中“内容审核、发布”的比例最高,均超过80。此外,党宣老师职责涉及的范围更多。党宣指导老师工作中,除“其它”外,剩余10项工作的比例都超过50,可见对所在校园媒体影响较大;同时,其推荐就业实习和评优评干所占比例也最高。另外,党宣老师直接参与采编比例最高,达到了642。指导老师职责中,采写编辑所占比例最低,只有420,可见辅导老师一般不参与到具体采编工作。这一点在团委指导老师团中表现得尤其突出,团委老师的工作中,除“其他”外,采写、编辑比例最低162,而其他10项工作中有7项比例超过50。值得注意的是,团委指导老师推荐学生实习、就业的比例最低,只有270。新闻院系指导老师工作中,参加校外活动比例最低167。10项工作中只有5项达到50。只有250的新闻院系指导老师会干涉校园媒体干部任命,大大低于其他类型校园媒体,说明新闻院系指导老师对所在校园媒体影响较小,而17给学生评优评干的机会也最低,只有333。学工部的指导老师工作中,举办活动审批比例最高,100,10项工作中有5项至少达到50。整体而言,从指导老师工作范围多少来看,指导老师对校园媒体影响由强到弱依次是党宣、团委、学工部、新闻院系。这也与指导老师管控程度相符。指导老师工作计数列N选题、策划127614采写、编辑87420内容审核和发布171826组织结构调整125604干部任命125604资金管理138667举办活动审批权163787参加校外活动95459推荐实习、就业88425评优、评干116560其他1887指导老师指导哪些工作总计20710006)管控程度总体而言,指导老师对校园媒体的管控程度较高,505的校园媒体组织负责人认为指导老师管控程度高或者较高;355认为一般;14认为较低。在不同主管部门校园媒体中,党宣主管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指导老师的管控“较高”或“高”的比例最高,达550;团委主管校园媒体为526;新闻院系校园媒体和学工部校园媒体这一比例较低,分别为154和143。18另外,融合型校园媒体,指导老师的管控程度偏高。62的单一型校园媒体认为指导老师管控程度“高”,认为“低”或“较低”的比例为167;226的融合型校园媒体认为指导老师管控程度“高”,认为“低”或“较低”的比例只有57。(三)、校园媒体的制度建设1例会制度调查发现,例会制度是校园媒体的一项基本制度,普及程度极高,开会频率较高。942的校园媒体有例会制度。729的校园媒体例会每周至少开1次。相比单一型校园媒体,融合型校园媒体的例会普及度、频率更高。83的融合型校园媒体例会每周至少开1次,962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有例会制度。698的单一型校园媒体例会每周至少开1次,936的单一型校园媒体有例会制度。例会可以由选题会、总结会、工作会等会议组成,是媒体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对于高出刊率的媒体来说,每周一次例会是十分必要的。校园媒体在完善例19会制度时,需要明确例会时间地点、例会形式、例会内容,对于组织例会要有明确的规划。媒体也可以利用例会举行小PARTY,小游戏,增进同学们之间的感情,或组织新老成员交流、学习。2总结制度总结制度对媒体的发展必不可少。调查发现,995的校园媒体有总结制度。其中“每周小结,月底总结”的模式应该最为高效。总结内容应该包括媒体制作过程中的优缺点、发行过程中的优缺点,还应包括对于日常工作,如值班、例会的总结,对一定阶段的奖惩。总结会也可以包括某一段时间的活动总结等。而总结会的时间则可以选在例会中举行,将总结作为例会的一部份。总结制度20计数列N周总结57263每两周总结30138月总结72332期中期末总结50230仅期末总结2197仅年终总结1569不固定时间41189不总结15总结制度总计21710003值班制度1)值班制度概况值班本身需要一个办公地点,固定的、大小适中的、精心布置的办公地点。设立值班制度,可以保持工作的连续性、增强同学们的归属感,有助于同学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媒体的建设当中。调查发现886的校园媒体有办公地点。其中959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有办公地点。865的单一型校园媒体有办公地点。在有固定办公地点的校园媒体中,732有值班制度;可见,大部分校园媒体都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和固定的值班制度。融合型校园媒体值班制度的比例比单一型校园媒体高192。有值班制度的校园媒体中,547的校园媒体每日值班时长在5小时以内。792的校园媒体每日值班时长在8小时以内。648的校园媒体值班人数保持在两人及其以上。上述数据表明,校园媒体每天的值班时长基本保持在8个小时以内。超过一半的校园媒体每天的值班人数保持在两人及其以上。可见,值班制度已经成为校园媒体管理、运作的一项基本制度。212)值班工作尽管值班制度较为普遍,但727的校园媒体值班工作包括“整理文件、打扫卫生”等与新闻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工作。仅有473的校园媒体值班工作包括“内容生产”。可见,与内容生产无关的工作占据比例过高。因此,需要媒体的负责人进行合理的利用、安排,明确值班人员的职责。减少值班同学没事干的局面,尽量增加值班同学在值班过程中的“生产”能力。此外,融合型校园媒体在值班时长、值班人数方面的比例均高于单一型校园媒体;在值班工作内容方面,除“内容生产”一项之外,在值班工作的其他选项中,融合型校园媒体的比例均略高于单一型校园媒体。可见,融合型校园媒体值班工作范畴比单一型校园媒体略多。值班工作职责计数列N内容生产78473接电话、查邮件、接收新闻线索85515监管、维护网页55333整理文件、打扫卫生120727应对学校的突发任务71430值班工作职责其它16974奖惩制度校园媒体的奖励方式可分类为各类“荣誉”称号和物质性奖励。荣誉称号方面,78的校园媒体拥有内部荣誉的参评名额;605的校园媒体拥有“校级优秀记者、编辑等”的参评名额,523的校园媒体拥有“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的参评名额,127的校园媒体拥有“省市级荣誉”的参评名额。22值得注意的是,校园媒体主管部门对于校园媒体获得荣誉称号的类型有一定的影响。如团委所属校园媒体和学工部所属校园媒体拥有“校级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参评名额的比例较高。团委所属校园媒体比例为747,学工部所属校园媒体比例为625;党宣所属校园媒体拥有“校级优秀记者、编辑等”的参评比例较高(777)。其次是团委所属校园媒体(532)、新闻院系所属媒体(167)。实质性奖励方面,674的校园媒体有向成员提供“参加出访、校外交流活动”的奖励,58的校园媒体向成员提供稿费,196的校园媒体向成员提供工资,379的校园媒体向成员提供就业、实习推荐,17的校园媒体向成员提供入党推荐。28的校园媒体成员参与学校保研时有一定的特殊优势。校园媒体下一步应该做的就是将这些奖励机制条理化、制度化,能更好地实行,更好地增加同学们的积极性。目前,校园媒体奖励机制中,稿费制度应该较为完善。校园媒体负责人应该更好的利用学校资源,将已有的资源充分利用,尽量争取、创造没有的资源。同学在校就读期间和在媒体工作期间,与学校相关部协商,为同学提供入党推荐、外出采访及交流、党员团员等评奖评优。媒体还可以发动所在主管部门进行媒体的年度评比等,增强同学们的“专业”积极性。在毕业时,媒体应争取提供实习、推荐工作、保研推荐等机会,让同学们的利益得以保障。奖励方式计数列N稿费130580工资44196入党推荐38170提供哪些奖励推荐实习、就业8537923参加出访、交流校外活动145647其它27121校园媒体的惩罚方式较为简单。804的校园媒体有“批评”措施,573的校园媒体有“开除”措施;133的校园媒体没有惩罚措施。由于校园媒体的惩罚制度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惩罚,其目的是秉承保护同学的原则,帮助同学改正社团工作中的错误。因此,惩罚本身应该从轻。在校园媒体组织中表现不佳的成员难以获得上述奖励制度的各种荣誉和实质性奖励实际上就成为了真正的“惩罚”制度。惩罚方式计数列N批评181804扣钱1253开除129573其他1671有哪些惩罚措施没有301335内容审查制度内容审查在校园媒体中普遍存在,是校园管理体制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946的校园媒体组织的主管部门都会审查内容,588的校园媒体主管部门审查全部内容,仅有54的校园媒体主管部门不审查内容。内容审查对于校园媒体带来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面性。从调查中不难发现,涉及文字内容的媒体(纸媒、网站、通讯社),其审核比例远高于其他媒体(审核比率在60左右),这说明各个学校尤其重视媒体中文字内容产生的影响。与其他类型校园媒体相比,广播类校园媒体内容审查比例最低105的广播类媒体的主管部门不审查内容。553的广播类媒体的主管部门审查部分内容,342的广播24类媒体的主管部门审查全部内容。总体而言,校园媒体的审查尺度偏向严格,39的校园媒体内容审查尺度比较严格,523的校园媒体内容审查尺度介乎比较严格和非常严格之间,243的校园媒体组织的审查尺度“一般”;233的校园媒体组织负责人认为内容审查制度的介乎于比较宽松和非常宽松之间。审核过于严格,毙掉的选题过多或删节的文字过多,容易挫伤同学们的积极性,且限制同学们的思维;而审核过于宽松,又很难让同学们认识到自己在媒体制作中的不足,难以提高,同时也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内容审查主要有三种方式选题、策划阶段;内容生成后、发行/播出前;内容发行、播出后。其中,60的校园媒体的审查方式是“内容生成后、发行/播出前”,324的校园媒体的审查方式是“选题、策划阶段”,76的校园媒体的审查方式是发行、播出后审查。第一种方式,广电媒体使用较多,文字媒体也会采用。这种方式进行合理的利用,可以充分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审核者的工作相对轻松,审核形式相对宽松,同学们能够获得更多自主权,但审核结束后至发行前,媒体内容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审核方式不适用于政治性较强的媒体和非常官方的媒体,学术类刊物、社团刊物、院系刊物等较为适用。第二种审核方式,在纸质媒体里采用得较多。在这个阶段的审核最为保险,因为在制作成型后审核,媒体内容再不会出现不可控因素,出现错误的几率可以降到最低,并且这种审核方式可以让学生记者和编辑看到自己在文字工作中的不足。但在这个阶段审核时,若稿件被删除就直接否定了之前策划阶段的工作,25打击同学的积极性,且补充稿件的时间较为紧张。第三种情况,发行后审核的方式应该较适于网络媒体,因为网络媒体更新量较大,审核成本较高,而网络媒体进行编辑和删除的操作却相对容易,所以包括社会媒体在内,很多网络媒体都采用了第三种审核方式。此外,将审查尺度与审查方式比较可发现。审查制度越严格的校园媒体,审查介入内容生产阶段越早。其中,以审查选题策划阶段的比例最为明显。(四)、校园媒体的团队建设1招新1)招新对象525的校园媒体仅招大一、大二的学生。726的校园媒体仅招收本科生,仅招收研究生的校园媒体仅占05。客观上讲,从大一学生到研究生对于校园媒体投入的精力依次降低,但业务能力却依次提升。招新应折中考虑这两方面因26素,从这三个数据来看,不同校园媒体这两方面取舍不一致,面向年级过窄成为限制因素。2)招新方式、选择标准招新以笔试加面试的方式为主,个人品行、业务能力、沟通能力最被看重。笔试和面试在对包含这三项能力在内的各种素质的考察上可靠度不一。调查结果显示,946的校园媒体招新方式包含面试环节,面试在综合素质上比笔试更具可靠性,更是高效考察沟通能力、个人品行等素质的决定性环节,被普遍采用具有合理性。笔试在有效考察业务能力(主要包含采访、编辑)上比面试更可靠,809的校园媒体招新过程包含笔试环节;92的融合型校园媒体采用“笔试加面试”的招新方式,744的单一类型校园媒体采用“笔试加面试”的招新方式。本调查所分的五类校园媒体对文字采写能力有不同程度的需求(电视、广播相对较低),这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为何校园媒体笔试环节选择率较面试环节低很多。从整体上看,“面试加笔试”的招新方式比单一环节招新更可靠。新成员素质要求计数列N个人品行169805业务能力162771沟通能力150714相关工作经验69329所学专业34162其它1048性别838政治面貌733外貌419新成员素质要求总计2101000272培训培训是提升校园媒体团队业务能力的必要手段,95的校园媒体对成员进行培训。516的校园媒体每年举办35场培训,新闻实践采风是最普遍的培训方式,校园媒体培训力度整体稍显偏小。融合型校园媒体全部都对成员进行培训,935的单一型校园媒体对成员进行培训,前者比后者培训场次更多,且培训方式更为全面,说明融合型校园媒体比单一型校园媒体的专业化需求和程度更高。讲座是最为专业的培训方式,被798的校园媒体选择作为培训方式之一。主讲人的专业化程度决定了培训的专业化程度,培训主讲人以“媒体内部高年级成员”比例最高,为789,新闻院系所属校园媒体的培训主讲100包括新闻专业老师,校园媒体所属机构不同,所掌握的主讲人资源多少不一。不同类型校园媒体对各项培训内容的重视程度不一,其中纸媒、网站、通讯社最注重采写知识,广电类媒体最注重软硬件使用。在软硬件培训方面,融合型校园媒体的比例高于单一型校园媒体。培训主讲人身份计数列N新闻专业老师143691社会媒体记者106512新闻专业高年级学生87420媒体内部高年级成员162783其它1782培训主讲人总计20710003负责人概况本次调查显示,校园媒体负责人中男性占458,女性542。即校园媒体学生负责人中女性比例高出男性近10,这间接说明校园媒体中女生的数量和28主导程度高于男生。校园媒体负责人的专业对口有利于保证校园媒体的专业化,341的校园媒体学生负责人的专业背景是新闻传播学专业,新闻、文史类专业背景占527,不考虑特殊因素的情况下,负责人拥有相应专业背景的校园媒体所占比例相对偏低。校媒负责人所学专业为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新闻传播学类77339341341文史社科类42185186527经管类28123124650理工农医类57251252903其它专业2297971000有效合计2269961000缺失系统14合计2271000758的校园媒体学生负责人是身兼两职,内容采编与社务管理兼顾。但在团队职能分工的调查中,大部分校园媒体(701)存在内容生产与组织管理的分工。这说明大多数校园媒体尽管存在内容生产与经营管理上的区分,但对实现职能区分却未实现负责人区分的校园媒体而言,这种职能区分作用并不明显。这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校园媒体产品的质量、规范。您在校园媒体里从事的工作属性为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累积百分比29比内容采编24106106106社务管理31137137242两者兼顾1727587581000有效合计22710001000校园媒体负责人应具有较深的校园媒体资历,以确保组织凝聚力和团队业务能力,但从统计结果来看,整体状况不容乐观,485的校园媒体负责人参与校园媒体时间在34年,445的校园媒体负责人参与校园媒体时间为12年。与一般社团相比,校园媒体的运营、生产和管理复杂程度较高,要求负责人花费很大精力投入到校园媒体工作当中。374的校园媒体负责人将5180的精力用在校园媒体工作当中,863的校园媒体负责人将课余时间的2180的精力用在校园媒体工作当中。4负责人换届893的校园媒体换届时间集中于春秋两个学期,57的校园媒体选择在秋季学期换届。校园媒体的专业化需求高于其它校园组织,这对负责人的资历提出了更高要求,校园媒体负责人多为大三学生,考虑到负责人到大四能投入到校园媒体的精力减少,选择在秋季换届具有一定合理性,但招新也多集中在秋季学期,选择在春季招新更有利于组织管理稳定。如何权衡和处理这两者之间的矛盾直接关乎团队素质和管理稳定。换届方式458的校园媒体采取“推荐与选举相结合”的换届方式,187的校园媒体选择前任负责人推荐,采取内部民主选举的校园媒体仅占100。推荐可确保负责人能力的连续性,民主选举可确保组织的凝聚力,两者结合应该是最佳的模式,30从整体上看,校园媒体的换届模式存在较大程度的不合理。(五)、校园媒体的产品内容1内容设置校园媒体的内容质量是竞争力的核心因素,也是展示媒体特色的重要因素,调查显示,高校校园媒体的基本受众定位为大学生群体,因此在内容设置上倾向于对大学生校园生活的报道,校园生活是校园媒体的“主旋律”。95的校园媒体内容包括“校内重大新闻事件”,90的校园媒体内容包括“校园生活、服务性信息”,另有超过八成的校园媒体内容包括“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的校内文体活动”以及“校内人物”,此外,“学术成果介绍”成为将近六成校园媒体的内容之一。相比之下,校外新闻报道在校园媒体产品内容中所占比例均在七成以下。六31成左右校园媒体刊登“时事评论”、“重大社会新闻事件”,将近一半的校园媒体刊登“校外文艺娱乐活动、体育赛事”,只有三成的校园媒体刊登“校外人物”。产品内容类型计数列N校内重大新闻事件214951校园生活、服务性信息203902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的校内文体活动202898校内人物193858原创作品173769时事评论147653学术成果介绍131582重大社会新闻事件124551校外文艺娱乐活动、体育赛事119529校外人物76338各类考试服务信息58258应聘、招聘服务信息49218产品内容类型其它482132最受欢迎的内容本次调查对象是校园媒体的学生负责人,并未对校园媒体的受众进行调查。本部分分析仅代表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的“最受欢迎的内容”,是校园媒体负责人的个人观点、看法,不能代表受众的意见。尽管如此,校园媒体负责人对这一问题的回答依然能够间接的反映部分真实情况。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校内重大新闻事件始终是校园媒体最受读者欢迎的内容。357的校园媒体选择校内重大新闻事件是最受读者欢迎内容。599的校园32媒体选择校内重大新闻事件是受读者欢迎的前三类内容。此外,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涵盖教学、科研、管理、后勤以及学生学习、团体活动、个人成才成长等方面的校内报道同样受到读者欢迎。校园媒体内容的受欢迎度与校园媒体类型有一定关联,但关联较小。不管是融合型校园媒体,还是单一型校园媒体,“校内重大新闻事件”、“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的校内文体活动”、“校园生活、服务性信息”、“校内人物”都是最受欢迎的几类内容。但单一型校园媒体负责人认为其受众对于“原创作品”较为偏爱,444单一型校园媒体选择“原创作品”是最受读者欢迎的前三类内容。您所在的媒体的产品中受到读者欢迎的前三类内容是_NO1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校内重大新闻事件79348357357重大社会新闻事件73132389校园生活、服务性信息37163167557学生组织、社团等开展的校内文体活动24106109665时事评论135759724校外文艺娱乐活动、体育赛事62627751校内人物219395846原创作品30132136982各类考试服务信息145986应聘、招聘服务信息145991其它2991000有效合计2219741000缺失系统626合计22710003原创内容33“原创性”是校园媒体内容的重要特性。在针对校园媒体产品内容原创性的调查中,我们发现525的校园媒体原创内容占80以上;821的校园媒体原创内容占40以上;融合型校园媒体与单一型校园媒体在原创内容比例上的差异不大。“时事评论”和“校内、外人物通讯”是校园媒体最常见的两种原创体裁。原创内容比例在40以上的校园媒体中,时事评论所占比例达709、校内人物所占比例达919、校外人物所占比例达39。原创内容比例在40以下的校园媒体中,时事评论所占比例达425、校内人物所占比例达77、校外人物所占比例达125;4新闻内容调查发现,以新闻性内容为主的校园媒体比例不到40。724的校园媒体新闻性内容比例在40以上,358的校园媒体新闻性内容比例在60以上。127的34校园媒体新闻性内容比例在80以上。校园媒体(特别是校园纸媒)生产、发行周期长,时效性差,“新闻”变成了“旧闻”,所以传统新闻所占的比例正在逐渐减少。融合型校园媒体新闻性内容比例比单一型校园媒体高。80的融合型校园媒体新闻性内容比例达40以上,而达到此标准的单一型校园媒体只有702。融合型校园媒体可以利用其多种渠道,将资源优化配置,分别发展新闻短讯和深度报道,加强传播效果。而单一型校园媒体在此方面有所欠缺,这就要求单一型校园媒体要做到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新闻背后的新角度、新闻背后的人,使每篇新闻在传统的信息元素之外,给读者提供更丰满的背景、更多元的视角、更深刻的洞察。(六)、校园媒体的品牌活动351品牌活动数据显示,833的校园媒体有自己的品牌活动。1)品牌活动类型校园媒体的品牌活动分为传媒类、非传媒类以及综合类。传媒类包括记者节、传媒讲座等;非传媒类则指校园媒体承办的学校各类与传媒无关的活动。而综合类则包括传媒类与非传媒类活动。据调查,442的校园媒体品牌活动是综合类,比例最高。392的校园媒体品牌活动是传媒类,仅有163的校园媒体品牌活动是非传媒类。此外,从品牌活动内容上看,融合型校园媒体品牌活动中综合类比例更高。2)品牌活动数量调查显示,634的校园媒体有1个以上的品牌活动。其中,融合型校园媒体36拥有1个以上品牌活动的比例比单一型校园媒体高115。数据表明,由于自身属性的多样性,融合型校园媒体的品牌活动较单一型校园媒体更为丰富。俗话说,人多力量大。调查显示,校园媒体成员的数量越多,品牌活动的数量也就相应增加。从数据来看,仅有10的50人以下的校园媒体品牌活动数量在3个以上的,有26的100人以上校园媒体品牌活动数量在3个以上。您所在校园媒体拥有的(至少连续举办两届以上的)品牌活动数量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1个7533036636623个10144549385945个2088989566个以上940441000有效合计2059031000缺失系统2297合计22710003)品牌活动届数数据显示,282的校园媒体品牌活动在两届以内,717的校园媒体品牌活动举办超过两届以上。这说明大多数的品牌活动还是比较具有持久力的。此外,34融合型校园媒体举办过6届以上的品牌活动,比单一型校园媒体多107。不同类型的品牌活动,其举办的届数也不同。同样为举办2届以上的活动,综合类品牌活动所占比重为856,比传媒类和非传媒类品牌活动分别高出234和169。同时,品牌活动的数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举办届数。数据表明,拥有45个品牌活动的校园媒体中,有632举办届数在5届以上,比例最高。372校内外活动对比1)校外活动随着高校园媒体的迅速发展,各大校园媒体对外交流的愿望愈发迫切。调查显示,除参与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组织的活动外,较为普遍的校外活动有校外参观、学习和跨校交流、联谊。其中,621的校园媒体举办或参与“校外参观、学习”。665的校园媒体举办或参与“跨校交流、联谊”。数据表明,除“校外商业活动”外,融合型校园媒体参与、举办各项校外活动的比例均高于单一型校园媒体。校外活动类型计数列N所在媒体举办或参与的校外活动中国高校传媒联盟组织的活动15870538校园外参观、学习139621校园外新闻实践、采风126563跨校交流、联谊149665校园外公益活动70313校园外商业活动23103其他1254以上都没有1045总计2241000此外,52的校园媒体校外活动的频率达到“每周至少1次”,每年13次的校园媒体为488,比例最高。这说明由于时间、地域的限制,校园媒体校外活动的频率相对较低。同时,在每月至少参与1次校外活动的校园媒体中,融合型校园媒体所占比例比单一型校园媒体高98。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融合型校园媒体的综合水平。392)校内活动相较于校外活动,校内活动的开展则要容易得多。数据显示,736的校园媒体校内活动的频率为“每两三个月至少1次”。融合型校园媒体与单一型校园媒体在校内活动的频率上较为接近。校内活动主要包括校内交流、联谊,校内联欢晚会和校内公益活动。其中,有872的校园媒体举办、参加过“校内交流、联谊”,比重最高。校内活动类型计数列N校内交流、联谊191872联欢晚会158721校内公益活动124566所在媒体举办或参加的校内活动校内商业活动3817440其它1464以上都没有7323与社会媒体合作校园媒体的记者主要是学生,他们能力、经验都很有限。因此,寻求校外媒体的合作与帮助,是提高自身水平的有效途径。调查显示,65的校园媒体都有过与社会媒体合作的经历。合作方式主要包括邀请社会媒体培训、讲座,向社会媒体投稿,到社会媒体实习等。其中,“邀请社会媒体进行培训、讲座”的比重最高,其次依次为向社会媒体投稿、到社会媒体实习。获得社会媒体“设备支持”和“经费支持”的校园媒体,仅占106和69。这说明,校园媒体向社会媒体寻求合作,主要目的在于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谋求更多专业实践的经验。同时,与单一型校园媒体相比,融合型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各种类型的合作所占比例更高。校园电视台与社会媒体合作的比例为857,明显高于其他类型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合作类型计数列N培训、讲座103644供稿101631实习91569推荐就业31194经费支持1169设备支持17106联合采访58363所在校园媒体与社会媒体的合作其他11694推广方式41良好的推广方式有利于树立和完善校园媒体的品牌形象,加深在受众心中的印象,对校园媒体的自身推广起着重要作用。一般来讲,较为普遍的推广方式包括发放宣传品,网络推广,院系、班级推广和活动推广。数据显示,选择发放海报、传单等宣传品的比重最高,为799。接下来依次为网络推广,院系、班级推广和活动推广。然而就调查来看,融合型校园媒体更倾向于通过活动来推广,而单一型校园媒体则倾向于院系、班级推广。这说明,融合型校园媒体的推广方式较单一型校园媒体更成熟。不同类型的校园媒体,对推广方式的选择也不同。数据表明,校园电视台和校园广播更倾向于活动推广。其中校园电视台通过活动推广和院系、班级推广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81和714。而纸媒、网站与校园通讯社,则更倾向于海报、网络推广和院系、班级的推广方式。(七)、校园媒体的新媒体使用伴随互联网成长的当代大学生群体,无疑是BBS、博客、SNS、QQ等各类新媒体工具的忠实使用人群。校园媒体能够运用多种新媒体工具实现对内管理、交流,对外推广、传播等多种功能。下面将新媒体工具按照主要功能的不同分成“对外传播平台”和“即时交流工具”两大类。1对外传播平台1)传播平台我们认为,校园媒体使用网站(页)、SNS主页、博客和BBS这一类新媒体工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网络扩大媒体知名度、提升影响力、增加媒体产品的传播范围、加强与读者互动、交流等目的。42调查发现,771的校园媒体有自己的网站、网页;641的校园媒体有自己的SNS主页。486的校园媒体有自己的博客;189的校园媒体有自己独立的BBS,489的校园媒体有BBS板块;仅有61的校园媒体博客、网站和SNS主页三者都没有。可见,绝大数校园媒体都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对外传播平台。其中,网站、网页的拥有比例最多,但是拥有SNS主页的校园媒体比例增速明显,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校园媒体拥有博客和BBS的比例均接近50。融合型校园媒体在网站、SNS主页的拥有比例高于单一型校园媒体。SNS网站的出现不过4、5年间,但已经成为高校大学生进行网络社交活动的主流方式。基于人际交流的SNS网站能够向用户提供信息展示、人际交流、动态关注等多种服务,用户的互动性、信息的分享性和传播效率都很高,非常适宜于校园媒体对外传播、宣传。因此,越来越多校园媒体通过SNS主页的形式进行对外推广,有效的提升其在所在学校大学生群体内的影响力。432)更新频率调查发现,拥有网页、SNS主页或博客的校园媒体中,337的校园媒体每几天就更新一次,27的每天更新。607的校园媒体一周更新一次以上。融合型校园媒体的更新频率高于单一型校园媒体。此外,拥有独立BBS的校园媒体频繁发帖的比例更大。44整体而言,网站、SNS主页是校园媒体对外传播的主要平台,特别是SNS网站拥有的诸多传播优势,使得SNS主页可以更好的承担校园媒体对外传播的功能。2即时交流工具校园媒体成员间需要协同工作,共同生产内容,必然要求成员间有顺畅的交流。越是成员众多、结构复杂的组织,内部的沟通成本就越高。QQ群、飞信群和短信群发机成为校园媒体组织内部信息即时发布、实现有效交流的代表性工具。1)QQ群腾讯公司的即时通讯软件QQ,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使用人数最多的即时通讯工具,高校大学生几乎人手一个QQ号码,QQ已经成为大学生通行的网络交流方式。QQ中的QQ群功能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校园媒体成员间的群体在线交流。45调查发现,936的校园媒体有自己的QQ群,QQ群是校园媒体首选的在线交流工具。498的校园媒体有12个QQ群。502的校园媒体有2个以上的QQ群。QQ群的数量与校园媒体成员人数成正比。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