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附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1页
71,附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2页
71,附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3页
71,附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4页
71,附件特种设备管理制度_电力水利_工程科技_专业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目录1特种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511特种设备专职工程师岗位责任制5111岗位职责5112工作标准5113责任权限7114关键风险控制7115工作任务8116评价考核912特种设备其它管理岗位责任制92特种设备更新、大修管理制度9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114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定期检验制度1141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1142安全附件的检验12421安全阀的检验12422仪表的检验1243其它规定135特种设备巡回检查制度1351巡检分工1352巡检周期1353巡检要求1354巡回检查的一般范围14541机械部分14542电器部分15543安全防护装置及操作情况1555责任追究156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157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16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台账管理制度189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1891事故报告1892事故处置1993事故处理1994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管理20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2011锅炉安全管理制度24111岗位责任制241111工长岗位责任制241112锅炉工岗位责任制261113软水处理化验工岗位责任制281114车间其他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30112巡回检查制度30113交接班制度31114操作规程321141卧式快装蒸汽锅炉及辅助设备321142链条热水锅炉及辅助设备341143常压热水锅炉及辅助设备371144软水处理设备381145花岗岩湿式脱硫除尘器39115设备维修保养制度40116水(介)质管理制度411161蒸汽锅炉411162热水锅炉43117安全管理制度44118节能管理制度45119锅炉安全作业标准461191烘炉作业461192煮炉作业491193升火作业511194安全阀调试作业521195供汽作业531196正常运行作业531197排污作业581198停炉作业601199停炉保养作业6211910锅炉事故原因分析、预防措施及应急救援6311911锅炉水处理作业7412压力容器安全管理制度76121操作人员岗位责任制76122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76123其它7713桥式起重机安全管理制度77131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77132安全操作规程77133其它8214场内机动车安全管理制度82141作业人员岗位责任制82142安全操作规程821421叉车82143其它831特种设备管理岗位责任制11特种设备专职工程师岗位责任制111岗位职责(1)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落实总公司、铁路局、段有关部署、规定和要求。(2)负责组织起草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使用、检修等方面的办法、制度、标准、措施,制定设备管理工作职责,组织制定、完善设备各工种的岗位作业标准,并负责组织落实。(3)在科长领导下,具体负责全段特种设备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4)负责组织完成特种设备使用证办理、提报特种设备检验计划、特殊工种岗位培训、取证等工作(各地使用证、检验报告统一存放在属地设备维修车间)。(5)负责贯彻落实特种设备方面的法令、制度、办法、措施等,并对各车间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6)负责对“三新”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教育,组织特殊工种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工作。(7)完成领导和上级部门交办的其他各项事宜。112工作标准(1)按照铁路总公司机务设备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组织各车间贯彻落实全段特种设备管、用、修等方面的工作,确保特种设备管理部门作业环节有序衔接,作业场所整洁干净,基础资料完整齐全,技术管理科学规范。(2)组织修订完善全段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制度、措施,对特种设备使用证办理、特种设备检验计划提报、特殊工种岗位培训、取证等工作进行严格审核把关。(3)按照呼和浩特铁路局机务设备工作要求及检查办法实施细则(暂行)和呼和浩特铁路局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要求,组织各车间按时参加特种设备专项整治等活动,注重技术指导和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优质高效地保证各类各项活动顺利开展。(4)掌握全段特种设备数量、动态、技术状态及使用情况,组织建立健全全段特种设备台帐,确保各类设备台账齐全,达到设备帐、卡、物相符,即设备台帐、财务科的固资卡片与实物要相符。(5)对特种设备各类技术资料进行完善积累,确保各种台帐、报表和设备履历簿及时准确反映实际情况,在规定时间内及时准确填报。(6)定期组织全段的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确保发现的问题得到有效整改落实。(7)组织协调提报特种设备年度检验计划和特殊工种培训计划,确保年度全段特种设备工作安排如期完成,按时上报年度工作总结。113责任权限(1)有权对全段特种设备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对发生特种设备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及责任车间进行考核,有权对危及人身安全的各种行为进行制止。(2)有权对特种设备安全作业制度、措施落实好的车间、个人提出奖励建议。(3)有权对不符合质量标准或存在隐患的设备进行责罚或停运整顿,(4)有权对特种设备设施的重大修程及严重破损情况确定修程及修复方案。(5)有权对段定特种设备技术标准作出解释(6)有权对设备管理、使用、维修等方面的技术标准进行修订。(7)有权对各设备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检查考评,按管理权限实行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和考核奖惩。(8)有权对设备相关部门的违章违纪现象进行制止和处理。114关键风险控制(1)制定和完善特种设备管理、使用、检修等方面的办法、制度、标准、措施,结合生产实际严格开展规章制度的清理、补充和完善工作,严控遗漏条款和措施,避免规章制度存在不完善或不规范,影响安全生产和或作业效率。(2)对车间特种设备管理专职人员加强日常及定期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及责任心,从源头上防范。严控设备查定、大修、更新、规划、组固等工作环节,避免设备技术管理失控、失职或设备工作滞后、与现场脱节,影响设备使用效率。(3)严格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办法、制度、措施的落实,在特种设备使用证办理、提报特种设备检验计划、特殊工种岗位培训、取证等工作方面认真审核、把关,防止无证上岗作业或未按规定使用、操作特种设备进行作业。(4)对各车间特种设备管、用、修、养人员加强日常指导和定期培训教育,提高其业务素质及责任心,从源头上做好防范措施。防止特种设备管、用、修、养等不认真、不及时、不规范,造成的设备技术管理失控、失职,进而引发特种设备故障或事故。(5)切合实际的制定特种设备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将方案发至各相关部门。指导各车间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小分队,按规定配备必要的救援备品。防止应急救援事故发生时无应急预案(或现场处置方案)、预案和处置方案不切合实际等,从而影响救援质量或发生次生事故。(6)定期组织各车间特种设备管理人员、设备工程技术人员学习特种设备各项技术标准和专业标准,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对作业标准掌握不准而盲目指挥,及现场作业者误操作或违规操作设备而引发设备故障或事故。115工作任务(1)每月检查主要岗点、关键时段、跟班作业不少于8次,发现问题不少于4个(2个乙类问题,2个丙类问题),跟班作业要按周平均分配,要到主管、包保岗位关键、薄弱环节的岗点进行跟班作业。(2)每月现场跟班不少于8次。(3)每月28日前完成个人月度工作总结。(4)完成特种设备取证和定期检验工作。(5)完成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取证工作。116评价考核(1)按照呼和浩特铁路局经营绩效考核办法执行考评。(2)按照集宁机务段干部考核评价实施办法执行考评。12特种设备其它管理岗位责任制执行集宁机务段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的“岗位职责”部分。2特种设备更新、大修管理制度21特种设备更新、大修应选择具有相应特种设备制造和维修许可证资质的单位。22新购特种设备必须随机附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并在特种设备显著位置设置产品铭牌、安全警示标志及其说明。23由设备科组织,安全、计统科,设备维修、使用车间参加,配合局主管部门进行特种设备安装、大修的全过程检查、监督231施工合同、开工报告已办理。232设计文件、施工图纸满足开工需要。233施工调查工作已完成。234图纸会审,技术交底工作按规定执行,并有记录。235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已编制、审批。23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237测量正确,精度符合要求。238按照设计文件、技术标准、施工规范工艺要求组织施工,操作方法正确,质量符合设计、合同的要求。239安装维修记录填写及时、真实、准确、完整,签证齐全、符合要求。2310已签订施工安全协议,有关保证施工安全、质量的措施,已制定和落实;2311严格执行班组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记录齐全;24新设备验交,需提前5日,向局安监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科提出书面申请,由设备科组织,计统、安全科和设备维修、使用车间人员参加,配合局主管部门,按照国家、总公司、铁路局的相关规定和合同进行,无安全和质量问题后方可验收。25特种设备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科将特种设备随机的相关文件和工具收集齐全后,文件移交设备维修车间或呼和整备车间,工具移交使用车间。3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制度31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办理使用登记注册手续。32我段特种设备使用登记注册手续由设备科组织,维修车间配合完成。33办理使用登记时应按照特种设备的使用登记要求备齐以下资料、文件331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护说明、制造过程监督检测证明。332安装过程的安装告知书、安装质量证明书和安装监督检验报告。333特种设备使用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预防事故方案,管理和操作人员名单。334相关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其他文件资料。34办理使用登记后,应将登记机关退还的文件和颁发的使用登记证明文件交付设备维修车间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妥善保存。35设备维修车间要将使用登记证标志复印件置于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4特种设备和安全附件定期检验制度41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411设备科组织,维修、使用车间参加,负责特种设备定期检验计划的提报、实施、问题整改反馈等工作。412检测时,设备科协调使用、维修车间要做到按计划的时间停车检验,并向检验人员提供检验所需的条件,配合他们作好检验检测工作。413检测后,责任车间要按时限做好问题的整改,并将整改情况报设备科,设备科上报局特检所申请复检。414检验合格后,设备科负责申领检验报告和检验合格证,检验资料交由维修车间负责归档。42安全附件的检验421安全阀的检验(1)安全阀的检验由设备科组织,设备、呼和整备、二连车间具体负责实施。(2)由设备维修车间提报检验计划至设备科汇总上报。(3)按检验计划,设备维修车间送检安全阀。422仪表的检验(1)设备车间负责集宁、二连地区仪表的检验工作,呼和地区由呼和整备车间负责。(2)使用车间在仪表检验有效截止日期前30日送设备车间或呼和整备车间。(3)属于本单位有资质检验的仪表,由设备或呼和整备车间在接到仪表5日内检验完毕,通知使用车间领取。(4)需送检外单位的仪表,由设备或呼和整备车间协调送检。43其它规定431特种设备和附件的检验合格证应张贴在设备和附件的显著位置。432凡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和附件,不得继续使用。5特种设备巡回检查制度51巡检分工集宁地区特种设备巡检由设备车间负责,呼和地区由呼和整备车间负责,二连、赛汗地区由二连车间负责。52巡检周期由包保人或专人根据包修范围定期检查、对不良处所及时修理。巡检周期规定如下521A类特种设备每两星期巡检一次。522其它特种设备每月巡检一次。53巡检要求531巡检人必须认真按要求进行巡检,检查结果要逐台记录,并由使用人、检查人签认。532巡检时必须携带常用工具、量具或简易诊断仪器。533巡检人要与使用人密切配合,对使用人提出的不良状态必须认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修程大的问题要及时上报车间。534对巡检不认真、未发现问题或发现问题未及时处理而造成的故障扩大,将对责任部门及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并按规定予以考核。535设备巡检原则上不进行分解检查,若发现设备机械、电器及安全防护装置的不良部位已影响到整机性能的发挥或危急人身安全时,应停止使用并进行处理或修复。536各维修班组对设备巡检要合理分工,落实到人(要求有文字分工表),如实认真填写设备巡回检查记录簿的各项内容。537主管工程技术人员和主管车间主任调度每月至少参加一次主要设备巡检,并在巡检记录上签字,对主管设备的技术状态做到心中有数。538根据设备的实际使用率和技术状态,维修班组可增加巡检次数。54巡回检查的一般范围541机械部分(1)滑动面是否有拉伤、研伤,结合面间隙是否适当。(2)连接传动机构是否良好,声音是否正常。(3)冷却、润滑、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4)各部件温升情况。(5)各连接螺丝、基础螺丝是否松动。(6)变速操作机构是否可靠。(7)各运动部件是否良好。542电器部分(1)电机温升、音响是否正常。(2)电压、电流显示是否正常。(3)各种开关、接触器触点、制动装置是否良好。(4)配线、接地线是否牢固。(5)各种仪表是否正常。(6)保险丝、保险装置是否良好。其容量必须与电机容量一致,严禁以其它金属丝代替保险丝。543安全防护装置及操作情况(1)安全防护装置是否牢固可靠。(2)压力表、安全阀等计量仪表检验是否过期。(3)使用人是否按操作规程操作,自检自修和润滑执行的如何。55责任追究对不按时巡检,巡检不到位的,及因巡检不到位而发生设备责任故障的维修人员及相关管理人员按有关规定进行考核,并且同时对在巡检记录薄上签字不负责任的设备使用人进行考核。6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制度61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分段和车间两级进行611段级每月一次,由主管领导组织,设备、安全科、维修、使用车间参加。612车间排查每月两次次,结合设备巡检进行,并做好记录。62隐患排查范围621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作业人员持证、管理法规制度、作业人员按章操作等的执行情况和局特检所检验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622起重设备主要排查限位器、制动器、重量限制器、电铃等安全装置和承重部件等的质量状态。623锅炉、压力容器设备主要排查安全阀、水位计、高低水位报警装置等安全附件和排污阀、仪表等附件的质量状态以及水处理情况。624场内机动车设备主要排查刹车、转向装置、轮胎等的质量状态。63隐患的处置631段级查出的安全隐患要纳入段“安全管理风险系统”,由责任车间限期整改。632车间查出的安全隐患属于本车间责任范围的应立即整改,属于他车间解决的,通知责任车间解决,必要时通知安全科协调解决。633段没有能力解决的,由计统科协调局相关部门解决,安全科跟踪进展情况。634属于重大隐患的,由设备科组织,形成专题记录入档。7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71认真执行设备使用与维护相结合和设备谁使用谁维护的原则,坚持维护与检修并重,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实行设备包机制,确保在用设备每台完好。72操作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岗位练兵和学习技术,做到“三好、四会”。73要严格执行日常维护保养制度和定期保养制度。日常维护保养操作者每班照例进行保养,包括班前1015分钟的巡回检查;班中责任制,注意设备运转、液标液位、各种温度仪表、压力指示信号、保险装置是否正常;班后、月未、节日前的大清扫、擦洗。定期维护保养每月进行一次全面的设备检查保养。74正确使用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启动前认真准备,启动中反复检查,停车后妥善处理,运行中搞好调整,认真执行操作规程,不准超温、超压、超速、超负荷运行。75精心维护、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定时按巡回检查路线,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搞好设备清洁、润滑、紧固、调整和防腐,保持零件、附件及工具完整无缺。76掌握设备故障的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77设备检修人员对所包修的设备,应按时进行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配合操作人员搞好安全生产。78所有特种设备维护工作,必须有明确分工,并及时做好防冻、防凝、保温、保冷、防腐、堵漏等工作。8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台账管理制度81应当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内容包括81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812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证、定期检查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81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81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81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816高耗能特种设备的能效测试报告、能耗状况记录以及节能改造技术资料。82设备科要建立全段的特种设备台账,设备、呼和整备、二连要建立管辖范围的台账。83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与其它设备档案一并管理,同时执行设备资料管理制度。9特种设备安全事故报告、处置和应急预案管理制度91事故报告911事故发生后,事故当事人或发现人应立即逐级向上级报告912需上报铁路局的事故,段特种设备应急领导小组应立即将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经过情况、造成后果、原因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措施等情况,以电话、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上报913发生事故先兆、设备安全隐患和重大未遂事件时,事故发生部门应及时向段特种设备应急领导小组报告。92事故处置921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部门在进行事故报告的同时迅速启动本部门应急预案,立即撤离现场人员,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并负责对现场实施保护。922事故发生后导致人员伤亡时,应在撤离现场人员,实施应急管处置的同时,迅速组织对受伤人员的救护。923保护好事故现场,积极配合事故调查组调查、取证,为调查组提供一切便利。不得拒绝调查,不得拒绝提供有关情况和资料。若发现有上述违规现象,除对责任者视情节给予通报批评和考核外,责任者还必须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93事故处理931事故处理要坚持“四不放过”的原则。932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事故责任部门应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中提出的事故纠正与预防措施建议,编制详细的纠正与预防措施,经审批后,严格组织实施。933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由段依据事故调查报告中对事故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处理意见和建议,进行行政处分和经济处罚,触犯刑律构成犯罪的交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934对事故造成的伤亡人员工伤认定、劳动鉴定、工伤评残和工伤保险待遇处理,按照局有关规定进行处置。935事故调查处理结束后,安全科应负责将事故详情、原因及责任人处理结果等编印成事故通报,组织全体职工进行学习,从中吸取教训,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936事故处理结案后,安全科应负责将事故调查处理资料收集整理后实施归档管理。94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管理941我段特种设备应急预案修订起草工作由设备科负责,经段特种设备管理领导小组审定后实施。942设备科要定期复核特种设备管理机构、人员名单和联系电话,及时更新发布。943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演练由安全科负责组织。10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管理制度101设备科负责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取证、复审工作的组织和联系工作;教育科负责日常培训教育工作;安全科负责持证上岗工作的检查与监督,设备科要建立全段特种(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台账。102特种作业人员是指容易发生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的安全健康及设备、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特种作业的范围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特种作业目录的规定。本制度所称特种作业人员,是指直接从事特种作业的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以下简称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103特种设备作业,是指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作业。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及其相关管理人员统称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作业种类与项目执行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统一发布的特种设备目录。从事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经考核合格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104我段新从事特种作业和特种设备作业的人员,由本车间提出,设备科汇总、审查,主管段长审定后,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作业。105从事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1051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1)年满18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器质性心脏病、癫痫病、美尼尔氏症、眩晕症、癔病、震颤麻痹症、精神病、痴呆症以及其他疾病和生理缺陷。(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1052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基本条件(1)年龄在18周岁以上。(2)身体健康并满足申请从事的作业种类对身体的特殊要求。(3)有与申请作业种类相适应的文化程度。(4)具有相应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5)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其他要求。作业人员的具体条件应当按照相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执行。106设备科应按照路局安全培训电报所规定的时间和培训种类,组织应培人员参加培训。107参加培训前,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到当地二级乙等以上医疗机构以及同等资质的体检机构进行体检,或持有当年职工健康体检报告,体检合格的,经各单位审核,方可参加安全培训。108特种作业操作证每三年复审一次。特种作业人员在特种作业操作证有效期内,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经原考核发证机关同意,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复审时间可以延长至每六年一次。10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每四年复审一次。1010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申请复审或者延期复审前,持证人员应当参加复审培训。1011复审不合格、逾期未复审的,其特种作业操作证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予以注销。1012参加特种作业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填写特种作业人员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申请表;参加特种设备操作资格考试的人员,应填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考试申请表,参加特种设备操作资格复审的人员,应填写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复审申请表。1013特种作业操作证遗失的,由设备科组织向原考核发证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原考核发证机关审查同意后,予以补发。101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若岗位变动,需由车间提出,设备科审查,经主管段长审定后转岗。1015离开特种作业岗位6个月以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考试,经确认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1016特种作业人员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10161作业时随身携带证件,并自觉接受用人单位的安全管理和上级安全监督部门的监督检查。10162积极参加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10163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有关安全规章制度。10164拒绝违章指挥。10165发现事故隐患或者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管理人员和有关负责人报告。1017安全科负责持证上岗检查、监督工作,对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人员从事上岗作业的,责令用人车间限期改正,并纳入安全问题看板管理严格考核。1018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撤销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或特种作业操作证10181超过操作证有效期未延期复审的。10182健康体检不合格的。10183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负有责任的。10184拒绝、阻碍监督检查的。10185特种作业操作证记载虚假信息的。10186未按规定参加安全培训,或者考试(补考)不合格的。1019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印制、伪造、涂改、倒卖、出租或转借特种作业操作证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1020证书的用人车间统一保管,作业人员保管其复印件,在操作过程中与原件具有同等效力,不得丢失或损坏。11锅炉安全管理制度111岗位责任制1111工长岗位责任制(1)岗位职责在主任、主管副主任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班组的管理工作。负责组织完成本班组生产任务。负责组织实施车间工作要求,落实阶段性工作安排。负责协调解决生产组织、班组管理等各环节存在的问题。负责主持召开班组各种会议。负责及时与车间、相关班组反馈信息和沟通、协调。负责班组设备安全、质量,落实集宁机务段安全风险管控考评办法,强化安全风险控制。负责班组的业务培训工作。(2)工作标准组织、领导、指挥、监督、检查班组职工优质高效的完成各项任务,保证安全生产。工长在车间党、政直接领导下,全面负责本班组的工作,组织职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法规、命令,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监督本班组职工严格遵守劳动纪律、作业纪律,认真执行技术标准、作业标准和操作规程,保质保量的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任务。增强安全意识,严格执行设备巡检制度、自检自修范围,不断提高设备质量。认真做好生产现场控制和管理,做好本锅炉房的基础工作,实行文明生产。搞好民主管理,开展劳动竞赛、合理化建议和节能活动。做好班组的业务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关心职工生活,并组织好职工的生活互助,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断提高和增强班组的凝聚力。(3)责任权限对班组的安全生产、设备质量等工作负责。对涉及安全工作的突发性设备故障、事故抢修工作负责。对班组人员的调配、任用、奖惩有建议权。对班组生产作业岗位调整有建议权。对车间范围内捆绑奖金有增发和减免的建议权。(4)关键风险控制安全阀按规定试验。锅炉用水符合软水标准。按规定冲洗水表、排污。锅炉工按锅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高低水位报警系统工作正常。锅炉工持证上岗。(5)评价考核按照集宁机务段安全风险管控考评办法(试行)规定进行考核。按照本职责范围第2项规定内容进行考核。1112锅炉工岗位责任制(1)岗位职责根据生产、生活需要,负责供暖、供汽工作。负责锅炉及附属设备和所属管路的使用、维修、巡检、保养工作。负责锅炉及辅机设备安全、正常运行。完成当月的工作任务和车间下达的临时任务。(2)工作标准认真学习锅炉设备的技术性能,掌握锅炉技术状态,持证上岗,做到本职业务精通。严格执行锅炉操作规程,做好锅炉运行的安全运行工作。严格落实计划修、巡检制度和交接班制度,按质按量完成供暖、供汽任务。按规定检查安全阀、高低水位报警装置、各种仪表,按规定排污、冲洗水表,做到安全及其它附件作用良好。按照锅炉巡回检查制度做好巡检工作。发现锅炉有异常现象危及安全时,应采取紧急停炉等应急措施,并及时报告有关负责人。当锅炉发生重大事故时,应如实将锅炉运行及操作情况向事故调查组汇报,不得伪造现场,不得反映不真实的情况。认真参加各项业务学习和考核,努力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能够正确地应付和处理各种紧急、突发情况。做好锅炉房的清洁卫生和安全环保工作,保持文明生产。认真及时地填写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做到字迹端正、清晰、内容真实。根据冬季锅炉、辅机及管路的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停炉后的整修工作,达到锅炉技术状态良好、采暖期运行正常。(3)责任与权限有权对非工作身份进入锅炉房的人员,进行询问和制止。有权对锅炉以及相应的管路和供暖、供气管网改造提出建议。有权对锅炉及辅机设备的运行情况和维修方案提出建议。有权对锅炉相关管路和供暖、供气管网的维修、改造提出建议。(4)关键风险控制持证上岗。安全阀按规定试验。按规定冲洗水表、排污。按锅炉安全操作规程操作。高低水位报警系统工作正常。(5)评价考核按照集宁机务段安全风险管控考评办法执行考评。对本职责范围第2项规定内容进行考核。1113软水处理化验工岗位责任制(1)岗位职责负责锅炉软水处理及日常化验记录填写。负责水处理设备的维护、巡检、使用和保养工作。完成当月的软水制作计划和车间下达的临时任务。(2)工作标准锅炉水质软化标准严格执行工业锅炉水质GB/T15762008。按照软水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禁止违规操作,确保软水设备正常运行。每小时至少测定一次给水硬度及其PH值,及时切换失效的钠离子交换器,并进行再生处理。每小时至少测定一次炉水碱度、氯根及其PH值,指导司炉人员排污。保持软水箱水位不低于总水位高度的60。做好食盐的贮存管理,降低盐耗。做好化验仪器、水处理设备的维护保养和保管工作。做好软水化验记录,把软水设备运行情况和软水指标填写到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相应的栏内。(3)责任权限对锅炉水质软化标准负责。对软水设备质量、技术状态负责。有权制止他人使用软水设备。(4)关键风险控制持证上岗。软水质量达标。(5)评价考核根据集宁机务段安全风险管控考评办法(试行)规定内容进行考核。对本职责范围第2项规定内容进行考核。1114车间其他管理人员岗位责任制执行集宁机务段安全管理制度汇编的“岗位职责”部分。112巡回检查制度1121当班司炉人员接班后、启炉前、停炉后,必须按巡检范围和路线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按要求填入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簿中。1122锅炉启炉后,要进行一次动态巡检,当有异音、异响、异味时要及时停炉,确定原因并排除后,方可再次启炉。锅炉运行中每隔半小时巡检一次,及时发现锅炉运行中的问题,及时排除保证安全。1123巡回检查内容(1)水位、汽压、温度在规定范围内。三大安全附件、保护装置和仪表灵敏可靠,无泄漏现象。(2)受压部件可见部位无鼓包、泄露,炉内燃烧工况良好,无漏水漏汽声。(3)炉墙、炉拱无破损,炉门看火门完整牢靠。(4)管道、阀门无泄漏(包括内漏),阀门开关灵活。(5)炉排及转动机械无摩擦和异常响声,油位正常。(6)除尘器、软水设备等附属设备工作正常。(7)锅炉房照明良好,道路通畅。1124巡回检查路线三大安全附件炉排和减速机本体除渣机省煤器除尘器引风机鼓风机管道阀门分汽(水)缸给水泵水处理设备。1125遇有危及锅炉安全的重大问题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并做好必要的安全防护工作。113交接班制度1131交班者在交班前应对锅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做到五交与五不交。五交是一是锅炉燃烧、压力、水位和温度正常,二是锅炉安全附件、报警和保护装置,灵敏可靠,三是锅炉本体和附属设备无异常,四是锅炉运行记录资料、备件、工具、用具齐全,五是锅炉房清洁卫生,文明生产。五不交是一是不交给喝酒和有病的司炉人员,二是锅炉本体和附属设备出现异常现象时不交,三是在处理事故时不进行交接班,四是接班人员不到时,不交给无证司炉人员,五是锅炉压力、水位、温度和燃烧不正常时不交。1132接班人员应提前15分钟到锅炉房做好接班准备;在听取交班人的运行情况和存在问题的介绍后,全面检查锅炉运行状况。1133交接班时由双方共同逐点逐项检查,将要接班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认真记录在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中。交接班完成后发现的设备运行问题,原则上由接班者负责。1134交班时如遇故障、事故,应将故障、事故处理完毕后,再行交接班,接班人应协助处理事故。1135交接班时,如果接班人员没有按时到达现场,交班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1136交班者要传达上级有关锅炉运行方面的指令。114操作规程1141卧式快装蒸汽锅炉及辅助设备(1)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应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等,并遵守锅炉管理制度。(2)新装、移装、改造或大修后的锅炉以及长期停用的锅炉,由于砖墙和灰缝灰浆中含有较多的水份,因此在投用前必须进行烘炉,目的就是除去水分。(3)新装、移装改造或大修后的锅炉,为了运行前清除制造、安装、修理和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带入锅内的铁锈、油脂和污垢、水垢等,以防止蒸汽品质恶化,并避免受热面因结有很厚的水垢而影响传热至其过烧,必须进行煮炉,煮炉最好在烘炉的后期,即炉墙灰浆的含水率降到10或者红砖墙的温度达到50时,与烘炉同时进行。(4)升火前检查气、水管路各阀门、人、手孔、烟箱、是否泄漏。对安全附件、各种仪表、上煤机、除渣机、鼓、引风机进行检查,要做到安全、灵敏、可靠、仪表作用良好并做好润滑工作。(5)升火时,操作顺序为启动除渣机启动引风机启动鼓风机启动炉排,要做到缓慢升温、升压,避免受热不均匀。达到一定炉温时,检查人、手孔是否紧固、密封。(6)送气前,先小开阀门进行预热,管路温热后方可供气,供气后检查回水管路是否回水。(7)当压力上升到00490098MPA时应排放水位表中的汽水,检查水位表是否正常。(8)锅炉运行中炉膛内正常的燃烧工况应是火床平整,火焰密而均匀呈亮黄色,没有穿冷风的火口,燃烬段整齐一致,从烟囱冒出的烟呈淡灰色,合理调整鼓、引风量,使炉膛负压保持2030PA,在正常燃烧处于额定压力条件下,排烟温度为160。同时应保持稳定的工作压力,压力表指针不得超过定压线。(9)要合理调整风门,风门在一般情况下首尾风门开度较小,第二、三、四调风门全开,第四调风门开度较大。(10)水位表的水位应保持在安全范围内,不得缺水、满水运行。(11)水位表每班至少冲洗一次,确保水位清晰可见。(12)在软水工指导下,每班至少排污一次。(13)安全阀每周手动开启试验一次,每月自动开启试验一次。(14)锅炉运行中,遇有紧急情况,需立即停炉时,应严格执行“锅炉安全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紧急停炉。(15)锅炉暂停运行时的步骤关闭鼓风机关闭引风机关闭炉排关闭除渣机。(16)锅炉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准擅离岗位。(17)锅炉房应保持整洁卫生,不准堆放杂物。室内应照明良好。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18)工作结束后,必须认真检查清扫锅炉及附属设备,做好日常保养。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并认真填写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簿。(19)烘炉、煮炉、排污、水表冲洗、紧急停炉等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要求执行本制度“149锅炉安全作业标准”相关条款。1142链条热水锅炉及辅助设备(1)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应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等,并遵守锅炉管理制度。(2)新装、移装、改造或大修后的锅炉以及长期停用的锅炉,由于砖墙和灰缝灰浆中含有较多的水份,因此在投用前必须进行烘炉,目的就是除去水分。(3)新装、移装改造或大修后的锅炉,为了运行前清除制造、安装、修理和运行过程中,产生或带入锅内的铁锈、油脂和污垢、水垢等,以防止蒸汽品质恶化,并避免受热面因结有很厚的水垢而影响传热至其坏,必须进行煮炉,煮炉最好在烘炉的后期,即炉墙灰浆的含水率降到10或者红砖墙的温度达到50时,与烘炉同时进行。(4)升火前检查气、水管路各阀门、人、手孔、烟箱、是否泄漏。对安全附件、各种仪表、上煤机、除渣机、鼓、引风机进行检查,要做到安全、灵敏、可靠、仪表作用良好并做好润滑工作。(5)升火时,操作顺序为启动除渣机启动引风机启动鼓风机启动炉排,要做到缓慢升温、升压避免受热不均匀。达到一定炉温时,检查人、手孔是否紧固、密封。(6)锅炉运行时,应先开循环水泵,待供热系统循环水循环后才能提高炉温。升温不宜太快,避免受热不均匀。(7)锅炉运行时要注意观察水温、水压参数,保持水压、水温的稳定。(8)锅炉运行中或刚压火时,循环水泵严禁停止运行。(9)运行中,要经常检查膨胀水箱的信号管或溢水管出水状态。注意锅炉的耗水量,及时补水。(10)锅炉运行时应注意锅炉各处有无特殊的声音,并做好润滑工作,保证各机械运转正常。(11)在软水工指导下,每班至少排污一次。锅炉在高负荷运行时,不许进行排污。当炉水温度降到60以下时,方可进行排污。(12)锅炉运行中炉膛内正常的燃烧工况应是火床平整,火焰密而均匀呈亮黄色,没有穿冷风的火口,燃烬段整齐一致,从烟囱冒出的烟呈淡灰色,合理调整鼓、引风量,使炉膛负压保持2030PA,在正常燃烧处于额定压力条件下,排烟温度为160。同时应保持稳定的工作压力,压力表指针不得超过定压线。(13)安全阀每周手动开启试验一次,每月自动开启试验一次。(14)要合理调整风门,风门在一般情况下首尾风门开度较小,第二、三、四调风门全开,第四调风门开度较大。(15)锅炉运行中,遇有紧急情况,需立即停炉时,应严格执行“锅炉安全作业标准”规定的方法、步骤进行紧急停炉。(16)锅炉暂停运行时的步骤关闭鼓风机关闭引风机关闭炉排关闭除渣机。(17)锅炉运行期间,操作人员不准擅离岗位。(18)锅炉房应保持整洁卫生,不准堆放杂物。室内应照明良好。非工作人员不得入内。(19)工作结束后,必须认真检查清扫锅炉及附属设备,做好日常保养。按规定做好交接班,并认真填写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簿。(20)烘炉、煮炉、排污、紧急停炉等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要求执行本制度“149锅炉安全作业标准”相关条款。1143常压热水锅炉及辅助设备(1)锅炉在点火前应全面检查锅炉本体(包括附件、阀门、压力表、安全阀、循环泵、膨胀水箱)。进水前关闭排污阀开启放气阀然后缓慢进水,当锅内水从放气阀或溢水管排出时关闭给水阀,使锅内的空气排出。(2)锅炉投入运行时应先开动循环水泵,待供热系统循环水循环后,才能提高炉温,炉温上升时打开集气罐和暖气片上的排风阀,排出空气保证水循环良好。(3)升火的温度不宜太快,避免各部因受热不均产生过大的热应力而影响锅炉和暖气系统寿命。(4)锅炉运行时要注意观察水温和水压参数、保持水压和水温的稳定,发现温度计温度超过许可温度或压力表压力突然上升和下降时,要及时停炉,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保证锅炉安全运行。(5)要将燃煤中的杂物捡出,不准大开锅炉房门或开敞炉门焚火,不关闸门埋火,每班要将炉膛内的焦渣清出,要经常检查膨胀水箱的信号管和溢水管出水状况,防止冻结,注意耗水量及时补充。(6)要经常检查循环水泵的转速电机温度变化、润滑情况,各部有无异声,发现异常应停炉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运行。(7)锅炉在运行中或刚压火时,严禁循环水泵停止运行,如果突然发生停泵应及时采取措施,减弱炉膛温度、防止压力和温度急剧上升或缺水汽化导致爆炸事故。(8)锅炉应定期排污,不准高负荷运行时排污,锅炉房卫生要保持清洁,工具放置有序、灯光明亮,每班做好锅炉运行及交接班记录。1144软水处理设备(1)操作人员经考试合格取得操作证,方可进行操作,操作者应熟悉本机的性能、结构等,并要遵守锅炉安全管理制度。(2)检查电源接线、电器装置、给水泵、盐泵或水射器、计量仪表等是否正常。(3)检测各水池水位及池中是否有硬质杂物落进,检查各阀门的启闭状态是否正确。(4)缓慢开启软水器下部的进水阀,开启上部的软水出阀,将经过澄清、过滤等预处理的低碱度原水,自下而上以一定的流速和压力泵入离子交换器。流速和压力根据树脂层高度和原水硬度而定。一般在交换过程中,以树脂低部水垫层保持在100MM左右为宜。经软化的水流入软化水箱待用。(5)在交换过程中,要经常测定软水硬度,当出水硬度超过004毫克当量/升时,即应停止交换,进行再生。(6)再生时,关闭进水阀和软水出口阀,待树脂降落稳定后,缓慢开启再生液阀和软水器底部排水阀,使再生液按一定的流速和用量自上而下流经树脂层后排出。(7)再生完毕后,缓慢开启软水器底部清洗水阀门,开启上部的排水阀门,采用逆流形式用软水清洗树脂如原水硬度不大,也可以用原水清洗,直至清洗出水口水硬度和氯根含量达到合格时,关闭排水阀门和清洗水进口阀门停止清洗,投入正常交换运行。(8)软水器工作压力不得超过025MPA。(9)当向软水器内进再生液或开始进水时,均应开启排气阀门,排除软水器内空气。(10)无论交换,再生或清洗,向软水器内充水时,要缓慢开启阀门,以防因冲击压力过大导致交换剂乱层的现象发生。(11)停用后的软水器再用时,一般要先进行再生、清洗过程。(12)停止运行时,软水器内水位应高于树脂层表面50MM100MM,以防树脂风干。(13)工作后检查、清扫设备,做好日常保养工作,并将各阀门关闭,断开电源开关,达到整齐、清洁、安全,在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簿相关栏内做好记录。1145花岗岩湿式脱硫除尘器(1)开启引风机前,应先查看除尘器外表是否有裂缝、沉淀池是否缺水、除灰机质量是否完好,应把水位加到溢流线。(2)先开引风机,引风机至少开启510分钟,将除尘器和锅炉烟道内的烟气排净,然后再开鼓风机。(3)保持锅炉微负压运行,开启锅炉引风机后池内水位下降10厘米左右,确保水位在正常运行中补水管加水量与除尘器本体蒸发量等量,换水周期810天。(4)锅炉运行时一般无烟或有白烟。如出现黑烟,应检查池中的水位是否偏低。如锅炉正压,应加大引风或关小鼓风,或者降低池内水位,经调整后,如锅炉仍出现正压,应把除尘器进口打开,查看是否有堵塞,若堵塞,请将临时水管插入观察孔冲洗,把除尘器进口出口都冲干净,确保正常运转。(5)经常检查引风机三角带松紧度,发现带松及时调整,以免带松风量不足,造成设备干烧。(6)在开启引风机前应先开启除灰机,除尘器停运30分钟后,再关闭除灰机,保证积灰池内积灰清除干净。(7)运行中除尘器的补水量按锅炉排烟温度的高低进行调整。(8)除尘器循环水的PH值应控制在810,每班最少测定一次,加碱量以水的PH值达标为准。(9)应定期清除除尘器进口内墙和除尘室内墙的积灰。(10)每班应将除尘器运行情况记录到固定锅炉交接班记录簿相关栏内内。115设备维修保养制度1151特种设备维修,一般每三个月小修一次,每年中修一次,六年申报局大修一次。1152小修时,应清除锅内水垢、水渣,检查辅机各部分紧固情况,更换损坏的皮带或消除漏油现象。1153中修在每年停炉时实施,结合局特检所定期检验提出的问题,维修车间要认真制定维修计划,对本体和辅机做较彻底的维修,原则是维修后的质量至少能维持到次年中修。1154定期清理除尘器及风道系统道内积灰,防止因积灰堵塞灰道而降低引风量,导致锅炉正压燃烧,炉火从炉门喷出。1155通过维修,保证锅炉及辅助设备运行正常,无跑、冒、滴、漏现象,负荷试验、工作状态必须达到标准,各按钮、操作手柄动作灵活,作用良好。1156安全阀每周手动排汽一次,每月自动排汽一次,每年校验一次。每周冲洗压力表存水弯管一次。压力、温度等仪表每半年校验一次。水位表每班冲洗一次。水位报警器接班时试叫一次。1157停炉后为了防止内部锈蚀,要进行保养,一般采取干法或湿法保养,具体操作步骤见锅炉安全作业标准。116水(介)质管理制度1161蒸汽锅炉(1)蒸汽锅炉水(介)质标准执行GB15762008相关条款蒸汽锅炉水质标准摘自GB/T15762008额定蒸汽压力/MPAP1010P16项项目补给水类型软化水除盐水软化水除盐水浊度/FTU50205020硬度/(MMOL/L)0030003000300030PH值(25)7090809570908095溶解氧A/(MG/L)0100100100050油/(MG/L)20202020全铁/(MG/L)030030030030给给水电导率(25)/(S/CM)5510211102无过热器6026010060240100全碱度B/(MMOL/L)有过热器140100无过热器40180604016060酚酞碱度/(MMOL/L)有过热器10060PH值(25)100120100120100120100120无过热器40103401033510335103溶解固形物/(MG/L)有过热器3010330103磷酸根C/(MG/L)100300100300亚硫酸根D/(MG/L)100300100300锅锅水相对碱度E020020020020注1对于供汽轮机用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