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论文精品]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_第1页
[硕士论文精品]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_第2页
[硕士论文精品]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_第3页
[硕士论文精品]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_第4页
[硕士论文精品]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硕士论文精品]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摘要LULLLIIIILLILLLLLIIL1725963最近几年来,货币政策透明度已成为学术界和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各国中央银行逐步转变以往神秘的政策风格,货币政策越来越透明化。中央银行透明度己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理论和实践研究表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同时也能降低反通货膨胀的成本。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因此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相关研究,对我国的政策操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上作出了很多的努力,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也在不断提高。但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因此,本文将对如何提高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完善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体系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一直存在着透明与模糊之争,上世纪80年代之前各国中央银行普遍遵循“模糊政策来获得意外的政策效果。但之后关于货币政策的“规则与相机抉择”之争使得各国在货币政策的实施制度中引入货币政策规则,从而货币政策透明度也不断增强。本文主要研究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第二章首先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和分类及通货膨胀的一些相关理论进行了介绍,为下面的研究提供了知识基础。本文第三章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从理论上可以说明,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同时能降低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其作用机制是首先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建立起中央银行的可信性,并提高了中央银行的声誉;进而,透明度下的声誉效应能对中央银行的随意性政策行为进行约束,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倾向,并降低了反通货膨胀成本。本文第四章引用CHORTARCAS,STASAVAGE,STERNE等人的模型,作为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能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的实证分析的例证。其中数据为FJRMS的调查中公布的各中央银行的数据,本文引用的指数分析法对FJRMS的指标进行重新排列形成格特曼量表,建立了预测的透明度指数和政策决策的透明度指数进行检验。检验结果表明,较高的透明度往往会产生较低的通货膨胀;政策预测的透明度较高的国家,其反通货膨胀成本往往也较低。最后,本文提出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和启示。近年来的经济数据表明,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保持经济稳定。目前我国在提高货币透明度方面有了较大的进步,但还存在很多问题及缺陷。本文在对我国摘要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秉透明度体系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以期今后透明度方面的改善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关键词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反通货膨胀成本ABSTRACTABSTRACTINRECENTYEARS,MONETARYTRANSPARENCYHASBEENAHEATEDTOPICBOTHINACADEMICCIRCLEANDINPUBLICDISCUSSIONCENTRALBANKSINARANGEOFCOUNTRIESHAVECHANGEDTHEIRMYSTERIOUSSTYLEANDMAKE也EIRMONETARYPOLICYMOREANDMORETRANSPARENTTODAY,CENTRALBANKSTRANSPARENCYHASBEENONEOFTHEMAINFEATURESOFMONETARYPOLICYTHEORETICALRESEARCHANDEMPIRICALSTUDYBOTHINDICATETLL巩IMPROVINGMONETARYTRANSPARENCYCALLREDUCENOTONLYTHEINFLATIONBUTALSOTHECOSTOFDISINFLATIONTHETARGETOFMONETARYPOLICYINOURCOUNTRYISTOMAINTAINASTABLECURRENCYASWELLASTOENHANCETHEECONOMICGROWTHSORESEARCH011THERELATIONSHIPOFMONETARYTRANSPARENCYANDINFLATIONHASGREATSIGNIFICANCEFOR0111“COUNTRYSMONETARYOPERATIONLATELY,THECENTRALBANKOFCHINAHASMADELOTSOFEFFORTSONIMPROVINGMONETARYTRANSPARENCY,ASARESULT,MONETARYTRANSPARENCYHASBEENLARGELYIMPROVEDHOWEVER,COMPAREDTOINTERNATIONALSTANDARDS,WESTILLHAVESOMEPROBLEMSANDDRAWBACKSWEWILLPROPOSESOMEADVICEANDSUGGESTIONSONHOWTOIMPROVEMONETARYTRANSPARENCYIN0111“COUNTRYASTOENHANCEOURMONETARYTRANSPARENCYSYSTEMWEHOPETHISWOULDHELPTOBETTERREALIZEOURGOALOFMONETARYPOLICYTHEREHASBEENFIERCEARGUMENTABOUTMONETARYPOLICYTRANSPARENCYORBLURREDFORALONGTIMEBEFORETHE80S,VARIOUSCOUNTRIESCENTRALBANKSGENERALLYFOLLOWEDTHEPOLICYFUZZYTOGAINTHEACCIDENTPOLICYEFFECTBUTAFTERTHERULEANDTHECAHERACHOICE”STRUGGLE,THEMONETARYPOLICYRULEGRADUALLYENTEREDINTHEVARIOUSCOUNTRIESMONETARYPOLICYIMPLEMENTIONSYSTEMSIMULTANEOUSLY,MONETARYPOLICYTRANSPARENCYWASOBVIOUSLYENHANCEDOURPAPERMAINLYFOCUSEDONDISCUSSIONABOUTTHERELATIONSHIPOFMONETARYTRANSPARENCYANDINFLATIONSOCHAPTER2OFTHISPAPERFIRSTINTRODUCEDTHECONCEPTANDCATEGORIESOFMONETARYTRANSPARENCYASWELLASSOMEKNOWLEDGEANDTHEORIESOFILLFLATIONAFTERWARDSWEGOAHEADTOTHETHEORETICALDISCUSSIONOILTHETHERELATIONSHIPOFMONETARYTRANSPARENCYANDINFLATIONINTHEORY,WECANILLUSTRATETHAT,RAISINGMONETARYTRANSPARENCYCALLREDUCEBOTHINFLATIONANDTHECOSTOFDISINFLATIONHEREISHOWITWORKSFIRST,BYRAISINGMONETARYTRANSPARENCY,CENTRALBANKSCANESTABLISHTHEIRCREDIBILITYANDENHANCE也EIRREPUTATION;THENTHEMONETARYTRANSPARENCYCANRESTRAINIIIINFLATIONINCLINEOFCENTRALBANKSBYTHEREPUTATIONEFFECTS,THUSREDUCINGTHEINFLATIONANDTHECOSTOFDISINFLATION。CHAPTER4OFTHISPAPERWEUSEDTHEMODALOFCHORTAREAS,STASAVAGEANDSTEMETOCONDUCTEMPIRICALSTUDYONTHETHERELATIONSHIPOFMONETARYTRANSPARENCYANDINFLATIONINOURPAPER,WCCHOSEDATAOFCENTRALBANKSPUBLISHEDINFJRMSBYORDERINGFJRMSINDICATORSINTOGUTTMANSCALE,WEESTABLISHTRANSPARENCYINDEXOFFORECASTANDPOLICYDECISIONTOCONDUCTTHEESTIMATETHERESULTSSHOWTHAT,HIGHERTRANSPARENCYUSUALLYRESULTSINLOWERINFLATION,ANDTHATCOUNTRIESWITHHIGHERTRANSPARENCYINFORECASTOFTENHAVE10WERCOSTOFDISINFLATIONH也ELASTCHAPTEROFTHISPAPER,WEFOCUSEDONTHESTUDYOFTHESIGNIFICANCEOFMORTETARYTRANSPARENCYFOROURCOUNTRYSMONETARYPOLICYOPERATIONTHEECONOMICDATATSSHOWTHATASWCIMPROVEOURTRANSPARENCY,WEWILLHAVELOWINFLATIONANDNLORESTABLEECONOMYINRECENTYEARS,OURCOUNTRYHASMADEGREATPROGRESSINTRANSPARENCY;HOWEVER,THEREARESTILLSOMEPROBLEMSANDDRAWBACKSWEANALYZEDTHESTATUSOFOURCOUNTRYSMONETARYTRANSPARENCY,ANDPROPOSEDSOMEADVICEANDSUGGESTIONS0NHOWTOESTABLISHMONETARYTRANSPARENCYSYSTEMSUITABLETOOURCOUNTRYWEBELIEVEENHANCEMENTONMONETARYTRANSPARENCYWILLHELPBETTERREALIZETHEGOALOFMONETARYPOLICYINOURCOUNTRYKEYWORDSMONETARYTRANSPARENCY,INFLATION,DISINFLATIONCOSTIV目录目录摘要IABSTRACTIII第1章导论111本选题的意义和目的212货币政策透明度产生的背景213文献综述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6131国外研究现状I6132国内研究现状714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结构安排9141本文的创新之处9142本文的结构安排9第2章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的相关介绍1021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和分类10211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10212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方法1122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及相关理论13221通货膨胀的定义和分类13222通货膨胀的度量14223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15第3章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论证2031目前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胀关系的总体结论2032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说明22321提高透明度降低通胀水平的基本模型分析22322关于提高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胀的理论分析2533最优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28331保守型中央银行应增强透明度以降低通胀水平28332透明度的提高应该视各国具体情况而设定29V第4章透明度和通货膨胀关系的实证检验41数据的选取42指数的建立预测的透明度指数和决策的透明度指数43检验结果431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检验结果432检验的拓展透明度和牺牲率关系的检验结果第5章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实践和建议51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实践与成效52中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现状53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政策建议参考文献后记VIOO2336OO237O333333444445第1章导论11本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1章导论最近几年来,货币政策透明度己经成为学术界和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各国中央银行逐步转变以往神秘的政策风格,货币政策越来越透明化。1998年,FRY,MAHADEVA,STERNE2000对94家中央银行的调查,进一步实证了中央银行透明度己成为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之一,调查显示有74的中央银行视透明度为其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关键要素。透明度的受重视程度,仅次于独立性和低通货膨胀预期的维持这两个要素分别为83、82。尤其是在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国家,其中央银行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已成为通胀目标制国家能否顺利有效推进其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各国中央银行具体做法虽然存在差异,透明度程度也有所不同,但其货币政策总的趋势都是朝透明化的方向发展,我国中央银行最近几年来也在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化上作出很多努力,例如使货币政策目标和工具比较明确,建立了人民银行网站供公众随时查询中央银行的最新动态,并且每季度出台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度越来越强,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格林斯潘2001在FED会议上指出,历史记录表明,美联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效地促进了市场机制,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建立中央银行的可信度、提高其声誉,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水平和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在著名的KPBG框架中,通胀倾向的产生,是因为税收或劳动市场的不完全导致了自然率就业水平低于政策制定者所定的目标水平,政策制定者试图利用意外性通胀刺激就业。在上世纪90年代前,政策制定者普遍相信通胀与经济活动水平之间存在着稳定的交替关系,随着交替关系并不存在的思想逐渐扩散、渗入,他们认识到,想要尽力将产出维持在高于自然率水平以上,其结果是徒劳无益的,公众会预期到这种行为,并相应调整名义工资或其它合约,最终,经济达到的均衡状态时,通胀倾向为正,而产出依然停留在自然率水平上,政策制定者不得不接受自然率产出水平。社会最优政策要求在货币稳定与实际稳定上开展平衡操作。中央银行决定着通胀与产出波动的交替关系,虽然不影响它们的平均水平,但关系到,是通货膨胀还是产出承担冲击的最初影响。透明度可以促使中央银行执行社会最优政策一方面,透明哏YDLAND与LHESCOT1977栅BARRO与GORD1983的工作框架。在KYDLAND与PRESCOT1997对动态不一致分析之前,相机抉择优于单L规则的看法十分流行,但BARRO和GORDON1983证明,在相机抉择中,产出没有系统性提高,而社会却承受了较高的通货膨胀。这一结论改变了关于政策应该按照规则行事与还是按相机抉择行事的长期争论1第1章导论度使它在稳定化操作上拥有的是“受约束的相机权“,因此可以缓解相机问题,防止它跌入时间不一致性陷阱,从而降低了通货膨胀倾向;另一方面,在透明度下,中央银行关心自身声誉,这种激励机制,使它的行为更符合社会最优政策的要求。事实上,货币政策在短期具有重大的实际效应,如果中央银行过于注重通货膨胀稳定,会将现在的产出降到不能容忍的水平,还通过通胀冲击引发过高的产出波动。透明度可以增强中央银行稳定实体经济的责任,使它在追求通货膨胀目标的过程中,不至于忽略短期实际经济的稳定,从而使中央银行在降低通货膨胀水平的同时,减少了反通货膨胀的成本。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对我国的政策操作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将有利于我国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在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上作出了很多的努力,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还明显不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首先,显然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尚未建立起完整的体系;其次,我国对外公布金融数据的完整性和完备性还不够,及时性也有待提高;第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会议信息发布也不够充分,并且在每次季度会议滞后发布的信息都是比较原则性的信息,货币政策委员会没有发挥象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一样的引导公众预期的作用;第四,我国中央银行没有公布预期,而预期的公布对于公众判断中央银行行为以及市场的反应是非常重要的。以上几个方面大大限制了中央银行的透明度,也限制了透明度在我国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的作用发挥。随着宏观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研究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也越来越坚固,本文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归纳总结,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框架,并对如何提高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正处在摸索阶段,对外国已有成熟经验的借鉴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国有自身特殊的国情,所以我国应该在深刻研究外国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加快金融改革的步伐,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透明度,从而更好地实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12货币政策透明度产生的背景历史上长期以来各国的中央银行在实行经济政策时都保持神秘性,其根源可以追溯到最后贷款人机制圆。该机制的职责之一就是维持公众对银行体系的信心,O对于中央银行制定货币政策来说,时间不一致的货币政策是指一种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在每一个政策事情的时候确定新的最优货币政策。O为防止单个银行的流动性危机甚至系统性危机转化,从而维护整个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中央银行的最后贷款人U且,LENDEROFLASTR脚RT职能是对付系统风险的重要制度。2第1章导论所以需要保护陷入困境的银行的私人信息。货币政策缺乏透明度,具体有以下几个原因1中央银行官僚的寻租行为。寻租活动使中央银行官僚在维护其特权和垄断地位的同时规避了责任。例如,官僚们考虑到自身的前程,或者是政治前途,或者是市场前途,并为此开展寻租活动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时,不透明才是最有效的,因此中央银行往往躲避众目睽睽的强光,在幕后运作;2有些货币政策观念认为货币政策不透明才最有效,即货币政策具有有限的透明度,甚至完全没有透明度最好,这样,中央银行就可以秘密采取适当的、但可能在政治上不受欢迎的政策措施;3此外,还有一种信念认为,如果中央银行不让市场参与者知道自身的意图,就能增强某些政策措施的效果,尤其是外汇市场的干预操作。决策者担心,如果短期目标太明确,会难以改变,从而妨碍市场、经济演化所必需的政策调整。20世纪初,凯恩斯主义“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理论认为,政策实施应和经济状况反向操作,经济过热,则紧缩货币,通过缩减信贷规模和提高利率水平,抑制过热的需求;反之,经济萧条,通货紧缩,则用扩张性货币政策,以刺激需求。“相机抉择“的经济政策有效的前提是,政府必须出奇意外地采取某种政策来影响经济生活,造成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利用意外的通货膨胀来获得产出增加,即政府需要总是比公众高明,中央银行对于货币政策应该降低透明度,才能获得想要的政策效果。因此在过去相当长的时期里,各国中央银行一直都保持其神秘性,一般不明确宣布货币政策的目标,也不向公众详细说明所采取政策的原因与目的等等。以美国为例,其中央银行美联储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它甚至捍卫过隐秘性,认为信息披露会助长金融市场的波动,让某些投机者获益,使货币政策的实施遭到干扰。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认为,以他几十年的从业经验来看,最有效的政策往往是新闻媒体没有预料到的政策GREENSPAN,2001。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预期作为经济结果的重要决定因素为宏观经济研究所重视。以卢卡斯LUCAS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如果货币当局的意图能够清楚且可靠地传导到公众那里,那么货币政策就不会对实际产出和就业等真实经济变量产生影响,只会影响价格水平,这就是政策无效性定理。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经济主体与政策制定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公众利用可获得的信息形成具有动态反馈的预期。当公众得知政府采取扩张性政策时,会主动采取防御性措施;但当央行致力于消除通货膨胀时,公众如果事先已经知道相关的政策信息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则有助于经济目标的实现。因此理性预期学派主张把一般物价水平作为唯一的政策目标,并认为只有政府按固定的政策规则操作时,经济政策才会有可信度。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使一般物价水平趋于稳定,同时3第1章导论就业和产出也不会减少。弗里德曼1968和菲尔普斯PHELPS,1967,1968把自然失业率理论建立在增加了预期因素的菲利普斯曲线之上。随后基德兰德和普雷斯科特1977提出的“动态非一致TIMEINCONSISTENCY概念为预期的形成增加了一个新视角。“动态非一致性”,是指政策当局在T时刻按最优化原则制定一项TN时执行的政策,但这项政策在TRL时却不是最优的。该理论引入了通胀偏差概念,证明了最优政策的非时间一致性,即尽管实现低水平的平均通货膨胀率可能是最优的,但这样的政策却不是一致的,如果社会公众预期了一个较低的通货膨胀率,那么中央银行就将面对较高通货膨胀率的激励。由于确信中央银行会屈服于这种激励,故公众就能对较高的通货膨胀率作出准确的预期。巴罗和戈登BARROGORDON,1983将这一概念引入货币政策的研究,他们认为,动态非一致性导致初始的政策承诺是不可信的。假定实际低通胀是一个最优选择,当公众形成了较低的通货膨胀预期时,中央银行将会面对某种现实的通胀激励通过制造意外的高通胀以获得产出的额外收益进行相机抉择;但如果社会公众的预期是理性的,他们确信政策制定者会屈从于这种激励,这样博弈的一开始就会有较高的通胀预期。最终博弈的结果是货币当局的政策造成了高通货膨胀,却并没有得到任何产出上的好处。自从提出货币政策动态不一致性问题后,许多学者提出了约束中央银行进行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降低动态不一致性导致的通货膨胀偏差的各种办法,其中一种方法就是实行最优通货膨胀目标制。其相关研究包括人们对中央银行在决策时所面临的约束及激励INCENTIVES;对减少通胀偏差,中央银行应怎样提高自己的声誉、社会如何对中央银行施加某些契约CONTRACT约束等。这些研究进而提出了如何提高货币政策的可信性、透明度和独立性等问题。随着政策透明度问题的提出,不同学派的经济学家纷纷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研究,从理论上论证了透明度在经济上的合理性1公共选择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在政治家的动机、政府干预、财政政策、民主制度等方面得出了一系列不同于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结论。这一理论认为,政府、政府官员也是一个利益主体,也具有“经济人“的角色,他们在进行决策时,按照自身利益最大化原则行使公共职能,不是为公众福利最大化。为了制约政治机构的权力,任何公共政策都要公开,接受国家立法机构、舆论、传媒的监督,而这种监督能否有效进行取决于透明度。MCCANULN1995认为提高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制度安排明确了中央银行和政府双方的责任,公众可以更清楚地观察中央银行和政府的行为并进行钱小安认为,通货膨胀目标制是中央银行直接以通货膨胀为目标,并对外公开通货膨胀目标,以此规划货币政策操作的货币政策制度。4第1章导论监督,这就对政府在失业率较高时实行扩张性政策的倾向起到了约束作用,使中央银行能更有效的实现稳定物价的目标。BLINDER1998认为,公众对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更多的了解有助于提高市场效率,其原因有二一是市场对中央银行如何进行货币政策决策的理解,会减少市场上的投机行为;二是公众对中央银行决策规则的了解,可以有助于减小市场中的不确定性,从而有利于公众预测未来金融资产价格的变动。HOWELLS和MARISCAL2002也在研究中指出,增强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不但可以使货币政策更加有效,而且能够保证以很小的成本实现中央银行的政策目标。2信息经济学派信息经济学派认为,信息是不完全和不对称的。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使得在市场上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了交易的顺利进行,降低了市场运行效率。在现实生活中,中央银行和公众所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作为货币政策制定者的中央银行比公众更具有信息优势,这种非对称信息给公众带来了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影响到政策的可信度与有效性。为降低公众面临的不确定性,中央银行必须及时披露政策信息,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从而克服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当今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公众可获取与货币政策相关的信息增多,这无疑有利于提高其政策预期的准确性。上述各种理论学派都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政策透明度的问题,论证了透明度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这对中央银行放弃过去所崇尚的隐蔽性货币政策、不断增强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起了重要作用。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们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态度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一方面是因为经济学家们进一步理解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作用,另一方面是因为公众要求政府行政与一般性公共政策更加公开。20世纪80年代早期,一些国家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来降低当时的高通货膨胀,在痛苦的反通货膨胀过程中,中央银行需要对政策措施作出公开解释,因此透明度便应运而生了。而货币政策透明度兴起,主要是由于以下三大事件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中央银行失去了货币标准和价格稳定器,从而需要透明度来满足经济名义锚的需要,以减少不确定性、减轻经济波动;220世纪7080年代初的“大通货膨胀”THEGREATINFLATION。“大通货膨胀”使人们发现,货币政策在长期对产出和就业不起作用,只会影响价格。于是各国纷纷实施通胀目标制,在这样的体制下,不仅政策目标清晰、单一明了,中央银行也定期发布通货膨胀预测报告等等,加大了货币政策透明的力度;3上世纪90年5第1章导论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结束后,实施通货膨胀目标的国家的数目不断增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也成为普遍现象。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央银行不仅十分明确地宣布其货币政策目标,还会发表它们关于货币政策传递机制及运行方式的看法,同时公布它们对有关经济活动和通货膨胀的看法,并发布政策利率的调整情况等。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减少私人部门的不确定性,并使中央银行在稳定经济、减少产出波动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随着人们深刻认识到它在经济上的合理性,货币政策透明度已成为了货币政策框架的一个重要部分。13文献综述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国内外研究现状131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随着各国政府及中央银行对透明度认识的提高,以及对透明度研究的深化,国外很多学者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外一些研究都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即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降低通货膨胀。如FAUST和SVENSSON2001,GERRATS2001A和JCNSELL2000均建立了一个分时段模型检验得出,由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使得中央银行的声誉对其行为的敏感度增加,因此降低了通货膨胀。CHORTAREASETA12002A,2002B对FAUST和SVENSSON2001的结论作出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很多高通胀国家,提高政策预测方面的透明度能大大降低通货膨胀率,他们认为这是因为透明度强化了中央银行降低通胀的承诺。一些国外学者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研究时,提出了与货币政策透明度相关的中央银行的可信性及独立性等问题并对此作了深入研究。BARRO1983,1986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能使公众相信政府降低通货膨胀的决心,从而加速了中央银行可信性的建立并且能使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与政府的货币政策意图更趋于一致;同时,BARRO指出,私人部门无法判断中央银行是否遵守其降低通货膨胀的承诺,这一问题成为实现通货膨胀目标的主要障碍。DOMBUSCH1991进一步指出,当货币政策不确定性以及随机的冲击导致中央。1990年新西兰政府率先采用了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甚至一些新兴市场国家或转型国家如以色列、秘鲁、韩国、巴西、波兰等都相继将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的制度框架,并且取得了成功。雪穆良平、程均丽,货币政策透明度制度兴起的背景分析,金融研究,2004年5期6第1章导论银行偏离其之前宣布的货币政策路径时,这一问题会更加严重由于政策不确定性通常会影响反通胀努力的持续性,因此在反通胀的努力过程中,货币政策透明度能提高可信性的作用显得更为重要。KING1996认为,对于现代银行来说,货币政策的制定与执行可以看成是事前的通货膨胀目标与事后对冲击作出的反应这两者的组合,只有中央银行保证货币政策决策和执行过程的前后一致,才不会产生通货膨胀偏差。COOKICRMAN2000建立了一个模型,假设存在可信的中央银行和不可信的中央银行,同时假设通货膨胀的控制误差很大,因此不可信的中央银行能够隐瞒政府的政策。COOKICRMAN2000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信的决策者倾向于提高政策披露程度,而机会主义的决策者则倾向于降低政策的披露程度,这说明货币政策的透明度和央行的可信性是密不可分的。SVCNSSON1999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是一种隐含的承诺机制,可以降低中央银行随意制定货币政策的倾向。当然也会有例外,如GCRRATS2001A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央银行缺乏独立性的情况下,政府就会干预,从而阻止了中央银行对政府政策意图的公布。一些学者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反通货膨胀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DERAERTZISANDHALLETT2002利用EIJFFINGERANDGERAATS2002编制的货币政策透明指数,建立简单模型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胀、产出的关系进行了回归分析。他们发现,平均通胀率、平均产出水平对透明度指数进行回归得到的系数在统计上不显著,但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方差通胀波动幅度的负相关关系比较明显;而货币政策透明度与产出的波动幅度则呈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即提高透明度会增加以产出来衡量的反通货膨胀成本。然而,大多数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研究的文献都指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降低反通货膨胀的成本。例如,COOKIERLNAN和MELTZERT986的研究证实,当中央银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并对货币总量进行更精确的控制时,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就会降低。FAUST和SVCNSSON2001在COOKICRMAN和MELTZER的模型基础上建立了模型进行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证明,如果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透明的,那么反通货膨胀的成本将会降低,即当公众的通货膨胀预期对中央银行的任何一个政策改变作出回应并迅速发生改变时,以产出和失业率的损失来衡量的反通胀成本将会降低。这种现象大多是在中央银行公布通胀预期的情况下产生的,并且是由于公众能够直接观察到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图。另外,CHORTTAREAS和STASAVAGE和STENE2002建立计量模型,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能否降低中央银行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对21个OECD国家进行计量检验的结果显示,货币政策透明度越高,通过政策抑制通货膨胀的成本就会越低。7第1章导论13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相对较少。国内学者大都是在借鉴西方学者观点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定性研究。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研究,大多数学者只是在研究通货膨胀目标制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文献中,对货币政策透明度在降低通货膨胀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运用实证检验方法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研究的文献还相对较少。谢平、程均丽2005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和分类,他们从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出发,立足于货币政策沟通,将透明度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牛筱颖2005则通过对西方文献的梳理,认为透明度是指那些与公众预期和决策有关的信息的公开程度以及央行行为接受公众监督的程度。彭芸2007则借鉴西方学者观点,认为透明度是指货币政策的公开程度,特别是央行对决策过程和决策结果的公布及对决策理由的解释程度,并把透明度分为三类目标透明度、知识透明度和操作透明度。有一些国内学者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理论分析。如程均丽、刘枭2005从货币政策的时间不一致性的角度研究政策的可信性问题,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益发挥对时间不一致性的双重约束机制作用,即通过声誉效应,既可以防止中央银行的通货膨胀倾向,又可以克服它在反时间不一致性中的过度保守倾向。刁节文2008将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目标制相结合进行研究,他认为,中央银行可以采用具有较高透明度的货币政策来说服公众使公众形成合理预期,推动货币政策的有效实施,从而减少了通货膨胀率的波动。贾德奎2009对政策操作透明度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研究,认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能提高政策的可信性和有效性,并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率在实证研究方面,一些学者借鉴了国外的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如徐筱雯、高艳2006建立了一个引入预期成本的模型来分析信息成本对货币政策博弈的影响,得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可以降低通货膨胀率的结论,并且认为越“保守“的中央银行可能会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率;因此,其研究认为,为了减少由动态不一致所导致的通货膨胀偏差,中央银行越保守,就该越透明。刁节文、贾德奎2007采用我国同业拆借的利率数据,建立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动态衡量指数进行检验,其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透明度还较为模糊,因此我国需要建立更简单透明及更有效率的政策调控框架,以降低货币政策的操作成本、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唐敏、黄仕华2008利用对我国近年来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随着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我国的平均通货膨胀率急剧下降,波动幅度也明显减小,这表明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提高有利于降8第1章导论低我国经济的波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14本文的创新之处和结构安排141本文的创新之处本文对目前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文献研究进行了整理分析,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创新1关于货币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研究在国内的货币政策研究领域中尚属前沿。目前国内大多数文献只是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作了定性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理论论证也不是很充分,因此本文对目前国内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进行了补充。本文针对了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改善首先从理论上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充分的论证,具体分析了货币政策透明度降低通货膨胀水平及反通货膨胀成本的作用机制;其次本文建立了模型进行实证检验,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与理论分析相一致的检验结果,明确地说明了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2本文实证检验的结果对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体制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利用实证检验的结果,在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基础上,对提高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透明度体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从而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我国的货币政策目标。142本文的结构安排本文接下来的结构安排如下本文第二章详细介绍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和度量,以及通货膨胀的定义、分类及度量的相关知识,并介绍了通货膨胀的相关理论,为接下来的讨论作铺垫。本文第三章在上一章的基础上,对透明度与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及透明度与反通货膨胀成本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得出结论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并减少了反通货膨胀的成本。本文第四章引用了国外的实证检验的指数分析方法,作为第三章的理论分析的实证例证。本文第五章利用第四章实证分析的结果,得出了对我国的借鉴之处。在分析我国货币政策透明度体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方法和措施。9第2章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的相关介绍第2章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的相关介绍上一章提到过,目前关于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关系的研究,大多数研究结果描述两者的关系是负相关的,即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降低通货膨胀,同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也能减少降低通货膨胀的成本。本章将对此作一些具体分析。本章第一节先介绍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础理论,接着第二节介绍通货膨胀相关理论,这样为第三节具体分析两者的关系提供所需的理论基础。本章第三节则在第一、二节的基础上对货币政策透明度与通货膨胀的关系作出详细分析。21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和分类211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定义正确认识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含义和概念是我们进行研究的首要条件,目前对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的定义有一定的差别,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同时也是针对各自研究的需要,给予货币政策透明度不同的内涵。针对本文研究的需要,我们主要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对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进行区分。1货币政策透明度狭义概念在西方大多数学者的研究中,信息对称或者说信息的确定都有隐含在他们对货币政策透明的定义中。GERAATS2002从信息角度分析了货币政策的透明度,他认为,“透明度一种有益的定义是指存在着信息对称,因此,缺乏透明度,或者说模糊就指信息不对称。这意味着模糊产生不确定性“。国外理论研究者还从中央银行偏好、所使用的经济模型、对经济冲击的了解情况、决策过程以及政策决策的执行等方面的信息公开状况对货币政策透明度概念进行定义,FAUST,SVENSSON2001,MAYES1999等构造的的透明度模型都假定存在着中央银行目标或中央银行的私人信息,在模型中,有些使用货币控制误差信息不对称,有些使用中央银行预期到并纳入政策工具的经济冲击信息不对称。CHORTAREAS,STASAVAGE,STERNE2002贝1聚焦于中央银行公布预测报告的细节,他们认为,“预测报告细节“这一变量是透明度理论模型和相关的政策讨论共同关心的内容,而且,公布预测报告也散布了中央银行在经济模型、随机冲击与偏好等方面的信息。因此,无论透明度的具体定义如何,都意味着货币政策某种信息不对称的存在。2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广义定义广义的透明度,代表性的观点是WINKLER2002提出的,他认为,货币政策透明度其实是关于货币政策的非对称信息在政策制定者与其他经济主体之间的披露程度;央行披露较多的信息并不意味着公众就能较好地理解其政策意图,10第2章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的相关介绍透明度是指有效的沟通,而不仅仅是指宣布政策目标和操作方面的要求。他指出,透明的含义应包括公开、清晰、诚实和共同理解。这涉及两个层面的问题一方面是中央银行对政策相关信息的披露程度;另一方面是公众对政策信息的理解程度。这是因为中央银行与公众之间面临两种不同性质的不确定性一种不确定性直接源于中央银行的私人信息,如中央银行的目标、它所拥有的经济状态数据等;另种由中央银行私人信息以外的因素引起的,如中央银行与公众在信息理解上的不确定性、经济观点不同所引起的不确定性、经济模型上的不确定性;经济主体的策略性行为、反应和预期形成方面的不确定性等。从后一种不确定性来看,为了真正增加透明度,交流或披露信息的方法变得非常重要,只有适当的透明度手段才能为公众预期提供清晰的指引,或者说,才可避免中央银行的声明本身不成为另外的不确定性或经济波动的根源。因此,只有中央银行及时、准确地向公众披露了政策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且这些政策信息为公众所真正理解,货币政策透明度才能有利于中央银行实现其政策意图。而没有被公众所理解甚至被公众误解的政策信息及信息披露行为会降低,而不是提高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所以说,信息的充分至少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中央银行信息的透明完全,即私人部门能够充分掌握中央银行所拥有的信息,二是保证中央银行信息公布的准确、及时和有效,与私人部门保持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而后者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目前众多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透明度提高上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因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公布的货币与金融政策透明度良好做法准则中将货币政策透明度定义为在通俗易懂、容易获取并及时的基础上,让公众了解有关政策目标及其法律、制度和经济框架,政策决定过程和原理,以及与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的数据、信息和机构的职责范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9年公布的准则列出增加货币政策透明度的主要方面包括1明确中央银行的作用、责任和目标;2公开中央银行制定和报告货币政策决策的过程3公众获得货币和金融政策有关信息的难易程度;4中央银行的责任心和诚信保证。EIJFFMGOR和GERRATS2002则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了更为具体的定义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为中央银行对将来经济运行的重要变量进行预测的公布情况。212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度量方法目前比较常用的衡量货币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指标主要有以下三种1统计描述法这种方法依据各国中央银行所遵循的和公众进行交流的策略来度量其货币政策透明度。他大体上包括中央银行应该和不应该做的行为标准。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BLINDER,GOODHART,HILDEBRAND等人做出的。他们对联邦储备银行、欧洲中央银行、英格兰银行和新西兰储备银行的透明度做出了详细的讨论。这种方法存在第2章货币政策透明度、通货膨胀的相关介绍的主要问题是,他没有给出其所规定的中央银行应该做和不应该做的行为规则的来源和根据是什么。2透明度指标法他通过对中央银行发送一系列的问卷调查来调查中央银行和公众进行信息流的程度,包括他们遵循由IMF制定出来的货币和金融透明度标准的执行程度。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FRY,JULIUS,MAHADEVA,ROGERANDSTERNE2000通过对94家中央银行的调查,构建了一个“政策解释”指标,包括三个主要方面1政策决定的解释。2预测和前瞻分析的解释。3对己经公布的评估和研究的解释。这个指标抓住了很多透明度事件,但是没有强调政策决策过程中的透明度。另外,他们的指标由中央银行对调查的反映组成。SUNDARARAJANCTA12003认为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很有可能调查者会误读了从中央银行收回的调查信息,也有可能中央银行为了获得较高的分数故意做一些错误的反应。EIJRFINGER、GERAATS2004在其基础上创立了EGZ指标衡量法,即通过一个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的框架来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透明度实施的程度,并涉及到经济政策制定的每一个方面。GERAAT2000将透明度分成五个方面政治透明度、经济透明度、决策程序透明度、政策透明度以及操作透明度。然后分别对这每个方面对透明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打分。在以上五个项目中的每一项最高分都是3分,其中每一项又从三个方面分别进行考察,每个方面的满分是1分。EIJFFINGER和GERRATS的透明度分类及指标体系见表21。表21中央银行透明度的EG指标行政方面经济方面程序方面政策方面操作方面政策方面经济运行数据明确的策略及时公告误差控制情况数量方面政策模型决策过程记录政策解释政策传导障碍机构安排中央银行的预测投票记录政策倾向政策效果评价3市场信息反馈以及时间序列动态研究法这些指标基于市场参与者对中央银行的行为和信息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执行作出的反应基础上得出来的。在有效市场理论中,价格会随着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