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设计设计设计)论文论文论文论文(设计设计设计设计)题目题目题目题目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思考以XXX市农民工为例学院法学院专业社会工作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08年5月31日目录目录目录目录摘要ABSTRACT前言1一一一一、问题提出的背景2(一)概念的界定以及调查对象与方法2(二)论文思路与逻辑结构3二、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现状及其影响4(一)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现状4(二)农民工就业不平等产生的负面的影响6三、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原因分析10(一)农民工维权意识与能力较弱10(二)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10(三)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导致农民工平等就业问题的机制障碍11(四)城乡二元化结构所产生的弊端是造成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根源12四、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对策与建议15(一)农民工应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15(二)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15(三)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管理与服务体系16(四)改变户籍制度,完善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17结语18参考文献19致谢20附录121附录2文献综述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民从农村来到城市,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劳动,成为了城市里的农民工,但是,其就业状况较为不平等。以XXX市农民工为例,与当地下岗职工的就业状况相比较,探讨以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不平等现状及其危害为切入点,通过分析,指出农民工技能素质及维权能力较差、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职能缺位以及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劳动力市场下,劳动力市场不完善与政府针对农民工就业的政策限制等原因促成了这一状况的存在与延续。并以此为基础,从个人、政府和社会三大层面加以改善,不断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关键词农民工,促进,平等就业ABSTRACTWITHTHEQUICKLYOFCHINASURBANIZATIONPROCESS,ALARGENUMBEROFFARMERSCOMETOTHECITYFROMTHECOUNTRYSIDE,ENGAGEDINVARIOUSWORK,HASBECOMETHEPEASANTWORKERINTHECITY,BUTTHEIREMPLOYMENTSTATEISCOMPARATIVELYUNEQUALTAKINGPEASANTWORKERINGUIYANGASANEXAMPLE,THATCOMPAREWITHTHELAIDOFFWORKER,WHOLIVESINTHELOCALCITY,ANDPROBEINTOITASTHEBREAKTHROUGHPOINTWITHPEASANTWORKERSINEQUALITYCURRENTSITUATIONANDITSDANGERINEMPLOYMENTOFCITY,THROUGHANALYZING,POINTOUTTHEREASONWHYDOESPEASANTWORKEROBTAINEMPLOYMENTUNEQUALLY,WHICHINCLUDINGPEASANTWORKERSSKILLQUALITYABILITYANDSAFEGUARDTHERIGHTSRELATIVELYBAD,LAWSANDREGULATIONSIMPERFECT,GOVERNMENTFUNCTIONIMPERFECTIONANDWITHTHEHOUSEHOLDREGISTERBASEDONTHEDUALLABORMARKET,THATTHELABOURMARKETISIMPERFECTANDTHEEMPLOYMENTPOLICYISLIMITEDCOMBINETOTAKETHISASTHEFOUNDATION,FROMPERSONAL,THEGOVERNMENTANDSOCIETYTHREEGREATESTLEVELSTAKEINTOTHEIMPROVEMENT,PROMOTINGTHEEQUALEMPLOYMENTOFTHEFARMERWORKCONTINUOUSLYKEYWORDSPEASANTWORKERS,PROMOTION,EQUALEMPLOYMENT前言伴随着工业化而产生的城镇化进程在改变着世界落后面貌和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城市文明生活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农民工就业问题就是其中之一。作为数量占相对多数的农民工群体在向城市平稳迁移的过程中,产生了农民工就业机会不均等、就业问题不公平等社会性问题。这有悖于科学发展观以及建设和谐社会的价值导向。若农民工就业环境得不到改善,就业权利得不到保障,将会构成社会稳定与社会秩序的潜在隐患。导致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原因有很多,那么其中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什么,怎么才能消除这种障碍性因素,本文就是针对这些问题的回应。关注农民工就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需要,且在现代社会农民工就业问题的复杂性和社会性决定了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如何有效地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使农民工群体能够平稳向城市迁移自然成为其中关键。关于农民工就业这个命题,学界已经有很多极为重要的研究成果,其中不仅包括对农民工就业的特征论述,还有关于农民工的流向、规模、结构、心理及行为方式等,以及对农民工就业在城镇化过程中及中国社会变迁过程中的意义的论述,还包括如何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保障农民工权利的路径寻求等。本文以XXX市农民工为例,在问卷调查和实际访谈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学等理论对农民工的就业不平等问题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农民工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点启示。本文在实证的基础上归纳了农民工就业不平等存在现状,通过调查数据发现农民工在就业中确实有多方面的不平等,并对农民工就业不平等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有关导致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根源,使后面的建议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农民工个人、政府于社会等三大层面提出了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具体方案。农民工的就业问题对于我国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及城市化的继续开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农民工就业不平等地位的改善任重而道远,但相信通过不停的努力,我国城乡自由而和谐的就业局面指日可待。一、问题提出的背景近几年,随着各地企业的精简改革,大批下岗职工被“释放”出来,为了生存,他们在一个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上与农民工相遇,竞争就业。许多城市为了保证本市下岗职工的就业机会对农民工采取“限制歧视性”政策。在现代社会中,农民工吃苦耐闹的艰辛工作和奋斗精神,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为城市繁荣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现阶段农民工在城市求职和劳动过程中,在挣的微薄的工资收入的同时,遭遇了以前其他社会群体迄今为止未曾普遍经历过的问题和困难,整个沦为城市的边缘群体和弱势群体。本文以XXX市农民工为例,在有关调查资料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平等就业的状况及其实际影响进行深入分析。(一)概念的界定以及调查对象与方法1概念的界定本文所指农民工是指离开原居住地(即农村户口所在地),涌入目前所在城市务工的,没有该城市户籍的,以非农业方式谋生的农民。下岗职工是指具有城市户口,离开本人的生产和工作岗位,但是,其具有政府政策倾斜和知识等优越性。本文界定的几个概念的地域范畴为XXX省XXX市。2调查对象与方法(1)调查对象本文以XXX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主要探讨其就业不平等状况,包括劳动时间、获取报酬、就业保障、劳动技能培训、政府政策等等。为了了解XXX市进城农民工就业领域中不平等问题的现状,本次调查对象为XXX市的农民工(主要针对属于“非正规就业”1的农民工,即正规部门的“临时工”),并与当地下刚职工作比较。选择与下岗职工比较是因为,下岗职工和农民工同属弱势群体所包括的范围,虽然在户籍制度下两者在就业市场中是隔绝的状态,但现实中这两个群体在就业领域呈现出矛盾竞争的状态。从大量的数据资料中显示出下岗职工的文化素质较低,有的甚至不比农民工高,另外,进城就业中的农民工多数年轻力壮,年龄集中在2535岁之间,而下岗职工则大部分已40岁以上,且他们中多是技能较低,又不愿干那种较脏、较累、较苦的工作,其就业进岗能力可能还没有农民工强,但是,下岗职工却1由于户籍制度等因素的限制,贵阳市的农民工大部分属于“非正规就业”。所谓“非正规就业”就是没有取得正式的就业身份、地位不很稳定的职业,传统上叫“临时工”,与正式职工在收入、福利上有明显差别。主要是指就业者个人的一种状态。在同一劳动力市场下其就业问题比农民工更显优势,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城市户口。客观上说,下岗职工不仅没有农民工的政策限制,而且通常情况下可以得到政府的诸如下岗津贴之类的帮助。另外城镇生活多年形成的人际关系也有助于下岗职工取得就业信息,得到来自政府和金融机构的创业基金支持。因此农民工在就业市场中弱势突显。(2)调查方法以个案访谈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实地调查为主,辅之以文献查阅法。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7份,完成有效问卷84份,回收率达到966,对农民工和下岗职工访谈近50人。由于调查范围的局限性,问卷数太少,问卷失去了统计学上的意义,但统计数据仍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在调查过程中,本人对调查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与访谈,个案案例具有代表性。(二)论文思路与逻辑结构1论文思路本文以XXX市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状况为切入点,对其进行梳理与汇总,结合本人的调查结果指出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个人与社会的危害,并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对XXX市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现状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同时,在借鉴我国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等措施的基础上对解决我国就业不平等问题提出相应建议。2逻辑结构(见表12)问题的提出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现状及其影响农民工就业不平等原因分析对策建议个人层面政府层面社会工层面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的思考二、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现状及其影响(一)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现状1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强度大,报酬少,健康易受侵害(1)“农民工”从事的劳动强度大、时间长农民工在劳动时间上较城镇下岗职工而言,他们基本上都是没有劳动保障的“工作狂”。据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农民工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8小时,773的农民工存在超时工作即每天9小时以上,其中,每天工作时间在11小时至12小时的占333,每天工作时间在13小时以上的则占到154见表21。表21XXX市农民工每天劳动时间调查结果劳动时间/小时人数/人百分比7小时以下4487小时8小时151799小时10小时2428611小时12小时2833313小时以上13154总计841000由上表得出,农民工在城市就业的劳动时间普遍比较长,劳动强度也比较高,超长的劳动时间是违反我国劳动法的,但是,这在农民工群体中却成为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2)同工不同酬现象突出,克扣、拖欠工资严重长期以来,中国城市中的劳动力的工资或收入一直是有劳动人事部门的各种文件、政策决定的。农民工进城后,被视为体制外的“三不管”群体,没有任何规定的文件指示应给农民工什么样的工资水平。有些雇主甚至尽可能地压低他们本身就已很少的工资。而政府部门却大力呼吁全社会促进下岗职工就业,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招用下岗职工。调查发现,农民工的平均月工资主要集中在300600元之间。其报酬水平却低于同行业具有城市户口的下岗职工。(见图21)月收入比较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300元以下301400元401500元501600元601700元701800元801元以上月收入比例农民工月收入下岗职工月收入图21农民工与下岗职工月收入比较当然,最严重的问题还是农民工工资的克扣、拖欠问题。其中,最为普遍的集中在建筑施工企业,从调查显示,约有80的人有过被克扣、拖欠工资的经历。(3)健康权和生命权受到侵害由于没有技能,绝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那些技术含量低,脏、累、重、苦、险和城市人很少问津的工作。农民工高强度工作易造成工伤事故和职业病,身体健康无法保障,甚至威胁着自身有限的生命。个案一肖某,男,35岁,XXX安顺市六盘水县某村村民。在XXX市陕西路从事建筑工一职已有4年之久。肖某这样描述他的工作,“干我们这行的必须是身强力壮的才能干,不然一点也吃不消。因为我们这些从外地农村来的,基本上都是干又重又累的活,比如像在好几楼高的地方被吊着砌砖或者是从一楼挑着一担灰浆爬上很高的楼层。”“我们来的这几个都没有买,包工头没有给我们说过,再说了我们也没有多少钱,每月的工资基本上都要寄回家的。(是否有买工伤保险)”个案二贺某,女,37岁;李某,女,35岁,她们俩同是XXX毕节市大方县某村村民。在XXX市新华路某间既阴暗又潮湿的不到30平米的小屋里从事纺织棉絮的工作。在与她交谈时,她满脸都是粉尘,整个人面黄肌瘦。由于在家就只有一分地,种地还不够一家人吃饭,只能出来做事,“出来了,还能赚点现钱,在家还不是要买米吃饭。”因为没有任何技能,又没多大体力,只能从事这种稍轻点的活。在问到从事这种工作易得职业病时,她们苦笑着说,“那没办法,一切顺其自然,我们不做,也不能干点别的,先将就做了。”“什么买保险没有(笑)。我们这个工作哪有啥子保险,只要老板多给点工钱就行了”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农民工的基本权益不受保障,同时也反映了农民工的思想观念落后,自我保护意识较低。2农民工就业受到政府政策、工作单位以及下岗职工的歧视与排斥现象较为突出(1)政府政策歧视,就业机会受侵害虽然XXX市政府在贯彻党中央的政策下,已陆续的取消歧视政策,但与农民工平等就业权的完全实现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主要表现在就业机会上,进城农民工和城市中那些教育程度较低、非专业技术性劳动力(这里专指下岗职工)同属次级劳动力市场,农民工的进入直接对城市下岗职工就业造成冲击,由此为了迎合城市居民的利益取向及城市“就业率”绩效,政府的政策倾向首先从职业上对农民工予以歧视,对农民工进行总量控制、职业和工种限制等。(2)工作单位的惩罚和歧视这主要包括罚款、不人道的管理和人格侮辱。在调查中发现,有417的人因为做错事被罚过款,而有143的农民工不止一次被罚过。在服务性行业中,有大部分农民工时常被限制人身自由,其比例高达643。甚至有些单位或雇主对农民工“不放心”,认为其手脚“不干净”,常常被收身检查等人格侮辱,被调查农民工中有179被收查过,有59不止一次。且对农民工的言语侮辱也有发生。(3)农民工进城就业招来下岗职工的排斥大量农民工进入城镇劳动力就业市场,造成城镇职工特别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压力增大而招来排斥。在访问中,有近30的人认为“外来人口占据了本地人的饭碗”。同时,有高达65的人表示“完全同意”或“基本同意”“为了解决失业下岗问题,应该限制外来人口就业的问题”这一观点。可见,下岗职工对农民工就业的“反感”。(二)农民工就业不平等产生的负面影响前述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现象突显,如果此现状不加以改善,将会导致一些不利于社会顺利转型的长期负面影响,包括对个人与社会的危害。1“自我映像”的反差导致农民工就业心理失衡社会学家库利称“自我映象”为“镜中的我”,就像自己站在镜前看到自己一样,这面镜子是社会上其他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1从社会心理的角度,对在城市中就业的农民工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发现他们既对自己就业现状和发展满足与肯定,又对未来存有疑虑,即1潘允康新兴个体和私营者阶层的发展和心理透析J江苏江苏社会科学,2000,52831表现出鲜明的“自我映象”的反差。在农民工心中,所谓“自我映象”的满足与肯定是指他们对自己相对于农村未外出务工人员而言取得较高收入的自我肯定,对自认为选择进城就业相对于其他还在“背朝黄土、面朝天”、“靠天吃饭”的传统方式生活较为自由的巨大满足感;而所谓“自我映象”中的疑虑,是指他们对于自己的就业地位、社会对自己是否公平以及社会对自己就业评价的疑问,社会上对其身份、就业的种种不平等性待遇让他们缺乏社会认同感与归属感,他们既不认为自己真正在就业,同时认为自己受到不公平待遇,劳动强度与劳动收入不成正比,心理失衡。个案三徐某,女,30多岁,小学文化程度,XXX毕节市大方县某村村民。由于工作环境不如意,她的工种几经变换。现在由以前的餐馆服务员改行在XXX宝山路一家塑料薄膜制造厂工作。每个月工资仅500元,每月还得寄250元钱回家,基本上其生活费才200元/月。她重点强调了其工作环境不好,主要是指该厂的大部分职工都是当地居民,她们中有许多人利用自己本地人的优势常欺负他们外地人多做、多干,小瞧他们又蠢又笨,甚至还给管理人打小报告,当然也就经常被管理人呵斥。从个案情况来看,“自我映象”的疑虑比较强势,这种反差不仅制约了他们发挥自己就业的潜质、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而且对社会认同感弱,进而会引发恶性冲突。2农民工就业不平等易引发犯罪倾向美国社会学家默顿(MERTON,1938)提出“结构紧张(STRUCTURALSTRAIN)”的概念,认为当下层阶级的人们无法用合法的手段实现社会承认的目标时,就会产生挫折感、愤怒等紧张情绪,这种紧张情绪在那些缺乏合法机会的人中造成一种失范状态,使他们有可能用犯罪手段去实现目标。2当处于社会下层的农民工在城市就业领域中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如欠薪、克扣巨额工资),很容易积累不满,从而形成对抗情绪,会通过各种手段进行报复。调查发现,对于就业中不合理、违法现象,忍气吞声自认倒霉的比例占到了536,而通过其他正当合法途径解决问题的占119,采取过激行为的比例占了345,农民工为此常引发犯罪问题。个案四清镇市新店镇某村的阿兵在XXX市在某装修单位张某的手下从事装修工作。去年9月工程完工时,阿兵因妻子生小孩急着回家就没有及时拿到工钱。等他重回XXX找到张某讨要工2周东平犯罪学新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170179钱时,张以其与业主的工程款还没结清为由,让阿兵自己找业主要工钱。阿兵好不容易找到业主,却被告之工程款已和张某结完,欠薪与他们无关。阿兵然后又找到张某,张却死不认账,情急之下,阿兵逮着张某就打,并把张打伤住了院,张还扬言要告阿兵坐牢,除非阿兵不要那2000多元的工资,阿兵最后只好承认自己倒霉。从案例中可以窥视出农民工就业不平等极易引发犯罪倾向,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从中也看到了农民工自身的维权能力较弱。3就业不平等导致农民工缺乏城市社会认同感,并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农民工常把本市居民的收入作为自己的参照系,在与城市人的比较中,民工自认为还有很大的差距。在问到“您认为您现在的收入水平跟本市居民相比属于何等层次”回答下层的民工占到512,中下层占309,中层占到131,中上层占到36,上层占到12,中层以下合计占到了952。见表23表23跟本市的居民相比收入水平农民工不仅认为在收入上不如城市居民,而且认为自己的工作待遇和工作福利远较城市居民差。见表24表24农民工对(与城市人比较)工作待遇与福利的评价工作待遇较低一样较好无答案人数/人611364比重()7261557148一般福利较差一样较好无答案人数69735比重()821833660从表中可以反映出,在工作待遇和福利方面,认为自己不如城市人的,分别占726和821,说明农民工对目前的就业状况不甚满意。实际上农民工来到城市,他们渴望过上与城市人相同的生活,享受城市人的待遇,真正成为城市人口的一部分。对于“您认为进城后是否受到公平待遇”71的民工回答公平,131的民工回答比较公平,441的民工回答不太公平,另有357的民工回答很不公平。农民工感到不公平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回答就业政策限制占655,工资待遇低占214,工作环境差占36,自身技能素质较低的占95。从数据显示,政府政策的限制是影响农民工就业平等的关键问题。面对歧视及不平等的待遇,下层中下层中层中上层上层人数/人43261131百分比5123091313612农民工从心理感受上也从来不把自己看成单位人,看成产业工人,且由于城市下岗工人的继续增加及其就业政策的限制,将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社会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并且农民工的收入远低于城镇居民的收入,这会不断扩大城乡收入差距,影响城市化水平。三、造成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原因(一)农民工维权意识与能力较弱1农民工自身文化水平较低,法律意识淡薄据调查,农民工整体受教育的程度偏低。小学文化程度393,初中文化程度占429,高中文化程度占119,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占59,初中以下文化程度比重达881。而在问到“您了解劳动法或者相关就业权益保障法吗”有548的农民工回答不了解,226的农民工回答只了解一点,而只有155的农民工回答了解,有71的农民工没有回答。从数据显示,说明农民工的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这是制约农民工平等就业的一方面。2原乡村生活背景与观念使农民工易疏忽权利保护农民工们都认为在城市就业比在农村种田赚的钱还多,比较容易满足。即使劳动环境差因看到这份工资而不予计较,或者用人单位侵犯其劳动权益时,农民工往往不敢抗争。即使少数农民工懂得维权,也因担心打了官司丢了工作。在回收的84份调查问卷显示,有过劳动纠纷,感到委屈但是没有办法,占到691,有26人自愿协商解决,占到309,竟没有任何一人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下面的个案调查印证了这点。个案五杨某,男,37岁,XXX安顺市六盘水某村村民,初中文化。你们为什么不到劳动部门举报他苦笑着说,“出现劳动纠纷,我们也很想讨回公道,也做过努力,但是没有用,我们抗不过老板的,他们爱怎么样就怎么样,他们很可能会把我们炒掉,那样就划不来了,自认倒霉算了。”(二)相关制度不健全、不完善1法律、法规制定不完善,也没有有效的贯彻执行,使农民工的合法权利难以得到保障我国的劳动法律法规没有对农民工就业相关情况作进一步的规定与完善。一些地方、一些用人单位随意拖欠工资、克扣工资等等。农民工是“呼之即来,挥之则去”。用雇佣方的话来说,就是“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两条腿的人还会没有”缺乏对雇主拖欠工资行为的制裁性规定,没有保护农民工工作索取权的欠薪保障制度。再者,在现实生活中,农民工与雇佣方之间的劳务关系也没有法律上的明确规定,工资的最低限度也存在空白。此外,现行法律关于劳动监察的行政处理规定缺乏可操作性,尤其是劳动执法体系不健全,执法监察力不足,相关部门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等。2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口很大农民工基本上从事的是脏、乱、差工作,其就业条件和就业环境恶劣,特别是搬运工、维修工、建筑工等体力活动者发生工伤事故、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农民工在城市又是弱势群体,抗风险能力弱,一旦发生事故或疾病,生活便更加没有保障。据调查,有821的农民工未参加社会保险,甚至有238的人连社会保险都未曾听说过,足见社会保障制度宣传力度的漏洞。个案六赖某,男,33岁,XXX清镇市沙俄镇某村村民,从事建筑已有五、六年。在XXX跟着包工头当建筑工。据赖某说,搞建筑的尤其是像他们做这些事的挑灰浆爬楼、站在楼中央粉刷等,受伤是难免的,也有人挑灰浆的时候从楼上摔下来摔断腿的。在问道他是否买保险,他说“饭都吃不饱,买那个干啥,能当饭吃”“能拿到现钱最实在”分析其原因,在于他们还处于马斯洛需求五层次的最低层次,只求暖饱,对于未来,只能“走一步算一步”,甚至还把希望放在子女身上。(三)政府服务与管理职能转变不到位,是导致农民工平等就业问题的机制障碍相关部门对农民工进城就业认识过于片面,认为农民工是来“添麻烦”的,对农民工就业缺乏管理和服务。1就业培训机制匮乏农民工的培训,基本上也是靠农民工在就业岗位上边干边取得的,而没有像下岗职工那样,得到了专门的转岗培训。一般来说,地方政府政策比较关注当地的城镇下岗职工。今年XXX市举办了一个“春风行动”,但其结果并不完全如意,在此次招聘会上,大多需要的是有技能、有专长的农民工,可调查发现,多数农民工未能从中受益。“他们都是要有技术的,只上过小学,(用人单位)不要啊”(招聘单位一般都有什么要求),这说明了农民工就业培训很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民工就业能力的提高。调查结果显示,不知道有就业培训的占167,只有95的人员是参加过就业培训的,有738的农民工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然而,下岗职工的培训情况却高于农民工。见图33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1不知道有就业培训的2参加过就业培训的3没有参加过任何培训的选项农民工下岗职工图33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就业培训状况从以上数据表明,农民工的职业培训相当薄弱。为何农民工在“春风行动”中没能得到任何“好处”其中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确定政府的定位,政府应是各类资源的组合者和加强农民工培训工作的督促和服务者。2政府部门观念陈旧,对农民工就业制度规制的管理不到位在没有来自于政府的强制标准和监督检查的情况下,企业雇主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权益和项目都是缺位的,这也导致了农民工与城市工人同工不同酬。调查表明,有857的农民工就业时没有与雇工企业签定劳动合同,不仅不能享受城市工人所拥有的养老、工伤、医疗等社会保障权益,而且还缺乏基本的劳动保护,以至于出现工伤事故也得不到应有的补偿。甚至一些雇主想方设法压低农民工的工资,强迫加班加点、拖欠工资的现象严重。其实,导致的重要原因就是政府在认识上有误区,只注重城市经济的发展,忽视了对农民工就业制度规制的管理。(四)城乡二元化结构所产生的弊端是造成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根源不管是农民工自身素质,还是制度不健全以及政府服务与职能不对接,都只是农民工就业不平等的政策层面的现象,本人认为,仅此还不足以说明农民工的就业不平等现状。其最根本的制度原因在于,城乡二元结构所产生的各种弊端。1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影响我国户籍制度的核心属地管理和身份管理,却建立了严格的限制人口流动的管理体系,重点限制农民向城镇的流动。1主要是人为地利用了城镇和农业户口的区分,在二者之间建立起一道“屏蔽”,众多的制度性障碍使户籍成为区分社会地位和身份的重要标签。尽管法律规定公民一律平等,但与拥有城镇户口的下岗职工相比,拥有农业户口的农民从出生之日起,便被人为地安排在低于城市居民一等的境地。(见表34)表34农民工与下岗职工待遇比较1冉宏伟农民工就业歧视分析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5,1964144就业制度福利制度下岗职工国家安排、就业托底机制、职业培训、享受原单位社会保险无偿分配住房、社区照顾、最低生活费、享受政府各种财政补贴和优惠2二元化市场下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和歧视农民工就业不合理政策限制在以户籍制度为基础的二元化市场下,农民工平等就业受损害在于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和不合理政策的限制。(1)劳动力市场不完善目前我国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竞争有序的劳动力市场,使得缺乏社会信息资源的农民工求职无路。他们不同于城市下岗职工,还有政府或社区“上门”服务、筹划。再者,农民工就业,其劳务关系相当松散,其雇佣关系不稳定,大部分人没有按规定与用人单位签合同,只凭口头约定,一些用工单位不讲诚信,不遵守等价交换原则,使不少农民工辛辛苦苦一年而一无所获。个案七杨某,男,38岁,铜仁市某村村民,在XXX市某搬运公司从事搬运。由于搬运工基本上是体力活,稍不注意,会有很大的危险性,但干他们这行的都很少与单位签合同,他们认为“这是小事情”,而且“老板也没提”,自己对此也无能为力。因此合法权益很难得到法律的保护。2006年11月,杨某给某户搬家,由于用户家住在9楼,楼梯间窄,东西沉,杨某不小心崴到脚摔伤,造成骨折,还把家具给弄坏了。不仅花去了医药费,用户还叫赔钱。可是杨某在之前未与搬家公司签合同,搬家公司不仅不给他工伤保险,还要求杨某赔偿该户家具费4000元。杨某四处寻求帮助,却求助无门。“找什么部门都是无济于事,都要钱啊,我根本就没那么多的钱去弄,就自己认倒霉了”为什么不去找劳动部门(2)不合理政策的限制虽然根据国家规定,XXX市政府基本取消了对农民工就业的政策限制,但为保障下岗人口就业,他们硬性规定限制用人单位使用外地工,限制外来劳动力的就业。甚至还要求农民工办农民工自然就业、丧失劳动力自然淘汰、收入较低且无保障自建住房、生老病死自己负担、与各种补贴无缘理多种证件,除身份证外,农民工进城先要办暂住证、就业证、健康证等各种各样的证件一个证要3040元,一个农民工为办证得交400余元/年。个案八肖某,男,31岁,在XXX某工厂从事电焊、维修的工作。据肖某说,他在XXX工作的这2年内,他因工作差不多交纳了1000多元的管理费,其中包括就业证、身份证、计划生育证(她的妻子也同他一起住在XXX)、健康证、务工证、临时户口证、就业登记证等等。“这些政府部门收了管理费不说,最主要的是根本没有为我们做过实事。只要其中随便哪个证件缺失,就必须走人。”从案例分析出,农民工进城就业实际上已经被排斥在正常的公民之外,更何谈平等的就业机会。四、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的对策与建议针对农民工平等就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个人政府社会合作式关系”是基本对策,即从个人、政府和社会三大层面加以改善,促进农民工平等就业。(一)农民工应增强自身的就业能力1树立竞争和学习的意识进城打工的农民在城市所面对的是一个充满激烈竞争的环境,应当学会调整心态,加强学习,提升自我素质,转变角色,学会在一个生活和工作完全不同于家乡的新环境中生存。树立竞争和学习的意识,在能力和个性特征上努力适应用人单位的需要。2努力寻找培训与开发的机会工作后的农民工应树立危机意识和抗压意识,在瞬息万变、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时刻调整自己,争做学习型个人,做到工作不忘学习。在学习中竞争,在竞争中成长。用过硬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的个性特征去实践自己追求幸福生活的梦想。(二)建立健全农民工就业保障制度,并不断加以完善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行我国有关农民工就业政策法律规范性不强,约束力也不大,农民工作为城市建设的贡献者,却未能享受,应加快就业促进法的实施和完善,针对拖欠或克扣农民工工资问题,应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和惩治恶意欠薪的法律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社区工作组织的作用,将工资支付监督控制工作延伸到基层。此外,加强对进城就业农民工的政策和法律知识教育,增强其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并建立相应的法律援助制度,实施法律援助,如开设“农民工绿色维权通道”,以遏制农民工权益受损而引发的过激行为。2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政府必须对农民工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由关心到关“行”付诸务实的行动、由关注到关“助”实施可持续性的制度化的援助和救助,1只有这样农民工们才会把自己所在的城市当作家,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当作自己的“田地”。对此,应尽快建立农民工社会救助基金,由地方财政出资,对在就业过程中遭遇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失业等风险而使生活陷入困境时,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与临时性、一次性的应急救助,分享社会公共资源。3完善农民工就业的社会保障体系各级财政要加大投入,加大社会保障的宣传力度,逐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会保障系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从工伤、医疗、养老保险出发,确保农民工能享受到基本的社1任勇我市农民工就业状况调查N铜陵日报,20060228会保障,力争做到“同工同酬、同工同时、同工同保”。一是强制推行工伤保险,加大工伤保险扩展力度,特别是保证建筑等高风险行业。工伤保险对农民的保障作用很明显,有了工伤保险,农民工受伤后,将会得到妥善治疗。二是完善医疗保险办法,实行大病医疗救助。着力解决农民工大病医疗问题,让农民工病有所医,大病不再难。三是推进养老保险,让农民工老有所养。针对农民工就业的“临时性”,制定一定范围内不同档次的缴费率由农民工自愿选择,同时规定雇用农民工的用人单位必须根据农民工所选择的缴费率缴纳相应档次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三)转变政府职能,改善管理与服务体系农民工在就业问题上,本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就弱,再加上素质、技能较低,完全把农民工的就业问题推向市场是不太可能的,这就需要发挥政府职能,加强服务和管理。1大力加强对农民工技能培训工作的引导李强认为,农民工就业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技能水平,这才是一个社会变革的内在的实质性出路,1职业技能培训是提高农民工岗位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农民工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建议中央、地方政府像支持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工程”一样,设立专项资金,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并建立健全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及时传递就业信息,不断提高农民工进城就业的社会组织程度。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不要只把农民工的培训作为政府的一个摆设,来装点门面,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民就业意向选择培训内容,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农民工能学以致用。除此之外,政府可以以创新机制和方法,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主要包括各种民间组织、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等提供献爱心的机会和平台,允许其参与农民工就业保障事业。对于积极为农民工就业投资、培训的企业用人单位,政府应给予政策的鼓励,如减免一定量税收等。2政府部门应转变观念,加强宣传教育,为农民工就业营造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政府应转变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对进城农民工一视同仁,坚决取消针对进城农民的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工虽然没有本地户口,但他们同样是国家公民,同样是城市的建设者,他们的权利同样不应当受到忽视,特别注意到,农民工由于经济与身份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他们在城市里属于弱势群体,对他们的权利保护,更是不能推脱的重大责任。另一方面,加强宣传教育,对企业、用人单位进行规制管理。针1李真主编流动与融合农民工公共政策改革与服务创新论集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53135对前面的原因,必须对企业加强法制、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使其自觉遵纪守法,合理对待农民工。同时,利用媒体的影响力,曝光歧视,宣传平等,形成平等对待农民工、促进社会和谐的气氛。大力宣传农民工在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农民工中的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四)改变户籍制度,完善就业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1逐步淡化乃至最终消除城乡分化的户籍管理制度为了让农民工与城市户口的居民拥有同等的就业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城镇落户条件的户籍限制改为条件限制,只要在城镇有合法的固定住所、稳定的职业或生活来原的人员,均可按照本人意愿登记为城镇户口;(2)改变现行依据户籍区别身份的做法,突破城市人口与农村人口的分类方法,实行以居住管理为主的城乡统一的居民身份制度,最终实现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的统一的人口管理制度。2推进城乡劳动力市场的统一进程,进一步完善就业制度农民工问题主要是就业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核心是赋予农民工平等的就业权,合理引导农民工就业。主要对策有(1)在劳动用工上,应彻底打破户籍,地域以及行业等方面的就业限制,这不仅是为农民工举办专场招聘会,更重要的是要变分割的二元市场为一个统一的劳动市场;(2)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强劳动力市场的规制管理,取消各种不合理的政策限制,从根本上预防,处理和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3)各级地方政府要不断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预防,处理和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保护农民工就业的合法权益。结语农民工就业不平等问题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因为这不仅维护了农民工平等就业权利的问题,还涉及到社会的稳定,涉及到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本人以XXX市为个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分析尚属浅薄。但是我认为,倘若XXX市政府能对农民工的现实就业状况作进一步的调研并制定出政策优惠来加以引导,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爱农民工就业社会氛围的兴起,总有一天,“农民工”会成为一个对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最高褒奖”,其平等就业状况定能显示出它在解决“三农问题”、建立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新小康中的强大生命力参考文献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2,21(8)2李培林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3季林农民工就业问题初探N农民日报,20072144李强农民工与中国社会分层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5谢建社新产业工人阶层社会转型中的“农民工”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6潘允康新兴个体和私营者阶层的发展和心理透析J江苏江苏社会科学,20007张汝立农转工失地农民的劳动与生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8朱启臻,李敏,马珍珍对城乡劳动力就业不平等的再思考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4,(3)9莫荣主编中国就业报告(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0蔡舫主编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绿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1蒋月中国农民工劳动权利保护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12张兴华农民工对城镇劳动力的替代性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5,21(4)13蔡昉政府促进就业的途径与手段J人民日报,2003,12(9)14李强城市农民工的失业与社会保障问题J新视野,2001,12(5)15郑功成主编社会保障学M北京中国劳动保障出版社,200516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C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17陈晓华,张红宇,等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18王思斌主编社会行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9HARPERMALCOLMURBANPLANNINGANDTHEINFORMALSECTORJREGIONALDEVELOPMENTDIALOGUE,1996,(1)致谢在这里,我首先应该感谢的是我的导师胡治宇老师,胡老师身上体现着知识分子诸多优秀品质严谨的治学态度、深厚的学术功底、孜孜不倦的教学作风、开阔的社会视野、强烈的人文关怀和平易的学者风范。在论文写作期间,胡老师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并将终身受用。本篇论文的最终完成得益于胡老师的悉心指导和教诲。从选题视角、提纲部署、到具体写作乃至最终定稿,都倾注了他大量的心血。其次,要感谢XXX大学对我的培养。“明德至善,博学笃行”的大学精神在这里薪火相传,也为每个光华学子指明了求学的方向。在我四年求学过程中,社会学系的老师们给予我很多学业上的指导和帮助,使我的专业知识结构不断完善、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在此也由衷地感谢。此外,还感谢我的朋友和亲人,那些和我一起走过四年大学时光的朋友,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了我很多鼓励和帮助,我们在分享成功和分担忧愁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家人的默默关爱更是我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最后还有那些在社会学领域辛勤耕耘的人,没有他们的研究成果,这篇论文将难以完成。在此也致以真诚的感谢。附录1农民工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表1您的年龄(1)1625岁(2)2535岁(3)3545岁(4)45以上2您的户籍(1)本县(市)农业户(2本省农业户(3外省农业户3您的文化程度(1)小学(2)初中(3)高中(职高)(4)中专以上4您目前的工种(1)工厂工人(2)建筑业员工(3)家政服务员(4)交通运输业雇员(5)餐饮服务员(6)商业服务员(7)打零工(加工、修理、搬运、接送等(8)个体经营者雇员(9)其他5您外出打工是否被要求办理下列证件(多项选择;如果是,您总共支出了(元的办证费用(1)未办理任何证件(2)暂住证(3)就业证(外出务工许可证(4)婚育证(5)健康证(6)劳动培训合格证(7)职业资格证办理上述证件共支付了(元(请写明请写明请写明请写明)6您所在的单位是否存在(或明确规定农民工不能从事的工种或岗位(1)存在(2不存在7您的月工资收入情况(1)300元以下(2)301400元(3)401500元(4)501600元(5)601700元(6)701800元(7)801元以上17、您平均每天的工作时间(1)7小时以下(2)78小时(3)910小时(4)1112小时(5)13小时以上8雇主是否为您缴纳下列保险或费用(多项选择(1工伤保险(2)医疗保险(3)失业保险(4)养老保险(5)生育保险(6)住房公积金(7)一项都没有9您参加过社会保险吗(1)未参加过(2)参加过10如果您与用人单位未签订劳动合同,其原因是(1)用人单位未提出要求(2)本人未提出要求(3)本人不知道打工应当签订劳动合同(4)用人单位拒绝签订劳动合同(5)双方协商不成(6)其他11您是否有被克扣、拖欠工资的经历(1)是(2)否12您所在单位农民工与正式工是否同工同酬(1)是(2)否13您单位或雇主是否给您缴纳有关工伤、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1)是(2)否14您了解国家出台的劳动法与相关就业保障法的内容吗(1)了解(2)不了解15您是否参加过就业培训(1)没有培训过(2)培训过(3)不知道有就业培训16您是否有被单位惩罚和歧视的经历(如果有,请填写16题)(1)有(2)没有17您的工作单位是通过哪种方式对您进行惩罚和歧视(可多选)(1)罚款(2)人身限制(3)收身检查(4)言语侮辱18您在就业就业过程中,遇到不合理、违法的现象,你会怎么办(1)忍气吞声自认倒霉(2)通过劳动监察部门投诉(3)自愿协商解决(4)采取过激的暴力行为19您认为您现在的收入水平跟本市居民相比属于何等层次(1)下层(2)中下层(3)中层(4)中上层20您对(与城市人比较)工作待遇的评价(1)较低(2)一样(3)较好(4)无答案21您对(与城市人比较)工作福利的评价(1)较差(2)一样(3)较好(4)无答案附录2文献综述农民工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指“具有农村户口身份却在城市务工的劳动者,是中国传统户籍制度下的一种特殊身份标识,是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传统户籍制度严重冲突所产生的客观结果”。1农民工在就业过程中遭受的不平等对待现象,国内学术界有较多的研究成果。而国外在此方面少有涉猎,他们主要是对黑人和妇女在现实中遭受不平等对待的现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与分析,这里不做过多论述。农民工的平等就业权遭受侵害,主要在于传统历史承袭下来的制度原因。因此,对农民工群体的“历史生成”的考察,将有助于我们对这一群体当下的深刻把握。农民工群体本身是一个制度产物,甚至就连“农民工”三个字都是将身份标记与职业类型捆绑在一起的生动表现。对此,社会学家孙立平有着精当的解说,农民工这个词表明的并不仅仅是一种职业,也不仅仅是一种社会身份或社会地位,而是一种社会身份与职业的结合。“农民工”就是“农民”这种身份与“工”这种职业的一种独特的结合。220世纪50、60年代,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等一系列制度安排和政策制定,我国形成了比较严格的户籍制度,并由此构建了一个城乡隔绝的二元结构社会。户籍制度的核心内容,一是每个人被钉死在户口所在地,以法律形式严格限制农民进入城市,限制城市间人口流动,二是形成城市人和农村人两种不同的社会身份,并在资源配置、再分配和发展机制等方面刻意向城市倾斜。3改革开放后,限制农民工的政策有所松动,农民工伴随着“民工荒”进入人们的视野。吸引力巨大的城市将残存的僵硬体制吞噬近来的时候,也就在它的内部复制了一种二元的结构”。4农民工和城市居民虽然共同生活在城市之中,却各自披挂着不同的“社会身份”,被放置在等级分明的社会地位上,享受着不同的政治权利、社会权利与城市资源。社会学家李强则将“农民工”三个字形象地翻译为“URBANMIGRANTWORKERS”,并将农民工群体定位在占有有限城市资源又被排斥在城市居民之外的“第三元群体”的位置上,形成了所谓的“三元化结构”,它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来凝固化的“城市”与“农村”的二元社会结构形成了剧烈的冲击。1从上述学者观点看,农民工的平等就业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就业问题,其根源在于1郑功成农民工的权益与社会保障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容仪器在皮肤保养技术的研究进展考核试卷
- 棉花加工机械的精密加工技术考核试卷
- 蔬菜加工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考核试卷
- 艺术品市场国际化推广考核试卷
- 石棉制品在工业加热设备的保温考核试卷
- 矿山机械智能传感器研发考核试卷
- 航运物流服务质量评价考核试卷
- 货代企业客户关系深化与价值创造考核试卷
- 椎管内麻醉护理要点
- 高性能工业设备定期检查及预防性维护保养协议
- 2025年广东江门公用水务环境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重大隐患判定标准解读》
- 认知障碍患者进食问题评估及处理
- 2024年中华医学会招聘真题
- 儿童肥胖营养管理课件
- 夏季八防安全培训课件
- 抛石挤淤方案
- 疫苗产业政策研究-深度研究
- 考研英语必背5500词汇
- 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完整版)
- 2025年底帮安全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