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_第1页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_第2页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_第3页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_第4页
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包括心脏的结构及其功能、血液循环的途径两部分内容。由于内容比较多,分两课时完成。教材首先提出两个疑问:“心脏是怎样搏动的?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这两个问题明确了本课要解决的知识点,也引出了下面要解决的两个主题内容。对于心脏的结构,教材组织了一个“观察与思考”,让学生先观察教师提供的心脏实物或者模型、图片,甚至还可以让学生摸一摸动物的心脏壁的厚薄,然后回答有关的讨论问题。通过观察以及讨论问题的提出,激发了学生对心脏结构的思考。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提示学生需要注意的一些结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心脏的功能。解决教材中“观察与思考”的讨论问题很重要,有助于学生对心脏结构的

2、认识和理解,为学习心脏的功能作铺垫。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教材先提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接着引导出心脏其实是由两个泵同时工作的。那么心脏的泵是如何工作的呢?课本用图文解释心脏的泵的功能,并且在泵工作的过程中,用图表示出瓣膜的开闭情况。心脏泵的功能比较抽象,教师也可以借助教具(模仿心脏收舒教具)加以解释。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本节的另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教材展示了“血液循环模式图”旨在指导学生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其相互协同的关系;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以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血液循环的意义等知识。教材中有两个根据“血液循环模式图”设计的思考题,指导学生观察图示,自主

3、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总之,本节教材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课时安排:2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够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科学观。2通过对心脏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明确体育锻炼对心脏的影响,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4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与静脉血。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猪、羊等动物的心脏,了解心脏的结构特点以及心脏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适应性。2通过分析“血液循环的模式图”或者阅读“血液循环的发现”的相关资料,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肺循环和体循环的协作关系、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以及血液循环的意义

4、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强化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教学重点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特点。2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教学难点1通过对心脏各腔室壁、瓣膜的观察,而推测出其各自的功能,更好地理解心脏作为“泵”的作用。2血液循环途径,以及在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课前准备教师购置新鲜的羊的心脏数个,其中一半保持完好,其余的解剖好,以备观察。另准备解剖盘,盛有水的烧杯,小漏斗,并制作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根据谜语导入新课教师展示谜语:胸中有个大雪梨,拳头大小差不离。劳逸结合巧安排,任劳任怨干到底。学生说出谜底:心脏。教师引导:从谜语中你能获

5、得哪些信息?学生回答:从谜语中知道心脏的大小和拳头差不多。学生质疑:心脏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呢?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心脏的位置教师指导学生将手放在自己胸部中间略偏左侧,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并尝试说明心脏的位置。学生体会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到心脏跳动的位置就是心脏所在位置,即心脏位于胸腔内,略偏左侧。教师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感受心脏的跳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目标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结构方案一: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心脏的解剖图,尝试完成教材中的讨论题。学生观察图示,分组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1)心脏壁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肉组织具有收缩、舒张的功能,

6、因此,心脏能够推动血液在血管里循环流动。(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教具进行演示,说明心脏壁的收缩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2)(教师让学生代表摸一摸心脏模型的四个腔的壁,比较它们的厚薄)心室壁比心房壁厚,左心室壁比右心室壁厚。心脏壁越厚,肌肉越发达,收缩和舒张就越有力。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或肺部的毛细血管,而心房收缩只需把血液送入到心室。与各自的功能相适应,心室的壁比心房的壁厚。同样的道理,左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全身,而右心室的收缩把血液输送到肺,二者相比,左心室输送血液的距离长,与功能上的差别相适应,左心室的壁比右心室的壁厚。(3)(教师用铅笔从右心房插入右心室,从左心房插入左心室)

7、说明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心房之间、左右心室之间是互不连通的。(4)(教师手持心脏模型,指导学生观察心脏内的瓣膜的位置和开放方向)心房与心室之间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心室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房流向心室。同样,心室与动脉之间也有瓣膜,这种瓣膜只能朝向动脉开,从而保证血液只能从心室流向动脉。总之,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教师引导:血液能够由心脏流到全身各处,全身各处的血液也能流回到心脏,那么,与心脏相连接的血管有哪些呢?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教材的“心脏解剖图”后回答:(教师指导学生手持心脏模型指出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接的血管)与左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

8、接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左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肺静脉。教师引导:与心房和心室相连接的血管具有怎样的特点?学生分析后回答:与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静脉,与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动脉。教师进一步强调:心脏由四个腔组成,心房和心室之间以及心室与动脉之间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那么,血液流动的动力来自哪里呢?我们将继续学习相关的知识。方案二:教师将准备好的动物(羊或猪)的新鲜的心脏分发到每个小组,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完成下面的问题:(1)猪的心脏是由哪几个腔构成的?请你摸摸这些腔的壁,你认为壁最厚的是哪个腔?(2)猪的心脏的四个腔,哪些腔之

9、间是相互连通的?哪些腔之间是互不连通的?(3)与心脏的四个腔相连接的血管分别是什么?(4)心脏内有哪些特殊结构?这些结构有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观察猪的新鲜心脏,讨论、交流上述问题,并在班级内展示:(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给予及时的点拨和指导)(1)猪的心脏具有四个腔,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其中,左心室的壁最厚。(学生用解剖针指出各腔的位置)教师指导学生正确辨认所观察的猪的心脏的左和右。(2)哺乳动物的心脏中,同侧的心房和心室是相互连通的,不同侧的腔是互不连通的。即左心室与左心房相连通,右心房和右心室相连通;而左右心房(心室)之间是不连通的。(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针从右心房插

10、入右心室,从左心房插入左心室)(3)与左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肺静脉,与左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主动脉,与右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上、下腔静脉,与右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肺动脉。即与心房相连接的血管是静脉,与心室相连接的血管是动脉。(教师指导学生用解剖针从左心室插入主动脉,从右心室插入肺动脉)(4)(教师指导学生演示心脏灌流实验:将漏斗放在肺静脉上,用烧杯向猪的肺静脉内灌水,水从主动脉流出,说明,水沿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的方向流动。将漏斗放在主动脉上,向主动脉内灌水,水仍然从主动脉流出,说明主动脉基部的动脉瓣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扎住下腔静脉,从上腔静脉向猪的心脏内灌水,水从肺动脉流出,说明水沿着上腔

11、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的方向流动。向肺动脉内灌水,水仍然从肺动脉流出,说明肺动脉基部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动脉瓣。)通过观察“猪的心脏”和观察“心脏灌流实验”发现,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即具有位于心房和心室之间的房室瓣,位于心室与动脉之间的动脉瓣。这些瓣膜朝向一定的方向开放,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教师引导:心脏的四个腔的壁厚薄不同,但是,它们的壁都是由心肌构成的,它具有什么功能呢?由此引入下面的学习。2心脏的功能教师指导学生从“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心脏的功能。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心脏收缩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观察并尝试分析下面的问题:

12、(1)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时,心脏的状态是怎样的?(2)左右心房收缩,血液分别流入哪个结构?左右心室收缩,血液分别流入哪个结构?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并讨论分析上面的问题,最后达成共识:(1)血液由静脉进入心房时,整个心脏处于舒张状态,血液经静脉被吸进心房。(2)左右心房收缩,血液分别流向左右心室,左右心室收缩,左心室中的血液流入主动脉,右心室中的血液流入肺动脉。教师引导:从视频资料可以看出,心脏像泵一样,能够将血液泵至全身,是因为心脏的肌肉发达,收缩时为血液的流动提供动力。虽然左、右心房(心室)相互不连通,但是,心脏的左右两侧是同时并且协同工作的,左心室泵至全身的血液最终进入右心房,而右心室泵至肺

13、部的血液最终进入左心房。左心室比右心室的壁厚,从左心室泵出的血液流动的路线比从右心室泵出的血液流动的路线长,这些都体现了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拓展延伸: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和尿酸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功能。体内各种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和一些其他体液因子,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此外,血液防卫机能的实现,以及体温相对恒定的调节,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而血液的循环是由于心脏“泵”的作用实现的。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它的作

14、用是巨大的,例如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千克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做的功。课堂小结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形状特点有哪些?(2)心脏的结构是怎样的?(3)心脏具有怎样的功能?学生回忆思考、回答:(1)心脏位于人体的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侧。(2)心脏具有四个腔,即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心脏的壁由心肌组成,具有收缩的功能,为血液流动提供动力。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按照一定的方向流动。(3)心脏的肌肉发达,收缩时像泵一样将血液泵至全身

15、,上至大脑,下至手指和脚趾。第二课时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医院的病人静脉点滴的场景。学生观看并质疑:静脉点滴药物既可以治疗疾病,还可以补充病人体内的水分和各种无机盐,那么,这些物质和药物是怎样运输到病人的全身各处的呢?由此导入新课。2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心脏的四个腔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2)心脏内具有哪些特殊的结构?这些结构具有哪些作用?(3)心脏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1)左心房与左心室相连通,右心房与右心室相连通。左右心房、左右心室是互不连通的。(2)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这些瓣膜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作用

16、,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3)心脏的壁由心肌构成,具有强有力的收缩作用,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所以,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教师质疑:心脏将血液泵至全身各处具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由此导入新课。推进新课学习目标一:血液循环的途径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血液循环的录像片:学生观看录像片,分析教材中的思考题,通过小组内讨论、交流后达成共识:(1)这个红细胞流回心脏的路径将是:指端的毛细血管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因此,这个红细胞在回到心脏前不可能到达脚趾。当这个红细胞再度从心脏出发,它的流动路径将是: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如果这时它再次从心脏出

17、发,才有可能通过主动脉、各级动脉和身体下部的毛细血管到达脚趾。(2)在指端(或趾端)的毛细血管处,氧与上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分离;在肺部毛细血管处,上述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来自肺泡中的氧结合。教师质疑:这个红细胞从左心室出发回到心脏的过程与再次从心脏出发回到心脏的过程是否相同?为什么?教师引导:我们可以把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进行分析,但是,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不间断地进行的。1体循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体循环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体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结构?(2)在体循环的过程中血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体循环

18、的意义有哪些?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并在班级内展示:(1)通过录像资料可以看出:体循环起点是左心室,终点是右心房。(2)在体循环的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血液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血液中的氧与血红蛋白分离,扩散到组织细胞中,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这样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就变成含氧比较少的静脉血。(3)在体循环中,血液能将营养物质和氧运输到组织细胞,并把组织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教师引导:请分析教材,并指出分辨静脉血和动脉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学生分析后回答:分析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依据是血液含氧量的多少,含氧量丰富的

19、血液是动脉血,含氧量比较少的血液是静脉血。还可以从颜色上判断,颜色鲜红的血液是动脉血,颜色暗红的血液是静脉血。学生质疑:当含氧丰富的动脉血流经各组织细胞时血液中的氧与血红蛋白分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教师指导学生利用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组织细胞内有机物的分解消耗氧释放二氧化碳,所以氧的含量降低,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根据气体扩散原理,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教师强调:体循环为组织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并将细胞内产生的二氧化碳运走。2肺循环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肺循环的视频资料,指导学生分析下面的问题:(1)肺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结构?(2)在肺循环的过程中血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哪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3)肺循环的意义有哪些?(4)肺循环和体循环具有哪些共同特征?(5)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哪个结构合为一个整体?学生观看视频资料,分组讨论上面的问题,然后达成共识:(1)通过录像资料可以看出: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终点是左心房。(2)通过肺循环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血液发生变化的部位是在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处。之所以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肺泡中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的缘故。(3)通过肺循环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带到肺部而排出体外,并将进入肺部的氧气运输到全身各处。(4)肺循环和体循环具有一些相同的特征,即:血液都是从心室出发最终回到心房,血液都

21、是在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5)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不间断进行的,两者在心脏处合为一个整体,组成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径。教师引导:运用刚刚学习的知识,你知道静脉点滴的药物要达到人体的肺部需要经过哪些结构?(照应引入新课的问题)学生思考后回答:药物经过小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此过程既要经过体循环也要经过肺循环。教师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知识点的延伸。例如:本节课运用的气体扩散原理、血红蛋白的特性等知识点都是在前面学习过的。教师指导学生归纳血液循环的途径(可以用多种形式),例如:学习目标二: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内容是教材中的楷体字部分,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信息,并观察教材中

22、“冠状动脉示意图”,尝试说明什么是冠脉循环,冠脉循环的意义是什么。学生观察图示,分析教材信息,然后回答:冠脉循环是指血液由主动脉基部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进入心肌内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静脉流回右心房的循环。冠脉循环能给心脏本身输送氧和营养物质并运走废物。所以,冠脉循环是体循环的一部分。拓展延伸:冠脉系统的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它们运送血液营养心肌细胞。血液流过毛细血管和静脉以后返回右心房。冠状动脉是主动脉的第一对分支,它的血压较高,血流速度较快,循环路径短,所以冠脉的血液供应相当充分。冠脉循环的正常运转,保证了心脏能不停地进行泵血。学习目标三:心率与运动的关系测量方法:(1)一分钟内脉搏的

23、次数与心率是一致的。(2)将右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放在被测者的腕动脉处。(3)记录该同学在运动前、运动后1分钟内和运动结束10分钟后的心率。如下表:运动状态数值运动前运动后1分钟内运动结束休息10分钟后结论:通过不同状态下脉搏的快慢可以看出,心率与运动状态有关。课堂小结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思考题:(1)心脏位于人体的什么部位?其形态具有什么特点?(2)心脏的哪些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相适应?(3)体循环和肺循环分别经过哪些结构?血液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人体有哪些作用?(4)肺循环和体循环在哪个结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学生思考后展示:(1)心脏位于人的胸腔中,两肺之间略偏左。其形态像桃子,大小和人的拳

24、头差不多。(2)心脏具有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四个腔,每个腔与相应的血管相连接,心脏的壁由心肌构成,能够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所以,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另外,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3)体循环的过程是:血液由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在此过程中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通过体循环能够为身体各组织细胞运来氧和营养物质,并将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肺循环的过程是:血液由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在此过程中血液由静脉血变成了动脉血。通过肺循环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

25、全身各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继而被呼出体外。(4)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心脏处合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教师强调: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同时不间断进行的,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并把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输到相应的结构而排出体外。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一、心脏的位置位于胸腔内两肺之间略偏左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1心脏的结构(1)心脏的壁由心肌构成(2)心脏的四个腔: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3)与心脏相连接的血管(4)心脏内的瓣膜:房室瓣、动脉瓣2心脏的功能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三、血液循环的途径1体循环(1)循环途径:左心室主动脉各

26、级动脉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2)血液变化:动脉血静脉血(3)意义:为身体提供氧和营养物质,并将代谢废物运走2肺循环(1)循环途径: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2)血液变化:静脉血动脉血(3)意义: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被输送到全身各处,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继而被呼出体外3冠脉循环4心率与运动的关系典例精析1心脏内部的血液流动方向是()A心房心室动脉 B心房心室静脉C静脉心室心房 D心室心房动脉答案:A详解:在心房和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和动脉之间有动脉瓣,房室瓣朝向心室开放,动脉瓣朝向动脉开放,主要功能是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只能从心

27、房流向心室,由心室流向动脉。2心脏的结构与它的功能是相适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心脏分为四个腔,能把血液泵至全身B心脏的肌肉发达,能强有力地收缩,就像泵一样,能将血液泵至全身C心脏的四个腔中,心室连通静脉,心房连通动脉,所以能把血液泵至全身D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使血液只能由心室流向心房,心房流向动脉答案:B详解: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因为它的肌肉发达能够强有力地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将血液泵至全身。心脏分为四个腔,同侧的两个腔相互连通,不同侧的腔相互不连通,使静脉血和动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血液输送氧的能力。心脏的四个腔分别与血管相连接,例如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右心房

28、连接上、下腔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另外,心脏内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其中房室瓣朝向心室开放,动脉瓣朝向动脉开放,使血液只能由心房流向心室,再由心室流向动脉,而不能倒流。3下列关于体循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体循环和肺循环运输的血量不同B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动力都来自于心脏的收缩C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D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答案:A详解: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不间断进行的,体循环的起点是左心室,血液通过主动脉到达各级动脉,在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处进行物质交换,汇集进入各级静脉,通过上、下腔静脉进入右心房。肺循环的起点是右心室,血液通过肺动脉到达肺部毛细血管,进行气体

29、交换后汇集到肺静脉进入左心房。所以,这两条循环途径都是由心室出发,经过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到达心房。并且,经过左心室射出的血液是由肺循环运回心脏的,由右心室射出的血液是肺循环运回心脏的。所以,肺循环和体循环是同时进行的,运输的血液量是相同的,血液循环的动力都来自心脏的收缩。4下列关于人体血液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动脉血指的是在动脉血管中流动的血液B心脏四腔,且上下、左右都是相互连通的C一般来说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D体循环可以为人体的器官输送O2,肺循环则不能答案:D详解:动脉血指的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液,而不是流在什么样的血管中,如肺静脉中流的就是动脉血。心脏的四个腔中,上下是相通

30、的,即左心房和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是相通的,而左右心房和左右心室是互不相通的。心脏收缩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血液在心脏和血管组成的封闭的空腔里流动,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血压,所以血压并不是仅指动脉血压。人体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两条途径是同时不间断进行的,其中体循环为人体提供营养物质和氧,并把人体产生的二氧化碳等代谢废物运走。5请根据下列短文回答问题。我叫氧气,一天,我随同二氧化碳、氮气等,利用主人吸气的机会,来到主人的鼻腔丛林,开始了不平凡的旅行。我闯过几道“关卡”后,终于乘上旅游快艇,顺着一条红色河流来到一个叫“细胞”的王国,在这个王国的某一间大房子里,为了主人的需要,我

31、发挥了最大作用,但我也消失了。(1)氧气进入的丛林指鼻腔中的_。(2)文中氧气乘坐的旅游快艇指的是_,氧气在肺泡处的气体交换是通过_实现的。(3)氧气发挥作用的“大房子”指_,请用箭头在下图中画出氧气在人体内的旅行线路。氧气消耗时产生了_气体,请用箭头在图中画出该气体在人体内的转移线路(在箭头上表明气体名称)。答案:(1)鼻毛(2)红细胞(血红蛋白)扩散作用(气体扩散作用)(3)线粒体二氧化碳如下图:详解:氧气来自外界空气,最终到达组织细胞的线粒体,用于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最终通过呼气排出。教材习题答案详解1. 2在肺循环中,静脉血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

32、入肺泡,肺泡中的氧进入血液,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静脉血就变成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在体循环中,动脉血流经全身各处的毛细血管(肺泡毛细血管除外)时,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血液,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分离,氧供细胞利用,动脉血就变成了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3缺乏锻炼的人,心脏壁的肌肉不够发达,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不强,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不够多,在进行较长时间的剧烈运动时,只有靠增加心跳次数才能勉强满足机体的需要。活动设计活动题目:测量血压活动目的:(1)了解血压的正常值。(2)了解测量血压的正确位置。(3)学会使用血压计和听诊器测量血压。(4)进一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测量方法:

33、(1)学生分组:45人一组。(2)被测者取坐姿,露出上臂。(3)测量者先将血压计的袖带缚在被测者的上臂,再戴好听诊器,将听诊器的胸端放在被测者肘窝的动脉搏动处。(4)握住血压计气球不断打气,使血压计的汞柱上升,直至听不到动脉搏动声。然后放气降压,使血压计汞柱缓慢下降。当听到“砰砰”声时,记下汞柱高度的数值,这是收缩压。继续放气,当听到突然变成“扑扑”声时,记下汞柱高度的数值,这是舒张压。(5)将你测得的血压与血压的正常值作比较,看你的血压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健康成年人的收缩压为1218.7千帕,舒张压为812千帕,血压持续高于18.7/12千帕的是高血压,持续低于12/6.7千帕的是低血压。)

34、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师注意了以下几点:(1)注重新旧知识的结合:本节课教师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巧妙地设计教学环节,激活了学生头脑中原有的知识,引导学生新旧知识和经验相互作用,进而引发认知结构的重组,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科学探究构建生物学概念,领悟科学研究方法,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真正成为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2)依据教材调整教学环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的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进。例如,增设了心脏的位置、形态、方位的区分;引导学生设计实施了“水灌流心脏的实验”;补充了计算心脏在工作过程中心房和心室的舒张期和收缩期的

35、时间等教学环节。这些教学环节,从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足了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愿望。教师在本节课中恰当地将信息技术与生物课程进行整合,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攻破重点和难点,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整节课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观察、倾听和交流中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整节课课堂气氛活跃、融洽。参考资料1心脏为什么会不停地跳动?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它昼夜不停地收缩和舒张,推动着血液在心血管内循环流动。其原因是:(1)心脏由心肌构成,心肌有自动地、节律地收缩的特性。构成心脏的心肌有2种。一种是具有收缩功能的普通心肌,占绝大部分。这种心肌细胞都

36、具有完整的细胞膜,有互相吻合的分枝和闰盘,每个细胞的细胞质互不相通。但是,心房和心室的活动像是一个大细胞,一个细胞的兴奋性能及时传给其他相邻的细胞,使心脏功能整体性。另一种是能够产生兴奋和传导功能的特殊心肌细胞,占少数部分,构成心肌的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结间束、房室束,控制全心活动。心肌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和自动地、节律地收缩特性。特别是自动地有节律地收缩特性(每经过一段时间间隔自动发出兴奋能力),可以保持心肌自主活动。如:离体蛙心脏在适宜条件下,开始于静脉窦并传播到心房、心室的兴奋使之自动搏动。(2)心动周期中心缩期时间短、心舒期时间长。如:心率为75次/分,收动周期为0.8秒。其中心房收缩为0.1秒,舒张为0.7秒,而心室收缩为0.3秒,舒张为0.5秒。心动周期中心房和心室不同时收缩,当心房收缩时,心室则舒张;心室收缩时,心房舒张,然后它们共同舒张。上述可见,心肌能交替地长时间休息。(3)有植物性双重神经调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