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自学水平的培养教学反思_第1页
小学生数学自学水平的培养教学反思_第2页
小学生数学自学水平的培养教学反思_第3页
小学生数学自学水平的培养教学反思_第4页
小学生数学自学水平的培养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小学生数学自学水平的培养教学反思小学数学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促动学生的主体性发展。所以改善学生数学的学习方式极为重要,而探究式教学突出以“人的发展为本”,强调在教学过程中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自己去获取、巩固和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对于在小学阶段就对学生实行自主学习水平的培养一直是我教学中所注重的问题。即使对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自主学习有一定的困难,但这并不影响我对自学的渗透。无论是课堂上还是课后作业,我都有意识的实行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导向。今天我又布置了自学作业: “今

2、天的数学作业是预习小数的加减”还没等我全说完家庭作业,有的学生就开腔了:“老师,预习小数的加减法,都布置好几次作业了。”我紧跟上追问: “你们都把小数的加减法学会了吗?”“会了会了”从学生们的回答上,还能看出学生们对这个知识的掌握满有自信。“真的吗?明天老师考考你们!”实际上我已经不止一次的对有些知识实行放手自学了,这个次我又完全放手给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己动手自学解决。难道小数的加减法知识我对学生就这么放心吗?其实,小数的加减法学生完全能够自己学会,因为以前已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过较复杂的整数加减法,小数的加减法和整数的加减法是息息相关的,后者是前者的基础。我相信学生已经打好了整数加减法的基础,才

3、会这样放心学生自己学习小数的加减法的。第二天我并没像往常一样,从生活中引入情境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而且还把两个课时学习的知识合并。因为按照教材安排要求,第一课时先接触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第二课时才会出现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这样我直接设计了两道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两道位数不同的小数加减。然后,提出了很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老师看看同学们谁都自学会了,这四道题谁能全做出来?”课堂顿时安静下来,我看在眼里高兴在心里。这种举动,是一种自信,也是对昨天表态的肯定回答。最后结果出来了,全班做对的准确率为95%以上。当然虽然学生们能够解答出来,但并不一定真正理解算理。接下来的任务是结合着四道典型题目,总结归纳

4、小数的加减法的方法和关键问题了,在准确计算的经验上,学生们非常踊跃地总结出了“对齐数位,关键是要对齐小数点。而借位与进位与整数加减法一样”。最后,我采取了直接做上交作业的方式检测掌握情况。素质教育下的今天, 老师十分重视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课堂表现十分活跃,但他们仅仅一味依赖教师去被动学习,其自主学习性很差,他们的预习习惯也很差,绝绝大部分学生只有在老师布置下,才敷衍了事地去预习一下。而且老师所谓布置预习,也就是那么一说,缺乏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所以,我认为在教师有把握的情况下,放一次手是值得的。从预习开始的自学,不但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发展学生的思维水平,

5、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还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研究性学习水平,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图形的旋转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第一步我让学生明确旋转的含义。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第二步再来探索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我先让学生说一说,在风的吹动下,风车发生了怎样的变换,学生都会发现风车上的每个三角形都

6、绕O点逆时针旋转90度,;旋转后的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仅仅位置变了。第三步通过小组合作完成画一画在方格纸上把一个图形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一开始学生有点束手无策,经过提示学生明白了,只要找到三角形AOB的几个关键点的对应点,再连线就能够了。这节课上完之后,我感觉成功之处在于:1、能驾驭教材,把握重难点,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抓住要点讲到点子上。2、能根据新课程标准则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通过本节课教学,使我意识到今后

7、应注意如下几个方面:1、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注意到布置学生的课后实践,引导学生把学习过的数学知识回归到现实生活中去,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2、注意评价的多元化,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对数学学习的评价不但要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他们学习的过程,协助学生理解自我,建立信心。3、引导学生持续发现、提出、探索、设计、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水平和实践水平。 比大小教学反思小于、等于、大于是一组数学符号,主要用来表示自然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对于一年级小朋友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学生在学习小于、等

8、于、大于前,已经学过了比较。能够很好的掌握两种物体之间的数量比较。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比较的结果。这些都是学习新本领的基础。小于、等于、大于就是把直观的比较用抽象的数学符号表达出来。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会区分 “”、“”,要记住“”、“”对孩子来说不是件容易的事,在课堂中我想了一种形象的比喻,如“”象张着大嘴巴的大鱼,所以叫大于,而“”是闭着嘴巴的小鱼,因为害怕大鱼吃它们所以紧紧的闭着嘴巴,所以叫小于。孩子们通过我的比喻能够分清楚了“”和“”。紧接着我又让孩子们动手摆这三种符号,孩子们通过这些活动下来对这三种符号理解的非常好。以直观的教具协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符号,在丰富学生数学知识的

9、同时,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在比较的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明白什么时候使用“”,什么时候作用“”,孩子们通过算式自己总结出了“大口对大数,尖尖对小数”的顺口溜。 不足的是,在教学中我没有亲自总结出一些方法,比如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还有,上课组织教学花了太多时间,效果也不太理想。另外在后半部分学生动手操作中有些乱,孩子们还小,自我控制水平差,在摆的过程中有的学生不跟上老师走,自己玩自己的,还有学生不注意听老师要求什么,而只顾自己摆自己的。如何更快地熟悉学生,调动学生的注意力,确实还需要思考。多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反思计算教学是很枯燥的教学内容,但又是必不可少的一个

10、内容。如何让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富于活力呢?我认真钻研了教材和教参,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学习本单元内容:1、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思考与交流的空间。新课标提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增强估算,鼓励算法多样化”。在探索笔算乘法的过程中,我先让学生估算,培养学生估算的水平,接着,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计算,学生积极地投入到交流讨论当中,很多同学的口算水平很强,用口算的方法算出了结果,在交流中学生充分的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之上,我又引导学生试着用竖式解决这个问题,有了口算的基础,学生通过认真的思考与合作交流得出了笔算乘法的方法。从学生使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相互交

11、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个过程是学生自己的成果,而不是老师强加给他们的,学生乐于接受,易于接受。2、给学生一个跳跃的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中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并有效的使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在学生学会简单的乘法后我让学生自己试着算稍难的算式,让学生试着自主学习,思考计算方法,利用新知的迁移来完成学习。每一堂课都有成功和不足之处。虽然每节课中我为学生搭建了自由展示、自主合作的平台,但对一些学生的注重时间和空间不够,例如,平时一些发言少的、内向的孩子,在合作交流中,参与的深度就远远不及活泼开朗的

12、孩子,这就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当中持续地总结经验,改进方法,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多位数乘法的教学让我对计算教学有了新的理解,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扬长避短,争取好的教学效果。分数连乘”教学反思 例6: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 教学例6,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的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数量关系,本题中两个分数的单位“1”是不同的,所以在列式之前和学生一起分析,“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中把谁看作单位“1”?“三班做的朵数是二班的3/4

13、”呢?然后再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通过画图再次理解为什么用乘法计算,为了防止学生形成思维定势,我在学生列完式子后先没让学生去计算,而又出现一道题:六年级同学为国庆晚会做绸花。一班做了135朵,二班做得朵数是一班的8/9,三班做的朵数是一班的3/4。三班做了多少朵?这道应该怎样解答呢?让学生说说为什么列式“1353/4”?然后再让学生去比较这两道题的不同之处和相同点。从而增强学生对这类题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有了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完成本课的知识学习应该是属于“下位学习”,重要的应用迁移水平,方法的掌握学生应该没有问题,但是在计算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学生还是会忽略。 比

14、如:三个数的约分究竟应该怎样做?学生在头脑中是很模糊的,他们往往是把一眼能看出能约分的实行约分,然后再考虑其它数字。这样当然是一种思路,不过往往这样思考的话很多人在约分的过程中就会出现约分“不干净”。 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有先后顺序,同样约分也是这样,我是这样向学生介绍的,首先把几个数的分子和分子、分母和分母写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分数”,然后从分子中的第一个数开始考虑,想下面的分母哪些数字能够和它实行约分,然后依次实行约分。如果遇到分子和分母约分后得数不是1,它还能够和其它分母约分时,一定要把这个数约分“干净”,不然学生以为这个数约分过了,最后再相乘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忘记再次约分。所以,每个分

15、子一定要约到与下面分母没有公因数为至。 巩固练习,主要是巩固分数连乘的计算方法,增强规范计算过程,提升计算的准确率。约分后的数字在计算结果中漏乘,增强计算书写习惯的培养,要求学生在书写时数字与数字一定要留下充足的空档,“多次或多个数字”约分后数字不至于靠在一起,这样就不会出现“少乘”或“漏约分”现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法教学反思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就计算教学来说,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不但纠正了“计算方法单一,过于注重计算技能”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鼓励了学生实行个性化的学习。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计算经验,让他们继续去探究、发现、创造不同的算

16、法。此节课,我也深深的感到,作为一名教师要有耐心,要把机会让给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在启发中互相创新,在启发中激起探究的热情。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效果正是我们所追求的。虽然对一时的“创造发明成果”还没有马上转化,但在这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发展,共同促动学习氛围的形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吧。 本节课让学生了解每一种计算方法,目的是从小就培养学生“多种选优,择优而用”的科学研究态度。同时当学生自己创造的算法被肯定时,他们幼小的心灵所萌发出的自我价值、学习信心、主动挑战意识等不也是课堂教学的成功所在吗?我认为这些才是提倡算法多样化乃至教学改革的真谛。1120各数的人是教学反思本节课的

17、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及组成,并能准确、迅速第读出1020各数。本节课我本着“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最重要的学习方式”的理念,通过创设操作情境,增加了学生的体验与感悟。 在学生观察完主题图并引出课题后,我让学生摆出11根小棒,看谁摆得又快又好。学生们摆出了几种不同,我接着问:“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是11根?”,多数的学生立即把10根挪在一起,剩下一根摆在旁边,我给予充分的肯定,借此机会引导学生树立高效优化的学习意识,(也就是在众多的组合方式中选择简单明了的方法),并在黑板上展示这种摆法,同时把10根捆成一捆,提问:“

18、这个捆能够看成多少?”绝绝大部分学生说是“10个一根”,只有一个学生说是“一个十”,通过引导少数学生能够说出“10个一就是一个十”,接着我用计数器让学生再次体验“10个一就是1个十”。有了这样的操作过程,学生就不难理解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接着让学生用最优化的方法摆出11-20的其他各数,要求边摆边说每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最后引导学生归纳:十几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在这节课,通过不同层次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1120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教师注重的是学生的体验与感受,重视的是学习过程。通过操作、探索、交流、归纳等活动,学生不但获取了知识,同时还体验了学习方法的优化,更重要的

19、是学会了举一反三。 理解半时教学反思理解半时是理解钟表的第二课时,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拨一拨,理解了半时,并归纳出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 看一看:学生通过对主题图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 拨一拨:本节课安排了多次让学生动手拨的机会,每次的要求都不同。第一次:师生一起拨,要求说说时针指着哪,分针指着哪,尤其是要说准时针的位置,即是指着几和几的正中间。第二次,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刻,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拨的。第三次,看谁拨的快。老师说时刻,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来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拨好后,代表还要说说是怎么拨的,最后评出优胜组。三次

20、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理解半时,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我问大家,谁知道时针从1走到2是多长时间?只有一个同学知道是一小时,再问:分针走从一个数字走到下一个数字是多长时间?没有一个人知道最后问:时针走一大格,分针呢?还是那个孩子知道。 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学生学习笔算乘法的开始,是在学生会做表内乘法,整十、整百的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加两步混合运算和万以内数的组成的基础上实行学习的。一节课下来,有可喜的成绩,也有不足。同时也对我今后的教学有了一定必要的启示。 一、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强调在教学

21、过程中,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出发,在研究现实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选择学生非常熟悉的绘画场景为教学情境,从学生熟知的彩笔这个数学信息引出问题,学生很轻松的就提出了“他们三个人一共有多少枝彩笔?”这个数学问题,很自如地引发到本节课主要探究的“怎样计算123”。 二、扩展思维空间,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对于123的计算结果,学生能够用多种方法算出其结果,他们能够用口算的方法,能够用笔算的方法,能够用分解因式的方法,能够用摆实物的方法来求出他们的结果。所以在教学设计中,当我把问题明确提出后,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然后再和他的同桌交流

22、,鼓励学生再想想还有没有其他的算法,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越来越活跃,思路会越来越开阔。从而使学生体验到创新学习的成功喜悦。不足及启示: 一、教学内容较于简单化,解决的问题过于单一 对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材表现的虽然是学生新接触的学习内容,但竖式的书写学生早已不陌生,甚至用竖式的计算有些学生也已掌握,这个内容已经不能够成为学生愿意主动去探索的问题。启示:可增大教学内容的难度。教学中教师能够把一次进位的两位数、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内容加入进来,能够在完成123、232、1232之后,再回到最初的情境中,把12枝彩笔换成18枝彩笔让学生计算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从而能够使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层次性,深度性,

23、也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气氛不活跃 学生已经对本节课的笔算乘法的方法有所了解,不陌生。所以在教师讲解完他们不太明确的算理后,教师还是一味地反复强调这个问题,没有提出新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使得他们没有被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吸引,失去学习的兴趣,促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而不活跃。启示:可增加比赛,从而增进学生的学习热情。 计算教学的算理、算法很重要,学习起来也很枯燥无味。在教学上如果教师能够设计一些激发学生挑战的形式将会激发他们学习热情。比赛这个形式就是一个好的办法。能够展开口算比赛,比哪个小组算得多且算得准;能够展开口算积分比赛,比哪个小组抢到的口算题最多,并算得准等。 9的乘法口诀教学

24、反思9的乘法口诀”是乘法口诀教学的最后一部分内容。通过前面几课时的教学,学生的认知水平已经到了一定的水准,我认为口诀已经是学生的一种认知基础,从各种情境去获得口诀对于学生已经没什么期待可言。所以,我从口诀出发,设置了这样几个环节,使学生发现了规律,掌握了口诀。 首先,我让学生先猜测9的乘法口诀有几句,再说一说自己知道的乘法口诀,并依次列出口诀,把这个基础直接实行表现。这样设计目的一方面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逐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水平。另一方面也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指出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的要求。 其次,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展开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体验乘法口诀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