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_第1页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_第2页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_第3页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_第4页
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百色优秀传统民俗文化,我国革命圣地之一的百色,地处骆越文化和云贵高原文化的结合部,是世界壮泰语系民族的文化轴心地带,现已形成以平果嘹歌、凌云壮族巫调音乐、田林的北路壮剧、和苗族的芦笙舞、田阳舞狮、隆林跳坡节、壮族织锦技艺等壮族民间艺术为主体的多元的民族民俗文化。目前,这些民间艺术已成为百色老区人民传播精神文明的主要载体,右江区:山歌 田阳县:布洛陀文化 田东县:山歌 平果县:嘹歌 德保县:红枫文化 靖西县:绣球文化 那坡县:黑衣壮文化 凌云县:巫调音乐 乐业县:唱灯戏 田林县:北路壮剧 隆林县:跳坡节 西林县:句町文化,壮族山歌简称为壮歌,又称壮族民歌,一般指壮族人民用壮话演唱的民间歌谣。壮歌

2、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壮族素以善歌著称,壮乡素有歌海盛誉。壮民善以山歌来表现生活,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布洛陀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又内容丰富的创世史诗。它于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田阳布洛陀口传史诗 布洛陀口传史诗是布洛陀文化的精华部分,是壮族麽教的经文,它唱颂壮族人文始祖布洛陀创造万物,规范人间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等,嘹歌是壮族本土原创民间口碑文学的经典之作。壮族嘹歌是因为其唱法,每一句都有“嘹”作为衬词拖腔而得名。这里的“嘹”有特定的含义。在壮语中“嘹”是“玩”、“玩耍”、“娱乐”、“玩乐”

3、的意思。嘹歌被专家学者称之为“一部未经刊行的壮民族古代原生态的百科全书”。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德保地处“回归线绿洲”,北回归线横跨县境,境内有许多神奇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特殊的人文景观。拥有以“德保”冠名的世界珍稀动植物种“德保矮马”和“德保苏铁”,德保矮马名扬天下,堪称“马中熊猫”,德保苏铁享誉全球,是珍贵的植物“活化石”,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境内有10万亩红枫林,是中国最美的“枫”景线和最大的枫林带,享有“德保红叶赛九寨”的美誉,堪称“南国红枫天堂,入夜,全村寨的群众又举着火把,在自家的田头地边转,驱逐害虫,以保农作物丰产。尔后,男女老少即在村头的草坪上燃烧

4、起熊熊的篝火,人们都围着火堆欢歌载舞,通霄挞旦,尽情地歌唱丰收和新生活。 南路壮剧 广西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等县。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最初为唱做分开的“双簧式”演唱形式,后逐渐丰富发展而为戏曲形式。唱时常用“呀哈嗨”衬腔,故又叫“呀嗨戏”。 北路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调式稳固明朗,旋律甜静优美,伴奏乐器马骨胡音色高亢响亮,音色清脆,余韵悠远。演出时,念、唱都用壮语,声腔全部用壮腔,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的谚语、俚语、格言,修辞上以比喻为主,对仗工整,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押韵自然,在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独树一帜。 扁担舞 壮族

5、的扁担舞担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打扁担时,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在一条长板凳上互相敲击。内容表现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与高山族的杵乐有些相似。 瑶族长号 凌云瑶族长号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因毒禽猛兽时常出没,瑶族长号是瑶民族充当威慑野兽、通知同伴前来共同抵御灾难的武器和通讯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长号已经抛弃了这些功能,演变成瑶族同胞自娱自乐,迎接宾客和欢呼庆典的乐器。 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边缘结合部,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厚重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汉书记载,2000多年前,在现今的桂

6、西北和滇东南一片广阔地域,有一个与当时古滇国和夜郎国齐名的国家叫古句町国,系中国西汉时期西南三大番国之一。 扁担舞 壮族的扁担舞担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打扁担时,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在一条长板凳上互相敲击。内容表现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与高山族的杵乐有些相似,绣球是广西壮家人之定情物和吉祥物,是广西极具特色的旅游工艺品之一,原为壮族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信物。位于桂西南边陲,有小桂林和绣球之乡美称的靖西县,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该县妇女所生产的绣球,由于其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

7、 诚为广西绣球之上品,有口皆碑,如今也被人们当作馈赠亲友之礼品,企事业单位则将其作为对外宣传,开展公关之赠品,靖西绣球讲究手工制作,做工精细,多以红、黄、绿三色做底及面料。绣球大多为12瓣,每瓣皆绣上各式吉祥物,除中间四瓣选材不拘外,其余则要求上四瓣必挑飞禽,下四瓣须为走兽。在绣球之乡靖西旧州镇,由于该地的绣球结构独特、选料考究,且全部以手工精工制作,小巧玲珑,色彩鲜艳,被称为广西绣球之上品,黑衣壮是广西壮族的一个支系,主要集中在广西与云南边邻的那坡县,按自称和语言划分有12个族群之多。黑衣壮以黑色为美,并以黑色作为族群的标记,其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征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凌云壮族72巫调音

8、乐 凌云壮族的“七十二巫调”已经有800多年的历史,如今还在传唱,“七十二巫调”共有72个调子,用来抒发壮族女性的内心感情。经过不断的演变,如今的72巫调演唱已发展为个人独唱,多人合唱等形式,内容增加为歌颂爱情、歌唱时事等丰富多彩的壮族民间生活,曲调上有欢快抒情、轻歌慢语的,也有悲痛凄切、摧人泪下的,演唱的过程中,往往配以绒扇、香包、铃铛、铜珠、脚踏声等为音乐配器,体现不同的风格和个性。凌云的72巫调具有很高的音乐价值,上世纪50年代,巫调情比天还净、水源洞还曾获得过自治区专业民间文艺汇演一等奖,唱灯戏主要流布唱灯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乐业县汉族聚居的甘田、逻沙、同乐、幼平等乡,以及毗邻的凌云县

9、的玉洪,田林县的浪平等地。其源流无文字依据,传说是在当地舞龙踩灯的民间歌舞基础上形成的。乐业县历来有唱灯舞龙的文化传统,每年农闲时节或吉庆节日,有灯队走村串户庆贺新春或恭贺建房、庆祝婚嫁等,一般灯队由十六人组成,有一丑一旦,两个乐手和八个或十二个手持彩灯的灯队。每个灯上除绘有花草虫鱼外,还分别写有“恭”、“贺”、“新”、“禧”、“风”、“调”、“雨”、“顺”等字样,每灯一字,舞灯时不断地摆出不同队形的“恭贺新禧”、“风调雨顺”字样,边舞边唱民间小调,内容是祝愿吉庆,当地人称之为游村踩灯,北路壮剧 北路壮剧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集中体现了壮族人民的智慧结晶,在数百年的传承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

10、色和地域特色。北路壮剧是伴随着民族的活动产生和发展的,大多在婚嫁喜庆期间或节日、歌圩才登台演出,北路壮剧的音乐风格古朴,洗练素雅,意味浓烈,曲调方面调式稳固明朗,旋律甜静优美,伴奏乐器马骨胡音色高亢响亮,音色清脆,余韵悠远。演出时,念、唱都用壮语,声腔全部用壮腔,成功地运用本民族的谚语、俚语、格言,修辞上以比喻为主,对仗工整,词汇丰富,语言生动,押韵自然,在戏剧语言艺术方面独树一帜,隆林跳坡节 每年农历初四至十五就是苗族的跳坡时节,也是就居住在桂西山区的苗族人民所特有的和最盛大的民间传统节日。每年跳坡时间和跳坡地点,都是历史以来就固定的。各地苗族同胞按传统习惯聚集到各个坡场尽情的开展娱乐活动,

11、欢度春节,如今转化为古老民族大团结的盛会,那惊险刺激的爬坡杆、淳朴优美的芦笙舞、浪漫怡情的跳月亮、令人眼花缭乱的民族服饰,令人叹为观止,西林县地处桂、滇、黔三省区边缘结合部,是广西西进和云贵东出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厚重而神秘的历史文化底蕴。据汉书记载,2000多年前,在现今的桂西北和滇东南一片广阔地域,有一个与当时古滇国和夜郎国齐名的国家叫古句町国,系中国西汉时期西南三大番国之一,句町是春秋战国时代由部落联盟发展而成的一个古老国家;古代“句”同“勾”,“句町”是壮语的音译,意为“九部落联盟”或“红色的藤蔓”等意思。其主体民族为壮傣民族先民;该王国属于奴隶制社会。句町国在历史上因为维护汉朝中央政

12、权的权威和国家统一而被汉书多次予以载录。从西汉时期起,直到东晋时方才从史书中消失,共存了500多年的历史,其他民俗,田林瑶族铜鼓舞 铜鼓舞是木柄瑶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流传于田林县潞城瑶族乡,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祖国文化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美丽的山花。铜鼓是木柄瑶祖先迁徙携带的宝物,一直被视为神灵。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全寨都要跳铜鼓舞,纪念先人,欢庆节日,祈求健康长寿、六畜兴旺、五谷丰登,苗族芦笙舞隆林苗族芦笙舞 芦笙舞,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

13、壮、瑶等民族聚居区,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田阳舞狮 田阳壮族舞田阳舞狮狮,有高难、惊险、奇美的特点,体现浓郁的民族特色。有史料记载以来,它已经流传了450多年,并逐渐由建国初期以拜年、庆典、助兴为主的地面舞狮发展到拥有“狮子上金山”、“狮子过天桥”、“刀尖狮技”、“高桩飞狮”、“金狮雄风”等一系列绝技的高空表演,并频频涉足体坛,誉满全国及海外,壮族织锦技艺 从史料和人文壮族织锦技艺资料现象去考证,靖西壮锦起源于汉代,形成于唐宋时代,普遍盛行于明清时期。明朝时期列为朝廷名贵贡品。到清末和民国初期处于衰落阶段。壮锦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是四大名锦中唯一的少数民族织锦,壮锦,

14、一般是用麻线或棉线染上各种色彩,以原色麻线或棉线为经,以染色麻线或棉线为纬,用本地木制的土织机手工精编而成。壮锦种类齐全,花纹图案多种多样。据调查统计,壮锦有三大种类,20多个品种,50多种花纹图案,南路壮剧 广西南路壮剧流行于使用壮语南部方言的靖西、德保、那坡、大新等县。源于当地民间歌舞,因受提线木偶戏的影响,最初为唱做分开的“双簧式”演唱形式,后逐渐丰富发展而为戏曲形式。唱时常用“呀哈嗨”衬腔,故又叫“呀嗨戏,瑶族长号凌云瑶族长号 在刀耕火种的年代,因毒禽猛兽时常出没,瑶族长号是瑶民族充当威慑野兽、通知同伴前来共同抵御灾难的武器和通讯工具。随着时间的推移,今天,长号已经抛弃了这些功能,演变成瑶族同胞自娱自乐,迎接宾客和欢呼庆典的乐器,扁担舞 壮族的扁担舞担舞,是一种群众自娱性民间舞蹈形式。打扁担时,至少四人一组,多则十人、八人均可,在一条长板凳上互相敲击。内容表现插秧、收割、打谷、舂米等劳动过程和欢乐情绪。舞时,仅以竹筒的敲击声作伴奏,其形式与高山族的杵乐有些相似,隆林彝族火把节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居住在隆林境内的彝族群众的“火把节”。这天一早,各村寨的群众都早早地杀鸡、宰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