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1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2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3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4页
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浅谈新课标下数学教学模式的实施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237400朱丽萍“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指出:“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从理念、内容到实施,都有较大变化。要实现数学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是关键”。“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在教材编写建议中又指出:“教材应注意创设情境,从具体实例出发,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经历数学的发现和创造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探索数学结论。”毫无疑问,课程改革首先是教学观念的变革,而教学观念的变革带来的是教学过程的解构和重构。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除了要以“目标策略

2、评价”为主线安排教学进程,还要体现“活动体验表现”这一新进程,让学生在观察、操作、讨论、质疑、探究和情感的体验中学习知识,完善人格。由于教学观念的变革具体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因此,课程改革的关键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上。一、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的利弊目前,普通高中学生学习数学所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学习方式单一,学习效率低下。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也存在以下问题:(1)对学法不重视;(2)教学方法的设计过于程式化、一般化,缺乏针对性;(3)基于信息技术件条下的教学方法缺乏研究等。学生数学素质的发展是整体的和多方面的,学生多方面素质的发展是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活动中实现的。一方面,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

3、(讲授模式)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过程,即只给学生奉送真理而不教学生发现真理,只告诉学生是这样,而轻视告诉学生为什么这样。没有把知识的产生全过程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严重受到阻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并不是一无是处,它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事实上,方法本身是无所谓好与坏的,关键在于使用的对象、时间、场所和适用的范围,在于为什么样的目的服务。在走进新课程时,面对学生多样化需求、多样化发展、多样化课程模块和内容的背景,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也是必然的。教师的责任在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合理性和局限性,

4、帮助学生处理好接受式与发现式、探究式等学习方式的关系,处理好个体学习与合作学习、班集体学习的关系,为每个学生学习的需求提供咨询和帮助,引导每个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二、现阶段常见的数学模式“模式”是对理论的一种简洁的再现。不论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包含有下列五个基本要素:“对象、目标、策略、过程、评价”。这五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模式的总体框架。近年来,关于数学概念学习、数学命题学习理论的系统研究,数学思维、问题解决、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以及西方数学教学理论的引入,为数学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数学教学模式呈现多样化、综合化发展趋势。常见的有:(1)讲授模式。

5、复习讲授理解记忆练习巩固检查反馈。此模式属传统模式,它的主导作用是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基础知识和技能。(2)发现模式。创设情境分析研究猜测归纳验证反思。此教学模式注重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及研究问题的方法。(3)自学模式。布置提纲自学教材讨论交流练习巩固自评反馈。此模式有利于提高对语言的阅读、理解、交流、运用能力。(4)掌握模式。目标定向实施教学形成性检测反馈矫正平行性检测。此教学模式强调了目标和评价,注重把教学过程分解,有利于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在师生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适应性更强。(5)双体互动模式。导读自读研读互疑释疑。此种教学模式能使学生亲身体验“观察问

6、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和检验问题”。(6)探究模式。创设探究环境诱发学生探究提供信息资源提出假设并得出结论组织学生报告并研讨结果。在探究式教学中,教师能否提出足以诱发学生探究的问题或主题,是探究教学取得效果的关键。一个能诱发不同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和讨论的主题,往往都具有综合性和跨学科的特点。因此,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施,不仅需要同学科的教师集体协作,更需要不同学科的教师走到一起,共同选定整合的主题及活动形式。三、实施各类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数学是基础教育中的一主干学科。数学教育要为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总体目标服务,立足于让学生全面发展、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而建构实施新型教学模式是

7、为了实现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大和迫切的任务。而不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模式,都要遵循一定的教学规律。即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学生特点、学科特点、教学环境、教学时间、教学技术条件等诸多因素来选择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标下发展或实施数学教学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呢?1、注重利用数学教学理论、原理指导组织教学数学教学模式的发展,受到数学理论、教学手段、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和制约。而数学教学理论对数学教学过程的研究、对学生数学学习特点、心理特点的研究为数学教学模式奠定了基础。由于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都不知不觉地受到一种观念特别是数学观的支配。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应注重数学理论及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

8、的学习和掌握,并把它们具体运用到数学模式的学习和发展上来。只有优秀教师或专家型教师才有能力检验他人的数学理论或假设,也才有能力发现隐藏在教学实践背后的教学理论,修正并发展他人的理论,提出自己的思想和假设,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思想。2、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教学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化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过程的教学。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模式,其目的都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尤其是在思维上深层次的参与。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就要理论联系实际,而数学内容的开放,学习资源的拓展,必定带来学生参与学习方式的变革,让学生的学习由室内走向室外,由校内走向校外,给学生

9、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高的发展平台。同时,师生关系也要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交流,变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使教学成为一个开放的、互动的系统。3、综合、灵活、发展地运用多种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教学作为一门科学应当有规可循,但作为一门艺术,不应当也不能仅依靠某一种教学模式来实现它地全部功能。我们常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因材施教,贵在得法”。因此,我们要针对具体情况,选择、设计最能体现教学规律,达到教学目的的教学模式。例如:(1)为了突出知识的形成过程,对教材中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的教学,可采用发现模式;(2)为了突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对于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内容及研究性课题可采用自学

10、模式;(3)为保证教学进度,对一般内容可采用讲授模式;(4)对空间图形的研究可采用掌握模式。这是因为在确定空间图形间相互位置关系后,对其进行分解分析,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思路。(5)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取不同的教学模式: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经常采用发现模式;对于基础较差的班级可经常采用讲授模式和掌握模式,通过及时反馈、查漏补缺,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6)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模式及其整合。例如,在一节课的教学中,知识引用阶段采用发现模式,例题教学时采用讲授模式,小结时运用自学模式。当然,这需要教师有较高的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和功底。当然,不同的教学模式适应不同层次的认知水平,我们的教学模式

11、也要随着学生的生理、心理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向高层次发展。4、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注重学法指导根据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学生的学习目的、兴趣、意志、态度、习惯等非智力因素是教学的动力系统,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着发动、维持、调节的作用。因此,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模式都要注重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由“爱学”到“学会”,再到“会学”。同时,注重学法指导,突出从“学”的视角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5、注重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成为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口。这是因为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遍应用给数学教学提供了便利、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广播、电视、

12、录象、计算机、网络等媒体技术已成功地介入数学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动的学习资源及许多发现知识、探究知识和表达自己观点的有利工具,使教学过程逐步现代化,从而为我们进行探究式学习、改进和发展数学教学模式提供了优质的信息资源。不难看出,传统数学教学模式有利于系统地掌握数学知识,而新的数学教学模式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传授以及学生的自主创新、个性发展与能力培养。两者各有利弊,由单一化向多样化发展是现代教学模式发展的一个明显趋势,不存在唯一正确的教学模式,同时也要克服教学模式的单一化倾向,提倡多种数学教学模式的互补融合。新课标中的教育观念不全是

13、对旧观念的扬弃,而是对旧观念的继承和发展。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教学的风格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教学模式设计可以以不同的价值观和理念作为基础。也就是说,教学模式设计是各种观念整合的结果,即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地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课堂内容及教学模式,准确的把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心理表现、情感表现并及时给予正确的指导,全面促进学生在数学上的持续、和谐地发展。高中数学“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研究报告摘要上海市奉贤中学 金红卫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

14、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寻找“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与课程教材知识体系学习之间的互补与平衡,形成稳定简明的教学理论框架及其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发展个性打下良好基础。(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理论框架:(1) 在一定的问题情境背景下,学生可以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借助教师和同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主动获得知识。(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动力,而系统的数学知识体系为问题的解决提供保障。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与数学知识体系的建构两者之间的互补与平衡有助于学

15、生认知结构的完善。(3) 学生和教师是教学活动中能动的角色和要素,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的,师生双方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都应得到发展和发挥。(4) 学生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中。(5) 教师的主体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教学活动进行科学认识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是发挥主体作用的具体表现形式。(二)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功能目标:学习发现问题的方法,开掘创造性思维潜力,培养主动参与、团结协作精神,增进师生、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形成自觉运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三)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目标:1. 会审题能对问题情

16、境进行分析和综合。2. 会建模能把实际问题数学化,建立数学模型。3. 会转化能对数学问题进行变换化归。4. 会归类能灵活运用各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并能进行总结和整理。5. 会反思能对数学结果进行检验和评价。6. 会编题能在学习新知识后,在模仿的基础上编制练习题;能把数学知识与社会实际联系起来,编制数学应用题。(四)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教学流程: 创设 尝试 自主 反馈 情境 引导 解决 梳理 1.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生活情境入手,或者从数学基础知识出发,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符合学生实际的基础知识之中,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

17、有关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法:(1)通过语言描述,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2)利用录音、录象、电脑动画等媒体创造形象直观的问题情境;(3)学生排练小品,再现问题情境;(4)利用照片、图片、实物或模型;(5)组织学生实地参观。2. 尝试引导,把数学活动作为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尝试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常常难以把握问题解决的思维方向,难以建立起新旧知识间的联系,难以判断知识运用是否正确、方法选择是否有效、问题的解是否准确等,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启发引导。常用启发引导方式:(1)重温与问题有关的知识。(2)阅读教材,学习新概念。(3)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联

18、想、猜测、类比、归纳、推理等。(4)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3. 自主解决,把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的长远利益。让学生学会并形成问题解决的思维方法,需要让学生反复经历多次的“自主解决”过程,这就需要教师把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作为长期的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加强这方面的培养意识。常用方式:(1)对于比较简单的问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完成,使学生体会到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快乐。(2)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应该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再进行尝试解决。(3)对于思维力度较大的问题,应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基础上,通过合作共同解决。4. 练习总结,把知识梳理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根据学生的

19、认知特点,合理选择和设计例题与练习,培养主动梳理、运用知识的意识和数学语言表达能力,达到更好地掌握知识及其相互关系和数学思想方法的目的。常用练习形式:(1)例题变式。(2)让学生进行错解剖析。(3)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命题,相互考察。总结是把数学知识与技能通过“同化”或“顺应”的机能“平衡”认知结构的必要步骤。适时组织和指导学生归纳知识和技能的一般规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记忆和应用。常用总结方式:(1)在概念学习后,以辨析、类比等方式进行小结。(2)对解题过程进行反思。(3)从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学习的启示三个层面进行课堂小结。(4)布置阅读、练习和实践等不同形式的课外数学活动。(5)让学生

20、撰写考后感、学习心得、专题小论文。(6)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课题研究。(五)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1. 教学目标的确定:(1)知识目标的确定应重视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能力目标的确定应强调数学思想方法的揭示和培养;(3)情感目标的确定应注意学习兴趣的激发、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2. 教学方法的选择: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培养积极探索和团结协作的科学精神。3. 问题的选择:合适

21、的问题至少应有如下特点之一:(1) 重视情景应用,即给出一种实际情景和需求,以解决现实困难为标志。(2) 具有探究性,即问题不一定有解,答案不必唯一,条件可以变化,试验方案可以自己设计,允许与别人讨论等等。(3) 非形式化,即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模仿,不是靠熟练操作就能完成的,需要较多的创造性。4. 师生双主体意识的体现:(1)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意识强,能主动发现和分析问题,能联系新旧知识,能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开展交流、讨论,能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并努力进行验证。(2) 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洞察课堂中发生地各种问题,并准确地判断发生问题的原因,能动地、有效地处理这种问题,把握教学活动地主动权。5. 教学策略的运用:(1) 主体发展策略在课堂教学中,强调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组织并落实多种形式的课堂实践活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