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宣传资料_第1页
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宣传资料_第2页
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宣传资料_第3页
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宣传资料_第4页
中医临床科研一体化宣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一、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研究背景1二、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设计思路2三、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技术路线3四、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设目标4五、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核心组成及功用41. 中医电子病历系统(承担“医疗业务平台”职责)42. 数据管理平台53. 数据挖掘及分析平台5六、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采集系统的具体功能展示6七、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所纳入的主要关键技术61. 中医临床术语规范标准体系62. 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中医电子病历)73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及挖掘分析平台12八、基于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的临床研究实例151.糖尿病临床研究实例15

2、2.冠心病临床研究实例163.中风病临床研究实例164.名老中医床研究实例17九、项目成果的应用介绍181.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182.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思路及技术体系在其他项目中的应用18十、获得的专利及奖励19十一、发表的学术论文20十二、正在开展的工作22十三、未来的发展目标22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中医电子病历暨数据采集系统一、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研究背景 规范便捷的临床病历书写、连贯顺畅的医院业务操作,以及有力的医政管理和质量控制是医生和医院管理者最基本的需求,同时,基于病历信息进行顺畅连贯的科学研究、以及日常决策支持、信息查看和业务学习是医生的另一

3、些迫切的需求。满足以上需求是临床科研一体化电子病历系统研发的前提之一; 基于病历信息进行科研,是医生的主要科研起点和形式。大量病历信息被闲置于文本方式,使用困难,使临床和科研脱节,这一“瓶颈”严重影响了科研的实现。 大量研究实践证明,无论是通过临床经验积累、依靠记忆、整理和总结的传统方法与技术手段,还是完全照搬临床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通过前瞻性、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实验,均不能圆满解决中医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规律研究与疗效评价问题。 “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是中医临床研究的主要模式。临床实践是中医学发展的基础,是中医理论产生的源泉。中医药经验、规律及知识的获得首先主要是依赖于临床实践,而不是实验

4、。 医院数字化是未来医院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内已在电子病历、数字化医院等方面大力推进。这些医院数字化的工具虽繁,但能够实现和满足医生对临床病历数据存储和调用的强有力多功能的数字化工具需求,在每个期待发展的中医医疗机构中更为迫切。这一大趋势,从美国NIH医学研究路线图计划、国内外的疾病注册登记,及国内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政策导向和临床研究基地建设要求中均可看出。所以,专家普遍认为此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研究模式是医学领域的前沿,是未来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方向。而对临床病历数据的存储、查询和处理是当前医院最关注的,也是最需尽早着手顺畅的关键性工作。这一切,均促进了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研究和开发。图1

5、目前临床与科研工作脱节的现状二、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设计思路 借鉴系统生物学以及现代医学前沿领域的思路和方法,结合中医的特点,提出“以人(医、患)为中心,以临床事实(数据)为导向,以假说和模型为驱动,将临床研究与计算机模拟研究相交替,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临床研究方法。 以临床实践为基础,在规范化术语的支持下,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人机结合,以人为主,全面采集临床诊疗信息,形成可分析的中医临床诊疗数据,利用数据仓库、数据挖掘等方法,不断总结和验证中医临床诊疗规律,用海量临床实际数据来评价治疗效果,提高中医防病治病的能力和水平,支持中医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以下为未使用和使用“一体化技术体

6、系”的两种临床科研方式和效果的对比:图2 未采用“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科研方式和效果工作量大、耗时、繁琐、数据不规范、数据不全面、研究滞后图3 采用“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之后的科研方式和效果批量、快捷、规范、全面、实时、自动三、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技术路线 以中医药防治、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传承为载体,在临床实践中以中医临床信息的标准规范体系为支撑,建立高度结构化的临床数据采集系统,全面系统地收集临床中望闻问切、辨证论治、理化检查等各方面信息并将其数字化。 通过建立数据仓库将海量复杂的医疗业务数据变成可以方便提取、检索与分析的数据,利用多维检索与展示、数据挖掘、数据统计分

7、析等方法; 从不同方面、层次对临床数据进行研究,使数据转化成新的信息与知识,使知识进一步变成支持决策的智慧。形成一个完整的、能够反映中医特点的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的技术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制约中医学快速发展的技术瓶颈问题。图4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路线四、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建设目标 建立满足于临床诊疗业务、医政管理、和临床疾病中医药防治研究及利于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一体化技术体系,该技术体系包括数据采集平台、数据管理平台及数据分析平台三大部分; 以此技术平台体系为技术支撑,实现临床诊疗业务和临床科学数据采集的同步完成,真正达到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开展疾病中医药临床诊疗规律及名(老)

8、中医经验传承研究,提高中医药临床研究的效能和水平,促进行业发展。五、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核心组成及功用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的核心组成包括:1. 中医电子病历系统(承担“医疗业务平台”职责)整个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平台的核心之一,是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住院系统和门诊系统),该信息采集系统不同于传统的word版电子病历,而是高度结构化的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由于对病历录入过程实用便捷性的精益求精的设计,使得采集系统能够实现在充分、快速、辅助并满足一线临床医生完成规范的病历书写和其他医疗业务的同时,即可完成临床科学数据的有效存储,真正实现了将临床病历信息书写过程和科研数据存储过程二者

9、融为一体的“一体化”理念。另外,在采集系统的平台中融入了大量的科学规范性的术语库,并实现与医院HIS、LIS、PACS等系统的无缝对接,同时提供了临床医生参考的各种工具,包括各种参考文献,网络检索工具、各种临床业务表单,包括未来单病种临床路径等等,均可随时按需调用,对医生所关心的资料参考、临床决策、业务学习、数据实时查看和科研统计、以至于未来大范围的数据挖掘研究等各种需求均具有重要的辅助价值,而且也为医院顺畅业务流程、充分实施医政管理、质量监控等业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大量的便利。同时,采集系统界面上还预留了大量的功能空间和业务空间,为新的软件功能嵌入、使用范围扩大及价值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0、想医生所想,急管理所急,顺畅过程,精益求精”,是软件设计实用性的另一理念。现采集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可实现高度结构化; 具有与Word相似的“所见即所得”书写及编辑功能; 丰富的模板库,可适应各种临床专科的需要; 提供各种临床辅助工具,可以帮助医生方便快捷的完成相关临床工作; 完善的病历质量控制系统,保证了一线文档的质量; 具有多种规范或标准库的支持,如中医临床术语库、方剂库、中药库等; 可以实现与医院HISLISPACS等多种软件系统的对接; 独有的后台多种数据存储格式和数据导出类型的多样化,可满足多种分析需求; 具有痕迹修改记录及病历文件续打等多种功能; 可实现对诊疗数据的在线核查及简单统

11、计分析。2. 数据管理平台采集系统本身可以兼容和调用的辅助平台之一,就是数据管理平台,后者主要是对临床数据进行有效和安全管理的一个平台,这也是采集系统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重要技术之一。此辅助平台可以满足和实现医院用户对多中心、多病种数据管理所需要的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主要包括: 数据传输的安全网络构建 数据库的保密技术及隐私隐藏技术等开发。3. 数据挖掘及分析平台数据挖掘及分析平台的核心组成包括: 数据抽取、转换及装载软件系统(ETL系统); 数据仓库; 中医临床数据多维检索、分析和展示(OLAP)系统。六、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采集系统的具体功能展示模块模块模块1. HMS平台7. 病历质控1

12、3.病历封存病历解封2. 住院医生工作站模块8. 检查检验结果读取14.公式设定与计算3.模板编辑器9. 角色管理15.手绘图4病人基本信息管理10. 权限管理16.住院病历调阅5.门诊医生工作站11. 消息管理17.知识库查询6.字典维护 12.书写病历18.检验检查结果查询(一)“所见即所得”的功能基础 1.类似于word的病历书写界面和操作方式(二)便捷操作(满足临床业务需求) 1.结构化的多种实现方式(7种) 2.默认值设置 3.广泛的快捷键设置,支持多方式的录入 4.量表的嵌入与智能计算,及其他的智能化设置 5.接口完备(与HIS、LIS无缝整合) 6.个人及科室小模板的自由引用(三

13、)不同病种的个性化实现方式(四)系统的其他功能(详见后图)(五)后台元素与规范术语的结合七、 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技术体系所纳入的主要关键技术1. 中医临床术语规范标准体系 纳入的中医临床术语规范标准体系,为中国中医科学院基于以往国内研究基础,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术语集构建思路和方法之上而研发的科研成果,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体现了中医学科特点。纳入这一标准体系,使得病历书写更加规范和便捷。 内涵之一:中医临床术语分类的概念框架;图5 中医临床术语分类的概念框架 内涵之二:中医临床术语的十二主轴分类和编码体系;图6 中医临床术语集十二主轴分类 内涵之三:研发了中医临床术语集加工的软件平台; 内涵之四

14、:形成直接用于临床信息采集的临床病历书写术语集与支持数据分析挖掘的中医临床标准术语集(分别收词达16万和20万)。经2万多临床病例的临床信息采集和数据分析的应用,证明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此项研究填补了中医的相关空白,为中医走向世界以及中西医在临床信息领域的沟通和交流奠定了基础。2. 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中医电子病历)图7 中医电子病历系统的功能特点图8 病历录入界面图9 七种结构化录入方式图9 结构化信息 由上述材料可知,目前采集系统的整体功能表现良好,既可以实现全面、快速、习惯、灵活,进而能够满足临床业务之需;又可以实现数据的可分析、开放、准确、共享,进而能满足未来科研之需。 另外,采集系

15、统的稳定性好,无明显bug,无不良死机和报错现象,临床使用反馈良好。 因此,此采集系统的研发较为成功,性能基本达到了临床科研信息一体化的预期目标。 3中医临床数据仓库及挖掘分析平台 基于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和中医临床数据特点,设计中医临床数据仓库(数据仓库是数据库领域发展起来的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和分析利用的计算机技术)的数据模型,包括细节物理数据模型和多维数据模型。图10 中医临床数据仓库系统数据流程图图11 中医临床数据仓库物理模型表结构图图12 中医临床复方药物主题的雪花型多维模型设计 通过研究设计及开发进行数据合并、抽取、转换、装载以及数据整理等功能的临床数据仓库ETL系统,实现多源临床

16、数据的统一存储和管理;图13 临床数据在线或离线批量整理功能 通过集成商务智能软件和数据挖掘平台,实现多维检索、分析、展示系统(OLAP)和联机数据挖掘功能,从而实现中医临床数据的多维分析和多种常规数据挖掘方法的联机分析应用。图14 主题分析任务列表八、 基于一体化技术平台体系的临床研究实例1. 糖尿病临床研究实例1. 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的证候分布2.不同病程T2-DM合并MS药物功效的中药频数构成比3.三段病程的降糖药使用情况分布4.血糖与胰岛素的对应关系曲线图2. 冠心病临床研究实例1.冠心病中医证型的分布图2.冠心病随访心血管事件相关因素OR值及可信区间表3.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随机

17、行走波动曲线4.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机行走波动曲线3. 中风病临床研究实例1.发病3天内中风病-风证演变规律2.发病3-14天内中风病-风证演变规律3.中风病不同时间段主要治法的分布图4.中风病不同组别主要治法分布4. 名老中医床研究实例 1.谢*教授治疗脑髓病核心处方分析2.薛*教授四逆散所治症状分析3. 田*教授脐周四穴(水分、阴交、肓俞)应用4. 方*教授-中医疾病证候关系九、 项目成果的应用介绍 1.结构化临床信息采集系统的应用在科研项目推动下,信息采集系统在以北京地区为主的几十家三级医院及部分二级医院相关科室运用,目前已分别采集了中风病历3562例,糖尿病病历5311例,冠心病病历5

18、695例;22位名老中医7000例近20000余诊次的病例数据。并建立了相应的临床信息知识库。以下是已经使用该系统的医院或相关科室(部分):序号单位名称序号单位名称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10卫生部北京医院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11首都医科大学朝阳医院3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12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13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5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1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6济南军区总医院15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7北京中医医院1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8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7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9天津中医医院18江苏省中医院2.临床科研信息一

19、体化技术体系思路及技术体系在其他项目中的应用 国家973项目 在该项目研究中,将中医药辨证论治个体化诊疗评价体系及已经建立的多种数据模型作为此次研究的技术和数据基础。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该项研究以糖尿病及冠心病为研究对象,依托于一体化技术平台和已经建立的两大疾病临床数据库,以病证结合为基础,探索研究疾病稳定、客观的症状分类体系,为指导临床辨证提供科学、客观的症状结构,指导临床论治。 国家“公益性行业专项”该研究主要是利用“中医临床和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构建5种疾病及非药物疗法的大型中医药临床诊疗数据库和研究新体系。分析符合中医药及针灸复杂干预和个体化诊疗特点的临床辩证规范和临床评价方法,发掘中

20、医药疗效优势,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增强中医药临床研究自主创新能力。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老中医临床经验、学术思想传承研究”,课题“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现代分析挖掘方法研究”将以此为基础继续深入研究,开展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多维动态分析挖掘方法研究。 北京市“十一五”中医药51510科技工程已将 “一体化平台”纳入数据分析及挖掘的技术支撑体系。以上课题的研究将使本项目的研究模式和方法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成为中医药临床个体化诊疗研究的重要推动力量。 十、 获得的专利及奖励1.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简称:TCMCLIS V2.0)2. 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V1.0(简称:MYMER)3. 中医临床数据仓库ETL 系统(简称:Medical Integrator V2.0)4. 中药饮片信息编码系统V1.0(简称:药码通(YMT)5.奖励十一、 发表的学术论文主要论文题录十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