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1页
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2页
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3页
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4页
三(上)第六单元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惠阳区秋长小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 2010-2011学年第二学期 第 六 单元(设计人:杨建群 ) 三( )班 执教者:课题2124课、园地六教学内容21、古诗两首 22、富饶的西沙群岛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24*香港,璀璨的明珠 语文园地六教学目的1、学会生字新词。2、背诵两首古诗,并理解诗意。3、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思想感情。5、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6、了解香港的特点。7、完成习作。教学重点1、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

2、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4、完成习作。教学难点1、了解西沙群岛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小兴安岭的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3、体会作者的用词准确、生动。4、完成习作。课时安排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3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语文园地4课时。第 一 课时课题21.望天门山教学内容望天门山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

3、维能力。教学重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学难点情感朗读,感悟诗境。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初读感知,朗读理解,感悟诗意。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 揭题、板书:望天门山。二、 读通诗文,初悟诗意1、会读这首诗吗?自己大声读读。男生来读读。女生来读读。全班一起读。2、有人说:一首诗就是一首诗,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如果说这首诗就是一幅画,那画里都画了些什么呢?再去读读、找找、划划。反馈:天门、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3、我还知道你们班画画水平很不错的,来展示一下吧,把这首诗画出来。想要把这首诗画好,该做些什么准备?(读诗、读懂诗的意思)生自由作画。谁来向各位展示一下

4、自己的佳作,说说自己画中的得意之处。根据生的回答追问你为什么这样画?有何依据?三、 想象,领悟诗意1、师也画一画,板画天门山。这是?天门天门,顾名思义就是天上的门,可见?能用“天门山真什么”来说说吗?(高、俊秀、险)是呀,难怪诗人写到天门山犹如被江水冲击而隔断似的,这么雄伟这么有气势,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哪!2、师板画江水回旋、向北流。老师画的是什么?(水)怎样的水?(碧水)碧水还可以说什么水?(清清的水、绿绿的水、干净的水)这样的水流到天门山的时候,由于山势的阻挡,产生回旋,转向北流了(师结合板书加上手势来说)。现在,你的眼前仿佛浮现出什么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水狠狠地、猛烈地撞击岩石,发

5、出哗哗、很响的、震耳欲聋的声音)大自然的景色真是秀丽神奇!其实我画的水是一条江,叫什么?(楚江)楚江又叫什么?(长江)在古代,长江在天门山之前的中游流经战国时期的楚国地域,被称为楚江,天门山之后的下游流经吴国地域,被成为吴江。我画的其实就是诗里的哪几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师神情并茂读这两句诗。你也想读读吗?我们比赛读,你们不先练练吗?指名几位生读,评读,评出优胜者。3、你们读出了山的气势,山的磅礴,诗里还有写山的吗?(两岸青山相对出)这又是怎样的山呢?(请两位生来表演,为了显示山的高大,可以向上伸手臂并向中间靠拢点,演示山向中间突出的样子)师板画两岸的青山,同时板画孤帆和太阳。

6、4、看看老师又画了什么?怎样的小船?怎么行驶的?从孤帆你还能联想到什么?(作者在这船上欣赏风景,被美景陶醉了,写下这流传千古的佳作。)刚才我画的是哪两句?(两岸青山相对出,一片孤帆日边来。)师做手势范读,生练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四、 诵吟古诗,拓展积累。1、这么美的诗,能积累下来吗?可以做做动作背。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2、在古代,古人可不像你们这样读诗、背诗,他们是吟诗,吟唱诗歌,也就是把诗歌唱出来。今天我们也来学一学古人,唱一唱诗。课件出示:谱上曲的齐读课题读读、找找读读画画想象,领悟诗意学生比赛读生自由背诵,指名背,齐背2分钟13分钟15分钟10分钟作业布置:1、背诵诗歌,默写诗

7、歌。2、收集有关李白的诗。板书设计 21 古诗两首楚江开天门断望天门山 碧水回至天门青山相对出孤帆日边来后记:第 二 课时课题 21 古诗两首教学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目的1 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 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初读感知,朗读理解,感悟诗意。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那么,大家都

8、去过哪些地方旅游? 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 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是 (苏轼) 二、理解诗句意思 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 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

9、和雨天时的景色。)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 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四、了解一些文学常识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描写西湖景色的著名诗篇。询问学生对作者苏轼的了解,包括“三苏”

10、,唐宋八大家分别指什么 (明确: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唐宋八大家分别是:三苏,欧阳修,王安石,曾巩,韩愈,柳宗元 ) 五、教师总结全诗 全诗语句优美,描写生动。第一、二句是诗人的实写,从初晴,雨后两个角度描写了西湖美好的景色。第三、四句是诗人的联想,他把西湖比作春秋美女西施,形象地写出了西湖的婀娜多姿之态,刻画出了西湖的风采神韵。因此这首诗里来被认为是吟咏西湖最出色的诗篇。也正因为本诗的出名,西湖也得了“西子湖”的美誉。汇报读题读诗解释全诗汇报2分钟10分钟18分钟8分钟2分钟作业布置:1. 找出本诗中的名句,反复诵读,用一两句话写出自己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

11、 2 . 课外再去找找苏轼的其他名诗,背诵,增加积累。板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晴方好水光潋滟雨亦奇山色空蒙如西子美后记:第 一 课时课题22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内容1、初读课文,解决字词。2、学习第1、2自然段。教学目的1、学会本课17个生字及新词,掌握一个多音字“参(shn)”。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利用资料等方法理解本课词语。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第1、2自然段。教学重点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把课文读通读熟,初步了解西沙群岛的美丽富饶,产生对西沙群岛的喜爱。教学难点理解“五光十色”、“各式各样”在句中的意思,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情境、激情导

12、入,初读课文,解决字词。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整体入手。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播放歌曲西沙,我可爱的家乡,说说歌中唱的是什么地方?(配录像,教师解说“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美丽的小岛,迷人的风光,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这到底是什么地方?”教师试图通过一幅幅海岛风光图,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仿佛来到了海边,这时在学生头脑中可能会产生种种遐想,正当学生想通过画面的信息找到答案时,屏幕中出现了最后一幅带有文字资料的画面,学生可以从中找到答案。尤其是黄色字体的文字资料,实际就是课文中第一自然段的内容。这时,有的同

13、学可能就会脱口说出“这里是西沙群岛”,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追问“你怎么知道的?读一读。?”那么,第一自然段的分析在导入中就自然地展开了。)2、学生借助地图找到西沙群岛的地理位置,教师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1、小声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2、小组合作学习,提自学要求。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懂的词,小组内解决。(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或课外资料等方法理解词的意思。)(这里给足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组内都有发言的机会,争取让学生在组内把自己的字词问题解决。) 3、教师检查,小组汇报。(1)以字带词,理解字义。检查时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如“富饶”一词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教

14、师先出示“饶”,让学生读读,再出示“富饶”,问:“在课文里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绽开”、“蠕动”、“懒洋洋”等词可以让学生通过肢体语言表演;“珊瑚”、“海参”、等词可以通过展示资料图片,观察图片后理解等多种形式掌握。(2)以词带句,加强朗读。五光十色1、问:“五光十色”什么样儿?课文里是怎么写的?(播放课件,展示不同颜色的海水的画面,教师解释“多么美的海水呀!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多像一个变色的世界,真是五光十色”。)这么美,我们怎么读?2、再读,思考:西沙群岛的海水为什么会是五光十色的? (通过“五光十色”一词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第二自然段两句话内容。)各

15、式各样1、问:想想什么意思?(不要求学生急于说出答案,给半分钟时间思考,用读的方式表达。)2、问:怎么读?3、学生读词后,出示句子“海底的岩石上有各式各样的珊瑚,有的像绽开的花朵,有的像美丽的鹿角”再读。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质疑。1、同桌互读,做到正确、流利,后在小组内检查。2、思考:你对西沙群岛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句概括,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欣赏歌曲读课文,画出生字和不懂的词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再读,思考读词同桌互读,思考3分钟25分钟12分钟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22 富饶的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第 二 课时课题22、富饶的西

16、沙群岛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的1、结合查找的资料,自学第3、4、5自然段。2、学习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的方法,形成初步的概括能力。3、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并背诵。教学重点理清第三自然段的结构,用“把重点词句串连起来归纳段的内容”的方法,概括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理解“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等句子的意思。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重点突破,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总结全文,升华情感。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1、出示“五光十色”一词,问:“五光十色”课文里指什么?(学生在回答时又回顾了上节课的内容,再次回味了

17、海水的美丽。)2、你还想了解西沙群岛的什么?(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能力,学生在质疑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带旧引新”的过程,学生的答案会多种多样,教师要及时引导。“那好,我们就到西沙群岛的海底看看吧!”直接引入到第三自然段。)二、整体入手,重点突破。(一)学习第三自然段1、默读,思考:这段介绍了什么?2、小组学习,出示自学提示。自学提示:海底有哪些动物?有什么特点?用你喜欢的方式学习。(填表、列提纲、表演、课外资料。)(让学生填表或列提纲,对学生来说完成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在表述和书写时学生不懂得归纳设计,在这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有所尝试,引导学生由会到不会,所以学生讨论时教

18、师要深入到小组中进行指导如何填表、列提纲,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3、汇报展示学生在汇报时可能会找出海底有各式各样的鱼,有飞虎鱼、气鼓鱼,多得数不清,找到“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重点句,这是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评价“你找的真准!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追问:你是怎么理解的?能再读一下吗?4、以读促背,配录像,加强记忆。 (学生通过画面顺序的出现,自己解说,在此教师引导“能不能用文中原话说说,看谁记得最多。”)5、再读,想想这段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看板书,把重点词串连起来归纳段的主要内容。)二、自主学习,选择学习内容。1、创设情境、学生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一名小导游,你会

19、怎样向大家介绍?如果你是从西沙群岛旅游回来的游客,怎样为你的同学和亲朋好友介绍?(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运用移步换位的方法介绍西沙群岛的风光,学习运用不同的人称来表达相同的内容。让学生参观或游览的顺序口述下来,说出自己的感受,学生的话连起来就是一篇文章,在不知不觉中,学生还将“五光十色”等形容词运用到口语表达中,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目的:在介绍的过程中,学生潜意识地复习了1-3自然段的内容,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还不能胜任导游的工作。激励学生从4、5自然段中寻找更多资料。2、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一读,说说为什么喜欢?再读出自己的感受。3、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4

20、、情感升华,齐读最后一段。三、总结:游览了西沙群岛你最想说什么?汇报小组学习汇报展示引导背诵学做导游读书、谈感受汇报2分钟8分钟5分钟23分钟2分钟作业布置: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 22、富饶的西沙群岛海水五光十色海底珊瑚海参大龙虾各种各样的鱼海滩贝壳海龟海岛鸟的天下后记:第 一 课时课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解决字词教学目的1、能认识课后生字并正确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教学难点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1、 自主学习课

21、文,读中掌握生字读音,分清字形。2、通过朗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激趣引入 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那真是美极了。 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学生谈论,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轻声读,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词。 3、同桌互读,正音,评议。 4、(l)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四人小组思考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写的是什么? 5、汇报,.学生说自然段段意。三、学习生字,书写生字 1、记忆生字 2、给生字找朋友。 3、提醒学生生字的书写。 开火车读、

22、赛读、小组读、同桌读。学生汇报朗读课文学生认读生字小组讨论交流汇报3分钟20分钟17分钟作业布置:1、抄写生字词。2、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总:绿色的海洋分:春夏秋冬总:美丽的大花园、巨大的宝库第 二 课时课题23、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内容学习课文内容,认识四季的小兴安岭教学目的1、学习课文内容,认识四季的小兴安岭。2、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3、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选择喜欢的背诵下来。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内容,认识四季的小兴安岭。2、欣赏文中优美词句,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教学难点能有感情朗读课文,并选择喜欢的背诵下来。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让学

23、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小兴安岭四季的美。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复习引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 2、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小兴安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能简单地说说吗。 3、同学们说得真好!今天老师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几张小兴安岭的图片。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美丽的小兴安岭。 (欣赏风景)配乐简介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 二、精读感悟 1、我看见同学们已经陶醉在小兴安岭的美景之中了。小兴安岭这么美,你们想去那儿旅行吗?是生机勃勃的春天去,还是果实累累的秋天去?是夏天去欣赏枝叶繁茂,还是冬天欣赏白雪皑皑?简单说说原因。 2、课文以它优美的文字向我们展示

24、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风光。满足同学们想去旅行的愿望。 出示学习提示: 喜欢哪个季节就去读相对应的段落。 4、全班交流: 春天: a、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说说你感兴趣的景物。 b、是呀,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色真叫人喜欢,谁愿意来读一读。 指名读,喜欢这节的一起站起来读。 夏天: a、过渡:欣赏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我们还没看够呢,夏天又来了! b、小结:花木繁茂,团团白雾,明亮金光,这些构成了小兴安岭美丽的夏景。从这段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很注意突出季节特点。 秋天: a、秋天是迷人的季节,秋天的小兴安岭哪能些景物吸引了你呢? c、秋季果实累累,遍地是名药材,无边的森林尽是宝藏,这是多么令人惊喜!事

25、实上,小兴安岭一年四季到处都是宝。你还知道小兴安岭有哪些物产? 冬天: a、在这冰天雪地的冬天,会有什么吸引你的呢? 4、总结: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我们大家却在小兴安岭里一同度过了春夏秋冬,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迷人,你觉得小兴安岭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作者也从心中由地发出赞叹。引读最后一段。三、延伸拓展引向深入 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抓住小兴安岭在不同季节的特点,进行生动、具体的描述,向大家展示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面。 学习本课特点写景物的方法,去观察校园内的花儿、树儿写一写 学生汇报学生朗读学生汇报学生汇报练习说话5分钟20分钟15分钟作业布置:小练笔:写写家乡的一处美景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

26、安岭春:树木、积雪、小溪、小鹿夏:树木、浓雾、阳光、野花美丽 富饶秋:树叶、果子、特产冬:雪花、动物后记:第 一 课时课题24*香港,璀璨的明珠教学内容体会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香港景色特点。教学目的1、体会课文优美的语句,感受香港景色特点。2、选择学习,深入理解,感情朗读。3、了解香港的美丽和繁华,激发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层次。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们把香港称为“璀璨的明珠”的原因。教具准备中国地图、课件教学设计思路: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

27、、情境导入,解题质疑 1、同学们,1997年我们中国有一件特别振奋人心的大事,一件人们期盼已久的大事,到底是件什么事呢?请看录象香港回归2、香港到底在什么地方呢?(课件出示中国地图:地图上画圈的地方就是香港,它在祖国漫长海岸线的南端,是一个著名的港口。)3、香港给你什么印象,说说你们知道的香港吧!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学习一篇介绍香港的文章,我们一起读读课题吧!课题中的“璀璨”什么意思?二、预习探究1、出示自学要求:(1)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香港的哪些方面?2、检查字音。 指名读、正音、齐读3、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介绍香港的呢?并找出相对应的自

28、然段。 三、合作学习,品读体验 1、课文从“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 这四方面具体地介绍了香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请你从课文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内容,读一读,读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读后的感受。2、交流第二自然段:“万国市场” (1)香港的面积并不大,为什么说她是“万国市场”?(2)“万国市场”是什么样子的,哪些词语可以体现她的特点?(3)朗读:“万国市场”里的商品这么齐全,你能通过读来展现吗?第三自然段:“美食天堂” (1)你认为哪个词语最能体现香港的美食特点?2)到底有哪些地方的美食可以让人们尽情享用呢?请你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3)(课件演示美食图片)

29、看到这么多的美食,你有什么感受?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吗?第四自然段:“旅游胜地” (1)你为什么喜欢海洋公园? 在这里,你看到了什么?(2)海豚和海狮表演得怎么样?能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吗?(最为出色)(3)文中哪些句子写出了海豚和海狮出色的表演,划出来,读一读。(看海豚和海狮的表演的录象)(4)你看了海豚和海狮的表演,相信你一定能把写他们表演的句子读得更好!(5)豚和海狮的表演多有趣呀,他们的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所以香港真是一个旅游胜地,除了海洋公园你还知道那些好玩的地方呢?第五自然段:“灯的海洋” 课文是怎样写晚上的香港成了“灯的海洋”的?4、香港已成为世界著名的繁华都市,

30、它既保持着东方的文化传统与风韵,也充满着现代大都会的繁华与喧嚣,你能用一句话来说说你心目中的香港吧!四、总结升华 从同学的回答中老师觉得大家对香港的印象好极了。它是旅游者的乐园,购物者的天堂。所以,每个人到香港的人都禁不住由衷地赞叹:香港,真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无比的明珠。学生汇报学生读生字学生朗读学生汇报学生思考5分钟12分钟20分钟3分钟作业布置: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板书设计:24*香港,璀璨的明珠万国市场 旅游胜地 美食天堂 灯的海洋后记:第 一 课时课题语文园地六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口语交际教学目的1、增强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2、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3、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

31、力教学重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学难点培养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的能力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揭示交际话题:风景优美的地方。1、同学们,你们去过或最想去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2、大家去过的或想去的地方真不少!假如你去过那个地方,你能把观赏到的优美色向大家介绍吗?假如你最想去某个地方,能讲讲想去的原因吗?3、学生交流。4、全班展示交流。学生自由上台介绍,相互评说。5、拓展延伸。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可是由于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使有些优美的风景失去了往日风采,大家想想看,我们怎样使祖国的山更青,水更美?学生相互讨论,谈感想,出主意。教师鼓励学生当环保小卫士。 学生汇报学生交流小组交流指名介绍10分钟20分钟10分钟作业布置:回家向家长介绍,准备写作。板书设计 后记:第 二 课时课题语文园地六教学内容习作教学目的1、 引导学生动脑筋,按一定的顺序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写出自己去过的或感兴趣的地方,体会其吸引人之处。教学难点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思路:教 学 过 程教学过程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备注一、 复习引入 指名上台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二、 揭示教学内容 完成习作三、 读题、审题1、 指名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