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第1页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第2页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第3页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第4页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xx课程设计说明书 能源与环境 学院 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设计题目 泵与泵站课程设计 学生姓名: xx 班 级: xx 学 号: xxxx 起止日期:2011.12.262011.1.6 指导教师xxxxx 系 主 任: xxx 前言古人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也就是说:我们不要满足于已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勇往直前。但高中的时候,高考这块敲门砖就是你的指明灯。而进入大学,我一下子被什么协会、什么学生会、什么球队、学习上的难题冲昏了头脑,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些什么了。有时候更会发自内心的支持“读书无用论”,因为高中学的是基本知识,而大学学的是理论,因此,对学习的兴趣也就随着变

2、淡了。但深知大学四年不能就这样孤独、寂寞、迷惘、恐惧地度过,所以,还一直端正自己的态度,努力地做好一切事。 而课程设计正好弥补大学这种纯理论学习的弊端,也是适应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一项重要的实践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有效方式。高校是工程师的摇篮,要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工程师,必须进行理论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正规会培训。课程设计是能源与环境学院给水排水专业必须参与的一项实践教学环节。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掌握设计的一般规律,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学会从泵的功能要求出发,合理选择泵的类型,制定设计方案,正确计算泵的工作能力,确定其尺寸、形状、结构,并考虑使用、维

3、护、经济、安全等问题,训练设计能力。另外,在课程设计的过程当中,学生可以通过查阅、分析、计算、绘图等过程,学习正确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等技术资料,训练设计的基本技能。同时,把在理论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具体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达到工程师基本培训的目的,使学生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动手能力的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虽然课程设计已经结束,但作为一名大学生对设计中任务要求做出正确的方案以及自己的一些感想做一次总结也很有必要。在这里,向在这次课程设计中给予过我鼓励、指导及帮助的每位同学表示我虔诚和衷心的感谢!当然,由于时间仓促和水平有限,企划书中难免有不当和欠妥之处,敬请老师不吝批

4、评指正。目录第一章 绪论11.1设计题目:11.2课程设计的技术参数(原始数据)11.3设计要求:11.4说明书内容:11.5设计任务:21.6设计目的2第二章 计算说明书32.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的估算:32.2初选泵和电机42.3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72.4机组与管道布置72.5 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水头损失的计算82.6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的高度计算112.7附属设备的选择112.8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122.9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12第三章 课设感想133.1课程设计总结133.2存在问题和建议 :15主要参考文献16致谢17第一章 绪论1.1设计题目:某市某给水泵站设计1.2

5、课程设计的技术参数(原始数据)某新建水源工程近期设计水量150000,要求远期发展到300000,采用固定是取水泵房(一级泵房),用两条直径为1200的钢制自流管从江中取水。自流管全长160。水源洪水位标高为30.50(1%频率),枯水位标高18.60(97%频率),常水位标高为25.10。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水面标高为47.30,泵站切换井至净化厂反应池前配水井的输水干管全长为1800,吸水间的动水位标高以17.50计,现状地面标高按24.50考虑。1.3设计要求:泵站的设计按矩形泵站设计1.4说明书内容:(1)原始资料(2)机组的选择(3)机组的基础尺寸(4)机组和管路的确定(5)机组的

6、轴线标高的确定(6)辅助设施的选择及其布置(7)泵房尺寸的确定:长、宽、高尺寸(8)精选水泵、水泵扬程的校核1.5设计任务:针对水泵站,要求对主要水泵站的工艺尺寸进行设计计算,确定水泵站的平面布置和高程布置。最后完成设计计算书和设计图纸。1.6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把泵与泵站中所获得的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并应用于设计工作中,使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提高,同时培养同学们有条理地创造性地处理设计资料的独立工作能力。第二章 计算说明书2.1设计流量的确定和设计扬程的估算: (1)设计流量考虑到输水干管漏损和净化厂本身的自用水,取自用系数,则近期设计流量为 远期设计流量为(2)设计扬程泵所需的静扬

7、程通过取水部分的计算已知在最不利的情况下,即一条自流管检修,另一条自流管通过75%的设计流量时: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全长160m,管径dn1200,有给排水手册查的, v取=2.414m/s,1000i=4.919,则从取水头部到泵房吸水间全长的全部水头损失:则吸水间的最高水面标高为,最低水面标高为。所以泵所需的净扬程为:洪水位时, 枯水位时, 输水干管中的水头损失设采用两条钢管并联作为原水输水干管,当一条输水干管检修时,另一条输水管应通过75%的设计流量(按远期考虑),即:,查水力计算表得管内中的流速,所以(式中1.1系数包括局部损失而加大的系数)。(3)泵站内管路中的水头损失粗估为2m则

8、泵设计扬程为:枯水位时,洪水位时,2.2初选泵和电机根据对扬程的估计,查设计手册知选用800s48单级双吸式离心泵,近期三台800s48型,泵,二台工作,一台备用。远期增加一台同型号的泵,三台工作,一台备用。根据型泵的要求,选用型异步电动机(1000kw,10kv,ip44水冷式)(1) 机组基础尺寸的确定ll2l3baw5860m1850m1445m1600m1120m135315n(2) 根据泵的尺寸和泵基础的设计要求,本次选用混凝土式基座,因此尺寸的确定如下:基础长:l=水泵地脚螺钉间距(长度方向)+(400500)基础宽:b=水泵地脚螺钉间距(宽度方向)+(400500)l=b+l2+

9、l3+405=5300mmb=a+480=1600mm机组的总重量基础深度可按下式计算式中 基础长度, 基础宽度, 基础所用材料的容重,对于混凝土故 实际深度连同泵房底板在内,应为3.5m2.3吸水管路与压水管路计算每台泵有单独的吸水管与压水管(1) 吸水管已知 根据吸水管的设计要求:管径小于250mm时,v取1.01.2m/s管径大于或等于250mm时,v取1.21.6m/s采用钢管,则,(2) 压水管根据吸水管的设计要求:管径小于250mm时,v取1.52.0m/s管径大于或等于250mm时,v取2.02.5m/s采用钢管,则,2.4机组与管道布置为了布置及凑,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泵房内的面积

10、,将四台机组交错并列成两排,两台为正常转向,两台为反向转向,在订货时应予以说明。每台泵有单独的吸水管、压水管引出泵房后两两连接起来。泵出水管设有液控蝶阀(hdzs41x-10)和手动蝶阀(d2241x-10),吸水管上设手动闸板闸阀(z545t-6)。为了减少泵房建筑面积,闸阀切换井设在泵房外面,两条dn1200输水干管用dn1200蝶阀(gd371xp-1)连接起来,每条输水管上各设切换用的蝶阀(gd371xp-1)一个。由于管径较大,相应的连接配件(如三通、大小头等)没有全国通用的标准系列产品,本设计中变采用了一些自制的配件,在其他设计中,以选用全国通用标准产品为宜。2.5 吸水管路与压水

11、管路水头损失的计算取一条最不利的线路,从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止为计算线路图(1) 吸水管路中水头损失d1=1000mm,d2=800mm式中 吸水管进口局部阻力系数, 闸阀局部阻力系数,按开启度考虑,偏心渐缩管,则 故 (2)压水管路水头损失式中 渐放管, 钢制弯头,液控蝶阀,伸缩头,手动蝶阀,钢制弯头,渐放管,钢制斜三通,钢制正三通,蝶阀, 故 从泵吸水口到输水干管上切换闸阀间的全部水头损失为:因此,泵的实际扬程为:设计枯水位时,设计洪水位时,由此可见,初选泵机组符合要求。吸压水管路水头损失计算线路图2.6泵安装高度的确定和泵房筒体的高度计算为了便于用沉井法施工,将泵房机器间底板放在与

12、吸水间底板同一标高,因而泵为自灌式工作,所以泵的安装高度小于其允许席上高度,无需计算。已知吸水间最低动水位标高为17.5m,为保证吸水管的正常吸水,取吸水管的中心标高为15.7m,(吸水管上缘的淹没深度为17.5-15.7-(d/2)=1.3m)。取吸水管下缘距吸水间底板为0.75m,则吸水间的底板标高为15.7-(d/2+0.75)=14.45m。洪水位标高为30.50m,考虑1.0m的浪高,则操作台的标高为30.50+1.0=31.50m。故泵房筒体高度为:2.7附属设备的选择(1)起重设备最大起重量为型电机重量,最大起吊高度为17.04+2.0=19.04m(其中2.0是考虑操作台上汽车

13、的高度)。为此,选用环形吊车(起重量10t,双梁,跨度22.5m,电动葫芦,起吊高度24m)。(2)引水设备泵为自灌式工作,不需饮水设备。(3)排水设备由于泵房较深,故采用电动泵排水。沿泵房内壁设排水沟,水沟宽设为55mm将水汇集到集水坑内,然后用泵抽回到吸水间。取水泵房的排水量一般按考虑,排水泵的净扬程按17.5m计,水头损失大约5m,故总扬程在17.5+5=22.5m左右,可选用型离心泵两台,一台工作,一台备用,配套电机为。(4)通风设备由于与泵配套的电机为水冷式,无需专用通风设备进行空空冷却,但由于泵房筒体较深,仍选用风机进行换气通风。选用两台型轴流风机(叶轮直径700mm,转速960r

14、/min,叶片角度,风量10127,风压90,配套电机)。(5)计量设备在净化厂的送水泵站内安装电磁流量计统一计量,故本泵站内不再设计量设备。2.8泵房建筑高度的确定泵房通体高度已知为17.05m,操作平台以上的建筑高度,根据起重设备及起吊高度、电梯井机房的高度、采光及通风的要求,吊车梁底板到操作平台楼板的距离为8.80m,从平台楼板到房顶底板的净高度为11.30m。2.9泵房平面尺寸的确定根据泵机组、吸水与压水管道的布置条件以及排水泵机组和通风机等附属设备的设置情况,从给水排水设计手册中查出有关设备和管道配件的尺寸,通过计算,求得泵房宽为20m,长为24.5m。第三章 课设感想3.1课程设计

15、总结我们进行了将近两周的课程设计。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拓宽了知识面,锻炼了能力,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 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人与人的沟通,进一步提高思想觉悟。尤其是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工作能力,以便培养成为能够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作为整个学习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课程设计虽然安排在一周多中进行,但并不具有绝对独立的意义。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在于运用学习成果,检验学习成果。运用学习成果,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

16、于实际设计工作,并从理论的高度对设计工作的现代化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设想。检验学习成果,看一看课堂学习与实际工作到底有多大距离,并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以便为完善学习计划,改变学习内容与方法提供实践依据。对我们给排水专业的人来说,实际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而这种实际能力的培养单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课堂走向实践。这也是一次预演和准备毕业设计工作。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找出自身状况与实际需要的差距,并在以后的学习期间及时补充相关知识,为求职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从而缩短从校园走向社会的心理转型期。回顾起此次泵站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拿到老师给我们

17、的题目,然后老师简单的阐述我们该做些什么,该完成些什么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课程设计是很有挑战的,因为我知道平时自己学的知识不是很牢固,这些做起来肯定很棘手。事实验证了我的想法。在课程设计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由于对相关知识所学甚少,可以说做起设计来是一片茫然。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但是最后还是我们组其他成员帮助了我。在他们做的差不多的情况下,我自己行进摸索和研究,在这期间我也弄懂了不少问题和知识。由于自己并没多少知识,别人可以说是通过此次课程设计巩固了以

18、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而我呢,只能说是从这次课程设计中重新审视了自己,终于发现自己对所学知识的严重不足,这也给我提了个醒,没知识终究将是一事无成。不过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也明白了很多事理。它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才能真正为社会服务,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设计达到了专业学习的预期目的。在两个星期的课程设计之后,我们普遍感到不仅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汇编语言重大功能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专业知识的兴趣,并能够结合实际存在的问题在专业领域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的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人生的哲理,懂得怎么样去制定计划,怎么样去实现这个计划,并掌握了在执行过程中怎么样去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因此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我一定会把课程设计的精神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