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志所见隋末唐初的杨素后裔_第1页
墓志所见隋末唐初的杨素后裔_第2页
墓志所见隋末唐初的杨素后裔_第3页
墓志所见隋末唐初的杨素后裔_第4页
墓志所见隋末唐初的杨素后裔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墓志所见隋末唐初的杨素后裔关于隋代宰相杨素家族的研究, 学界主要集中在隋及其以前 的时代,对其家族世系、文化修养和武功等问题进行考证1 5。 近几年, 随着新出土墓志的不断发现, 对杨素之子杨玄感起兵以 后其家族在唐前期的浮沉情况也有学者论及 6 , 7 ,但是其所利 用的资料主要是杨素之弟杨岳的两方墓志 8 52 53, 1 1 2 1 1 4,探讨了杨岳子嗣在唐代初年的发展情况。 而对于杨素 后裔在唐代初年的发展, 因为史料缺乏之故罕有学者论及, 甚至 有学者断言杨玄感兵变后“杨素后裔不再见于史册” 5 。 2012 年,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了秦 ?x 豫新出墓志搜佚 9 ,其 中收录有三

2、方杨素子嗣的墓志, 即杨素之子杨玄奖墓志, 杨素之 女江国太妃杨氏墓志, 杨素孙子杨台墓志。 这三方墓志揭露了杨 玄感兵变后杨素子嗣在隋末唐初的命运, 丰富了我们对杨素后裔 的认识,尤其是杨玄感兵变后其家族的遭遇以及在唐代初年的发 展情况提供了更多细节,这些皆是史书记载所缺乏的内容。杨玄奖墓志(图一) 2007 年出土于陕西省华阴县 9130 ; 江国太妃杨氏墓志(图二) 2004 年陕西省出土,具体地点不详 9 169 ;杨台墓志(图三)出土时间不详,出土地点陕西省华 阴县9176 。杨玄奖墓志和杨台墓志有图版,无录文;江国太妃 杨氏墓志在赵文成、赵君平所编新出唐墓志百种中有图版和录文著录1

3、018 19。现将二方墓志摘录如下:1. 隋杨玄奖墓志君讳玄奖,弘农华阴人也。高祖钧,魏司空,文恭公。 曾祖暄,魏尚书,临贞公。祖敷,周大将军,忠壮公。父随 司徒、尚书令、楚国景武公。 君体生知之秀, 开皇九年, 景武公以平陈之功,(君)拜清河郡开国公,邑二千户。又 以景武公破突厥之勋,授仪同三司。大业中,拜义阳郡太守。 君长兄楚公以文武奇才,地居猜忌,伤朝危政,辞将废昏立明, 世故未康,露巢贻。于时大业九年六月廿日也。郡民感公遗德, 以礼殡瘗。其子崇本,遇下宫之俊,竟以获全。美盛德之峻,期 之不绝。大唐膺运,世变时移,方乃叩地号天,微申冤辱。粤贞 观五年岁次辛亥十月丁亥朔廿三日己酉, 奉迎神

4、柩,安措于华阴 之旧茔。君昆季七人,风流一代。勒铭颂德,其词云 尔:高门余烈将尽,遗孤独存。2. 唐江国太妃杨氏墓志(图二)太妃弘农华阴人也。曾祖暄,魏辅国将军,谏议大 夫,赠殿内尚书,华州刺史。大父敷,周开府仪同三司,临 贞公,汾州刺史,赠大将军,淮广复三州刺史,谥曰忠壮。 显考素,周开府仪同大将军、安成县公、楚州总管,随御史大夫、 纳言、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太子太师、司徒,郢楚越三国公, 赠光禄大夫、太尉、弘农等十郡太守,谥曰景武。太妃圆胎 写质,方折含辉。既而漆室之中,情深余叹。九天之上,迹庇后庭。随(隋)炀帝欣加礼异,特超恒序。洎镛管革文,华光 启旦,乘让辇之清尘,袭当熊之胜躅,耀掌

5、珠于丹掖,庭玉于紫 霄。以贞观十一年九月五日徙许国太妃,册命江国太妃,仍 听随王之国。以显庆二年十二月廿八日薨于邓州之官舍,春秋五十有六。粤以三年岁次戊午十二月己酉朔十二日庚申窀穸于 献陵之隅。3. 唐杨台墓志(图三)君讳台,字崇本,弘农华阴人。 高祖暄,后魏辅国大将 军、谏议大夫,言讨葛荣,临阵殒节,赠殿中将军、华州刺史。 曾祖敷,周开府仪同三司、汾州刺史、临贞公,赠大将军、 淮广复三州刺史,谥忠壮。祖素,随尚书左右仆射、尚书令、司徒公、上柱国、楚国公,赠太尉,谥景武。父玄奖,义阳 郡守,上柱国,清河郡开国公。伯父礼部尚书楚国公,称兵 犯顺,阖门破灭。君遭难之始,年在童幼,间关屯故,竟以获免

6、。 毁容变服,藏匿嵩丘,抱酷衔冤,迄于随(隋)末。属皇朝启运, 继绝兴亡,君乃奉表天阙,具陈终始。于时,文皇在藩,乃授君 秦府库真,驱驰卧内,便烦帷幄,小心谨慎,有冠等夷。贞观七 年,应诏推择所举之主,则宗正卿安平李公焉。又以在后庭,编 名戚里。其年,以妃嫔之亲,授尚食直长。十四年,出除郊 城府果毅都尉。显庆二年,除宋州长史。莅职再期,兼检校 虢王府司马。又积前后劳效,累授上轻车都尉。粤以显庆五 年二月八日终于宋州之廨舍, 春秋五十八。以六年龙集辛酉三月景申朔十一日景戊,归葬于华阴县童乡神原里之原。 惟昔眇龄,遭家不造。其词曰:伤哉穷嗣,痛矣孀闺。冤深赋 鹄,孝极沧藜。上述三方墓志清晰地交代了

7、三位墓主人的家族世系和身份。 杨玄奖为杨素之子,杨台为杨素之孙、杨玄奖之子,江国太妃杨 氏为杨素之女。杨玄奖墓志和杨台墓志都提到了“楚国公”起兵 之事,此“楚国公”即为杨玄感。隋书 ?杨玄感传云:玄感 “袭爵楚国公” 111615 。众所周知,杨玄感起兵给整个家族带 来了灾难性影响, “阖门殂戮,丘陇发掘,宗族诛夷” 121296 , 而杨素孙子杨台是如何逃脱族灭之灾,其在唐代初年的发展情 况,以及杨素一系女性后裔被没入掖庭后的命运, 都是饶有兴趣 的问题,而正史缺载。1. 劫后余生的杨素之孙杨台杨玄感起兵使整个杨氏家族遭受灭族之灾, 除杨素之弟杨岳 一房外,其余兄弟子嗣都惨遭杀害, “岂图衅

8、起黎阳,妖兴子姓, 既罗(罹)国讨之宪,遂缘众弃之祸” 8 53,而杨素孙子杨台 则幸存了下来。杨台,字崇本,他可能是杨玄感兵变后唯一幸存 下来的杨素一系男性子嗣, 正如杨玄奖墓志所云: “高门余烈将 尽,遗孤独存。”在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中,除杨素之弟杨 岳子嗣外,杨素孙子辈仅记载了杨崇本一人 132365 ,与墓志记 载大体吻合。据杨玄奖墓志:“其子崇本,遇下宫之俊, 竟以获全。”表明杨崇本是得到其父亲属下的庇护才得以幸存。 杨台墓志则更清晰地描述了他躲避灾难的经历:“君遭难之始, 年在童幼,间关屯故,竟以获免。毁容变服,藏匿嵩丘,抱酷衔 冤,迄于隋末。”年幼的杨崇本在父亲“屯故”的庇护下

9、,逃脱 劫难,后改变容貌,隐藏在嵩丘(即嵩山)。结合“毁容变服” 以及隐藏地点嵩山来看, 可能是以出家人的身份躲藏在寺庙, 直 至隋代灭亡。杨崇本卒于显庆五年( 660),享年 58 岁。古人年 龄为虚岁,故实岁 57,则其生于仁寿三年( 603)。其伯父杨玄 感大业九年( 613)起兵时,年仅 10 岁(虚岁 11 岁)。唐朝建 立后, 他到朝廷申述, “属皇朝启运, 继绝兴亡, 君乃奉表天阙, 具陈终始”。 这时他所得到的官职是“秦府库真”。 库真为王府 属官,起着亲卫的作用,故墓志云“驱驰卧内,便烦帷幄”。严 耀中先生认为,唐朝初年为库真者,首先都是名门亲贵子弟,其 次要有文武令名或有一

10、技之长, 再次库真之职因与皇帝或诸王亲 近,相当有分量,且为释褐入仕的起家官之一 14 。但“库真” 官品不详。可见杨崇本在唐朝初年还是受到李世民的关注。贞观年间,杨崇本的官职除授,据墓志记载,得益于两个因 素,一是“贞观七年( 633),应诏推择所举之主,则宗正卿安 平李公焉”。考唐史,“宗正卿安平李公”当指李百药。据旧 唐书 ?李百药传,其“定州安平人”,贞观十年( 636)授宗正 卿,年轻时曾受到杨素的眷顾,开皇十九年( 599)“左仆射杨 素、吏部尚书牛弘雅爱其才, 奏授礼部员外郎” 152577 , 2571。 这也可能是李百药推举杨崇本的深层原因。 但是这次推举可能并 没有成功,

11、因为杨崇本墓志 载“以在后庭, 编名戚里。 其年, 以妃嫔之亲, 授尚食直长”。 尚食直长, 正七品上 161864 。“” 同“姊”,即姐。由“在后庭,编名戚里”来看,杨崇本之姊为 太宗李世民的嫔妃, 故杨崇本被编入外戚名籍, 由此而授官“尚 食直长”。贞观十四年( 640),杨崇本除郊城府果毅都尉。据旧唐 书?职官志一,上府果毅都尉从五品下,中府果毅都尉正六品 上,下府果毅都尉从六品下,因郊城府级别不详,故官品待考。 显庆二年( 657),除宋州长史。唐代,上州长史从五品上,中 州长史正六品上,下州长史正六品下171795 1796。宋州望郡 181439 ,地位高于上州,则宋州长史至少为

12、从五品上官职。后 兼检校虢王府司马,直至去世。检校官,属非正授官员。无论州 长史还是王府司马都属于上佐官, “既无职事, 对于府州行政不 发生影响”,但俸禄优厚,故其任用人选方面有几项特殊现象: 优宗室、备贬谪、寄俸禄、位闲员 19459 461。总之,杨崇本 在唐代的所历官职都不是唐人所钟爱的清望官或清官, 表明他在 唐代并不受到重用。 墓志没有提到杨崇本子嗣的情况, 其铭文云: “伤哉穷嗣,痛矣孀闺。”前句似乎指其绝后,这与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 其无后嗣的记载相符, 详细情况还有待于新史料的 进一步发掘和考证。2. 入宫的杨素家族女性在中国古代, 男性家庭成员谋反, 女性一般不会被直接杀

13、害, 而是被没入掖庭, 身为宰相的杨素家族成员也不例外。 江国太妃 杨氏墓志没有提到其长兄杨玄感兵变以及入宫原因, 只云“既而 漆室之中,情深余叹。九天之上,迹庇后庭”。“迹庇后庭”一 语明确指出其入宫当与其兄长杨玄感叛乱有关, 应该是被没入掖 庭。尽管墓志赞扬杨氏在后宫期间“隋炀帝欣加礼异,特超恒 序”,但是此一叙述未必可靠,毕竟杨玄感起兵?入屐镜鄱?言影响重大。 唐代初年杨氏在后宫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变化, “洎镛 管革文,华光启旦,乘让辇之清尘,袭当熊之胜躅”,即唐高祖 将杨氏纳入后宫,后来还生下了江王李元祥。元祥,杨嫔所生, 为高祖第二十子,“贞观五年( 631),封许王。 十一年(637

14、), 徙封江王,授苏州刺史,赐实封八百户。高宗时,又历金、 郑三州刺史” 20 2414 , 2435。正因为杨氏生下元祥,故墓志 载其“以贞观十一年九月五日徙许国太妃, 册命江国太妃, 仍听 随王之国”。杨氏跟随儿子到苏州上任,并册封江国太妃。显庆 二年(657)卒于邓州官舍,享年 56 岁。由此推测,杨氏在大业 九年( 613)杨玄感兵变时年仅 11岁,虚岁 12岁。杨氏卒于邓 州官舍,但据正史, 元祥并未在邓州任职, 而是在郑州充任刺史。 繁体“郑”“邓”形似,故正史有可能将“邓”笔误为“郑”, 应以墓志为准,即元祥当历“金、邓三州刺史”。杨素之女在唐 代后宫的生活应该说有一个不错的结局

15、。进入唐代后宫者还有杨素的孙女杨氏。 杨崇本墓志提到贞观 年间“又以在后庭,编名戚里”。江王母杨嫔为杨玄感之妹、杨 崇本的姑姑, 那么这一个杨嫔应为杨崇本的姐姐, 可见唐代初年 的后宫中杨素家族女性不少, 这应当与杨玄感兵变后杨氏女性没 入掖庭有关。 唐代初年的李唐后宫中有众多的杨氏女性成员, 如 李渊的嫔妃中,除前面提到的为其生下儿子江王李元祥的杨嫔 外,还有小杨嫔(舒王李元名之母),杨美人(虢王李凤之母) 20 2414 ,杨素堂妹、杨孝之胞妹太安宫嫔杨氏 2165 (赵振 华、孙红飞对太安宫嫔杨氏有相关探讨 22 ,可资参考);在李 世民的嫔妃中, 生下儿子者也有好几位杨氏女性, 除吴王

16、李恪之 母杨妃为隋炀帝女儿外, 还有赵王李福之母杨妃、 曹王李明之母 杨氏 232650 ,2647。这些宫闱杨氏中哪些是杨素家族的女性有 待于新史料的进一步发现。3. 史书与墓志中的杨素子嗣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中,杨素诸子仅入载两位,即杨玄 奖和杨积善,其余诸子不载;孙子辈仅载杨崇本一人 132365 。 龙仕平、毛远明所著隋代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再考述一文考证 杨素有三子,即玄感、玄奖和玄纵 4 。而杨玄奖墓志明言“昆 季七人”,据隋书 ?杨玄感传,其兄弟七人分别为玄感、玄 挺、积善、玄奖、万硕、民行和玄纵111618 1619。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对杨素诸子记载脱漏严重。杨素后裔, 新唐书

17、?宰相世系表还载有杨悟灵、杨幼烈、 杨藏器、杨遗直以及杨发、杨假、杨收等前后世系的诸位,却没有记载杨悟灵的父、 祖为谁 14 2365。据杨遗直之子 杨收传 :“杨收字藏之,自言隋越国公素之裔,世居冯翊。” 245392 正因为杨收一系是“自言”杨素后裔, 家族谱系又不太清晰, 故 欧阳修等人在编撰新唐书 ?宰相世系表时不知该把他们系于 谁的子嗣名下。在杨遗直孙女、杨发第七女杨子书墓志中亦 云“隋越国公素之裔” 252490 2491。他们为谁的后裔?考杨 氏家族满门抄斩时, 杨素后裔逃脱劫难者除杨崇本外, 可能还另 有他人。隋书 ?杨玄感传中,杨素七子,六子均在杨玄感兵变中被杀:玄挺中流箭而

18、死,积善被捉获后杀害,玄奖为 郡丞周玉所杀, 万硕在高阳传舍被监事许华所杀, 民行被斩于长 安,玄感让积善斫杀之,唯独没有交代杨玄纵的下落 111618 1619。杨玄纵是否也躲过灾祸, 幸存下来?据隋书? 梁文谦传,杨玄感起兵时,杨玄纵在辽东战场,隶属卢龙道军 副梁文谦, “玄感反问未至而玄纵逃走” 261676 。 帮助他逃走 者为其好友斛斯政:“玄感之反也,政与通谋。及玄纵等亡归, 亦政之计也。” 271622 逃亡途中,杨玄纵又不断得到一些官 员的帮助, 如在临海顿得到炀帝族人杨的帮助。 杨为观德王杨雄 之子,“辽东之役,帝令于临海顿别有所督。杨玄感之反也,玄 感弟玄纵自帝所逃赴其兄,

19、路逢。避人偶语久之,既别而复相就 者数矣” 281217 。 当杨玄纵逃至内地临渝时, 又得到其兄玄感 的姻亲赵元淑的庇护:“明年,帝复征高丽,以(赵)元淑镇临 渝。及玄感作乱,其弟玄纵自帝所逃归,路经临渝。元淑出其小妻魏氏见玄纵,对宴极欢,因与通谋,并授玄纵赂遗。” 291621 1622 由于逃亡途中一路得到庇护,杨玄纵有 幸存下来的可能。这样,杨悟灵、杨藏器、杨遗直、杨收等可能 是杨玄纵的后裔, 因为杨崇本墓志没有交代其有子嗣, 新唐书 ? 宰相世系表 也不载其有后裔。 从杨玄纵逃亡途中得到庇护的情 况来看,提供庇护者有的是隋朝将领,如斛斯政、赵元淑,有的 是杨隋宗室, 如杨, 显示出隋

20、朝末年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严重分 裂,同时也反映出杨素家族在隋朝的重大影响,正如隋书?杨玄感传所云:“自以累世尊显,有盛名于天下,在朝文武多是 父之将吏” 111615 , 这也可能是杨玄纵屡次顺利逃脱、 杨崇本 得以幸存的根本原因。与杨素后裔被杀的命运不同, 杨素之弟杨岳一系在杨玄感兵 变后得到了赦免。 为何同为逆臣家族, 杨岳一系和杨素一系却有 着如此大的反差, 在唐代也有着不同的政治发展轨迹?这是以下 要探讨的问题。杨素家族内部的分裂从隋朝开始,一直延续至唐代初年。1. 政见的不同 杨素兄弟七人,分别为素、约、询、慎、岳、戾、操 4 。 杨玄感兵变后, 兄弟七人中仅杨岳一门免于灾祸, 个中

21、缘由,旧 唐书与杨岳墓志 记载大体相符: “父岳, 大业中为万年令, 与(杨)素子玄感不协,尝密上表称玄感必为乱。及玄感被诛, 岳在长安系狱,帝遽使赦之。比使至,岳已为留守所杀,弘礼等 遂免从坐。” 302674 杨岳因曾秘密上表杨玄感必为乱,故玄 感起兵后隋炀帝特赦其子嗣。 杨岳密表隋炀帝的原因, 一方面源 于其与兄长杨素的不和,杨岳墓志言:“其兄枭素,包藏凶恶, 每经奏陈,实为先见,宜免缘坐,以彰臣节。” 853 即从杨素 开始,杨岳便与之政见不同。另一方面,杨岳又劝诫侄儿玄感, 而玄感并不接受他的意见,出于保全家族,故秘密上表隋炀帝: 公每以谦逊为言,卑恭是诫,而玄感自以门著勋庸,材兼文

22、 武,知进而不知退, 知存而不知亡, 但识随(隋) 氏之数钟百六, 不知天命有归。 公爱极犹子, 虑深邦族, 言之不用, 方筹以全之。 公外祖乃梁征西将军、太尉、假黄钺、承(丞)相、武陵献王其 人也, 而太子太保、 司空、宋国公,有随 (隋) 之日,任居内史, 门惟姻戚,即公之外氏之亲。乃因太保,言之于随(隋)帝,有 如钟毓之事云。及玄感之作逆也,公时在关中,随(隋)炀方旋 辽左,以公尝有忠谅之言,是以特有别敕,一房获免8 113 114 。这封密表并不是杨岳亲自上书, 而是通过其外氏亲戚宋国公 上书给隋炀帝的。考隋代“宋国公”,其人为贺若弼,杨素为其 “舅子” 311345 ,即杨岳、杨素父

23、亲为贺若弼的舅舅,符合外 氏亲戚的身份。正是因为杨岳“尝有忠谅之言,是以特有别敕, 一房获免”。但是由于隋炀帝赦书晚到,杨岳仍然被杀。 新唐 书?宰相世系表中,杨素之兄弟子嗣也的确仅杨岳有后,即弘 礼、弘武诸人 132367 。显然,杨素其余兄弟男性子嗣也都惨遭 杀害。可见,杨岳与杨素、杨玄感父子在政见上不尽相同,故才有 密表一事的发生,显示了家族内部的分裂。2. 卒葬地有别据杨玄奖墓志, 杨玄奖在大业年间任义阳郡太守, 在其兄玄 感兵变后被杀,当地“郡民感公遗德,以礼殡瘗”,而没有家人 收葬,权葬当地,直至贞观五年( 631)十月廿三日,其子杨崇 本才“奉迎神柩,安措于华阴之旧茔”。杨崇本卒

24、于显庆六年 (661),卒后“归葬于华阴县童乡神原里之原”。可见唐代初 年杨素子孙卒后是回归族茔的。 即便杨玄感堂叔杨孝受玄感起兵 影响“迁于岭表”,大业十三年( 617)终于钦州之馆,在唐贞 观十三年( 639)改葬时也回归族茔,“迁厝于华阴县潼乡原之 旧茔” 323 。然而,杨素之弟杨岳卒后却主动不归葬族茔。 大业九年(613) 六月廿四日, 杨岳因侄儿杨玄感兵变被杀, 但是随后隋炀帝为杨 岳恢复名誉,“蠲其籍”,并“令改葬”;大业十年(614)四月十七日,杨岳“改殡于大兴县洪固乡之原” 853 ,没有葬在 族茔。华阴与长安距离不远,而杨岳子嗣将杨岳葬在长安,显然 有与杨素子孙划清界限之意

25、。显庆元年( 656)三月九日,杨岳 子孙对其进行了第二次改葬,“迁厝于雍州万年县黄台乡少陵 原” 8113 ,这次葬地仍在长安。可见,杨岳子嗣在葬地选择上有意与杨素子孙决裂。3. 入唐后发展轨迹不同杨崇本在唐代初年的官职除授主要缘于其外戚身份, 而且一 生官职升迁缓慢, 没有获得过什么显耀职位。 但是杨岳之子杨弘 礼、杨弘武则不同。 唐高祖不仅把杨素的爵位让杨岳之子杨弘礼 袭封,而且让其官拜显职:“高祖受禅,以杨素隋代有勋业,诏 弘礼袭封清河郡公,拜太子通事舍人。贞观中,历兵部员外郎, 仍 ?槲骱拥佬芯 ?大总管府长史, 三迁中书舍人”, 后官至中书侍 郎302674 。杨弘武,“乾封二年(

26、 667),与戴至德、李安期 等同东西台三品” 33 2675 ,官至宰相。杨崇本在唐代初立就向朝廷申诉其杨素孙子的身份, 为何袭 封杨素爵位的是杨弘礼, 而不是杨崇本?可能在朝廷眼里杨岳一 门为“忠臣”,隋炀帝时已“蠲其籍”;与之相对,杨素一门为 “逆臣”,在“籍”之中,可能由此丧失了袭爵资格。比起官拜 显职的堂兄弟杨弘礼、杨弘武,杨崇本在唐代可谓落寞。显然, 由于家族的污点,逆臣子孙很难得到朝廷的重用。而杨岳一系, 由于在隋代就表现出了“忠”的性格, 因此在唐代仍然能够跃升 至高位。 综上所述,杨玄感兵变后,杨素并未绝后,其 孙子杨崇本侥幸逃脱了劫难;杨素一系女性后裔则被没入掖庭, 她们有

27、的历经了隋、唐两朝后宫,如杨素之女、江王元祥之母杨 妃。杨素子嗣的逃难经历彰显了杨素在隋代的巨大影响力, 以及 隋朝末年统治阶级核心集团的分裂。但是从杨崇本一生官位不 显,而其堂房兄弟承袭杨素爵位并官至宰相等诸多事实来看, 家 族的荣誉或污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子孙的仕途和命运, 这可能 也是杨岳子嗣刻意与杨素子嗣分道扬镳的深层原因。1 李献奇,周铮 . 北周、隋五方杨氏家族墓志综考 M/ 西 安碑林博物馆 . 碑林集刊:第 7 辑.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1: 5361.2 王庆卫,王煊. 隋代华阴杨氏考述: 以墓志铭为中心 M/ 西安碑林博物馆 . 碑林集刊: 第 11 辑. 西

28、安: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 社, 2005: 243270.3 王庆卫,王煊 . 隋代弘农杨氏续考 M/ 西安碑林博物馆 .碑林集刊:第 12 辑. 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6:199 222.4 龙仕平,毛远明 . 隋代弘农华阴杨氏家族再考述 J. 文 献,2010(1): 119127.5 辛松峰. 杨素家族研究浅探 J. 黑龙江史志, 2014(11): 7677.6 胡明 . 有涉杨玄感起兵事件的三方新发现墓志 M/ 吕建 中,胡戟 .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研究:续一 . 西安:陕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 2013: 5461.7 黄正建 . 从杨岳墓志看杨氏在唐前期的浮沉 M/ 吕建中,胡戟 .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研究:续一 . 西安:陕西师 范大学出版社, 2013: 6267.8 胡戟,荣新江 .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 M. 北京:北京大 学出版社, 2012.9 赵君平,赵文成. 秦晋豫新出墓志搜佚 M. 北京:国家图 书馆出版社, 2012.10 赵文成,赵君平 . 新出唐墓志百种 M. 杭州:西泠印社 出版社, 2010.11 魏征,令狐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