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增分练_第1页
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增分练_第2页
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增分练_第3页
2018年高考语文通用版二轮专题复习“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增分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述类文本观点推断题”增分练(时间:20 分钟 满分:18 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9 分,每小题 3 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的理论。它结合当前被全世界广泛关注的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开拓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追溯其根源,不能不提及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他认为,创新是一个经济概念,而不是一个技术概念,单纯的发明创造不是创新,只有当它被用于经济活动时,才成为 “创新”。我国著名生态经济学家刘思华由此将生态创新定义为:“指包括生态系统本身的变革、创造新的人工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即社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再生产,各个环节生态化过程。”生态创新这一社会

2、理论的形成与当下的社会时代特点紧密相关。当前,由于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日趋严重,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生态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核心在于取得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包括一个国家范围内不同阶层之间的公平和国家之间的公平,它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要求单位资源消费量为人口创造的福利最大化;同时,它又排斥平均主义,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代际公平涉及的是稀缺资源在不同代人之间的合理配臵的问题,具体体现为在数量上要至少保持稳定,在质量上要求不至于发生代际退化。单就环境与资源而言,不公平问题还可上升到更深的层次。首

3、先,在不同阶层之间,一方面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们会更多地关心生存问题,对保护环境资源认识不够,从而导致了广泛的掠夺性开发和普遍的短期行为。其次,发达国家对环境资源的过度使用,本质上是对其他国家环境权益的剥夺,而发展中国家则陷入了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的两难之中。很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从多方面努力,其中,生态创新是重要的途径。当然,生态创新也并非万用万灵,需要决策者们依据现实情况灵活应对处理。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统治了地球长达 200 多年。它是众多造成当代环境问题根源中的深层根源。所以,要确定可持续发展战略,首要任务就是重建人与自然间的和谐伦理关系,改变传统的主奴关系,确立尊重与爱护自然的观念。其次

4、,环境质量具有消费性,因此在评价生活质量的时候,必须要将环境质量考虑进去。对公众而言,除了学法、懂法、守法外,更重要的是建立社区公益性的环保组织或协会,维护自身环境利益。最后,在生态创新前提下,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财富观也应更新为生态财富观。这是与工业文明时代的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摘编自高文杰等生态创新的几个基本问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创新是结合生态环境问题,运用经济领域的眼光和手段创建的新的社会理论。 b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等问题。c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所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的代内

5、公平排斥平均主义。d在稀缺资源配给的数量质量上,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就是代际公平的底线。解析:选 a b 项 ,“过于绝对”。原文提及的是“如果单纯依靠投入来治理,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无力承担 ”,并不能得出 “任何国家和地区都不能依靠增加投入来解决问题”的结论。c 项,“扩大范围”。原文是“过度的平均不利于资源开发和经济效率的提高”,而非“平均意识不利于经济效率的提高”。d 项,“曲解文意”。“后代人的标准较前代有增长”有误,结合文意应为“后代人的标准与前代持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熊彼特等人对“生态创新”的理解论证了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的观点。b

6、文章认为生态创新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代内代际公平。c文章从阶层、国家两个维度挖掘出了环境资源不公平问题的深层表现及相关后果。d重新认识定位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进一步谈论生态创新具体做法的一个重要前提。解析:选 a a 项,“混淆关系”。原文第一段中引述熊彼特等人的言论,主要是为了追溯“生态创新”的历史源流,而非论证“生态创新是一个全新理论”。混淆了论据与观点的逻辑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理论”得以形成并最终提出的重要的社会时代特点是:生态环境愈发恶化。b生态创新理论并非是“包治百病”的万能理论,需要依据现实具体情况灵活处理。c可持续发展战略

7、是一个包含了和谐伦理关系的构建、生活质量的评价等内容的系统。d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成为了当下与工业文明时代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解析:选 d d 项 ,“偷换概念”。原文是“人们的价值基本尺度必须具有可持续性的本质区别”,意为“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是价值财富观的本质区别”,而非“是否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在价值财富观中的重要区别”。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9 分,每小题 3 分)当代文艺审美中的“粉丝”与“知音”周兴杰“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与俞伯牙的故事。子期因为能听出琴音寓意,被伯牙引为“知音”。子期辞世,伯牙毁琴不操,以示痛悼。由此可知, “知音”的内涵至少涉及两个方面:一是

8、接受者能准确把握、解读出作品的主旨,从而经由作品,接受者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产生深度契合;二是以作品理解为基础,创作者与接受者形成相互依赖、相互需要乃至相互尊重的关系。在高雅艺术的欣赏中,接受者以能成 “知音”为荣,创作者以能有“知音”为幸。说一部文学史或艺术史,是作为“知音”的批评家为他们心仪的文学家、 艺术家树碑立传的历史,并不为过。因此, “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而“粉丝”这一名称则有些不伦不类,它是大众对“fans”一词自发的、戏仿式的音译。在最直接的意义上,“粉”或“粉丝”就是某些事物的“爱好者”。如果仅在“爱好者”的意义上来使用的话,那么说“我是莎士比亚的粉丝”也

9、是没有问题的。但由于社会成见和媒体引导,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粉丝”一度被贴上了狂热、非理性、病态等标签,当作对某些大众文化产品不加辨别的、缺乏抵抗力的消费者而受到非议。尽管现在人们能以一种理解的眼光来看待“粉丝”,但其被限定特指大众文化的欣赏者却是事实。知音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其文本辨识力自不待言。那粉丝有没有文本辨识力呢?通过深入粉丝的文化实践,研究者发现,粉丝对于特定文本是存在敏锐的辨识力的。20 世纪80 年代,有人用“全庸”之名仿作金庸小说,以图鱼目混珠。结果读者去芜存菁,终使各式“全庸”尽数淘汰。由此可知,粉丝像知音一样,都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但粉丝文本辨识的

10、有趣一面在于,他们会因为极度关注文本的某些细节,而选择性地忽略其他细节。这种“专攻一点、不计其余”的辨别方式,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与知音式文艺批评的理性、客观旨趣相去甚远。粉丝欣赏要求突破高雅文艺欣赏所规定的 “距离”,使欣赏化为广场式的狂欢。粉丝欣赏的参与性更突出的表现是,他们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小说、影视作品、歌曲等原作本身的欣赏上,还会进一步消费许多衍生产品,如印有明星头像的t 恤、玩偶,等等。如此,粉丝将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带入其日常生活实践,并在使用中完成文本意义的重新组装。与此不同,“知音”则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他们更像采矿者,努力掘开文本的岩层,提炼出深藏其下的金子般的创作

11、主旨。伴随积极地参与,粉丝的生产力也释放出来了:他们不会停留在文本的消费上,而是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数量庞大的、五花八门的新文本,如网络同人小说、模仿秀及流行音乐粉丝们的翻唱和 mtv 翻拍等,这种新文本有时会达到与原作不相上下的地步。而“知音”呢,他们的生产力主要表现在分析精辟的批评文本上,此外很难看到其他类型的新文本。由此可见,“知音”和“粉丝”不能相互替代。(选自 2017 年 3 月 6 日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节)4下列对于“知音”和“粉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知音”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精于深度耕犁文本,努力挖掘文本内涵,提炼出创作主旨。)b“粉丝”对特定文本具有敏锐的

12、辨识力,并忠于自己的文本感受,他们的辨别方式有一点主观随意性。c“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他们具有敏锐的文本辨识力,知音式文艺批评的旨趣更理性、客观。 d“粉丝”具有强大的生产力,他们能以文化工业产品为资源,创造出的新文本有的能与原作相媲美。解析:选 d a 项,“只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错,原文第段表述为“更尊重作家的创作意图或作品主题”。b 项,“有一点主观随意性”错,原文第段表述为“主观随意性不言自明”,说明“主观随意性”很强,选项在程度上与原文表述不符。c 项,“知音都是高雅文艺的欣赏者”说法绝对化,原文第段表述为“知音有意无意地被默认为高雅文艺的欣赏者”。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

13、,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引用钟子期与俞伯牙的“知音”故事,叙述详细生动,意在引发读者兴趣,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b文章第段分别阐述了“知音”和“粉丝”的来历、内涵和大众的评价,令读者在开篇便对两个概念有了整体上的了解。c为使读者对“知音”和“粉丝”有更清晰的认识,文章第段分别从文本辨识力、参与方式和文本生产力等方面加以详细阐述。d文章层次清晰,结构严谨。文中多处运用了举例论证,增强了论证效果;形象贴切的比喻,使论述更加生动透彻。解析:选 a “知音”的叙述并不详细生动,且意在“增加文章浓厚的文学色彩”说法不当。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知音”与创作者在精神层面上有着相互依赖的关系,接受者希望能成“知音”,创作者希望能有“知音”。b粉丝欣赏具有强烈的参与性,与欣赏原作本身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