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建筑调研报告_第1页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_第2页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_第3页
徽派建筑调研报告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徽派建筑调研报告一、概述二、徽式古民居特点( 一 ) 枕山环水( 二 ) 讲求美学意蕴( 三 ) 内部构造别有洞天( 四 ) 细部构造特点三、古祠堂特点四、古牌坊特点五、结束语、八 前言1 、报告目的 全面了解徽式建筑的风格和细部特点。2 、编制时间2014 年 5 月 23 日-2014 年 5 月 26 日编制人: 学号: 班级:3 、资料来源1) 特色建筑网站 2) 相关建筑书籍 3 )实地考察一、概述徽式建筑是徽州的一大标志,至今还保存着数量惊人的古建筑,蔚为壮观 ; 民居精致, 祠堂高矗,牌坊肃穆,在经历了许多人为破坏和岁月打磨后,幸存的徽州古建筑淡定地矗立着,展现的是惊心动魄的沧桑

2、和精神意蕴的恒久。 ?徽式建筑主要流布于古徽州的“一府六县” ,及其周边的一些地方,如现在的黄山市黄 山区、宣城市的旌德县、池州市的石台县、附近的泾县、青阳等地,另外如江苏的扬州,金 陵,浙江的杭州,金华,江西的婺源、景德镇等地也受古徽州建筑之风吹拂。如今留存下来 的徽式建筑,大多是明清时期的,相对而言,在装饰上,明代的古建筑崇尚简洁明快,而清 代的讲究精细繁复。古老的徽州建筑,不仅具有使用功能、旅游开发价值,还具有历史、文 化、科技研究价值,以及审美和收藏价值。 ?徽式建筑是中国古建筑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古代徽州建筑在成型的过程中, 受到独特的 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 显示出较鲜明的区域

3、特色, 它的工艺特征和造型风格主要体现 在民居、 宗祠、牌坊等建筑实物中。 徽式建筑不论是在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 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 被誉为 徽州古建三绝 ,为中外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二、徽式古民居特点( 一 ) 枕山环水徽州古民居经过上千年的发展演变和多少代人的努力,终于形成了民居星罗棋布、 村落远近相望的景象。其规模之盛,风格之突出,品味之高,是中国其他地方所难以媲美的。徽州古民居的整体选址讲究因地制宜,依山傍水。 具体到各个居所则又讲究枕山、 环水、 面屏、朝阳,但受风水意识的影响,徽州民居虽然枕山环水,但又不

4、能开门见山,故在房屋 等建筑的门外或门内建造一堵上雕有吉祥花鸟、 灵兽等寄托着人们一些愿望的照壁, 以起到 挡风、遮蔽视线的作用。( 二) 讲求美学意蕴徽州古民居是点、线、面的巧妙组合,黛瓦、粉壁、马头墙是徽州古民居外造型的三大 特征, 除此之外在一些大的民居建筑上, 还采用了大屋顶脊吻,除了装饰需要,还附会了不 少神话传说。徽州古民居在整体色彩效果上,以黑、白、灰的层次变化,组成统一的建筑色调。砌筑 外墙的主要材料为砖,表面涂抹白石灰, 盖瓦主要为小青瓦, 经过风雨的侵蚀,白色外墙慢 慢变成了灰色, 青色小瓦也变得墨黑起来,无形中增添了岁月的沧桑感。在材质选择上,不 管是普通民宅,还是富豪大

5、院,一律凸显材质的自然美。徽州古民居还具有独特的造型美。 徽州古民居普遍以高大的外墙围合起来, 采用硬山做 法,马头墙高出屋脊,依循屋顶坡度层层跌落,呈现水平阶梯形状,也有马头墙中间高两头 低,露出双坡屋脊的,半掩半映,半藏半露,呈折线变化。徽州古民居高筑外墙的做法, 既是出于美观装饰的需要, 以打破一般墙壁的单调, 也是 出于实际功效考虑, 像马头墙高于房顶, 而且其为砖石所制, 可预防邻家失火,殃及自身或 者是“火烧连营” ;镶嵌在高墙上的小窗户,既减弱了从高处泻落的光线,又有着防盗和安 全上的考虑,使盗贼上下无落脚之处。徽州古民居的正立面设计, 渗透了中国传统美学观念, 强调左右对称。

6、正面墙呈水平直 线,或者是两侧高墙向中心逐渐递降,形成“井口” ,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房屋内部的通风、 采光需要,而且比较自然地将人的视线聚集在正门入口处,从而形成建筑的局部趣味中心。徽州古民居的门分为大门、侧门、角门、后门、劵门等,其中与墙体有关系的可分为高 墙门、 低墙门等。其中高墙门以门头为装饰重点, 形成了简易的或者复杂的门楼装饰, 在实 用功能上, 门楼主要是防止雨水顺墙而下溅到门上。 徽州建筑门楼可大体分为门罩式、 牌楼 式、八字门楼式三类。在外部空间形态上, 纵横交错的街巷也为徽州古民居群落增添了美学意蕴。 街巷及其所 具有的立体空间,是单个古民居之间,以及与其他建筑之间联系的无形

7、纽带,曲曲折折、纵 横交错、相互勾连,把徽州的民居、村落,编织成形形色色的迷宫,使得身在其中的人产生 出多种感受和观赏情趣。徽州古民居在形式、构造和装饰上,有开有合,黑白相间,虚实有致,错综变化,体现 了传统美学的诸多原则。但从另一方面说,徽州古民居在建筑构造上也有着它的不足之处, 比如它从总体上的封闭, 缺乏以人为本的观念; 结构莫测高深之中忽略了人本身, 对人个性 有一种压抑感。( 三 ) 内部构造别有洞天徽州古民居的平面格局,有“凹”型、 H 型、回字形、日子型等几种类型,而其内部为楼房形式, 从建筑学的一般角度来说, 其基本组成单元有天井、 厅堂、厢房、槅扇、 庭院等。徽州民居往往在进

8、门之后便是天井, 其由正房与辅屋围合而成, 为进深较浅的窄条形空 间,天井具有通风、采光、排水、遮阳、交通等多项功能。下雨的时候,雨水从“四角的天 空”飞流而下,通过天井四周的水枧流入阴沟,这就是有名的“四水归堂”说法。徽州古民居的厅堂,一般有正厅和内厅之分,正厅也就是主厅、外厅,是亲朋聚会、品 茗对弈、吟诗作画,进行礼仪活动的庄重场所;内厅位于正厅之后,也有称为后厅的,是接 待亲友和日常处理家务的地方, 主要是妇孺生活、 子女玩乐的场所, 内厅家具陈设和正厅差 不多,但显得更有生活气息。除了庄重而典雅的厅堂, 徽州古民居内部的卧室布置也相当有特色。 卧室一般设置在厅 堂的两侧,即厢房,卧室内

9、除了柜子、梳妆台、桌、凳等外,最主要的就是床了。徽州古床 中雕琢最为精美的当属清代的了,在装饰上运用有描金、髹漆、镶螺钿等工艺。徽州古民居室内的槅扇,又称“格子门” ,是室内分隔的主要建筑构件。在整体上,槅 扇的高度主要取决于地栿至枋下皮距离, 其宽由开间或进深的宽度来决定。 在装饰上崇尚本 色,绝少用五色勾画,也不施髹漆。徽州人家的庭院内, 往往置有石桌石凳, 掘有水井鱼池, 栽植过目花卉, 甚至叠山造泉, 安置漏窗等,可谓巧夺天工,充满情调。(四) 、细部构造特点【高墙深宅】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徽州有许多古民居,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封火墙 “,远望似一座座古堡, 房屋除大门外, 只开

10、少数小窗, 采光主要靠天井。 这种居宅往往很 ? 深,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一般住人。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二卧室。堂室后又是一道封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进的结构为一脊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扇,有卧室 ?四间,堂室两个。第三进,第四进或者往后的更多 进,结构大抵相同。 ?这种深宅里居住的都是一个家族。随着子孙的繁衍,房子也就一进一 进?地套建起来,故房子大者有“三十六天井,七十二槛窗“之说。一般是一个支系住一进。 门一闭,各家各户独立过日子 ; 门一开,一个大门出入,一个祖宗牌下祭祀。它生动地体现 了古徽州聚族而居的民风。 这种高墙深宅的建筑, 千丁

11、之族未尝散居的民风, 在国内是罕见 的。 ?【过街楼】徽派建筑格式。又称“骑楼“。一般建在正厅之外的街道上空,依托街道 或巷弄两旁屋墙,架木铺设楼板筑成,颇为雅致。楼一般高约 2 米,长 3-5 米,宽 4 一 5 米不等。纵向街道两侧, 楼的下半段砖墙砌在楼板上,上半段为可装可拆的槽板。 过街楼在 形制上属大屋的附属建筑,起点缀群居作用。 每逢红白喜事, 拆下过街楼上段墙板,由喇叭 鼓手立楼上奏曲, 主人在屋内可依据过街楼上吹奏的不同曲牌, 得知客人的身份, 确定迎接 礼仪。【火巷】徽派建筑格式。一般设置于较大的宅居之内,宽敞深长。其功用主要是防火, 故称火巷。也作居室通道。 ?【马头墙】徽

12、派建筑格式。 ?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徽州 旧时建筑应村落房屋密集防火, 防风之需, 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 “封火墙 “。因形似马头, ?故称“马头墙“。其构造 :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 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 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 。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 “印斗式“, “坐吻式“ ?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 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 “印斗式“即由 ?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 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 “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 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

13、类。 【大屋脊吻】徽派建筑格式。指徽派大型屋脊脊吻装饰件。 徽州古建的词堂,庙宇,府宅等大型建筑,沿袭宋营造法官式作法,采用大屋顶脊吻, 有正吻,蹲脊兽,垂脊吻,角戗兽,套兽等。造型与官式作法有所区别,属徽派特色。 【照 壁】设在中国传统建筑 ?房屋门外或门内一堵独立的墙,是受风水意识影响产生的一种独具 特色的建筑形式。【天井】徽派建筑格式。徽州民居除少数“暗三间“外,绝大多数房屋都没有“天井“。三 间屋天井设在厅前, 四合屋天井设在厅中。这种设计使得屋内光线充足,空气流通,但冬天 冷,雨天潮。天井的设计同徽州的经营传统有很大关系,经商之人,忌讳财源外流,而天井 能使屋前脊的雨水不致流向屋外,

14、顺视纳入天井之中,名曰:? “四水到堂“或“四水归明堂“,图个财不外流的吉利。【大厅式】 徽派建筑结构方式。 大厅为明厅, 三间敞开, 有用活动隔扇封闭, 便于冬季使用。 一般大厅设两廊, 面对天井。 也有正中入口设屏门, 日常从屏门两侧出入, 遇有礼节性活动, 则由屏门中门出入。 大厅的变化式有时有边门人口,天井下方设客房, 招待来客居住, 或者 由正门人口设两厢房。 大厅在徽州住宅中主要用于礼节性活动, 如迎接贵宾, 办理婚丧大礼等,平时也作为起居活动场所,是整套住宅的主体部分。 【穿堂式】徽派建筑结构方式。又 名回厅。穿堂的位置在大厅背后,与大厅紧连,是大厅进入内室的过渡建筑。 【格窗】

15、徽派 建筑格式。徽州民居沿天井一周回廊采用木格窗间隔空间,其功能有采光,通风,防尘,保 温,分割室内外空间等作用。格窗由外框料,条环板,裙板,格芯条组成,主要形式有方形 (方格,方胜,斜方块,席纹等 ),圆形 (圆镜,月牙,古钱,扇面等 ),字形 (十字,亚字, 田字,工字等 ),什锦 (花草,动物,器物,图腾等 ) 。格窗图案多采用暗喻和谐音的方式表 现吉祥的寓意,如“平安如意“用花瓶与如意图案组成谐音表示 ; “福寿双全“用寿桃与佛 手图案表示 ; “四季平安“是花瓶上插月季花 ; “五谷丰登“用谷穗,蜜蜂,灯笼组合;“福禄寿“用蝙幅,鹿,桃表示等。格窗还采用蒙纱绸绢,糊彩纸,编竹帘等方法

16、,增加室内透 光。【美人靠】徽派建筑格式。对徽州民宅楼上天井四周设置靠椅的雅称。徽州古民宅往往 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和活动场所, 古代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 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 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 故雅称此椅为 “美人靠”。此椅靠 背外突,超出天井四周的栏板,临空悬置,故又称“飞来椅”。 【小青瓦】徽派建筑用材。 分为板瓦,滴水瓦,沟头瓦,花头瓦等品种。板瓦用于大面积覆盖,可铺设成底瓦,盖瓦两 种形状以利排水。 底瓦 (沟瓦) 以小头向沿口, 凹面朝上组成沟槽叠放在屋面望砖上, 盖瓦与 底瓦方向相反凸面朝上覆盖在两沟瓦之间。 滴水瓦是在一张沟瓦头上加上 “如

17、意状 “滴水唇, 与沟瓦成 30 度斜面,便于把雨水抛得更远。花头瓦是在一张盖瓦的凸面上头加一扇形边带 锯齿花纹图案,盖在重叠沟头瓦上。屋脊与风火墙顶也都用板瓦筑“脊筋“和“盘龙“,在 其上密密站竖瓦脊或做空花砖脊。 【鱼鳞瓦】 徽派建筑习俗。 ?徽派建筑两坡屋面上覆盖有鱼 鳞般的小青瓦,俗称“鱼鳞瓦“。 ?鱼鳞瓦使屋顶显得鳞次栉比,是徽州典型的瓦作方法。 【砖雕】【木雕】三、古祠堂特点在徽州,最恢弘的古建筑, 首推祠堂。徽州古祠堂美轮美奂, 是徽州古建筑工艺和文化 的代表。徽州祠堂大多为三进砖木式结构建筑。第一进被称为 “仪门“, 其门楼由大门和门厅组 成,一般为歇山式建筑。 第二进为享堂,

18、 是宗祠的主体部分。 享堂一般要比第一进高出几级 台阶。 作为祭祀祖先和处理族间大事的场所, 享堂一般建得高大雄伟。 第三进是寝楼或者说 寝殿。寝楼是供奉祖先牌位的地方,也是宗祠最重要的部分。祠堂的建筑结构大致分为天井式和廊院式两类,天井式祠堂, 其平面、外观、梁架和装 饰,与徽州“四水归堂”式民居几乎相同,仅由于功能上不一样,天井、堂的比例、尺度有 所不同。较大型的支祠和宗祠, 在建筑结构上属于廊院式祠堂。与天井式祠堂不同的是,它 较多地保留了四合院式建筑的格局, 接近廊院古制。 徽州廊院式祠堂独立于居室之外, 基本 部分采用四合院式。 这类祠堂规模宏大, 空间层次丰富, 享堂前院尤其宽敞。 作为当时重 要的公共建筑,宗祠多置于位置突出,环境优美的村落出入要冲或者中心地带。四、古牌坊特点 牌坊是一种独特的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 一般用木、 石、砖等材料建成, 上面刻有题字。为了宣扬和标榜,徽州牌坊不仅力求高大雄伟,气势不凡,而且往往将牌坊树立在村口、祠 堂前等,有的村口数座牌坊连成一片,组成蔚为壮观的牌坊群。徽州现存的牌坊在材质上多为石牌坊。在构成上,石牌坊主要由柱、依柱石、梁、枋、楼等组成,徽州牌坊的造型基本上保留了徽州木结构建筑的特点, 它们大致可分为门楼式 (牌 楼)、冲天柱式(牌坊)以及两者混合式。 门楼式牌坊又分为四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