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1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2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3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4页
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初三语文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课题:小石潭记 主备:徐慧 婕 复习目标: 1 .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与虚 词,背诵课文。 2. 体会作者笔下小石潭的优美 景色,学习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 摹的方法。 3. 学习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写作方法,理解作者借景所寄寓的感 情。 复习重点: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 法。 复习难点:文章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 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复习方法:自主复习与点拨、练习相 复习过程: 1. 导入复习,明确本课复习内容 2. 自主复习,掌握文中重要词语、 句子的含义、内容的理解等并找出 疑难 3. 质疑并讨论 4. 老师释疑后学生再读

2、 5. 检测巩固 6. 总结评价 附知识点梳理: 、须掌握的重要词语 1 实词:从小丘西行心乐之 下见小潭 水尤清冽 悄怆 幽邃 影布石上蒙络摇 缀日光下彻 潭中鱼可百许 头 俶尔远逝佁然不动 以其境过清俶尔远逝斗折 蛇行 潭西南而望往来翕忽 皆若空游无所依 寂寥无人凄 神寒骨其岸势犬牙差互佁 然不动隶而从者 2 古今异义。 (1) 潭中鱼可百许 头 古义:大约 表估计 今义:允许,许可 (2) 乃记之而去古义:离开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3)崔氏二小生古义:年轻 人,后生今义:戏曲中生角的一 种,扮演青年男子 3. 词类活用。 (1 )从小丘西 行百二十步向西 (2) 下见小潭向下 (

3、3) 皆若空游无所依在空中 (4) 日光下彻向下 (5)斗折蛇行 像北斗七星那样, 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 (6) 其岸势犬牙差互像狗的牙 齿那样(7)心乐之 以 为乐 (8)凄神寒骨使凄凉 使寒冷 4. 特殊句式: 省略句:坐(于)潭上(溪 身)斗折(溪流)蛇行 影布(于) 石上 倒装句:全石以为底一一以全石为 底 卷石底以出 石底卷以出 这两个倒装句把“全石”、 “卷”放前面,表示强调。 二、须掌握的多义词 全石以为底用 潭西南而望 连词,表修饰,不译 以 卷石底以出连词,相当于“而” 表承接 而隶而从者连 词,表并列 以 其 境 过 清 乃记之而去 连词,表顺承,不译 :全 以其境过清 底

4、为 清 为土氐,为屿,成为 水尤清洌 跟“浊”相对 / 不可知其源能 其岸势犬牙差互指示代词,那 其 丿、 鱼可百许头 常蹲其身 自己 乃记之而去指代小石潭的 如鸣佩环玉制的装饰 指代水声 四面竹树环合 包围 三、须掌握的重要语句翻译。 1青树翠蔓百蒙络摇缀若参差披拂。 乐。尔4潭西往南而翕忽,斗与游者,相月 灭可见上犬牙面竹树环合知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四、原文及相关词语解释: 树翠蔓 依。 ZJ、O 灭可见。 6.坐潭上; 蒙络摇缀若参差披拂。 缀,参差 从小丘西(向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以为乐)之(代“如鸣佩环的 水声”)。伐竹取(开辟)道,下(

5、向 下)见小潭,水尤(特别)清冽(清 澈)。全石(整块石头)以(拿,用) 为(作为)底,近(靠近)岸,卷(翻 卷)石底以(相当于“而”)出,为 (成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 树翠蔓,蒙(覆盖)络(缠绕)摇(摇 晃)缀(连结),参差(参差不齐) 披拂(随风飘荡)。 潭中鱼可(大约)百许(表示约数) 头,皆若(好像)空(在空中)游无 所依(依托的东西)。日光下(向下) 彻(通透),影布(映照)石上,佁 然(愣住的样子)不动,俶尔(忽然) 远(向远处)逝,往来翕忽(轻快敏 捷),似与游者相(表示一方对另一 方,偏指游人这一方)乐(逗乐)。 潭西南而(连词,表修饰)望,斗 (像北斗星那样)折(曲折

6、)蛇行(像 长蛇爬行那样),明灭(或现或隐) 可见。其(那)岸势(形状)犬牙(像 狗的牙齿那样)差互(互相交错), 不可(能)知其(它的)源。 坐(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绕, 包围),寂寥(安静 空虚静寂)无人, 凄(使感到凄清)神寒(使 感到寒冷)骨,悄怆(寂静得使人感 到忧伤)幽(寂静)邃(深)。以(因 为)其境(这里的环境)过清(凄清, 冷清清),不可(能够)久居(停留), 乃(于是)记之(小石潭的景物)而 (连词,表顺接)去(离开)。 同(一同)游(游览)者:吴武陵, 龚古,余弟宗玄。隶(随从)而(连 词表并列)从(跟随)者,崔氏二小 生(年轻人):曰恕已,曰奉壹。 五、译文: 从小

7、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 竹林,听见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 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 心里很喜欢它。砍伐竹子,开出道路, 往下见到一个小水潭,潭水特别清澈 透明。(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 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 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 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茎 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缀 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 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似的。阳光向下一直照射到水底,鱼 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 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 快敏捷,好像跟游览的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过去,(溪身) 像北斗星那

8、样曲折,(水流)像长蛇 爬行那样弯曲,有的地方露出来,有 的地方被掩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 出。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相 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在石潭上,四下里竹子树木包围 着,静悄悄的没有其他人,使人心神 凄楚,寒透骨节,寂静极了,幽深极 了。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 的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 我的弟弟宗玄。我带着一同去的,有 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恕己, 一个名叫奉壹。 六、相关问题归类。 1. 课文第一段怎样突出了小石潭 “石”的特点? 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 (1)用水声、水色从侧面烘托,水 声清脆,水色清洌,正是由于它是

9、石 潭。(2 )潭边的树木长势,从旁边衬 托了石头。(3)石潭中的石头的各 种形状和姿态是正面描写。 2. 本文写作上最突出的特色,是善 于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生动细致的 描绘。如第二段对潭水的描写,整段 文字没有一个“水”字,但无一处不 在写水。请你就此做些品析。 正面写鱼,侧面写水,写的是鱼, 见的是水:先写鱼的游,“空游”两字 突出了水之清,清到了透明的程度,鱼在水中游动,好像是在空中没有凭 依一样;然后写鱼的影,太阳照下来。 鱼的影子都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 鱼、石、影都清清楚楚,可见水是多 么清澈。 3. 切景语皆情语,文中作者的感 情有哪些变化,请找出来并说说变化 的原因? 心乐之”似

10、与游者相乐”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看 似难以相容,其实乐是忧的另一种形 式,柳宗兀参与革新,失败被贬,心 中愤懑难平,因 氏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 调,寄情山水正是想排遣内心的郁 闷,但这种快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 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 又会流露出来。 4. 文章既写出了小石潭的特征,又 在写景中融进了自己的感受。请联系 具体语句说说小石潭的主要特征和 作者的感受,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联 系。 小石潭的主要特征是:潭水清洌,全 石为底,竹树环合。作者的感受比较 复杂,一方面是乐,一方面又凄清。 这固然与作者的心境有着紧

11、密联系, 又是因小石潭的景引起的(在特定的 情景中的特定的心境)。 5. 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 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 该如何理解? 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 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 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 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 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 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 6. 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 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 点写一则简介。 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 120 步的地 方,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 竹树环抱,环境十分幽美,是观光旅 游、愉悦身心的好去处。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曾来这里,

12、写下了千古传诵的 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因此 闻名遐迩。 复习检测:班级:姓名: 整洁:得分: 一、请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或加横线 的词 1 .从小丘西行 2. 心乐之 3. 水尤清洌 4. 凄神寒骨 5 .日光下彻 6 .悄怆幽邃 7 .影布石上 8 .蒙络摇缀 9 .参差 10. 潭中鱼可百许头 11. 皆若空游无所依 12.斗折蛇行 13.佁然不动 14.以其境过清 15.寂寥无人 16.其岸势犬牙差互 二、翻译下列句子。 1.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 依。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 乐。 4.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三、根据要求默写课文 1、作者“心乐之”的原因: 2、写鱼儿轻灵游动姿态的句子: 3、间接描写“水清”的句子是: 4、小石潭得名的原因: 5、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 写其动态的句子是 6. 柳宗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