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_第1页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_第2页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_第3页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_第4页
德国近现代教育制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近代以来德国的教育制度在欧美教育史上 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代西方的公立教 育、义务教育、实科教育、师范教育和双 轨学制等,大多起源于德国。 1871年德意志帝国在普鲁士王国的基础上 建立,德国才第一次形成了民族国家。由 此往后的历史才称为德国历史德国历史,之前的只 是德意志地区和德意志各民族的历史。 17-19世纪的教育是以德意志最大的一个 邦国-普鲁士的教育制度为原型的。 (一)资本主义发展缓慢(一)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17-19世纪初叶,德国仍是一个封建割据的农业国家。70%农民 1848年欧洲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资产阶级开始反封建的自由主义运动。 (二)富有革命的传统(二)富有革命的传统

2、 十六世纪初,德国就爆发了影响整个欧洲的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运动。 (三)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三)工业生产发展迅速 1834年,联邦中的十八个邦,以普鲁士为盟主,成立了关税同盟,结成 了一个密切的经济区域,从而促进了德国的工商业发展,德国棉织品生 产到1848年时比1836年提高大约50%。重工业的发展也是突飞猛进,19世 纪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强国。 (一)新教派控制教育时期 (17世纪18世纪初) (二)各公国分权管理教育时期 (18世纪初18世纪末) (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时期 (18世纪末19世纪初) (四)教育上反复与倒退时期 (19世纪中叶末叶) (五)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 (二十世纪

3、前期) 德国宗教改革的结果,使新教教派在德国(尤其在北部)占据 绝对优势。当时新教派,为了扩展新教的势力,都极为重视教育 工作,把初等教育作为向底层居民灌输新教教义的有力工具。 路德派教育:路德派教育:在宗教改革过程中,路德派就建立和发展初等学 校德意志学校的前身,也建立了拉丁中学和文法中学文 科中学的前身;宗教改革后,路德派又迅速控制了德国的大学, 使大学成为新教教义的宣传地。 虔信派教育:虔信派教育:虔信派也很重视并坚持教育工作,他们着重于发 展德国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据统计,到十八世纪初叶,在普 鲁士公国由虔信派开办的学校就达两千多所。虔信派教徒佛兰克 (1663-1727)在哈勒地方

4、,开办了贫民免费学校、孤儿院、初 等学校、拉丁学校和师范学校,使哈勒出现了地方教育体系。 在德意志联邦中,普鲁士和奥地利是最大的两个公国。它们为了扩大地盘, 称王称霸强化军阀统治,扩充军队培养“忠顺”臣民,称霸政策效 劳的仆役和士兵重视国民教育。 其重视国民教育的举措主要有: 颁布义务教育法:颁布义务教育法: (1)萨克森公国在1557年、1580年两次公布义务教育法令; (2)魏玛公国于1619年明确规定8-12岁儿童均需入学。 (3)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二世在1763年,颁布义务教育法令,并规定国家 管理教育。512岁儿童必须入学,否则罚其父母。设立学校要经国 家允许,所有公立学校都要接受

5、政府的监督和观察。 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强迫义务初等教育在世界教育史上,德国最早实施强迫义务初等教育; 西欧教育史上,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西欧教育史上,将学校教育的管辖权从教会转归国家的开端。 教师未受过专业训练,教师地位低。由仆 人、手工业者(裁缝师、鞋匠)、残废军 人等兼任; 学习宗教教义,读、写、算水平低,管理 松弛,学生众多,质量低下; 男女分校,实行严格隔离。 十八世纪初,手工工场发展起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对教育提 出了新的要求。由此,实科中学应运而生。德国实科中学比英国和法 国实科中学早一个世纪。 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

6、1708年席姆勒在哈勒创办了一所“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讲授数学、力学、物理学、自然、天文、地理、绘图等,这是西方教 育史上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 此后,实科中学相继在其它城市出现,文科中学也添设了实科班或专 科。 实科中学的开办是国民教育发展的进步,是西欧进入资本主义时代后, 近代科学兴起趋势的新要求,是对传统教育中古典主义倾向的冲击。 教学内容均和实际生活、国民经济部门直接相联系,适应了德国发展 重工业为主导的经济方针,为德国后来成为工业强国培养了大批经济 管理人才。但近代,德国实科中学始终未能争得与古典文科中学的平 等地位。 18世纪后期,为了改变以往教会控制中高等 教育的局面,

7、加强国家对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的控制,各邦国专门设立了管理中高等教育的 部门。如普鲁士成立了高级学校委员会,负责 管理其境内的中高等学校。 从此中、高等教育由国家管理起来,教育进一 步世俗化,更加符合资产阶级的要求。 由于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冲击,结束了宗教神学思想垄断大 学讲坛的局面,人文主义精神在大学也居有一定的地位。 改革的发源地在威登堡大学威登堡大学。它一方面注重学术探讨,开设历史、 政治、哲学、法律等人文主义学科,一方面注重讲授贴近实际生活的 课程,如物理、地理、数学及实验等,并提倡用德语进行教学,突破 了拉丁语、希腊语的教学。 继威登堡大学之后,1694年成立的哈勒大学、173

8、4年成立的哥丁根 大学,这些新大学在使教育贴近生活,接近实际上都起了很大作用。 总体而言,大学的贵族性很强,只收文科学校毕业生。表现出教育 的双轨制双轨制特点。 十七、十八世纪,德国学校教育表现出国家主义国家主义,民族性民族性特征。 国内:出现巴西多、洪堡、赫尔巴特等一批教 育家 国外:1806年普法战争,拿破仑战败了德国 诸侯,强迫小邦合并,宣布工业自由等一系列 资产阶级的改革。 泛爱主义教育:代表人物巴西多(J.H.Bacedow 1724-1790);他深受卢梭和夸美纽斯教育思想影响, 反对压制儿童的封建教育,提倡自然教育,主张让儿 童自由发展。在1774年,他创办了“泛爱学校”;这 是

9、一种以户外活动和游戏为主要课程的学校。 继此之后,泛爱学校在德国各地纷纷出现,形成了泛 爱主义运动。这场运动可说是德国资产阶级反封建的 启蒙教育运动。 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了他虽然向往革命, 但不敢采取实际的革命行动,而 “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来伴随只是用抽象的思维活动来伴随 现代各国的发展现代各国的发展” (马克思语) ;新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便 是这一特征的具体体现,它与泛爱主义学校运动相呼应。 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洪堡、康德等 新人文主义标榜发扬和学习古希腊文化中一切珍贵和有用的事物。 强调复兴古希腊文化的内容和精神,注重领会其中积极的世界观 和人生观,而不在于对古代

10、语言和生活样式的模仿。 强调在教育中尊重人性,重视人性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身体和 精神的均衡发展;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展人的一切力 量。 1808年,撤消了高级学校委员会,成立了普鲁士各级学校 的公共教育部,洪堡担任部长,开始实施对各级学校的改革。 狠抓基础教育质量,注重小学教师的培养狠抓基础教育质量,注重小学教师的培养 强调实行初等义务教育,扩大教学内容,开设博物、史地、 自然常识等实用学科。进行直观教学,反对体罚,反对死记 硬背。 师范教育:主张对未来教师进行多方面培养,开设文学、 心理学、教育学和教学论等课程,扩大师资的数量和提高师 资质量。 改革文科中学的办学方向,使教育贴近生

11、活。 改革文科中学的教学内容;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学 科;削减古典学科,同时扩大普通基础学科。 改进了教学方法;注重直观教学和实验教学。 规定教师是一种专门职务,必须通过特种考试。考试 由专门的高等学校组织实施,教师通过考试,方具有 教师资格。通过改革,教师的素质有了重大改观。 最有名的是于1810年创办的柏林大学。 重点在高深的专门知识的研讨和学校科学水平的提高; 注重教学和科研自由; 开创了高等教育“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新局面,成为其他 各国各高校学习的榜样,引导了西方乃至整个世界高等教育 的发展; 哲学系成了柏林大学师资力量最雄厚、规模最大和地位 最高的系,逐步成为大学科研中心。意味着新人

12、文主义和 近代科学内容在新大学中开始居于支配地位。 开设哲学(黑格尔主讲)、实验心理学(冯特主讲)等, 各路思想家和科学家荟萃一校,开拓了大学的科研之风。 通过洪堡德改革,德国学校教育有了很大变化,教育有了 突飞猛进的提高。(教学机构向研究机构转变) 19世纪以前,教师主要由不具备教师专业能力 的手工业者和退伍军人担任,提高教师的素质成 为当务之急。 1808年,洪堡派17名教师到裴斯泰洛奇那里 进修。 1809年,首创培养教师的机构-柏林师范 学校;1820年建立了默尔斯师范学校。 经过师范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运用理性主义的 教学方法,而且传播资产阶级民主、自由思想, 在德国近代学校中发挥了

13、重要的作用。 在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下,德国终于在1848年爆 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但革命很快失败,贵族东山 再起,革命后建立起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的联合 政体。这个政体对已改革的教育进行了摧残,进 一步加强了学校教育的封建性和宗教性,在学校 宣传忠君思想和宗教信条,取消了自然科学科目, 致使德国教育倒退回去一百年。 这一时期,教育具有明显的封建等级性。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资产阶级镇压了工 人的革命运动,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魏玛共和国。魏玛共和国期间(1919年 1933年),德国学校进行了改革,教育在一 定程度上得到了复兴。 主要措施如下: 教育由组成联邦的十一个州和三个特别市自行负 责

14、。联邦法院裁决各州享有文化教育的最高权限, 各州设立教育部,作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并制 定各自的基本法。因此,各州的学校教育差别很 大。 二十世纪下半期,联邦对各州教育的控制有所加 强;各州间也加强了协调和合作。 (1)儿童6岁入学,实行8年强迫义务教育。 (2)设立四年制基础学校(初级国民学校),作 为全体国民的共同学校系统。废除为升学做准备 的贵族化预备学校。 (3)基础学校毕业后,通过考试少数成绩优异者 升入各类中学,大部分进入高级国民学校,继续 学习四年,完成义务教育。 (4)私立学校允许存在,但需符合政府制定的标 准。 (1)增设了德意志中学,与基础学校相衔接,学 习年限为9年。以学

15、习德国学科,如德国文化、德 国地理、德国历史为主,带有浓厚的民族沙文主 义色彩。 (2)建立上层中学,它与国民学校的七年级相衔 接,学习年限为6年。为国民学校高年级的“优才 生”提供完全中学教育的机会。但这种学校数目 很少,且仅设在一些乡村和小城镇。 各类高等技术学校纷纷设立。曾任十一年教 育部长的比克博士强调指出:德国大学要成 为讲授科学和研究学术的场所,并实行大学 自治。 二战后,德国高等教育就是按照比克的改革 设想进行的。这一时期,德国的科学技术和 文化教育发展都比别的国家发展迅速。 在此时期,宗教被定为学校的正式课程, 而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的精神也充斥学校教 育领域,为纳粹上台打下了基

16、础。 希特勒上台后,推行法西斯统治,学校教 育被纳入了法西斯的轨道。 德国最早实现了国家管理教育。 德国最早颁布了强迫义务教育法。 德国很早就产生了实科中学,较英法早一个世纪。 德国大学在近现代教育历史上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的 楷模。 德国注重师范教育,培养高水平的师资,保证中等 教育的质量。 然而,在近现代历史上,德国教育还是保留了浓重的 沙文主义、军国主义和宗教神学思想,学科呈现出一 定的古典主义倾向。 (一)教育行政 联邦和地方分权 1.学前教育 2.学校教育制度 3.职业教育 4.师范教育 1.学前教育 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办幼儿园的国家。 在德国实施学前教育的机构有托儿所、幼儿 园等。德国

17、的学前教育虽然是基础教育,但 并没有列入学校教育系统,绝大部分幼儿园 是教会和慈善机构开办的。 2.学校教育制度 初等教育:基础学校实施 中等教育:四种类型的学校 高等教育:强调传统,实行自我管理 前进 普通中学:主要学校,培养技术工人 实科中学: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完全中学:文理中学,社会领导职务 综合中学:教育改革的产物,教育机会的均等 普通中学:普通中学:也称主要学校,是由国民学校高级班发 展而来的,只有少数地区设有。所设课程是初等小 学课程的继续。学生绝大多数是家庭条件一般或普 通劳动者的子女。这些学生毕业后多继续进入二元 职业教育体系完成学徒训练,并以从事手工业、制 造业为主,成

18、为技术工人。 实科中学:实科中学:程度低于完全中学,但又高于普通中学。 年限约五或六年,实科中学的任务是教授接近实际的 和比较现代的基础知识,通过普通教育和职业预备 教育,其毕业生有资格进入各种全日制职业教育学 校,成为中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完全中学(文理中学):完全中学(文理中学):传统的文科中学,招收的 学生经过严格选拔,还要缴纳很高的学费。完全中 学强调严格的学术教育,教育质量较高。完全中学 为期约九年,乃进入高等教育必经之路,学生以升 大学为主要出路,毕业生天资最高,将来担任政府领 导阶层、社会精英等社会领导职务。 综合中学:综合中学:德国教育改革的产物,它是把前三类中 学综合在一起,兼有各类中学的教育使命。综合中 学的目的在于实现教育机会的均等;消除过早升学 选择与分流;最大限度为所有儿童提供共同的基础 教育,促进所有儿童智力发展,使更多儿童获得较 高的教育水平。 返回 战后德国迅速崛起的 “秘密武器” 工业化、生产社会化和 现代化的重要支柱 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 协调四者关系: 企业主:负责企业里的职业培训,决定企业里的 培训名额,与学徒签订合同,对培训质量负责, 并承担企业里职业培训经费; 工会:对企业里的职业培训有参与决定权; 联邦议院:制定职业教育的法律规定,公布培训 规章,规定培训内容、培训教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