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待查病例讨论-1031完整版_第1页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1031完整版_第2页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1031完整版_第3页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1031完整版_第4页
发热待查病例讨论-1031完整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病史介绍 一般情况一般情况 患者,男,66岁。退休工人。 主诉:反复发热半年余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 热,为每天不定时发热,体温大多是 38.5,最高达40.2,持续约3-4小时 出汗后体温恢复正常,伴全身不适、下 肢肌肉酸痛,曾到诊所给予抗菌消炎 (具体用药不详)静点,用药四天未见 疗效,又到县医院检查,血尿便常规未 见明显异常,于是按“感冒”,给予头 孢曲松、炎琥宁等静点,也无明显效果, 遂转往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治。 经检查,未能明确病因,治疗上用地 塞米松能控制体温,每次上午静点后 患者大汗淋漓,随之退热,症状缓解, 但晚上又会出现发热。如此反复一周, 自觉明显乏力,

2、食欲减退。遂到中南 大学附属湘雅医院诊治,经全面检查 也未能明确病因。遂转往我院诊治, 发病来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重明 显减轻。无咽痛,无关节痛,无畏光 流泪,无心慌胸闷,无关节畸形功能 障碍。 入院症见:发热,恶寒,咳嗽,咯少 量痰,稍有胸闷气促,精神差,乏力, 纳差,寐欠安,大便难,小便可。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传染病史,无药物 食物过敏史。 个人史:无冶游史,烟酒史30年,大约3天 一包烟,少量饮酒。 入院体检 T:38.5、P:91次次/分、分、R:22次次 /分、分、BP:125/75mmHg。 神清,精神萎靡,消瘦。神清,精神萎靡,消瘦。 皮肤、巩膜无黄染;皮肤、结膜无皮肤、巩膜

3、无黄染;皮肤、结膜无 瘀瘀点、瘀斑。瘀瘀点、瘀斑。 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滑车上双侧颈部、锁骨上、腋下、滑车上 淋巴结无肿大。淋巴结无肿大。 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咽无充血,扁桃体不大,双肺呼吸音清,左下 肺闻及少量湿啰音。肺闻及少量湿啰音。 HR 91次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 音。音。 腹平,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腹平,未及包块,无压痛,肝、脾肋下未及, 移动性浊音()。移动性浊音()。 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四肢关节无肿大及畸形,无压痛,生理反射存 在,病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在,病

4、理反射未引出,肌力肌张力正常,无颈 强,克氏症、布氏症(强,克氏症、布氏症(-) 。 辅检结果 血常规:血常规:RBC:4.2X109/L、WBC: 12.6X109/L 、N:88% L:52%、HB: 135g/L、PLT:161X109/L、 尿常规:尿常规:RBC(-)RBC(-),WBC(-)WBC(-),Pro(-)Pro(-) 血液生化:血液生化:肝功:AST:55U/L、ALT 63U/L、 血沉 79MM/L , CRP26.7ug/L 抗O(-)、 RF(-),肥达氏(-),结核抗体 (-) 抗核抗体(-)(-) ,抗双链DNA抗体(-)(-) ,ENA (-)(-) EB

5、抗体(-)(-) 支原体衣原体抗体阴性 免疫组合;乙肝表抗阳性,余阴性 血培养(-)(-) 血细菌培养3次:(-) 骨髓涂片:涂片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胸片及肺部CT:左下肺少许斑片状 影,未见占位性病变征象。 腹部B超示:肝脏、胰腺、双肾、 后腹膜未见明显异常。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 CACA125 125 45U/Ml 45U/Ml 肿瘤标志物肿瘤标志物 CACA153 153 35U/Ml 35U/Ml CEACEA、AFPAFP(- -) 入院诊断 中医诊断:内伤发热 气阴两虚 西医诊断:发热待查 肺部感染可能性大 肺癌 长期发热的诊疗思路长期发热的诊疗思路 长期发热的病因诊断长期发热的

6、病因诊断 发热的定义 常见病因讨论 定义 不明原因长期发热不明原因长期发热(fever of unknown origin ,FUO) 发热发热3 周以上周以上, 体温体温( 肛温肛温)38.3以上以上, 入院后入院后1 周仍无法周仍无法 明确诊断的明确诊断的, 为发热待查为发热待查( FUO) 。定义。定义3 周以上是为了排除自限周以上是为了排除自限 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性的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热, 规定规定1 周的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周的住院时间是为了保证能完 成相应的各项检查。成相应的各项检查。 1999 年年“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全国发热性疾病学术研讨会”上将上将FUO 定义为定义

7、为: 发热持续发热持续3周以上周以上, 体温在体温在38.5以上以上, 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 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发热待查的常见病因 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重要病因 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三、恶性肿瘤与发热三、恶性肿瘤与发热: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 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五、中枢性发热五、中枢性发热 六、功能性低热六、功能性低热 一、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感染性

8、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 重要病因重要病因 感染性疾病是FUO 最常见、最重要的原因, 占所有 FUO 病例的30%40%。 结核病仍是感染性FUO 的主要原因, 其中肺外结核 居多。 诊断困难的原因: (1)临床表现多样化、不典型, 发病部位隐蔽; (2)当深部淋巴结核有大量干酪样物质形成或结核菌已 有耐药性产生时, 13 个月的试验性抗结核治疗, 病情 可无改善, 容易据此否定结核病的诊断; (3) 在免疫缺陷患者和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 抗肿瘤药物的患者, 结核病的发生率和复发率都很高, 极易造成全身性播散, 而此时又易与原有疾病发展或复 发相混淆。 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

9、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 重要病因重要病因 感染性心内膜炎 造成诊断困难的原因有: (1)缺乏心脏杂音或新出现的杂音; (2) 除发热外其他临床表现很少; (3) 血培养阴性( 常因已用抗生素治疗或培养基 选择错误或培养时间不够) 。 超声心动图可探测到赘生物的位置、大小、数 量和形态, 有助于诊断。 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 重要病因重要病因 真菌感染 在FUO 病因中所占比例不大, 但随着免疫抑制 剂、化疗药物、激素的应用,真菌感染仍应警惕, 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 早期表现不典型, 但病情 进展快, 病死率高, 更应引起重视。 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

10、长期发热的感染性疾病是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 重要病因重要病因 引起FUO 最常见的病毒是巨细胞病毒, 25%患者发热超过3 周。其次是EB 病毒。 近几年来HIV 感染发病率明显升高。 其他:寄生虫感染,沙门菌病等 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二、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1 、溶血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致低或中度发热,罕见高热。机 制可能与红细胞破坏及引起溶血的原发病(如 结缔组织疾患等) 有关。常见发热的溶血性 贫血有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尿毒 综合征、其它血管内溶血及自身免疫性溶血 性贫血等。溶血性贫血引起的发热合并贫血 及溶血表现,且随着溶血被控制体温渐恢复正 常。疟疾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可致

11、高热(39 以上) 、寒战、大汗等。 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2 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恶组恶组) 该病多伴高热,可持续,可不规则。抗 生素控制无效,部分病例对肾上腺皮质 激素有反应。恶组致高热的机制不详。 此类高热有恶组的表现,如肝脾淋巴结 大、黄疸、消瘦、腹水、血细胞减少, 骨髓出现恶组细胞。 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3 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反应性噬血细胞综合征 该病致发热与恶组类似。但在本质上属 良性病。一般支持治疗适当,疾病呈自 限性,发热可随血象改善而消失;若是感 染引起的反应性噬血细胞增多,发热往 往与感染有关。控制感染,则控制发热。 可致发热的

12、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4 、淋巴瘤、淋巴瘤 淋巴瘤可致高热、不规则热。也对抗生素无反应。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化疗效佳。此类发热合并淋巴瘤 的表现,如浅表或深部淋巴结肿大、纵隔宽、肝脾大 或胃肠浸润表现、皮肤浸润表现,可通过病检查到淋 巴瘤细胞。部分患者发展为淋巴瘤白血病期,可见外 周血和骨髓中出现瘤细胞。 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5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 型型 该型白血病以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恶性增生为主,可 合并急性骨髓纤维化,伴高热,用抗生素无效,外周血 及骨髓内可出现大量原始幼稚巨细胞和纤维组织,预 后差,化疗后,体温可有一定程度改善。完全缓解病 人,

13、体温可正常。 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6 、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 各类血液病合并脑出血,可致“中枢性发热”,深部血肿可有“吸收 热”。 7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良、恶性嗜酸粒细胞增多症均可合并发热,机制不清。多对肾上腺 皮质激素反应好。 8 、骨髓坏死骨髓坏死 无论何种原因导致的骨髓坏死,均可引起发热,甚至高热。原因可能 与引起骨髓坏死的原发病有关,也与异常免疫及坏死组织吸收热有关。 该类发热很难控制。多预后不良。 可致发热的血液病可致发热的血液病 9 、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血液病治疗相关性发热 恶性血液病化疗,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防治, 可引起化疗刺激性血管炎

14、和脑脊膜炎,进而发热;输血及 血液制品、生物制品的应用,可因热源而致免疫性发热。 10 、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血液病合并感染性发热 很常见,控制感染使用抗生素也可致“抗生素热”。 总之,相当部分血液病可致发热。掌握此类发热的 特征、可能机制、伴随表现,将其与其它疾病引起的发 热及时、准确鉴别清楚,对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 花费至关重要。 三、恶性肿瘤与发热恶性肿瘤与发热: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陈年的命题、临床的难题 肿瘤性疾病占FUO 的15%20%, 几乎所有常见 恶性肿瘤均可表现有不明原因发热, 但最常见的是淋 巴瘤和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实体瘤中以肾细胞癌最多 见。 恶性肿瘤病人FUO

15、 见于两种情况:恶性肿瘤本身 引起的发热和恶性肿瘤伴发感染所引起的发热。后 者是指恶性肿瘤本身和治疗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损 伤(immunocompromised host) 或免疫抑制所引发的 机会感染所引起的FUO。 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四、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容易出现发热的结缔组织病有系统性红斑 狼疮( SL E) 、类风湿关节炎、成人型Still 病、 多发性肌炎、皮肌炎、干燥综合征, 以及以痛 风为代表的结晶性关节炎等。 当结缔组织病患者出现发热时, 必须加以分 析, 从总体上说, 有以下三种可能性: 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第一, 发热是结缔组

16、织病本身的一种临床表现, 这类发热 往往是结缔组织病的病情加重、疾病处于活动的一种征 象,故需引起重视。 第二, 结缔组织病患者常常接受肾上腺皮质激素或(和) 免疫抑制剂的治疗, 机体的免疫机能低下, 容易并发微生 物感染, 所以, 不少患者的发热原因属于继发性感染。 第三, 少数病人也可能由于合并其它疾病而引起的发热。 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结缔组织病长期发热的诊断 对拟诊结缔组织病的患者,首先要详细询问病人的病 史,如有无关节痛、肌肉疼痛、口腔溃疡、脱发、皮疹等 结缔组织病比较常见的临床表现。在体格检查时, 要观察 有无皮疹、皮肤红斑、皮下结节、淋巴结肿大、关节红肿、 肝脾增大、胸腔或腹

17、腔积液等体征。实验室检查时须注意 有无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尿蛋白或显微镜血尿、 血浆免疫球蛋白含量、蛋白电泳、血沉等。更需进行一些 免疫学指标的测定, 如抗核抗体及可提取性核抗原抗体、 补体含量等。 五、中枢性发热五、中枢性发热 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 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中枢性发热在 发热的各种病因中较为少见, 其表现及处置也与 常见的各种感染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不同。 因此临床上在确定中枢性发热时, 应首先除外各 种感染性、药物性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发热。 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 1 体温调节中枢及其功能障碍体温调节中枢及其功能障碍 一般认为体温调节中枢主要位于下

18、丘脑的前部和视 前区(preoptic and anterior hypothalamic areas ,POAH)。POAH 有两种温度敏感神经元, 即 热敏神经元和冷敏神经元, 并以热敏神经元为主。这 些神经元能感受其周围血液温度的变化和接受来自 皮肤及内脏感受器的信息。其它部位如下丘脑后部、 延髓和中脑网状结构及脊髓也有少量温度敏感神经 元, 并向POAH 传递信息。POAH 也具有体温信息整 合的作用, 建立调定点, 并通过产热和散热机制实现 体温调节。产热由寒战和非寒战(主要在新生儿) 机制 而实现,散热则由皮肤血管扩张和出汗而完成。 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 2 中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中

19、枢性发热的临床特点 突然高热, 体温可直线上升, 达4041 ,持续高热数小时至数 天直至死亡;或体温突下降至正常。 躯干温度高, 肢体温度次之, 双侧温度可不对称, 相差超过1.5 。 虽然高热, 但中毒症状不明显, 不伴发抖。 无颜面及躯体皮肤潮红等反应, 相反可表现为全身皮肤干燥、 发汗减少、四肢发凉。 一般不伴有随体温升高而出现的脉搏和呼吸增快。 无感染证据, 一般不伴有白细胞增高, 或总数虽高, 分类无变化。 因体温整合功能障碍, 故体温易随外界温度变化而波动。 高热时用抗生素及解热剂(如乙酰水杨酸等)一般无效, 这是因为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解热药难以对其产生影响, 所以不产生降温

20、 的临床效果。但用氯丙嗪及冷敷可有效。 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 3 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引起中枢性发热的主要疾病及病变 脑血管病 脑外伤和脑手 癫痫 急性脑积水 酒精戒断 颈段或上胸段病变 周期性高热综合征 恶性高热 神经安定剂恶性综合征 中枢性发热中枢性发热 4 中枢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中枢性发热的诊断和治疗 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 其中 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 染、泌尿系感染所致。 中枢性发热的治疗较为困难, 首先应治 疗原发病。 六、功能性低热功能性低热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神经功能性低热。 诊断功能性低热需符合以下几点: 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发热;即经反复

21、体检,病理学和实验 室检查,除体温升高外未见其它异常;长期观察,一般情况 良好,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经抗感染,抗结核,抗风湿等 治疗无效。 患者血象正常,部分患者淋巴细胞相对增多,血沉不快,基 础代谢率不高,甲状腺功能如T3 、T4 、TSH、FT3 、 FT4 检测及血清蛋白电泳正常,病理学检查无可致发热 的阳性所见,则可与器质性慢性低热相鉴别。 功能性低热功能性低热 功能性低热中,首先是感染后低热, 在其前往往有细菌,病毒,衣原体,支原体, 原虫等感染,特别多见于病毒感染后。为 持续性低热,常伴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而 体征和辅助检查未见异常,亦有将感染后 低热称为传染后低热。目前有人认

22、为感染 后或传染后低热不合适,认为前驱发热与 低热有关联,故应称高热后低热,更为合理。 功能性低热功能性低热 手术后低热:手术后可以有术后吸收 热,一般在术后68h 开始发热,持续3 5d 可自行缓解,但部分病人低热持续,而与 手术相关的切口等均正常。 在功能性低热中神经功能性低热占有 重要位置,多见于青年女性,为一种原发性 低热,其临床特点一般不超过38 。 其他,习惯性低热等。 诊疗经过 拟诊肺部感染后,结合以前用药病史,抗生素头拟诊肺部感染后,结合以前用药病史,抗生素头 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加用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情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加用地塞米松,患者一般情 况好转,况好转,TmaxTmax

23、降至降至37.837.8左右,肺部听诊湿左右,肺部听诊湿啰啰音音 明显减少。明显减少。 地塞米松减量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地塞米松减量及后续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呼吸 急促,咳嗽加重,呈呛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急促,咳嗽加重,呈呛咳。肺部听诊呼吸音粗, 双下肺闻及湿双下肺闻及湿啰啰音。音。 生化提示: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考虑呼吸性酸中毒。生化提示:二氧化碳结合率降低,考虑呼吸性酸中毒。 肺部肺部CTCT提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当时考虑炎症,双侧提示双肺磨玻璃样改变,当时考虑炎症,双侧 胸膜增厚,左侧明显。少量胸腹水。胸膜增厚,左侧明显。少量胸腹水。 为什么病情在继续恶化?为什么病情在继续恶

24、化? 肺部感染诊断成立吗?肺部感染诊断成立吗? 肺癌可能性大吗?肺癌可能性大吗? 复查复查CT:局部肿块影合并双肺弥漫的结节影, 双下肺病灶有融合。 复查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偏高。 血象:血红蛋白持续减少。 患者拒绝进一步活检。 最终诊断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Diffuse Bronchioloalveolar Carcinoma) I I型呼吸衰竭型呼吸衰竭 诊断依据 长期发热长期发热 根据血培养调整抗菌药物效果欠佳根据血培养调整抗菌药物效果欠佳 CTCT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 后期后期CaCa125125升高升高 激素治疗后病情一度好转转而恶化激素治疗后病情一度好

25、转转而恶化 血象的变化血象的变化 * *综合其整个病史特点,诊断为弥漫性细综合其整个病史特点,诊断为弥漫性细 胞型肺癌胞型肺癌 讨 论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 (DBAC,Diffuse Bronchiolo alveolar Carcinoma) 临床特点 细支气管肺泡癌(BAC)在WHO分类中 归于肺腺癌。近年来,其发病率有明显上 升。按其大体病理和影像表现可分为三型: 结节型、节段型和弥漫型。 弥漫型病变少见,呈两肺广泛的小结节或 小片状影。由于弥漫型在临床上与肺部一 些其它弥漫性疾病有很多相似之处,容易 误诊。 DBAC多见于女性,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白痰, 进行性气促加重。早期症状可不明

26、显,但随病 情进展,由于癌细胞沿细支气管肺泡壁伏壁式 生长,肺泡壁增厚,通气/血流比例失常和弥散 功能障碍,气促往往成为突出表现。 病变晚期会出现大量的黏液痰。发热、胸痛少 见,几乎无盗汗现象。可有血沉增快和胸腔积 液。肺门、纵隔、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多见,说 明其容易沿血道、淋巴道播散。 在诊断上,胸部X线和胸部CT可提供重要线索。 胸部X线和胸部CT多表现为局部肿块影合并双 肺弥漫的结节影,亦见单纯的双肺弥漫分布的 小结节、小片状影。双下肺病灶易有融合。 DBAC的5个特征性表现 (1)蜂房征:病变区内密度不均,呈蜂房状气腔。 (2)支气管充气征:支气管壁不规则,凹凸不平, 普遍性狭窄,支气管

27、僵硬、扭曲,主要是较大 的支气管显像,较小的支气管多不能显示,呈 枯枝状。 (3)毛玻璃征:受累肺组织呈近似水样密度的网 格状结构。 (4)血管造影征:强扫描见均匀一致的低密度区 内树枝状血管增强影。 (5)两肺弥漫分布的斑片状和结节状影。并认 为多个征象同时存在有很强的提示性。 DBAC的痰脱落细胞学检查阳性率低 DBAC阳性率较低,主要因为周围性肺 癌,不如中心性肺癌阳性率高,也可能 与留痰方法不正确,次数少,涂片与阅 片技术差有关。但无论如何,痰脱落细 胞学检查总是一项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 纤维支气管镜镜下阳性率较低,可联合 刷检、灌洗等检查以提高阳性率。可行 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 鉴别诊断 (1)DBAC以咳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困难为主要表 现,少有高热、盗汗。粟粒性肺结核主要表现为发热、 盗汗,抗痨、激素治疗12个月,即可见病灶有明显 吸收。 (2)DBAC的结节影大小不等,多在38mm之间, 密度较高,分布不均匀,其中心可有透亮区,边缘欠 清晰,以双肺中下野为多,而肺尖与肺外带较少。粟 粒性肺结核表现为大小一致、密度相等、分布均匀的 粟粒状阴影,大小约25mm。慢性、亚急性粟粒性肺 结核结节影可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