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河北省廊坊市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河北省廊坊市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河北省廊坊市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河北省廊坊市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河北省廊坊市示范性高中联合体2020届高三生物第二次联考试题(含解析)1.下列生物的细胞中存在核仁结构的是A. 颤藻B. 小球藻C. 蓝球藻D. 念珠藻【答案】B【解析】【分析】蓝藻是一类藻类的统称,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常见的蓝藻有蓝球藻(色球藻)、念珠藻、颤藻、发菜等蓝藻都为单细胞生物,以细胞群形式出现时才容易看见,也就是我们通常见到的“水华”。【详解】A、颤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A错误;B、小球藻是一种低等植物,属于真核生物,B正确;C、蓝球藻属于原核生物,C错误;D、念珠藻是一种蓝藻,属于原核生物,D错误;故选:B。2.下列对有关实验试剂的选择的叙述,正确的是A

2、.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还原糖B. 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酒精C. 用苏丹染液鉴定多肽D. 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是对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原理的综合性考查,梳理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蛋白质和淀粉的实验原理、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原理和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原理,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详解】A、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呈现紫色反应,A错误;B、酸性重铬酸钾溶液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B错误;C、苏丹染液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 C错误;D、用健那绿染液对线粒体进行染色,是在

3、活细胞中染色,D正确;故选:D。【点睛】健那绿染色线粒体时,细胞处于活性状态。3.下列有关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 食物中的麦芽糖可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B. 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C. 血红蛋白中的Fe能作为无机盐调节细胞内液渗透压D. A、G、C、T四种碱基在线粒体内只能参与构成4种核苷酸【答案】B【解析】【分析】1、细胞内的无机盐绝大多数是以离子态形式存在,少量以化合态存在(1)化合态的无机盐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详解】A、食

4、物中的麦芽糖是二糖,不能直接被人体小肠上皮细胞吸收,A错误;B、胆固醇在人体细胞的细胞膜上和机体的血液中都有分布,B正确;C、血红蛋白中的Fe是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成分,C错误;D、线粒体中既有DNA又有RNA,则A、G、C、T四种碱基在内能参与构成7种核苷酸,D错误;故选:B。4.下列有关细胞癌变后物质和结构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上升B. 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数量减少 C. DNA聚合酶的合成量可能增多D. 细胞膜表面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减少【答案】D【解析】【分析】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2、结合水:细胞内的一部分与其他物质相

5、结合的水,它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成分。3、在适宜条件下,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癌细胞的表面发生了变化,由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详解】A、癌细胞代谢旺盛,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可能上升,A正确;B、癌细胞易扩散和转移,与其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数量减少有关,B正确;C、癌细胞分裂旺盛,因而DNA聚合酶的合成量可能增多,C正确;D、细胞膜表面运输葡萄糖的载体蛋白增加,癌细胞对葡萄糖的需求增大,需要更多的葡萄糖,D错误;故选:D。【点睛】癌细胞易扩散转移的原因是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较少,粘性降低引起的。5.与水稻根

6、尖分生区细胞相比,人体浆细胞特有的结构是A. 溶酶体B. 线粒体C. 中心体D. 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分析】1、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的细胞中,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详解】A、动植物细胞都有溶酶体,A错误;B、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B错误;C、中心体存在于低等植物和动物细胞,C正确;D、动植物细胞都有高尔基体,D错误;故选:C。6.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胞不需要保持活性的是A. 检测种子中的脂肪B. 研究分泌

7、蛋白的合成和运输C. 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D.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答案】A【解析】【分析】脂肪的鉴定借助于苏丹,染色橘黄色;蛋白质的分泌和合成需要运用同位素标记技术,研究合成过程;植物叶绿体观察,制成临时装片就可以观察,不需要染色;细胞核的功能验证需要活细胞,还需观察细胞核的控制力,以及重新长出来的形态结构,所以需要活细胞。【详解】A、检测细胞中脂肪与细胞活性无关,A错误;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需要检测蛋白质在细胞中合成过程,B正确;C、观察植物细胞的叶绿体需要在活细胞中观察,C正确;D、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是验证细胞核的功能,需要活细胞,D正确;故选:A。7.下列在黑藻叶肉细胞中

8、进行的生命活动,会消耗ATP的是A. O2和NADH结合生成水B. CO2进入叶绿体C. O2的产生D. C3的还原【答案】D【解析】【分析】1、光反应需要酶。光合作用产生的葡萄糖和水中的氧元素来自反应物中的CO2。2、暗反应能在光下进行。与光反应进行有关的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与暗反应进行有关的非生物因素:温度、CO2。从外界吸收来的CO2不能直接被H还原,CO2需要先被固定成为C3,C3直接被H还原。3、光反应中,光能转变为活跃的化学能。暗反应阶段的能量变化是活跃的化学能转变为稳定的化学能。4、当CO2不足时,植物体内C3、ATP、C5、H的含量变化分别是下降、上升、上升、上升。当光照

9、不足时,植物体内C3、ATP、C5、H的含量变化分别是上升、下降、下降、下降。【详解】A、O2和NADH结合生成水,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释放能量,A错误;B、CO2进入叶绿体是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B错误;C、O2的产生,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释放能量,C错误;D、C3的还原是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H和ATP,D正确;故选:D。【点睛】一般情况下,ATP的合成与细胞放能反应有关,ATP的水解与吸能反应有关。8.下图表示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其中a表示相关物质,表示物质运输的三种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B. 可表示组织液中的Na+进入神经细胞C. 可表示肠腔液中的葡萄糖

10、进入小肠绒毛细胞D. 图中三种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a是糖蛋白,有识别和保护作用;是自由扩散,进细胞的过程;是通过载体蛋白顺浓度进入细胞的过程,为协助扩散;是主动运输,消耗能量。【详解】A、可表示氧气进入细胞,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A正确;B、可表示组织液中的Na+进入神经细胞属于协助扩散,B正确;C、可表示出细胞的过程,C错误;D、图中三种运输方式均能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故选:C。9.人体骨骼肌细胞可发生“葡萄糖丙酮酸Q”的反应,则产物Q不可能是A. NADHB. 乳酸C. C02D. 酒精【答案】D【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

11、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最常直接利用的物质是葡萄糖。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反应物是葡萄糖,产物是丙酮酸和H。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反应物是丙酮酸和水,产物是CO2和H。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反应物是O2和H,产物是H2O。2、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质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高等植物在水淹时,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CO2。马铃薯、玉米胚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高等动物和人剧烈

12、运动时,骨骼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详解】A、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第二阶段能产生NADH,A正确;B、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产生乳酸,B正确;C、有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能产生CO2和H,C正确;D、人体无氧呼吸不能产生酒精,D错误;故选:D。10.可利用干细胞在体外培育,并定向诱导培育出组织和器官。下列有关干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的干细胞具有连续分裂能力,是未分化的细胞B. 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器官,未体现出细胞核的全能性C. 造血干细胞含有一整套基因,能分化出多种血细胞D. 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组织细胞的过程中会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答案

13、】A【解析】【分析】1、干细胞按分化潜能可分为全能干细胞(如胚胎干细胞可以分化形成所有的成体组织细胞,甚至发育成为完整的个体)、 多能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可以分化形成除自身组织细胞外的其他组织细胞,如造血干细胞、神经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皮肤干细胞等)和专能干细胞(维持某一特定组织细胞的自我更新,如肠上皮干细胞)三种类型。2、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包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都有发育成为完整个体所必需的全部基因。【详解】A、人的干细胞具有连续分裂能力,是分化程度较低的细胞,A错误;B、利用干细胞培育出器官,该过程未

14、发育成完整个体,B正确;C、造血干细胞含有一整套基因,能分化出多种血细胞,C正确;D、干细胞分化成相应组织细胞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会合成特异性蛋白质,D正确;故选:A。11.细菌纤维素是由生长在液态含糖基质中的细菌产生并分泌到基质中的纤维素成分,它不是细菌细胞壁的结构成分,而是一种与植物细胞壁功能不同的细胞产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细菌纤维素的分泌过程需要高尔基体的参与B. 细菌纤维素和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组成元素不同C. 细菌纤维素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D. 水浴加热时,细菌纤维素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细菌纤维素是纤维素,

15、为多糖类物质,与植物细胞产生的纤维素功能不同,也不是细菌细胞壁的成分。【详解】A、细菌没有高尔基体,A错误;B、细菌纤维素和植物细胞壁纤维素的组成元素相同,功能不同,B错误;C、细菌纤维素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葡萄糖,C正确;D、水浴加热时,细菌纤维素是多糖,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D错误;故选:C。12.下图表示几种细胞结构,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合成分泌蛋白时,甲将蛋白质运入内质网中进一步加工B. 乙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C. 丙的内膜弯曲折叠增大膜面积,可以附着更多的催化细胞呼吸的酶D. 丁中的水解酶催化相关物质分解获得的产物,若对

16、细胞有利,则可以被细胞再利用【答案】A【解析】【分析】1、甲是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主要是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和“发送站”。动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主要与分泌蛋白的加工、转运有关,植物细胞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合成有关。2、乙是叶绿体,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和叶绿体基质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分布在叶绿体内的类囊体薄膜上。3、丙是线粒体,线粒体内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4、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

17、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的面积不变。【详解】A、合成分泌蛋白时,内质网将蛋白质运入内质网中进一步加工,A错误;B、乙是叶绿体,其中的基粒由类囊体堆叠形成,其膜上分布有光合色素,B正确;C、丙为线粒体,其内膜弯曲折叠增大膜面积,可以附着更多的催化细胞呼吸的酶,C正确;D、丁为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催化相关物质分解获得的产物,若对细胞有利,则可以被细胞再利用,D正确;故选:A。13.下列有关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B. 某些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上,这有利于对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修饰C

18、. 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D. 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的功能与线粒体膜、核膜中的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构成细胞内生物膜系统的膜结构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2、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作用极为重要:首先,细胞膜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使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第二,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酶的参与,广阔的膜面积为多种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第三,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互

19、相干扰,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细胞的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A正确;B、某些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膜上,这有利于对合成的肽链进行加工修饰,B正确;C、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以通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中进一步分解,C正确;D、细胞膜中的蛋白质的功能与线粒体膜、核膜中的不相同,D错误;故选:D。14.细胞核在细胞不同的生长、分化阶段,其形态、结构可能发生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细胞衰老时,细胞萎缩,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B. 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C. 正常细胞发生癌变时,核仁体积变小,核孔数量减少D. 细胞进行有

20、丝分裂时,核膜会发生周期性的解体和重建【答案】C【解析】【分析】1、细胞的分裂过程是:细胞核先由一个分成两个,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每份各含有一个细胞核;最后,在细胞的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动植物不同,植物还需形成新的细胞壁,这样一个细胞就分成了两个细胞。2、在正常的情况下,经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在遗传物质的作用下,其形态、结构、功能随着细胞的生长出现了差异,这就是细胞的分化;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了不同的组织。【详解】A、细胞衰老时,细胞萎缩,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A正确;B、哺乳动物红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核逐渐退化并从细胞中排出,B正确;C、正常细胞发生癌变时,分裂能力强,代谢

21、旺盛,核仁体积变大,核孔数量增多,C错误;D、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核膜会发生周期性的解体和重建,D正确;故选:C。15.下列有关细胞中的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相同B. 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率完全取决于酶的活性C. 耐高温的酶活性稳定,不会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变性D. 细胞内的各种酶都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2、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只要活性没有失去,酶在细胞内、外都可以起催化作用。3、在最适宜温度和pH

22、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在过酸、过碱或温度过高条件下酶会变性失活,而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详解】A、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原理相同,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A正确;B、底物浓度也会影响酶的催化速率,B错误;C、耐高温的酶活性稳定,但是会在强酸或强碱条件下变性,C错误;D、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大多数酶都能和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少部分酶是RNA,不和双缩脲试剂反应,D错误;故选:A。16.ADP和AT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其相互转化反应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反应的速率显著大于反应的

23、速率B. 动物细胞中的E2不可能转化为光能C. 植物叶肉细胞中的E1可能来自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D. -般来说,反应和吸能反应相联系,反应和放能反应相联系【答案】C【解析】【分析】酶是细胞代谢的基本条件之一,不同物种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同,因此酶不同;ATP是大多数生物体的直接能源物质,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保证了细胞对ATP的大量需求,ATP的合成和水解过程需要不同酶的催化;产生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酶在作用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可以反复利用。【详解】A、机体进行剧烈运动时,反应的速率基本等于反应的速率,A错误;B、萤火虫中的E2能转化为光能,B错误;C、植物叶肉细胞中的E

24、1可能来自光能或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正确;D、一般来说,反应和放能反应相联系,反应和吸能反应相联系,D错误;故选:C。17.下列有关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提取色素时加入Si02的目的是加速研磨并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B. 画滤液细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C. 对研磨液过滤时需要在玻璃漏斗的基部放一层滤纸D. 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会导致色素带变浅【答案】B【解析】【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

25、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提取色素时加入Si02的目的是加速研磨,A错误;B、画滤液细线时要等上一次滤液线干燥后再进行画线,防止滤液细线变粗,B正确;C、对研磨液过滤时需要在玻璃漏斗的基部放一层纱布,不能用滤纸,C错误;D、分离色素时,滤液细线浸入层析液中会导致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D错误;故选:B。18.下列实例的判断正确的是( )A. 杂合子的自交

26、后代不会出现纯合子B. 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C. 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所以高茎是显性性状D. 杂合子的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答案】B【解析】【分析】(1)纯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相同的个体,如DD、dd,其子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是指基因(遗传因子)组成不同的个体,如Dd,其自交后代会发生分离。(2)根据子代性状判断显隐性的方法有: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只出现一种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性状为显性性状,双亲均为纯合子;相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子代出现不同性状子代所出现的新的性状为隐性性状,亲本为杂合子。【详解】A、杂合子的自交后代会出

27、现纯合子,如Dd的自交后代会出现DD与dd的纯合子个体,A错误;B、有耳垂的双亲生出了无耳垂的子女,说明双亲均携带控制无耳垂的隐性基因,因此无耳垂为隐性性状,B正确;C、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子一代出现了高茎和矮茎,说明双亲之一为杂合子,另一为隐性纯合子,但不能判断高茎是显性性状,C错误;D、杂合子测交后代既有杂合子,又有纯合子,如Dd(杂合子)与dd(隐性纯合子)的测交后代有Dd、dd,D错误。故选B。19.某双翅目昆虫(XY型性别决定)的体色有黄色、淡绿色和白色,让白色雄虫与淡绿色雌虫杂交,得到的F1中雄虫均表现为淡绿色、雌虫均表现为黄色。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

28、淡绿色:白色=3:3: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控制该种昆虫体色的基因都位于性染色体上B. 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均相同C. 若亲本雄虫与F1雌虫杂交,子代中会出现淡绿色个体D. 若F2中的淡绿色个体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个体占1/8【答案】C【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让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淡绿色:白色=3:3:2可知,该体色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假设由A/a、B/b基因控制,其亲本白色雄虫为aaXBY和淡绿色雌虫AAXbXb,F1为淡绿色雄虫AaXbY以及黄色雌虫AaXBXb,F1杂交,F2中雌雄虫的表现型及比例均为黄色(A_XBY、A_XBXb):淡绿

29、色(A_XbY、A_XbXb):白色(aa_)=3:3:2。【详解】A、控制该种昆虫体色的基因位于两条染色体上,A错误;B、由于该性状的一个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因此F1雌虫与雄虫产生的配子中,基因型不同,B错误;C、若亲本雄虫aaXBY与F1雌虫AaXBXb杂交,子代中会出现淡绿色个体Aa XbY,C正确;D、若F2中的淡绿色雄虫2/3Aa XbY、1/3 Aa XbY和雌虫2/3AaXbXb、1/3AAXbXb随机交配,子代中白色aa XbY、aa XbXb个体占1/9,D错误;故选:C。20.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A(黄色)和a(白色)控制。在家蚕群体中,白色雌蚕

30、的比例远大于白色雄蚕的比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基因和a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A基因为显性基因B. A基因和a基因位于W染色体上,a基因为显性基因C. A基因和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基因为显性基因D. A基因和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a基因为显性基因【答案】C【解析】【分析】伴X染色体显、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所生后代男女发病率不同,前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后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常染色体上的显、隐性遗传的特点是后代男女发病率相同,前者常常代代有患者,后者往往出现隔代遗传。ZW性别控制则刚好相反。【详解】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其体色情况受一对等位基因A(黄色)和a(白色)控制,存在白色雄虫

31、,说明A基因和a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雌蚕(ZW)白色的比例远大于雄蚕(ZZ)白色的比例,说明白色是隐性性状,则A基因为显性基因,故选C。21.某野生型雌果蝇偶然发生基因突变,变为突变型果蝇,让该突变型雌果蝇和野生型雄果蝇杂交,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2:1。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野生型为显性性状,突变型为隐性性状B. 含有突变基因的雌雄果蝇均死亡C. F1的雌雄果蝇中,突变型:野生型=2:1D. 若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雄果蝇有1种表现型【答案】D【解析】【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2:1,可判断出:(1)一半的雄性死亡;(2)母本产生两种雌配

32、子,则母本为杂合子。据此可根据亲代表现型判断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和基因在X染色体上。【详解】A、正常情况下,果蝇杂交后代雌雄比例相等,根据F1的性别比例为雌性:雄性=2:1,可判断一半的雄性死亡,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母本产生两种雌配子,则母本为杂合子,野生型为隐性性状,突变型为显性性状,A错误;B、父本为野生型雄性,则只含有突变基因的雄果蝇致死,B错误;C、F1的雌雄果蝇中,雄性均为野生型,雌性突变型:野生型=2:1,C错误;D、让F1中雌雄果蝇自由交配,则F2中雄果蝇有1种表现型,D正确;故选:D。22.下列有关变异与生物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患有遗传病的个体,一定携

33、带相关的致病基因B. 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的,即四倍体C. 杂交育种能将两个物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到一起,并能遗传给子代D. 基因重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答案】D【解析】【分析】1、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步骤:杂交、纯化;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2、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3、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是生物

34、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详解】A、患有遗传病的个体,不一定携带相关的致病基因,如21-三体综合征,A错误;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体细胞中含有四个染色体组的,即四倍体,B错误;C、两个物种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D、基因重组对生物的进化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D。23.在某植物(2n)的群体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植株的比例为5:2:3,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有1/3不育。随机传粉后,F1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是( )A. 1/4B. 1/2C. 1/3D. 1/6【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文描述可知:该植物群体中的等位D和d的遗传遵循遗传平衡定律,据此可求出该植物群体全部个体理论

35、上产生的基因型为D和d的配子的概率,再结合题意“含有基因D的卵细胞有1/3不育”并依据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判断各选项的正误。【详解】依题意可知:在某植物的群体中,基因型为DD、Dd、dd的植株所在的比例分别为5/10、2/10、3/10,产生的雄配子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5/101/22/10)(1/22/103/10)32,产生的可育的雌配子(卵细胞)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Dd(11/3)(5/101/22/10)(1/22/103/10)11。随机传粉后,F1中基因型为Dd的植株所占比例是3/5D1/2d1/2D2/5d1/2。故选B 。24.人类ABO血型由位于一对常染色体上的三个复等位基因

36、(IA、IB和i,显隐性关系为IA=IBi)决定,不同血型的基因组成见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IA、IB和i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B. 人类的ABO血型的基因型共有6种C. 若父母均为AB型血,则子代不可能是O型血D. AB型血的双亲为A型血和B型血【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可知:人类的ABO血型是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i、IA、IB控制的,其中A型血的基因型是IAIA或IAi;B型血的基因型是IBIB或IBi;AB型血的基因型是IAIB;O型的血基因型是ii。【详解】A、基因IA、IB和i的遗传遵循分离定律,A正确;B、人类的ABO血型的基因型共有6种,A型有IAIA或IAi;B

37、型有 IBIB或IBi;AB型有IAIB;O型有ii,B正确;C、若父母均为AB型血,则子代是IAIA、IAIB、IBIB,不可能是O型血,C正确;D、AB型血的双亲可为A型血和B型血,也可以是AB型血,D错误;故选:D。25.下图表示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内的某生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上图表示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B. 物质都是主要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产生的C. 图中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AUCD. 该过程需要RNA聚合酶的催化【答案】D【解析】【分析】由图可知:该过程为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为tRNA;为mRNA。【详解】A、上图表示翻译合成蛋白质的过程,A正确;B、物质是RNA,都是

38、主要在细胞核内通过转录产生的,B正确;C、图中异亮氨酸对应的密码子是mRNA上的AUC,C正确;D、RNA聚合酶的催化是转录过程,该过程为翻译,D错误;故选:D。26.果蝇体内处于某分裂时期的正常细胞X,含有染色体8条、核DNA分子8个。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X可能含有2个染色体组B. X可能是次级精母细胞C. X可能含有2组中心体D. X的细胞质不可能发生不均等分裂【答案】D【解析】【分析】1、由题意可知,该细胞X染色体数目等于核DNA分子数,说明不存在染色单体。2、由于减数分裂过程存在联会、同源染色体分离,所以导致分裂后子细胞染色体数量减半,所以减数分裂后,染色体数目比原来减少了一半。

39、同源染色体一般能够在减数分裂中发生联会(即配对)现象,形状大小一般相同。3、四分体是指联会后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共有四条染色单体,成为一个四分体。四分体、同源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之间的数量关系是1个四分体含有1对同源染色体,共含有4条染色单体,4条DNA。4、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能形成四分体,因为不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现象。【详解】A、X可能是有丝分裂末期,含有2个染色体组,A正确;B、X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是次级精母细胞,B正确;C、X可能是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含有2组中心体,C正确;D、如果是雌果蝇,X可能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细胞质可发生不均等分裂,D错误;故选

40、:D。27.下图表示用32P标记T2噬菌体并侵染细菌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T2噬菌体即可将其标记B. 搅拌、离心前的保温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32P就全部出现在上清液中C. 若1个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繁殖3次,则3/4的子代噬菌体不含放射性D. 32P标记的位置是T2噬菌体DNA的碱基对【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

41、物中的放射性物质;实验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无细胞结构,不能直接在含32P的普通培养基中培养,A错误;B、搅拌、离心前的保温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否则32P就部分出现在上清液中,B错误;C、若1个T2噬菌体在大肠杆菌细胞中繁殖3次,就有8个噬菌体,其中含有放射性的是2个噬菌体,所以不含放射性的子代噬菌体为3/4,C正确;D、32P标记的位置是T2噬菌体DNA的磷酸,D错误;故选:C。28.下列有关生物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 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B. 杂交育种时,在母本成熟前进行人工授粉C. 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子代不一定都是纯合子D. 通过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

42、的性状【答案】B【解析】【分析】1、 杂交育种的方法通常是选出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个体杂交,从子代杂合体中逐代自交选出能稳定遗传的符合生产要求的个体。步骤:杂交、纯化。杂交育种的优点是简便易行;缺点是育种周期较长。2、 诱变育种一般采用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两类:如射线照射、亚硝酸等。诱变育种具有的优点是可以提高突变率,缩短育种周期,以及能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缺点是成功率低,有利变异的个体往往不多;此外需要大量处理诱变材料才能获得所需性状。3、 单倍体育种的过程一般是首先花药离体培养,从而获得单倍体植株,然后进行秋水仙素加倍,从而获得所需性状的纯合个体。 单倍体育种的优点是能迅速获得纯合体,

43、加快育种进程。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详解】A、诱变育种能提高基因突变的频率,A正确;B、杂交育种时,在母本雌蕊成熟前进行人工去雄或隔离,B错误;C、单倍体育种得到的子代不一定都是纯合子,如四倍体生物的单倍体育种不一定是纯合子,C正确;D、通过基因工程能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D正确;故选:B。29.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改变B. 自然条件下基因不发生突变C. 基因突变后都能传递给子代D. 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替换。基因突变发生的时间主要是细胞分裂的间期。基

44、因突变的特点是低频性、普遍性、少利多害性、随机性、不定向性。基因突变不一定能引起性状改变,如发生的是隐性突变(Aa), 就不会引起性状的改变。【详解】A、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碱基对发生改变,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A错误;B、自然条件下基因突变可以自发发生,B错误;C、基因突变发生在配子中可以传递给子代,C错误;D、基因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如隐性突变以及密码子的简并性,D正确;故选:D。3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A. 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 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C. 马和驴杂交能产生骡子出现了新物种D. 共同进化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

45、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答案】B【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2)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3)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4)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突变就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A错误;B、盲鱼眼睛的退化是黑暗环境选择的结果,B正确;C、骡子不育,骡子不是新物种,C错误;D、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错误;故选:B。31.下列有关组织液、淋巴、血浆的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 组织液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

46、换B. 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可以直接进入血浆C. 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出现组织水肿D. 组织液、淋巴、血浆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B【解析】【分析】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双向渗透,组织液也可渗透进入淋巴,淋巴回流到血浆。内环境=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详解】A、组织液可以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A正确;B、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通过毛细血管管壁细胞进入血浆,B错误;C、毛细淋巴管堵塞会出现组织水肿,C正确;D、组织液、淋巴、血浆构成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B。3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及稳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T细胞内的液体能与淋巴液相互渗透B.

47、 胃液属于体液中的细胞外液C. 人体疾病均为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的D. 手和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血浆【答案】A【解析】【分析】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详解】A、T细胞生活的环境是淋巴,能与淋巴液相互渗透,A正确;B、胃液属于外部环境,不属于内环境,B错误;C、人体疾病不是都为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的,C错误;D、手和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D错误;故选:A。33.下列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衡引发的疾病的是A. 尿毒症B

48、. 红绿色盲C. 大脖子病D. 组织水肿【答案】B【解析】【分析】动物体内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这两种调节协调作用,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内环境的稳态才能得以维持,细胞的各项生命活动才能正常进行,机体才能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详解】A、尿毒症是因为肾脏有问题,代谢废物不能排除,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衡导致,A正确;B、红绿色盲是由基因突变引起,B错误;C、缺碘引起的大脖子病,甲状腺分泌不足,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引发的疾病,C正确;D、组织水肿的原因较多,但大都是因为内环境失调引起的,D正确;故选:B。34.下列关于人体健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

49、敏原时发生的反应B. 糖尿病形成的原因都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 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D. 发生恶性肿瘤与机体免疫功能的缺失密切相关【答案】B【解析】【分析】1、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体液免疫中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50、V)引起,该病毒主要侵染人体T细胞。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详解】A、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接触相同过敏原时发生的反应,A正确;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一是胰岛B细胞分泌功能减弱,另一是受体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所致,B错误;C、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系统疾病,C正确;D、机体免疫系统有监控和清除功能,能够清除癌变的细胞,D正确;故选:B。35.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其应用对应正确的是A. 脱落酸麦田除草B. 赤霉素促进淀粉酶的产生C. 乙烯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D. 细胞分裂素获得无子番茄【答案】B【解析】【详解】A.农业生产上可以用高浓度的2、4-D作为双子叶植物除草剂,促进

51、杂草衰老死亡,脱落酸没有除草作用,A错误;B.赤霉素能诱导种子产生-淀粉酶,B正确;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发育,C错误;D.生长素处理雌花可获得无子番茄,细胞分裂素没有该作用,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选B。【点睛】本题关键需要熟悉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具体总结如下: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特点:具有双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赤霉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物的增高,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发育;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36.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52、.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B. 种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基础C.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D. 湖泊中的各种鱼类是一个种群【答案】D【解析】【分析】种群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种群中的个体并不是机械地集合在一起,而是彼此可以交配,并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给后代。【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A正确;B、种群是研究生物群落的基础,B正确;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C正确;D、湖泊中鱼的种类很多,属于多个物种,所以湖泊中各种鱼类不是一个种群,D错误;故选:D。37.下列有关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 调查农田中蚜虫、蚯蚓、田鼠的种群密度可

53、以采用样方法B. 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C. 采集土壤小动物的方法主要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D. 制作的生态缸不用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答案】B【解析】【详解】A.田鼠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A错误;B.研究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可以采用构建概念模型的方法,B正确;C.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是丰富度统计方法,C错误;D.制作的生态缸是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需要密闭,放置在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射,D错误。故选B。【定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点睛】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个体调查种群

54、密度时适宜用标志重捕法,而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统计土壤中小动物的丰富度一般用取样器取样法。38. 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 )A. 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B. 该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湿地微生物的主要作用是作为分解者以加快物质循环D. 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答案】D【解析】建立人工湿地时,需要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

55、该湿地生态系统对污水、污泥可以进行处理,有一定的调节能力,B正确;微生物主要是分解者,可以分解污水中的有机物,加快物质循环,C正确;建立人工湿地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考点定位】人工湿地的作用【名师点睛】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效率,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39.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种群是生物繁殖和进化的基本单位B. 种内斗争会降低种群密度,不利于种群的发展C. 围湖造田等人为活动会影响群落的自然演替D. 群落的结构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种群既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项正确;种内斗争会淘汰老弱病残的个体,从而降低种群密度,但会使生存下来的个体更适应环境并占有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利于种群的发展,B项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