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_第1页
社会学论文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_第2页
社会学论文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_第3页
社会学论文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 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关于加强植物检疫工作的思考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又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其目的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为此,应加强规范检疫、规范鉴证、综合执法、加强培训等工作力度,实现植物检疫工作的目标。关键词

2、植物检疫;存在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 s41-30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6-0158-01植物检疫是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的手段,防止危险性植物、病虫、杂草和其他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农、林业的安全,促进贸易发展的措施。植物检疫既是一项技术性工作,又是一项行政执法工作,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但由于在实施检疫时,一些环节执行不严格,从而给病虫害传播提供了机会。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落实“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根据“依法冶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方针,每一个肩负执法重任的植物检疫工作者都应全力以赴、全心全意地搞好本辖区内的执法。1规范检

3、疫,认真执法植物检疫的目的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因此,要求调运植物和植物产品不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对应施检疫的植物和植物产品,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分别处理。森林法指出,要划定疫区和保护区,对林木苗木进行检疫;植物检疫条例规定,为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业、林业生产安全,必须做到规范检疫。具体措施有:一是省际之间、部门之间必须有全局观念,按照植物检疫条例的规定,在省、自治区、直辖市间调动中,调入单位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植物检疫机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必须根据该要求向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检疫机构申请检

4、疫,对调入的植物和植物产品,调入单位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植物检疫机构应当查验检疫证书,必要时可以复检。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一律凭植物检疫证书承运或收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危害植物的危险性病、虫、杂草传播蔓延,保护农、林业生产安全;二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操作技术规程实施抽样检查和产地抽样检疫检查,把确无检疫性、危害性病虫的植物及其产品调到各地;三要在开展产地检疫工作中,严格按制度规程办事,要求各制种单位认真做好产地检疫的申报工作。明确规定凡不进行申报产地检疫的基地,不再进行产地检疫,种子调运时一律不给予签发检疫证。为确保规范检疫,有利于把健康的植物及其产品安全调动,根据植物检疫条例规定,明

5、确调运者和植物检疫人员所肩负的法律责任,确保植物检疫工作的规范化和法制化。2规范签证,严格执法近几年来,随着新植物检疫条例的进一步贯彻落实,不少植物检疫工作者对规范签证、依法持证(植物检疫证书)、及时寄发植物检疫证书副本等都发表了许多意见,其中最突出的是规范开证、及时寄发证书副本等问题。笔者认为,只有每个植物检疫工作者想国家利益所想,急人民利益所急,把所开具的和寄发的每1份证书都提高到执法和服务的高度来认识,按照森林植物检疫技术规程实施检疫、规范签证、及时寄发证书副本是不难解决的。但目前,规范签证、及时寄发证书副本还存在很大问题。笔者抽取5年间收到的省内外7 118份植物检疫证书副本分析,其中

6、,第1年为3 228份,第2年为2 967份,第3年为532份,第4年为343份,第5年只收到48份。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第1年到第5年,我省收到的植物检疫证书副本逐年下降。对2家木材市场和3家林木种苗、花卉经营单位调查,第5年前8个月我地从浙西南6个省和省内临近几县市调入的2 283批次森林植物产品,收到植物检疫证书副本仅有43份,占总批次的1.88%;森林植物种苗33批次中收到植物检疫证书副本4份,未办理检疫手续的有2批次。从省内外调入我地的2 316批次森林植物,不寄发植物检疫证书副本的占97.93%。此外,在开具植物检疫证书中还存在突出问题,一是收货单位的具体地点填写不清楚,有些只填写

7、收货人名字,而无详细的收货单位和地址,或根本没有这个单位;二是无具体的发货地点和发货单位,调入地的森检部门根本无法了解调出地有无该植物及产品的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的发生与分布;三是植物及其产品品种、名称填写不清楚。这都给调入地检疫部门复检带来很大困难。3其他辅助措施当前植物检疫中无证调运、非法制种等的情况仍然存在,特别是近年来种子市场开放后,种子基本上是通过物流传送,种子经营单位多,调运批次多,检疫手段非常落后,监管难度大。因此,当前应加强对党的十七大精神、森林法、农业法、植物检疫条例等相关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学习,进一步提高每一名植物检疫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强化植物检疫人员的规范化管理

8、,克服法律观念不强、小团体利益为重、工作马虎的不良作风,建设一支在新时期能严明执法、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强有力植物检疫队伍。3.1加强检疫执法工作,综合执法实行以集中行政处罚权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执法,是农业法的基本要求。它符合依法治国的方略,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有利于规范执法主体,有利于加大执法力度,有利于提高执法效率和水平,有利于树立农业执法的权威和形象,是势在必行的重要举措。因此,要加大违规违章案件的查处力度,杜绝无证调运种苗现象。3.2加强对在岗人员的培训与考核组织开展好全市兼职检疫员、报检员培训工作,努力做好检疫登记证的发放。同时,加强对在岗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和检疫法规培训,特别是对基层

9、植物检疫站负责人的培训,使他们在植物检疫岗位上做到严格依法收费,依法签证,严格按照植物检疫证书中的应填项目详细填写,并能及时寄发检疫证书副本等,真正做到调出地、调入地植物检疫部门和调动者三方满意,切实纠正非检疫单位持植物检疫证、身份证或非检疫人员签证的违法行为。做好应检植物品种及其产品的及时检疫,严防检疫性病虫的传播蔓延,为保护农林生产起到应有的作用。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植物检疫法规及植检相关知识,努力提高植物检疫工作的社会知名度。3.3加强产地检疫工作和调运检疫的组织管理工作努力拓宽产地检疫范围,树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并重的观念,力争产地检疫覆盖率100%,严格按照规

10、程进行产地检疫工作,搞好小麦、黄瓜制种田病虫调查工作。规范检疫程序,努力提高调运检疫带证率,力争提高10个百分点。积极争取相关部门配合,共同做好我市的植物检疫工作。3.4加强对新增检疫员的严格审核植物检疫是一项技术性、法律性和政策性都很强的工作,在报批新的植物检疫人员时,应严格按照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的要求审核报批,保证新任职植物检疫人员的政治素质和技术业务水平。4参考文献1 喻法金.加强植物检疫管理工作保护农业生产安全j.湖北植保,2005(4):5-6,8.2 崔峻,王洪誉.要切实严格植物检疫执法j.山东农业(农村经济版),1997(4):34.3 丁春林,梁忆冰.植物检疫系统工程浅谈j.

11、植物保护,1990(s1):56-58.4 李福,马金国,李俊杰,等.县级植物检疫工作有待加强j.宁夏农林科技,2008(2):70.5 白洁.浅析我省植物检疫手段的建设j.青海农技推广,2001(1):12.6 李刚.国际植物检疫发展的新特点和我国的对策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1996(6):134-138其他参考文献baker, sheridan. the practical stylist. 6th ed.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5.flesch, rudolf. the art of plain talk. new york: harper & broth

12、ers, 1946.gowers, ernest. the complete plain words.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snell-hornby, mary. translation studie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1987.hu, zhuanglin. 胡壮麟, 语言学教程 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jespersen, otto. the philosophy of grammar. london: routledge, 1951.leech, g

13、eoffrey, and jan svartvik. a communicative grammar of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4.li, qingxue, and peng jianwu. 李庆学、彭建武, 英汉翻译理论与技巧 m. 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2009.lian, shuneng. 连淑能, 英汉对比研究 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ma, huijuan, and miao ju. 马会娟、苗菊,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选读 m. 北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9.newmark, peter.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london: pergmon p, 1981.quirk, randolph, et al.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london: longman, 1973.wang, li. 王力, 中国语法理论 m. 济南: 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4.xu, jianping. 许建平, 英汉互译实践与技巧 m.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3.y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