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作业含解析打包31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8单元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过关检测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202103231126.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作业含解析打包31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27168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作业含解析打包31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八单元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苏联的势力建立一个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对立的社会主义世界体系,而不是掀起一场全世界的社会主义革命。然而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冷战因此爆发。材料旨在说明()a.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b.美苏争霸是导致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c.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的行为存在误判d.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是冷战的直接体现解析:根据“美国错误地将此视为向全球扩张共产主义,因而制定了全面遏制苏联的强硬政策”,可知美国对战后世界形势和苏联的行为存在误判,故选c项。题干材料侧重的是美国对苏联行为的误判,“战后苏联致力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不能全面概括材料主旨,排除a项;国家战略、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是冷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排除d项。答案:c2.杜鲁门宣称,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招牌的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材料反映的美国对欧政策()a.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b.是导致德国分裂的根源c.使欧洲建立起平等伙伴关系d.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解析:根据材料“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可知美国对欧政策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故选a项。冷战是德国分裂的根源,排除b项;美国对欧政策的根本目的是控制欧洲,遏制苏联,排除c项;“铁幕”演说揭开了美苏冷战的序幕,排除d项。答案:a3.1958年,美苏签订“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的交流协议”。两国展开了一系列文化往来,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而赴苏联的美国学者90%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专家。这表明()a.美国旨在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b.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c.冷战格局下美苏交流与对抗并存d.苏联旨在对美国输出先进科技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两极格局下,美苏在文化、技术和教育领域进行了一系列的交流,说明在冷战格局下,美苏之间既有对抗,也有交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美苏的文化往来,不是单独强调美国一方缓和与苏联的紧张关系的意图,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文化交流,且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是在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瓦解后,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赴美的苏联学者90%为科学家、工程师”,可知苏联学习美国的先进科技,而不是对美国输出科技,故d项错误。答案:c4.(2019江苏连云港学业水平模拟)沃尔特拉费伯尔在美国、俄国和冷战一书中写道,杜鲁门“进入白宫仅24小时,这位新总统就自信满满地告知国务卿,我们必须针锋相对地对付俄国人”。此后,美国最先采取的对付苏联的措施是()a.出台杜鲁门主义b.实施马歇尔计划c.建立北约组织d.发动朝鲜战争解析:1947年3月,美国首次公开发表反苏、反共的国情咨文,即杜鲁门主义,故a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故b项错误;1949年北约组织成立,故c项错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故d项错误。答案:a5.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解析:根据材料中“长时期的和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苏冷战,避免了诉诸武力的新的世界大战,故选d项。答案:d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被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取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北约和华约的建立c.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d.马歇尔计划的实行解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故选b项。答案:b7.下表是对苏联与东欧国家经济合作情况的统计。据此可知,当时()1947年2月苏联与罗马尼亚签订贸易和航海条例1947年7月苏联同保加利亚签订货物交换和支付协定1947年8月苏联同波兰签订贸易协定1947年12月苏联同捷克斯洛伐克签署供货和支付协定1948年2月苏联先后同罗马尼亚等国缔结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49年1月苏联、保加利亚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a.欧洲统一市场初步形成b.各国相继放弃贸易保护政策c.东欧国家出现经济危机d.苏联正努力打造经济共同体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苏联积极与东欧国家加强经济合作,试图打造经济共同体,故选d项。东欧的统一市场并不等于整个欧洲的统一市场,排除a项;东欧国家的贸易政策无法代表当时所有国家的贸易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对东欧国家经济危机的相关提及,排除c项。答案:d8.下图漫画反映了冷战中某一著名事件,从中可以看出()我比你还痛a.标志着苏联模式彻底破产b.进一步加剧了亚洲紧张局势c.直接推动了欧洲联合的进程d.苏联在这次角逐中处于劣势解析:漫画中的人物是赫鲁晓夫和卡斯特罗,漫画的题目是我比你还痛,反映了古巴导弹危机,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可选出正确答案为d项。答案:d9.下列史实主要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期()年份大事1959赫鲁晓夫访问美国1961柏林墙的修筑1962古巴导弹危机a.苏联力图维护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外交成果b.美国放弃了对苏遏制战略c.美苏关系缓和与对抗交替d.美苏处于全面冷战与局部热战之中解析: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反映了双方关系的缓和,柏林墙的修筑和古巴导弹危机体现了双方对抗的加剧,b项说法错误,a、d两项材料中没有反映,故选c项。答案:c10.1946年,法国三党联合政府确定了大规模实施企业国有化、经济计划和建设“福利国家”的发展方针。这表明()a.法国改变了资本主义性质b.法国已经解决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c.政府加大了对经济的干预力度d.法国找到了资本主义长期稳定发展的模式解析:根据时间和改革内容可知,这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调整,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调整生产关系,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要求,故选c项。答案:c11.2015年4月29日,久拖不决的希腊债务谈判再次出现危机,欧盟拒绝了希腊政府的72亿欧元的贷款申请,其原因是希腊政府在减少福利开支方面没能履行事先既定的6%10%的约定。这主要是因为“福利政策”()a.激化了社会矛盾b.加重了政府的负担c.消除了贫富不均d.挫伤了劳动积极性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福利开支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故b项正确。答案:b12.“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材料表明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其深远影响是()a.扩大了社会贫富差距b.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保障了家庭最低收入d.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服务解析:根据材料“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差距可以缩小到3倍”,可知北欧国家福利政策的推行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答案:b13.1966年,奇想乐队(the kinks)有首歌是这么唱的:“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剩下我留在这座豪宅里,懒洋洋地享受着阳光午后,那时生活更多的是阳光午后。”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a.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b.英国政府干预经济导致财政困难c.英国民众内心的迷茫与孤独d.“新经济”推动了英国经济高速发展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966年”“收税员夺走了我所有的钱”,并结合相关史实可以判断,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福利政策的发展,故a项正确。答案:a14.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把16家国有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这实际上是()a.凯恩斯主义的体现b.“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的体现c.政府不再过问经济的体现d.对工党经济政策的彻底否定解析:撒切尔政府把16家国有企业以不同形式私有化,减少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把更多的企业推向市场,体现了“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答案:b15.19521964年,苏联政府收购各种谷物的平均价格指数提高了7.48倍,收购畜产品的价格指数提高了15.69倍。这说明赫鲁晓夫()a.试图调整国家与集体农庄的关系b.改变了苏联农业落后的状况c.使自己成了苏联模式的掘墓人d.认为收购太多将影响农民积极性解析:题干中苏联农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是这一时期农业改革政策的直接结果,赫鲁晓夫上台后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农业改革: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提高收购价,增加农民收入;鼓励家庭副业,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鼓励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植玉米,在这些政策的影响下农产品价格提高,故a项正确。答案:a16.赫鲁晓夫改革是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a.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b.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c.其改革指导思想正确d.其改革有利于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解析:赫鲁晓夫改革侧重农业方面,但是由于赫鲁晓夫急躁冒进,不顾客观实际,提出“种植玉米运动”,导致粮食减产,故a项错误;赫鲁晓夫尝试对农业和工业进行改革,在教条主义盛行、思想僵化的时期,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故b项正确;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束缚,只是在原有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故c项错误;d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b17.1975年,苏联的电力、原油、钢等产量,均大幅度超过了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由1950年相当于美国的33%上升到1975年的53%,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这主要是因为()a.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b.苏联革除了苏联模式的弊端c.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d.苏联改革重点在重工业方面解析:美国经济陷于“滞胀”危机是外部因素,不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a项错误;当时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他没有革除苏联模式的弊端,b项错误;美国已转型到知识经济时代是在20世纪90年代,c项错误;当时勃列日涅夫改革将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得苏联的重工业指标大大超过美国,所以才会出现材料中的现象,故选d项。答案:d18.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接近国民生产总值的40%。从长远来看,这一现象对苏联社会发展产生的最大影响是()a.人民生活水平提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科技水平大大提高d.民用工业迅速发展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军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过大导致经济结构比例失调,故b项符合题意。答案:b19.(2019江西高三月考)20世纪四五十年代,拉美地区的国有化运动还只限于少数几个国家;到六七十年代,越来越多的拉美国家加入到国有化运动的行列中来。据统计,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这一运动在当时()a.推动了拉美国家的迅速现代化b.减少了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c.迥异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解析:根据材料“19601976年,拉美国家将200多家外国企业收归国有,掀起了国有化浪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拉美国家的外资企业控制着拉美国家的经济命脉,没收外资企业有利于减少拉美国家对西方大国的依附性,故b项符合题意。现代化包括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工业化,仅靠没收外资企业是不能迅速实现拉美现代化的,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变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建立国有企业,排除c项;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崩溃,排除d项。答案:b20.1982年,在第三世界国家的长期努力下,联合国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到1984年,先后有159个国家在公约上签字,但美英等国拒绝签字。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消除历史矛盾b.“公约”有损美英等国霸权利益c.第三世界国家兴起阻碍了美英发展d.第三世界国家冲击了两极格局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作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苏联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摘编自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阅读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14分)参考答案:示例一:观点:苏联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建立了以其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引起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不安。为保障自己的安全,尤其是西部边界的安全,苏联努力扩大自己在东欧国家的影响,与美国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在德国问题以及希腊危机中的态度加深了西方国家对苏联的怀疑,恶化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西方国家最终对苏联采取强硬态度。示例二:观点:美国应该对冷战的爆发负主要责任。评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实行全球扩张的霸权主义政策,而苏联成为美国实施这一政策的最大障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内的“反共主义”抬头,开始对苏联采取遏制政策,反对共产主义。示例三:观点:美苏两国都应对冷战的爆发负一定的责任。具体评析可结合示例一和示例二。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苏联有许多学者以从列宁晚期著作中描绘出来的轮廓,把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以下几点:在国家计划范围内,为了劳动者的利益利用价值规律和商品货币关系;根据劳动的质和量付给报酬的原则;允许多元化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存在苏联有关社会主义的现代概念专题讨论会纪要(1989年)材料二关于经济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是“经济垄断”,只有实行私有化,建立“真正的市场经济”,才能“恢复社会公正”。1987年通过的、次年生效的国营企业法是改革时期主要的经济法。国营企业法的目的,就是使苏联企业成为自治的、民主的和财政上独立的生产者。摘编自肖明戈尔巴乔夫改革及其本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列宁的社会主义模式的特征。(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进行评价。(6分)(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戈尔巴乔夫改革一成一败的原因。(4分)参考答案:(1)特征:一定程度上恢复国家资本主义,实行“按劳分配”和自由贸易政策;建立起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充分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和发展经济。(2)评价:打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垄断”,发展多种形式的所有制;通过立法的形式,使国营企业成为独立的生产者,把企业推向市场,这都是必要的。但实行完全私有化,建立所谓“真正的市场经济”,破坏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3)原因:列宁改革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改革措施配套,坚持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