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6.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3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3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3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3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第四单元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单元复习课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6.15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6.14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2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5.13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5.12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5.11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7.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4.9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4.10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3.8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3.7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3.6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2.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2.5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1.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2.4欧洲文化的形成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10.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2.3古代西亚非洲文化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09.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1.2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08.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1.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学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3091107.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263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2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文本
内容简介:
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一、丝绸之路1.含义:经由中国西北和中亚连通欧亚大陆的商路,后人在这条商路上发现了大量丝绸遗存,因此命名为“丝绸之路”。它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2.条件:(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2)中国丝绸广受欧亚大陆其他地区欢迎。3.标志性事件:张骞通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意义(1)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2)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4.发展:(1)丝绸之路在长期发展中开辟出一些支线,新疆、中亚地区的路线复杂。(2)唐朝中期以后,丝绸之路在东西交通中的重要性渐趋下降。【情境在线】历史上的海上丝绸之路是在东亚直到非洲东海岸之间一系列港口组成的海上贸易网络,从唐后期到宋朝形成高度繁荣态势,促成了贸易交流与地理知识、航海科技的传播。在古代这就是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各国和平友好往来的见证,也反映了中国在历史上的强大时期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注重平等的经贸往来,与欧洲的殖民主义做法完全不同。古代丝绸之路有什么特点?提示:古代丝绸之路海陆并重,以东方(中国)为中心,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友好往来的象征。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路线:草原丝绸之路、西南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2.概况:路线作用草原丝绸之路成为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西迁的通道西南丝绸之路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上,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海上丝绸之路使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和东非地区建立了广泛联系;广州等沿海口岸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易枢纽3.海上丝绸之路发展的条件:(1)航海技术的发展。(2)能够制造大型船舶。(3)使用先进的帆索和磁罗盘。【情境在线】及至宋朝南迁,泉州港在宋代海上贸易的位置日趋重要,逐渐成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概括南宋时期泉州港在“海上贸易的位置日趋重要”的原因。提示: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泉州港的地理位置更优越;农耕经济发展;航海造船技术的提高。三、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物质和技术交流:传播方向表现中国的物质和技术西传养蚕和缫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瓷器主要经由海路外销;西亚和北非工匠仿制中国各类瓷器西方的物质和技术东传西汉从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苜蓿,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带有“胡”字的物种,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传入中国,宋元时期成为重要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入,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文化交流:(1)宗教: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2)艺术: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中医:中医药知识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情境在线】两千年来,丝绸之路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帝王、军队、商人、学者、僧侣、奴隶,往来在这条道路上,创造并传递着财富、智慧、宗教、艺术、战争、疾病和灾难。丝绸之路让中国的丝绸和文明风靡全球。据此分析以丝绸之路为代表的商道对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提示:促进了东西方文化、思想、科技、宗教的交融,推动了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与产品的交流,丰富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生活。主题一古代商路【素养探究】史料一西域以孝武时始通汉兴至于孝武,事征四夷,广威德,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西域传思考:(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张骞始开西域之迹”的条件。(史料实证)【点拨】根据史料一画线部分从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以及张骞个人品质的角度概括。提示:汉武帝时国力强盛;汉武帝宣扬大汉威德的政治需要;匈奴对西域、中原的威胁;汉武帝的雄韬伟略;张骞本人不畏艰险、忠贞不屈的意志和坚毅的品质等。史料二(2)根据史料二依据所学内容,识读以上示意图,辨认古代丝绸之路的空间位置及其演变。(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点拨】根据史料二图片从路线、出发点和范围概括。提示:从陆路到海陆并举到海路;出发点从内陆城市转到沿海城市;范围扩大。主题二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素养探究】史料一丝绸之路是一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贸之路,它沟通了旧大陆上兴起的诸种文明。在丝绸之路正式开通之后,东西方之间的交流更趋频繁。在丝路沿线相继兴起的中国古代诸王朝通过不断扩张、征服,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的全球化进程的到来。在丝绸之路多元文明的发展中,东方与西方、中国与外国、陆地与海洋、人类与自然等领域,互动几乎无处不在。摘编自王永平全球史视野下的古代丝绸之路等思考:(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史料实证)【点拨】根据画线部分关键信息,从全球视野的角度说明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提示:加强了中国与欧亚非等国家的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古代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合;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人类交往的范围;互动促进了全球文明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史是一部人类文明交往与联系的全球史。史料二人们对“互惠贸易”的古代丝绸之路,有许多赞美之言。有人认为它是“经济贸易之路”,有人认为它是“文化传播之路”。(2)根据史料二及所学知识,列举史实对“经济贸易之路”和“文化传播之路”加以解释。(历史解释)【点拨】从中西方物质和技术交流的角度解释“经济贸易之路”;从中西方文化传播的角度解释“文化传播之路”。提示:“经济贸易之路”: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物品运往西方;西方的珍宝、香料传入中国。“文化传播之路”:中国的四大发明、思想文化传入西方;西方的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等传入中国。【史论阐释】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变化及原因1.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1)从军事路、外交路延展为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2)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3)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2.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1)从地域(范围)上看,汉朝丝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路覆盖了西亚、南亚等地区。(2)从内容上看,汉代以商业贸易为主;唐代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3)从对象上看,汉代以西域和中亚地区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3.丝绸之路由陆路为主转为海路为主的原因:(1)西北少数民族政权的阻隔。(2)陆上丝绸之路本身存在难以克服的缺点。(3)与当时主要外贸商品有关,汉代以丝织品为主,两宋以陶瓷为主,不宜陆路运输。(4)经济重心南移,南方经济地位提高,尤以海运为主。(5)宋代航海业和造船业的发展,航海经验的积累。(6)波斯、阿拉伯商人在沿海的活动。【史论阐释】丝绸之路的影响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1)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2)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3)沟通了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4)扩大了人类的认识领域,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1)经济。农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农作物的品种。推动中国手工业发展。促进了中国的畜牧业发展和牲畜品种的改良。 (2)文化:基督教、佛教传入中国,印度天文学成就传入中国。(3)社会生活: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的饮食结构,扩大了食物来源。1.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其发展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是()a.昭君出塞 b.文成公主入藏c.张骞凿空 d.班超投笔从戎【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昭君出塞和文成公主入藏,主要是为民族团结作出了重大贡献,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a、b;张骞凿空,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c符合题意;d是指班超抗击匈奴,与题干无关。2.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开始于()a.西汉时期 b.东汉时期c.唐朝时期 d.宋朝时期【解析】选a。“丝绸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国,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商业贸易路线,狭义的丝绸之路一般指陆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都是西汉时期开始形成的,故a正确,b、c、d时间不符,排除。3.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这些举措()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解析】选c。依据材料“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设置西域都护管辖西域,对抗匈奴的侵扰”可知这些措施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因此c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代对商路贸易的重视和管理,不是攫取西域的经济利益,也不是抑商政策的体现,a、b错误;d错误,汉代并未将西域纳入郡国体制。4.“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张骞出使西域时的西行骆驼队b.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c.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d.长安城各地商人来来往往、商业繁荣【解析】选b。这首诗的意思是低飞的雁群在傍晚时分出现在边城,芦苇正在努力地成长。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丝绸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唐朝诗人张籍的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丝绸之路开通后,丝和丝织品大量西运。故选b。5.在古代,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新航路开辟后,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从社会史观方面看,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 a.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b.使中国社会日益进步,逐步走向近代化c.使世界联系日益密切d.体现了不同文明间的激烈碰撞【解析】选a。“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也是广泛种植”,说明丝绸之路使人们生活更加丰富,a正确;b中近代化不符合史实,排除;c与“从社会史观方面看”的题目要求不符,排除;d中激烈碰撞说法错误,排除。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陆上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是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欧洲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斯坦因西域考古记记载“(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古长城之向西延长最初的用意自然是保护新开通的中亚大道”。汉书西域传记载“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资治通鉴记载,元和元年(公元84年)十一月,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材料二开辟“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在于:沿线各国可以就经济发展战略和对策进行充分交流对接,共同制定推进区域合作的规划和措施,协商解决合作中的问题,共同为务实合作及大型项目实施提供政策支持。沿线国家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技术标准体系的对接,共同推进国际骨干通道建设,逐步形成连接亚洲各次区域以及亚欧非之间的基础设施网络。宜着力研究解决投资贸易便利化问题,消除投资和贸易壁垒,构建区域内和各国良好的营商环境,积极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共同商建自由贸易区。扩大沿线国家双边本币互换、结算的范围和规模。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摘编自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的愿景与行动(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及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丝绸之路与“一带一路”开辟目的的不同之处,并评析“一带一路”倡议。【解析】第(1)题,材料一“(汉朝)开始沿路建立屯戍,并把秦始皇所建以防匈奴的万里长城向西边延长出去”“自敦煌西至盐泽,往往起亭(古代驻在边境上的烽火台),而轮台、渠犁皆有田卒数百人,置使者校尉领护,以给使外国者”“北单于派人驱牛马万余头与汉商贾交易。北匈奴诸王大人前来,所在郡都设官邸接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汉代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特点。影响可根据所学知识从促进统一、民族交融、东西方经济文化交往等方面来分析。第(2)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从材料二“广泛开展文化交流、学术往来、人才交流合作、媒体合作、青年和妇女交往、志愿者服务等,为深化双多边合作奠定坚实的民意基础”并结合所学可以从对中国和世界两个方面的影响来评析“一带一路”倡议。答案:(1)特点: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交通条件;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政策,为中外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允许官方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同时发展。影响:促进了沿线区域的贸易发展、民族交融、稳定了社会秩序(或汉代大一统);促进了东西方贸易往来和经济文化交流;沟通了亚欧两大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2)不同之处:汉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为实现军事及政治目的,“一带一路”以经济增长为目的。评析:“一带一路”借助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潮流,在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前提下,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体现了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这一倡议的实施将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九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3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共35分)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结合材料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正确。“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说明了张骞所获得的信息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直接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和建立汉朝与西方的联系,a、b错误;汉宣帝时,设置了西域都护,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c材料无法体现。2.青海都兰县唐代吐蕃贵族墓葬中出土的纹锦,图案中驾车出行的太阳神题材来自欧洲,驾车的有翼神马源自希腊神话,联珠纹是波斯的特征,太阳神的手印和坐姿是弥勒菩萨的形象,织入的汉字“吉”和织造技术来自中原。该文物反映的历史信息是()a.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b.中国丝织技术已传往世界各地c.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d.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解析】选c。材料信息没有表明青海是当时欧亚经济文化中心,也与历史事实不符,故a错误;新航路开辟前,世界处于相对孤立隔绝的状态,中国人与美洲等地尚缺乏联系,故b错误;中国丝织品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亚许多国家和地区,同时唐代纹锦中的图案也反映出当时中国吸收了欧亚等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故c正确;材料只是表明当时中国丝织技术中吸收了一些外来的文化和技术,但不能由此推断出欧亚各地区宗教文化不断融合,故d错误。3.“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发展兴盛b.陶瓷之路的发展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解析】选a。从材料信息“波斯”“度流沙”“听驼铃”“东国”“易桑麻”可以反映出波斯商人远道而来“易桑麻”。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使得汉代与西域的联系加强,促使一些西域商人到中国贸易,因贸易中的代表性商品是丝绸,这条路被称为“丝绸之路”,故选a。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缫丝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这反映出丝绸之路()a.推动了沿线地区经济的发展b.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c.促使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d.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解析】选d。根据材料“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土特产也陆续传到中国”可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d符合题意。材料未体现丝绸之路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排除a;材料强调的是丝绸之路沟通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与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无关,排除b;中国成为世界经贸中心不符合史实,排除c。5.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知,丝路畅通的秦汉、隋唐、宋朝、元朝都是政治统一的王朝,所以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c符合题意。a错误,依据材料可知虽然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但并未完全消亡;b错误,宋代重视海上贸易,海上丝绸之路呈现繁荣状态,明清时期实行的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丝路日益衰落,这说明丝绸之路的兴衰与统治政策有关;d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元朝统治时期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所以不能说明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6.北京大学邓小南教授提出“草原文化带”这一理念,意即陆上丝绸之路已由最初的商贸动机,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这说明陆上丝绸之路()a.形成了高级文明形态 b.侧重于塑造文化特色c.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 d.缔造出灿烂草原文化【解析】选c。“例如宗教、建筑、音乐、雕像、服饰和语言,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彼此依存,直至水乳交融”体现了陆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文明融合发展,故选c;题干体现陆上丝绸之路生成为一种高于经济利益的文明形态,是各文明的交融、发展,而不是形成高级文明,排除a;题干体现了文明的交融、发展,没有体现塑造文化特色,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草原文化,排除d。7.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取其丝线与当地的亚麻纱线交织,或以丝为原料重新纺制成纱线,织成适合市场需求的轻薄且半透明的纺织品。对上述现象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丝织品畅销世界各地b.丝路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c.罗马的丝织技术超过中国d.传统基督教文化崇尚廉俭【解析】选b。根据材料“由于从丝绸之路输入的中国提花丝织品比较昂贵,古罗马人便将成本较低的素织物拆开半透明的纺织品”可知,丝绸之路通过向西方输出丝织品连接中外经济文化圈,加强了中外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打包27套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263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