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课西汉与东汉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同步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12130.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同步教案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2780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同步教案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内容简介:
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课 标 解 读时 空 坐 标1.在概括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解决王国问题及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重要史事的基础上,从“时空观念”角度能够运用历史地图概述秦汉疆域的四至,说明秦汉时期中国疆域的演进。2能够运用有关史料,从当时的情境和历史的角度论述秦汉时期大一统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的重要意义。3探讨秦汉王朝解体的多方面原因,尝试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1西汉建立:公元前202 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高祖。2“文景之治”(1)背景汉初:社会残破,经济凋敝。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2)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3)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3汉初的政治制度(1)基本沿袭秦朝,史称“汉承秦制”。(2)地方实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原因:“惩亡秦孤立之败”。概况: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七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他们拥兵自重,对中央集权造成严重威胁。汉高祖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但又“惩亡秦孤立之败”,陆续分封了一批同姓诸侯王,给汉王朝的统一和稳定埋下了隐患。结果:汉景帝在位时,削减诸侯封地,引发了吴、楚等七国叛乱,后被平定。知识点二西汉的强盛 1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1)政治上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皇权,削弱丞相权力,设立直接为皇帝所掌控的中朝,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确立以察举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设刺史,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任用酷吏治理地方,打击豪强、游侠等社会势力的不法行为。(2)经济上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由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抑制工商业者,向他们征收财产税。(3)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公元前136年,设立五经博士,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2开拓疆域(1)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四郡。(2)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中国的丝织品沿着这条道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这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3)行政管理:公元前60年,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4)加强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的治理。知识点三东汉的兴衰1王莽政权(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社会动荡。(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3)改制: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但措施不切实际,激化社会矛盾。(4)灭亡:23年,绿林军击败王莽军队主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2光武中兴(1)背景: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2)措施措施政治上平定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思想上重视儒学(3)结果:社会经济发展,政局稳定。3东汉的衰败(1)社会危机东汉中期以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朽黑暗。党锢之祸: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外戚、宦官专权的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的反抗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2)黄巾起义背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1阅读教材p20“史料阅读”:分析“文景之治”局面出现的原因。提示:汉高祖刘邦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实施了休养生息政策,减轻苛捐杂税,与民休息。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施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批注:2阅读教材p21“思考点”: 汉武帝为什么要建立刺史监察制度?提示:汉初郡县和分封制并存,诸侯势力强大,不利于中央集权。为此,汉武帝建立刺史监察制度。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有利于中央集权和国家的统一。批注:3阅读教材p21“史料阅读”: (1)史料阐述的是西汉的哪一重大决定?(2)根据史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提出这一主张的原因和目的。(3)这一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我们应当如何全面认识这一主张所产生的影响?提示:(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原因:各种学说盛行,扰乱人们的思想,妨碍“大一统”的实现。目的:以思想上的统一巩固政治上的统一。(3)影响: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了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4)认识:这一主张使儒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但也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文化的长远发展。批注:4阅读教材p21“历史纵横”: 从中得到哪些信息?提示:在汉武帝时代,卫青和霍去病反击匈奴的战争,解除了匈奴带来的边患问题,制止了匈奴的残暴掠夺,从军事上维护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保护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使北部边境地区得到进一步开发,便利了汉与西域的交通。批注: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民间秘密宗教“太平道”的信徒,在多个地方同时发动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称“黄巾军”。结果:起义军相继被官兵各个击破。影响: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知识点四两汉的文化1史学代表作朝代作者内容地位史记西汉司马迁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约三千年的历史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2.文学(1)汉赋:是一种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文体,特点是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2)乐府诗: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3医学与科技领域成就时间意义医学黄帝内经战国至西汉之间奠定了中医理论基础神农本草经东汉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科技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有重要地位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5阅读教材p22“东汉画像砖中描绘的集市”图: 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提示:现象:画像砖描绘的集市中,有各种经营贩卖生意,贸易活动十分活跃,反映了当时的商业繁荣景象。原因:东汉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随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工商业和城市也逐渐发展和繁荣起来,出现了“光武中兴”的盛况。批注:6阅读教材p23“学思之窗”: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提示:汉赋华美的辞藻、恢宏的气势中蕴含着对大一统后政治潜力的肯定和彰显,也体现了作者对君主过度奢靡、滥用民力的担忧,寄托了作者劝谏君主勤政爱民,为国政之计久远的主旨。乐府诗江南描写了江南采莲中的欢乐场景,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委婉含蓄,韵味无穷,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具体而深入地反映了社会下层民众的日常生活。五言诗行行重行行语言朴实押韵,主题是东汉末年动荡社会中的生离死别,带有浓厚的时代特征。批注:思维导图汉武帝巩固政权的措施史料一汉武帝为了削弱丞相的权力,加强自己的权力,就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尚书台。汉武帝又选用一些出身卑微而有才能的士人为郎,加以侍中、给侍中、常侍等头衔,允许他们出入宫廷,与尚书令共议军国大事,组成“中朝”。原以丞相为首的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为“外朝”。“中朝”是皇帝身边的御用工具。 摘编自张传玺主编简明中国古代史史料二汉武帝于元鼎四年(前113年)将铸币权从各郡国收归中央政府,使中央政府对五铢进行统一铸造和发行。“於是悉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钱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钱不得行,诸郡国所前铸钱皆废销之,输其铜三官。而民之铸钱益少,计其费不能相当,唯真工大奸乃盗为之。”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史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进行中央机构改革的措施和原因。 提示:措施:选用亲信近臣组成“中朝”,在宫廷之内决策军国大事;削弱以丞相为首的中央机构的权力,使其成为执行机构。原因:汉初丞相位高权大,对皇权形成一定威胁;身边人员或出身低微的士人更容易控制。(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这一举措有何政治意义?提示:举措: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政府,统一铸造五铢钱。评价:打击地方诸侯和豪强势力,有助于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3)史料三中董仲舒的主张是什么?这一主张对儒学的地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汉承秦制,颇有损益(1)汉代在总体框架上继承了秦朝制度,又对秦制做了某些调整和变化。主要表现为承袭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基础上,构成了比较完整的皇帝名号、礼仪等制度。承袭了秦朝以丞相为核心的中央官制。西汉建立后至汉武帝以前的中央行政体制,基本上没有突破秦代模式。汉武帝时出现了由皇帝的侍从、秘书组成的内朝,宰相职权逐渐转移到尚书令手中。承袭了秦朝的监察制度。秦朝在中央设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的监察事务;在地方设置监郡御史。汉武帝时期,废除了监郡御史,把全国分13州部,每州设刺史,负责监察。刺史级别不高,但巡查时代表中央,可以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刺史的设置,使皇权监控从中央波及地方。东汉时,刺史的地位进一步提高,后成为地方长官,掌军政。承袭了秦朝的郡县制。汉初在地方推行郡县制度,同时又兼有分封制,但仍以郡县制为主。汉武帝时期,颁布“推恩令”,成功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最终解决了王国问题。东汉时期,监察区的州,变成了郡以上的地方政权,郡县二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承袭秦朝的上计制,加强对地方官的管理和控制;承袭秦朝的田租、徭役、兵役制,西汉发展为编户制度,以加强对人民的管理和控制。在货币使用上,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继续使用圆形方孔钱。(2)意义:汉承秦制的实质是中央集权强化的表现,是西汉统治者在吸取前朝灭亡教训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辖,加强对广大劳动人民剥削控制,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体现。它既稳定了汉朝初年的统治,又对以后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完善起了一定作用。1汉朝建立后,统治者承秦制,但政令施行宽简舒缓,与秦朝的急切苛刻全然不同。此处的“制”当指()a郡国并行制b中央集权体制c布衣将相之局d世卿世禄制度b材料认为汉朝与秦朝的制度相似,但是,政令实施的过程不同,题干要求回答秦与汉相似的制度,秦汉都实行中央集权体制,故b项正确。2“早期汉代统治者基本上延续了秦代的政府制度,但汉高祖作了对中央集权统治来说引人注目也可能是必要的一个退步。”这一“退步”是指()a郡国并行b师法黄老c设置刺史d颁推恩令a汉高祖刘邦认为,秦速亡是因为废除了分封制,所以,汉初刘邦实行了“郡国并行”的政治制度,故选a项。一带一路全球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繁荣之路2019年4月2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并发表题为齐心开创共建“一带一路”美好未来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从亚欧大陆到非洲、美洲、大洋洲,共建“一带一路”为世界经济增长开辟了新空间,为国际贸易和投资搭建了新平台,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拓展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成为共同的机遇之路、繁荣之路。事实证明,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发展提供了新机遇,也为中国开放发展开辟了新天地。历史西汉政府设置大鸿胪一职,专门负责接待外国贡使和商人,同时建立了“过所”制度,对过往人员进行规范管理。往来于丝路的群体,几乎囊括了沿线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包括了僧侣、学者、工匠、商队、贩客等。摘编自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如此之自由”,“除绞架和市标外一无所缺”。摘编自十六世纪中国南部行纪自葱岭已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摘编自洛阳伽蓝记宗教则是古代丝路不同文明互动交融的又一重要元素,诸多宗教在丝路沿线诞生,在丝路沿线传播,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对沿线各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丝绸之路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1)经济的进步和繁荣既是丝绸之路形成的基础,也是丝绸之路持久兴旺的动力源泉。(2)政府支持与多元主体参与的共同作用,是丝绸之路繁荣发展的基本保障,二者缺一不可。(3)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和共同发展的共赢理念,是推动丝绸之路走向繁荣的关键因素,也是丝绸之路的本质属性。(4)开放包容是沿线各国人民之所以能共同创造古代丝绸之路辉煌的核心理念。(5)多种文明汇聚而成的价值底蕴,是古代丝绸之路充满活力的动力源泉。3“波斯老贾度流沙,夜听驼铃识路赊。采玉河边青石子,收来东国易桑麻。”这首诗主要反映了()a丝绸之路的兴盛b陶瓷之路的兴盛c古代玉石业的发达d古代丝织业的发达a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信息,“流沙”指沙漠地区,“驼铃”指运载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1单元同步教案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278035.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