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课后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09221160.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27895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20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2单元课后作业含解析打包5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 内容简介:
-
5第5课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对三国时期的说法错误的是(c)a曹操、刘备、孙权三大军事集团形成鼎足之势b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三分天下”的预言及对策c曹操取代东汉称帝,定都于洛阳d孙权定国号吴,定都于建业解析: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而自立,取代东汉称帝,定都于洛阳,因此c项的说法不符合史实,但符合题干要求。a、b、d项均表述正确,但是不符合题干要求,排除。2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a)a经历了短暂的统一 b都是被少数民族所灭c统一不是主流 d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期间发生西陵之战,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316年,西晋灭亡。秦始皇于221年,灭掉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实现了统一。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由此可知,西晋和秦朝的相似之处是经历了短暂的统一,a项符合题意;被少数民族所灭是西晋的特点,b项不符合题意;c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灭亡之后又陷入长期分裂是西晋的特点,d项不符合题意。3西晋统治腐朽,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这段话充分说明了(a)a西晋灭亡的原因 b西晋统治时间短暂c西晋社会的混乱 d西晋的民族矛盾解析:根据题干“奢侈风气盛行。在位的第二代皇帝智力低下,统治集团内部又发生争夺皇位的八王之乱,既破坏了西晋的统治秩序,也耗竭了西晋的国力。内迁的少数民族也不断反抗西晋的压迫,于316年灭亡了西晋”,可见这段话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故a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分析西晋灭亡的原因,而不是说明其统治时间短暂,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社会的混乱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c不符合题意。题干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充分说明了西晋灭亡的原因,西晋的民族矛盾尖锐只是题干的部分意思,故d不符合题意。4据晋书王敦传记载:东晋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这反映了(b)a东晋统治者爱惜人才,尊重大司马的治国意见b东晋时期士族门阀势力强大,威胁皇权c东晋时期地方分裂割据势力的强大d两晋时期的政治民主化倾向解析:东晋是士族势力发展的鼎盛时期。东晋政权是司马睿倚仗琅邪王氏之王导、王敦等的策划和支持建立起来的,政权的管理和运行也是依靠这些门阀士族支撑的,东晋时期琅邪王氏家族与当时皇室力量势均力效,甚至还有过之,故谚称“王与(司)马,共天下”,故b正确;a、c、d与材料无关,排除。5南朝,是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的统称。南朝都城在(c)a成都 b洛阳c建康 d长安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420年刘裕自立为帝,国号宋,结束东晋的统治。宋、齐、梁、陈先后建立,史称南朝,都城在建康。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6魏晋南北朝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有(d)a曹魏、北魏 b西晋、东晋c前秦、东晋 d前秦、北魏解析:依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曾统一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曹魏曾统一北方,但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故a不符合题意。西晋曾统一全国,结束三国鼎立局面,东晋偏安江南,而且都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故b不符合题意。东晋在西晋灭亡后建立,偏安江南,而且不是少数民族政权,故c不符合题意。前秦是氐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北魏是鲜卑族建立的少数民族政权,都曾统一北方,故d符合题意。7江南经济开发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与江南经济持续开发不相关的是(d)a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口南迁b南方自然条件优越c先进的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d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解析:本题考查江南经济的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长期战乱,南方战争相对较少,社会秩序比较安定,因此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等,加上江南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等因素,江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起来。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繁荣,与题意无关。故选d。8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四个政权一个重要的相似点是(c)a都曾定都洛阳 b都处于全国分裂之中c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 d都因少数民族入侵而结束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曹魏、西晋、前秦、北魏都是结束了短暂的分裂之后建立的朝代,都曾统一或据有过黄河流域,c项符合题意;前秦的都城是长安,a项不符合题意;b、d两项说法错误,排除。9江南经济的发展是古代中国的一抹亮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a)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c南方地区比较安定 d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北方人口南迁,充实了江南的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促进了江南的开发,故a正确。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和南方地区比较安定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c。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不是江南得到开发的原因,排除d。10公元383年,苻坚以80万大军征伐东晋,企图统一江南,却以失败告终。根本原因是(a)a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 b东晋军队指挥得当c东晋军队数量多于前秦军队 d前秦军队不习水战解析:383年,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由于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结果晋军大败前秦。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11北魏统治者认为“汉人无补于国,可悉令空其人以为牧地”。但后来又不得不采用“以农桑为急务”的政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c)a统治者重视缓和阶级矛盾b统治者重视缓和民族矛盾c落后民族最终被较高文明的中原地区所征服d统治者重视调整政策、发展经济解析:材料主要反映了北魏统治者采用汉族先进的文化及措施的问题,实际上反映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由此可以得出c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相关信息;d与“本质问题”的要求不符。1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b)a改革措施行之有效 b顺应历史发展潮流c掌握最高权力 d得到汉族地主的支持解析:评价改革是不是一次成功的改革,主要是看改革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魏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故b正确;改革措施并不属于根本原因,故a错误;统治者掌握最高权力,是改革成功的原因之一,但不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故c错误;汉族地主的支持,显然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氐、羌、匈奴、羯、鲜卑等少数民族开始内迁到黄河流域。以匈奴人灭西晋为序幕,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人民被屠杀,牛马被掠夺,城市化为废墟,田地大量荒芜。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材料二:东晋南朝时,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稻麦兼作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材料三:十六国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之间既有斗争又有交融。(1)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材料一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与材料二中“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之间有着必然的因果关系,请加以说明。(3)阅读材料三并根据所学知识,说说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交融在经济上的表现。(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如何发展经济的认识。答案:(1)北方战乱。(2)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术,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用具等。(4)稳定的生产环境;重视人才;相互学习等。解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方地区各民族之间交融在经济上的表现为: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术,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用具等。(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一个稳定的生产环境;同时要重视人才;相互学习等。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材料二: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洛阳“礼仪富盛”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答案:(1)孝文帝改革中易汉服;改汉姓;说汉话;与汉人通婚;学习汉族典章制度等。(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荣;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3)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解析:(1)原因:由材料“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与“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的对比,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变化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的改革有关,故只要列举出孝文帝改革中与礼仪有关的内容即可。(2)作用:结合所学分为当时和后世两方面,对当时的作用从局部到整体进行论述,依次为对洛阳的作用、对北方的作用,对整个中华民族的作用;对后世的作用则由“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