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3讲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20210225123.doc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课件+学案+课时作业打包9套鲁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145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7.16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六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课件+学案+课时作业打包9套鲁教版,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3讲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基础练下面的两幅图表示我国的人口密度与海拔高度和年降水量之间的对应关系。读图,回答13题。 1关于两图的解读,正确的是()甲图中的纵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纵坐标为人口密度两图的纵坐标都为人口密度甲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乙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甲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abc d2关于两幅图所表示的论断正确的是()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均匀递减随降水量减少,人口密度均匀增加在1 000 m以下随海拔升高,人口密度降低;1 000 m以上,人口密度降速变慢在1 000 mm以下随降水量增加,人口密度增加;1 000 mm以上增速变慢a b.c d3关于图中各点的说法正确的是()图中a点可能位于青藏高原某地图中c点可能位于四川盆地图中e点可能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图中d点可能位于东北平原a bc d解析:第1题,人口分布受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平原地区人口密度较大;降水适中的地区人口密度比气候干旱的地区人口密度大。因此甲图中的横坐标为海拔,乙图中的横坐标为年降水量。人口密度除城市外,绝大部分地区很难超过1 000人/km2,所以两图的纵坐标均表示人口密度。第2题,认真读图,可以看出人口密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但在1 000 m以上,降低速度减慢;人口密度随降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 000 mm以上增速减慢。第3题,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 000 m以上,人口密度极低;四川盆地位于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平均海拔不可能为0 m,c点不符合;塔克拉玛干沙漠降水很少,人口密度也很低,e点符合条件;东北平原降水量为400800 mm,d点不符合条件。答案:1.b2.c3.a读下图,回答45题。4图中环境人口容量的变化和环境人口容量对实际人口数量的指导意义分别体现了人口容量的()a临界性、警戒性 b警戒性、临界性c相对性、限制性 d.相对性、警戒性5甲处曲线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最可能是因为()a人口减少 b科技进步c劳动力增加 d消费水平下降解析:第4题,图中环境人口容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这体现了人口容量具有相对性;一个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超过环境人口容量,该地区的资源环境将遭受灾难性的破坏,因而环境人口容量对该地区的实际人口数量具有警戒性。第5题,科技进步能增加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数量,并能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率,因而可大大提高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数量关系不大,随着时间的推进,人们的消费水平会逐渐提高而不是下降。答案:4.d5.b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图,完成67题。6“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a加拿大 b美国c埃及 d印度7根据中国、印度两国的统计数字,得出的结论为()a印度的人口压力较中国大b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c中国的人口压力与印度相当d中、印两国的人口压力都较小解析:第6题,比较各国的人口算术密度和人口生理密度便可得出结论。第7题,中国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重小于印度,可知中国的人口压力较印度大。答案:6.c7.b8结合下表信息进行两国比较,可知()地区人口(万人)面积(万平方千米)可开采石油储量(亿吨)年可再生水资源量(立方千米)人均gdp (美元)菲律宾9 27029.970.194571 746 俄罗斯14 1001 710361.94 49812 000a.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b俄罗斯达到了人口合理容量c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d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解析:俄罗斯面积、可开采石油储量、年可再生水资源量、人均gdp都比菲律宾大,说明俄罗斯环境承载力较大;俄罗斯人均资源量很大,为典型的地广人稀,看不出达到人口合理容量,表中看不出菲律宾劳动人口比重较小、菲律宾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答案:a9下图是我国某年各省级行政区的综合人口压力指数分布示意图(人口压力指数是指一个区域现有人口数量与经济人口容量之比,当人口压力指数小于1时,人口容量相对富裕,说明该地区相对人口压力不大,还有一定人口扩容余地)。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据图分析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2)引起上述规律的原因主要是(双选)()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c宗教d人口总量(3)上述分布规律与我国的人口密度规律呈现出什么关系?(4)以上现象说明我们应如何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综合人口压力指数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它是由社会经济和自然条件共同决定的,它与我国人口密度呈负相关。合理的人口数量和分布应与当地的资源、环境相适应,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协调。答案:(1)由东向西逐渐增大(由西向东递减)。(2)ab(3)相反(负相关、相背离等)。(4)评价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是否合理应考虑该地人口与经济、资源、环境之间是否相互协调,而不是绝对的人口数量和分布。提升练根据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将中国不同地区划分为快速增加、缓慢增加、缓慢降低和快速降低四个类型。其中人口密度快速增加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圈和青藏高原等地区。下图是20002010年不同因素对我国四类地区人口密度变化的影响程度对比。图中的系数绝对值越大,对人口密度的影响程度越大;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据此完成12题。1我国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人口密集省份 b山地丘陵地区c水源短缺地区 d.经济落后省份2据图,可知长江三角洲地区()a初始人口密度较低,环境承载力大b医疗条件好,人口自然增长较快c发达的经济掩盖了人口密度过大的劣势d交通通达度高,是人口增加的主要“拉力”解析:第1题,从图中可看出,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中,主要影响因素都有初始人口密度;依据“系数为正时,影响因素与人口密度变化为正相关,反之,为负相关”,可知人口密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初始人口密度大,则人口密度降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省份。第2题,长江三角洲为人口密度快速增加地区,影响最大的因素为国内生产总值,即发达的经济促进了人口密度快速增加,故c项正确。答案:1.a2.c读历史上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数据统计表,完成34题。 年份各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甲乙丙丁公元前5000年65.616.40.51.6公元1650年59.618.30.20.4公元1950年55.49.16.80.5公元2011年60.315.05.00.53.甲、乙、丙、丁分别为()a亚洲非洲大洋洲北美洲b大洋洲亚洲非洲北美洲c亚洲非洲北美洲大洋洲d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4关于表中四个大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人口容量先变低后变高b乙生产力水平先变低后变高c丙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d丁环境恶化导致承载力下降解析:第3题,结合表格数据可知,甲大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重最大,说明该大洲人口数量最多,应该为亚洲,乙其次,应该为非洲;丙大洲所占世界总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加,而且所占比重较小,应该为北美洲,丁大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中所占比重最小,而且比重呈下降的趋势,代表的为大洋洲,故答案选c项。第4题,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相关。甲为亚洲,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人口容量逐渐变高,a错误;乙大洲为非洲,经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生产力在不断发展,因此人口容量也在逐渐变高,b错误;丙大洲为北美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迁入人口较多,使得人口增长率为正值,人口数量总体保持增长,c正确;丁为大洋洲,环境质量较好,经济技术的发展使得环境承载力下降不明显,d错误。故答案选c项。答案:3.c4.c环境的承载能力是有限的,读“环境负担”公式和我国人口与耕地变化图,回答56题。5上图中最能反映我国近50年来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的是()a耕地面积在减少 b.总人口数在增加c人均耕地在减少 d耕地环境没有出现负担6从“环境负担”公式中可以看出,创造财富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减轻环境负担。下列措施能因此减轻人口与耕地环境负担的是()a开发湿地、滩涂等易耕土地,扩大耕地面积b调整农业生产结构c推广良种,提高亩产d提高粮食进口量,缓解我国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解析: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50年来,我国耕地面积日益减少而总人口数在不断增加,人均耕地在减少,说明人口与耕地的环境负担在加重。第6题,由“环境负担”公式可知,减轻环境负担的途径应落实在技术方面,故通过生物技术改良品种,增加农作物产量能有效减轻环境负担。答案:5.c6.c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读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上图中四地人口潜力最大和最小的分别是()a和 b和c和 d和8关于上图中各地人口潜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口潜力从东向西不断递减b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气候条件优越c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地区人口潜力较大是因为该地矿产资源丰富解析:第7题,综合等值线的判读规律,依据图中人口潜力指数数值即可判断出答案。第8题,图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东北部最大,同时太平洋沿岸地区大于中西部干旱区;地区因资源丰富、经济发达而人口潜力大;地区因气候条件和科技水平高而人口潜力大;地区位于美国西部干旱区,因缺乏水资源而人口潜力指数低。答案:7.c8.c9(2020四川成都七中测试)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上海市人口容量的估算(万人)2010年2020年2030年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1 535.951 705.681 894.17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1 460.991 543.031 596.84综合常住人口容量1 788.51 8701 841.51 9351 894.52 000(1)读图1,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4)运用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解析:结合图1可以看出,上海市人口年龄结构不合理,少年儿童所占比重小,劳动人口所占比重偏大,老年人所占比重较大,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分析图2可以看出,1990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出现郊区城市化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6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答案:(1)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利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社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