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第1讲中国自然地理课时作业含解析鲁教版20210225167.doc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课件+学案+课时作业打包9套鲁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1573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5.81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中国地理课件+学案+课时作业打包9套鲁教版,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1讲 中国自然地理基础练“中国人的景观大道”是指从上海一直延伸到西藏樟木友谊桥的318国道,这条大致分布在如图所示q纬线附近的带状景观长廊,几乎整合了中国所有类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读图,完成12题。1q纬线的纬度数是()a20b30c40 d502318国道沿线很难见到的自然景观是()a海滩浴场 b湖光山色c大漠孤烟 d险峰飞瀑解析:第1题,根据q纬线沿线的地理事物位置可知其纬度数是30。第2题,大漠孤烟常见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而318国道主要经过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因而很难见到此景观。答案:1.b2.c(2020湖南三湘名校3月联考)如图为我国30n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示意图(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叶片总面积占土地面积的倍数)。据此完成34题。3造成我国100e以西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较小的最主要因素是()a海拔 b降水c冰川 d土壤4根据我国100e以东地区植被叶面积指数变化总趋势,判断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热量 b水分c地形 d土壤解析:第3题,图示100e为地势阶梯分界线,结合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可判断该处位于横断山区;以西为青藏高原,海拔高而气温低,植被稀疏而叶面积指数小。第4题,图示100e以东地区,叶面积指数变化总趋势为东高西低,与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逐渐减少的规律一致,则主要影响因素是水分。答案:3.a4.b读沿30n纬线某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完成56题。5下列关于图中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气温日较差地比地大b气温年较差地比地小c该月份地正值伏旱天气d大气逆辐射地强于地6地该月平均气温高于两地的原因是()a海拔低,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b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晴天多c受沿岸暖流影响,增温作用显著d位于盆地,受冷空气影响小解析:第5题,根据经纬度判断,地位于青藏高原,地位于四川盆地,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日较差地比地小,a错。气温年较差地比地小,b对。根据气温值,该月份应是冬季,地没有伏旱天气,c错。大气逆辐射地小于地,d错。第6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地位于四川盆地,地形较封闭,受地形影响,气温较同纬度高,该月平地气温高于两地,d对。纬度相同,太阳高度相同,云雾多,日照时间较少,a、b错。无洋流影响,c错。答案:5.b6.d下图为羊卓雍错流域地理位置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关于该湖泊水位变化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春季水位高,夏季水位低b秋季水位低,冬季水位高c冬季水位低,夏季水位高d冬季昼夜水位相差悬殊8羊卓雍错水电站的作用是蓄水发电,从维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下列关于该蓄水发电站的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蓄水,冬季发电b夏季隧道水往北流c全年发电d长期运行,会导致湖水盐度增加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该区域位于青藏高原南部,降水较少,该湖泊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夏季温度较高,冰雪融水多,湖泊水位高,而冬季温度低,冰雪融水少,湖泊水位低,a、b错误,c正确。青藏高原夏季昼夜温差更大,湖泊昼夜水位相差悬殊,d错误。第8题,夏季,雅鲁藏布江流量最大,部分江水通过隧道进入湖泊;冬季,雅鲁藏布江处于枯水期,湖泊通过隧道补给河流,同时带动电机发电。由于不同季节湖泊不断吞吐,湖泊盐度变化很小。答案:7.c8.a9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区河流与某月均温分布。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说出沿26n纬线从甲点到乙点气温的变化特点。(2)丙地、丁地何处年降水量较多?并说明原因。(3)简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解析:第(1)题,首先从图中找出沿26n纬线从甲点到乙点所穿越的等温线,然后描述气温变化特点即可。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故丙地降水量较多。第(3)题,分析a河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应主要从气候类型对降水量的影响以及河流所在区域落差两个方面入手。答案:(1)由低于28 升高到28 以上,再降到26 以下。(2)丙地多。丙地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3)a河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河流流量大;a河发源地到入海口的落差大。提升练(2020河北省级示范性高中3月联考)河流输沙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通过河道某断面的泥沙数量,其大小主要决定于水量的丰枯和含沙量大小。下图示意19652011年长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变化。读图,完成13题。1该段时期内()a长江输沙量呈增加趋势b长江输沙量呈减少趋势c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d长江输沙量的年际变化大2影响长江月均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降水量的季节变化b径流量的季节变化c含沙量的季节变化d植被覆盖率的季节变化320032011年,13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的主要原因是()a该时期流域内降水量增多b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c该时期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d含沙量较其他月份高解析:第1题,图示79月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高,而11月至次年4月月平均输沙量所占比例低,说明长江输沙量的季节变化大。第2题,输沙量与径流量、含沙量密切相关,而含沙量又主要取决于水土流失情况。长江流域主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径流量、区域水土流失的季节变化主要受降水季节变化影响;则输沙量季节变化的根本原因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第3题,长江主要流经亚热带季风气候区,13月为旱季,降水较少;2002年以来,随着三峡等水利工程的建成,由于水利工程的调蓄作用,13月长江水量增多,该时期月均输沙量所占比例明显升高。答案:1.c2.a3.b(2020安徽合肥二测)蛇曲是在河流作用下形成的像蛇一样弯曲的地貌景观,它通常发育在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上。位于黄土高原上的陕西省延川县也有规模宏大的蛇曲群。该地有多条东西向断裂发育的河曲,河流南北两侧植被差异明显。下图示意延川县附近黄河某段蛇曲。据此完成46题。4伏义河村是图示区域为数不多的村庄之一,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该地()a冬暖夏凉,气温适宜b降水稀少,光照充足c港阔水深,航运便利d地势较缓,水源丰富5延川县黄河蛇曲群的形成过程是()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地壳受内力作用抬升河流下切侵蚀使河床下降a bc d6图中甲地比河对岸植被茂密,因为甲地()a水源丰富 b光照充足c蒸发较少 d土层较厚解析:第4题,由图中经纬度可知,图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冬寒夏热,降水并不稀少,a、b错;伏义河村位于黄河曲流的凸岸,水流缓慢,泥沙沉积,地势较缓,水源丰富,利于农耕和建房居住,但不利于建设港口码头,c错、d对。第5题,延川县黄河蛇曲群是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河流流经图示区域时,受岩层东西向断裂发育的影响,河流沿裂隙侵蚀形成河湾,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河流不断下切侵蚀,故选a。第6题,据图可知,甲地位于河流南岸,为阴坡,光照较差,蒸发较少,土壤和气候较对岸湿润,b错,c对。河流两岸都靠近河流,水源一样丰富,a错。甲处等高线较对岸密集,河谷坡度较对岸大,水土易流失,土层较对岸薄,d错。答案:4.d5.a6.c(2020贵州遵义航天高级中学月考三)读天山中段南北气温和降水量随海拔变化的剖面图,完成78题。7天山中段北坡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a海拔为3 0004 000 mb海拔约为2 000 mc一月均温5 d气温年较差为图示地区最小8有关图示地区降水特点及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年降水量较为丰富,多为半湿润区b降水以锋面雨为主c夏季风带来较为丰富的水汽d降水水汽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解析:第7题,首先,根据年降水量曲线找到天山中段北坡年降水量最多的地点,然后竖直向下作垂线,相交于地形剖面线,交点海拔约为2 000 m,b对,a错;相交于一月平均气温曲线,均温约为10 ,c错误;图示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山顶,d错。第8题,读图可知,年降水量大于400 mm的地区很少,该地区多为干旱和半干旱地区,a错误;山地降水多,降水以地形雨为主,b错误;天山为非季风区,夏季风不影响该地区,c错误,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经山口进入北疆,受山地阻挡抬升多形成地形雨,d对。答案:7.b8.d9(2020安徽合肥二模)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末次冰盛期(末次冰期的全盛时期)是地质历史时期最近的一个极端寒冷期。在末次冰盛期内,受季风环流变化的影响,中国大陆自然带位置与现今差异较大,同一个古人类遗址内石器制品数量减少。下图示意末次冰盛期中国大陆自然带分布。(1)与现今相比,指出末次冰盛期中国东部季风区大陆自然带位置特点。(2)分析末次冰盛期以来中国大陆以东海岸线变化的原因。(3)研究表明,造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成为温带草原带的重要原因是夏季风弱。请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的角度,分析现今黄河中下游地区在末次冰盛期夏季风弱的原因。(4)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大地湾石器遗址在末次冰盛期石器制品数量明显减少,试分析其地理原因。解析:第(1)题,依题意,冰盛期是一个极端寒冷期,则大陆气温更低而冬季风势力强、夏季风势力弱,会使大陆自然带位置向东、向南移动。第(2)题,首先明确末次冰盛期以来,气温总体是升高的,则海岸线变化表现为向陆地后退;据此分析原因即可。第(3)题,夏季风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即大陆夏季温度高而为低压区。从“下垫面性质和海陆位置”角度分析夏季风弱,可从陆地增温慢,或夏季风难以到达两方面分析。第(4)题,石器制品数量减少说明当时人口减少。由“自然带的变化影响食物的获取,进而影响文明的演进”,可确定分析思路为“人口数量食物自然带变化”。答案:(1)位置偏东、偏南。(2)气温升高,大量冰川融化;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陆地,海岸线后退。(3)末次冰盛期亚欧大陆雪线降低,冰川和冻土覆盖面积增大;夏季,冰面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