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训练与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96.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3页)
编号:1574250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8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地球
大气
课堂
课后
精练
训练
检测
单元
打包
16
套湘教版
必修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地球,大气,课堂,课后,精练,训练,检测,单元,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知识点一大气的组成1.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作用是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对地面有保温作用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 b c d2大气中尘埃物质的作用和影响不包括 ()a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c影响太空中的航天器d促进云雨的形成知识点二大气的垂直分层2017年8月28日,遥感卫星17号从酒泉发射升空。据此回答34题。3下列图示能够正确反映遥感卫星17号在升空过程中经历的大气环境状况的是()4下列有关、层可能出现的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飞机在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b飞机在层飞行时,飞行员常感觉是万里无云c在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现象d在层中沐浴阳光时不会损伤皮肤5下列有关大气垂直分层说法正确的是()a对流层厚度最大,约占整个大气质量的3/4b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c平流层中有一个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d高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6下列关于对流层特点的描述,全部正确的一组是()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低纬地区厚度小于高纬地区天气现象复杂多变a b c d关键能力综合练进阶训练第二层(易错题)气球作为探空的工具已经被广泛使用,如下图所示,一探空气球由地面上升至25千米处。据其可能探测到的现象,回答12题。1探空气球记录的随高度升高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a一直递减 b一直递增c递增递减 d递减递增2探空气球探测到水汽主要集中在()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谚语“天上鲤鱼斑,晒谷不用翻”说的是天空出现成行成列的鲤鱼斑状云块的现象。这种云在气象学上被称作透光高积云。读图,完成34题。3透光高积云位于大气的 ()a平流层 b对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4从北京飞往纽约的飞机,升空半小时后遇到雷雨天气,此时飞机应该()a迅速着陆 b降低飞行速度c保持原高度飞行 d升到13 000米以上的高空读图,完成56题。5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ab cd6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有利于高空飞行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ab cd 浙江省山地丘陵广布,适宜茶树的生长,但春季易受霜冻天气影响。为此,当地茶园引进了“防霜冻风扇”(如图甲)。当夜晚温度降到4 时。风扇会自动打开,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图乙示意茶园某时气温垂直分布。读图,完成78题。7“防霜冻风扇”最适宜的安装高度为 ()a910米 b78米c67米 d4米以下8关于风扇的作用原理,正确的是 ()风扇可以把高处的暖空气往下吹到茶树上风扇吹出的热风可以使茶树免受霜冻影响风扇的转动可以增强近地面空气对流运动程度风扇转动可带动空气流动,阻止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ab cd9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该图反映的是_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_。(2)试分析a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_;:_。(3)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该层2227千米高度,_含量达到最大值,形成_层,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_,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_运动为主。(5)c层中有_层,_爆发时,会引起该层的扰动,此时传播的_信号会被部分或全部吸收。(6)人类生活在_层的底部。(7)abc大气密度的变化趋势是_。学科素养升级练进阶训练第三层 (真实情境生活情境)在对流层中,大气的组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据此回答第1题。1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发生明显变化,表现在()a臭氧增多 b氧气增多c水汽增多 d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这样写道:“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户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23题。2该旅客乘坐的飞机正在大气层中的_中飞行()a对流层 b平流层 c高层大气 d电离层3窗外天空呈蔚蓝色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a散射作用 b反射作用c吸收作用 d保温作用20世纪90年代,人们在南亚上空14千米处发现了一片3千米厚的褐色云层,这一褐色云层被称为“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酸性及其他有害悬浮粒子组成。据此回答45题。4受“亚洲褐云”遮蔽的地区可能出现的现象是()日照减少低层大气温度升高会损害呼吸系统受其影响地区一定多雨a bc d5“亚洲褐云”出现在()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67题。6下列选项是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的是()a气压的变化 b湿度的变化c气温的变化 d空气密度的变化7人造卫星在发射升空的过程中,途经大气层的气温变化依次为()a减增 b增减c增减增减 d减增减增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8甲层常能接触到的星际物质是()a流星 b恒星c行星 d星云9乙层大气能量主要来自()a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 b太阳辐射中的紫外光c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 d地面长波辐射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部分示意图。完成1011题。10图示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常见于()a1月南极地区 b4月长三角地区c7月地中海沿岸 d10月赤道地区11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存在差异。形成该差异的根本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地面辐射c大气密度 d大气成分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示意气温垂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回答第12题。12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天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a bc d13读气温垂直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a、b、c、d四条曲线中,正确反映地球大气温度随高度变化的是_。判断依据是_。根据a层大气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可知该层大气的直接热源是_。(2)风、云、雨、雪等天气现象集中于_层(填字母),原因是_。(3)人类目前利用平流层最主要的方式是_,原因是_。(4)b层和c层d处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分析其增温原因的异同。相同点:_。不同点:_。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据美国有关机构统计,2018年2月下旬,北冰洋的冰层面积降至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最低点,比正常值少约1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减少了一个埃及的面积。一些科学家认为,人们可能低估了全球变暖的趋势。 美国环保局发现臭氧总量每耗减1%,地面紫外线会增加1.5%2%。他们预测,如果氯氟烃生产和消费不加限制,到2075年,地球臭氧总量将比1985年再耗减25%。(1)全球变暖与大气中的哪种主要成分有关?(2)臭氧有什么作用?(3)针对上述问题,你能提出哪些有效的措施?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必备知识基础练1解析:二氧化碳的作用主要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答案:d2解析:大气中的尘埃会影响人类呼吸系统,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面温度;作为凝结核有利于促进云雨的形成;尘埃物质主要分布在对流层,而太空中的航天器处于太空,对流层中的尘埃物质不会对其产生影响。答案:c34.解析:第3题,臭氧层分布在平流层;对流层中气温随高度的上升而下降,平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升高。第4题,层为对流层,飞行有时会出现颠簸现象;层为平流层适合飞行;在层中有时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上升的现象,称作逆温现象;层紫外线强烈,会对皮肤造成损伤。答案:3.c4.d5解析:高层大气的厚度最大,a错误;人类生活在对流层底部,对流层与人类活动关系最密切,b正确;高层大气中有若干电离层,能够反射无线电波,c错误;平流层大气非常稳定,利于高空飞行,d错误。答案:b6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对流层的特征。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源于地表,故距下垫面越远,气温越低,所以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正确;对流层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正确;对流运动把下层水汽带到高空,成云致雨,因而天气现象复杂多变,正确;某地对流层的厚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地对流运动的强弱,低纬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大,因此对流运动比高纬地区强烈,这也导致低纬地区对流层的厚度要比高纬地区大,错误。故b正确。答案:b关键能力综合练12.解析:第1题,探空气球经过对流层最终升到平流层。对流层的气温分布规律是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平流层的气温分布规律是随高度增加而增加,故d正确。第2题,低层大气是由干洁空气、水汽和固体杂质组成的,水汽主要集中在对流层,故a正确。答案:1.d2.a34.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大气垂直分层。结合图文材料可知,透光高积云是指示天气变化的云层,说明其位于能够发生复杂天气现象的大气分层中。平流层、高层大气和电离层中水汽较少,一般没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只有对流层才符合题意,故b正确。第4题,由材料可知,飞机飞行的纬度位置应该是中纬度地区。雷雨等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对流层内,因而飞机升空后遇到雷雨,应该提升飞行高度,进入平流层大气就会更加安全,中纬度平流层底部高度约为12 000米,故d正确。答案:3.b4.d56.解析:第5题,根据图示的纵坐标,该大气层的高度位置可判断,该大气层为平流层,平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在平流层顶,气温约为0 ,故曲线符合。第6题,结合第5题结论,该大气层为平流层,而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故错误;由于平流层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利于高空飞行,正确;该层大气上部热下部冷,错误;平流层的气温升高,主要由于该层大气的上部有臭氧层,能强烈吸收太阳紫外线,使温度升高,正确。答案:5.a6.d78.解析:第7题,读图乙,在8米高度附近,气温最高,“防霜冻风扇”安装高度为78米时,风扇启动后,可把该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从而减轻霜冻对茶树的伤害。第8题,结合上题分析,风扇启动后,可把高处的暖空气吹到茶树上,对;风扇吹出的并不是热风,错;近地面(04米)存在空气对流运动,风扇吹下来的暖空气会削弱近地面的对流运动,错;风扇的转动使下层空气循环,阻止了上层冷空气向下流动,对。答案:7.b8.d9解析:第(1)题,对流层厚度不均,随纬度变化而变化,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的高度约为1012千米。(2)a层为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3)b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的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增。臭氧层吸收紫外层,被称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且臭氧含量在2227 km高度达到最大值。(4)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故以对流运动为主。(5)c层为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高空有电离层,有利于无线电通讯。故当太阳活动强烈爆发时,可以使电离层失去电离作用,从而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6)人类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7)对流层集中了大气质量的四分之三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而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故密度由大及小为abc。答案:(1)中该地对流层的高度为12 km,而对流层的高度在低纬度为1718 km,在高纬度为89 km(2)该层集中了大气中几乎全部的水汽和杂质空气对流运动显著(3)补绘曲线略。o3(臭氧)臭氧(4)气温随高度上升而下降对流(5)电离太阳活动(耀斑)无线电短波(6)对流(7)逐渐变小学科素养升级练1解析:化石燃料的燃烧和森林的破坏等使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在近300年里增加了40%多。答案:d23.解析:第2题,大气垂直方向上分为三层,从地面到高空依次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其中天气现象发生在对流层,平流层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适合航空飞行。故选b。第3题,受大气对太阳辐射散射作用的影响,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答案:2.b3.a45.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亚洲褐云”由灰尘、煤烟及其他有害悬浮颗粒组成,受其影响的地区不一定多雨。第5题,“亚洲褐云”是人们在南亚上空14千米处发现的一片3千米厚的褐色云层,而南亚纬度低,其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故选a。答案:4.a5.a67.解析:第6题,图中横坐标为温度,可看出大气垂直分层的主要依据的气温的变化,大气的气压、湿度、空气密度从图中看不出来,故选c;第7题,人造卫星在发射升空的过程是从地面到太空的过程,从图中温度曲线可以看出从地面到太空,气温的变化是减增减增,故选d。答案:6.c7.d89.解析:第8题,从图中可以判断,甲为高层大气,乙为平流层,都属于地球的大气层。恒星、行星、星云都是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的宇宙空间,不会接触到地球大气层。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故选a。第9题,乙是平流层,在平流层内部的臭氧层有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的功能,在此层的气温会随高度升高而增加,b正确;太阳辐射中的可见光部分被对流层中的大气吸收和反射,大部分到达地面,a错误;太阳辐射中的红外光主要被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吸收,c错误;地面长波辐射主要把地面的热量传递给近地面的大气,d错误。答案:8.a9.b1011.解析:第10题,图中显示,该对流层厚度为12千米,而极地地区对流层厚度约89千米,赤道地区对流层厚度约1718千米,a、d错误;图中显示,该地对流层近地面气温约为10,7月地中海沿岸,气候炎热干燥,近地面气温应远大于10 ,对流层高度可能高于12千米,c错误;长三角地区主要位于中纬度,春季对流层高度与全年平均高度相似,约12千米,同时当地4月为春季,近地面温度可能接近10 ,与图示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分布特征相符,b正确。第11题,平流层大气中含有臭氧,臭氧可能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导致气温向上递增;对流层的大气成分中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弱,其中二氧化碳和水汽等成分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强,热量主要直接来自地面,因此气温向上递减。由此判断,导致平流层和对流层的气温垂直变化存在差异的根本因素是大气成分,d正确;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分别是平流层和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直接原因,不符合题意,a、b错误;大气密度不是导致两层垂直变化差异的原因,c错误。答案:10.b11.d12解析: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如果对流层出现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的现象,即为逆温现象,空气对流运动减弱,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都出现了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图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有利于污染物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