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200.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阶段检测三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200.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课堂速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3.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时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课后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2.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时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课堂速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1.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课时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课后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0.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二节大气受热过程训练与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94.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课时2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课堂速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7.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课时2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课后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6.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课时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课堂速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5.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课时1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课后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4.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三节大气热力环流训练与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95.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堂速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9.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课后精练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198.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第一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训练与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96.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素养卷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93.doc---(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20201203192.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5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25069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10.8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地球 大气 课堂 课后 精练 训练 检测 单元 打包 16 套湘教版 必修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地球,大气,课堂,课后,精练,训练,检测,单元,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
内容简介:
单元检测(第三章)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18年12月22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虹云工程”首颗卫星成功发射,该卫星在距离地面1 000千米的轨道上围绕地球运行。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太阳辐射逐渐增多气压逐渐降低空气密度逐渐减小臭氧含量逐渐减少a bc d2“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依次经过()a对流层大气上界高层大气b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c平流层高层大气对流层d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等几个方面。读图,完成34题。3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a减弱了地面辐射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4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a减弱地面辐射,保持地温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c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d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5谚语说:“十雾九晴”(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时,因为()a晴天时水汽多 b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c晴天时尘埃多 d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夏季,在我国南方的一些农村地区,人们白天经常“晒水”(如图),以解决晚上洗澡的热水问题。完成第6题。6“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的主要作用是()a增强太阳辐射 b增强地面辐射c增强大气辐射 d增强大气逆辐射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79题。7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8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9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a日出前后 b正午c日落前后 d午夜氧气的含量,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不同的含氧量对人体既有有利的影响,又有不利的影响。据此回答1011题。10目前世界上最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来自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a地处热带地区,耐高温能力强b地处高原地区,有适宜的缺氧条件c多是黑人运动员,体质好耐力强d运动员训练刻苦,持之以恒11我国以下省区可以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及原因连线正确的是()a内蒙古地形平坦,场地开阔b西藏海拔高,空气稀薄c海南气温高,适合锻炼耐高温能力d云南高原地形,缺氧环境适宜现代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和氧气,但地球早期大气的成分却主要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现代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很少,但却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213题。12现代大气中的氧气,其主要来源一般认为是()a二氧化碳被微生物分解b生物分解有机物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火山喷发13下列有关二氧化碳和臭氧的叙述,正确的是()二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地面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可以大量吸收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a bc d14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据观测北京在炎热夏季,绿化状况好的绿地的气温比没有绿化的地区气温低35 。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a绿地的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并阻挡部分太阳辐射b绿地的园林植物的保温作用弱c绿地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损失部分地面辐射d绿地的园林植物吸收大气逆辐射弱下图是某城市热岛形成的热力环流示意图,据图回答1516题。15郊区绿地的存在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主要是因为()a郊区绿地能过滤吹向城市的污染物质b郊区绿地能调节气候,美化环境c郊区绿地能防风固沙、涵养水源d郊区绿地能减弱市区噪声,就近吸收固体废弃物16如果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根据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该城市建设工业卫星城的理想距离是离城市()a5.6 km b10.15 kmc12.5 km d101.50 km一位游客的旅行日记中写道:“飞机平稳地飞行在万米的高空,透过窗外看到纯净湛蓝的天空,而在飞机下方则是翻腾的云海”据此完成1718题。17该游客乘坐的飞机所在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a有若干电离层方便通信b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c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d气温上冷下热,气流平稳18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大气运动特点是()a对流运动显著 b平流运动显著c上升运动显著 d下沉运动显著在天气晴朗时,珠峰顶常飘浮着形似旗帜的乳白色烟云,这就是珠峰旗云。旗云由对流性积云形成,可根据其飘动的位置和高度,来推断峰顶风力的大小。因此,珠峰旗云又有“世界上最高的风向标”之称。读旗云示意图,完成1921题。19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是()a阳坡冰雪带 b阳坡岩石裸露带c阴坡冰雪带 d阴坡岩石裸露带20产生旗云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当地时间()a811时 b1115时c1518时 d2024时21依据旗云的飘动方向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旗云上扬利于登山 b旗云平飘利于登山c旗云上扬对流弱 d旗云平飘风力弱下图示意某一时刻山峰和山谷之间由于冷热不均形成的一种热力环流,叫山谷风。据此回答2223题。22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山谷风的产生是由于海拔的差异b此时表示的是夜晚c此时的风从山谷吹向山顶d此时的风从山顶吹向山谷23根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的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a夜晚的气温高于白天的气温,气流上升b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低,气流下沉c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d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高,蒸发旺盛,空气中的水汽丰富读下图,回答2425题。24下列判断正确的有()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夜晚图中现象出现的时间是白天此时吹山风此时吹谷风a bc d25关于图中气温、气压说法正确的是()a等压面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增b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c等温面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减d甲地气温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二、非选择题(共50分)26读下面图表(左图a、b、c、d四点间存在热力环流,各点气压数值如右表所示),回答问题。(25分)气压(百帕)a612b601c1 000d1 015(1)甲乙两地气温较高的是_地;出现上升气流的是_地。(6分)(2)甲乙两地受热不均,c点形成_(高、低)气压;受热力环流影响,a、b两点气压较高的是_。(6分)(3)用箭头标出a、b、c、d四点间的热力环流方向_。(2分)(4)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为陆地的是_,当地吹_(海或陆)风,其对海滨地区有_(降或增)温作用;若图示表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则甲、乙两地为郊区的是_。(11分)2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新疆的博斯腾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河水补给占入湖水总量的94.8%,蒸发占出湖水总量的60.45%,但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湖区水位季节变化很大,但近年有减少的趋势。湖区内湖陆风(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较显著。多年平均数据显示,博斯腾湖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为上午1112时,比冬半年提前两小时左右。材料二博斯腾湖区域图和湖区湖陆风风速月变化图。(1)结合材料,分析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找出博斯腾湖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并分析原因。(7分)(3)分析夏半年陆风转湖风的时间比冬半年早的原因。(6分)(4)试分析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对湖陆风的影响,并说明理由。(6分)单元检测(第三章)12.解析:第1题,“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越往上空气密度越小,对太阳辐射的削弱越小,因此太阳辐射逐渐增多,正确;越往上空气密度越小,气压逐渐降低,正确;由于重力作用,空气主要集中在近地面,越往上空气密度越小,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臭氧层位于平流层,从地面往上,先是臭氧含量增大,过了臭氧层后,臭氧含量逐渐减少,不正确。综上所述,故选a。第2题,图中显示,从地面到大气上界,地球大气层分别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虹云工程”首颗卫星从发射到进入预定轨道,即从地面上升至1 000千米高空,该卫星依次经过对流层、平流层、高层大气,故选d。答案:1.a2.d34.解析:第3题,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地温较低,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弱地面辐射,以减少地面热量的散失,起到保温作用,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故选a。第4题,山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效,提高产品质量,c正确;减弱地面辐射,降低地温不是主要目的,a、b错误;夏季热量充足,不用增加地温,d错误。答案:3.a4.c5解析:由于晴天夜晚云层薄,故而大气逆辐射作用较弱,温度低,水汽易凝结,从而形成大雾天气。故选d。答案:d6解析:题文“晒水”时,覆盖在桶口的薄膜在白天对太阳辐射是透明的,太阳辐射最强时,水面强烈吸收太阳辐射。当太阳辐射变弱时,薄膜阻挡水面辐射散失,将利于增强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以大气逆辐射的方式又还给水面,从而提高了水的温度,故选d。答案:d79.解析:第7题,大气对流过程中,温度较高、受热的地区空气膨胀上升,温度较低、冷却的地区空气收缩下沉,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气流上升,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水汽渐渐冷却凝结形成积云;气流下沉,随海拔降低,气温升高,水汽难以冷却凝结,云量少。因此气流上升地区天空形成积云,而下沉地区天空无云(云量极少),而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在不同的地区相间分布,使积云的分布被无云天空分割,分布呈间隔的团块状,没有连续分布,a错误、c正确;鱼鳞状、条带状都不是间隔分布的,b、d错误。第8题,积云由气流上升运动(对流运动)产生,而气流上升运动与下垫面气温相关,近地面气温越高,空气越容易受热膨胀上升从而使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成云,即积云出现的频率越高;寒温带针叶林地带处于高纬寒带地区,全年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弱,积云极少出现,a错误;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处于中低纬温带地区,夏季气温高,容易出现积云,但冬半年低温较低,积云出现频率小,b、c错误;热带雨林地带处于低纬热带地区,全年气温高,盛行上升气流,积云出现的频率高,d正确。第9题,积云云底高度为“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当水汽的凝结高度由下垫面温度决定时,则下垫面温度越低,水汽开始冷却凝结的高度越低,积云云底的高度值也就越低。一天中,通常正午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垫面温度较高;日落前后,太阳辐射减弱、消失,下垫面温度较低,从日落到半夜再到日出前后,因没有太阳辐射(或极微弱)下垫面温度一直呈下降趋势,直到日出后太阳辐射逐渐增强,下垫面温度才开始慢慢回升。因此一天中,下垫面温度最低的时间多在日出前后,即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日出前后,故选a。答案:7.c8.d9.a1011.解析:第10题,埃塞俄比亚和肯尼亚等国的中长跑运动员之所以成绩优秀,主要是这些国家地处高原地区,其海拔多在2 000米以上,有适宜的缺氧环境。第11题,通过上题分析可知,适宜的缺氧环境是建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基地的有利条件,而云南正好具备这一条件。答案:10.b11.d1213.解析:第12题,一般认为,现代大气中的氧气主要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第13题,臭氧吸收的是波长较长的紫外线,波长更短的太阳紫外线被高层大气中的氧原子吸收。答案:12.c13.c14解析:绿化状况好的绿地的气温较低,是因为绿地的园林植物的树冠可以反射且阻挡部分太阳辐射,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a项对。绿地的园林植物与保温作用无关,b项错。绿地的园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损失部分地面辐射,不是对太阳辐射的削弱,c项错。绿地的园林植物吸收大气逆辐射,不影响太阳辐射,d项错。答案:a1516.解析:第15题,做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有效信息“对城市空气质量的改善具有良好的作用”,b、c、d选项都体现不出这一作用。绿地具有吸烟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当近地面风从郊区吹向城市时,郊区绿地能过滤吹向城市的污染物质。故选a。第16题,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减轻城市的大气污染,卫星城应建在城市热岛环流之外,以避免工业卫星城排放的污染物被城市风带入城区。卫星城应建在主城区附近,该城市的热力环流圈的空间半径为10.15 km,故工业卫星城要建在10.15 km之外,c选项符合要求。101.50 km处离主城区太远,就不属于卫星城了。答案:15.a16.c1718.解析:第17题,该游客乘坐的飞机所在的大气层,之所以适宜飞行是因为该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高,c正确。电离层分布在高层大气部分,a错误。空气密度极低近于真空是高层大气,b错误。气温上冷下热,空气对流运动显著,d错误。第18题,在飞机上看到的“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是对流层,大气运动特点是对流运动显著,故选a。答案:17.c18.a1921.解析:第19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峰顶对流运动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阳坡岩石裸露带比热容小且吸收太阳辐射最多,温度最高,地面辐射也最强,b正确,d错误;冰雪带反射作用强,吸热少,a、c错误。第20题,本题考查气温的时间分布规律。一日之内,太阳辐射在当地时间12时最强,地面温度在当地时间13时左右最高,气温在当地时间14时左右达到最高值,1115时气温在一天中较高,空气对流运动显著,故选b。第21题,本题考查大气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旗云上扬说明天气晴朗,对流运动强烈,有利于登山,a正确,c错误;旗云平飘说明风力较大,不利于登山,b、d错误。答案:19.b20.b21.a2223.解析:第22题,本题考查等压面的判读。由于山谷与其附近空气之间的热力差异,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坡,这种风称谷风;到了夜晚,风从山坡吹向山谷,称山风。山风和谷风合称为山谷风。由图可知,此时山谷等压面上凸,为高压,表示的是白天,风从山谷吹向山顶,为“谷风”。故选c。第23题,本题考查热力环流。根据实际调查,图中甲地为山谷,夜雨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夜晚的气温比周围地区的气温高,气流上升,水汽遇冷凝结,因此多夜雨,c正确。答案:22.c23.c2425.解析:第24题,本题考查山谷风。气温和气压由地面向高空递减。由等温面和等压面分布可知,山坡上气温高于谷底,谷底的气压高于山坡,气流沿山坡上升,吹谷风,是白天。故选c。第25题,本题考查等压面和等温面的判读。根据气压的定义可知,等压面的数值自下往上递减,a错误;由等压面的分布可知,甲地气压较同一高度的乙地高,b正确;等温面的数值自上往下递增,c错误;由等温面的分布可知,位于同一高度的甲地气温比乙地低,d错误。答案:24.c25.b26解析:第(1)题,cd相比,d的气压较高,气温较低,c气压较低,气温较高,c对应甲地,由于甲气温较高,盛行上升气流。第(2)题,甲乙两地受热不均,c点气温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高空a处因为有近地面气流流入,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第(3)题,由上题d处气压大于c,a处大于b,同一水平面,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气流由d流动到c,a流向b,在垂直方向上,c处气温高,气流上升,d处气温低,气流下沉,所以该热力环流方向为dcab。第(4)题,若图示表示白天的海陆热力环流,由于白天陆地升温快,形成低压,由于c气压低,对应甲地,故甲地为陆地,海洋上为高压,则此时吹海风,对海滨地区有降温作用;若图示表示城市与郊区间的热力环流,郊区应为低温高压区,通过图示分析可知,乙地因对应的d气压高,气温低,为郊区。答案:(1)甲甲(2)低a(3)顺时针(4)甲地海降乙地27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信息,博斯腾湖湖水来源主要是河水,支出主要是蒸发。而近年,蒸发总量有上升的趋势,蒸发主要与气温有关。蒸发的加剧会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同时人为原因也可能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夏季比冬季气温高,蒸发大,使用湖水量大,水位下降多,而冬季虽然入湖水量少,但蒸发少,使用也少,随着近年全球变暖的加剧,季节差异会更小。第(2)题,由图可知湖陆风最弱的季节应为冬季。湖陆风现象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的季风原理相同。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热量少,且水量最小,导致湖陆温差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且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第(3)题,湖陆风的转换早晚取决于湖、陆的气温高低,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地区。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第(4)题,风总是从气温低的地区吹向气温高的区域,湖陆风的强弱与湖陆的温差有关,温差大则风强,反之则弱。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答案:(1)夏季为湖泊丰水期,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化,导致入湖河水减少;气温升高,导致湖水蒸发加剧;人类经济活动过度引用入湖河水,使入湖河水减少,丰水期水位下降。冬季枯水期水位变化不大,致使博斯腾湖水位季节变化减小。(2)冬季。原因:冬季博斯腾湖水量最小,湖陆热力性质差异最小;冬季湖面结冰,湖陆温差小;冬季太阳高度角小,昼长短,湖水获得的热量少,湖陆温差小;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风强劲,湖陆风不显著。(3)夏季日出较冬季早,陆地升温时间早;太阳高度角较冬季大,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陆地升温快;湖泊水量较冬季大,湖面升温慢,所以陆风转湖风时间早。(4)使湖风加强,陆风减弱。由于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13 -单元素养卷(第三章)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千米高的近地圆轨道上,成功监测到引力波源所在天区,参与监测首个引力波电磁对应体。下图为大气的垂直分层图。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慧眼”望远镜运行在大气的中间层b极光是太阳活动的一种标志c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短波通信d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大气的平流层2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b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c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d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3读图,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 b天气现象复杂多变c空气对流运动显著 d有利于高空飞行读大气层中臭氧源区分布示意图,回答45题。4臭氧源区主要位于大气层中的()a对流层 b平流层c高层大气 d电离层5图中大气层界线以下大气层的主要特点是()a夏半球厚度小于冬半球 b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c随高度增加气温升高 d纬度越低,厚度越大读下图,完成67题。6图中所示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b cd7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一般不会有霜冻,起主要作用的是()ab cd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89题。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a bc d9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ab cd雾是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下图为“中国年平均雾日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1011题。10下列地区中,年平均雾日最少的是()a福建沿海 b黄海沿岸c准噶尔盆地 d柴达木盆地11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a秦岭阻挡冷空气南下b气流受地形阻挡抬升c受暖湿的东南季风影响显著d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生态小康家园是以土地资源为基础、以太阳能为动力、以沼气为纽带,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通过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在农户土地上,在全封闭状态下将沼气、猪禽舍、厕所和日光温室等组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态农业庭院经济模式。下图为我国某地生态小康家园示意图。读图回答1213题。12夜间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的首要目的是()a减少病虫害 b减少能量损耗c减少水分蒸发 d增加水分下渗13“楼顶花园,楼上家园,地下工厂”是对生态农业庭院的真实写照,楼顶花园的主要生态作用是()a夏季隔热,冬季保温 b增加湿度,利于产出c天然氧吧,实现零排放 d资源再生,提高产能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降低北极的气温。北极地区的鸟类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图1示意大气受热过程,图2示意北极地区海鸟。据此回答1415题。14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影响的主要环节是()a增强 b增强 c增强 d增强15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热浪通常是指持续数天甚至数周,影响范围较大的极端酷热天气,城市地区由于城市热岛效应在热浪事件中易出现更大的风险。下图示意上海市20162017年7月城、郊在热浪和非热浪期间的2 m气温(离地2 m高度的气温)平均日变化。据此完成1618题。16表示该月非热浪期间上海市郊区2 m气温的是()ab cd17热浪期间,下列城市中与上海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一致最接近的是()a乌鲁木齐 b雅典c伦敦 d北京18热浪期间,上海()a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减弱 b城市风增强,海陆风增强c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增强 d城市风减弱,海陆风减弱干旱地区的土壤受蒸发影响,湿度一般由表层向深层增加,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浅层土壤湿度大于深层土壤的现象,这就是逆湿现象。下图中绿洲与沙漠间的热力环流有利于形成逆湿现象。据此完成1920题。19图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地点是()a甲b乙 c丙d丁20有利于形成较强逆湿现象的天气是()a背景风较强,晴朗的白天b背景风较强,晴朗的夜晚c背景风较弱,晴朗的白天d背景风较弱,晴朗的夜晚为了避免在切洋葱时眼睛流泪,人们在实践中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在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就能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下图示意切洋葱的场景。据此完成2123题。21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a大气的保温作用 b大气的热力环流c大气的削弱作用 d大气的温室效应22下列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a. b.c. d.23为了增强切洋葱时的防护效果,人们还可以()a将洋葱先进行加热 b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c洒香水改善气味 d在冰箱冷却洋葱读不同地形的气温日变化图图,回答2425题。24关于该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冬、夏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谷地b陡崖冬季日温差大于夏季日温差c冬、夏季山谷气温日变化最小d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25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的主要原因是()a山谷地形闭塞,降温快b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c夜间吹谷风,谷地散热快d谷地多夜雨,降温快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2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1)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主要是由于大气削弱作用中的_作用。(2分)(2)图乙中,b层的气温垂直变化规律是_,原因是_,风、云、雨、雪等复杂多变的天气现象多发生在图乙中的_层(填字母)。(6分)(3)近年来,全球变暖的趋势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请结合本章内容谈谈为什么“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6分)27我国东南一滨海城市的高中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影响”小课题研究。下图甲是学生绘制的该滨海城市的海陆气温日变化图;图乙是学生绘制的该地区海陆之间气流的运动状况图;图丙是该城市海陆风的天数统计图。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这项研究。(14分)(1)比较图乙中a、b两地气温的关系_,a地气压_b地,c地气压_d地。(3分)(2)图甲中代表陆地的序号是_;由图甲可推断,图乙中海风出现的时间约为()(2分)a18时次日7时 b4时当日14时c16时次日8时 d6时当日18时(3)从图丙可知,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_(季节)最少。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4)简析海风对沿海城市大气环境的有利影响。(6分)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2分)材料一拉萨气温日较差大,气候独特,既有“日光城”的美誉,又有著名的“拉萨夜雨”。独特的高原风光,日趋便捷的交通,使拉萨成为新兴避暑旅游城市。材料二拉萨位置(如图所示)。(1)分析拉萨气温日较差大的原因。(5分)(2)分析夏季“拉萨夜雨”产生的原因。(3分)(3)评析拉萨作为避暑旅游城市的自然条件。(4分)29根据材料和图表,回答下列问题。(10分)希望中学地理实验小组对某城市四个住宅小区的环境进行观察测算,得到了白天(晴天)6:00至18:00的温升数据并绘制了图1、图2(基准温度取某日平均温度)。材料一下表为几种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情况表。下垫面道路(沥青)混凝土砖石吸收率0.80.950.650.90.60.80.650.8下垫面土壤沙漠草水吸收率0.60.950.550.850.740.840.90.97材料二图1中小区1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高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74;小区2为建筑与道路表面材料吸收率较低的小区,平均吸收率为0.64。材料三图2中小区为风速较大的小区,风速为3 m/s,小区为风速较小的小区,风速为2.5 m/s。(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下垫面的吸收率对小区气温上升的影响及原因。(4分)(2)根据材料三分析风速与热岛强度的关系与原因。(2分)(3)分析该实验小组研究成果对小区建筑规划和设计有何启发。(4分)单元素养卷(第三章)12.解析:第1题,中国首枚x射线天文望远镜“慧眼”在550千米高的近地圆轨道上,结合图示中的各大气层海拔,“慧眼”望远镜运行在大气的热层。极光是太阳活动的高能带电粒子流与地球磁场碰撞产生的现象,不是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活动可能干扰短波通信。天气现象主要发生在地球大气的对流层。第2题,影响大气对流层气温垂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海拔越高,距地面热源越远,吸收地面热量越少,气温越低。答案:1.c2.b3解析:读图可知,图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为逆温现象,不利于大气污染物扩散;图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空气对流运动显著,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图气温随高度增加基本没有变化,所以空气基本不产生对流运动;图高度不变,气温不断变化,不利于高空飞行。故选b。答案:b45.解析:第4题,臭氧源区主要位于大气层界线以上,大气层界线的高度在10千米左右,故此界线应该为对流层与平流层的分界线,所以臭氧源区主要位于平流层。第5题,图中大气层界线以下大气层为对流层,夏半球厚度大于冬半球,随高度增加气温降低,大气以对流运动为主。纬度越低,厚度越大,是因为纬度越低,气温越高,对流越强。答案:4.b5.d67.解析:第6题,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近地面大气主要通过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图中为太阳辐射,为地面辐射,为大气逆辐射,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故选b。第7题,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较强,一般不会有霜冻,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答案:6.b7.c89.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的太阳辐射,按照大气受热过程依次是:首先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穿越大气层,被大气削弱,被削弱之后的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地面增温后,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被大气吸收后,大气增温。所以,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故选b。第9题,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直接吸收较少,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大部分被大气吸收,被大气吸收后,大气增温,所以,近地面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故选b。答案:8.b9.b1011.解析:第10题,根据图例读出柴达木盆地年平均雾日最少。故选d。第11题,雾的形成主要是由于近地面空气快速降温导致的水汽凝结,因此与四川盆地内秋、冬季节多雾直接相关的是晴朗的夜间地面辐射冷却强,大气逆辐射比较弱,气温下降快,水汽易凝结。故选d。答案:10.d11.d1213.解析:第12题,夜间没有太阳辐射,气温低,为了保持温室内的较高气温,农户用草垫覆盖塑性玻璃温室穹顶,这是为了减少能量损耗。不能减少病虫害、对于保水及水分下渗没有影响。第13题,楼顶花园养鱼种花、菜,相当于增加绿地、湿地面积,具有调节气温功能,可以夏隔酷暑,冬避严寒,使楼下住宅内的温差变小。答案:12.b13.a1415.解析:第14题,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第15题,夏季气温较高,微生物数量较多,鸟粪被微生物分解的量较多,形成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较多,对降温影响最明显。答案:14.a15.b1618.解析:第16题,根据材料可知,热浪期间的2 m气温应高于非热浪期间的2 m气温,所以表示非热浪期间2 m气温,a、c错误;城区由于热岛效应的影响,2 m气温应高于郊区,所以表示城区非热浪期间2 m气温,表示郊区非热浪期间2 m气温,b错误,d正确。第17题,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雅典位于地中海沿岸,两城市城区与周边海区的热力性质差异相似。同时,7月上海多受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形成伏旱天气,雅典7月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多晴天,天气特征相似,因此两城市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最接近,b正确;相比而言,乌鲁木齐城郊热力性质差异无上海显著,伦敦受西风影响而多雨,北京7月正值雨季,其天气特征在该时间段与上海差异较大,所以热岛效应强度昼夜变化特征均没有雅典与上海典型,acd错。第18题,热浪期间,上海城区气温与郊区气温差异更为显著,城市风增强;同时,热浪期间为7月,陆地增温迅速,海陆气温差异加大,海陆风也增强,故选b。答案:16.d17.b18.b1920.解析:第19题,在特定情况下,水汽可能会在地表或土壤中凝结而向下输送,这就是逆湿现象。荒漠中的绿洲在夏季是一个冷源和水汽源,从热力环流角度可知绿洲风在近地面是从绿洲吹向荒漠,绿洲的水汽被带向绿洲边缘的荒漠,夜晚荒漠降温较快,此时水汽易受冷凝结,向上蒸发能力减弱,使其最容易出现下湿上干的逆湿现象,选项地区中,最容易出现逆湿现象的是绿洲边缘的荒漠(丙处),水汽凝结后下渗快,c正确;荒漠边缘的绿洲上(乙)、绿洲中心地区(甲),水源较多,下渗较慢,以向上蒸发、蒸腾为主,a、b错误;荒漠中心(丁)空气干燥,水汽含量太少,无法凝结,d错误。第20题,背景风较弱,沙漠和绿洲之间因热容量不同导致的热力环流较为明显,a、b错误;结合热力环流原理,荒漠地区比热容较小,因此晚上降温快,所以此时水汽易受冷凝结,因此在晚上产生逆湿现象较多。并且晚上地表温度较低,蒸发较弱,c错误、d正确。答案:19.c20.d2123.解析:第21题,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引起蜡烛、洋葱之间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洋葱处气温低,因此会导致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洋葱处气压高于蜡烛,在蜡烛和洋葱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洋葱散发的刺激气体会沿砧板流向蜡烛,随蜡烛上升气流升到高处。此生活技巧所体现的地理原理为大气的热力环流,没有体现大气的保温作用(和大气逆辐射有关)、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反射有关)、大气的温室效应(和水汽、二氧化碳、温室有关),故选b。第22题,砧板边放置点燃的蜡烛,会引起蜡烛、洋葱之间温度差异,蜡烛温度高,洋葱处气温低,因此会导致蜡烛处出现上升气流,洋葱处气温相对较低、气流下沉,洋葱处气压高于蜡烛,在蜡烛和洋葱之间形成热力环流,洋葱散发的刺激气体会沿砧板流向蜡烛,随蜡烛上升气流升到高处。四图中能够正确解释上述原理的是d,故选d。第23题,将洋葱先进行加热、在有阳光照射的地方切会加快刺激气体挥发,a、b错误;洒香水改善气味成本高,效果不大,c错误;在冰箱冷却洋葱,降低其温度,使其气体挥发变慢,可行,d正确。答案:21.b22.d23.d2425.解析:第24题,读图可知,冬季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陡崖;陡崖冬季日温差是8左右,夏季日温差是10左右,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冬、夏季山顶气温日变化最小;山顶冬季日温差小于夏季日温差。第25题,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夜间吹山风,冷空气沿山坡下沉集聚在谷地,导致一天中最低温出现在山谷。答案:24.d25.b26答案:(1)散射(2)随高度升高气温增加 臭氧层吸收大量紫外线升温a(3)开发利用新能源能使大气中的co2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升高趋势减缓。27解析:第(1)题,据海风可知a气压高于b,因而a气温低于b,c气压低于d。第(2)题,海洋比热容大于陆地,因此其温度变化比陆地小,昼夜温差小,图中为陆地,为海洋。白天,陆地气温高,形成低压,吹海风。第(3)题,从图丙可以看出,一年中冬季海陆风出现次数最少,此时我国受强盛的冬季风影响,海陆温差小,不易形成海陆风。第(4)题,海风来自温度较低的海洋,有助于降低城市温度,增加空气湿度,使大气污染物扩散,改善城市的空气质量。答案:(1)a地气温低于b地高于低于(2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课堂速练+课后精练+训练与检测+单元检测打包16套湘教版必修1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25069.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