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91.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zip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91.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四节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23.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9.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二节自然保护区与生态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21.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90.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22.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92.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24.ppt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测评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88.docx---(点击预览)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本章整合课件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2220.pptx---(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293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生态 环境保护 国家安全 课件 课后 习题 测评 打包 10 套湘教版 选择性 必修
资源描述: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内容简介:
第三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西伯利亚地区的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a正确。第2题,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多,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正确。第3题,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c正确,a错误。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化为湿地,b错误。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错误。答案1.a2.d3.c图瓦卢是南太平洋一个岛国,然而由于海平面的上升,再过50年,这个拥有9个小岛的国家极有可能在世界地图中消失。据此完成45题。4.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原因是()大量砍伐森林大量燃烧化石燃料海水体积膨胀陆地外流区河流流量增加a.b.c.d.5.下列措施中对减缓海平面上升可行的是()a.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b.开发新能源,放弃使用一切化石燃料c.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减少对工业的依赖性d.分散城市人口,减少城市中二氧化碳排放量解析第4题,海平面上升是由冰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起的。大量砍伐森林和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加剧温室效应,使全球气温升高,加速冰川的融化和海水的热膨胀,从而促使全球海平面上升,故正确。第5题,要想减缓海平面的上升,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是关键。调整能源结构,加强国际合作,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4.c5.a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东北地区的长白山高山苔原带矮小灌木的冻害反而加剧。调查发现,长白山雪期缩短;冻害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西北坡为冻害高发区。据此完成67题。6.在高山苔原带,与坡度密切相关,而与海拔基本无关的指标是()a.大气温度b.降水量c.积雪厚度d.植被覆盖度7.长白山西北坡冻害比其他坡向高发,是因为该坡()a.年降水量最少b.冬季气温最低c.年日照时数最少d.冬季风力最大解析第6题,高山苔原带气温低、降水量少、植被覆盖度小,其都与该地带海拔高密切相关。在高山苔原带,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所以与海拔有关,a错误;降水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多再减少,b错误;相同面积相同降雪量,坡度大积雪厚度小,坡度小积雪厚度大,与坡度密切相关,与海拔基本无关,c正确;坡度大小影响土层的厚薄,海拔高低影响气温,土层和气温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d错误。第7题,我国东北地区冬季盛行西北季风,长白山为东北西南走向,西北坡为冬季风的迎风坡,风力大,积雪薄,且易被风力吹散,受其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冻害高发,d正确;年降水量的多少对冬季少雨季节的低温影响较小,a错误;冬季气温最低不一定降温幅度最大,b错误;长白山北坡的年日照时数最少,而不是西北坡,c错误。答案6.c7.d读世界部分国家生产和消费的碳排放量统计图,完成89题。8.有关我国碳排放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大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b.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小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c.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由出口产品产生的d.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随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9.人均消费的碳排放量比较接近的一组国家是()a.印度和俄罗斯b.美国和中国c.俄罗斯和日本d.日本和美国解析第8题,据图可知,我国消费的碳排放总量小于生产的碳排放总量;消费的本国碳排放量大于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消费的他国碳排放量是进口产品所产生的;我国生产的碳排放量有一部分随产品出口到他国被消费掉。第9题,日本与俄罗斯两国人口总量接近,而且消费的碳排放总量也接近,故人均消费的碳排放量比较接近。答案8.d9.c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被定义为人类从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中所获得的满足自身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和效益。下图为某区域湿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图(内环为2000年,外环为2016年)。据此完成1011题。10.该湿地下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的是()a.气候调节b.土壤形成与保护c.生物多样性d.废物处理11.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发生的变化最可能是()a.水田面积增加b.湖泊面积减少c.草地面积减少d.建设用地减少解析第10题,对照图例,气候调节、土壤形成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废物处理四项中,废物处理对应的内、外环弧明显长于其他三项。因此废物处理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第11题,读图可知,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中的食品生产和娱乐文化的价值增大,可能是建设用地面积增加,湖泊面积减少。答案10.d11.b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据此完成1213题。12.图中甲、乙两地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a.草场退化、水土流失b.次生盐碱化、水土流失c.湿地破坏、森林锐减d.荒漠化、石漠化13.治理图中乙地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是()a.小流域综合治理b.建立湿地保护区c.发展立体农业d.治理水污染和大气污染解析第12题,从图中看出,甲地位于河套平原的灌溉农业区,大水漫灌会造成次生盐碱化;乙地位于黄土高原的旱地耕作区,水土流失严重。第13题,乙地位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水土保持工作的具体措施。答案12.b13.a植被覆盖度反映植被的茂密程度,是植物群落覆盖地表状况的一个综合量化指标,是描述植被群落及生态系统的重要参数。我国华北地区生态区可划分为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图1示意华北地区的三类生态区分布,图2示意华北地区生长期内三类生态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趋势。据此完成1415题。图1图214.图1中代表森林生态区、草原生态区和农业生态区的分别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丙、乙、甲15.与、曲线相比,曲线变化趋势明显不同的原因可能是()a.草场过度放牧b.副热带高气压带逐渐北移c.作物成熟收割d.夏季降水增加解析第14题,图1所示地区为华北平原,平原面积广大的地区以耕地为主,所以分布最广的甲是农业生态区。图1中华北平原西部、北部山区以及山东半岛的丘陵地区森林分布广,所以乙是森林生态区。丙位于森林生态区的北部,结合干湿度地带性分异规律可判断出丙是草原生态区。第15题,读图2可知,曲线在6月份时植被覆盖度小,按照植被的生长规律,夏季应是植被茂盛时期,但在6月份是华北地区冬小麦的收获季节,其原因可能是作物成熟收割。答案14.b15.c下图为江苏省沿海污染情况示意图。读图,完成1617题。16.导致江苏省沿海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海上石油泄漏当地居民生活污染物排放洋流携带而来当地生产污染物排放a.b.c.d.17.治理江苏省沿海污染,可采取的措施有()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禁止水产养殖,保护海洋生态a.b.c.d.解析第16题,江苏省沿海污染由海岸线向东扩散,主要是当地生产或居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导致的;该地洋流沿海岸线南北流动,图中污染向东扩散,不是洋流携带来的污染物。第17题,全面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加强宣传、立法和管理可以治理江苏省沿海的污染;增加资金投入,扩大生产规模,可能会加剧江苏省沿海污染程度;禁止水产养殖的做法不现实。答案16.d17.b“废弃物”是一个相对概念,在一定的时空条件下,一种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成为另一过程的原料,所以废弃物也有“放错了地方的资源”之称。据此完成1819题。18.对“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a.大多数废弃物都可以变成原料b.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远远少于任何时代c.在发展中国家是废弃物,在发达国家可能就是原料d.在城市里是废弃物,在农村可能就成为原料19.处理废弃物的最好方法是实现废弃物资源化,下列处理方法中能够直接实现的是()a.分类回收b.压缩c.填埋d.堆肥解析第18题,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废弃物产生的量要多于任何时代;大多数废弃物都可以变成原料;发展中国家生产技术水平低,资源利用效率低,故在发展中国家是废弃物,在发达国家可能就是原料;城市废弃物堆肥可以将废弃物转变为农作物肥料,直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第19题,废弃物堆肥可以将废弃物转变为肥料,直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而分类回收、压缩、填埋均无法直接实现废弃物资源化。答案18.b19.d生物多样性公约于1992年6月1日由政府间谈判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在内罗毕通过,我国于1992年6月11日签署该公约。据此完成2021题。20.该公约在我国()具有法律效力负有相同的国际义务构成我国环境保护法规体系是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依据a.b.c.d.21.为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而加入的国际环境公约是()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公约国际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中心章程京都议定书a.b.c.d.解析第20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其中环境保护的有关条款是环境立法的基础和依据。第21题,“生物”是关键词,排除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因为它们制定的目的是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20.d21.d京都议定书规定,20082012年,日本有义务保证其二氧化碳年平均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6%。日本政府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等每年向海外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减排目标。据此完成2223题。22.按管理范围分,京都议定书对日本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限定,属于环境管理中的()资源环境管理区域环境管理专业环境管理监督环境管理a.b.c.d.23.cdm在环境保护中的主要职能可能是()a.规划b.协调c.监督d.指导解析第22题,二氧化碳是废弃物,不是资源;日本表示一定的区域;限定二氧化碳排放量属于专业环境管理的内容。第23题,“日本政府拟通过cdm(清洁发展机制)等每年向海外购买二氧化碳排放权”是关键,说明cdm可能是一个“交易”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平台,具有协调的职能。答案22.b23.b哈尔滨市冯某用22万元兑下一间制作牌匾的美术社,可是刚营业不久,环保局工作人员就来了,对冯某说,依据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要对其罚款,并要求他对美术社进行整治,避免噪声扰民。据此完成2425题。24.在我国法规体系中,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属于()环境保护基本法环境保护单行法环境保护行政法规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a.b.c.d.25.在我国环境管理政策体系中,“要求他对美术社进行整治”依据的制度是()a.“三同时”b.排污收费c.限期治理d.环境影响评价解析第24题,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是针对“居民居住环境”的,具有专门性,属于环境保护单行法律;哈尔滨市城市居民居住环境保护条例是哈尔滨市政府制定并颁布的,属于地方性环境保护法规。第25题,“整治”是关键词,说明该行为不是“收费”,不是依据排污收费制度;该美术社已经存在,不是依据“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针对的是重点工程、区域开发或其他可能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活动事先作出预测和评估。答案24.c25.c二、综合题(共50分)26.(15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高海拔地区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天山山脉冰川广泛发育,上万条面积大小不一的冰川为周边地区的人类活动提供了水资源保障。图1、图2分别为近50年来天山不同海拔及不同面积的冰川的变化统计。(1)据图,归纳天山冰川变化的总体特征。(2)简析天山冰川出现退缩的气候背景。(3)推测天山冰川消融导致原冰川覆盖区域的气温变化趋势并说明原因。(4)有人认为天山冰川退缩会增加当地河流的径流量,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解析第(1)题,由图1知冰川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000米以下最明显);由图2知冰川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总体来看冰川面积呈退缩趋势。第(2)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天山地区气温上升,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气温上升使得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第(3)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的持续,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回答赞同、不赞同都可以。因为当地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从短期来看,冰川消融量加大使得补给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加大;长期来看,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进而导致未来冰川消融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答案(1)冰川面积总体呈退缩趋势;冰川退缩速率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3 000米以下最明显);冰川退缩速率与冰川面积呈负相关。(2)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天山地区气温上升,部分区域的冰川和积雪消融速度加快;部分区域降水形式将由降雪向降雨转变,降雪减少,导致冰川和积雪的物质来源减少。(3)气温变化趋势:上升。原因:冰川和积雪消融使原冰雪覆盖区域对太阳短波辐射的反射率降低,从而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加剧山区的升温速度。(4)赞同。天山地区河流补给的主要来源是冰川融水,短期来看,消融量加大,河流径流量加大。或不赞同。天山冰川融化导致冰川储水量减少,长期来看,消融量减少,河流径流量减少。27.(16分)下图为三江源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示河源地区生态脆弱的主要原因是。(2)简述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价值。(3)判断三江源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如藏羚羊种群数量大量减少甚至灭绝的主要原因。(4)简述遏制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持续恶化趋势的具体措施。解析第(1)题,图示河源地区位于青藏高原,气候寒冷,不利于植被恢复。第(2)题,三江源地区湿地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为: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水源;三江源地区人类活动较少,其生态环境利于野生动物的生存。第(3)题,该地区珍贵的野生动物的数量减少,主要是人为原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高强度捕猎;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第(4)题,联系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一方面加强管理,另一方面要实施保护工程。答案(1)气候寒冷(2)涵养水源;补给长江、黄河、澜沧江等大江大河水源;为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生存空间。(3)高强度捕猎;破坏植被,过度放牧、垦殖;城市、交通发展破坏野生动物生长环境。(4)退耕还草还林,禁猎、禁采砂金,实施天然林(草)保护工程等。28.(8分)2011年壳牌石油公司英国分公司一处位于北海海域的油田发生漏油事故。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上的和。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2)该海域泄漏的石油向东北方向扩散,原因是。(3)石油泄漏可能会对海洋生物产生哪些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海洋污染主要来源于陆地污染物的排放,以及海洋上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垃圾。目前最严重的世界性海洋污染是石油污染。第(2)题,该海域泄漏的石油向东北方向扩散,原因是受北大西洋暖流以及盛行西风的影响。第(3)题,石油泄漏可能会使油膜覆盖海面,隔绝空气,鱼类窒息死亡;鱼类、贝类直接吸收石油中毒死亡,鸟类捕捉污染区的食物而死亡。答案(1)生产活动生活垃圾石油污染(2)受北大西洋暖流以及盛行西风的影响(3)油膜覆盖海面,隔绝空气,鱼类窒息死亡;鱼类、贝类中毒死亡;鸟类死亡。29.(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表1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要素表征指标的结构对比(占世界总量比重)项目可耕地面积水资源总量矿产资源能源矿产森林面积co2排放中国15.3%11.6%17.0%13.9%4.9%25.0%十国均值16.8%21.4%17.5%7.3%10.1%17.0%表2世界人口大国资源环境安全系数分类分类及安全系数指标国家(安全系数值)高安全度国家(5)俄罗斯(23.98)、美国(13.97)、巴西(11.38)低安全度国家(5)一般低安全度国家(53)孟加拉国(3.87)、尼日利亚(3.19)次低安全度国家(31)印度尼西亚(2.17)、巴基斯坦(1.78)、印度(1.74)、中国(1.73)完全低安全度国家(1)日本(0.9)(1)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同属于一般低安全度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状态优于其他五个人口大国,说出两国各自拥有的资源优势。(2)巴基斯坦与中国同属于次低安全度国家,两国的资源环境有何相同之处?(3)日本属于完全低安全度国家,其资源环境有何特点?(4)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资源环境的现实基础明显脆弱。为确保未来国家资源环境安全的稳定性,请提出相关建议。解析第(1)题,孟加拉国和尼日利亚多平原,因而可耕地比重大;孟加拉国有较大的河流流经,水资源较丰富;尼日利亚石油等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第(2)题,巴基斯坦与中国都属于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的国家。第(3)题,日本发展工业所需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贫乏,对外依赖性强。第(4)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只要合理即可,但改善生态环境和控制人口数量必须答出。答案(1)孟加拉国的可耕地和水资源、尼日利亚的可耕地和矿产资源均有相当大的开发潜力。(2)森林覆盖率较低,人均水资源拥有量较少,生态环境破坏较严重。(3)国内资源贫乏,严重依赖于国际资源环境市场。(4)控制人口增长,加大科技投入,改善生态环境。- 13 -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解析第1题,图中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第2题,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气候变暖会加快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答案1.c2.b读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图,完成34题。3.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c.19751985年期间下降d.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1 4.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因此a错,b对;1975198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c错;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小于1,d错。第4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是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答案3.b4.d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产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有关全球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则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 ,下列几个国家或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故选a。第6题,从气温升高导致的粮食增产幅度看,西亚的粮食增产幅度最大,推测出西亚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故选b。答案5.a6.b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在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据此完成78题。7.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a.各大洲陆地面积扩大b.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增大c.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d.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8.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我们应该()a.多使用煤等矿物能源b.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节假日多使用纸质贺卡解析第7题,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会使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融水流入海洋,海平面上升,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会减少,海拔较低的陆地会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少;全球气温升高,高纬度部分地区会适合温带作物的种植,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第8题,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我们应该节能减排,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尽量不用纸质贺卡,提倡文明消费;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7.d8.c9.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数码相关,理由是什么?(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答案(1)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的过度砍伐,农田水土流失影响作物生长,进而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2)可行。撒入大量铁可以促进海藻生长,有利于吸收温室气体。或不可行。海藻繁盛会导致海水水质恶化,破坏南极附近海域磷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引起新的生态灾难。素养提升下表是西藏地区各站点0.8米深度年平均地温距平(单位:)资料。据此完成13题。年份拉萨泽当当雄安多日喀则19701979-0.8-0.2-0.1-0.2-0.519801989-0.10.10.1-0.2-0.2199019990.90.10.10.30.61.表中数据表明()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a.b.c.d.2.根据西藏地区年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a.b.c.d.3.下列做法中,对缓解表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效的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a.b.c.d.解析第1题,西藏平均地温距平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许多著名高山的冰川面积不断萎缩,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措施主要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行国际合作;等等。答案1.c2.b3.b2019年4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发生了两次珊瑚白化灾害(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并造成了珊瑚大面积死亡。下图为白化珊瑚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5.推测大规模海洋热浪将带来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海岸线不变两极冰川纬度升高海洋的面积缩小a.b.c.d.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的现象。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第5题,大规模海洋热浪改变了海洋环境,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海平面上升,我国海岸线后退,错误;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正确;海洋的面积扩大,错误。故c正确。答案4.b5.c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模式图,横坐标代表气温状况,纵坐标代表出现频率。读图,完成67题。6.图中信息反映了()a.全球最低气温将升高b.极冷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c.全球平均气温将下降d.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7.图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南移c.北欧地区雪线下降d.北极地区冰川融化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全球天气未来将偏离平均状态,向极热方向移动,故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第7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向北移动,雪线上升,北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答案6.d7.d8.(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进行描述。第(2)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是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形态(水面、冰面)等,实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该原理进行解释。第(3)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从短期来看,随着冰川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河流流量增加,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增加降水,同样增加河流流量;从长期来看,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下降,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4)题,考查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层融化,且冻融作用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降水增多,加上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显著减弱,下垫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增加,气温升高速度增快。(3)变化:河流流量先增加,后减少。原因: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气候变暖会导致短时期内冰川融化加剧(或冻土解冻),河流流量增加。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加上冰川融化加速,冰川面积变小,冰川融水补给减少,河流流量减少。(4)冻土融化,冻融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稳定性;冻土融化和大量冰雪消融可能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影响铁路运营。- 8 -第三节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2011年发生在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142.6e,38.1n)的里氏9.0级大地震,导致了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据此完成12题。1.日本核电比重较高的主要原因是()a.常规能源缺乏,核电技术成熟b.靠近核燃料地,运费低c.核能是清洁能源,没有污染d.经济发达,能源消耗量大2.导致福岛核电站核泄漏辐射范围向东扩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风向b.洋流、海陆分布c.地形、海陆分布d.风向、洋流解析第1题,日本地域面积狭小,矿产资源贫乏,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常规能源缺乏,而日本科技水平高,核电技术成熟,所以日本核电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较高。第2题,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受日本暖流和北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核泄漏辐射污染的范围不断向东扩展,日本东部海域位于北半球的盛行西风带内,盛行风也是导致辐射污染的海水向东扩展的原因。答案1.a2.d每年人类在石油的开采、炼制、储运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将许多石油泄漏流入海洋,形成油膜漂浮在海面上,从而引起海岸及污染海域自然环境的变化。2015年5月19日下图中a地附近一条输油管道破裂,导致超过75.7立方米原油泄漏流入大海。据此完成34题。3.油膜覆盖对原油泄漏海域产生的影响主要有()海洋生物死亡增加海水吸热量增多空气变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降水增多a.b.c.d.4.下列国家近海海域受此次原油泄漏影响最大的是()a.加拿大b.日本c.菲律宾d.墨西哥解析第3题,油膜覆盖阻隔了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分交换,会导致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减少,空气变干燥;气温日较差变大。第4题,根据图示经纬度信息可知,本次石油泄漏海域位于美国西海岸,受加利福尼亚寒流的影响,墨西哥受此次原油泄漏的影响最大。答案3.b4.d太平洋马绍尔群岛因为贫穷而被迫定期接受美国的固体废物。据此完成56题。5.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实质是()a.资源短缺b.任意排放废弃物c.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d.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6.有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倾倒的污染物会给他国带来环境污染b.获得巨额的经济赔偿促进该国的经济发展c.马绍尔群岛地广人稀,少量的污染不会引起环境问题d.不会带来危害,因为马绍尔群岛属热带气候,环境自净能力强解析第5题,分析材料可知,美国利用自身的经济优势,利用马绍尔群岛(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监控漏洞,将污染物转移到马绍尔群岛,实质是经济发达程度差异问题在国际环境关系中的体现。第6题,污染物的转移利于输出国改善环境条件,但对接受国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故选a。答案5.d6.a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莱茵河水环境的变迁印证了整个欧洲工业文明的发展历程。这条河流从18世纪中期开始出现环境问题,20世纪50年代进一步恶化,70年代生态灾难达到顶峰。当时莱茵河被人们称为“欧洲下水道”,污染治理难度巨大。1950年7月,瑞士、法国、卢森堡、德国和荷兰共同成立了保护莱茵河国际委员会,委员会主席由各国轮值,秘书长则固定是荷兰人。经不懈治理,今天的莱茵河水质干净清澈,可直接饮用,成为世界上管理最好的一条河流。(1)说明莱茵河水污染治理难度大的原因。(2)莱茵河国际委员会秘书长为什么固定是荷兰人?(3)简述促使莱茵河恢复原有自然风貌、重现生机的具体措施。答案(1)莱茵河流经国家多,治理时协调难度大;沿河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污染排放多,易造成污染物跨境转移;下游水流平缓,河水自净能力差。(2)荷兰地处河流入海口,受污染威胁最大,所以秘书长固定是荷兰人。(3)加强全流域各国的合作,共同治理莱茵河水污染问题;控制河流污染源,杜绝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进河流;拆除不合理的航行、灌溉及防洪设施,拆掉水泥护坡;加强绿化,用草木绿化河岸;对部分裁弯取直的河段重新恢复其自然河道;等等。素养提升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某年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据此完成12题。1.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的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现象b.受温室效应影响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气排放量小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污染气体的扩散2.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a.控制人口,禁止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c.禁止使用私家车d.大力发展城市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提高汽车通行能力解析第1题,光化学烟雾是汽车、工厂等污染源排入大气的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的照射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并且墨西哥城位于盆地中,多逆温现象,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第2题,解决该城市光化学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29314.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