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习题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10118192.docx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2931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64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0
_2021
学年
新教材
高中地理
第三
生态
环境保护
国家安全
课件
课后
习题
测评
打包
10
套湘教版
选择性
必修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与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3,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生态,环境保护,国家安全,课件,课后,习题,测评,打包,10,套湘教版,选择性,必修
- 内容简介:
-
第一节碳排放与国际减排合作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下图中的数码代表碳循环的过程。读图,完成12题。1.图中()a.开采的矿产来自岩石圈,对水圈无影响b.排放的气体是破坏臭氧层的主要物质c.可降低温室气体浓度,减弱温室效应d.需要在变质或者重熔再生作用下进行2.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则()a.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减弱b.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增强c.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变缓d.亚寒带针叶林向较低纬度地区扩展解析第1题,图中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会减弱温室效应;开采矿产会影响地表和地下水循环;排放的二氧化碳对臭氧层基本无影响;指沉积岩层中的动植物遗体在地下经历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而逐渐形成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第2题,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增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地面辐射吸收增强;气候变暖会加快石灰岩地貌的侵蚀作用和亚寒带针叶林向较高纬度地区扩展。答案1.c2.b读全球平均气温变化、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图,完成34题。3.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的总体变化趋势是()a.有时上升,有时下降b.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c.19751985年期间下降d.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超过1 4.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是()a.非洲人口迅速增加b.火山、地震频繁发生c.石油价格上涨,导致各国大量使用煤炭d.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19702000年,全球平均气温总体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因此a错,b对;19751985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c错;30年间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小于1,d错。第4题,毁林使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减少,高耗能工业燃烧化石燃料会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因此森林的大量破坏和高耗能工业的飞速发展是导致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的最主要原因。答案3.b4.d全球气候变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是全球气温上升3后,世界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的产量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有关全球升温3 对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b.全球气候变暖对全球各地区粮食生产都有害无益c.低纬度和南半球地区粮食产量有小幅度增产d.西半球粮食产量普遍会增产,东半球则相反6.据图推断,如果全球升温3 ,下列几个国家或地区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的可能是()a.澳大利亚b.西亚c.北非d.中亚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部分地区粮食产量会增加,故选a。第6题,从气温升高导致的粮食增产幅度看,西亚的粮食增产幅度最大,推测出西亚全年降水量增幅最大,故选b。答案5.a6.b每年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在2016年的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高级别签署仪式在联合国总部举行。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幅度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据此完成78题。7.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可能带来的影响为()a.各大洲陆地面积扩大b.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增大c.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减少d.高纬度国家的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8.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 之内”,我们应该()a.多使用煤等矿物能源b.增加消费,促进经济发展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d.节假日多使用纸质贺卡解析第7题,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升高,会使极端天气出现频率增加;全球气温升高,两极冰川融化,融水流入海洋,海平面上升,陆地上冰川占淡水总量的比例会减少,海拔较低的陆地会被海水淹没,陆地面积会减少;全球气温升高,高纬度部分地区会适合温带作物的种植,农作物产量可能增加。第8题,为了“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我们应该节能减排,减少对矿物能源的使用,尽量不用纸质贺卡,提倡文明消费;应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人为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7.d8.c9.读大陆架海域环境问题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若以二氧化碳为主的一些气体在大气中积聚造成温室效应,则原因与图中数码相关,理由是什么?(2)针对全球气候变暖,有人建议向南极附近海域撒入大量铁以促进海藻生长,以此来降低温室效应的危害,请评价其可行性,并说明理由。答案(1)工业生产和家庭生活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森林的过度砍伐,农田水土流失影响作物生长,进而使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减少。(2)可行。撒入大量铁可以促进海藻生长,有利于吸收温室气体。或不可行。海藻繁盛会导致海水水质恶化,破坏南极附近海域磷虾等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引起新的生态灾难。素养提升下表是西藏地区各站点0.8米深度年平均地温距平(单位:)资料。据此完成13题。年份拉萨泽当当雄安多日喀则19701979-0.8-0.2-0.1-0.2-0.519801989-0.10.10.1-0.2-0.2199019990.90.10.10.30.61.表中数据表明()就年平均地温而言,呈逐年升高趋势20世纪70年代西藏地区地壳活动弱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变暖趋势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藏地区植被破坏严重a.b.c.d.2.根据西藏地区年平均地温的这种变化,可以推测()全球降水量有增多趋势阿尔卑斯山多年冻土最大深度呈明显增加趋势乞力马扎罗山山顶冰川面积不断萎缩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a.b.c.d.3.下列做法中,对缓解表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有效的措施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禁止使用化石燃料,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a.b.c.d.解析第1题,西藏平均地温距平上升,主要是全球气候变暖的结果。第2题,全球气候变暖,使全球许多著名高山的冰川面积不断萎缩,青藏铁路沿线冻土活动层厚度加大。第3题,全球气候变暖的缓解措施主要是:发展煤炭气化、液化技术,提高利用效率;发展新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减少使用化石燃料;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进行国际合作;等等。答案1.c2.b3.b2019年4月3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发生了两次珊瑚白化灾害(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就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并造成了珊瑚大面积死亡。下图为白化珊瑚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4.造成珊瑚白化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废水的大量排放b.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c.太阳活动的能量释放d.太阳辐射的区域差异5.推测大规模海洋热浪将带来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我国海岸线不变两极冰川纬度升高海洋的面积缩小a.b.c.d.解析第4题,由材料可知,珊瑚白化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大堡礁在海洋热浪的作用下,和珊瑚共生的藻类离开或死亡,珊瑚变白,最终因失去营养供应而死的现象。温室气体的过量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故b正确。第5题,大规模海洋热浪改变了海洋环境,会使生物多样性减少,正确;海平面上升,我国海岸线后退,错误;两极冰川融化,纬度升高,正确;海洋的面积扩大,错误。故c正确。答案4.b5.c下图为全球气候变化与极端天气的关系模式图,横坐标代表气温状况,纵坐标代表出现频率。读图,完成67题。6.图中信息反映了()a.全球最低气温将升高b.极冷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c.全球平均气温将下降d.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将增加7.图示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可能导致()a.二氧化碳浓度升高b.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南移c.北欧地区雪线下降d.北极地区冰川融化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出,全球天气未来将偏离平均状态,向极热方向移动,故极热天气出现频率增加。第7题,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可导致我国柑橘种植北界向北移动,雪线上升,北极地区冰川加速融化。答案6.d7.d8.(拓展探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监测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化显著。专家指出青藏高原气候的变化,从短期来看,确实有不少好处。但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变化会对高原生态系统、工农业、交通、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三江源地区地处青藏高原的腹地,该地区地势高峻,冰川广布,湿地众多。下图为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站点抽样统计数据)。(1)据图,描述青藏高原气候变化趋势。(2)有数据表明,近几十年以来青藏高原的升温速度增快,试从下垫面变化的角度分析原因。(3)根据气候变化趋势,推测未来三江源地区河流流量的变化并说明原因。(4)简述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运营可能产生什么影响。解析第(1)题,结合青藏高原19712000年的气候变化分布图,从整体和局部两个角度进行描述。第(2)题,考查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影响气温的下垫面因素主要是地形、洋流、植被、下垫面的形态(水面、冰面)等,实则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利用该原理进行解释。第(3)题,考查气候变化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冰川不断融化,冻土解冻,三江源地区分布的河流主要靠冰川融水补给。从短期来看,随着冰川融化量和冻土解冻量迅速增加,进而导致河流流量增加,同时空气中的水分增多,可能会增加降水,同样增加河流流量;从长期来看,后期由于降水减少,冰川融化量减少,冻土解冻量也下降,导致河流流量减少。因此,河流流量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第(4)题,考查气候变化对铁路安全的影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冻土层融化,且冻融作用频繁,严重影响路基的稳定性,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同时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融化加速,降水增多,加上该地区地形崎岖、山高谷深,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答案(1)气温总体升高;降水大部分地区增加,但三江源地区和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有所减少。(2)受全球变暖的影响,青藏高原大量冰川融化,冰雪覆盖率降低,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