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课题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09.doc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_4学案含解析打包60套人民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_4学案含解析打包60套人民版.zip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第34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64.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第33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63.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内容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65.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5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第32讲课题2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61.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5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第32讲课题1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60.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5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第31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9.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5近代以来的世界科技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62.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30讲专制下的启蒙及理性之光与浪漫之声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7.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29讲蒙昧中的觉醒和神权下的自我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6.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4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8.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3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5.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3第28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4.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3第27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3.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6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1.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5讲课题2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0.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5讲课题1宋明理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9.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2汉代儒学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8.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第24讲课题1百家争鸣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7.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3文化发展历程专题12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52.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9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市场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6.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9第20讲“蒸汽”的力量及走向整体的世界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5.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9第19讲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和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4.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第18讲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2.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第17讲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1.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8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3.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7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和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40.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7第16讲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9.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7第15讲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8.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4讲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和经济政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6.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3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和手工业经济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5.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6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7.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11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讲课题2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3.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11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第23讲课题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2.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11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4.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10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2讲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0.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10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第21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9.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2经济成长历程专题10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31.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2讲课题2新兴力量的崛起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7.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12讲课题1美苏争锋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6.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8.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第9讲课题2罗马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4.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第9讲课题1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3.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第11讲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2.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第10讲课题3民主政治的扩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1.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第10讲课题2美国1787年宪法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0.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第10讲课题1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9.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4西方政治文明的演进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25.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8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7.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6.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8.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6讲新民主主义革命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4.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5讲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3.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4讲伟大的坑日战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2.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第3讲列强入侵与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1.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2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和民主革命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5.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课题2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09.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2讲课题1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08.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课题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07.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讲课题1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06.doc---(点击预览)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政治文明历程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题整合提升学案含解析人民版202104131210.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1页)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471888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36.4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扣***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_4 学案含 解析 打包 60 人民
资源描述:
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_4学案含解析打包60套人民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_4,学案含,解析,打包,60,人民
内容简介:
课题2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一、 内阁制度的形成1废丞相(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2)措施:罢除丞相职位,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2设内阁(1)原因:朱元璋废丞相职位,政务集于皇帝一身。(2)设立: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3)特点: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明神宗实录记载: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内阁的特点。提示:内阁仅是供皇帝咨询的内侍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是皇权专制的产物和附属品。二、军机处与密折制1军机处(1)目的:适应西北军务的需要。(2)设立:清朝雍正年间,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后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3)特点军机大臣均由皇帝钦定,秉承皇帝旨意办事。机构简单,人员精干,有官无吏。地处内廷,外界干扰少,办事效率高。政治决策封闭性明显。(4)影响: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提高了中央集权政府的行政效率。2密折制: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1宦官专权:明代皇帝厌政,将批红之事交给司礼监秉笔太监代办,这为宦官专权提供了方便。宦官有了参与政事的机会,进而造成宦官专权局面。宦官擅权乱政是皇帝授权的结果,也是利用宦官牵制内阁的产物。2特务统治:明代为了确保臣下绝对忠心,利用特务手段侦察臣僚私下言行,设立厂卫机构,监视侦察官民行为,凌驾于司法部门之上,受皇帝直接领导。3八股取士:明清选拔官吏沿用科举制度。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文体严格限于八股文,应考者不能发挥个人见解,故名八股取士。明清统治者用“八股取士”来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顺奴仆。三、清朝的边疆政策1目的: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基本原则(1)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2)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3措施(1)设理藩院主管边疆和民族事务。(2)重视边疆地区的交通建设和军事防卫。(3)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实行大规模的“改土归流”。4作用:大大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边疆,清朝由中央设辖区,委派重臣,如设奉天、吉林、黑龙江及在外蒙古设乌里雅苏台、在新疆设伊犁5个将军辖区,但伊犁将军一直待在中原,在西藏、西宁设办事大臣辖区,蒙古则采取盟旗制,连同内地18省,全国共为26个政区。清代边疆治理的特色是什么? 提示:边疆因俗而治;具有民族特色;突出满洲地位。1君主专制的强化康雍乾时期,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迅速、机密的联系方式,使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中枢秘书机构也发生了变化。雍正时,在皇帝寝宫旁边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由被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军机处官员在皇帝直接监督下工作,日夜轮流值班,商议军情,起草或处理机要文书。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清朝统治者对思想文化的控制非常严密,频繁制造文字狱,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2疆域的奠定(1)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2)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战败投降。第二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3)17世纪中叶,沙皇俄国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前期,清军围攻侵占雅克萨的俄军,迫使沙俄同意进行谈判。1689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明朝政治制度的创新废丞相、罢中书省,是明初政治体制的一个重大变革,也是朱元璋立法创制的一个重要方面。经过以上创制,明朝的国家体制形成了以下格局:“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大理寺、通政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这里的朝廷就是皇帝,已不同于“宋朝皇帝加宰执等于朝廷”的政治概念。朱汉国历史学习精要思维激活明朝废丞相、罢中书省,这一制度的变革反映出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折射出我国封建社会晚期封建制度的日趋衰落,是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现象。2明清时期,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明清时期,在元朝所开创的空前大一统的基础上,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逐步定型。受此政治局势的影响,明清两部官修正史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表现出四个值得注意的特征:第一,不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境内民族立史传;第二,较少的民族歧视和偏见;第三,重视反映边疆民族地区纳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第四,重视总结边疆民族政策的利弊得失。而这又能够对明清时期人们尤其是统治者的民族认同心理产生积极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为统治者制定边疆民族政策提供有益的经验借鉴。元史和明史的民族史撰述对明清时期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定型,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摘自汪增相明清正史民族史撰述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定型思维激活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创造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探究一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史料一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史料二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白寿彝中国通史(1)史料一从“私人办公厅”“真正领袖”等信息理解内阁的性质和作用。(2)史料二从“谕旨诏令”“由军机处密封”等关键信息理解军机处的职能。(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性质及作用。(2)根据史料二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提示(1)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作用:加强了皇权。(2)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内阁与军机处的比较比较项内阁军机处不同点朝代明朝清朝设置原因皇帝政务负担沉重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皇权;处理西北军务的需要权限明成祖时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明宣宗时拥有了票拟权按皇帝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再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特点皇帝的最高幕僚、内侍机构人员简单(简);行事快捷(速);外界干涉少(密)相同点由皇帝较亲近的人员组成;协助皇帝处理政务;有利于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都无决策权探究二明清时期中央集权的加强史料一总督巡抚在明代制度下还尚好,因其必有事才派出此等官,并且都带一个都御史的衔。这就是说,由中央政府都察院的都御史临时派到地方去办事,所办是巡抚、总督等事。譬如倭寇来了,沿海地方没有总其成的人,就派一个总督或巡抚去,这是临时的。过几年,事情平定了,这官仍旧回中央,机关也撤销了。但一到清代,总督巡抚又变成永久的,在布政使(藩台)按察使(臬台)上面再加巡抚总督,地方行政就愈来愈坏了。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史料二朱元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充实了机构,加强其职权,长官为左右都御史,与六部权力并重,负责纠察百司。其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在京城内有监视文、武、钱、谷之权,在外称巡按,代表皇帝巡行各地,“大事奏裁,小事立断”。都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并称“三法司”,使司法部门也互相牵制,避免某一个部门独断专行。朱元璋又于六部之外设六科给事中,直接对皇帝负责,一方面协助皇帝监督六部,另一方面抑制御史权力过大。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1)史料一主要说明了明清督抚体制的形成过程:明代督抚是临时性的,以负责某一重大事务为主,职责范围也不明确;清代督抚成为定制,负责地方行政,产生一定弊端。(2)史料二主要从地位权力、中央与地方体系、与司法部门和皇权的关系等角度分析了明代监察体制的特点;从吏治、社会等方面分析了明代监察体制的历史意义。(1)根据史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督抚制的演变特点及原因。(2)根据史料二,归纳明代监察体制的特点及历史意义。提示(1)演变特点:从临时委派到永久存在;由负责专门事务到负责地方行政;由一般加衔到正式建制;等等。原因: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皇权;强化政府对社会的控制;等等。(2)特点:位高权重;中央监察与地方监察并举;监察与司法部门互相牵制、突出皇权。历史意义:一定程度上澄清了吏治;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明清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制度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大兴“文字狱”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看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对此需要做具体分析。如果没有这样的体制。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则无从谈起。中国的君主集权制度曾经对包括皇帝在内的统治者形成过一定的制约,更加重要的是,这种体制有利于维护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其中的科举选官制度扩展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为中小地主和平民开辟了入仕途径,形成了由下层社会到上层社会的政治通道,特别是科举制度将教育制度与选官制度结合为一个整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上层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贡献。中国古代有法制,缺少法治。君主把法制作为治民治吏的一种手段,自己则凌驾于法制之上。可以有不同的效果;一治一乱,有天壤之别,反映出人治的弊端。摘编自张岂之从民族复兴的高度看中华文化前景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与中华文明发展”,自行拟定具体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和传承,但明清时期,延缓了向近代文明的转变。阐释: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延续与传承。君主集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安宁,保障经济文化的发展;官僚政治(士人政府)冲破了贵族血缘世袭,扩大了统治集团的社会基础;科举制度保证了官员队伍的知识水平及各阶层的流动。明清时期延缓了其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人治弊端更加暴露,造成体制僵化,妨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未能主动融入工业文明潮流,使近代中国逐步落后于西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双重影响1积极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民族融合,抵御外来侵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2)经济上,有利于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为封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先进技术在较广阔的范围内传播。2消极影响(1)政治上,以强化君主专制为核心,形成长期的人治传统,民主政治无从发展,极易出现政治腐败现象,形成暴政,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2)经济上,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束缚生产力发展,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近代中国社会的落后。(3)思想上,专制统治严密控制思想文化,造成国民的愚昧与落后,严重阻碍科技进步。新高考选择性考试示范命题点:明代的行政机构1(2020.7浙江选考7)论及有明一代的政府组织形式,有研究者认为“官府的正式组织与唐宋时期几无差别。处于最高级别的是军事机构、监察机构和行政机构”。从行政机构的角度看,与唐宋“几无差别”的是()a丞相b内阁c六部d刺史c唐宋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明代在行政机构方面保留了六部,其职能和唐宋基本一致,故选c项;明朝废除丞相,排除a项;内阁首创于明代,其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与唐宋的中枢体制有别,排除b项;刺史在元代以后废止,明代并无这一机构,排除d项。命题点: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2(2021广东选择考适应性测试5)城隍是古代中国城市保护神,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明朝统治者按照行政级别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明朝统治者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儒学正统地位b整顿官场风气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繁荣市镇经济b根据材料“各地城隍多是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把城隍分为都、府、县三级,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可知,明朝统治者意图通过树立忠良贤达的榜样来整顿官场风气,故b项正确;明代儒学并没有受到冲击,其正统地位在不断强化,不需要巩固其正统地位,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地方的控制,排除c项;繁荣市镇经济不是主要目的,排除d项。命题点:军机处的职能3(2020.1浙江选考7)研究表明,有清一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无疑是军机处的设立。但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如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房”,且条件简陋,初仅板屋数间,后来才改建瓦屋。这表明其实际职能()a“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b“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c“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d“别黑白而定一尊”a“军机处在形式上却始络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这表明军机处的实际职能是跪受笔录,只是秘书班子,即“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故a项正确; “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是顾炎武反对“独治”,主张“众治”的思想,故b项错误;“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指的是明太相废除丞相以后,六部相互制约,加强皇权,故c项错误;“别黑白而定一尊”指的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故d项错误。命题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4(2020北京等级性考试3)六部是中国古代重要的行政机构。以下对于六部的描述,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各自分署,直接对皇帝负责隶属于中书省隶属于尚书省增设外务部等机构,六部之名渐废abcda明初废除宰相制度后,权分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故发生在明朝;元朝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为最高行政机构,统领六部,故发生在元朝;唐朝设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下设六部,故发生在唐朝;1901年清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六部之名渐废,故发生在清末。按时间先后排序是,故选a项。全国卷新情境考法借鉴【考法示例】运用生活情境,隐性考查明朝国家治理(2020全国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铸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索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映出当时()a内阁权势强大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c社会经济凋敝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知情境:本题呈现了明万历年间,内阁首辅张居正向神宗面谏力争的生活情境,准确认识明朝内阁制。明立意:本题通过张居正阻止户部向明神宗提供索要的钱币这一知识点,考查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抓关键:“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理思路:明神宗让工部铸钱供内府使用,张居正据理力争,让明神宗的希望落空,这至少说明张居正当时的权力是相当大的。据此,可暂时锁定a项最有可能是正确答案。然后再结合题干信息以及明朝政治、经济的总体特征对其他几个选项进行分析,逐一进行排除,便可得出最后的答案(a项)。【真题体验】命题点: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的演变(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b题干反映的是明朝初期,地方由三司分别掌管“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到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说明地方行政权力出现了由明初的多人掌握到明中叶以后一人掌握的变化,这样有利于统一协调地方各部门工作,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故b项正确。明清对元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继承与发展(1)继承:基本上继承了元代的行省制度以及土司制度等地方行政制度。(2)发展明代: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降低其品秩等级。地方分权,相互牵制,由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另设都指挥使司主兵政,按察使司主刑狱,三机构互不统属,各直隶中枢,凡遇重大政事便共同商讨。整顿地方机构统属关系,实行布政使司、府和直隶州、县和一般州三级统属。清代:清承明制,在内地设18行省;清行省以下机构大都承明制,但其长官称知府、知县;清代边疆地区政治制度因地制宜,因民族而异。模拟题培素养仿真演练1(2020南平三模)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一条惯例,不是庶吉士(官职,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担任)不可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因此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实属正常。这一规定()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c导致经世之才的缺乏d造成政治局面的动荡c根据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并结合所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可知内阁阁臣多数精通文学而缺乏实际的经世之才,故选c项;内阁阁臣仅是官僚中的少数,不能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排除a项;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说明阁臣更加精通文学而不是处理行政,排除b项;材料“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说明阁臣选拔比较稳定不会造成政治局面的动荡,排除d项。2(2021辽宁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d材料显示,对于皇帝的决策,给事中“忤逆帝意”,不遵从皇帝的旨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给事中直接对皇帝负责,辅助皇帝处理奏章,及时制止、纠正皇帝的失德、失政行为,故选d项;明代内阁本身就没有权力,只是皇帝的秘书咨询机构,排除a、b两项;御史和给事中一样都属于言官,并不能制约皇帝权力,排除c项。3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西藏章程回疆则例苗例等,因俗而治。这些法规()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间交流交融a根据材料“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专门法规因俗而治”可知,清朝结合具体民族情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故选a项;仅仅从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22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1_4学案含解析打包60套人民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471888.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