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4022168.docx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学案含解析打包12套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预览前10页/共14页)
编号:157477005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5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历史
一轮
复习
模块
经济
成长
历程
学案含
解析
打包
12
新人
- 资源描述:
-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二经济成长历程学案含解析打包12套新人教版,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经济,成长,历程,学案含,解析,打包,12,新人
- 内容简介:
-
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备考指导素养目标古代商业的发展认识两个趋势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不断提高;城市经济功能不断增强(1)梳理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商业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关联(2)通过对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学习,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转型和制度变化的根本原因(3)知道“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学会以史为鉴,树立民族振兴的历史价值观把握三条主线货币金融的发展;“市”的变迁和城市发展;以朝贡贸易为特征的对外贸易掌握四个时期汉代、隋唐、宋代以及明清是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四个关键时期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认识一个目的巩固封建统治了解两种制度井田制、均田制评价三大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1.春秋战国: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各地出现了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2.秦汉:商人经商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商业发展艰难,商业总体水平不高。3.隋唐: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得到发展;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4.宋朝: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出现纸币“交子”,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5.元朝:交通发达,大都成为国际性的商业大都会。6.明清(1)城镇商业繁荣,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2)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的作用越来越大。(3)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二、市的变迁项目位置、时间官府的监管力度主要表现宋朝以前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位置设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并有时间限制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管理西汉长安设东西“市”九处;唐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宋朝及其以后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市的交易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明清时,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发展成为四大商业名镇三、城市的发展1.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大运河的开凿,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等。2.表现(1)北方: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大城市既是不同时期的政治中心、军事重镇,也是著名的商业中心。(2)南方:扬州、成都等一批南方城市逐渐繁荣,出现“扬一益二”的说法。四、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1.表现(1)西汉:由于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2)唐朝: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市舶使专管对外贸易。(3)两宋:同亚非许多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4)元朝: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5)明清: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清朝只特许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2.特点(1)形式:以朝贡贸易为主,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2)目的: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各国的联系,满足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特产的需求。(3)趋势:由对外开放外贸兴盛到清朝时期渐趋萎缩。五、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商周井田制(1)一切土地属于国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2)国王层层分封土地,受封者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与买卖;要向国王交纳贡赋。(3)庶民和奴隶在贵族封地上集体耕种,劳动产品归奴隶主所有。3.封建土地私有制(1)形成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是根本原因;各国变法承认土地私有是直接原因;战争频繁加速其形成。(2)形成春秋时期,鲁国等诸侯国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的合法性。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3)弊端:土地兼并。原因根源: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土地自由买卖制度直接原因:地主依靠政治经济特权兼并农民土地危害大批自耕农失去土地;加剧社会矛盾;影响国家赋役收入抑制措施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实行均田制明朝政府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六、“重农抑商”1.原因:商周时期,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的发展,商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后来,商人积聚大量财富,势力越来越大,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3.概况(1)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提出农本商末。(2)西汉:实行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等经济政策。(3)明清时期:明太祖强调“厚本抑末”;清雍正帝强调“农为天下本务”。4.影响: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影响到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七、“海禁”与“闭关锁国”项目原因表现影响明朝的“海禁”政策明太祖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统治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一方面,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另一方面,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为对付东南沿海的抗清斗争;认为天朝大国无须与外国进行贸易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不许片板下海情境体验1.珠算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对其记载最早见于汉代,但直到明代商人程大位编修直指算法统宗,才逐渐推广,并取代了传统的筹算法。珠算得以推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构图解史古代商业的“三先”与“三后”情景体验2.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引用宋人庄绰鸡肋编中的“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然薪者”的史料,得出宋代出现“燃料革命”的结论,并以此为据,认为宋代处于资本主义的起点。这一研究有何价值?易混易错古代“城市”现在“城市”古代中国“城”和“市”最初是分开的。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而“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后来“城”和“市”合二为一,成为社会的中心,城市的商业功能也日渐显露。思维提升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1)打破严格的坊市制,商业活动不再受时空限制。(2)官府不再直接监管商业活动。(3)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思维提升隋朝大运河的作用隋朝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交通,对经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促进了沿线一些新兴商业城市的发展,推动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从而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思维点拨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分为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国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三种所有制形式。其中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是封建生产关系的基础;封建土地国有制的具体形式包括屯田制和均田制等。农民土地所有制不占支配地位,由于农民经济力量薄弱,土地往往被兼并。构图解史理解中国古代的土地兼并问题情境体验3.有学者认为,“重农抑商”政策基本上贯穿中国古代封建帝制王朝时期,其中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时期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具有典型性。这一观点突出反映了什么现象?构图解史推动及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构图解史“重农抑商”与“海禁”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关系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繁华都邑古代商业的发展探究1时空观念古代中国城市的演变材料一长安城实行严格的“坊”“市”隔离制度。政府规定,“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摘编自唐前期长安城的商业材料二北宋东京城布局图探究根据材料一,说明唐代的坊市制度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说明到宋代有何变化。【认知深化】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变化的规律从城市功能看唐代以前的城市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等,唐代之后城市的经济功能逐渐超过政治功能从商业活动看政府对城市商业活动的限制逐步放松,如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从数量和规模看明清时期不仅大规模的商业城市增多,而且还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市镇,这些市镇商业繁荣、人口密集从地区分布看城市的地区分布与经济重心南移呈现相应变化,明清时期新兴工商业市镇大部分分布在江南地区探究2史料实证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材料富室之称雄者,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摘编自谢肇淛五杂俎探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什么新现象,并分析其特点。【认知深化】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1)城市继续繁荣、商业市镇兴起。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商贸城市,兴起了一大批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2)农产品商品化和手工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及区域经济的发展。经济作物种植普遍,农产品及其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3)商品流通的活跃和经济联系的加强以及全国性的市场网络进一步形成和整合。农产品、手工业品大量投放市场,国内市场空前扩大,各地区间商品交换空前繁荣,联系加强。(4)依然坚持“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虽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确实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素养感悟历史价值观共建“一带一路”的历史文化内涵共建“一带一路”不仅具有经济、政治价值,还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早在先秦时期,秦国与西域地区已存在民间经贸往来;汉唐时期,与西域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宋代以后,借由海上丝绸之路,我国与沿线国家交往密切,这些都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历史、文化背景支持。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背景下,加强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风采意义重大。主题二路径依赖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探究1史料实证“重农抑商”政策材料朕(雍正帝)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中多一工作之人,则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清实录探究材料中雍正的观点体现了怎样的经济政策?实施此经济政策的理由是什么?【认知深化】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表现(1)统治者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社会上形成轻视商人的价值取向。(2)政府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4)通过国家立法、征收重税、国家垄断经营等方式来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探究2史料实证“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材料明朝初年,曾与朱元璋争夺政权的张士诚、方国珍之余部,入海为盗,且“每诱岛倭入掠”。皇明祖训记朱元璋认为,日本、安南(今越南)、暹罗(今泰国)等15国,“限山隔水,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朝廷“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摘编自李金明明代海外贸易史探究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初实行“海禁”政策的背景。【认知深化】“重农抑商”政策与“闭关锁国”政策的异同比较项“重农抑商”政策“闭关锁国”政策不同点时间封建社会初期出现,并贯穿封建社会始终明朝中期出现,到清朝进一步加强目的促进农业发展,稳固封建统治基础抑制中外交往,维护封建专制统治作用在封建社会前期和王朝初期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在封建社会末期对生产力发展起阻碍作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来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但限制了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导致中国的落后相同点都是封建统治者实行的经济政策;都重视农业、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都促进了传统经济的发展;都导致了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步下降素养感悟唯物史观辩证看待“重农抑商”政策唯物史观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分析历史上的人物、事件、制度,对每一特殊的历史情况进行具体的、全面的分析。“抑商”主要是“抑制私营工商业”,而非不加区别地绝对抑制,汉唐时期官营工商业的发展就是这一政策的典型体现。但是“抑商”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取,比如西汉初年的“抑商”在当时的作用主要是积极的,但是明清时期的“抑商”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取的,阻碍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纵联横合思维升华一、影响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1.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有利于商业的发展;反之,国家四分五裂,战乱不止,就会严重影响商品交换的进行。2.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状况。农业发展带来农产品的增加和农民的富裕,手工业发展带来手工业产品的增加,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需要交换,这个过程就是通过商业的发展完成的。所以,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的基础。3.国内交通和中外交通的状况。比如,秦朝修驰道、隋朝开通大运河和元朝疏浚大运河,都有利于国内贸易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畅通,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4.货币的发展。货币的统一,纸币、柜坊和飞钱的出现,便利了商品的交换,促进了商业的发展。5.政府采取的政策严重影响着商品交换的进行。在我国古代,统治者采取的不同政策会对商业产生不同的影响。“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都严重阻碍了国内商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而南宋统治者鼓励海外贸易,带来了南宋时期海外贸易的兴盛。二、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和启示1.特点(1)前期以陆路为主,后期以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不但有东西陆路交通,而且已开通向东、向西的海路交通,宋、元、明、清时期,陆路贸易地位下降,海路贸易地位日渐上升。(2)官方贸易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是加强友好往来:不管是陆路,还是海路,带去的都是我国的丝绸、瓷器等,虽然畅销,但有不少是赠送的,返航时不仅带回货物,而且常常有外国使臣搭船来中国访问。(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西亚不少商人传播了西方宗教思想,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4)对外贸易促进了民族交融: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2.启示(1)对外开放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民族的落后。(2)加强联系、互相学习、互相促进是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存,逆历史发展趋势而行者亡。(3)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条件。(4)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国同外国交流的主流,说明我国古代人民是爱好和平、崇尚友好的人民。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2020全国卷,24)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d.国家统一的推动核心价值古代中国货币文化的特征(1)源远流长: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世界上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度之一,拥有内容丰富、涉及广泛、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货币文化。(2)包罗万象:中国货币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密切,并与众多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3)光芒四射:中国货币文化通过漫长历史岁月的对外交往,对中国境内少数民族、周边国家乃至整个世界货币文化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2.(2020全国卷,25)东汉末年,曹操在许下和各地置田官,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田亩荒芜和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曹操实行屯田,客观上()a.助长了大土地所有制b.推动了农业商品化进程c.促进了中原人口南迁d.缓和了社会的主要矛盾知识拓展屯田制是东汉末年曹操统一北方过程中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它自古有之,并非曹魏首创,但曹魏屯田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作用上,都为历代之最。屯田制为当时提供了进行安全农垦的环境,兴修了水利工程,生产和铸造了一批农具,保障了部分军粮,安置了大批流民,为曹操“克平天下”和司马氏统一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也为后世开创了一种大规模的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先例。3.(2019全国卷,27)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4.(2019全国卷,27)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5.(2019全国卷,27)乾隆时江南地主“所居在城或他州异县,地亩山场皆委之佃户”。苏州甚至出现“土著安业者田不满百亩,余皆佃农也。上田半归于郡城之富户”。由此可知,当时江南()a.土地所有权变更极为频繁b.农业生产利润微不足道c.个体农耕为主要生产形式d.农业中商品化生产普遍6.(2018全国卷,25)西汉文景时期,粮食增产,粮价极低,国家收取的实物田租很少甚至免除,但百姓必须把粮食换成钱币,缴纳较高税额的人头税。富商大贾趁机操纵物价,放高利贷,加剧了土地兼并、农户流亡。这反映出当时()a.“重农抑商”政策未能实行b.自耕农经济发展受阻c.粮价低抑制了生产热情d.富商大贾操纵税收7.(2018全国卷,27)右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素养立意8.(2018海南卷,4)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9.(2018海南卷,5)明中后期,有人议论,“商亦无害,但学者不当自为之,或命子弟,或托亲戚皆可”,否则一家老小都没有办法养活。这一议论反映了()a.农本思想被否定b.重商主义盛行c.传统义利观废弛d.抑商观念削弱模拟演练1.(2020湖北武汉供题)有学者研究指出,汉代骆驼文物寥寥无几,且形象非常稚拙或粗糙;唐代则出现大量骆驼文物,骆驼两侧挂有袋囊长颈瓶、毡毯等,非常写实。骆驼形象的变化表明()a.汉代骆驼尚未进入中原b.唐代丝路贸易日趋繁荣c.三彩制作技艺日趋成熟d.汉唐经济格局变化明显2.(2020安徽合肥三模)唐代往往利用绢布等来作为表示物品价值的货币,然而到宋代,绢布等实物丧失货币性并退出流通。这一变化说明()a.国内统一市场形成b.传统手工业的衰退c.商品经济日益发展d.铸钱技术不断进步3.(2020新疆三模)乾隆年间,在江浙一带的蚕桑产区,每当蚕茧收成时,便有商人分赴各村,利用蚕家急于出售的心理,乘机贱价收购,垄断市场。他们还通过放款预购的方式,进一步控制小生产者。这说明()a.江浙的蚕桑生产居全国首位b.江南地区自然经济逐渐瓦解c.农民承受着政府繁重的剥削d.商业资本已渗透到生产领域4.(2020江西南昌二模)宋朝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成为普遍现象。这表明()a.义利观念发生根本变化b.“重农抑商”政策发生重大改变c.社会贫富差距大幅缩小d.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明显松懈5.(2020黑龙江哈尔滨联考)明太祖实录记载,“沿海军民官司纵令私相交易者,悉治以罪”“敢有私下诸番互市者,必置以重法”。该政策的实施()a.抑制了商品经济发展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c.禁止了官民对外贸易d.阻碍朝贡贸易的发展第20讲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知识排查教材深化情境体验1提示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境体验2提示可以说明宋代进步的经济现象。情境体验3提示封建政权加强对社会经济的干预。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一探究1提示特点:坊市布局规整,有明确的地理位置;坊市有严格的时间管理。变化:宋代坊市界限打破,不受时间限制。探究2提示新现象:商帮出现。特点:商帮有各自特定的经营范围;财力都十分雄厚;徽商奢侈,晋商节俭。主题二探究1提示政策:“重农抑商”。理由:工商业使人崇尚奢侈;与农业争夺劳动力。探究2提示背景:明朝政府的敌对势力残余利用大海继续对抗;倭寇侵扰,海盗与沿海不法之徒勾结;传统自然经济的影响;统治者对海外诸国的轻视。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b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着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一,排除d项。2.d据材料“解决流民问题。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可知流民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故选d项;大土地所有制是相对于小土地私有制而言,就是一个地主、领主或贵族私人掌握大量土地,据材料“大力发展屯田,以解决军粮供应”可知是军屯,结合所学军屯属于国家所有制,排除a项;材料“解决军粮供应”说明粮食不是用来销售的,排除b项;材料“解决流民问题”说明屯田制有利于减少南迁,排除c项。3.d本题考查明朝经济的区域专业化现象。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山东东昌府这一棉花产区与江南棉布生产之间的区域合作关系,其体现的是农业种植和手工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现象,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地区经济优势及发展水平的差异,故d项正确。材料中涉及的运河运输在隋代就已经出现,不属于交通方式的变革,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土地制度和货币制度的调整与改变,故b、c两项错误。4.c本题考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题干材料对比了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说明清代商品经济发展水平高,商品经济的规模进一步扩大,故c项正确;明清时期,统治阶级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b两项均不符合题意;材料主旨是明清大商人的资本状况,与白银普遍流通无关,故d项错误。5.c本题考查清代租佃经济的发展。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包括自耕农和佃农两种形式。从题干材料中可以提取到的信息有:地主脱离了农业生产,土地通过租佃方式由佃农耕种,仅剩余少量的自耕农,所以从总体上说,乾隆时期江南的主要生产方式是个体农耕,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生产关系中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不涉及土地所有权和生产利润的分配,故排除a、b两项;农业商品化生产主要体现在对农产品的处理方式上,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d项。6.b本题考查西汉时期的经济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时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从题干“土地兼并、农户流亡”可知,国家的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自耕农拥有土地的难度很大,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主要是土地兼并导致农户被迫流亡的问题,没有涉及百姓的生产热情,故c项错误;税收是政府行为,不可能为富商大贾所操纵,故d项错误。7.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图中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是长颈鹿,但明朝君臣却认为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这反映了当时明朝政府官员运用中国文化对外国使者贡献的奇珍异兽进行解读,故b项正确;题中图画仍属于中国传统绘画,故a项错误;明朝虽然有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但是放开的只是朝贡贸易,仍然禁止民间私人出海。而后随着倭患加剧,“海禁”政策愈加严格,故c项错误;题干无法反映出传统观念更新,故d项错误。8.d据材料“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可得出餐饮业发展,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故选d项;材料表明当时杭州餐饮业发展,这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反映,与奢靡之风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宋高宗的召见,体现出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不是政治地位,排除b项;材料中宋高宗的召见,是对该鱼羹店味道的肯定,与政府强化市场管理无关,排除c项。9.d据材料“商亦无害”,可得出传统抑商观念有所削弱,故选d项;据材料“学者不当自为之”,可得出抑商观念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