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27鉴赏古代诗歌形象含解析202103021110.doc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含解析打包43套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480626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99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伐***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2022
高考
语文
一轮
复习
专项
点练含
解析
打包
43
- 资源描述:
-
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对点练含解析打包43套,2022,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项,点练含,解析,打包,43
- 内容简介:
-
专项对点练27鉴赏古代诗歌形象(时间:35分钟分值:33分)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推导流程:本题考查鉴赏景物形象的能力。(1)找景物。诗中的典型意象有:。(2)组画面。根据上面筛选出的典型意象,运用联想和想象,把意象连缀成富有诗意的画面。(3)析特点设意境。根据画面内容概括画面特点,描绘了一幅画面。自主尝试:答案推导流程:(1)游子、离歌、微霜、鸿雁、云山、关城树色、御苑砧声(3)寒秋送别的凄凉自主尝试:描绘了一幅寒秋送别的凄凉画面。落地的寒霜透出了寒意,鸿雁的哀鸣令人悲伤,云山茫茫行路难,寒冷的树色令人悲凉,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凄凉的画面。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2)题。(9分)拟咏怀二十七首(其十八)庾信注寻思万户侯,中夜忽然愁。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虽言梦蝴蝶,定自非庄周。残月如初月,新秋似旧秋。露泣连珠下,萤飘碎火流。乐天乃知命,何时能不忧?【注】庾信:南北朝时期诗人,辅佐梁元帝,出使西魏被扣留,西魏灭梁后被迫仕魏,后北周取代西魏又仕北周,本诗为仕周时期所作。(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作前半篇写中夜操琴、书卷满床的情景,后半篇写白露明月、萤火飘流的秋色,构成凄清孤寂的意境。b“寻思”两句直抒胸臆,不仅有故国覆灭、封侯梦想破碎的叹惋,也有当下不能为国建功的自嘲。c“露泣”两句由“新秋”而来,烘托出诗人凄凉哀伤、虚无烦乱的内心状态,用词精切,对仗工巧。d“残月”两句由“中夜”暗渡而来,表达出时光流逝而诗人却不能回国辅政尽忠的无限惆怅之情。dd项,“回国辅政尽忠”无中生有,此时梁已被灭,这里表达的是时光流逝而诗人却年年如故的悲哀之情。(2)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都使用了“琴”“书”两个意象,所抒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6分)解析仔细阅读本诗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可发现本诗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答题时,分别指出本诗与陶诗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通过“琴”“书”等意象各抒发了什么情感,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答案本诗中的“琴声遍屋里,书卷满床头”是说中夜生起愁思,于是弹琴读书。幽幽琴声响遍屋里,诉说着无边无际的愁,满床书卷翻遍,愁思难解。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无法解脱的深广复杂的愁苦、忧思之情。而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是说弹琴读书能获得快乐而消除忧愁,通过“琴”“书”等意象抒发了摆脱忧愁缠绕的官场生活,回归田园的快乐之情。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巨鱼纵大壑钱起巨鱼纵大壑,遂性似乘时。奋跃风生鬣,腾凌浪鼓鳍。龙摅回地轴,鲲化想天池。方快吞舟意,尤殊在藻嬉。倾危嗟幕燕,隐晦诮泥龟。喻士逢明主,才猷得所施。【注】本诗是钱起为应试而作。龙摅:指龙飞腾上天。幕燕:筑巢在帷幕上的燕子,比喻处境极不安全。泥龟:出自庄子秋水,“曳尾于涂中”,比喻自由自在的隐居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巨鱼遨游于大壑与天空,其势如同飞腾的龙,又像庄子逍遥游中的鲲鹏。b巨鱼不被理解,苟且偷安的燕子嗟叹它的危险,曳尾泥中的龟讥讽它的不遇。c诗歌极尽想象、夸张之能事来营造宏大雄浑的意境,表现出刚健豪迈的诗风。d最后两句点明巨鱼腾跃所蕴含的意义,“逢明主”与前面的“乘时”遥相呼应。bb项,是对九、十两句的解释,结合注释、巨鱼的形象和诗歌的情感脉络,会发现b项此处的理解颠倒了,不是“燕子嗟叹它的危险”“龟讥讽它的不遇”,而是乱世中的巨鱼嗟叹燕的苟且偷安,不遇时的巨鱼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故此项错误。(2)全诗描绘了巨鱼怎样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解析首先,确定描写物象特征的诗句。本诗前十句集中描写巨鱼的形象。其次,抓住描写物象特征的词语,把握物象的外在特征,并由表及里,挖掘物象的内在品质及精神。先写巨鱼穿越江海大壑如同乘时得势时能施展抱负一般,穿越浪涛时鼓起鱼鳍纵身一跃乘风破浪,展示其雄风。再写巨鱼如同飞龙上天环绕地轴,又如鲲化为鹏徙往南溟天池,突出其志向远大的特点。巨鱼肆意展现吞没船只的磅礴气势,这与在藻间嬉戏、胸无大志的小鱼尤为不同。最后,通过巨鱼乱世中嗟叹幕燕的苟且偷安,不遇时讥讽泥龟的消极归隐,可概括出它的特立独行。作者情感要从最后两句抒情句和巨鱼的形象来把握。诗人晓谕有志之士,希望他们能得到明主的知遇,让自己的才能谋略得到充分施展。这也是诗人对自己的期许。答案全诗描绘了巨鱼大展雄风、志向远大、特立独行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有志之士的期望,也表达了自己渴望知遇于明主、施展才华谋略,以及昂扬自信的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弈棋二首呈任公渐(其一)黄庭坚偶无公事客休时,席上谈兵校两棋。心似蛛丝游碧落,身如蜩甲化枯枝。湘东一目诚堪死,天下中分尚可持。谁谓吾徒犹爱日,参横月落不曾知。【注】蜩甲:庄子中有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丈人一心捕蜩,竟把身子当枯树,手臂当树枝。湘东一目:南史载,梁湘东王萧绎,早年一目失明。此处喻指围棋只有一“眼”,而围棋有两个“眼”才能活。(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公事之余,双方开始下棋,既呼应标题中的“弈棋”二字,又引出下面的内容。b“碧落”指天空,这和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中的“碧落”意思相同。c尾联以反问的句式表明了作者对一向珍惜光阴的人在下棋上浪费时间的不满。d诗歌重点描写了弈棋者在下棋过程中的状态,而没有重点描写双方的博弈过程。cc项,“表明了作者的不满”错,作者用反问的句式写下棋者十分专注,连时间都忘了,并没有不满之意。(2)颔联、颈联写出了弈棋者怎样的形象?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案弈棋者的形象:心思缜密、神情专注、意志坚定。作者把弈棋者的心思比作“蛛丝”,足见弈棋者心思缜密;以佝偻丈人承蜩的典故写弈棋者神情专注;用湘东王萧绎一目失明的典故写弈棋者在处于不利局势的情形下的努力,突出弈棋者意志坚定。教师用书独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登锦城散花楼李白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注】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珠箔:珠帘。飞梯:高梯。双流:今四川成都双流区。(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人通过对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的描写,极力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b“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两句色彩对比明显,脍炙人口,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金碧辉煌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c诗人综合运用对偶、夸张等手法写景状物,读来诗意盎然,极具感染力。d作者在这首诗中以大量笔墨描写散花楼的壮美景观,充分蓄势、铺垫,抒发了自己登楼远眺的愉悦之情。aa项,本诗写景从“金窗”“绣户”等细微器物入手,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2)这首诗的前六句描写了哪些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6分)解析本题明确要求在诗的前六句中寻求答案,即要准确找到前六句中所描写的意象(景物)有哪些,然后将这些意象连缀在一起,组合成一幅具体可感的画面,从中感悟意象所表现的氛围特点。诗句中的朝阳、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意象色彩明艳,渲染出精巧雅致的氛围。答案诗歌前六句通过描写朝阳、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景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交相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渲染了一种静美雅致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登楼赏景难以掩饰的愉悦之情。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九江口作注王昌龄漭漭江势阔,雨开浔阳秋。驿门是高岸,望尽黄芦洲。水与五溪合,心期万里游。明时无弃才,谪去随孤舟。鸷鸟立寒木,丈夫佩吴钩。何当报君恩,却系单于头。【注】此诗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赴任途中经江州九江口时所作。(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开篇不凡,“漭漭”一句描绘了九江水势浩渺、江面广阔的场景,气势雄浑,意境壮阔。b“驿门”四句作者居高望远,思绪悠远。“望”“期”等词写出了作者对生活前景的深沉思考。c“明时”二句作者感叹自己被贬蛮荒之地,怀才不遇。“孤舟”暗示了其内心的孤独、悲苦。d本诗为王昌龄边塞诗的代表作,“何当”两句直接描绘了他奔赴边关、奋勇杀敌的战斗场景。dd项,“直接描绘”错,“何当”是“何时”的意思,“报君恩”“却系单于头”均为诗人想象的内容。(2)本诗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都写及“吴钩”。请比较两者运用“吴钩”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6分)解析这两者都使用“吴钩”这一意象,而这一意象代表了战争。相同之处为作者借助“看吴钩”“佩吴钩”都表达了自己矢志报国的雄心。不同之处在于两者表达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