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1.4.2有理数的除法第3课时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202010142116.doc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57549360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946.17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4 上传人:灰****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关 键 词:
文本
资源描述: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文本
内容简介: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我们已经熟悉正数及0的乘法运算,引入负数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呢? (板书课题)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能力.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变式探索,培养观察、分析、抽象的能力.(3)情感态度通过观察、归纳、类比、推断获得数学猜想,体验数学活动中的探索性和创造性.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乘法法则及应用.难点: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探究有理数乘法的法则.(2)自学时间:10分钟.(3)自学方法:在探究提纲的引导下进行自主探究,有困难的学生可以相互交流总结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4)探究提纲:观察下面的乘法算式:33=932=631=330=0a.四个算式有一个共同点:前一个乘数都是3.b.四个算式中其他两个数有什么变化规律?(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递减3.)要使中得出的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那么下面的一些积应该是什么?3(-1)=-33(-2)=-63(-3)=-9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三个算式,你能说说它们的共性吗?(正数乘负数,积都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再观察下面的算式:33=923=613=303=0a.类比上述过程,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前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后一个乘数不变,积逐次递减3.)b.要使这个规律在引入负数后仍然成立,你认为下面的空格应各填什么数?(-1)3=-3(-2)3=-6(-3)3=-9c.类比正数乘负数规律的归纳过程,同样从符号和绝对值两个角度观察这三个算式,说说它们的共性.(负数乘正数,积都是负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d.综合正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两种情况下的结论,你能用一句话把它们概括出来吗?(异号两数相乘,积的符号为负号,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a.利用中归纳的结论计算下面的算式:(-3)3=-9 (-3)2=-6 (-3)1=-3 (-3)0=0观察这四个算式,你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后一个乘数逐次递减1,积逐次增加3.)b.按照上述规律,完成下面填空:(-3)(-1)=3 (-3)(-2)=6 (-3)(-3)=9观察这三个算式,说说其中有什么规律?(负数乘负数,积为正数,积的绝对值等于各乘数绝对值的积.)总结上面所有的情况,你能试着自己给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吗?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与0相乘,都得0.2.自学:同学们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学习.3.助学:(1)师助生:明了学情:了解学生对探究提纲中的问题的回答情况,尤其要关注第题的 b小题及第、题的解答情况.差异指导:指导帮助那些不能顺利完成探究提纲中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学习.(2)生助生:学生通过互助交流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有理数乘法法则.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29页倒数第四行至教材第30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4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仔细领会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运用步骤.(4)自学参考提纲:有理数相乘,先看是怎样的两数相乘(同号还是异号),再确定积的符号,最后确定积的绝对值.例1中,8(-1)=-8,8和-8互为相反数,由此启示:要得到一个数的相反数,只要将它乘-1.有理数中仍然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数a(a0)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 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1,-,5,-5,-1,-1,3,-3, ,-,-你能说说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有哪些区别吗?和为0,互为相反数;积为1,互为倒数.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运用法则进行计算的步骤是否掌握,了解学生对互为倒数的理解及能否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差异指导:指导在法则运用中计算不当或不正确的学生.(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探讨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疑难问题.4.强化:(1) 总结交流.如何正确运用法则计算.互为倒数与互为相反数的区别.(2)练习:计算:商店降价销售某种商品,每件降5元,售出60件后,与按原价销售同样数量的商品相比,销售额有什么变化?解:-560=-300,销售额下降300元.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学习目标):自我评价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学习中的积极表现及不到之处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课时是学生在小学学习的数的乘法及刚接受有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后面有理数除法的铺垫,所以,教学时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在互相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本质;另外,要求学生在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鼓励学生归纳和总结,形成良好的数学心理品质.1.(20分)下列运算结果为负值的是(b )a.(-7)(-6) b.(-4)+(-6) c.0(-2) d.(-7)-(-10)2.(20分)计算题.(1)(-8)(-7) (2)12(-5) (3)2.9(-0.4)(4)-30.50.2(5)100(-0.001)(6)-4.8(-1.25) (7)-(8)(-)(-)(9)-25(10)(-0.3)(-)解:(1)56;(2)-60;(3)-1.16;(4)-6.1;(5)-0.1;(6)6;(7)-;(8);(9)-;(10).3.(30分)写出下列各数的倒数.(1)-15(2)-(3)-0.25(4)0.17(5)4(6)-5解:(1)-;(2)-;(3)-4;(5);(6);(6)-.二、综合应用(20分)4.(10分)若a、b互为相反数,若x、y互为倒数,则a-xy+b=-1.5.(10分)相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0;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1,-1;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非负数.三、拓展延伸(10分)6.(10分)计算:21,2,2(-1),2(-)联系这类具体的数的乘法,你认为一个非0有理数一定小于它的2倍吗?为什么?解:21=2,2=1,2(-1)=-2,2-=-1不一定,一个负数大于它的2倍.5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2课时 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一、导学1.课题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和减法运算,并知道了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或正整数、正分数、负整数、负分数和零,今天我们开始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相乘的运算顺序及积的符号确定规则.(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等能力.(3)情感态度经历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习重、难点:重点:应用符号法则正确地进行有理数乘法运算.难点:“两负数相乘,积的符号为正”与“两负数相加,和为负”容易混淆.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1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通过教材第31页“思考”中的计算,思考并交流归纳得出多个有理数相乘的符号法则.(4)自学参考提纲:填空:234(-5)=-120; 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有1个.23(-4)(-5)=120; 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有2个.2(-3)(-4)(-5)=-120; 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有3个.(-2)(-3)(-4)(-5)=120; 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有4个.(-1)302(-2004)0=0.结合小组讨论:a.几个不是0的数相乘,积的符号与负因数的个数有什么关系?负因数为奇数个,积为负数;负因数为偶数个,积为正数.b.几个数相乘,如果其中有一个因数为0,积等于多少?0c.由例3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多个不是0的数相乘,先做哪一步,再做哪一步?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对思考得出的规律是否掌握,深入学生中看学生的计算思路和过程是否正确.(2)差异指导:对个别学生进行学法和认识过程的指导.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四、强化1.几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积的符号确定规则.2.解题要领:先定积的符号,再求绝对值的积.3.练习:(1)口算:(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2)34(-1)(-5)(-3)4(-2)(-2)(-2)(-2)(-2)(-3)(-3)(-3)(-3)解:24 -120 16 81(2)计算:(-5)8(-7)(-0.25)-51281512-23(-1)-5481532-230(-1)解:-70 0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交流本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积极表现与不足进行总结.(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多个有理数相乘结果的符号的确定,教学中要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一、基础巩固(50分)1.(15分)三个数相乘积为负数,则其中负因数的个数有(d)a.1个 b.2个 c.3个 d.1个或3个2.(15分)下面乘积中符号为正的是(c)a.30(-4)(-5) b.(-6)(-15)(-)c.-2(-12)(+2) d.-1(-5)(-3)3.(20分)计算:(1) (-2)3(+4)(-1);(2)(-)(-)(-)解:(1)原式=(-6)(-4)=24;(2)原式=(-)=-二、综合应用(30分)4.(30分)若a、b、c为有理数,且|a+1|+|b+2|+|c+3|=0,求(a-1)(b+2)(c-3)的值.解:|a+1|+|b+2|+|c+3|=0,a=-1,b=-2,c=-3,则(a-1)(b+2)(c-3)=0.三、拓展延伸(20分)5.(20分)计算:(1-2)(2-3)(2015-2016)(2016-2017).31.4.1 有理数的乘法第3课时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律一、导学1.课题导入:在小学的数学学习中,学习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那么学习了有理数后,这些运算律是否仍然适用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内容.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并能灵活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使之计算简便.(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问题的探索,培养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3)情感态度能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3.学习重、难点:重点:乘法的运算律.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律进行计算.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2页“练习”以下到教材第33页的内容.(2)自学时间:7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阅读课文,体验运算律在计算中有什么作用.(4)自学参考提纲:乘法交换律是: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相等,写成数学式子为ab=ba,举两个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验证乘法交换律.3(-4)=(-4)3=-12乘法结合律是: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写成数学式子为(ab)c=a(bc),举三个数(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验证乘法结合律.3(-4)5=3(-4)5=-60分配律是:一个数同两个数的和相乘,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这两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写成数学式子为a(b+c)=ab+ac,举三个数(至少有一个数是负数)验证分配律.3(-4+5)=3(-4)+35=3例4中,比较两种解法,他们在运算顺序上有什么区别?解法1、2运用了什么运算律?哪种解法更简便?解法1先算加减法,再算乘法;解法2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运用了乘法分配律;第二种更简便.下列式子的书写是否正确.abc ab2 m(m+n)三个式子的书写均不正确.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深入学生中了解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2)差异指导:指导困难的学生,并引导小组讨论.2.生助生:学生相互帮助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四、强化1.解题要领:观察算式;看是否可以进行简便运算;运算顺序.2.代数式的书写要求:数与字母相乘;字母与字母相乘.3.计算:(1)(-85)(-25)(-4)(2)(-)15(-1)(3)(-)(-30)(4) (-)(-)+(-)(+)解:(1)-8500;(2)15;(3)-25;(4)-6.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交流本节课学习中的得与失.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积极表现与不足进行总结.(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学习乘法运算律在有理数乘法中的运用,教学时要强调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乐趣,形成主动探索问题的习惯.一、基础巩固(60分)1.(10分)计算(-1000)(5-10)的值为(d)a.1000 b.1001 c.4999 d.50012.(10分)下列计算(-55)99+(-44)99-99正确的是(c)a.原式=99(-55-44)=-9801 b.原式=99(-55-44+1)=-9702c.原式=99(-55-44-1)=-9900 d.原式=99(-55-44-99)=-196023.(40分)计算.(1)(-19)(-98)0(-25)(2)(-0.2)(-0.4)(-2)(-)(3)15(-)1(-1)(4)(-100)(-4)(-1)0.25解:(1)0;(2)0.04;(3);(4)-100二、综合应用(30分)4.(30分)计算.(1)4(-96)0.25(-)(2)(8-1-0.04)(-)(3)(+33)(-2.5)(-7)(+4)(-0.3)(4)79(-7)(5)(-14)-3.14(-)+(-)14+3.14解:(1)2;(2)-4.97;(3)-700;(4)-;(5)-10.86三、拓展延伸(10分)5.(10分)利用分配律可以得到-2636=(-23)6,如果用a表示任意一个数,那么利用分配律可以得到-2a3a等于什么?类似地:2ab-5ab又等于什么呢?解:-2a+3a=(-2+3)a;2ab-5ab=(2-5)ab.4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1课时 有理数的除法一、新课导入1.课题导入:我们在前面学习有理数的减法时,是借助于逆运算把它转化为加法来进行的.大家知道除法的逆运算是乘法,那么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是不是也是借助于逆运算转化为乘法来进行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理数的除法.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有理数除法的定义.经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过程,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有理数除法法则的导出及运用,让学生体会转化思想.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3)情感态度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数学问题的讨论,能从交流中获益.3.学习重、难点:重点:对有理数除法法则的推导过程的理解和归纳.难点:知道有理数除法法则的两种表达形式及合理运用.二、分层学习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5前的内容.(2)自学时间:5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看课本中两种运算过程和结果,并依照此法换其它数来进行尝试,不懂的地方小组交流完成.(4)自学参考提纲:观察教材中8(-4)=8(-)是怎样得来的?用相同的方法计算:(-6),(-10)(-5)能得出什么样的等式?(-6)3=(-6),(-10)(-5)=(-10)(-).通过上面的观察及练习的结果可知: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把它写成数学式子为:ab=a(b0).既然除法运算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那么联系乘法运算的法则又可得到如下除法运算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明了学情:教师深入学生之中了解学生能否认识法则的推导过程和法则的两种表达形式.差异指导: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有理数除法法则(两种表述).1.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4页例5.(2)自学时间:3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看例5的计算过程,比较两题运用除法法则的方法有什么不同之处.(4)自学参考提纲:由例题(1)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当被除数、除数都是整数且能整除时,选择方法:先确定符号,再做绝对值的除法.由例题(2)的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当除数是分数时,一般选择方法:把除法转化为乘法进行计算.计算:-72(-6) (-)12 -2.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3.助学:(1)师助生: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了解学生对例题的计算方法是否掌握,自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差异指导:从分析算式中的数的特点来选择合理算法进行针对性指导.(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强化:(1)交流解题经验:有理数除法法则的两种表达形式在计算中如何灵活运用.(2)在做除法运算时:先定符号,再算绝对值若算式中有小数、带分数,一般情况下先化成真分数和假分数.(3)计算:(-18)6(-63)(-7)1(-9)0(-8)(-6.5)0.13(-)(-)解:-3 9 - 0 -50 3三、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学生代表谈本节课学习的得与失.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本节课中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情况进行针对性总结.(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本节知识是在学生已有有理数乘法知识的基础上,通过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法则的过程,使他们发现其中的规律,掌握必要的技能,于学习中发展数感和符号感.教学时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及时点拨,通过学生亲自演算和教师的引导,达到准确认识有理数除法法则的目的.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10分)已知(-2)(-3)=6,则6(-2)=-3,6(-3)=-2.2.(10分)下列运算结果等于1的是(d)a.(-3)+(-3) b.(-3)-(-3) c.(-3)(-3) d.(-3)(-3)3.(40分)计算.(1)-9113 (2)-56(-14) (3)16(-3) (4)(-48)(-16)(5)(-1) (6)-0.25 (7)2(-1) (8)(-1)(-3)解:(1)-7;(2)4;(3)-;(4)3;(5)-;(6)-;(7)-;(8).二、综合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4.(30分)在下列算式的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1)(-4)( )=-8(2)(1)( - )=-3(3)(-14)( - )=56(4)-( )=-1(5)(+72.83)( - )=-7283(6)( 0 )(-)=0三、拓展延伸(20分)5.(10分)用“”“”或“=”填空.(1)如果a0,那么ab0,0;(2)如果a0,b0,那么ab0,0;(3)如果a0,b0,那么ab0,0;(4)如果a=0,b0,那么ab=0,=0.4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2课时 分数化简及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一、导学1.课题导入:小学里我们学过,除号与分数线可以互相转换,利用这个关系,你能将下列分数化简吗?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理数的除法运算.2.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会化简分子、分母中含有“-”号的分数.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数化简及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能独立思考,也能交流合作.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难点:能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乘、除混合运算.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5页例6、例7.(2)自学时间:6分钟.(3)自学要求: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注意例7第(1)小题中的拆分技巧,思考其依据.(4)自学参考提纲:化简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化简下列分数 ,-,3,-,-,-10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往往先将除法化成乘法,然后确定积的符号,最后求出结果.按例7的计算方法计算:(1)123(-3);(2)(-0.75)(-1.2).(1)123(-3)=(123+)-=123(-)+(-)=(-41)+(-)=-41.(2)(-0.75)(-1.2)=(-)(-)=2.下列计算正确吗?为什么?-3(-)(-3)=-31=-3不对,没按照运算顺序来.二、自学同学们可结合自学指导进行自学.三、助学1.师助生:(1)明了学情:教师巡视课堂收集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2)差异指导:对个别学法和法则运用不当的学生进行指导或引导讨论.2.生助生:学生通过交流相互帮助解决一些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四、强化1.化简分数,可依据除法法则: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2.在做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时:先将除法转化为乘法;确定积(或商)的符号;适当运用运算律;若出现带分数要化为假分数,小数可化为分数计算;注意运算顺序.3.练习:计算:(1)(-)(-)(-0.25);(2)(-12)(-4)(-);(3)(-36)9解:(1)-;(2)-;(3)-4五、评价1.学生的自我评价(围绕三维目标):交流自己在本节课学习中的得失.2.教师对学生的评价:(1)表现性评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成果进行点评.(2)纸笔评价:课堂评价检测.3.教师的自我评价(教学反思):有理数的乘除混合运算的教学是在前面已学过的知识上的延伸,教学时,要与前面学过的运算法则结合,并注意指导学生弥补运算能力存在的不足和缺漏,使学生完整系统的掌握好计算规则.一、基础巩固(第1、2、3题每题10分,第4题20分,共50分)1.(30分)化简下列分数:(1)-(2)(3)(4)解:(1)-3;(2)-;(3);(4)202.(40分)计算:(1)-23(-4) (2)-6(-5)(-7) (3)(-)1.25(-8)(4)0.1(-0.001)(-1) (5)-(-)(-2) (6)-6(-0.25) (7) -7(-56)0(-13)(8)-9(-11)3(-3)解:(1)24;(2)-210;(3);(4)100;(5)-;(6);(7)0;(8)-11二、综合应用(每题15分,共30分)3.(20分)计算:(1)(-5)(-10)(-2) (2)-414(3)(-10)(-2)(4)(-81)2(-16)解:(1)-1;(2)-;(3)1;(4)1.三、拓展延伸(20分)4.(10分)计算:(-4)2,4(-2),(-4)(-2) 联系这类具体的数的除法,你认为下列式子是否成立(a、b是有理数,b0)?从它们可以总结什么规律?(1)=-(2)=解:-2,-2,2.(1)(2)均成立.规律: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或者说分子、分母以及分数这三者的符号,改变其中两个,分数的值不变.41.4.2 有理数的除法第3课时 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一、导学1.课题导入:在小学里同学们学过正数和0的哪些运算呢?它们有怎样的运算顺序?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又该怎样进行呢?学习本课时内容后我们就会进行有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了.2.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有理数加、减、乘、除运算的法则、运算顺序,能够熟练运算.能解决实际问题.(2)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有理数运算的过程,获得严谨、认真的思维习惯和解决问题的经验.(3)情感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有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3.学习重、难点:重点: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难点:能运用简便方法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4.自学指导:(1)自学内容:教材第36页“练习”下面到第37页内容.(2)自学时间:8分钟.(3)自学要求:认真看课本,完成例8、例9的自学,结合例题的运算过程,熟悉混合运算的顺序,并学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4)自学参考提纲:有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是怎样的?先乘除,后加减.探讨下列计算除按一般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外,还有简便的计算方法吗?=-24+16-12+18=-2.学习例9时,带计算器的同学可相互跟着操作、练习.二、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4有理数的乘除法导学案打包6套新版新人教版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57549360.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