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病设计控制措施)建筑综述_第1页
(通病设计控制措施)建筑综述_第2页
(通病设计控制措施)建筑综述_第3页
(通病设计控制措施)建筑综述_第4页
(通病设计控制措施)建筑综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住宅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设计控制措施 建筑专篇一、小区总平面:1、小区总平面应考虑无障碍设计。2、场地地面高程应符合下列规定:1)场地地面高程应按城市规划确定的控制标高设计;2)场地地面高程应与相邻基地标高协调,不妨碍相邻各方的排水;3)场地地面最低处高程宜高于相邻城市道路最低高程,否 则应有排除地面水的措施。3、民用建筑应根据城市规划条件和任务要求,按照建筑与 环境关系的原则,对建筑布局、道路、竖向、绿化及工程管线等 进行综合性的场地设计,综合管线设计应经审查批准。4、建筑基地道路宽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车道路宽度不应小于 4m ,双车道路不应小于 7m;2)人行道路宽度不应小于 1.50m

2、;5、建筑基地内地下车库的出入口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地下车库出入口距基地道路的交叉路口或高架路的起坡 点不应小于7.50m ;2)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垂直时,出入口与道路红线应保持不小于7.50m安全距离;3)地下车库出入口与道路平行时,应经不小于7.50m长的缓冲车道汇入基地道路。二、地下工程(地下室和半地下室):1、设计应注明地下工程的防水等级和耐火等级,根据地下 工程与使用性质,合理选用防水等级,地下防水等级不低于二级。 耐火等级为一级。2、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地下水、地表水和毛细管水对结构的 影响,以及由于人为因素而引起的周围水文地质变化的影响确定 设防高度。3、当地下水压大于 0.0

3、3mpa ,环境温度在 50 c以下,且 不受强氧化剂作用,变形量较大时,可采用埋入式止水带和表面 附贴式橡胶止水带相结合的防水方式,变形缝内可嵌止水条止 水;对环境温度高于 50 c的变形缝,可采用 2mm厚紫铜片或 3mm厚不锈钢等金属止水带;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可选用相应 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 无水压的地下工程,可用卷材防 水层防水。4、附建式的全地下或半地下工程的防水设防高度应高出室 外地坪高程500mm以上。5、地下工程的变形缝、施工缝、诱导缝、后浇带、穿墙管 (盒)预埋件、预留通道接头、桩头等细部构造,应加强防水措 施。弁绘构造详图。7、卷材防水层:1)卷材防水应铺设在混凝土

4、结构主体迎水面上。2 卷材防水层用于建筑物地下室时,应铺设在结构主体底 板垫层至防水设防高度的结构基面上;用于单建式的地下工程 时,应从结构底板垫层铺设至顶板基面,并应在外围形成封闭的防水层。3)防水卷材的品种规格和层数, 应根据地下工程防水等级、 地下水位高低及水压力作用状况、结构构造形式和施工工艺等因 素确定。8、涂料防水层1、无机防水涂料宜用于结构主体的背水面,有机防水涂料 宜用于地下工程结构主体的迎水面。用于背水面的有机防水涂料 应具有较高的抗渗性,且与基层有较强的粘结性。2、采用有机防水涂料时,基层阴阳角应做成圆弧形,阴角 直径宜大于50 mm ,阳角直径宜大于 10 mm ,在底板

5、转角部位 应增加胎体增强材料,弁应增涂防水涂料。3、掺外加剂、掺合料的水泥基防水涂料厚度不得小于3.0mm;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的用量不应小于 1.5kg/m2,且 厚度不应小于1.0mm ;有机防水涂料的厚度不得小于 1.2mm。9、水泥砂浆防水层1)防水砂浆包括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掺外加剂或掺合 料的防水砂浆,应采用多层抹压法施工。2) 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应为68mm;双层施工应为1012mm;掺外加剂,掺和料等防水砂浆防水层 厚度应为1820mm。三、楼地面工程1、卫生间应考虑同层排水。2、面层为水泥砂浆时,应采用 1 : 2水泥砂浆。3、细石混凝土面层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

6、应低于c20 o4、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建筑地面必须设置防水隔离层。5、厨卫间和有防水要求的楼板周边除门洞外,应向上做一道高度不小于200mm的混凝土翻边,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 c20, 与楼板一同浇筑,地面标高应比室内其他房间地面低 30mm以 上。6、厨、卫间主管道穿过楼面处,应设置金属套管。7、水泥楼地面材料:宜采用早强型的硅酸盐水泥和普通硅酸盐 水泥。选用中、粗砂,含泥量0 3%。面层为细石混凝土时,细石 粒径不大于15mm,且不大于面层厚度的 2/3 ;石子含泥量应w 1%o四、装饰装修工程1、外墙面层粉刷应掺入聚丙烯抗裂纤维。抹灰面层必须设 置分隔缝。2、外墙涂料应选用吸附力强、

7、耐候性好、耐洗刷的抗裂性 能好的涂料。3、外墙饰面传:1)应选择吸水率小、强度高的饰面传。2)外墙保温层上不宜粘贴饰面传,否则应按有关规定试验 合格后方可使用。4、外墙饰面板:1)严禁建筑外墙石材采用湿贴工艺,无立柱干挂石材高度 不得高于30米。2)干挂饰面板安装的预埋和连接件安装固定后,外墙面应 设置一道防水层(抹防水砂浆或做柔性防水)。3)砌体上设置的后置埋件必须采用穿墙螺栓。5、门窗:1)、设计应明确外门窗抗风压、 气密性和水密性三项性能指 标。16层抗风压性能不低于 3级,气密t不低于 4级,水密 性不低于2级;7层及以上的抗风压性能不低于 4级,气密性不 低于6级,水密性不低于3级。

8、2)、组合门窗拼桎料必须进行抗风压变形验算。 拼桎料应左 右或上下贯通,弁直接锚入洞口墙体上。 拼桎料与门窗框之间的 拼接应为插接,插接深度不小于 10mm。3)、铝合金窗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1.4mm,门的型材壁厚不得小于2mm。4)、塑钢门窗型材必须选用与其相匹配的热镀锌增强型钢, 增强型钢壁厚应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窗用增强型钢壁厚) 1.5mm ;门用增强型钢壁厚2.0mm ,组合窗用拼桎管增强型钢壁厚)2.0mm ,承受玻璃重量的中横框长度大于1.2m时应加竖向撑杆或拉杆。5) 、中空玻璃为钢化玻璃时,应双面钢化。6) 、 选用五金配件的型号、 规格和性能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有关规定要求

9、, 并与门窗相匹配。 平开门窗扇的铰链或撑杆等应选用不锈钢或铜等金属材料。6、栏杆:1) 、栏杆抗水平荷载:住宅建筑不应小于 500n/m ,人流集中的场所不应小于 1000n/m 。2) 、 栏杆材料应选择具有良好耐候性和耐久性的材料, 阳台、外走道和屋顶等遭受日晒雨淋的地方, 不得选用木材和易老化的复合塑料等。金属型材壁厚应符合以下要求:( 1 )不锈钢: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 1.5mm ,一般杆件不应小于1.2mm 。(2 )型钢:主要受力杆件厚壁不应小于3.5mm ,一般杆件不应小于 2.0mm 。( 3 )铝合金:主要受力杆件壁厚不应小于3.0mm ,一般杆件不应小于2.0mm

10、。3) 、 栏杆高度及立杆间距必须符合以下规定: 多层住宅及以下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 1.05m , 中高层住宅及以上的临空栏杆高度不低于 1.10m , 楼梯楼段栏杆和落地窗围护栏杆的高度不低于 0.9m ,楼梯水平段栏杆长度大于 0.50m 时,其高度不低于1.05m。栏杆垂直杆件的净距不大于 0.11m ,采用非垂直杆件时, 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爬的措施。4)、栏杆设计除应明确式样、高宽尺寸、材料品种外,还应 有制作连接和安装固定的构造详图以及明确杆件的规格型号及 壁厚等。5)、砌体栏杆压顶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压梁, 弁与主体结构 和小立柱可靠连接。压梁高度不应小于 120mm ,宽度不应小

11、于 砌体厚度,纵向钢筋不应小于 4010.7、玻璃:(1)住宅工程和人流集中的场所严禁设计承受水平荷载的 玻璃。(2)不承受水平荷载的临空栏杆玻璃,应具有一定的抗冲 击性能,必须选用钢化玻璃或钢化夹胶玻璃。其厚度不应小于 12mm ,当临空高度为3m及以上时、应使用钢化夹胶玻璃。室 内非临空的栏杆玻璃,可选用厚度不小于5mm的钢化玻璃或厚度不小于6.38mm的夹胶玻璃。(3、屋面玻璃必须采用安全玻璃,当屋面玻璃最高点离地 面的高度大于3m时,必须采用夹层玻璃。用于屋面的夹层玻璃, 其夹胶片厚度不应小于 0.76mm。钢化玻璃应进行均质处理。(4)、上人屋面玻璃应按地板玻璃进行设计。 不上人屋面

12、玻 璃的厚度应按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 jgj113-2009第8.2.5 条规定计算后确定,弁应保证玻璃有足够的刚度,安装后,单块玻璃的挠度变形不应大于 l/400 ,且不大于2.5mm。、地板玻璃必须采用夹层玻璃,点支承地板玻璃必须采 用钢化夹层玻璃。钢化玻璃应进行均质处理。 地板夹层玻璃的单 片厚度相差不宜大于 3mm ,且夹层胶片厚度不应小于 0.76mm。(6)、两边支承的屋面玻璃,应支撑在玻璃长边上;地板玻 璃宜采用隐框支承或点支承, 框支承地板玻璃单片厚度不宜小于 8mm ,点支承地板玻璃单片厚度不宜小于 10mm。(7)、采用型材支承玻璃时,型材截面尺寸必须通过计算确 定,具型材

13、壁厚:铝合金型材不应小于3.0mm ,钢型材不应小于 3.5mm 。(8)、采用点支承式屋面玻璃时,必须选用不锈钢爪件。(9)、屋面玻璃悬挑长度不应大于 150mm。(10)、必须使用安全玻璃的门窗:无框玻璃门,厚度不小于 12mm ;有框门玻;单块玻璃大于1.5 nf;沿街单块玻璃大于1.0 m2;7层及7层以上建筑物外开窗;玻璃底边离最终装饰面小于 500mm的落地窗;距离可踏面高度小于 900的塑钢窗;(11)、室内玻璃板隔断应采用安全玻璃,无框玻璃厚度不应小于10mm 。(12)、落地窗、门和玻璃隔断等易于受到人体或物体碰撞的玻璃,应在视线高度设醒目标志或护栏,碰撞后可能发生高处人体或

14、玻璃坠落的部位,必须设置可靠的护栏。(13)、严禁采用全隐框玻璃幕墙;明框和半隐框玻璃幕墙外片玻璃应采用夹层玻璃、均质钢化玻璃或超白玻璃。五、屋面1,设计应标明屋面防水等级弁应依据屋面防水等级及防水材料的不同选用防水层厚度。表一:屋面防水等级和设防要求防水等级建筑类别设防要求i级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两道防水设防n级一般建筑一道防水设防表二:卷材、涂膜屋面防水等级和防水做法防水等级防水做法i级卷材防水层和卷材防水层,卷材防水层和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n级卷材防水层,涂膜防水层,复合防水层表三:每道卷材防水层最小厚度(mm)防水等级合成高分子 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聚酯胎、玻纤胎、聚乙烯胎自

15、粘聚酯胎自粘无胎i级1.23.02.01.5n级1.54.03.02.0表四:每道涂膜防水层最小厚度( mm)防水等级合成高分子防水涂膜聚合物水泥防水涂膜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膜i级1.51.52.0n级2.02.03.0表五:复合防水层最小厚度( mm)防水等级合成高分子 防水卷材+ 合成高分子 防水涂膜自粘聚合物 改性沥青防 水卷材(无 胎)+合成高 分子防水涂 膜高聚物改性 沥青防水卷 材+高聚物 改性沥青防 水涂膜聚乙烯丙纶卷材+聚合物水泥防水胶结材料i级1.2+1.51.5+1.53.0+2.0(0.7+1.3 ) x2n级1.0+1.01.2+1.03.0+1.20.7+1.32、钢

16、筋混凝土檐沟,天沟净宽不应小于 300mm ,分水线处 最小深度不应小于 100mm。沟内纵向坡度不应小于 1%、沟底 水落差不得超过 200mm ;檐沟,天沟排水不得流经变形缝和防 火墙。3,上人屋面保护层可选用块状材料,细石混凝土等材料,不上人屋面保护层可采用浅色涂料、铝箔、矿物粒料、水泥砂浆10等材料。4,块状材料、水泥砂浆、细石混凝土保护层与卷材、涂膜 防水层之间,应设隔离层。5、卷材防水屋面基层与突出屋面结构(女儿墙、立墙、 天窗壁、变形缝、烟囱等)的交接处,以及基层的转角处(水落 口、檐口、天沟、檐沟、屋脊等),均应做成圆弧。内部排水的 水落口周围应做成略低的凹坑。6、屋面设施的防

17、水处理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施基座与结构层相连时,防水层应包裹设施基座上部, 应在地脚螺栓周围作密封处理。2)在防水层上设置设施时,设施下部的防水层应做卷材增 强层,必要时应在其上浇筑细石混凝土, 其厚度不应小于50mm ;3)需经常围护的设施周围和屋面出入口至设施之间的人行 道应铺设块状材料或细石混凝土保护层。7、倒置式屋面保温层的设计厚度应按计算厚度增加25%取值,且最小厚度不得小于 25mm。8、倒置式屋面工程的防水等级应为i级,防水层合理使用年 限不得少于20年。保温层使用年限不宜低于防水层使用年限。9,倒置式屋面保温材料的性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导热系数不应大于 q08w/(m.

18、k);(2)、使用寿命应满足设计要求;(3)、压缩强度或抗压强度不应小于 150kpa ;(4)、体积吸水率不应大于 3%;10、正置式保温屋面:i级防水等级的两道防水设防都应设 在保温材料的上面;如果一道防水设防在保温材料的上面,另一道防水设防在保温材料的下面,按倒置式保温屋面设计。11,对女儿墙、高低跨、上人孔、变形缝和出屋面管道、井 (烟)道、太阳能等节点应设计防渗构造详图;伸出屋面井(烟)道周边应同屋面结构一起整浇一道钢筋混凝土防水圈。六、建筑节能:1、设计应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2、对外门窗洞口、女儿墙、封闭阳台、飘窗、凸出墙面的 附作物线、凸出屋面的反梁等部位的保温措施及热桥处理,应有构造设计图和节点详图。3、保护层外侧宜再设置一道掺有抗裂纤维的防水砂浆。4、应优先选用弹性涂料饰面层, 饰面层不宜选用粘贴面传, 当必须选用饰面传时,外保温系统的材料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和 省有关标准的规定,且面传单块面积不大于0.01质量不大于20kg/ m2 ,面石专粘贴高度不得大于 40m。5、复合保温砂浆保温系统只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